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72020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设计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毕业设计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毕业设计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毕业设计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毕业设计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毕业设计格式.docx

《毕业设计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毕业设计格式.docx

毕业设计格式

东北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要求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参考我校历年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经验,特制定东北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格式要求。

本格式要求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一、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内容

毕业设计(论文)主要由前置部分、主体部分和结尾部分组成。

1.前置部分:

封面、扉页(题名页)、任务书、摘要、目录

2.主体部分:

绪论、正文、结论、讨论和建议

3.结尾部分:

参考文献、结束语(致谢)、附录(限必要时)

二、要求

1.前置部分

(1)封面:

封面是设计(论文)的表面。

封面有下列内容:

设计(论文)题目、学生姓名、学院、专业、指导教师、日期。

(2)扉页(题名页):

此页是对设计(论文)进行著录的依据。

除了与封面应有的内容取得一致外,还应包括中文题名与外文题名两种,指导教师姓名及职称、设计(论文)工作的起止日期。

题名是以恰当、简明的词语反映设计(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若题名语意未尽,可用副题名补充说明设计(论文)中的特定内容。

题名在整本设计(论文)中不同地方出现时应完全相同。

(3)任务书: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内容、专题部分、以及指导教师签字、负责人签字。

(4)摘要页:

由毕业设计(论文)标题、摘要内容和关键词构成。

摘要内容是设计(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

 

述,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

其内容应包括与设计(论文)等同量的主要信息。

摘要应说明工作的实验方法、结果、结论等。

关键词要求3-6个。

摘要页要求中、英文两种,英文是对中文的翻译,中文摘要一般不少于400字。

(5)目录:

目录由设计(论文)的章、节、条、附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

章节既是设计(论文)的提纲,也是其组成部分的标题。

目录的序号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

2.主体部分

(1)绪论:

在绪论中简要说明设计(论文)工作的目的、意义、范围、研究设想、方法、实验设计、选题依据等。

应当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

一般教科书中有的知识,在绪论中不必出现。

有关历史回顾和前人工作的成果,可以适当综合评述。

(2)正文:

正文是设计(论文)的核心部分,占主要篇幅,字数在10000字以上,可以包括调查对象、实验与观测方法和结果、仪器设备原理、原材料选择、计算方法、编程原理、数据处理、设计说明与依据、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

正文内容必须实事求是、客观真实、准确完备、合乎逻辑、结论严谨、层次分明、语言流畅,符合学科、专业的有关要求。

正文中的图表应编序号、图名、表名等。

图样绘制、表格与插图必须规范准确,符合国家标准。

图的纵横坐标必须标注量、单位。

图序及图名置于图的下方。

图必须用黑色绘图笔清绘。

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

表内应标明测试项标准规定的符号、单位、量。

表内“空白”代表未测或无此项;“…”代表未发现;“0”代表实测结果为零。

应使用计算机绘制图表。

正文中出现的符号和缩略词应采用本专业、学科的权威性机构或学术团体所公布的规定。

如为作者自定的符号和缩略词,应在第一次出现时加以说明,给出明确的定义。

引用他人资料(包括图、表、数据、论点、论据等)要用角标标注,注明出处。

正文和专业要求要符合专业培养目标。

 

(3)结论:

毕业设计(论文)的结论应当准确、完整、明确、精练。

但仍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设想、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3.结尾部分

(1)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按引用文献的顺序,统一编号,列于文末。

详见格式要求部分。

(2)结束语(致谢):

结合整体的大学学习,对整个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总体性、概括性总结,表达出设计(论文)的思路、学习收获、对未来进一步学习的设想、打算以及对指导教师等人的致谢。

(3)附录:

某些重要的原始数据、数学推导、计算程序、框图、结构图、零件图、装配图等可在附录中出现。

所附图纸须准确、规范,符合技术要求。

外文资料的原文与译文可单独装订成册,原文应注明作者及出处。

(只限必要时)

三、格式要求

(1)毕业设计(论文)用纸、页面设置要求

纸张大小:

纸的尺寸为标准A4复印纸(210mm×297mm)。

版芯(打印尺寸):

160mm×247mm(不包括页眉行、页码行),即页边距上、下、左、右各25mm。

正文字体字号:

中文小4号宋体,英文小四号“TimesNewRoman”字型,全文统一。

装订:

双面打印印刷,沿长边装订。

页码:

页码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字号与正文字体相同,页底居中,数字两侧用圆点或一字横线修饰,如-3-。

页眉:

自摘要页起加页眉,眉体使用单线,页眉说明5号楷体,左端“东北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右端“章号章题”。

封面:

东北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标准封面(双A4)。

(2)毕业设计(论文)内容打印要求

标题要求:

论文主体部分按章、节、条、项分级,在不同级的章、节、条、项阿拉伯数字编号之间用“.”(半角实心下圆点)相隔,最末级编号之后不加点。

 

