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及答案.doc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96598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及答案.doc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及答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及答案.doc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先秦时期,主张“有教无类”,倡导“因材施教”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

  答案:

A孔子

  2.西方教育史上,提出“泛智教育”和普及初等教育的主张,并对班级授课制做出系统阐述的著作是()。

  A.柏拉图的《理想国》

  B.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赫尔巴特的《教育学》

  答案:

C夸美纽斯

  3.美国学者孟禄根据原始社会没有学校、没有教师的史实,断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观点被称为()。

  A.交往起源论

  B.生物起一

  C.心理

  D.劳动起源论

  答案:

C心理起源

  4.教育是新生一代成长的与社会生活延续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手段,为一切人和一切社会所必须,并与人类社会始终,它表明教育具有()。

  A.永恒性

  B.历史性

  C.阶段性

  D.生产性

  答案:

A永恒性

  5.孔子曰:

“上好则民莫敢不敬。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是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这段话表明孔子施教内容()。

  A.责任性

  B.脱离社会生产

  C.具有全面性

  D.结合社会生产

  答案:

B脱离社会生产

  6.一般说来,制约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和教育结构的根本性因素是()。

  A.生产力发转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

  C.人口数量和质量

  D.社会意识形态

  答案:

A生产力发展水平

  7.在我国近现代改革中,明确规定将学堂改为学校,实行男女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的学制是()。

  A.王寅学制

  B.葵卯

  C.壬子癸丑

  D.壬戌学制

  答案:

C壬子癸丑学制

  8.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和兴趣,以活动为组织形式的课程类型个属于()。

  A.学科课程

  B.经验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答案:

B经验课程

  9.在一堂化学课上,张老师运用分子模型和柱图帮助学生认识乙醛的分子结构,张老师采用的教学方法()。

  A.实验法

  B.练习法

  C.作业法

  D.演文法

  答案:

D演示法

  10.根据学生个人成绩在该班学生成绩序列中所处的位置来判定其成绩的优劣,而不考虑其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这种教学评价属于()。

  A.诊断性

  B.绝对性

  C.总结性

  D.相对性

  答案:

D相对性

  11.某中学为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组织学生观看《建国大业》等爱国主义影片,该校采用的教育方法是()。

  A.实际锻炼法

  B.情感陶冶法

  C.说服教育法

  D.个人修养法

  答案:

B情感陶冶法

  12.小华认为法律或道德是一种社会契约,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小华的道德判断属于()。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答案:

C后习俗水平

  13.小林诚实内向,谦虚勤奋,且具有亲和力,这些描述说明

  A.性格特征

  B.能力

  C.气质

  D.认知

  答案:

A性格特征

  14.在思维训练课中,老师让大家列举纽扣的用处,小丽只想到扣衣服,却想不到......其他用途,这种现象说明()。

  A.功能迁移

  B.功能固着

  C.功能转换

  D.功能变面

  答案:

B功能固着

  15.小刚利用改变物体接触面积大小或光滑程度的方法,来增强或减弱滑板的摩擦力这主要说明小刚能够运用()。

  A.元认知

  B.描绘性知识

  C.情境性

  D.程序性

  答案:

D程序性知识

  16如果学生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比较复杂,结构化程度很高,又必须在短时间内加以掌握,他们最宜采用的学习形式是()。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合作学习

  D.互动学习

  答案:

B接受学习

  17.在老师指导下,学生利用图示方式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以促进自己所学知识的掌握。

学生采用的这种学习策略是()。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监控策略

  D.组织策略

  答案:

D组织策略

  18.在一次心理知识测试中,关于短时记忆的容量单位,学生们的答案涉及下列四种,其中正确的是()。

  A.比特

  B.组块

  C.字节

  D.词组

  答案:

B组块

  19.在归因训练中,老师要求学生尽量尝试“努力归因”,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因为在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中,努力属于()。

  A.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因素

  B.内部的,不稳定的,不可控的

  C.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

  D.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的

  答案:

A内部、不稳定、可控

  20.作为教学的一部分,课堂管理能够教给学生一些行为准则,并促使学生行为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这说明课堂管理具有()

  A.维持功能

  B.缓冲功能

  C.发展功能

  D.解释功能

  答案:

C发展功能

  21.在一次业务学习中,关于青春期后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什么阶段,教师们讨论激烈,提出了以下四种见解,其中正确的是()。

  A.生理自我阶段

  B.心理自我阶段

  C.社会自我阶段

  D.经验自我阶段

  答案:

B心理自我阶段

  二、辨析题:

共4小题,每小题8分,共计32分

  22.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答案:

正确。

遗传素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

遗传因素为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物质基础和发展的可能性,在现实生活中,个体受到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使遗传素质发生一些改变。

  23.教学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知识

  答案:

错误。

教学任务不仅仅是指给学生传授知识,还包括道德教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内容。

  24.行为改变都是学习的结果

  答案:

错误。

行为改变并不一定都是学习的结果。

学习是通过练习和反复经验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有些行为改变,如酒后的一些行为,并不是学习。

