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上课学习教案5.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71000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7.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上课学习教案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上课学习教案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上课学习教案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上课学习教案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上课学习教案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上课学习教案5.docx

《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上课学习教案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上课学习教案5.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上课学习教案5.docx

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上课学习教案5

西师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5

  第二十七课:

蜘蛛脱险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带生字的词语。

  2读懂课文,了解故事的内容并能从中受到凡事要勇敢坚强,不沮丧灰心,不自暴自弃的启发。

  3学习作者用词准确和恰当运用修辞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教学准备

  或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数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题质疑

  1.同学们,今天请你们猜一个谜语:

“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

”你们知道这种小动物是什么吗?

19世纪初,英国一位将军在战场上吃了败仗,落荒而逃,躲进一家农舍的草堆里避风雨,又痛苦又沮丧,茫然中,看见墙角处有一只蜘蛛在拉丝织网,尽管丝一次次被风吹断,蜘蛛又一次次重新吐丝重结,毫不气馁,终于将网织成。

将军深受激励,重振旗鼓,终于在滑铁卢之役打垮了对手拿破仑,这位将军,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威灵顿。

这个故事,不由得让我们对司空见惯、外表丑陋、让人感到害怕的蜘蛛顿生敬意。

那么,当危险来临之际,蜘蛛是沮丧灰心,还是选择勇敢面对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苏联普里什文写的《蜘蛛脱险》一文。

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人们常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提出问题往往比发现问题来得更为重要。

同学们,读了这个题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指名说。

蜘蛛要脱险,那么,蜘蛛遇到什么危险?

它在哪里遇险的?

是怎样脱险的?

它遇到几次危险?

都是怎样脱险的?

我们从这个故事中能得到什么启迪?

(相机板书:

遇险脱险)(学生提出的问题,简易板书在黑板上,以帮助学生梳理课文。

  3那么课文是怎样来写的呢?

我们一起去探索深究课文。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读课文,学生字,注意读准字音,“绰”是翘舌音,“坍”不读dān,“诅”不读zǔ。

  2.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字词典理解不懂的词语。

  3.指名读、齐读生词。

  4.说说难理解的词语。

  三、细读课文,释疑解难

  1放声朗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指名说。

  2带着同学们提的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找到答案。

  3指名说,教师适时引导讲解,师生共同梳理课文。

  

(1)第一次遇险——脱险。

指名根据提出的问题回答,教师适时引导。

  蜘蛛是因为我生火取暖,身陷火海的,它的处境怎样?

(危险)

  哪个词暗示了它的处境非常危险?

(笼罩)

  火焰像笼子似的罩在蜘蛛所处的劈柴上面。

  蜘蛛在遇险中的变化是:

从“兴高采烈”一词看出,蜘蛛开始时还没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危险,所以它是在“爬”。

“热”“感到不安”,蜘蛛开始“跑”“奔”,情绪的变化,动作的变化,拟人化的写法,暗示着蜘蛛处于危险的境地。

两个“一片火海”让人不由得为蜘蛛这个小生命担忧了。

(相机板书:

火海

  跑

  奔)

  :

“兴高采烈——感到不安——呆住”,同学们想想画面,你知道蜘蛛此时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吗?

更大的危险逼近了蜘蛛,“劈柴坍塌下去”,蜘蛛的命运会怎样呢?

悬念产生了。

你们猜猜,指名说。

“我”的猜测是什么?

实际上呢?

(相机板书:

生气勃勃)从“粉身碎骨”到“生气勃勃”的鲜明对比中,你们感受到什么?

(相机板书:

坚强、乐观)指导朗读第1~4段。

(第4段只读一、二句)可用引读、表演读、分组读等多种朗读形式,体会蜘蛛的坚强乐观。

  

(2)第二次遇险——脱险。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面对新的灾难,可怜的蜘蛛又会怎样呢?

指名说后,以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同情,为它不幸的遭遇着急、揪心。

指名联系上下文说说“影影绰绰”的意思。

作者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蜘蛛像一个很小的小岛”(比喻:

描绘出蜘蛛在小狗淌出的口涎中挣扎的样子)这个比喻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蜘蛛的弱小无能。

而第5段的“小岛”“海里”“陆地”各指什么?

