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刘邦能夺取天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71465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何刘邦能夺取天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为何刘邦能夺取天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为何刘邦能夺取天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为何刘邦能夺取天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为何刘邦能夺取天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为何刘邦能夺取天下.docx

《为何刘邦能夺取天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何刘邦能夺取天下.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为何刘邦能夺取天下.docx

为何刘邦能夺取天下

刘邦夺取天下之迷

刘邦以一介布衣提三尺宝剑崛起于乱世,诛暴秦,抗强敌,定天下,创立了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统一王朝。

刘邦的成功,除了他敢于斗争、善于学习、能够在战斗中成长外,还因为他有具高超的领导艺术,能够把一大批杰出人才团结在自己周围。

刘邦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人才的长处:

会带兵的韩信,他敢放手给兵;善于谋略的张良,在他手下能够运筹帷幄;会管帐的萧何他敢放手给钱——但刘邦真的是放开手脚用人,什么都不管了吗?

刘邦当皇帝之后曾经有一次和他手下的那些功臣将相一起座谈,刘邦问,请大家说一说,我和项羽争夺天下,为什么最后得到天下的人是我?

项羽为什么丢了天下呢?

你们大家都要说真话说实话,不要隐瞒朕。

这时候就有两位大臣,高起和王陵,出列说实话了:

我们认为陛下为人很傲慢,不会尊重人;项羽这个人仁而爱人,很仁厚也很体贴人。

这是实话了,是当着刘邦说的。

但是,为什么像陛下这样傲慢、又不懂得尊重人的人得了天下,那个仁而爱人的项羽却丢了天下?

我们认为原因是陛下您每打下一个地方就把这个地方分给那些功臣,得到了什么好处呢也分给我们大家,所以我们都乐意拥护您,您就得了天下。

刘邦说,公知其一不知其二,就是说你们看到了一方面却没看到另外一方面。

刘邦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子房就是张良,在指挥部制定战略方针,然后指挥远方的战场以取得胜利这个方面我不如张良;“镇国家,抚百姓,给馈赏,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就是说治理一个国家,保证后勤的供应,这个我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还有带领军队去作战,每战必胜,这方面我也不如韩信。

张良、萧何、韩信这三个人是我们当今天下的人杰,可是这三个人都能为我所用,所以我能够夺取天下。

项羽呢?

那边只有一个范增出类拔萃,他还不能充分任用,所以他丢掉了天下。

刘邦认为,能够用好人是他夺取胜利、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在刘邦看来,用人是最主要的成功之道,这就是刘邦的成功之道,这就是他的领导艺术。

我总结了刘邦用人有八个特点。

刘邦用人的第一个特点叫做知人善任。

知人善任是我们讲到领导艺术的时候经常要说的一个词,但我们要分析一下什么叫知人善任。

我认为知人善任首先在于知人,其次是善任。

知人当中首先在于知己,其次在于知彼。

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最大的聪明。

这个确实很难,而刘邦恰恰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而且他也非常清楚地知道一个领导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呢?

是调动部下的积极性,是知道自己的下属都有什么才能,他的才能是哪些方面的,有什么性格、什么特征、什么长处、什么短处,放在什么位置上最合适。

做领导不是说要自己亲自去做什么事,事必躬亲的领导绝非好领导;作为一个领导,你只要掌握了一批人才,把他们放在适当的位置上,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作用,你的事业就成功了。

这个根本道理刘邦懂,所以刘邦就成为他这个集团的核心人物。

孔子讲施政有这样一句话: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什么叫北辰呢,就是北极星,众心拱之。

你看北极星是永远不动的,北极星外面是北斗七星,围绕着北极星旋转。

北斗七星是动的,北极星是不动的;领导核心就是个不动的,让别人动起来。

刘邦就是他们这个军事集团的北极星,萧何、张良、韩信、陈平、樊哙、周勃、曹参这些人就是他的北斗七星。

所以刘邦能够取得成功。

刘邦用人的第二个特点是不拘一格。

一个有着自知之明的人往往也会有知人之明,一个连自己都不了解的人往往也很难了解别人。

由于刘邦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所以他很了解别人。

他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所以刘邦的队伍里面什么人都有。

我们来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队伍:

在刘邦这个队伍里,张良是贵族,陈平是游士,萧何是县吏,樊哙是狗屠,灌婴是布贩,娄敬是车夫,彭越是强盗,周勃是吹鼓手,韩信是待业青年……可以说是什么人都有。

但刘邦把他们组合起来,各就其位,毫不在乎人家说他率领的是一个杂牌军,他刘邦是一个草头王。

刘邦要求的是所有的人才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这叫什么呢?