  25.焦虑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答案:

错误。

焦虑对学习具有双重作用。

适当的焦虑水平,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过度焦虑则会降低学习效率,起消极作用。

  三简答题:

4个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26.简述活动课程的特点

  答案:

  ①直接经验的形式实现对现实生活文化的吸收、综合运用和创造。

  ②强调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的经历、体验、感受和实际操作。

  ③经验课程是以各种活动为组织方式。

  ④经验课程的评价主体是多元的,不仅有教师还有学生。

  27.简述贯彻长善救失德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案:

  ①对学生要有全面的、发展的观点。

  ②注意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作用。

  ③有意识地创造条件,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28.简述自我效能感及其功能

  答案: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

  ①决定学生对学习活动的选择和坚持性

  ②影响学生对待学习困难的态度

  ③影响学习任务的完成

  ④影响学习时的情绪状态等。

  29.皮亚杰将儿童认知发展划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案:

  ①感知运动阶段

  ②前运算阶段

  ③具体运算阶段

  ④形式运算阶段

  四、材料分析题:

共2题,每小题18分,共计36分。

  30、材料:

  田雨从一所师范大学毕业后,被某中学录用为语文教师,上岗后,她精神饱满,信心十足,相信只要积极学习优秀教师的经验就能够成为一名好教师。

在教学中,田雨虚心向老师请教,向同事学习,还经常观看精品课课程,然而,期中教学检查后,她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与同事们的对她的评价都很一般这令田雨十分不解。

甚是苦恼,自己是师范院校毕业的,对工作非常敬业,并努力将优秀教师的经验运用到了自己教学中,可为什么就没有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呢?

她陷入了深深的迷惘中……

  问题:

结合材料分析田雨没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主要原因(8分)

  并向田雨提出改进教学的建议(10分)

  答案:

  

(1)田老师之所以没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其原因主要可以从以下角度来分析:

  ①从教学规律看,违背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性相统一的规律。

该规律强调既要利用教师自身的专业经验指导学生,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材料中田老师“师范专业,非常敬业,学习精品课程”,都只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

  ②从教学原则看,违背了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和量力性)原则。

这三个原则,都强调教师的教学应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好到的经验运用到具体教学中。

材料中田老师“观看精品课程”,向他人请教,但都没有充分考虑自己班学生的特点,只是简单的模仿。

  ③从效能感角度看,没能及时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材料中田老师“精神饱满,信心十足”,说明其自我的教学效能感很高,但很可能没有注重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比如树立学习榜样,培养良好的情绪。

  

(2)给田老师的教学建议包括:

  ①根据课程内容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面包括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演示法等等。

田老师应结合每堂课的具体内容,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法。

  ②制定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

  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④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因材施教,量力而行

  ⑤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

  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重要因素,田老师应采用正确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比如应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

  【考生能够从教学规律和原则、学习动机、师生关系等角度分析材料,强调教学过程学生的参与,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的身心特点对教学结果的影响等等,能够自圆其说,即可酌情给分。

  31、材料:

  一位高中女生接受心理辅导时的自述:

进入高三以来,我就觉得自己被笼罩在一种紧张学习迎接高考的氛围中,时常感觉到心烦意乱,学习成绩也时好时坏,为此整天惴惴不安。

我常常想到高考问题,感觉也与以前有所不同。

心跳的剧烈程度比以前强很多,身体有种不舒服的躁热,思维不太受控制。

注意力也难集中。

我怕老师提问,老师一叫我回答问题。

不论是能答上来还是答不上来,回答时总是语无论次而且声音发颤。

虽然经常被老师提问,却还是消除不了这种胆怯心理。

考试之前,我会非常紧张,几天前就会睡不着觉连续失眠,考试时常因为太紧张而不能认真审题;并且考试时,感到心跳加速,头脑发胀,昏昏沉沉。

结果考试成绩越来越差。

老师,你说我能改变这种情况吗?

  问题:

请结合材料,说明中学生考试焦虑的主要表现,产生的原因和调方法。

(18分)

  答案:

  

(1)考试焦虑的典型表现包括:

  ①心情极度紧张,情绪波动,比如“时常感觉心烦意乱”

  ②生理反应强烈,比如“心跳剧烈”,“身体不舒服的燥热”,“几天前就会睡不着觉连续失眠”

  ③思维刻板,比如“思维不受控制,注意力不集中”等

  ④心情慌乱,比如“整天惴惴不安”

  ⑤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比如“学习有好有坏”

  ⑥害怕老师提问,比如“然经常被老师提问,却还是消除不了这种胆怯心理。

  

(2)产生考试焦虑的原因:

  ①学校方面的原因,比如班级的排名,老师的关注等等。

  ②家庭方面的原因,比如父母的期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父母的严格要求等。

  ③社会方面的原因,比如社会舆论的影响,考试成绩代表个人成就。

  ④学生自身的原因,比如学习动机过强,不当的归因等。

  (3)改善考试焦虑的方法包括:

  ①积极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