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八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66985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八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湖北省八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湖北省八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湖北省八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湖北省八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八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

《湖北省八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八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北省八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docx

湖北省八校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湖北省八校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文综历史试题

24.《训约十四条》记载“约之二:

吾族务要恪遵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

……循规蹈矩,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

据此,中国古代族规起到的直接作用是

A.维护家族团结和睦B.灌输儒家伦理道德

C.稳定封建统治秩序D.强化家国一体观念

25.中国历史上有很多重要的职事官如尚书、侍中等就是从皇帝身边的近官即侍从等演变而来,使得中国古代官制呈现出近官“外化”的特点。

这反映了

A.统治阶级基础不断扩大B.专制皇权进一步加强

C.行政机构效率大大提高D.监察制度进一步完善

26.在蒙元帝国统治时期,孔庙经历了破坏与重建,科举制也历经废而重置的过程。

这说明

A.游牧文化与汉文化的不断冲突B.儒学统治地位的开始确立

C.汉族官僚集团已成为权力中心D.文化遗产的政治利用价值

27.道光三十年(1850)成书的《汉口竹枝词》称“五百年前一沙洲,五百年后楼外楼”。

这说明

A.汉口近代化的艰难历程B.近代列强侵略中国的缩影

C.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D.清朝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

28.有学者认为,西方的启蒙是一种“内源”式、持续式的启蒙,而近代中国的启蒙则是“外源”式、突变性的启蒙。

导致中国思想启蒙出现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文明的冲击B.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C.政府的腐朽统治D.儒家思想根深蒂固

29.下表为1935—1937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指数表。

促成这一时期贸易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出口

出口指数

进口

进口指数

1935

576

61.7

941

62.4

1936

706

75.6

953

63.9

1937

838

89.7

771

64.7

——摘自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述略》

A.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B.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

C.国民政府的经济建设运动D.经济危机对西方经济的打击

30.1941年蒋介石在其著作中指出“是不是推翻礼教否定本国历史就是新文化运动?

是不是打破一切纪律,扩张个人自由就是新文化运动?

是不是盲目崇拜外国,……就是新文化运动?

如果是那样,那我们所要的新文化,实在是太幼稚……”其意图是

A.批判新文化运动的弊端B.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稳定统治

C.反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反对民主科学,厉行文化专制

31.杨继绳指出:

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民”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小。

在国旗上,围绕一颗大星的四颗小星中,代表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颗小星,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代表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两颗小星。

对此变化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新中国政权没收官僚资本B.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

C.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完成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

32.在古希腊,男性之间的友谊是希腊贵族社会中一种流行的时尚,希腊人普遍把男性的友谊看成是一种最为崇高的行为,这是

A.公民自由的体现B.社会环境的产物

C.法律至上的结果D.社会矛盾的反映

33.一位佛罗伦萨诗人的歌咏诗这样写道:

“青春是多么美好啊,/但是,留不住这逝水年华,/得欢乐时且欢乐吧,/谁知明天有没有这闲暇”,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有利于

A.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B.淡化权力的神学色彩

C.开辟非宗教的理性时代D.自由主义改革的兴起

34.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消息,当地时间2月9日,针对特朗普政府提出的恢复其移民禁令的要求,美国联邦第九巡回上诉法院宣布裁决结果,决定维持此前移民禁令暂停的裁决,拒绝恢复特朗普的禁令。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特朗普颁布“禁穆令”违背美国联邦宪法

B.体现美国联邦政府“分权与制衡”的思想

C.第九巡回上诉法院的裁决是最终司法裁决

D.特朗普可以否决第九巡回上诉法院的裁决

35.“据统计在当代发达国家中,由专业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办公职员构成的新的职业群体迅速崛起并最终超过蓝领工人阶层,这个阶层的人数约占总人口数的50%~6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知识经济的发展B.社会结构的变化

C.福利国家的建立D.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长江流域水患发展趋势越来越严重。

唐代长江水灾平均18年一次,宋代平均5、6年一次,明清平均4年一次。

长江流域水灾的形成受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诸多因素的影响。

早在清代有识之士指出,长江流域水患是“因上游川陕滇黔等省开垦太多,无业游民到处伐山砍木,种植杂粮,一遇暴雨,土石随流而下,以致停淤接涨”。

从长江流域洪灾规律来看,很大程度上与长江沿线经济日益发达,经济开发程度加强有密切的关系。

水灾是突发型灾害,来势猛,为害烈,常造成“坏民舍,溺居民,坏桥栈,伤禾稼,饿殍载道,流亡数万人”,对人民生活和生产带来极大危害。

——蓝勇编著《中国历史地理学》

(1)与唐宋时期相比,材料一中明清长江流域水患呈现什么趋势?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趋势形成的原因和危害?

