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初步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65772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54.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初步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初步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初步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初步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初步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初步设计.docx

《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初步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初步设计.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初步设计.docx

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初步设计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1、工程设计依据

1.1、黄冈市规划局《关于黄冈市老干局拟建老年大学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项目选址的答复》。

1.2、黄冈市规划局提供的该项目用地规划条件及1:

500地形图。

1.3、黄冈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黄发改(2009)456号文《关于市老年大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1.4、湖北地矿建设勘察有限公司提供的《黄冈市老年大学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5、气象特点:

(1)、本市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江淮小气候区;

(2)、年平均气温为15.7℃-17.1℃;

(3)、年均日照时数为1913.5-2161.5小时;

(4)、年平均降雨量1223-1493毫米;

(5)、降雨日数(≥0.1毫米日数)在115-147天之间;

(6)、太阳辐射量为106.49-113.31千卡/平方厘米。

1.6国家、行业、地方现行有关建筑设计的规范、规定: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122-99);

《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2、工程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

2.1、建设规模及项目组成

该项目总用地面积为28818.46m2(约43.23亩),建设项目包括综合楼(含教学区、室内活动区、综合行政服务区)、老干部活动中心、配电房、水泵房、车库及室外门球、网球场、停车场等。

建设规模控制在已批复的可研报告所确定的规模范围内。

2.2、设计范围:

综合楼、老干部活动中心等单体建筑及场区总平面布置,包括建筑、结构、水、电、通风等各专业的设计。

3、建设工程方案综合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

第二章总平面说明

1、工程设计依据

1.1、黄冈市规划局关于该地块的规划条件

该地块的性质为教育用地,在满足国家规范并符合中环路街景要求和协调好周边关系的前提下,其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为:

容积率小于1.0,建筑密度小于30%,绿化率大于35%,建筑限高35米,停车位140个,主要出入口设置在中环路一侧。

1.2、本工程采用黄海高程系,室内外地面高差为0.520米;设计首层室内地面±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33.82m。

2、场地概述

2.1、黄冈市老年大学建设项目位于湖北省黄冈市中环路上。

基地用地比较规则,大致呈L形状,南北垂直长约114米,东西垂直长约214米,总用地面积为28818.46㎡(43.23亩)。

基地南临中环路,西北两面主要是一些民房,东面是一片农田,属未开发地区。

2.2、基地内部地形有一定高差,整体呈西高东低的状况,最高点与最低点高差约2.0米。

2.3、基地内原有建筑均为民房,内部建构筑物全部拆除。

3、总平面布置

3.1、指导思想:

(1)力求在规划与建筑设计上有较大突破,达到当地规划部门所要求的“一流的设计,一流的建设,一流的质量,一流的形态”,成为黄冈地区高品质的老干部活动中心。

(2)充分尊重规划区内部现有的地形和用地特点,以“地势”和“人文关怀”为元素,营造具有现代化人文特色的教育活动中心。

(3)努力与周边环境及区域的特色均衡,强调空间特质的延续。

(4)注重建筑内自身关系的协调及创新,同时注重大空间与小空间的相互结合,为老年人交流创造良好的空间关系。

(5)适应土地开发与建设实际,面向老年人教育与活动,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的特色,正确处理规划中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超前性与可操作性之间的关系。

(6)注重科技为先导,加强市政基础设施的合理化规划,注重活动中心的智能化管理。

(7)充分考虑人车合理性分流,道路畅通,可达性与可观性十分良好。

3.2、功能分区:

根据老年大学建设的需要,设计将基地分为四个大的体块,即教学办公区(综合楼)、配套服务区(老干部接待中心)、活动场地(网球场、门球场、广场)与绿化场地,其中办公区位于基地的东南方向,配套服务区位于基地的西南方向,活动场地主要位于基地的北面,绿化场地则结合建筑穿插布置。

3.3建筑空间组织:

综合楼为一栋6层高的主楼,将教学、室内活动、综合行政服务等功能设置其中,以呈L形与一圆形相连接的平面形式布置在用地的右侧:

老干部接待中心为一幢3层高的附楼,平面呈L形,布置在用地的左侧。

两建筑平行交错布置,分别位于地块的东面及西面。

两栋建筑围合而成的空间相对开放,使主入口形成一个开阔、大气的中心广场,综合楼前广场两侧通过景观庭院,水系及室外活动场地与中心广场场地连成一片;主楼L形与圆形之间连通部位一、二层架空,将步行主入口及中心广场有机的延伸到主楼后面,并形成很好的后庭院景观。

