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各单元参考答案2林业110610.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65836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各单元参考答案2林业1106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环境各单元参考答案2林业1106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环境各单元参考答案2林业11061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环境各单元参考答案2林业11061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环境各单元参考答案2林业11061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各单元参考答案2林业110610.docx

《环境各单元参考答案2林业1106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各单元参考答案2林业110610.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各单元参考答案2林业110610.docx

环境各单元参考答案2林业110610

《森林环境》各单元部分练习的参考答案

1单元思考与练习

(一)名词解释(参考答案略)

森林林分郁闭度密度

(二)填空

1.森林的组成,主要就是指乔木树种的组成,根据树种组成,可将森林划分为单纯林和混交林。

2.森林的层次是指森林中各种植物成分所形成的垂直结构,通常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植物层三个基本层次。

3.按照林层或林相一般可将森林分为单层林和复层林。

4.森林中生长着一些没有固定层次的植物,如藤本植物、寄生植物和附生植物等,称其为层间植物或层外植物。

5.按照森林的起源,可将森林分为天然林和人工林两类。

6.森林按年龄结构的不同,可以区分为同龄林和异龄林。

7.通常将生态因子分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五大类。

(三)判断题(正确的请打“√”,错误的打“×”)

1.大量树木聚合在一起就是森林。

(×)

2.森林是受环境强烈影响的,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森林。

(√)

3.人工林有较规则的株行距,林木分布比较均匀整齐,树种较单纯,多为单纯林。

(√)

4.北方寒冷的地区易于形成复层林,温暖湿润的南方易形成单层林。

(×)

5.天然林不含人工林采伐后萌生形成的森林。

(√)

6.林分密度大,其郁闭度也大,但郁闭度大的林分,其密度有时并不大。

(√)

7.不同树种,龄级期限的长短是不同的,主要是根据树木生长的快慢确定年龄范围。

(√)

8.在相同年龄时,林分越高,说明立地条件对该树种越适合,林地的立地条件越好,林地生产力越高。

(√)

9.一般按林分平均高(

)和林分年龄(A)来确定森林的地位级。

(√)

10.树种的生态学特性与各种生态因子之间,存在有规律的联系和统一。

(√)

11.有垂柳生长的地方,常常指示其生长环境的土壤水湿,表示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

(×)

 

(四)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A)的树干,一般高大、通直、圆满,自然整枝良好,枝下高长,树冠较小,且多集中于树干上部。

A.林木B.孤立木C.下木D.灌木

2.森林已不单纯是一个客观存在的自然体,而是与人类息息相关的以(B)为主体的生物生态系统和环境生态系统。

A.草本植物B.木本植物C.菌类植物D.藻类植物

3.在林业生产实践中,森林的组成,主要就是指(D)的组成。

A.灌木B.草本植物C.蕨类植物D.乔木树种

4.单纯林(或称纯林)是指仅由单一树种组成的森林。

在森林经营中常将虽有几个树种组成,但某一树种占绝对优势,其它树种所占比重不足(A)的森林也称为单纯林。

A.一成B.二成C.三成D.四成

5.森林的层次是指森林中各种植物成分所形成的(B)。

A.水平结构B.垂直结构C.混合结构D.营养结构

6.郁闭度在(A)为疏林地。

A.0.1~0.19B.0.2~0.4C.0.41~0.69D.0.7以上

7.一般按林分(C)和林分年龄来确定森林的地位指数。

A.平均胸径B.平均基粗C.上层高D.平均高

8.每一个生态因子都是在与其它因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起作用,在生态环境中,既没有孤立存在的生态因子,也没有单一生态因子的环境。

这是生态因子的(A)规律。

A.综合作用B.主导作用C.阶段作用D.指示作用

2单元思考与练习

(一)名词解释(参考答案略):