这里只出现了喻体,未出现本体,采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

由此看出,蜘蛛同“海洋”抗争,艰难地爬出三条腿、四条腿乃至八条腿的过程,它是那么不屈不挠。

(相机板书:

动弹、爬、舒展、不屈不挠)

  (3)作者由蜘蛛的遇险脱险联想到自己类似的经历。

指名让学生谈读后的收获,可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来谈:

由两个“也”中,让我们明白作者的经历与蜘蛛的历险极为相似,所以才会对蜘蛛脱离危险的经历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四、引导揣摩,升华情感

  1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迪?

哪一段写了这些内容?

(最后一段)这段也是全文的——(中心段)

  2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最后一段。

  3同桌交流: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类似现象,谈谈自己学了本课后明白的道理和感受。

  4全班交流。

  5总结:

一只小小的蜘蛛,居然能从火海中、从“海洋”里安然脱险,是因为它在绝境中不沮丧灰心、不自暴自弃!

由此看出这只蜘蛛是多么坚强、乐观、不屈不挠。

这篇课文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事,由于观察认真,感受深刻,描写细致,所以那些场面描写扣人心弦,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这个故事让我们感受了生命在灾难来临时的抗争能力,感受了生命的可贵。

  五、拓展延伸

  你现在喜欢蜘蛛吗?

你观察过张网捕虫的蜘蛛吗?

你了解它们的习性吗?

请同学们课外查阅有关蜘蛛的知识,我们将以语文活动课的方式,让大家共享你们的收获。

  附:

板书设计

  第二十八课:

心田上的百合花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和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和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

  或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花吗?

(或挂图)你们知道百合花生长在哪里吗?

可今天,老师要让你们认识一株生长在特殊地方的百合花。

齐读课题:

心田上的百合花

  这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散文,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

  二、由词悟文,读懂故事

  1初读课文。

同学们,在不同人的眼里看到同样一株百合花感觉是不一样的。

在作家林清玄的眼里,这是一株怎样的百合花呢?

请你仔细默读课文,勾画出有关语句,再有感情地朗读。

然后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出这是一株怎样的百合。

  2理解课文,主动探究。

每个同学从课文中都读到了你所发现的百合花的形象,那是否是作家心田上的百合花的形象呢?

请大家交流交流。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谈看法,教师顺势点拨、指导、提升。

  根据学生的答案相机板书:

坚定

  顽强

  不向命运低头

  坚持不懈

  自信

  纯洁

  名副其实……

  出示课文重点句子,齐读:

“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这里百合说了几次我要开花?

(三次。

)这是一组排比句,排比的句式要读出气势。

练习朗读。

从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了这是一株怎样的百合花?

引导学生根据板书小结:

这是一株坚定的百合、顽强的百合花、不向命运低头的百合花、坚持不懈的百合花,这是一株自信的百合花、纯洁美丽的百合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百合花、名副其实的百合花。

这是一株近乎完美的百合花。

  三、回归课题,深挖寓意

  1同学们,这是一篇寓言,作家在百合形象中寄予了什么寓意呢?

是什么力量让它冒出了花苞,开出了花朵,是什么原因使百合近乎完美?

请用发现的眼光去课文中找。

  2生默读课文,找相关语句。

提示:

特别要注意百合的语言,读读百合说的三段话。

  3分角色朗读全文。

  4生全班交流。

引导:

为什么它要努力,为什么它要直立地挺着胸膛?

因为它有一个纯洁的念头。

  5师生合作朗读。

  引读:

当它长得和野草一模一样的时候,它心里有一个纯洁的念头——

  生齐读:

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

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

  引读:

当它受到野草的嘲笑时,它有一个纯洁的念头——

  生齐读:

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

  引读:

当有一天百合所生活的偏僻遥远的山谷成为百合谷的时候,它还是有一个纯洁的念头——

  生齐读:

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6小结:

这种纯洁的念头就是一种“信念”,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信念是人生旅行中的一盏明灯,信念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

心里有了这样的信念,它才能顽强;心里有了这样的信念,它才能不向命运低头;心里有了这样的信念,它才能坚持不懈;心里有了这样的信念,它才能开出灵性洁白的花朵,它才能感到幸福。

因为百合有信念,所以百合才有这近乎完美的形象。

  7同学们,明明是山谷里的百合花,为什么题目为“心田上的百合花”?

