法国超军旗攻击机.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74594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国超军旗攻击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法国超军旗攻击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法国超军旗攻击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法国超军旗攻击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法国超军旗攻击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法国超军旗攻击机.docx

《法国超军旗攻击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国超军旗攻击机.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法国超军旗攻击机.docx

法国超军旗攻击机

法国“超军旗”攻击机

70年代初,法国海军考虑装备新一代舰载多用途攻击机,期间否决了采用“美洲虎”M轻型攻击机的舰载改型或“幻影”F-1战斗机、A-4M、A-7E等来替代“军旗”IV-M和美制F-8E(FN)“十字军战士”战斗机的方案。

法国达索公司推出的“超军旗”(SuperEtendard)方案则获得了海军的亲睐,于1973年1月正式开始研制。

1973年1月法国政府正是批准达索公司继续发展“超军旗”,法国海军将该机作为“军旗”IV-M后继机计划中优先考虑的飞机。

实际上“超军旗”就是“军旗”IV-M的深入改型,有着相同的设计基础。

随后在1973年3月选中“阿塔”8K-50发动机,放弃了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的J52-P-408发动机。

1973年8月签订了购买100架“超军旗”的预订合同。

“超军旗”的两架原型机是在标准的“军旗”IV-M机体上改装的。

第一架于1974年10月首次试飞,截至1977年11月在520次飞行中共积累620飞行小时,试飞计划包括发动机的试验发展工作,随后在1978年进行了外挂能力试验和AM-39“飞鱼”空反舰导弹的发射试验。

第二架原型机在1975年3月首次飞,截至1977年11月共飞行390次,420飞行小时,其中包括导航系统试验和轰炸能力试验。

随后又在地中海以外的公海进行了舰载使用试验。

生产数量最初拟定为125架,后因财政困难逐次降为100、80与71架。

第一架生产型于1977年11月出厂并首次试飞,1978年6月开始交付给法国海军。

第一支“超军旗”作战部队于1979年1月进入法国海军,在“克莱蒙梭”航空母舰上服役。

后来“福熙”号航母和“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也先后装备了“超军旗”。

到1983年,为法国海军制造的71架和为阿根廷海军制造的14架已生产完毕。

“超军旗”单价为1080~1200万美元(1983年美元值)。

具体生产中,机体有35%的工作量由达索公司转包给其它公司:

中机身转包给赫来尔-杜布阿飞机制造公司;进气道转包给拉特克也航空工业公司;其它有些部件转包给兰斯航空公司。

“超军旗”气动布局的改进之处主要在于采用了改进的机翼和加装了增升装置,这些改进使得总重大大增加的“超军旗”具有与“军旗”相近的低速性能,从外观上看显得更为粗壮。

“超军旗”采用了SNECMA公司的“阿塔”8K-50无加力涡喷发动机,推力49千牛。

机翼为悬臂式中单翼。

相对厚度在翼根处为6%,翼尖处为5%。

上反角1°。

1/4弦线后掠角45°。

全金属双梁承扭翼盒结构和机械加工整体壁板受力蒙皮。

在航空母舰上停放时,翼尖可向上折叠。

副翼为插入式,由不可逆复式液压系统操纵,有人工感觉装置。

机翼上表面装扰流片,它位于双缝襟翼之前。

前缘襟翼亦由液压系统操纵。

在外翼段翼弦向前延伸,形成前缘锯齿形。

机身采用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按面积律缩腰。

中机身两侧下方有带孔的减速板。

尾翼为全金属悬臂结构。

平尾位于垂尾中部。

各翼面都后掠。

全动平尾(有电操纵的俯仰调整片)和方向舵均由复式液压系统操纵。

起落架采用可收放前三点式起落架。

主、前起落架均为单轮。

前轮向后收,主轮则向内收入机翼与机身。

油-气减震支柱。

主轮胎与前轮胎的尺寸分别为76.2×19.56与48.26×15.88厘米。

减速伞位于垂尾与平尾后缘连接处的整流罩内。

动力装置为一台法国斯奈克玛公司的“阿塔”8K-50不加力涡喷发动机,额定静推力49.03千牛(5000公斤)。

机翼内有整体油箱,机身内装有软油箱,机内总燃油量为3200升。

每个机翼下可挂一个1100升副油箱,机身腹下可带一个600升副油箱。

座舱风挡前装有可伸缩的空中受油探头。

单座增压空调座舱内装梅西埃-西班牙公司仿制的马丁·贝克公司SEMMBCM-4轻型弹射座椅。

座椅有装甲保护。

飞行操纵面、起落架、刹车、减速板与机翼前缘襟翼皆由复式液压系统操纵。

机载设备包括ENTA惯导/攻击系统,这是法国战斗机首次采用此系统;“阿加芙”搜索/跟踪/指示/遥测/导航雷达,提高了对海对地攻击能力;汤姆逊-CSF公司的VE-120平视显示器;克鲁泽公司的67型航行显示器;军械控制板与选择器;微型塔康系统;甚高频全向信标器。

在上述火控系统的帮助下,“超军旗”可在超低空发起对地对海攻击,除反舰任务外,可执行反跑道等危险的对地任务。

“阿加芙”多功能雷达

  原文名称 AgaveMultinodeRadar

  研制单位 汤姆逊无线电公司和马赛尔·达索公司

  功  用 该雷达是“超军旗”飞机攻击/导航系统的主要传感器,其功用为:

  1、搜索和跟踪空中、地面和海面上的目标;

  2、空对空和空对面测距;

  3、照射目标(制导雷达半主动型导弹);

  4、地形测绘(导航用)。

  显示装置 VE110平视显示器和雷达显示器

  工作状态 有3种工作状态

  1、空对空状态

  

(1)搜索,在这种状态里显示器显示距离、目标位置、地平线和选通标记;

  

(2)离轴截获;

  (3)距离/角度跟踪,在驾驶员手控选定目标后,雷达系统能自动跟踪目标;

  (4)近距格斗,能目视目标时采用这种状态。

雷达在平视显示器的视场内扫描。

  2、空对海状态,主要是搜索和测距。

  3、空对地状态

  

(1)地形测绘。

主要用于导航,天线方位扫描范围是±70℃。

使用的距离刻度是9.3、22.2、46.3、74、148Km(5、12、25、40、80nm)。

能给出精确的导航数据。

  

(2)空对地测距。

能测定目标位置,给出精确的测距数据。

  无线定位精度(1σ):

≤3千分。

  主要特性

  波  段 1(8~10GHz)

  体  制 单脉冲+连续波

  天线装置 反卡塞格伦天线,2轴稳定

  天线直径 35cm

  峰值功率 70KW

  波束角  6°/12°

  搜索范围

  空对空  方位 ±70°

  俯仰 60°

  空对海 ±70℃。

  地形测绘 ±70°

  作用距离

  空对空 15~28Km(战斗机)

      19Km(1m2目标)

  空对海 40~55(巡逻艇等)

  脉冲宽度 有2种

  脉冲重复频率 有3种

  重  量 63.6Kg(头锥内46.3Kg,座舱及机身内17.3Kg)

有了新型电子设备的基础,“超军旗”装备了多种威力强大的武器,包括两门30毫米“德发”机炮,位于发动机进气口下方,每门备弹125发。

机身下设挂架一个,可带250千克炸弹、600升可抛放式副油箱、可卸式空中加油设备吊舱或侦察吊舱。

翼下挂架4个,每个可挂250千克或400千克炸弹,2枚马特拉公司的“魔术”空空导弹,或4个火箭发射巢(每个装18枚68毫米火箭弹)。

两个内侧翼下挂点可带2个625升或1100升副油箱,或1枚AM39“飞鱼”式反舰导弹和1个副油箱。

典型的武器包括AN52核弹、AS30空地激光制导导弹、激光制导炸弹。

计划进行改进,以携带核战斗部的ASMP空地中距导弹。

机上备有箔条弹/红外曳光弹吊舱。

攻击舰船时候,可在机翼右侧内挂架挂一枚AM39“飞鱼”空舰导弹。

还可执行战略任务,以往“超军旗”装备了AN-52核炸弹,后改为使用火力圈外发射的ASMP中程空地核导弹。

阿根廷的“超军旗”还可使用马丁“佩斯卡多尔”空地导弹。

“超军旗”外部共有5个挂架:

机身下中央有1个挂架,最大载能力为600Kg,可挂两颗250Kg炸弹、或1个600L副油箱、或侦察吊舱;每个机翼下有2个挂架,内侧挂架的最大挂载能力为1100Kg,外侧挂架的最大挂载能力为450Kg。

最大载弹量为2100Kg,典型的外挂方案是:

6颗250Kg炸弹、或4颗400Kg炸缠、或1颗AN52核炸弹、或2枚R.550“魔术”空对空导弹和1枚AM39“飞鱼”反舰导弹。

  1 各挂架的挂载能力,上面的数字是kg值,下面的数字是lb值;

  2 左右机翼外侧挂架各挂1枚R550“魔术”近距空对空导弹;

  3 6颗250kg的通用或减速炸弹,左右机翼下的挂架各挂1颗和机身下中央挂架挂2颗;

  4 左右机翼下的4个挂架各挂1颗400kg的通用或减速炸弹;

  5 左右机翼下4个挂架各挂1个火箭弹发射器,每个发射器装18枚68mm火箭弹;

  6 机身下中央挂架挂个600L(160美加仑)副油箱;

  7 左右机翼内侧挂架各挂1个625L(165美加仑)副油箱;

  8 左右机翼内侧挂架各挂1个1100L(290美加仑)副油箱;

  9 右机翼内侧挂架挂1枚空对面导弹,左机翼内侧挂架挂个110L(290美加仑)副油箱;

  10 机身下中同挂架挂1个空中加油吊舱;

  11 机身下中央挂架挂个侦察吊舱。

伊拉克于80年代曾租借5架“超军旗”攻击机,在两伊战争中多次使用“飞鱼”攻击油轮。

1981年起,法国向阿根廷出售14架“超军旗”,但因1982年马岛战争爆发,只交付了5架。

正是这5架“超军旗”从陆地基地起飞,击沉了“谢菲尔德”号,且“超军旗”自身未受到任何损失。

1983年后阿根廷“超军旗”(下图)才开始在其“五月二十五号”号航母上服役。

尽管“超军旗”已经不再先进,但是由于法国“阵风”战斗机海军型尚未服役,新建成的“戴高乐”号核动力航空母舰上,唯有暂时继续使用“超军旗”了。

1986年,法海军与工厂签订合同,对剩余的56架“超军旗”进行设备更新和延寿改装,使用寿命延长到6500飞行小时,以使其应用到2005年,届时法国新的舰载战斗机“阵风”M将开始取代它。

设备改装主要包括:

改装搜索距离加大一倍的新雷达、新的惯导和UAT90计算机、汤姆逊-CSF广角平显、电子战显示屏幕,及驾驶员夜视镜等。

上述措施极大加强了夜间和恶劣气象下的战斗力。

通过改装平视显示器和雷达下显示器,以及全新的HOTAS(双手不离杆)的油门杆和驾驶杆设计,飞行员的工作强度大大减低。

飞机结构也作了一些修改。

第1架改装原型机于1990年10月首次试飞,头2架改装飞机于1992年底交付使用。

其余由海军工厂进行改装。

在1994年前改装的“超军旗”由于新雷达延迟交付,仍装原来的“阿加芙”雷达。

汤姆逊-CSF公司的TMVO11“塞洛克”雷达警戒接受机也将在晚些时候改装。

1991年的国防预算中订购10架改装型“超军旗”。

“超军旗”降落在“戴高乐”号航母上:

下图是“超军旗”的前身法国“军旗”Ⅳ舰载战斗攻击机。

在装备美国蒸汽弹射器的“戴高乐”号航母服役前,法国航母一直使用牵引索技术,每次弹射都有一条联系弹射器活塞和飞机的牵引索被抛入大海。

机长:

14.1米

机高:

3.85米

翼展:

9.60米

机翼面积:

28.40平方米

机翼展弦比:

3.23

机翼后掠角:

(1/4弦线)45°

主轮距:

3.50米

前主轮距:

4.80米

空重:

6500千克

任务起飞重量:

9450~11900千克

最大武器载荷:

2100千克

最大速度:

1200千米/小时(低空)M1.3(高空)

着舰进场速度:

250千米/小时

航程:

940千米(携带“飞鱼”导弹)

实用升限:

13700米

再回头看看“超军旗”的原型“军旗”。

1955年北约提出希望研制一种能在无铺面简易跑道上起降的轻型攻击机,达索于1960年推出了“军旗”ⅣM舰载攻击机参与竞争,后改为法国海军舰载型号。

“军旗”采用斯奈克马公司的“阿塔”无加力涡轮喷气发动机。

为适应舰载采用了高三点起落架,装备了法国制马丁·贝克MKN4A弹射座椅。

该机采用等弦长的后略翼,小下反角,下垂的前沿带有锯齿切口。

细长的机头内装有一台带有固定天线的“埃达”雷达,可进行机头前方目标的目标定向和距离测量。

机头下有独特叶片天线,用于向无线电制导的AS20导弹发送制导指令。

该机种于1962年到1964年间交付69架。

后达索又交付21架ⅣP型摄影侦察机。

原ⅣM的雷达和萨伯公司的拉起轰炸计算机被3台“奥米拉”照相机代替。

ⅣP机头装有空中加油管,并可加装加油吊舱作为伙伴加油机使用。

ⅣM已被“超军旗”替代,ⅣP还有一个中队,即第16F中队。

下图为“军旗”ⅣP侦察型。

法国于1995年开始研究以“超军旗”的改进型号代替所有“军旗”IVP,执行侦察任务。

该改型将把机炮舱改为侦察设备舱,增加多频段的摄影和光电侦察设备。

同时该改型仍将具有“超军旗”基本型的攻击和自卫能力。

计划于1997年启动,1999年完成设计。

GPS等先进技术也将逐渐加入到“超军旗”中。

但随着形势变化和“阵风”战斗机的发展,该计划前景尚未明朗。

难得一见的景象:

美军KA-6加油机为法军“超军旗”加油。

《国际展望》文章:

马岛战争中的超军旗

  1980年9月,来自阿根廷海军航空兵第2战斗/攻击机中队(2ndAirNavalFighterandStrikeSquadron)的50名飞行员和阿根廷海军航空兵司令部(简称CANA)技术人员抵达法国罗歇福尔海军基地。

领队长官是乔治·科伦坡中校和奥古斯都·贝达卡拉兹少校。

其他飞行员包括:

罗伯托·阿哥泰加拉易、罗伯托·库里诺维奇和亚历山大·弗朗西斯科少校;路易斯·科拉维诺、胡里奥·巴拉扎、胡安·罗德里格斯·马里亚尼、阿曼多·马乔拉和卡洛斯·马切坦斯上尉。

所有飞行员都有数百小时驾驶A-4Q天鹰(阿根廷海军航空兵当时的主力战斗机)的飞行经验。

他们将在法国接受严格的训练,为接收超军旗攻击机做准备。

  在法国接受了3个月的语言学习后,他们被送往兰迪维斯劳海军航空兵基地,在那里他们花了一个月时间接受训练,了解他们未来的战斗伙伴——达索-布雷盖公司的超军旗攻击机。

随后,飞行员们开始在超军旗上接受基本飞行课程和基本武器系统使用课程(每名飞行员都接受了大约50小时的飞行训练),特别是AM-39飞鱼反舰导弹的使用。

法国海军的教程上明确说明:

AM-39空射反舰导弹攻击有2个步骤:

首先,导弹由载机火控系统输入输入目标方位和其他雷达截获的目标信息;导弹发射后,高度下降到30米,在飞行中段下降到导弹的雷达高度计显示海平面2.5米。

在飞行的最后阶段的几秒钟内,雷达导引头被激活,搜索、锁定目标后开始攻击。

  阿根廷飞行员和技术人员在1981年7月回到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并开始准备接受第一批到达的5架超军旗飞机,最后一批超军旗在1981年11月交付。

阿根廷海军最后订购了总数为14架的超军旗以及同样数量的飞鱼导弹,全部装备海军航空兵第2战斗/攻击机中队。

  1982年4月2日,第2中队在等待法国技术小组来到阿根廷为其安装飞鱼导弹的操作软件和系统接口时,阿根廷政府以武力收回了英国从1833年起就一直占据的福克兰群岛——西班牙语称为马尔维纳斯群岛。

而此时法国政府的第一个反应就是宣布对阿根廷实施武器禁运,直到冲突结束(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在关键时刻还是站在了一起)。

当然,第2中队也就此失去了获得法国技术支持的可能性。

但阿根廷技术人员并没有放弃,他们开始独立面对这个挑战——为超军旗安装飞鱼导弹并调试设备。

2周后,飞机和导弹之间的操作界面问题解决了,反舰攻击的实验开始。

对阿根廷来说幸运的是,他们在与英国开战前就从英国人手里买到了2艘42型驱逐舰(英国皇家海军也使用同一型舰只)——“大力士”(Hercules)号和“圣特立尼达”(SantísimaTrinidad)号。

阿根廷飞行员以这两艘驱逐舰为假想目标,进行了一系列攻击演习,在演习中总结出了一整套反舰攻击战术,这套战术用在英国皇家海军的42型驱逐舰身上简直就是度身定作一般。

  战争开始与谢菲尔德的末日

  1982年5月1日,英国皇家空军和皇家海军的飞机轰炸了阿根廷在马岛上的主要机场和港口。

作为报复行动,阿根廷海军试图对英国皇家海军的航母进行一次联合进攻:

海军航空兵第3战斗攻击机中队的8架A-4Q天鹰(阿根廷航母“五月二十五日”号的舰载机中队)和2架来自里奥·格兰得海军航空兵基地的超军旗攻击机准备在5月2日同时出击。

务必击沉“无敌”号航母。

但是,那一天所有的攻击机群都遇到了问题:

海军的天鹰攻击机需要逆风以便从航母上起飞,但是奇怪的是那天南大西洋上本来很强的海风突然消失了,整个海域风平浪静,航母无法放出天鹰攻击机;而2架超军旗攻击机(长机飞行员乔治·科伦坡、僚机飞行员卡洛斯·马切坦斯)则没有找到本该出现的KC-130H加油机。

而没有空中加油,超军旗横跨海峡的攻击将会变成一次“单程旅行”——即使带了副油箱也无法从本土起飞,前往马岛执行打击任务后返航。

同一天晚些时候,英国潜艇“征服者”号击沉了阿根廷海军“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这迫使阿根廷水面舰队返回贝尔格拉诺港海军基地,以避锋芒。

  1982年5月4日凌晨5:

07分,1架SP-2H海王星侦察机(编号0708/2-P-112,无线电呼号“水星”,隶属侦察中队)从里奥·格兰得海军航空兵基地起飞。

机组成员有3人——机长欧内斯托·普罗尼·莱斯顿、副驾驶和行动指挥官。

他们最初的任务是监视英国海军的行动——当天一群阿根廷空军的C-130运输机准备降落在马岛的阿根廷港机场(我们所熟悉的是英国人的命名——斯坦利港),虽然空运行动最后被取消,但海王星飞机仍然在空中执行监视任务。

早上7:

50,根据普罗尼向地面发回的报告,海王星与英国海军舰船发生了第一次雷达接触。

他被要求继续跟踪。

在随后的8:

14和8:

43,海王星飞机的雷达又两次捕捉到英国军舰。

几分钟后,阿根廷海军航空兵指挥部下令,海王星立即雷达关机,直到10点。

普罗尼猜测超军旗飞机肯定已经升空,指挥部不想惊动英国人。

因此他将飞机飞到“贝尔格拉诺将军”号巡洋舰被击沉的海域上空,伪装成救援部队的一分子。

  普罗尼上尉发现目标的消息传到里奥·格兰得基地后,奥古斯都·贝达卡拉兹少校和阿曼多·马乔拉中尉受命立即起飞,执行攻击任务,其他飞行员则帮助他们准备飞行路线,商定与KC-130H空中加油机的会合点等。

2架超军旗在9:

45从里奥·格兰得机场起飞。

领队长机飞行员是奥古斯都·贝达卡拉兹(编号为0752/3-A-202,无线电呼号“白羊座”),僚机飞行员马乔拉(无线电呼号“扁帽”)驾驶编号0753/3-A-203的超军旗。

10:

00,他们与阿根廷空军的KC-130H加油机(飞行员比塞科莫多雷·佩萨那)会合,完成空中加油。

  10:

35,海王星侦察机驾驶员普罗尼做了他的最后一次爬升,当时高度在1170米(3500英尺),雷达开机后即捕捉到2个中等尺寸的海面目标,具体方位在南纬52度33分55秒、西经57度40分55秒。

几分钟后他通过无线电将所有情况告知了超军旗飞行员。

随后,普罗尼驾机返航,12:

04分降落在里奥·格兰得空军基地。

这时距离他起飞执行巡逻任务已经过去了整整7个小时。

  但是SUE(这是阿根廷飞行员给超军旗飞机起的绰号)的任务才刚刚开始。

贝达卡拉兹和马乔拉选择了超低空飞行,10:

50左右,他们爬升至160米(500英尺)高度,机载雷达开机对普罗尼提供的目标信息做最后一次确认,但是他们发现...什么也没有!

雷达屏幕上一片空白!

贝达卡拉兹决定继续前进,飞行40公里(25英里)后他们再度爬升,几秒钟的雷达扫描后,目标终于出现在雷达显示屏上。

两位飞行员都将目标数据输入了武器火控系统,随即再度降低高度进行最后的突防,完成锁定后发射了AM-39飞鱼反舰导弹。

时为11:

04。

  在返回基地的途中,贝达卡拉兹认为他们无须再进行空中加油,遂通知比塞科莫多雷·佩萨那不必等待他们会合,可直接返航。

佩萨那成为第一位知道任务成功的阿根廷军官。

贝达卡拉兹和马乔拉在12:

04着陆,恰好在发射导弹后一小时。

不用说,他们被快乐的地勤人员当做了英雄。

  发射后的飞鱼打中了什么?

按照英国方面的资料:

彼得·沃波尔——“谢菲尔德”号遭受攻击时他正在甲板上,试图用肉眼确认一个雷达操作官尼克·巴托刚刚报告的目标,他看到了一段烟的尾迹并最终确认那是飞鱼导弹,但是一切都太晚了,此时导弹离“谢菲尔德”号仅有1英里。

4秒中后,导弹命中“谢菲尔德”号,战斗部在发动机舱爆炸,“谢菲尔德”号立即失去电力供应,所有的防空系统全部瘫痪。

随后,全舰被大火笼罩,22名英国官兵丧生。

这是现代战争的讽刺,皇家海军最现代化的战舰仅仅被一枚小小的导弹报销了。

一些资料称,导致“谢菲尔德”号起火的不是导弹战斗部,而是导弹未烧完的燃料;但是其他资料,包括“谢菲尔德”号舰长塞谬尔·萨尔特声称,导弹战斗部几乎彻底摧毁了中央控制室和发动机舱。