太阳辐射光谱

(二)填空

1.太阳辐射光谱按其波长分为可见光、紫外线和红外线三个光谱区。

2.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由直接辐射和散射辐射两部分组成。

3.日照时数包括可照时数和实照时数两种。

日常生活中所讲的日照时数实际上就是实照时数。

4.根据树种的耐荫程度,可将树种分为喜光树种、耐荫树种和中性树种三个主要生态类型。

5.根据植物光周期反应的不同,可将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

和日照中性植物三个主要生态类型,其中长日照植物接受的光照时间越长,开花越早;而短日照植物在一定范围内,接受黑暗的时间越长,开花越早。

6.一般,太阳高度角(h⊙)愈大,太阳直接辐射愈强,散射辐射也愈强。

7.晴天,光照强度的强弱由直射光和散射光决定;阴天,光照强度仅取决于散射光。

8.可见光中对植物生理活动最有效的光是红橙光和蓝紫光,而生理无效光是绿光。

9.城市里路灯下的植物在春天萌动早,秋天休眠晚,主要是因为灯光照射延长了光照时间。

10.一般,耐荫树种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较低,而喜光树种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较高。

11.单向光会使树木发生偏冠现象,即出现树木向光面枝叶生长茂密,背光面枝叶生长稀疏。

(三)判断题(正确的请打“√”,错误的打“×”)

1.通常,在太阳高度角一定时,大气透明度越大,太阳直接辐射越强,散射辐射也越强。

(×)

2.阴天时,到达地面的太阳总辐射仅由散射辐射组成。

(√)

3.在北半球,夏半年可照时数随着纬度的增高而增长。

(√)

4.植物的光合作用总是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强。

(×)

5.紫外线能促进植物的节间增长,引起植物徒长。

(×)

6.耐荫树种属林冠下更新的树种,而喜光树种是迹地、空旷地更新的树种。

(√)

7.充足的光照,能促进苗木根系的生长,形成较大的根茎比率。

(√)

8.耐荫树种的叶片往往为阴生叶,而喜光树种的叶片往往为阳生叶。

(×)

9.森林中的光照时间明显缩短。

(×)

10.短日照植物由南方向北方引种时,往往出现生长期延长,发育推迟的现象。

(√)

11.林内光照中生理辐射显著增加,且绿光占的比例较大。

(×)

(四)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短日照有利于植物(A)。

A、秋季落叶,促进休眠B、生长,延长生长期C、不一定

2.生长在湿润温和的气候条件下,树木比较(A)。

A、耐荫B、喜光C、不变

3.冬半年(秋分一春分)可照时数小于12h,并且随纬度的增高而(B)。

A、延长B、缩短C、延长

4.太阳高度角一定时,海拔越高,太阳直接辐射越强,散射辐射(B)。

A、越强B、越弱C、不确定

3单元思考与练习

(一)名词解释(参考答案略):

温度日较差温度年较差活动积温有效积温

(二)填空

1.土壤的容积热容量和导热率随水分的增加而增大,随空气的增加而减少。

2.一般,温度日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温度年较差随纬度的增加而增大。

距海愈远的地方,温度日较差和温度年较差愈大。

3.温度“25℃”的正确读法是“二十五摄氏度”。

4.我国的气温日较差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 增大 。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农谚正是我国西北地区气温日较差 较大 的真实写照。

6.日平均气温在0℃以上的持续时期为温暖期,0℃以下的持续时期为寒冷期。

7.生物学三基点温度是指最低温度、最适温度和最高温度。

8.根据成因,可把霜冻分为平流霜冻、辐射霜冻和平流辐射霜冻三种。

9.根据霜冻发生的季节,可分为早霜冻和晚霜冻两种。

10.通常,发生在0℃以上的低温危害称为寒害或冷害,发生在0℃以下的低温危害称为冻害。

11.不同植物或同一种植物的不同生长发育期能忍受最低温度的能力不同。

一般来说,休眠期抗寒能力最强,营养生长期居中,生殖期最弱。

12.初霜冻和终霜冻对植物危害最大,因为春季正值植物发芽时期,秋季则是作物成熟。

(三)判断题(正确的请打“√”,错误的打“×”)