(15分)

材料二从世界范围内来看,英国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国家。

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企业生产和利润的最大化原则成为支配着企业的法则,“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我们可以无限制地向大自然索取资源”观念十分盛行,19世纪中后期,英国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日益恶化。

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和疾病的流行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应,环境治理、贫民窟改造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一并成为了国家的重要任务,并且得到了逐步的解决。

英国议会也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环境调查,并在了解和掌握了大量材料与数据的基础上,通过了多部法律,试图从立法上来寻求解决途径。

议会对环境治理的立法行动也促使了政府观念的转变,迫使政府必须要遵循法律,实施治理。

政府从指导思想上也就由原来被动的自由放任转变为在法律的前提下进行积极主动地干预,并建立起统一的管理机构和监督机制。

如1831年成立了中央卫生委员会。

——摘自《现代英国经济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造成19世纪中后期英国环境日益恶化的因素有哪些?

概括英国治理环境污染措施的特点?

(10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近代新闻史大事年表

第一条

1833年8月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创刊于广州。

德国传教士马礼逊主编。

是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种近代化中文报刊。

第二条

1872年4月

英国人美查等主办的《申报》(别称《申江新报》)在上海创刊。

第三条

1895年8月

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国内出版的第一个报刊《万国公报》在北京创刊。

第四条

1905年11月

《民报》在东京创刊。

其为中国同盟会机关报。

第五条

1931年12月

《红色中华》报在江西瑞金创办,这是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

第六条

1941年5月

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在延安创刊,它是由《新中华报》《今日新闻》合并后出版的。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在上表中任选二条历史信息进行解读,主题自拟。

(12分)(要求:

主题明确;提取信息充分;论证和分析逻辑清晰;所拟主题与信息解读一致)

 

请考生在第44、45、46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若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4.(15分)[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顾]

材料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该章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它根据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几个阶段的划分,对学校教育课程设置、教育行政及学校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

新教育的创办同时也必须对旧制度进行改革,光绪三十一年(1905)慈禧太后下诏书,自1906年开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

在废除科举制的同时,也采取了相应的补救措施,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从分科递减科举中额逐渐过渡到立停科举使社会具备了一定的心理承受力;其二,新学制的制定和新式学堂的兴起已足够成为科举制的制度性代替物;其三,奖励学堂出身,给学堂毕业生以相应的科举功名,使科举废又不废,不废而废。

在清末教育体制转型的过程中,各类新式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现了一个全国性的办学高潮,1909年,全国有学堂58896所,学生1626720人。

这个数目,在当时的中国是相当可观的。

在创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的同时,清政府还采取了鼓励出国留学的举措。

于是,在清末又出现了一个出国留学的热潮,在人数最多的1905和1906年,留日学生就高达8000人左右,这个数目也是惊人的。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末教育改革的主要特点。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教育改革的意义。

(9分)

45.(15分)[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19年,日本学者北一辉写了一本名为《日本改造法案大纲》的小册子。

北一辉宣称民主是“极其幼稚的主张”,选举制是以“投票神权”来反对“帝王神权”,是适应低能之辈的“低能哲学”。

他认为“工业托拉斯和卡特尔组织,对于缺乏资本而落后于列强的日本是当务之急。

”私人财产不许超过100万元日元、私人土地不许超过时价10万日元、私人企业不许超过1000万日元,超额部分由国家有偿收缴。

政府加设银行、航海、矿业、农业、工业、商业、铁道7省,以加强收缴超额私人资产后的经济管理。

同时他要求“根除阶级斗争”,禁止罢工,一切纠纷均有国家裁决。

为了实现这些纲领,他要求动用“天皇大权”来改造日本,三年间停止实行宪法,解散议院,发布戒严令,由天皇直接依靠军队进行统治。

同时还热切呼吁“国际和平将因为出现一个可以统治世界各国的最强大国家而实现”。

而中国、印度的七亿民众,也将由于日本的领导扶持而自立。

为了这个光辉目标而“忌讳国家拥有武装”即反对日本举起战争武器,“其见识犹如幼童,是社会主义者之流的妇人之见和平论”。

北一辉的理论被日本法西斯分子奉为经典,在20世纪20、30年代广泛传播。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北一辉的法西斯理论的主要特点。

(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北一辉理论在20世纪20、30年代广泛传播的原因。

(6分)