排版格式见下表:

标题

字号字体

格式

举例

第一级(章)

二号黑体

居中,单倍行距,段后1行

第1章XXX

第二级(节)

三号黑体

居左,单倍行距

1.1XXXXXX

第三级(条)

四号黑体

居左,单倍行距

1.1.1XXXXXX

第四级(项)

小四号黑体

使用不同编号,如

(a)(b)(c)…;

(1)

(2)(3)…等

(3)介于标题要求下的其它要求:

A.前置部分

(a)任务书:

统一格式。

(b)扉页:

中文题名按一级标题排版,居中,其它字体采用四号宋体,与提名左对齐;英文题名采用二号“TimesNewRoman”字体,居中,其它字体采用四号“TimesNewRoman”字体,居中。

(c)摘要页:

摘要标题按一级标题排版;中文摘要和关键词采用小四号宋体,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采用小四号“TimesNewRoman”字体,1.5倍行距,关键词之间用“,”相隔。

(d)目录:

“目录”两字采用一级标题排版;章题目和结尾内容题目采用二级标题排版;节题目采用四号宋体字,1.5倍行距,居左;条题目采用小四号宋体字,1.5倍行距,左缩进2个字符。

须注明各题目的起始页码,页码为小四号“TimesNewRoman”字体,题目与页码用“·······”相连。

B.主体部分

(a)绪论、正文、结论部分除有标题要求外,汉字字体采用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

外文、数字字号与同行汉字字号相同,字体用“TimesNewRoman”字体。

(b)插图:

插图包括图解、示意图、构造图、框图、流程图、布置图、地图、照片、图版等。

插图注明项有图号、图题、图例。

图号编码用章序号。

如“图3.1”表示第3章第1图。

图号与图题文字间置一字空格,置于图的正下方,图题用5号宋体,须全文统一。

图中标注符号文字字号不大于图题的字号。

 

 

(c)表:

表的一般格式是数据依序竖排,内容和项目由左至右横读,通版排版。

表号也用章序号编码,如:

表3.1是第3章中的第1表。

表应有表题,与表号之间置一字空格,置于表的上方居中,用5号宋体,须全文统一。

表中的内容和项目字号不大于表题的字号。

(d)公式:

公式包括数学、物理和化学公式。

正文中引用的公式、算式或方程式等可以按章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如式(3-1)表示第3章第1式,公式一般单行居中排版与上下文分开,式号与公式同行居公式右侧排版。

C.结尾部分

(a)参考文献:

中文字体采用小四号宋体。

外文、数字字号与汉字字号相同,字体用“TimesNewRoman”字体,1.5倍行距。

参考文献采用顺序号编号体系如下。

专著格式:

序号.编著者.书名[M],出版地:

出版社,年代,起止页码.

期刊论文格式:

序号.作者.论文名称[J],期刊名称,年度,卷(期):

起止页码.

会议文献格式:

序号.作者1,作者2,作者3等.文章题目名[A].论文集名[C].出版地:

出版社,年代.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格式:

序号.作者.学位论文名称[D],发表地:

学位授予单位,年度

注:

作者姓名写到第三位,余者写“等.”。

(b)结束语(致谢):

“结束语”标题采用一级标题格式排版。

中文字体采用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

外文、数字字号与同行汉字字号相同,字体用“TimesNewRoman”字体,1.5倍行距。

(c)附录:

附录中的内容要与正文内容分开,用阿拉伯数字编号,须在数码前加上附录序码。

如:

图A.1,式(B.2),表C.3等。

外文翻译部分标题采用一级标题排版,翻译内容中文采用小四号宋体,英文采用小四号“TimesNewRoman”字体,1.5倍行距。

附:

格式模板见后页

 

 

底片自动取送机械系统设计

 

作者姓名:

刘刚

指导教师:

柳洪义教授

单位名称: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专业名称: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东北大学

2005年6月

 

Film-catching-and-deliveringsystemdesign

 

byLiuGang

 

Supervisor:

ProfessorLiuHongYi

NortheasternUniversity

June2005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设计(论文)的基本内容:

 

毕业设计(论文)专题部分:

题目:

                                 

设计或论文专题的基本内容:

 

学生接受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日期

             第  周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底片自动取送机械系统设计

摘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高能射线探测被广泛的应用到固体火箭发动机的质量检测中。

在这个探测过程中,空气会被电离产生大量的臭氧气体。

过量的臭氧气体对人体有很大的伤害,所以人不能过早的进入检测实验室中去取换接收检测信息的底片,这势必会影响工作效率。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取送接受检测信息底片的工作必须由机械系统自动完成。

本设计就是针对这种需求所进行的。

该系统可以在有大量臭氧存在的环境下自动夹取、运送底片,不需要等到臭氧从检测室排除,所以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

 

关键词:

底片取送系统,运送小车,夹持器

Film-catching-and-deliveringsystemdesign

Abstract

Withthedevelopmentoftechnology,thehign-energy-radialfaultdetectionmethodhasbeenlargelyusedinthequantityexaminationforthesolidrocketengine.However,inthedetectiveprocess,massofozonegasmightbegeneratedbyradial,excessivequantityofwhichmeansgreatharmtothepeoplearound.Forsakeofthis,peopleareconstrainedfromgoingintotheroomtogetinformationfilmstooearly,andthiswillgreatlyreducetheworkefficiency.Inaword,inordertoimprovetheworkefficiency,catchingandcarryingthefilmsshouldbecompletedbymechanicalsystemsautomatically.