1.潮湿紧密土壤的昼夜温差大于干燥疏松土壤的。

(×)

2.土壤表面的温度日较差最大,越往土壤深层温度日较差越小。

(√)

3.空气的绝热冷却是空气在绝热上升运动过程中所发生的。

(√)

4.平流逆温是由于冷空气流经暖的下垫面上而形成的。

(×)

5.只要平均温度能满足林木生长发育的需要,林木就可正常地生长发育。

(×)

6.最低温度表的游标离球部近端的示度就是前一段时间内曾经出现过的最低温度。

(×)

7.在夏季炎热的日子里,08时观测后,将地面最低温度表收回,放于阴凉处,到20时观测前重新调整后安放回原处。

(√)

8.背风坡的平流霜冻比迎风坡严重。

(×)

9.霜冻对树木的危害并非霜的本身,而是低温所引起的伤害。

(√)

10.在北方的冬季,树干的南面尤其是西南面常易发生树干冻裂现象。

(√)

11.最低温度表酒精柱中的游标在温度降低时不移动。

(×)

12.最高温度表中的测温液柱(水银柱)在温度降低时不下降。

(√)

13.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昼夜温差值愈大,植物的产量愈高。

(√)

(四)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日灼多发生在(B)。

A、树皮粗糙树种的成年树上B、树皮光滑树种的成年树上C、A和B

2.抗寒能力较弱的果树和苗木可种植在(C)。

A、谷地B、山顶C、山坡中部和靠近水体边的地方D、洼地

3.原产于热带、亚热带的喜温树种不能在温带栽种的主要原因是(A)。

A、低温的限制B、高温的限制C、长日照的限制D、短日照的限制

4.最高温度表调整后放回原处时,应(B)。

A、先放表身,后放球部B、先放球部,后放表身C、不分先后顺序

5.一般,(D)以上的持续期为树种的生长期。

A、20℃B、15℃C、10℃D、5℃

6.当下垫面的热量差额为正值时,下垫面就(A)。

A、增热升温B、冷却降温C、不变D、不确定

7.日射型的土温垂直变化特点是(C)。

A、土温随深度的增加不变B、土温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C、土温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

(五)问答题(参考答案略)

1.逆温有何特点?

逆温现象在生产上有哪些方面的应用?

2.影响霜冻发生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的情况如何?

3.农谚“风打山梁霜打洼’的含义是什么?

4.预防霜冻的措施有哪些?

5.一个地方有山地、有谷地,点烟防霜的烟堆应放在什么地方,为什么?

答案要点:

1)谷地是地势下凹的地形,冷空气容易下沉堆积而不易扩散,往往容易发生霜冻,且霜冻严重,持续时间长,植物容易受害而且受害严重;

(2)山地的山腰部位常常有逆温层出现,形成“暖带”,从而对分布在山腰部位的植物起到良好的庇护作用,为其安全越冬、避免冻害提供了有利条件;

(3)山腰逆温层是一个比较稳定的气层,当点燃堆放在谷地的烟堆时,处于谷地上空山腰部位的逆温层恰好能起到良好的阻挡、拦截的作用,使得烟堆释放出的烟雾和热量正好在谷地及其附近弥漫、缭绕,保温效果良好。

6.经过气候分析论证,某经济价值较高的果树可以在某山区种植,但是它的抗寒能力稍差,请问种植该果树时该如何选择地形、坡向、坡位才更好?

为什么?

