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军最新爆料访谈录.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59170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雷军最新爆料访谈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雷军最新爆料访谈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雷军最新爆料访谈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雷军最新爆料访谈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雷军最新爆料访谈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雷军最新爆料访谈录.docx

《雷军最新爆料访谈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雷军最新爆料访谈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雷军最新爆料访谈录.docx

雷军最新爆料访谈录

当选福布斯亚洲2014年度商业人物的雷军先生,带领小米颠覆了全球手机市场。

在小米的北京总部,福布斯杂志资深编辑范鲁贤(RussellFlannery)与雷军先生,就小米未来在国内外市场的增长展开深度对话。

雷军称,四年前自己只说错了一句话:

我们zero的时候,我跟他说,Ihaveadream:

$10billion;可是我是错的,是$100billion。

第一个指出这个错误的是YuriMilner,DST的创始人。

四年后的今天,雷军喊出了AllIn的口号,他要抓住自己看到的三大趋势。

他很清楚,“如果我们不能用大数据技术转化出价值,那我们公司再撑下去就真的破产了……现在我扛得住,明年我也扛得住,后年我也扛得住,大后年要没价值的话,那我就破产了。

以下是采访摘录:

F:

未来三年五年,互联网及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

雷:

我觉得,从准确意义上讲,从2010年开始,中国进入了移动互联网的年代。

过去的四年时间,移动互联网发展得非常快,产生了很多有趣的公司,当然我觉得小米也是其中的一家。

我觉得第一个阶段的竞争和发展,应该已经告一段落。

现在进入了第二个阶段的发展,移动互联网至少在中国的发展高峰期还会有5-10年,所以未来的5年,我觉得中国的移动互联网依然还是最重要的方向。

除了移动互联网之外,今天又一个新的机会兴起了,但是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名词,这里面包含智能设备,包含IOT,包含家庭互联网,大概都在讲一类的事情,我们会用homeInternet这样的词来描述。

我认为这个行业,标志性事件是从今年一月份Google收购Nest,然后全球在IOT的投资开始提速。

我觉得小米也是其中主要player,就从我们的电视,盒子,路由器,可穿戴设备,家用的智能设备,全部智能化,互联互通,我认为这是未来可以长达十年的高速发展。

第三点,我认为云服务进入了使用阶段,cloudservice做了应该五年时间,从亚马逊做AWS服务开始。

但是大规模应用,相对整个需求来说,我觉得还是比较少,我觉得未来5—10年,应该是进入高速发展期。

中国的话,阿里领先了,阿里也干了5年,这个亚马逊可能干了8年,我现在有点想不起来准确的时间点。

所以我对未来互联网发展的趋势,有三个观点,总结一下:

第一,我认为移动互联网处于一个很重要的阶段,第二个家庭互联网,第三个就是云服务。

云服务和家庭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也是高度相连的,因为所有的设备都联网,他的数据全部在网上。

所以关于cloudservice又跟大家谈的bigdata相关,bigdata谈了这么长时间,其实大家觉得有点名词化,就是包装化,就把这个东西说的很大,普通消费者,甚至很多行业的人都没感觉,把这些设备自动化以后,bigdata的感觉就会一步一步有。

因为在今年10月1日的时候,小米云每天存储的数据已经到了380个T,这仅是中国的,我觉得这是个很恐怖的数字。

我们今年比去年涨了6倍,我认为明年比今年,最少还有三倍的成长。

所以大规模应用,经过过去的5-8年,从亚马逊开始到阿里云开始,一层一层预热,我觉得现在刚刚开始渐入佳境。

F:

那你怎么投资,怎么抓这些机会?