无论实际情况如何,结果是一样的。

“谢菲尔德”号被击沉了。

这是空射反舰导弹的第一个实战战果。

  击中英国舰艇的“超军旗”的战绩标志涂装。

右图为阿军人员正准备喷涂上述标志。

关于另一枚飞鱼导弹的情况一直是一个谜,按照英国方面的说法,这枚导弹直奔“雅茅斯”号护卫舰而去,但堪堪脱靶,坠入海中。

  新搜索打击体制下的亡魂——“大西洋运输者”号

  战争爆发后,海王星侦察机一直是超军旗的眼睛,没有它提供的决定性的目标信息,超军旗绝对无法做到有的放矢,一击必中。

但在5月15日,阿根廷空军所有的海王星侦察机都被从现役序列里除名了!

原因是零部件缺乏导致其正常维护都无法进行,而且海王星的雷达天线晶体出现严重老化现象。

由于海王星的退役,阿根廷海军被迫改变整个搜索-打击体制,由原来的空基侦察改为地面雷达搜索(由阿根廷港地面雷达站的AN/TPS-43F三坐标雷达和AN/TPS-44AlertIIA水面监视雷达进行不间断的对空对海搜索)。

这些雷达坚持不懈地跟踪英国飞机,希望能根据海鹞战斗机的起降确定英国皇家海军航母的精确方位。

很快他们就发现,英国人的行动是很有规律的,他们可以据此作出明确的预告和预警。

  5月23日,根据地面雷达提供的信息,超军旗执行了2次出击任务,试图攻击英国航母。

飞行员是罗伯托·阿哥泰加拉易少校和胡安·罗德里格斯·马里亚尼上尉(后者是第一次在夜间起飞执行任务)。

与KC-130H加油机会合完成空中加油没有发生任何问题,但是当飞机到达目标区域上空时却什么也没发现。

即使他们对整个目标海域做了网格搜索,也仍然没有发现地面雷达标识出的目标。

他们被迫在17:

50返航。

  这次不成功的出击并不代表新的搜索/攻击体制是无效的,这个体制的效率在2天后得到了证实。

1982年5月25日,阿根廷港的雷达站报告在东北方向176公里(110英里)外发现目标。

7:

30,具体方位数据送达里奥·格兰得空军基地,一个行动计划迅速制定出来,超军旗准备在9点出击,但是出击一直延迟到了下午,因为没有KC-130H飞机提供空中加油。

下午14:

28,超军旗双机编队起飞,飞往基地东方256公里(160英里)处的空中加油点。

领队长机飞行员是罗伯托·科里诺维奇少校(无线电呼号“提托”),驾驶编号为0753/3-A-203的超军旗,僚机飞行员是胡里奥·巴拉扎上尉(无线电呼号“里奥”),驾驶0754/3-A-204号机。

  科里诺维奇和巴拉扎按计划在会合点与KC-130H对接完成空中加油,随后改航向为东南,直扑480公里(300英里)外的目标。

距离目标240公里(150英里)处,飞行高度降至海平面8-10米。

两位飞行员都发现了地面雷达报告的目标(方位为南纬58度38分,西经56度8分),随后他们装定目标数据,在16:

31发射导弹并立即返航。

在进行了第2次空中加油后,双机在18:

38返回基地。

这是超军旗飞机最远的一次出击,他们在3小时50分钟时间内一共飞行了2592公里(1620英里)。

英国方面的资料称,飞鱼导弹在16:

36击中了“大西洋运输者”号运输船,船立即起火并在2小时内沉没。

这是英国特遣舰队最重大的损失之一,因为“大西洋运输者”号上运载着供5000人使用的帐篷;至少十架直升机(3架皇家空军第18中队的支努干直升机、6架皇家海军第848中队的威塞克斯直升机和1架第815中队的山猫直升机);海鹞战斗机的发动机和其他备件、1套海水淡化设备和为海鹞战斗机建造移动式跑道的原材料。

共有12名英国水兵丧生,其中包括船长伊恩·诺斯。

“大西洋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