参考答案:

该果树抗寒能力稍差,故在种植时应避开地势下凹的地形,如谷地、盆地等;从坡向看,应选择南坡,且尽量种植在山腰部位。

因为:

(1)地势下凹的地形,冷空气容易下沉堆积而不易扩散,往往容易发生霜冻,且霜冻严重,持续时间长;

(2)选择南坡栽植,因为南坡是阳坡,接受太阳辐射强且时间长,在植物生长季节可获得充足的光照,有利于果树的生长,而在冬季它是北方冷空气入侵时的背风坡,其温度相对北坡要高,有利于该果树安全越冬;

(3)选择栽植山腰是因为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山区的逆温层常常出现在山腰,即在山腰处形成“暖带”,这也有利于该果树的安全越冬,避免或减轻霜冻危害。

(六)计算题

1.已知某植物的生物学最低温度为10℃,某苗圃3月20日播种,到3月27日出苗,在这8天里的日平均气温是16℃。

请计算该植物从播种到出苗所需要的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

解:

已知X0=10℃,X=16℃,Y=8天

那么,该植物从播种到出苗所需要的活动积温A=X﹒Y=16×8=128℃

有效积温K=(X-X0).Y=(16-10)×8=48℃

2.设某旬逐日平均气温分别为11.0℃、9.5℃、10.0℃、9.8℃、10.2℃、12.3℃、13.6℃、15.7℃、14.1℃、16.3℃。

计算10℃以上的活动积温和有效积温。

解:

已知X0=10℃,Y=10天

那么,10℃以上的活动积温A=11.0+10.0+10.2+12.3+13.6+15.7+14.1+16.3

=103.2℃

有效积温K=(11.0+10.0+10.2+12.3+13.6+15.7+14.1+16.3)-10×8

=103.2–80=23.2℃或K=A-10×8=103.2-80=23.2℃

4单元思考与练习

(一)名词解释(参考答案略):

相对湿度降水量酸雨

(二)填空

2.一般,气温愈高,相对湿度愈小。

3.在我国季风气候区,春、夏季相对湿度较大,秋、冬季相对湿度较小。

4.霜是当近地气层温度在0℃以下时出现的水汽凝结物,而露是当近地气层温度在0℃以时出现的水汽凝结物。

5.地面上的水汽凝结物有露、霜、雾凇和雨凇。

6.谚语“十雾九晴”中的“雾”是指辐射雾。

7.按降雨的性质,可把雨分为连续性降水、阵性降水和毛毛状降水三种。

9.一般,年平均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上才有茂密的森林分布。

10.根据树种对土壤水分的适应性,可把树种分为旱生树种、湿生树种和中生树种。

其中,中生树种种类多,数量大,分布最广。

11.树木对水分的需要量通常用蒸腾量和蒸腾系数表示,其中蒸腾系数可以反映水分在树木体内的有效利用程度。

12.土壤水分的有效范围在凋萎系数到田间持水量之间。

(三)判断题(正确的请打“√”,错误的打“×”)

1.酸雨是指PH值小于4的降水。

(×)

2.由于湿生树种控制蒸腾的组织很弱,所以叶片采摘下来后常常迅速凋萎。

(√)

3.对水分需要量多的树种必然要求在湿度大的土壤上生长。

(×)

4.吸湿水是土壤中的无效水分,而毛管水是土壤中最有效的水分。

(√)

5.在实际大气中,空气经常处于未饱和状态,所以干球温度常高于湿球温度。

(√)

6.相对湿度能直接反映出空气的干湿程度,相对湿度越大,表明空气越干燥;相对湿度越小,表明空气越潮湿。

(×)

7.从露点温度的概念可知,,露点温度时的饱和水汽压就是当时空气的实际水汽压。

(√)

8.对于水分充足的土壤,应通过中耕松土切断毛细管来阻止蒸发,以减少土壤深层水分的损失。

(√)

9.在有植被的地方,既有土壤蒸腾,又有植物蒸发。

蒸发与蒸腾之和,称为蒸散。

(×)