雷:

小米是2010年开始做的,2010年我正好40岁。

我的经验、能力、资源和这个时代正好合拍,所以我刚才讲的这三件事情,都是我们在全力以赴推进的方向。

我觉得我们做手机,就是在做移动互联网,我们不是在做手机本身。

我们做的是里面的东西。

我记得两年前,我第一次说这是个大号的微信,大号的QQ,它具备所有的通信功能,所有的应用和服务。

所以我们算是做里面的东西,但是我们为了把这里面的东西做出来,我们做了个壳:

手机。

所以我们对手机跟别人理解是不一样的,大家看到的正好是我们做这个壳,其实我们做的是里面的东西,这是我们最核心的业务。

所以基于这一点,第一个我是做移动互联网;第二,我现在正在做homeInternet;第三个,我对大数据库云服务极其在意。

我相信在新增数据量里面,小米在中国这些公司里面就是NO.1。

大家想一下觉得阿里数据很多,但是阿里只有交易数据,交易数据他没有几个字节。

我们存储的绝大部分的是非结构化数据,我觉得这个数据是海量,包括我们做的设备的数据。

你比如说,我这个手环,时时刻刻他们都联网,可以在网上可以存储所有的运动数据和睡眠休息的数据,这个对未来,进入深度的挖掘,对我们帮你引入健康,运动各方面都有巨大的好处。

我们还投资了iHealth。

iHealth把你的血压,健康数据全部结合在一起。

我们是以人在索引,以人做index。

我们做这些智能设备是使机器对人的理解会越来越深刻,这个从bigdata里面才能找到有价值的资料,所以其实这三个方向,小米都在干。

F:

能不能进一步谈一下您刚刚提到的三大趋势比如说homeInternet和云服务?

雷:

我先从云服务开始。

第一,我对云服务的理解,云服务会分很多层。

第一个是基础设施包括IDC、带宽、光纤;第二层是类似于AWS的服务,就是虚拟化的服务和存储服务;第三层才是应用级的云服务。

就是我把它做成小米云,做成具体的服务,类似于那个便签EverNote和Box这些都是应用层的服务。

我们今天建设的重点是第二层、第三层。

第二层是谁干呢?

金山软件。

专门的公司叫金山云,我们让金山的董事会批准了在未来3-5年里面投资10亿美金做这一块。

因为不投10亿美金你是做不起来。

为了这个我双11的时候,在香港专门举办了一个金山软件投资者和分析师大会,跟他们解释云的战略。

小米本身做的是什么呢?

小米做的是应用。

我怎么能让我的用户,把数据透过金山的服务,存在具体的服务器和IDC上?

在这个一块,我估计到后年年底,小米云拥有的数据量会超过1000个P。

1000个T就等于一个P,1000个P叫一个E。

1000个P我再换算成我需要多少服务器,需要多少机柜,需要多少IDC呢,还有那个带宽呢。

1个P一年的存储成本,是300万人民币。

用这个成本算1000个P的话——如果不增加了,这个数据其实还在爆炸——30亿人民币,光1年的存储费用。

它是个巨额的投资,小米就准备这么干。

所以如果我们不能用bigdata的技术,转化出价值,那我们公司再撑下去就真的破产了。

它每个月都在新增,用户的数据用户不删除,我们是没有权利删除的,它是越来越多。

现在就已经很恐怖了,但是我扛得住,明年我也扛得住,后年我也扛得住,大后年bigdata要没价值的话,那我就破产了。

但是我有信心有价值。

我拥有你所有的资料,但是你要授权给我,现在我们在全球都遭到隐私的投诉,打算干两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是做一本隐私白皮书,请外国律师来审计我们是不是做到了,我们一定要用全球最高标准来管理隐私;第二件事情,我们会尽量做到数据本地化,比如说印度的数据放印度,台湾的数据放台湾。

数据本地化,同时制定全球最苛刻的关于隐私的白皮书,说明白我们每一件事做了什么,你要销毁你怎么销毁,你要我们不要你什么数据,就不要什么数据,我们一定要按照全球最高标准来做。