这就叫不拘一格。

这是刘邦用人的第二个特点。

刘邦用人的第三个特点是招降纳叛。

在刘邦的队伍里有很多人原来曾经是在项羽手下当差的,因为在项羽的部队里面待不下去了就跑过来投奔刘邦。

刘邦敞开大门,一视同仁表示欢迎,你愿意来,欢迎你来。

比方说韩信,原来是项羽手下的人,因为在项羽手下不能发挥作用,就来投奔刘邦。

又比方说陈平——他走的路更多————原来是魏王手下的人,因为不能发挥作用就投奔了项羽,又不能发挥作用就再投奔了刘邦,当陈平从项羽的军中逃出来前往汉营时,刘邦是“大悦之”,非常高兴。

他问陈平,陈先生在项羽那里担任什么职务啊?

陈平说,担任都尉。

刘邦说,好,你在我这里还当都尉。

刘邦马上任命陈平做都尉。

任命公布后,汉营舆论哗然。

刘邦军队里好多老资格的将领不服,开始嘀嘀咕咕,我们大王也真有意思啊,项羽那边一个逃兵到我们这儿来,说了三句话,大王就给了他这么大一个官,和他同坐在一个桌子上面。

总之是议论纷纷。

但是刘邦不予理睬,你们议论你们的,我任命我的,而且更加信任陈平。

这就叫做招降纳叛。

刘邦用人的第四个特点是不计前嫌

汉六年的时候,刘邦已经得了天下,已经封了一批功臣,但是还有很多功臣没有封赏————因为每个功臣他这个功怎么样计算,封一个什么样的爵位比较合适,这个事还很费商量,就这么着把封功臣的事一直拖下来了。

有一天,刘邦在宫殿里面远远的看到一群人,坐在地上嘀嘀咕咕,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刘邦就问旁边的张良,子房,那些人在说什么呢?

张良说,陛下您不知道啊?

他们正在商量谋反啊!

刘邦说,子房你不要乱讲,天下刚刚安顿下来,谋什么反啊?

张良说,原来陛下不知道啊。

陛下得了天下以后,封了一批功臣,大多数都是你的亲信,比如像萧何这些人,还有一些以前得罪过你的人,他受了处分。

现在这些功臣们都在想一个问题,说这个天下还有多少可以封赏的,是不是可以拿出来封赏的东西已经不多了,像我们这些和陛下关系不密切的,甚至以前得罪过陛下的,是不是就得不到封赏了?

或者甚至于会被陛下找一个岔子给“咔嚓”了呢?

他们想来想去想不明白,所以他们在那商量着谋反。

刘邦马上醒悟过来了,知道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问:

“为之奈何?

”子房你说该怎么办啊?

张良说,请陛下想一想,在这些功臣当中有没有这样的人————他的功劳非常大,而他和陛下的关系呢又非常地恶劣,有没有这样的人啊?

刘邦说,有,有一个叫雍齿的。

这个人非常可恶,他一而再、再而三地侮辱朕,朕早都想杀他了;可是他功劳太大,朕又于心不忍。

张良说,好了,请您“急封雍齿,以示群臣”,请您赶快封赏雍齿,刘邦接受了这个建议,立即封雍齿为什方侯。

雍齿一封,所有的功臣都安心了。

你看雍齿都封了——大家都知道这个雍齿是皇上最讨厌的人——连他都能封侯,我们这些人都该放心了。

这叫什么?

这就叫不计前嫌。

刘邦用人的第五个特点是坦诚相待。

我们知道人才最需要的是什么?

一个人才,他最希望、最渴望、最需要得到的是什么?

尊重。

当然,如果可能的话,多发点薪水也不错。

但最重要的是尊重人才,信任他。

你要尊重这些人才,唯一的办法就是以诚相待、实话实说。

刘邦就有这么个优点。

张良、韩信、陈平这些人,如果有什么问题要跟刘邦谈,提出问题,刘邦全部是如实回答,不说假话。

张良在鸿门宴之前得到消息,说项羽第二天要派兵来剿灭刘邦。

张良曾问过刘邦,请大王想一想,您打得过项羽吗?