(四)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暴雨的标准是24h内的降水量在(C)。

A、150.0mm以上B、100.0mm以上C、50.0mm以上D、25.0mm以上

2.伦敦是世界上著名的雾都,而重庆是我国著名的雾都,其中伦敦雾多属(B),重庆雾多属(A)。

A、辐射雾B、平流雾C、蒸发雾D、锋面雾E、上坡雾

3.通常,干湿球差值越大,空气湿度(B);干湿球差值越小,空气湿度(A)。

A、越大B、越小C、不确定

4.饱和水汽压随温度的升高而(A)。

A、增大B、减小C、不变

(五)问答题(略)

(六)计算题

1.某土壤1000cm3,湿重1500g,其中水重为500g,请求算土壤自然含水率。

解:

土壤自然含水率=土壤的水重/土壤烘干重×100%

=土壤的水重/(土壤湿重-土壤的水重)×100%

=500/(1500-500)×100%=50%

2.某绿地的土壤田间持水量为22%,测得当时的土壤自然含水率为10%,土壤

密度为1.4g/cm3,问若使该绿地1hm2,20cm厚的土层有充足的水分,应浇水多少吨?

解:

已知:

绿地面积1hm2=10000m2,土壤密度d=1.4g/cm3=1.4t/m3,土层厚度=20cm=0.2m

该绿地应浇水G=土壤重量×(22%-10%)

=(土壤体积×土壤密度)×(22%-10%)

=[(绿地面积×土层厚度)×土壤密度]×(22%-10%)

=10000m2×0.2m×1.4t/m3×12%=336t

3.测得一教室气温为20℃,水汽压为10hPa,请求算该教室当时的相对湿度。

解:

已知:

t=20℃,e=10hPa,查P70表4-1得:

E=23.9hPa

所以,该教室当时的相对湿度r=e/E×100%=10/23.9×100%=41.8%

5单元思考与练习

(一)名词解释(参考答案略):

季风

(二)填空

1.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三大部分组成。

2.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扰动程度、电离现象等不同性质,把大气在垂直方向分为五层,即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或热层和外层或散逸层。

3.SO2是目前存在最普遍、危害最大的大气污染物。

4.大气污染物主要是从叶片侵入树木体内,对树木造成危害,所以植物受害症状一般首先在叶子表现出来。

5.大气污染物对树木的危害可以分为急性危害、慢性危害和不可见危害三种情况。

6.通常树木的抗毒性夜间高于白天。

7.树木对大气污染物的抗性可分为强、中等和弱三级。

9.防风林带的结构类型分为紧密结构、透风结构或通风结构和疏透结构,其中防风效果最好的是疏透结构,因为它既有较大的防风距离,又有较大的风速降低。

10.按预报内容来划分,可把天气预报分为天气形势预报和气象要素预报;按天气预报时效来划分,可分为短期预报、中期预报和长期预报。

11.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和人类活动四个。

12.入侵我国的寒潮路径有西路、中路和东路三条,其中中路势力最强。

(三)判断题(正确的请打“√”,错误的打“×”)

1.臭氧层是地球生物的保护伞,因为它可以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伤害。

(√)

2.目前,我国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煤烟型污染物。

(√)

3.同一树种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其抗性也有差异,其中开花期的抗性最强。

(×)

9.时效1~5天的天气预报为短期预报。

(×)

10.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是夏多冬少,并且愈向高纬度夏雨愈集中,冬雨愈稀少。

(√)

(四)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我国降水具有(C)等特点。

A、平原多于山地,迎风坡多于背风坡B、平原多于山地,背风坡多于迎风坡

C、山地多于平原,迎风坡多于背风坡D、山地多于平原,背风坡多于迎风坡

3.使用轻便风向风速表测定风向风速时,观测者应手持仪器高出头部,并且站在仪器的(B)。

A、上风方向B、下风方向C、A或B都可以

5.一般,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B)。

A、升高B、降低C、不确定

6.常见的温室气体有(D)。

A、CO2、CH4、O3、N2O和O2B、CO2、CH4、O3、N2O和N2等

C、CO2、CH4、O3、N2O和Cl2等D、CO2、CH4、O3、N2O和水汽等

(五)问答题(参考答案略)

3.优良的监测树种必须具备哪些特点?