46.(15分)[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

贞观初年,玄奘在苦心钻研佛学中,发现当时国内佛教经论的体系杂乱,有些问题各家说法颇多分歧。

玄奘听说天竺(古印度)地方有很多佛经,于是决心西游,“以问所惑,以释众疑”。

唐初,西行之路出玉门关后分南北二路,北路由天山南麓过葱岭,南路由昆仑山北麓向西过葱岭,玄奘选择了北路,他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的大小乘各种学说。

归国后,玄奘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译典著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

除了将梵文译成汉文外,玄奘还将汉文译成梵文,如老子《道德经》,《大乘起信论》等。

《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

《西游记》即以其取经事迹为原型。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玄奘西行取经成功的原因。

(6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玄奘西行取经的意义。

(9分)

湖北省八校2017届高三第二次联考

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解析及评分标准

历史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A

B

D

C

A

C

B

C

B

A

B

A

24.答案A。

本题属文化常识,考查提取和解读信息及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中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及“孝悌”可知,族规是基于血缘关系,其直接作用是维护宗族关系及内部秩序,故选择A项;B、C两项不属于直接作用;材料未体现“家国一体”仅涉及“家”的层面,故D项目错误。

25.答案B。

考点查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进。

考查学生调动所学知识对历史问题或现象进行解读的能力。

近官的存在,为于皇帝决策提供参谋,有助于削弱外朝权力;但近官也会坐大,通过近官外化,既能削弱外朝加强皇权,又避免皇权被威胁。

近官外化不会导致统治基础扩大,故A项错误;近官外化,一定程度上回加强皇帝对外朝控制,但不会使行政效率大幅提高,故C向错误;近官外化与监察制度无关,故D项错误。

26.答案D。

考点:

儒家思想变迁;考查学生提取解读信息,调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孔庙是儒家地位的表征,孔庙的破坏体现了游牧文化与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的汉文化之间的冲突,而重建则体现了两种文化的并存融合,A项仅反映破坏未体现重建故,A项错误;儒学统治地位确立与汉代,故B项错误;蒙元时代蒙古贵族掌握主要权力,故C项错误;孔庙与科举先废后立,源于儒家自身对于统治者的价值—维护统治者统治,故D项正确。

27.答案C。

考点:

古代中国的商业。

考查学生提取解读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的能力,及时空观。

汉口的地区遭遇列强侵略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此时列强侵略由沿海进入沿江,由此开启汉口地区近代化,而该说法在1850年,列强侵略前已存在,故此处描述汉口的繁荣与列强侵略无关,此时汉口也未开启近代化,故A、B、D项错误;明清时期汉口的发展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当时汉口已成为四大名镇之一。

故C项正确;

28.答案A。

外源是指中国的启蒙源自西方文化,突变是指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裂变,出现这两个特点的主要原因是西学东渐,西方的侵略,民族危机,故A正确。

B选项不是突变的主要原因,同时该选项是外源的根本原因,不是主要原因。

29.答案C。

这一时期对外贸易进口逐步超过出口,这一变化的直接促成因素是1935年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民政府推行法币改革,放弃银本位制,实行外汇管制等措施,这有利于中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和国际收支平衡。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是甲午战后,不在时间范围内,故A错误。

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只能减少进口,不能有效的增加出口,同时这也不是直接促成因素,故B错误。

经济危机对西方经济打击,西方国家为转嫁危机,往往采取措施增加出口,会增加中国进口的数量,与题意不符,故D错误

30.答案B。

中国处于抗战时期,需要激发民族情绪。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资源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稳定统治。

A选项是材料中的现象而非目的。

C选项不是其主要目的,不符合1941年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

蒋介石并不反对民主科学,D选项不符合材料的意思。

31.答案C。

考查社会阶层变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材料说明50年代以来,民族资产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作为剥削阶级已被消灭,主要原因是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的完成,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2.答案B。

解析:

当时的古希腊社会是一个典型的由男性主宰的社会,妇女被排除在社会生活之外,正是这样的单性环境成为注重男性之间友谊的土壤。

33.答案A。

解析:

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认为人生的目的就是追求现世的个人自由和个人幸福,鼓励人们敢于冒险、勇于开拓进取去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地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所以有利于新航路的开辟。

34.答案B。

解析:

特朗普颁布的禁穆令被华盛顿西区联邦地区法院冻结,体现了美国联邦宪法中的分权和相互制衡的原则。

根据美国联邦宪法,总统掌握最高行政权,所以特朗普颁布禁穆令的行为不违背联邦宪法;联邦最高法院有权根据宪法解释一切法律和条约,它的裁决是终审裁决;总统可行使否决权以阻止其反对的法案通过,或迫使国会进行修改。

35.答案A。

解析:

知识经济就是知识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发挥主导性作用的经济形态。

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以知识分子为主题形成的一个庞大的新社会群体的规模不断增大。