刘邦的回答是“固不如也”,打不过他。

后来韩信到刘邦军中来,也问了这样的问题:

大王你掂量掂量自己的能力、魅力、实力,能比得过项羽吗?

刘邦虽然沉默了很久,最后还是坦诚相告:

“固不如也”,我是不如他。

然而,就是这些人能够帮助刘邦提出自己的计策来。

这就有一个前提,就是每件事情刘邦都能如实相告、绝不隐瞒。

这样信任对方、尊重对方,就会得到对方同样的回报、信任和尊重;这些人就会尽心尽力地帮他出谋划策。

坦诚相待,这确实是我们一些做领导的值得借鉴的经验。

刘邦用人的第六个特点叫做用人不疑。

我们有一句老话叫做“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要用一个人你就要相信他,不要怀疑他,做一个领导最忌讳的就是一天到晚看见所有的人都很怀疑,今天猜疑这个明天猜疑那个,这是最忌讳的。

刘邦他就有这个魄力,一旦决定用某某人他绝不怀疑,放手使用。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陈平。

陈平从项羽那边过来投靠刘邦后,就得到刘邦的信任,这让很多刘邦手下的老人不满意——我们跟着刘邦跟了那么长时间,建功立业,出生入死,也不过就混到现在这个位置,怎么陈平这小子一来就给他那么高的职务?

所以就有人到刘邦那里说陈平的坏话,这些去举报的人给了陈平这样一个罪状,可以总结为八个字:

“盗嫂受金,反复无常”。

什么叫“盗嫂”呢?

就是和自己的嫂子通奸,这个事情大概是真有的。

陈平原来在家乡的时候和他嫂子的关系至少是暧昧的,这当然是不道德的。

所谓“受金”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接受红包。

陈平来到刘邦的军队,就开始收红包,这叫受金,这当然也是不道德的。

再一个就是反复无常,反复无常的证据就是他原来在魏王那里,然后又跑到项羽那里,现在又跑到刘邦这里。

这一状告上去后,刘邦是不能不当回事的。

所以,刘邦就把当初推荐陈平的魏无知找来,责备他,你这怎么回事呢?

我让你向我推荐人才,结果你给我推荐一个“盗嫂受金,反复无常”的人,那不是小人吗?

你怎么把这样的人推荐给我呢?

魏无知是这样回答的:

“臣所言者能也,陛下所问者行也。

”就是我向你推荐的时候,我讲的是他的才能;而陛下现在责备我的,是讲他的德行。

这个才和德可是两个概念,有才的不一定有德,有德的也不一定有才。

而我们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呢?

我们现在处在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需要突出重围,我们更应该看重的是一个人的才。

最后,刘邦还是把陈平叫了过来,问,先生原来事魏王,后来离开魏王事项王,现在离开项王又来跟着我——先生的心眼是不是太多了点?

陈平这样回答他:

是的,我原来是追随魏王,但是我的计谋、我的主意魏王都不接受;我只好去投奔项王,项王同样是这样,言不听,计不从;而我又听说大王您广纳人才,求贤若渴,是一个会用人,敢用人的人,所以我才来投奔大王。

我陈平是光着身子、一无所有、一文不名来到大王军中的,我如果不接受人家的赠送,不收一点礼金,我连吃饭的钱都没有。

我现在向大王提出了很多的建议,大王觉得我这些建议是可以用的,就请大王采纳;如果大王觉得我的这些建议、我的这些计策、我的这些谋划都是没有用的,那么他们送给我的礼金还在,我可以原封壁还,从此告辞。

行不行?

刘邦说,对不起,我错了,是寡人错了,寡人怠慢先生了,请先生不要介意,请先生继续留在寡人军中。

这就是刘邦的用人不疑。

正是由于刘邦这样的信任,陈平才愿意为刘邦效力。

刘邦和陈平有个谈话,刘邦问,你看我们现在和项羽处于这样一个胶着状态,谁也吃不掉谁,这样天下何日能够安定呢?

请先生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够出奇制胜,尽快地结束这场战争呢?