我们一定要推进数据本地化,这是第一件事情。

我们干了未来Google他们这些公司都会遇到的挑战,就是数据本地化,包括亚马逊,就是你要做个globalcompany,在大数据时代,你就得数据本地化。

第二个你得公布你所有的隐私白皮书,你说明白你到底收些什么数据,这些数据你怎么用,要得到用户的什么授权。

未来,因为这些数据都是我付钱帮用户存的,你并没有付钱,但是如果你要授权我,我可以用机器去读,就跟Google做的一样。

否则我付这么多钱是不合理的。

我做了这一条,以后直接的应用就是互联网金融,我能决定给不给你贷款。

你一个月有三万块钱的工资,每个月在按时还信用卡,经常在北京三里屯转悠,也不会到别的地方转悠,我觉得你收入OK,在小米公司上班,借你十万块钱跑不掉,对吧?

因为我拥有全部的数据。

并且在大数据这个领域里面,我们也找了很多专家,像我们负责服务器的崔博士,包括他那里带领的HBase的team,我们有两个进入了全球的community。

全球有三十几个,三十一二个。

小米有两个,阿里有一个,中国里面就这三个。

所以我们在大数据方面已经有很好的技术储备了。

所以第一,我要做中间层的云服务;第二,我做了应用云服务,这是个巨大投资,其实这两个投资都很大。

那个IDC我能不做尽量不做。

可能中心机房我会做,但是我不会像Google一样全盖自己机房。

我会盖一两个中央节点,但是我今天还没盖,未来我们会盖几个核心的中央节点。

然后第二层呢,就交给金山盖,因为这个东西也需要很多投资。

金山我也是chairman和大股东。

然后我们小米只做上层。

做完上层还要一步,就是这些数据的挖掘,不做挖掘的话,它越来越多,直到你把公司搞崩溃为止。

关于HomeInternet,我们有一个很基准的观念:

就是手机是世界的中心。

所有的东西都是手机的外设,所以我们要把所有的设备连起来,包括你家里的摄像头和电视。

然后我们用生态系统的思路来思考这个问题。

将来你一回家,所有设备都连到手机上了。

你离开家,家里所有的事情你都能知道,你家里的空气和水的状况。

然后摄像头,安全状况你都一清二楚,你一回家,家里人就知道你回来了,因为你的手机,你的手环,都在标示你的身份。

F:

这种功能是女性比较注意,还是男的?

用户群是女性居多还是男性居多?

雷:

对我们来说,我们觉得今天手机的普及已经到了不分男女了,所以我们要让家庭的每一个人都使用。

F:

贵公司以前是卖手机,跟家庭有关的设备贵公司也会想卖吗?

雷:

我们做小米网就是做电商,当然要卖。

这里有个很重要的策略就是不是小米自己做,是小米投资生态链,投资些start-up,或者投资一些大公司,让别人去做。

按照我互联互通的要求,能够连在一起,就OK。

我再选些好的,在小米网上帮你卖。

比如说这个手环,只需要79块人民币,火的一塌糊涂。

现在一个月已经超过了50万,双11卖了九万多只,而且他们还没怎么marketing,我认为他应该一个月100万支。

F:

是哪一家公司?

雷:

华米。

小米一定要少做事情,少就是多。

专注地把自己事情做好,我们只做三个产品,手机和pad它是一个产品,电视和盒子是一个产品,还有路由器。

别的都不许做。

硬件我们就做这三个,其他的全部都是那些start-up做的,这样等于我们直接投资了生态链。

F:

目前贵公司投资了多少个?

雷:

已经投了23个。

这一类的公司几乎好像都是国内的。

F:

这些投资是小米的投资还是顺为?