在有限的用地中既创造一个别具意味的小庭院空间,使老年大学对内自成体系,不受外界干扰,同时对外有方便联系,形象突出。

在场地的入口处,两列颇有气势的喷泉激流而上,顺应场地的主轴线,延续了广场中的水元素,加强主入口的引导作用,也使得场地的主入口显得更加的大气。

3.4、绿化景观

绿地系统原则上以点、线、面相结合,整个基地采用园林化设计,沿道路种植阔叶乔木,以建筑围合区域形成集中的休闲广场;内部通过建筑的营造,形成大大小小的自然院落,反映出园林的风情和意境。

视线组织上,运用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营造优美环境,使老年大学的建筑、绿地、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给老年人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和活动天地。

3.5、无障碍设施:

(1)、基地内人形通道设置盲道,通道遇交叉路口设缘石坡道。

基地内人行通道及盲道应与城市人行道及盲道相连:

(2)、主入口、电梯厅、无障碍电梯、室外停车场、无障碍通道均按规范设置:

(3)、建筑入口、专用厕所无障碍设施的位置及走向,均设国际通用的无障碍标志牌。

4、交通组织

黄冈市老年大学内部道路组织在与城市保持便捷联系的基础上,形成了完善的车行、步行系统。

其中,步行道路主要出入口位于南侧右边。

主楼南面临中环路,距红线28m,前方留出足够大的前广场,便于人流的集散。

同时通过主楼一、二层局部设置的架空层,行人可步行通过架空通道直接进入第二个室外休闲活动区及门球场,大大的缩短交通,从而创造出一个资源共享、联系便捷、交流方便的交往空间,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机动车出入口在地块南面,并在中环路和地块车面的规划路上设有2个出入通道,形成一个环形的车行线路,与人形路线完全分开,沿车行路线设有足够的停车位。

整个交通系统充分实现了人车分流的原则。

规划设计打破了传统道路界面单一化的局面,使道路不仅满足交通的流线要求,同时强调其视觉感知及人行活动的安全性、游憩性和文化性,结合环境设计,使主路和环路体现为集交通、活动、休闲观景于一体的绿带与绿环。

 

第三章建筑设计

1、设计依据

1.1、甲方认可的总图和建筑单体设计方案;

1.2、甲方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1.3、国家、行业、地方现行有关建筑设计的规范、规定:

《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122-99);

《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2006);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2、概述

2.1、建筑特征

综合楼(教学区、室内活动区、综合行政服务区)主体为六层,局部四层,水平横向展开,通过主楼一二层架空使中心广场与室外景观庭院相连通。

纵向靠北面布置综合行政区,局部两层布置大空间的功能教学厅及成果展示厅,水平方向左侧主要布置教学区,右侧圆形布置室内活动区,教学区与活动区通过分区与分层的方法将教学的静与动有机的分开,通过功能的分区使主楼立面上形成错落有致的外轮廓,从而形成丰富的建筑外部空间。

整个综合楼的集中式布局是现代教学方式的多元化所要求的,各部分间既相对独立,易于管理,又以连廊为枝干,串为一个整体,使老年人之间交流方便,资源共享,同时也实现了土地的充分利用。

老干部接待中心共三层,水平横向展开。

一层布置食堂和老干部综合服务用房,满足老干部的吃饭、医疗等需求;二、三层为住宿客房及餐饮,后部与风雨门球场连接,既满足了功能需求,又充分利用了地形。

2.2、建筑使用功能及单体功能分区

(1)、综合楼主要使用功能为教学、室内活动、综合行政等,具体功能如下:

一层L型体块部分,主要功能为活动区与教学区,其中活动区含三间健身室,教室区则含三间普通教室及一间大教室;圆形体块部分,主要功能为娱乐区,含文体教学厅和歌舞厅。

两者通过中间的架空廊道连接。

二层L型体块部分,主要功能为活动区与教学区,其中活动区含一间沙狐球室及三间乒乓球室,教室区则含三间普通教室及一间大教室;圆形体块部分,主要功能为娱乐区,含两间台球室。

两者通过中间的架空廊道连接。

三层L型体块部分,主要功能为阅览区与教学区,阅览区含图书室、阅览室、电子阅览室、阅文室,教学区含三间普通教室及一间大教室;圆形体块部分,主要功能为娱乐区,含两间排练厅。