陈平说,我陈平原来在项王手下当差,很了解项王,请让我来给大王分析一下。

项王这个人出身是很高贵的,是很讲道德的,也是很讲礼数的。

因为项羽是个贵族出身的人,他接人待物就是按照贵族的那一套,恭恭敬敬、彬彬有礼、客客气气,所以那些有道德的、那些高风亮节的、那些看重自己身份名誉如爱惜羽毛的人,都集结在项羽的麾下。

这些人虽然对项羽忠心耿耿,但是项羽这个人多疑,他是跟大王您刚好相反的,大王您是用人不疑,他则是疑心重重。

我们可以使反间计,让项王不再信任这些人,这就等于砍掉了他的左膀右臂,不就行了吗?

刘邦说:

这个主意好,这是好主意,那就请陈先生来操作吧。

这个费用没有问题,马上拨款,黄金四万斤。

请大家注意,这里的金子其实不是金子,而是铜。

真的四万斤金子那还得了?

实际上那个时候讲的黄金就是黄铜。

刘邦把黄铜四万斤交给陈平,这些钱就交给你了,随便你怎么用,不问出入。

什么叫不问出入呢?

就是不报销,不审计,你爱怎么花怎么花!

你只要给我把项羽搞掂了,节约下来的都归你自己。

这是当时那种特殊情况下的一种特殊措施,表示刘邦对陈平的信任。

刘邦用人的第七个特点是论功行赏。

我们前面讲过了,你要使用人才,首先是要信任他,尊重他,同时呢,也应该给予相应的奖励,因为奖励是对一个人才贡献最实实在在的肯定。

不能老拿好话甜和人,说你这个人不错啊,你可是人才难得,你是我们的骨干,然后一分钱不给,这个肯定不行。

有贡献你就得奖励,要奖励得合适。

确实是工作做得好、贡献大的,你要多奖;做得一般的,一般地奖;做得差的,不奖,甚至罚。

你要赏罚分明。

刘邦夺取天下以后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奖赏这些功臣们。

先是大家开会讨论,那还有个谱?

所有人发言都是我自己功劳最大,没有一个人说自己功劳最小的,而且说的都头头是道,如数家珍,也都是事实。

最后刘邦裁定:

萧何第一。

这个“萧何第一”的裁定出来以后,其他人都不服气,于是大家都跑到刘邦那儿去提意见,陛下这么做好象不合适吧?

我们这些人可都是浴血奋战、出生入死。

我们是提着脑袋给你打江山的!

我们在前方廝杀的时候,那个萧何在干什么?

萧何是待在家里面,管管帐本子,管管粮草,管管后勤,做两件衣服,怎么他的功劳还排第一呢?

刘邦问,诸位知道什么是打猎吗?

众人回答,知道啊。

这些都是将军,谁不会打猎?

都说知道知道。

刘邦又问,那诸位知道猎狗吗?

众人又答,知道啊。

刘邦说,那好了,请大家想一想,我们打猎的时候,追兔子的是谁?

答,猎狗啊。

刘邦说,对,那是谁让猎狗追兔子的?

答,猎人啊。

刘邦说,对,你们就是追兔子的,萧何呢,是让你们追兔子的。

所以萧何是“功人”,你们只能算“功狗”。

原文如此,原文就是“功狗”两个字,“功狗”这个词就是从这儿来的。

实际上,我们现在都知道功臣,忘了还有“功狗”一说。

刘邦这么说,大家其实还是不服气。

大家心里想,算我们是“功狗”,那“功人”也不是萧何,而是皇上啊,对不对?

那么,刘邦为什么要定萧何为第一功臣呢?

这里面当然有一个亲疏的问题。

萧何是沛县人,是跟刘邦一起起义的,有这个因素。

但是,我觉得刘邦把萧何列为第一功臣,或者说至少把萧何列为第一等功臣,还是有道理的。

萧何最大的功劳在什么地方呢?

在于抢救了大量的文书档案。

当时刘邦打进关中,进军咸阳,军队冲到咸阳城里后,这些将军们在干什么呢?

抢东西,抢金银财宝,或者忙着强奸女人。

只有萧何冲进秦王朝的国家档案馆,把秦朝的地图、帐本、各种文件资料全部保存了下来。

最后刘邦一统天下的时候,对整个国家的形势,比方说哪个地方穷哪个地方富,哪个地方人多哪个地方人少,哪个地方有些什么物产,有些什么情况,都了如指掌,这靠的是谁?