雷:

顺为就是负责投资小米生态链的,我们两家公司是协同的。

我们是两个团队看,小米的团队是定向去看的,他们是在市场上扫描,保证无死角。

好的项目都会进入我们的视野。

我们刚才讲的是智能硬件的生态链。

这生态链包括很多,包括内容、移动互联网应用、游戏和智能硬件,所有跟我们相关的事情。

因为我们要求自己少做一些事情,所以我们要投资很多人帮我们一起来干。

F:

刚好这个礼拜你们投资了优酷。

雷:

优酷是我们另外一个项目,叫内容投资的专项基金,是10亿美金,刚到的第一笔,才刚开始。

之前我们还投资了一家公司,迅雷。

小米加金山加顺为,我们投了3.1亿美金,迅雷主要是做剩余流量和带宽优化,用来做服务器和带宽闲置资产的调度。

这个基本上在我们云服务的投资里面。

这三个方向都是很大的投资,云服务,智能硬件,还有内容,是不同的团队在做。

F:

顺为和小米是怎样的关系?

雷:

小米是主要的LP。

顺为是我和徐达来创办的,3年前,我们第一期募了2.5亿美金,第二期募了5.25亿美金,现在总共是7.5亿美金。

主要的目标是投资小米生态链,帮助小米把小米的生态链提高。

当然可能还有很出名的LP,像淡马锡,还有GIC,ADIC,哈佛教育基金,基本都是这些,包括Morningside,我们关系很好,他们是小米的机构最大股东。

F:

你怎么看小米电视未来发展空间?

雷:

我们小米电视才刚刚开始做,我觉得这个业务我们迟早也会做到市场第一。

如果不做到市场第一,我们为什么要做。

所以我们只做几个核心业务,手机、电视、路由器。

我极看好路由器,因为路由器是家里不多的24小时开机的设备,其实我把它当成家用的服务器和家用的控制中心来理解,所以我认为路由器也是很重要的。

电视是个很大的屏很重要,路由器也很重要,其他的我们不做了,让大家做好了。

雷:

那些公司他们不愿意讲,我们也不会公布这个portfolio,因为市场上老是觉得说小米投资就是站队,其实我们不要他们站队,我们欢迎他们跟我们任何同行合作,鼓励我们任何同行投资我们已投的项目,包括他们投的项目我们也有兴趣再参与。

我们在市场上,跟今天的中国三大巨头BAT非常地不一样,我们很愿意跟任何一家合作。

我们也不设定任何的限制说,你跟我合作就不能跟别人合作,但是好像大家还是对我们有误解。

因为我们投了别家,他们不舒服,在媒体上诋毁我们,我们非常地开放。

F:

所以这三个重要的方向,国内市场发展的空间似乎还是很大

雷:

我觉得刚刚开始。

F:

关于海外的部分,贵公司目前是已经开始在东南亚、在亚太发展?

雷:

对,开始了一年。

F:

能不能介绍一下,怎么样去海外发展呢?

雷:

我觉得从我们创办小米的第一天,我们目标就是做一个Globalcompany。

我们觉得小米这个模式适应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国家和区域。

所以,早期我们实验的时候,是选了台湾、香港、新加坡,实验下来非常受欢迎。

所以我们现在想来印度作为主要突破口,我们在印度的表现也是非常好。

F:

您个人为什么看好印度?

雷:

不是看好印度,我是看好小米模式。

无论哪个国家,我们迟早都会进,也许5年也许10年内,我们想做这个全球型的模式,所以我不是看好哪里,是我一定要做。

我为什么把重点先选印度,是因为印度是大市场。

我在台湾做得很好,可是台湾实在很小,我把香港做得很好,香港实在也很小,新加坡也很小,我得做大市场。

没有大市场就没有量,没有量就做不了移动互联网,这一环扣一环,所以我们一定要先把全球几个大市场拿下,然后再一步一步做小市场。

不能光是进小市场,小市场带不动大市场.

F:

美国呢?

雷:

美国我们可能会放到三五年以后。

因为印度有十几亿人口。

印度、印尼、巴西这些市场的竞争都没有美国市场激烈。

我先把这些市场做好,然后最后做欧美市场。

F:

贵公司成长很快,如何再继续保持这个高增长的速度?

