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暑期认识实习报告.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06088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8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暑期认识实习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暑期认识实习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暑期认识实习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暑期认识实习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暑期认识实习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暑期认识实习报告.doc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暑期认识实习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暑期认识实习报告.doc(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暑期认识实习报告.doc

班级:

化工1001班

学号:

2010011015

姓名:

李泽洲

实习工厂简介

东方化工厂始建于1978年,位于北京市东南通州区张家湾镇--京津公路北侧的古运河畔。

厂区占地面积128万平方米,现有员工1847人,现有固定资产原值48亿元。

1984年,我国第一套由日本引进的丙烯酸及其酯类装置在这里建成投产,从此结束了国内该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进入90年代,工厂又扩大规模,陆续引进第二和第三套丙烯酸及酯类装置,使其近二十个产品在同类产品中名列前茅,享誉海内外,成为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品种最全、质量最优的丙烯酸及酯类产品的生产、科研、开发基地。

1994年,以乙烯、环氧乙烷为主导产品的石化装置的建成投产,又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从1993年起,东方化工厂先后与美国和法国合资,建成了二个合资工厂:

国内最大的丙烯酸树脂工厂和先进的表面活性剂工厂。

2002年12月26日,北京东方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进行大规模的资产重组完成。

从此东方化工厂作为北京东方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的龙头,正式并入中石化。

东方化工厂主要有丙烯酸(及酯)、乙烯、环氧乙烷三大系列产品,产品种类达数十种,年总物流量百万吨。

丙烯酸及其酯类产品广泛用于建材、纺织、涂料、粘合剂、水处理、卫生材料、农业等10多个行业,应用开发前景极好。

东方化工厂非常重视产品质量,"云燕"牌丙烯酸及酯类产品荣获国家金质奖章,成为国家出口免检产品,畅销全国,远销亚、欧、美三大洲。

上机学习部分

一、化工单元设备学习

(1)管道、管件、阀门以及管道连接方式

管道是用管子、管子联接件和阀门等联接成的用于输送气体、液体或带固体颗粒的流体的装置。

管道分为铸铁管、有缝钢管、无缝钢管和不锈钢管四种类型。

管件是管道系统中起延长管路、改变流向、汇合和分流、改变管径和堵塞管道等作用的零部件的统称。

包括管箍、对丝、活接头、弯头(45°、90°、180°)、三通管、四通管、大小头、丝堵、法兰和盲板等(如图一所示)。

阀门是流体输送系统中的控制部件,就有截止、调节、倒流、防止逆流、稳压、分流或溢流泄压等作用。

其种类有:

截止阀、闸阀和球阀(如图二、三、四所示)

管道连接方式:

包括承接式连接、螺纹连接、焊接连接和法兰连接。

(2)离心泵种类、结构及其性能参数

离心泵种类繁多,功用各有优缺。

在工业生产过程,选择恰当的离心泵,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按照结构上的差异,离心泵可分为普通离心泵、磁力离心泵、屏蔽离心泵、高速离心泵、往复泵、隔膜泵和齿轮泵等。

下面将着重学习普通离心泵、磁力离心泵、往复泵以及齿轮泵。

(3)换热设备

换热设备是是热量从热流体传递到冷流体的设备。

换热设备广泛应用于炼油、化工、轻工、制药、机械、食品、加工、动力以及原子能工业部门当中。

在现代炼油厂中,换热器占全部工艺设备投资的40%以上;而在海水淡化工业生产中,几乎全部设备都是由换热器组成的。

换热器的先进性、合理性和运转的可靠性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数量和成本。

根据不同的实用目的,换热器可以分为四类:

加热器、冷却器、蒸发器和冷凝器。

其种类大致有:

列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和夹套换热器等其他换热器。

下面主要介绍列管式换热器中的固定管板式列管换热器。

固定管板式列管换热器主要由外壳、管板、管束、顶盖(又称封头)等零部件组成。

管外走一种流体,管内走另一种流体,通过关闭进行传热。

衡量一台换热设备的好坏的标准是传热效率的高低、流体阻力的大小、强度是否足够、结构是否合理、设备是否安全可靠、设备是否节省材料、制造、运行成本的高低以及制造、安装、检修是否方便。

(4)塔设备

塔设备是具有一定形状(截面大多数是圆形)、一定容积、内外装置一定附件的容器。

该设备被用以使气体与液体、气体与固体、液体与液体或液体与固体密切接触,并促进其相互作用,以完成化学工业中的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的过程。