萧何。

是萧何掌握了这样的资料。

从这一点来看,萧何确实是一个治国良才,是做总理的人才,他知道这个资料的重要性,就是我们现在的资讯、信息等等的重要性,所以刘邦论功行赏把萧何列为第一。

刘邦用人的第八个特点是暗中控制。

比如萧何被刘邦列为汉朝开国第一功臣,而且刘邦建国后萧何就担任他的首任丞相,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后来又拜为相国,在政府当中他的地位仅次于刘邦。

打个比方,这个时候的刘邦集团如果是一家公司,刘邦是董事长,萧何就是总经理,这是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刘邦给予萧何极大的信任。

但即便对萧何这样的人,其实刘邦也是暗中进行控制的。

只不过刘邦控制的不动声色————不像项羽,一怀疑某个人那个怀疑就写到自己脸上去了,人家一眼就看出来了————刘邦的这种猜疑和怀疑是不动声色的。

汉十二年秋,淮南王英布造反,刘邦御驾亲征,带着队伍去平叛;萧何则留守京城,他是相国嘛。

在战争期间,刘邦不断派使者回来,使者回来一次就一定要去见萧何,一定要说皇上问萧相国好,说萧相国最近在干什么呢,非常关心体贴的样子。

所以萧何很为感动,更加尽心尽力地为刘邦的作战做好后勤保障。

这个时候,萧何有一个门客过来对萧何说,丞相觉得陛下对你怎么样啊?

萧何说,哎呀,皇上对我很信任,你看他频频派使者过来关怀我,问我最近好不好,问我最近在干什么。

萧何的门客就冷笑了一声,哼!

我看丞相死期已经不远了。

萧何问,这是什么意思?

门客说,什么意思?

您以为皇上真的关心您吗?

那是不放心您。

他不断的派人回来看看你在干什么?

是看你是不是想谋反!

您想想看,您是大汉第一功臣,您已经没有可再加封的余地了,他怎么能够放心您啊?

萧何说,哎呀,好象是这样的,那怎么办?

门客说,您自污啊,就是您自个把自个的形象搞坏。

怎么个自污法?

贪污腐败呗!

后来,刘邦平定了英布,一回到京城,他就收到了好多平民百姓的状子,状告谁?

告萧何利用职权低价强行购买我们的土地,现在我们流离失所,没有土地可耕种,请皇上为我等做主。

刘邦收到这么一大堆状子,然后就嘻嘻哈哈地拿给萧何看,萧丞相你干的好事!

你就这样治国的?

现在老百姓可没地种了,你看着办啊?

刘邦用的是开玩笑的口气。

萧何说什么呢?

萧何说,老百姓没地种,这个事好办,陛下不是有一大花园叫上林苑吗,那个地方大的很,陛下可以让那些没有土地的老百姓到那里去种地呀。

刘邦说,什么?

你搞到我头上来了,你这叫做“卖主媚民”!

关起来,下大狱,带上脚镣手铐,就把萧何关监狱去了。

关进去过了一段时间,刘邦就把萧何放了出来。

萧何被放出来之后还是披头散发、光着脚,马上跑过来见刘邦,罪臣萧何叩见皇上。

刘邦说,算了算了,起来吧。

哎呀,丞相也没有什么错,朕也不是个好皇帝。

朕之所以把丞相关起来呢,是为了让天下人都知道丞相是好丞相、朕是坏皇帝。

好了吧。

这样一来,萧何才免了灭族之灾。

所以说,刘邦的用人是典型的帝王之术:

一方面你看他好象用人不疑,四万斤黄金交给你不用报销;另外一方面他肚子里极度的猜忌,只不过他猜忌的不声色。

他手腕非常高明,这是一切所谓“有为君主”的通例,也非刘邦一人而已。

总而言之,应该说刘邦是懂得领导艺术的,具备一个领导人的素质。

正是因为他能够信任人才,使用人才,充分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又暗中加以防范和控制,才能够把当时天下的杰出人才都集结在自己的周围,形成一个优化组合,从而战胜项羽,走向胜利。

刘邦认为,会用人是他成功之道的根本所在,应该说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这里面同时也还有另一个问题,就是在楚汉战争当中刘邦的对手、另一方项羽表现的实在太差。

正是由于项羽的一错再错,才给刘邦造就了一次次成功和胜利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