两者通过中间的长方形会议区连接。

四层L型体块部分,主要功能为办公区;圆形体块部分,主要功能为娱乐区,含两间棋牌室。

两者通过中间的长方形会议区连接。

五层L型体块部分,主要功能为办公区;圆形体块部分,主要功能为陈列区。

两者通过中间的长方形会议区连接。

六层主要功能则为会议室,其中含一间大会议室及一间会议报告厅。

(2)、老干部接待中心主要使用功能为接待服务于餐饮,具体功能如下:

一层主要功能为服务接待区及厨房操作间,后部相连接的部分为风雨门球场。

二、三层主要功能为餐饮与住房,其中二层餐饮部分主要为一间大餐厅,三层餐饮部分则为若干小包、大包间。

住房部分均设置了无障碍客房。

2.3、建筑交通组织

(1)、综合楼

平面交通组织:

综合楼平面布局上主要为两个体块,L型区域、圆型区域两者通过中间长方形体块连接。

在一层平面上,L型区域主入口位置设置在中间架空廊道上,次入口设置在L型区域的北面;圆型区域入口则设置在南、北、东三个面。

两者入口处单独设置。

其余层平面处,则通过中间的长方形连接体块,形成整个交通路线。

竖向交通组织:

在竖向交通安排下,L型区域共设3部楼梯,一部电梯;楼梯分别位于L型区域的东、西、北三个方向,均为封闭楼梯,电梯则按无障碍要求进行设计。

圆型区域共设置2部楼梯,一部电梯,楼梯分别位于该区域的东、西方面,均为封闭楼梯,电梯则按无障碍要求进行设计。

(2)老干部接待中心

平面交通组织:

一层厨房工作人员入口设置在西面;内部人员通过中间门厅,进入电梯和楼梯到达二楼、三楼休息与餐饮;服务中心单独设置入口。

二、三层则将特色餐厅及客房串联起来,成长方形布置,并利用餐饮、服务中心及门厅三处楼、电梯形成平面交通流线。

竖向交通组织:

在竖向交通安排下,厨房区单独设置一下个楼梯;内部人员通过门厅处的楼梯、电梯,到达二、三楼休息与餐饮;老干部服务中心区设置一个楼梯,方便竖向交通。

所有楼梯均为封闭楼梯间,电梯按照无障碍电梯相关规范进行设计。

2.4、建筑平面布局

(1)、平面形象:

大海印象——富有动感的四分之三圆造型让人想到大海里的海螺,中间的长方形架空廊道,不但使教学、行政区与内部休闲区的平面功能自然过渡,而且能使老年人能感受到活力。

(2)、建筑布局:

简洁高效的建筑布置充分考虑了老年人的体能,集中式的建筑布置更能留出更多的室外空间,使室外活动场地和景观绿化的设计更为丰富多变。

(3)、整体效果:

外观效果多样而生动,细节设计更显人文关怀,设计理念遵从自然与生命的和谐。

2.5、建筑立面造型

(1)、建筑外部轮廓丰富,立面造型错落有致,在质感及色彩上强调厚重又不失明快的观感,通过分色大体块的加强,使各种角度均有上佳的视觉效果。

(2)、设计通过建筑立面的细部处理及立面用材的变化,营造出立面造型的层次感。

简洁的立面符合彰显了现代建筑的性格特征,创造出老年大学蓬勃向上、富有时代感的独特品质。

2.6、建筑用料

(1)、卫生间隔墙采用10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其余所有墙体采用250厚加气混凝土砌块。

(2)、楼地面:

1)楼梯间、走道地:

80厚C15混凝土;水泥浆结合层一遍;20厚1:

4干硬性水泥砂浆;8-10厚防滑地砖铺实拍平,水泥浆擦缝;

2)卫生间地面:

60厚C15混凝土;50厚C20细石混凝土找1%坡,最薄处不小于20;15厚1:

2水泥砂浆找平;刷基层处理剂一遍;1.5厚聚氨酯防水涂料两次,面上撒黄沙,四周沿墙上翻150高;20厚1:

4干硬性水泥砂浆;8-10厚防滑地铺实拍增,水泥浆擦缝或1:

1水泥砂浆填缝。

3)其余部分地面:

100厚C15混凝土;30厚1:

2.5S水泥砂浆掺入水泥用量3%的硅质密实剂(分两次抹面);白乳胶水泥腻子刮平;2厚聚乙烯泡沫塑料垫;8厚强化复合木地板

(3)内墙:

内墙面(除卫生间、盥洗室)均为素水泥浆一遍(内掺水重3-5%的白乳胶;15厚1:

1:

6水泥石灰砂浆,分两次抹灰;5厚1:

0.5:

3水泥石灰砂浆,最后再刷白色乳胶漆。

卫生间、盥洗室则采用刷素水泥浆一遍(内掺重水3-5%的白乳胶);15厚2:

1:

8水泥石灰砂浆,分两次抹灰;3-4厚1:

1水泥砂浆加水重20%白乳胶镶贴;4-5厚釉面砖,白水泥砂浆擦缝。

(4)顶棚:

顶棚(除卫生间、盥洗室)均刷10厚1:

1石膏砂浆;2厚石膏浆。

卫生间、盥洗室刷7厚1:

3水泥砂浆;5厚1:

2水泥砂浆。

(5)外墙:

外墙外侧采用30厚胶粉聚苯颗粒保温层,饰面层为涂料及外墙砖。

(6)门窗:

本工程外窗为蓝灰色铝合金节能窗,阳台门为蓝灰色铝合金节能门,均为中空玻璃,玻璃厚度由专业厂家根据门窗大小计算确定,空气间层厚度9mm;户内分室门均为木门;所有公用建筑出入口使用的玻璃门及固定窗扇上均贴醒目的警示标志,以防碰撞。

所有玻璃门均应使用安全玻璃。

用于屋顶及雨篷的钢化夹层玻璃其夹层胶片厚度不应小于0.76mm;玻璃幕墙采用Y160系列铝合金龙骨,隐框透明中空玻璃(6+12A+6);防火门:

设备管道井均为常闭丙级防火门,门槛高300;楼梯间的防火门均为乙级防火门。

(7)屋面:

电梯机房上升屋面、外挑屋面及雨篷为不上人不保温屋面,其余部分屋面为保温屋面,保温材料厚度为35厚。

3.无障碍设计

(1)基地内人行通道设置盲道,通道遇交叉路口设缘石坡道;基地内人行道及盲道应与城市人行道及盲道相连。

(2)主入口处按规划要求,设置1:

12的无障碍坡道,并设置国际通用的无障碍标志牌。

(3)电梯厅、无障碍电梯,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设计。

(4)建筑入口、专用厕所无障碍、无障碍客房设施的位置及走向,均设国际通用的无障碍标志牌,并按相关规范进行设计。

(5)乘轮椅者开启的门窗,均安装视线观察玻璃、横执把手和关门把手,在门扇的下方均安装高0.35m的护门板。

门扇在一只手操纵下易于开启,门槛高度及外地面高差不大于15mm,并以斜面过渡。

 

第四章结构设计

1.工程概况

黄冈市老年大学位于湖北省黄冈市中环路上。

工程共分为两期,一期工程为综合楼建设,共A、B、C、D四个分区,整体采用框架结构;二期工程为老干部接待中心建设,分为A区和B区。

其中,A区采用框架结构,B区采用门式钢结构。

总建筑面积14933.65m2。

2.设计依据

2.1本工程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

2.2抗震设防

建筑抗震设防类别:

按照《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取为标准设防类(即丙类);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设计特征周期为0.35s,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框架抗震等级为四级。

2.3风荷载:

基本风压(重现期50年)0.35KN/m2,地面粗糙度为B类

2.4雪荷载:

基本雪压(50年一遇)0.50kN/m2

2.5国家现行有效版本的结构设计规范及标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5-2003;

《钢结构设计规范》(GBJ50017-2003);

《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技术规范》(GB50018-2002);

《门式刚架轻型房屋钢结构技术规程》(CECS102:

2002);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42/242-2003.

2.6本工程建筑专业的初步设计图纸

3.建筑物的分类等级

3.1结构安全等级: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按照《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取为二级;

3.2基础设计等级: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

3.3结构抗震等级: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框架抗震等级为四级

3.4抗震设防类别:

根据《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均为标准设防类;

4.主要荷载取值

4.1根据建筑功能和规范确定主要使用活荷载标准值如下:

综合楼:

房间名称

活荷载标准值

房间名称

活荷载标准值

普通教室、教师休息室、办公室

2.0

屋面(不上人)

0.5

图书阅览室

2.0

屋面(上人)

2.0

走廊、门厅、休息厅、电梯厅

2.5

电梯机房

7.0

多功能厅、台球室

3.5

楼梯间

3.5

荣誉室、校史陈列室、棋牌室

2.0

卫生间

2.0

乒乓球室、排练厅

4.0

储藏间

5.0

接待中心:

房间名称

活荷载标准值

房间名称

活荷载标准值

客房,休闲区,接待区

2.0

餐厅

2.5

卫生间,盥洗室

2.0

阳台

2.5

屋面(不上人)

0.5

电梯机房

7.0

楼梯间

3.5

带浴缸的卫生间

3.5

屋面(上人)