指名谈。

  8小结:

一个人有了信念,他的人生就有了意义,就有了价值。

  附:

板书设计心田上的百合花

  坚定顽强不向命运低头

  坚持不懈自信纯洁

  以花证明名副其实近乎完美

  积累与运用(七)

  教学目标

  1读成语,培养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文的综合素养。

  2学习读书方法——读书要有自己的见解,并把感受和体会写下来。

  3乐意与人交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4自主阅读,感受阅读的快乐,培养自读自悟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

或挂图、小黑板。

  学生:

搜集八字成语。

  教学时数

  3~4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

  1用“——”勾画出下面两个句子的不同之处,再说说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指名说,再理解成语意思,感悟其作用。

  比较:

  

(1)柔柔的微风吹来,河蚌感到舒服。

  柔柔的微风吹来,河蚌感到心旷神怡。

  

(2)我以为,经这么一撞,蜘蛛大概已经摔死了。

  我以为,经这么一撞,蜘蛛大概已经粉身碎骨了。

  小结:

在句子中恰当运用成语,可以简洁、形象、生动地表达出相应的意思。

  2默读书上的四个句子,根据句意,说说带点成语的意思。

  3全班交流成语意思。

  4小结:

成语同一般词汇相比,所反映的文化内涵更加典型、系统、丰富,它是历史的沉淀,民族智慧的结晶,语言文化的精华,可以说成语是现在仍然使用,但又反映了历史典故的“活化石”。

它对于提高语言表达水平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在说话或写作时,正确运用成语,可以使文句生动活泼,更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语海拾贝

  过渡:

成语都是四个字吗?

成语不仅有四个字的,还有三个字、五个字、六个字、七个字、八个字、十个字的,还有更多字数的。

  1今天,我们要见识一下八个字的成语,自由读成语,读熟,尽量达到背诵。

  2合作读背成语,与同桌、全班、老师等合作用喜欢的方式读背成语。

  3在能背诵成语的基础上做个小游戏。

  游戏:

我说你对或你说我对。

  

(1)同桌合作做游戏。

  

(2)师生合作。

  4读了成语,你有什么发现吗?

左边是讲争斗的害处,右边是讲如何对待别人,都是讲与人和谐相处的道理。

  5共享资源:

全班交流搜集的这种结构的词语。

  6课后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收集其他字数的成语,我们再组织开展一次“成语擂台赛”。

  三、互动平台

  1导语:

同学们,你们有读书的好方法吗?

能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大家吗?

  2同学们的方法都不错,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种读书的好方法。

打开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对话。

(可自己放声读、默读、与同桌分角色读,甚至请老师与你一起合作读)要求读通顺、读流畅。

  3全班师生对读。

  4说说你从对话中读懂了什么,还想到些什么。

  

(1)读书后,要做好笔记。

  

(2)读书笔记的好处:

  a做读书笔记可帮助记忆,弥补脑力不足,有效提高读书效率。

  b做读书笔记可锻炼思考能力。

读完书用笔记下来,想一想,这便是思考,常思考,可锻炼人的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分析综合能力。

  c可积累有用材料,开阔视野,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d做笔记会产生新的思考,有利于发现新问题,有利于研究新问题。

  (3)读书笔记的内容:

一是读全文写体会,一是摘录重点句写感受。

  (4)常用的形式有:

提纲式、摘录式、仿写式、评论式、心得式、存疑式、简缩式。

  5读书笔记还可以写哪些?

讨论后指名说。

  6小结: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

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

眼到、口到、心到、手到。

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

由此可以看出做读书笔记的重要性。

  四、口语交际

  1谈话引出话题。

孩子们都认识蚂蚁,你了解蚂蚁吗?

指名说。

  2今天,老师要介绍两只去完成一项任务的蚂蚁。

请同学们默读这段话,边读边想。

  3分两组进行辩论。

  提要求:

  

(1)要把自己的见解说出来。

在谈感受时,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和自己的生活、思想实际,要有真情实感。

  

(2)只要有道理,就允许有不同的意见。

  (3)辩论时要注意礼貌,不能用言语伤害别人。

  4小结:

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人生价值取向、情感态度等都不同,所以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认识也就不一样。

  五、习作百花园

  过渡:

读了两只蚂蚁的故事,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想法、感受、观点、体会等,在口语交际中,不光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还用了事例加以说明。

如果把你刚才所想、所说的写下来,一定是一篇有意思的习作。

  1读习作要求。

  2简单回忆读后感的写法。

  3学生自由习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4习作交流。

  

(1)抽不同感受的学生朗读自己的习作,可全篇,可片断。

  

(2)师生共同评议:

欣赏的地方或建议。

  5自改习作。

  6同桌交流、互评。

  7自己再修改,并认真誊写。

  六、自主阅读园地

  1导语。

爱默生说: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

”是呀,自信是战鼓,是号角,是旌旗,催人勇往直前,大胆挺进,日日精进;自信是阳光,是雨露,是琼浆,助人思维敏捷,精神抖擞,挥洒一切;自信是阳光,是海岸,是蓝天,是命运的决定者,它可以送你走上成功之路。

许多诗歌也写出了自信的作用,今天,我们就要读一读这样的一首诗。

  2用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小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尽量达到背诵。

  3朗读展示。

  4交流读后的感受。

  5摘抄喜欢的诗句。

  6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学着写一写关于自信心的小诗。

  第二十九课:

颐和园的长廊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读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长廊的美。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把握的主要内容,从而理解长廊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美。

  教学重点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词语所描绘的情境,感受长廊的美。

  教学准备

  或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数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

(板书:

颐和园)同学们,谁去过颐和园?

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

(又大又美)而颐和园里,最著名的景致要数长廊了,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循着作者的足迹,饱览颐和园长廊的美吧!

 (板书:

的长廊)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标出段落的序号。

  2(或小黑板)检测掌握生字新词的情况。

  3分小组读课文。

  4读完全文,你感觉这长廊怎么样?

  三、细读课文,感受长廊的美

  

(一)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二)讲读第1~2段。

  1第1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从这句中,你了解到什么?

  2引导学生从第1段进行质疑。

(引入第2段的设问句。

  3作者同我们一样,也产生了这个问题,他就积极地去寻找答案,他找到答案了吗?

因此,作者用一个设问句,给我们造成了悬念,成功地引起了我们读者的好奇心,引我们随他一同去欣赏长廊引人注目的地方。

  板书:

长廊

  (三)讲读第3~10段。

  1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第3~10段。

  2这部分内容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第3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你从中了解到长廊的什么特点?

板书:

建筑艺术

  绘画艺术

  3欣赏长廊的美,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1)长廊的美,是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集中体现,这就是长廊引人注目的地方呢!

  

(2)长廊的建筑非常精美,它有三绝:

一是造型绝,全长728米,从万寿山上看,形状像一只倒挂的蝙蝠;二是风水绝,北倚万寿山,南临昆明湖,依山傍水,构成美丽的图画,园中美景随水波而动,随四季而变,真可谓是变化无穷;三是结构绝,斗拱结构,全部是木头搭成,竟没用一颗钉子。

相机板书:

精美三绝

  万寿山

  昆明湖小结:

我国民间有在建筑物上画刻蝙蝠的习俗,而蝙蝠倒挂的意思就是表示福到了。

而长廊所处的地理形势非常绝,既考虑了气候,又考虑了游人对园中美景的一览无遗,真是人在廊中走,景在身边移。

造型更非比一般,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多么精湛的技艺呀!

这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啊!

引读第4~7段,还可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齐读、赛读等形式,读出长廊的美,因势利导,感受其中几个句子的妙处,并反复感受长廊三绝的精美。

这三段的中心句是——(生齐答)。

过渡:

长廊的美,不只体现在建筑艺术上,还体现在——(生齐答:

绘画艺术)

  (3)关于绘画艺术,作者给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A快速默读第8~10段。

  B第8段在第8~10段中有什么作用?

  c交流:

你读懂了什么?

还想知道什么?

  相机板书:

赏心悦目

  (4)小结:

这些画来历不凡,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颜色各异,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4、插图等再现长廊的美,让学生再一次形象地了解长廊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5师生合作朗读第3~10段,师引读,让学生再从文字中感受一次长廊的精美。

  6小结:

课文从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两方面详细描写了长廊的美,让大家领略了拥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景象,让大家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自豪。

  (四)齐读最后一段,读出对长廊的向往。

  (五)梳理结构:

师生共同完成。

  作者以总分形式介绍了长廊的美,开门见山介绍了长廊是颐和园最著名的景致,被列为吉尼斯世界纪录,那么到底有什么地方引人注目呢?