40.(25分)

(1)趋势:

水灾频率越来越高。

(2分)

原因:

自然环境的影响;人口膨胀,人地矛盾突出;长江流域为经济重心所在,土地资源过度开发;政治腐败,水利失修;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的引进与推广(8分)

危害:

破坏农业生产;造成社会财富的损失;导致劳动力大量减少;出现大量流民,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稳定(5分,任答三点即可得5分,如只答“对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危害”给2分)

(2)因素:

工业革命展开;企业盲目追求利润;无尽索取自然资源观念。

(4分,任答两点即可得4分)

特点:

环境治理与改善民生相结合;运用立法手段治理环境;政府观念与职能转变(6分)

41.(12分)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主题表达准确,解读分析全面、科学;解析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主题与解读完全一致,史实准确,能够做到史论结合。

二等(9—5分)主题较为准确,能够结合相关史实解读主题;解析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主题偏离材料、观点不明确;解读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或者主题与史实之间缺乏关联。

示例1:

选择第一、二条信息(1分)

主题:

在华外国人开启并推动中国近代报刊业的近代化(2分)

鸦片战争前,在华传教士开启在中国办报先河,如《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其主要内容是传播基督教教义,但也介绍西方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知识。

这与西方国家扩大在中国传播基督教影响有关,同时也具有宣扬西方文化优越性的目的。

早期报纸介绍西方科学知识,在西学的传播上起了重要的先导作用。

(4分)

鸦片战争后,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报纸成为外人办报的重要方向,如《申报》。

其主要内容除政论和新闻外报道外,更注重反映社会实际生活。

《申报》适应了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需要。

《申报》等商业性报刊的创办,适应普通民众阅读需求,受到民众的欢迎。

(4分)

总之,鸦片战争前后在华西人兴起的办报热潮,传播了报刊知识,逐渐为国人所接受,先进的中国人仿效,开启国人自办报刊的历程。

(1分)

示例2:

选择第三、四条信息(1分)

主题:

甲午战后,政论性报刊成为各派政治主张宣传的重要手段。

(2分)

甲午战后,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报刊,办报成为推进变法、开启民智的重要手段,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时务报》等。

这一现象与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的加剧,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的需要相关。

维新派借助报刊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观念,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

(4分)

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创办刊物,传播革命思潮,鼓舞国民精神,《民报》成为其重要舆论宣传阵地。

《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空前加剧,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蓬勃兴起。

革命派报刊的创办,大大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为民主革命的爆发做好舆论准备。

(4分)

总之,为寻求富国强民之路,无论是维新派还是革命派,办报成为重要的舆论宣传工具。

(1分)

示例3:

选择第五、六条信息(1分)

主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报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的舆论工具。

(2分)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红色中华》创刊,刊登中央政府重要文告和主要领导人讲话,对建设和巩固工农民主政权积极宣传。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正式建立与南京国民政府对峙的政权。

该报的创刊,使党的政策及时贯彻到苏区人民群众中,指导苏区人民参加苏维埃政权建设,有利于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4分)

抗战时期《解放日报》创刊,大量刊登党在抗战时期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日益壮大,急需大型日报加强对各地宣传和工作指导,该报应运而生。

该报成为党在抗战时期教育人民群众、指导革命工作的武器。

(4分)

总之,中共革命报刊的创立,宣传了党的理论主张,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进程。

(2分)

44.(15分)

(1)通过制度建设(学制)形成比较完备的近代学校教育体系;对旧制度(科举制)推行渐进式改革;教育改革遵循“先立后破”原则。

(6分)

(2)推动清末教育体制的近代转型;渐进式的变革方式减少了社会的剧烈动荡;培养了大量的新政人才;促成了大批新式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造就了大批革命志士,对近代中国的政治与社会变革产生重要影响。

(9分)

45.(15分)

(1)依靠现有的天皇制和军部势力来进行法西斯化;通过强制性的资本集聚来巩固天皇专制权的经济基础;敌视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打着维护国际和平和民族独立的旗号,宣传对外侵略扩张。

(9分,每点3分,任答三点即可)

(2)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军国主义传统;20世纪20、30年代世界性经济危机冲击下日本国内外矛盾的激化;适应了军部势力建立法西斯统治的需要;为日本对外侵略战争提供理论支持。

(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46.(15分)

(1)唐初佛教盛行,印度是佛教文化的中心;唐初开明开放的文化政策;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延续;玄奘不畏艰险、探求真理的精神。

(6分,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2)推动了佛教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对促进中印文化交流起了积极作用;留下研究唐朝与西域、中亚、南亚地区交往的重要史料;为后世的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素材。

(9分,每点3分,任答三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设计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