Thisdesignaimstomeetthisrequirement.Thesystemcancatchandcarrythefilmautomaticallyintheenvironmentofmassofozone.Soitimprovestheworkefficiencygreatly.Themechanicalstructureofthissystemcanbedividedintotwoparts,theupsidepartascarryingdepartmentandtheundersideasautomaticcatchingdepartment.Ofthem,themotordrivestwoactivewheelsthroughthedeceleratingsystem.Then,theactivewheelpullthewholesystemtomoveforwardorbackwardonthepreconcertedtramroad.Theautomaticcatchingdepartmentcansafelyrealizecatchingfilmanditiscomposedoftwospecialholdingstructurejointedbyonemechanicalarm,itcancatchthefilmsafely.Thecatchingdepartmentisanewcombinationofthemechanismandelectronequipments,itrealizesthecatchingandloadingactionbythecontractionandextensionoftheelectromagnets.Soitcancatchandloadthefilmveryfastandfrequently.

……………………………………………………………………………………………………………………………………………………………………………………………………………………………………………………………………………………………….

 

Keywords:

Film-catching-and-deliveringsystem,Deliveringvehicles,catchingstructure

目录

任务书··································································································································i中文摘要·······························································································································ii

ABSTRACT······················································································································iii

第1章绪论·························································································································1

1.1设计背景·························································································································1

1.2系统简要介绍···············································································································1

第2章机械系统总体设计·························································································3

2.1机械系统的功能原理设计························································································3

2.2结构总体设计···············································································································4

2.3总体布置设计···············································································································5

2.4总体参数的确定···········································································································7

第3章执行机构设计·································································································10

3.1执行系统的组成、功能及分类··············································································10

3.2执行系统的设计·········································································································10

3.2.1底片夹取部分的设计······························································································11

第N章结论·····················································································································15

参考文献·····························································································································38

结束语(致谢)···················································································································39

附录········································································································································40

第1章绪论

1.1设计背景

随着时代的发展,导弹在现代国防战争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可以说现代战争内离不开导弹,其对敌人的威慑作用是十分强大的。

现代导弹性能的高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军事实力的强弱。

由于控制系统和导引装置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导弹命中目标的概率,要达到增大射程,连续跟踪目标,首先的问题是要研制出具有更高能量,更为稳定推进系统。

现代导弹的推进系统主要是火箭,所以推进系统性能的高低,主要取决于火箭发动机。

基于此,整个火箭发动机包括外部和内部绝对是不能有任何缺陷的。

所以在火箭发动机制造的过程中,必须包括的一道工序就是对火箭发动机进行探测,通过探测发现其中的缺陷,防止出现重大的损失。

现在一种比较先进和可靠的方法就是高能射线探测。

通过这种检测就可以发现火箭发动机内部所有的缺陷,保证整个推进系统在推进的过程中能够稳定的工作。

…………………………………………………………………………………………………………。

1.2系统简要介绍

1.2.1介绍一

该系统主要就是实现把安全区域的底片通过一辆运送小车运送到拍照区域,再通过下面智能系统的转接,转送到拍照系统中,拍照系统处理完了之后再反向回到出发的安全区域。

……………………………………………………………………………………。

1.2.2介绍二

整个系统分两部分:

(1)XXX

(2)XXXXXX(3)XXXXXXXXX

……………………………………………………………………………………。

……………………………………………………………………………………。

……………………………………………………………………………………。

……………………………………………………………………………………。

表格举例:

表3.1负载条件

运转条件

轴向负载

(N)

转速(rpm)

使用时间比例

(%)

快进

1=8

1=10

轻切削

中切削

强力切削

公式举例:

(3-1)

(3-2)

图举例:

图3.3硬度和表面粗糙度随CSR形变量的变化

 

参考文献

1.侯珍秀,孙靖民.机械系统设计[M],哈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32-33.

2.HuangSC,HuangYM,ShiehSM.Vibrationandstabilityofarotatingshaftcontainingatransersecrack[J],JSoundandVibration,1993,162(3):

387-401.

3.孙志礼,冷兴聚,魏延刚等.机械设计[M],沈阳:

东北大学出版社,2000,32-33.

4.周丽.机械式挖掘机工作装置的优化与仿真[D],沈阳:

东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