2.0

走廊(客房)

2.0

走廊(其他)

2.5

5.结构选型

根据建筑功能的需要,综合楼建筑整体采用框架结构;老干部接待中心A区采用框架结构,B区采用门式刚架钢结构。

所有单体的楼层面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

6.地基基础

6.1工程地质概况

根据湖北地矿建设勘察有限公司提供的《黄冈市老年大学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本工程场地土类型属中硬场地土,建筑场地类别为II类。

土层分布(自上而上)、工程特性、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及压缩模量ES(E0)如下:

填土

粉质粘土: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350kpa,Es=14.0Mpa;

强风化泥质粉砂岩: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380kpa,E0=42Mpa;

6.2场地地质说明:

(1)场地无可液化地层,可不考虑场地土的地震液化问题。

(2)拟建场地属对建筑抗震一般地段,场区未发现断裂破碎带,亦无土洞沟、暗滨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稳定性良好,适宜于拟建物的建筑。

(3)本工程所在场地的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

6.3地基基础设计

(1)本工程采用柱下独立基础,基础持力层为第

(2)层粉质粘土,承载力特征值为350kPa;

(2)图中独立基础底面须达到持力层,相邻基础净距须大于或等于基础底面相差的2倍;

(3)图中所示基底标高处未达到持力层时,须开挖至持力层,以C15素混凝土换填至基底标高;

(4)基础设计安全等级为二级;

(5)基础开挖后应及时通知相关单位验槽,合格后再进行下一步施工。

7.工程采用的结构主要材料

框架柱:

C25

现浇梁、板、楼梯:

C25

承台、基础、基础梁:

C25

构造柱,过梁:

C25

垫层:

C10

砌体材料:

室内地坪以上砌体:

加气混凝土砌块(强度等级不低于A2.5,干容

 

第五章给排水系统

1、设计依据

1.1、国家现行的设计规范、规程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年版)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1997年版)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14-87(1997年版)

《二次供水设施卫生规范》GB17051-1999

1.2、本项目建筑、结构、采暖空调、电气和总图等专业提供的作业条件图和设计资料。

2、工程概况

黄冈市老年大学位于湖北省黄冈市中环路上,建设项目包括综合楼(含教学区、室内活动区、综合行政服务区)及老干部接待中心。

其中综合楼主体为六层,局部四层,老干部接待中心为三层。

3、设计范围

3.1、本工程红线以内室外和室内给水排水及消防系统由本院设计。

3.2、本工程水表井与城市给水管的链接管段和最末一座检查进与城市污水管及雨水管的连接管等,由城市有关部门负责设计。

4、室外给水工程设计

4.1、综合楼

(1)、水源

1).本工程水源为城市自来水,供水压力≥0.25MPa。

2).本工程从小区给水管道上接两根DN100mm的引入管。

建筑红线内,与室外管网相连接。

(2)、用水量

1).生活饮用水量:

最高日61.105m³,最大小时5.54m³,平均小时2.49m³。

2).主要用水项目及其用水量见表(1—1)

本工程各用水项目用水量汇总表表1—1

序号

用水项目名称

使用人数或单位数

单位

用水量标准(L)

小时变化系数(K)

使用时间(h)

用水量(m³)

备注

平均时

最大时

最高日

1

办公

2460人

每人每日

40

2.20

24

4.1

9

98.4

小计

4.1

9

98.4

9

未预见水量

按本表1至7项之和的10%计

0.41

0.9

9.84

合计

4.51

9.9

108.24

362.90

(3)、给水管道系统

1).生活饮用水量:

最高日108.24m,最大小时9.9m,平均小时4.51m。

2).本工程消防为二路供水,给水引入管至红线内径二座水表后与本工程室外生活消防合用环状给水管相连接,且表后设“倒流防止器”。

(4)、管材

1).管径DN<80mm者,采用内外壁涂塑钢管,丝扣连接。

2).管径DN≥80mm者,采用管内壁涂塑球墨给水铸铁管,橡胶圈接口。

并设支

 

重≤6.0kN/m³),M5混合砂浆砌筑。

室内地坪以下砌体:

MU10灰砂砖,M7.5水泥砂浆砌筑。

钢筋:

HPB235、HRB335、HRB400、CRB550

8、计算总信息及初步设计主要计算结果:

综合楼

计算内容

综合楼

规范限值

A区

B区

C区

D区

最大层间位移角

X向地震

1/1911

1/1536

1/1553

1/1641

≤1/550

Y向地震

1/1563

1/1650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