作者以一个设问句激发读者的兴趣;接下来第3~10段详细为我们介绍了长廊的美,其中第4~10段是全文的重点。

第4~6段详细介绍了长廊建筑艺术的美,作者抓住了一个“绝”字,从造型、风水、结构等方面作了介绍。

第8段是一个过渡段,作者其后在第9~10段写了长廊的绘画数量、由来和种类等方面的情况。

最后一段以一个疑问句收尾,激发同学们对长廊的向往。

的条理非常清晰,我们学习时要注意学习其写作方法。

  (六)总结

  长廊是颐和园中匠心独运的一大手笔,除了它的长度和它所具有的建筑功能闻名于世以外,长廊最吸引人之处还在于它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彩画长廊。

人们在长廊中漫游欣赏的时候,就仿佛是走入了一座别致的精妙画廊。

这条独一无二的长廊,代表了中国园林建筑的高超水平,是颐和园内的建筑经典。

  四、巩固

  感知现在,长廊就在你们眼中,用上课后4题中的词语,说说你眼中的长廊是什么样的。

  五、练习与拓展

  1搜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

  2朗读摘抄自己喜欢的句、段,体会文中的语言美。

  3仿写小练笔:

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广场等),按总分形式把它介绍给大家。

  附:

板书设计

  第三十课:

女娲创造人类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了解关于人类起源的美丽传说,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4继续学习抓住重点写作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关于人类起源的美丽传说,学习抓住重点写作的方法。

  教学准备

  或挂图、小黑板、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小故事。

  教学时数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思,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个问题:

我们都是人,但你们知道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吗?

(是从猿猴变的、是女娲造的、是上帝造的、是神创造的……)对于这个问题,古往今来,有神话的回答,也有科学的解释。

那么,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中,人是如何诞生的呢?

这归功于一个叫女娲的女神。

今天,就让我们领略一下我国古代神话的魅力吧!

出示课题《女娲创造人类》,齐读。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标出段落的序号。

  2(或小黑板)检测掌握生字新词的情况。

  3分小组读课文。

  三、课文分析,探究质疑

  1出示女娲挂图。

这儿有一幅女娲的画像,美不美?

我们也可以将她画得更美,传说中女娲是一个神,具有非凡的能力,她造人的手段和方法体现了“神”的威力,让我们一起步入神话的殿堂,走进“女娲创造人类”的故事。

  2同学们随着音乐轻声朗读课文,读完后提出不懂的问题。

指名提问,有三到四个问题后,让同学们主动回答一下,再接着提问,接着讨论回答。

注意: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结合课后一题,进行分析解答。

  3那么课文中作者又是分几步展开叙写的呢?

  分三步:

  

(1)女娲为什么造人?

  

(2)造人的方法是什么?

  (3)怎样让人一直生存下去呢?

  分四步:

  

(1)女娲为什么要造人?

  

(2)女娲是怎样造出第一个人的?

  怎样才能造更多的人呢?

  怎样让人类自己繁衍生息?

教师:

我觉得两种分析都对:

一是概括分,一是具体分,我们暂且按第二种分法吧。

谁能回答这四个问题呢?

(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回答。

)同学们跳读课文,在文中找到答案,并用喜爱的符号勾画出来,再全班交流自己学习的收获。

  四、深入阅读,共同探究

  老师也有两个问题,我们共同探究一下。

(可分组讨论。

  第一个问题:

女娲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但作者又赋予她人的情感,人的生活体验,她又是一位母亲的化身,女娲创造了人,使她得到了做母亲的自豪和欣慰。

晚霞里、星光下,女娲忙碌、疲倦的身影,正显露出一位的母亲勤劳、智慧、伟大。

我们姑且把她视为一个“人”吧,说说看,女娲是一个怎样的人?

指名说,教师相机板书。

(是一个神通广大、勤劳、大公无私、感情丰富、充满爱心、有智慧、极其聪明、手非常巧、慈祥……)

  第二个问题是:

我们学过或看过许多神话,如《西游记》《封神榜》《嫦娥奔月》《春光灿烂猪八戒》等,明知道都是虚构的,但为什么还喜欢看,还那么吸引人呢?

  归纳:

就以《女娲创造人类》为例,它借助想象的翅膀,全文洋溢着一种喜悦感。

它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二是女娲创造人类成功的高兴、安慰与满足。

借助想象的翅膀,女娲这个核心人物变得非常鲜明:

她是神和人的结合体。

她有想象中的神才具备的非凡创造力,也有人类的许多美好品质,如质朴、勤劳、充满活力和智慧等。

从中我们也明白神话故事的情节是虚构的,但又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

这种大胆而奇特、合情又合理的想象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

神话之所以有永恒的魅力,就是因为它文学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