要求设备所采用的材料必须对被处理的物料具有耐腐蚀性能,并按其所能承受的压力进行设计。

根据其结构,塔设备可分为板式塔和填料塔两类,主要应用于蒸馏、吸收、萃取、吸附等操作。

板式精馏塔与填料精馏塔外部构成基本相同,均具有原料罐、原料泵、冷凝器、回流罐、回流泵、顶采泵、再沸器以及底采泵。

其工作原理是:

蒸气由塔底进入,蒸发出的气相与下降液进行逆行接触,两相接触中,下降液中的易挥发(低沸点)组分不断地向气相中转移,气相中的难挥发(高沸点)组分不断地向下降液中转移,气相愈接近塔顶,其易挥发组分浓度愈高,而下降液愈接近塔底,其难挥发组分则愈富集,从而达到组分分离的目的。

由塔顶上升的气相进入冷凝器,冷凝的液体的一部分作为回流液返回塔顶进入精馏塔中,其余的部分则作为馏出液取出。

塔底流出的液体,其中一部分送入再沸器,加热蒸发成气相返回塔中,另一部分液体作为釜残液取出。

二、生产工艺学习

(1)合成氨工业简介

1、氨的基本性质及其用途

氨(Ammonia),分子式为NH3,是一种无色气体,有强烈的刺激气味。

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解700体积氨,并且溶解时放出大量热,挥发性很强,汽化热较大。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7.03。

沸点为-33.35℃,冰点为-77.7℃.标况下NH3(g)密度为0.7714Kg/m3,液氨密度为681.8Kg/m3(0.1Mpa、-33.35℃)

氨是可燃性气体,着火点为630℃。

其与空气在一定比例内混合可形成爆炸性气体,其爆炸范围是5.5%~28%,与氧气在一定比例内混合也可形成爆炸性气体,其爆炸范围是13.5%~28%。

氨气具有较强的毒性和刺激性,当其在空气中含量高达0.5%~1%时,可引起窒息。

氨水可以腐蚀铜、银、锌等金属,但液氨、干燥的氨气无腐蚀性,因此运输时氨常以这两种状态存在。

氨的化学性质十分活泼:

①氨与酸或酸酐反应生成铵盐;

②氨与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制得尿素;

③在铂做催化剂的条件下,氨气可发生氧化最终生成硝酸;

④高温下,氨气可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氮气;

⑤氨气与一氧化碳、甲烷或氧气可生成氢氰酸。

氨的用途广泛,它不仅是氮肥工业的原料,而且也是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

在无机化工中,它被用于制备硝酸、纯碱和含氮无机盐;在有机工业中,由它可以得到各种含氮中间体;在制药工业中,它可用于制备磺胺类药物、维生素和氨基酸;在化纤工业中,它又可用于制造人造丝等;在国防工业中,它是三硝基甲苯、硝化甘油和硝化纤维的原料。

除此之外,它还是工业中常用的冷冻剂。

2、合成氨工业工艺总述

原料

焦炭、煤、天然气、炼厂气、石脑油、重油等

氢气和氮气,制备方法为向氢气中直接加入空气或先将氢气进行氧氮分离,再将氮气加入氢气中

原料气制备

原料气压缩后进入合成塔反应生成氨

压缩与合成

气体精制

酸脱工序

变换工序

硫会生成硫化氢和二氧化硫而使催化剂中毒

脱硫工序

CO与水蒸气反应生成氢气和CO2,继续制氢,脱除CO2

除去CO2

除去少量的CO2

压缩与合成

气体精制

酸脱工序

脱硫除尘

煤气化

煤、水、空气

以上图示表示的是合成氨工业的工艺总述,以下以煤为原料作为

实例来进一步了解合成氨工艺流程。

以下是以重油为原料的实例来辅助理解合成氨工艺流程。

压缩与合成

低温甲烷洗

部分氧化

水蒸气、重油

氧氮分离

空气

碳黑清除

碳黑

变换工序

液氨洗

3、氨合成工序工艺流程

世界每年合成氨产量已达到一亿吨以上,其中约有80%的氨用来生产化学肥料,20%作为其他化工产品的原料。

德国化学家哈伯1909年提出了工业氨合成方法,即“循环法”,这是目前工业普遍采用的直接合成方法。

为解决反应过程中氢气和氮气合成转化率低的问题,将氨产品从合成反应后的气体中分离出来,未反应的气体和新鲜氮气混合重新参与合成反应。

合成氨反应式如下:

N2+3H2---2NH3,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影响反应速率和平衡的主要因素有:

温度、压力、催化剂、惰性气体含量和氢氮比。

合成氨的主要原料可分为固体原料、液体原料和气体原料。

经过近一个世纪的研究和改进,合成氨技术已趋于成熟,形成了一大批各有特色的工艺流程,但都是由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组成,即原料气制备、原料气净化以及氨合成过程。

(1)合成氨的工艺流程

原料气制备:

将煤和天然气等原料制成含氢和氮的粗原料气。

对于固体原料煤和焦炭,通常采用气化的方法的制取原料气;渣油可采用非催化部分氧化的方法获得合成气;对气态烃类和石脑油,工业中利用二段蒸汽转化的方法制取原料气。

原料气净化:

对原料气进行净化处理,除去氢气和氮气以外的杂质,主要包括变换过程、脱硫脱碳过程以及气体精制过程。

①CO变换过程:

在合成氨生产中,原料气中常含有12%~40%的一氧化碳。

去除CO的变换反应是:

CO+H20==H2+CO2;△H=-41.2KJ/mol

由于反应是强放热反应,必须分段进行以回收利用反应热,并控制好变换段出口残余CO含量。

第一步是高温变换,使大部分的CO转变为CO2和H2;第二步是低温变换,将CO含量降至0.3%左右。

因此,CO变换反应既是原料气制造的继续,又是净化的过程,为后续的脱碳过程创造条件。

②脱硫脱碳过程:

粗原料气中常含有一些硫和碳的氧化物,为了防止催化剂中毒,必须在合成氨工序之前加以脱除。

工业脱硫方法种类很多,通常采用物理或化学吸收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低温甲醇洗法、聚乙二醇二甲醚法等。

粗原料气经CO变换后,仍常含有CO2、CO和CH4等成分,其中CO2含量最多。

而CO2既是氨合成催化剂的毒物,又是制造尿素、碳酸氢铵等氮肥的重要原料。

因此CO2的脱除可谓是一举两得!

工业中一般采用溶液吸收法脱除CO2。

根据吸收剂性能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物理吸收法,如低温甲醇洗法、聚乙二醇二甲醚法等;一类是化学吸收法,如热钾碱法等。

③气体精制过程:

气体精制过程是原料气的最终净化过程,以保证CO和CO2总含量不得大于10cm3/m3,避免其对催化剂的毒害。

目前在工业生产中,最终净化方法分为深冷分离法和甲烷化法。

深冷分离法主要是液氮洗法,是指在深度冷冻(<-100℃)条件下用也液氮吸收CO,而且也能够脱除甲烷和大部分氩,常与低温甲醇洗结合。

甲烷化法是在催化剂存在下使少量的CO、CO2与H2生成CH4和H20的一种净化工艺,要求入口原料气中碳的氧化物含量(体积分数)一般应小于0.7%。

甲烷化法反应如下:

CO+3H2==CH4+H20;△H=-206.2KJ/mol

CO2+4H2==CH4+2H20;△H=-165.1KJ/mol

(2)催化剂的中毒

催化剂的催化能力一般称为催化活性。

许多催化剂在使用过程中,其活性从小到大,逐渐达到正常水平,这就是催化剂的成熟期,并在一段时间里保持稳定,然后再下降,一直到衰老而不能再使用。

活性保持稳定的时间即为催化剂的寿命,其长短因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使用条件而异。

催化剂在稳定活性期间,往往因接触少量的杂质而使活性明显下降甚至被破坏,这种现象称为催化剂的中毒。

一般认为是由于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中心被杂质占据而引起中毒。

中毒分为暂时性中毒和永久性中毒两种。

例如,对于合成氨反应中的铁催化剂,O2、CO、CO2和水蒸气等都能使催化剂中毒。

但利用纯净的氢、氮混合气体通过中毒的催化剂时,催化剂的活性又能恢复,因此这种中毒是暂时性中毒。

相反,含P、S、As的化合物则可使铁催化剂永久性中毒。

催化剂中毒后,往往完全失去活性,这时即使再用纯净的氢、氮混合气体处理,活性也很难恢复。

催化剂中毒会严重影响生产的正常进行。

工业上为了防止催化剂中毒,要把反应物原料加以净化,以除去毒物。

造气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