5.森林净化空气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7.我国季风气候区冬季、夏季各盛行什么风?

各有何气候特点?

10.广西的寒潮标准?

14.我国霜期的地理分布有何特点?

15.我国降水量的地理分布有何规律?

15.我国降水量的地理分布有何规律?

答案要点:

我国降水量的地理分布主要具有以下规律:

(1)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等雨量线呈东北——西南走向。

(2)降水山地多于平原,迎风坡多于背风坡。

(3)平均气旋路径通过的地带和台风活动频繁的地区雨量充沛。

14.我国霜期的地理分布有何特点?

答案要点:

(1)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霜期逐渐增加,纬度越高,霜期越长。

(2)从沿海向内陆霜期增长。

(3)海拔越高,霜期越长。

7.我国季风气候区冬季、夏季各盛行什么风?

各有何气候特点?

答案要点:

我国季风气候区冬季主要吹偏北风,夏季主要吹偏南风。

我国季风气候区冬季的偏北风来自干冷的内陆,在其影响下,多为寒冷干燥晴朗少云天气;夏季的偏南风来自湿热的赤道和热带海洋,在其影响下,多为炎热湿润多云多雨天气。

6单元思考与练习

(一)填空题

1.地形也称(地貌)。

地形是指地球表面的(形态特征)。

2.我国陆地地貌的基本类型通常分为(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五种类型。

4.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主要有(阴山)、(天山)、(昆仑山)、(南岭山地)等。

5.根据地形面积范围的大小,可将其划分为(巨地形)、(大地形)、(中地形)、(小地形)和(微地形)等五个等级。

6.(秦岭)山脉海拔高2000m左右,对我国南部地区有良好的屏障作用,成为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天然分界线。

7.山地地形因子有(海拔)、(坡向)、(坡位)、(坡度)和(沟谷宽度)等。

8.山脉走向对气候的影响较大,对(温度)和(降水)的影响尤为显著。

9.在山地海拔每升高100m,年平均气温下降(0.5-0.6℃)。

在一定范围内,空气湿度和雨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大)。

10.(海拔高度)是山地地形变化最明显,对树木生活影响最大的因素。

11.达到一定海拔高度后,由于温度太低,风力太大,而不宜于树木生长,所以高山上存在着树木分布上界,即(高山树木线或树线)。

12.由于光照条件的差异,南坡的温度(高于)北坡,湿度(小于)北坡,蒸发量(大于)北坡,同时土壤较北坡(干燥、贫瘠)。

因此,南坡的植被多是(喜温)、(喜光)、(耐旱)的种类;北坡则多是(耐寒)、(耐荫)、(喜湿)的种类。

13.根据阿略兴提出的植物先期适应法则,可以认为(山的南坡)是南方树种的北界,(山的北坡)是北方树种的南界。

14.坡位的变化实际上是(阳光)、(水分)、(养分)和(土壤条件)的变化。

15.凡沟谷的宽度大于深度,两谷坡的坡度较平缓,谷底较宽阔的称为(宽谷)。

而沟谷的宽度小于深度,两谷坡坡度较陡,谷底狭窄的称为(峡谷)。

(三)单项选择题(请将其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在引种造林时,南种北移,栽在南坡上,北种南移栽在(B)。

A.南坡B.北坡C.东坡D.西坡

2.杉木、枫香、马尾松、樟树、棕榈等树种的天然分布只限于秦岭(A)地区。

A.以南B.以北C.以东D.以西

3.湿热的海洋季风能沿着河谷(C)深入影响我国大陆腹地。

A.自北而南B.自南而北C.自东而西D.自西而东

4.通常所说的林线常常(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