雷:

我们过去的三年发展是非常非常快。

我觉得未来,第一个就是国际化,再加几个大市场就行了,在当地再做到第一,这个增长就有了;第二点,在我们手机还在迅猛增长的时候,我们已经做到第二步第三步。

第二步是电视,因为电视也是个大商品,第三个在准备智能硬件,所以我们未来几年路都已经铺好了。

现在电视才刚刚开始起步,有这两个维度的增长,我觉得小米未来三年增长可期。

F:

我们谈印度市场,印度有手机产品?

雷:

未来我们所有东西都会在印度卖。

F:

那供应链要做哪些准备?

雷:

我觉得第一个,就是小米模式的核心是很轻很轻的。

很轻就意味着,他的扩张会相对容易,我们不是到印度设立整个销售渠道、门店、整个网络,这个需要很长的时间。

我们只需要在Facebook和Twitter上和用户保持很好的关系,然后在印度政策许可的范围内,把做成能运营,就是他们直接登录网站,一下单就可以,不需要再做什么了。

现在只不过从中国运到印度很麻烦,未来也许最终的组装生产放到印度,把供应问题再解决,那可以下一步再做。

我们有计划敦促我们的合作伙伴在印度设厂。

你把我们想成Amazon就行。

我们现在的产品卖得非常的便宜,寄到国外的话,这个运费现在比较贵,我们只需要把一大批产品寄到印度的某个仓库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F:

美国市场这么大为什么要等三到五年?

雷:

三年还好,我们在一个13亿人的国家,我觉得美国市场不大。

F:

贵公司虽然在美国还没有业务,但是不是有一些投资?

雷:

我们投了一些美国的start-up

F:

能不能简单介绍有哪些?

雷:

介绍不了。

我们投资别人,如果我们要讲,一定要得到他的许可,我们不知道我们讲出来会不会对他们有影响,所以作为一个投资机构,不到万不得已我们不公布portfolio,除非这个公司说,顺为或者小米投资了他们,我们才会讲。

F:

您在小米官网的个人介绍,是把你当做一个天使投资者?

雷:

我现在已经基本不做了。

我可能是中国最出名的天使投资者之一,我相信应该在前三位或者前五位。

在做小米之前,我主要的工作就是angelinvestor。

F:

那为什么现在主要精力放在小米这边?

雷:

我做天使投资不是我想做,是因为我从金山退休之后,很多朋友找我帮忙,所以我就成了天使投资者,我只是帮忙。

现在我很忙,没有功夫帮忙了。

如果有天使投资的机会,我们都是公司优先的,除非我很好的朋友找我帮忙,公司又看不起他们,公司也不愿意投资,那就我投资。

这样避免了利益冲突,也容易透明。

否则投资者会担心,没办法交代。

F:

除了跟小米有关的行业或是有关的技术,如果你还有空做天使投资者,你会看好哪些领域?

雷:

除了小米和我们关注的方向以外,我还看好在线教育。

我觉得教育能帮助中国人,所以我们投了在线教育;比如在线房子的租赁,就是帮助年轻人更快、成本更低地租到更好的房子,这个解决年轻人的一些问题也是我们关注的。

F:

有跟这个有关的?

雷:

有,有好多家。

F:

这些能不能披露?

雷:

在线教育有一起作业、51Talk我们还投了好几家。

F:

医疗领域呢?

雷:

医疗领域,小米投了iHealth,顺为投了丁香园,我个人投了好大夫。

好大夫和丁香园在互联网医疗里面,应该是两个最好的公司。

iHealth是个人医疗设备,投了很少,但是也有一些。

F:

能不能介绍一些原来看好的投资?

雷:

我投资这些领域都是希望帮助这个社会进步。

我觉得医疗对我们中国这个社会是很关键的一件事情,但是很复杂,很难做,需要很长时间。

我对我自己的定位,我认为我对小米最重要的价值就是把产品做好。

我今天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所以我必须得做减法,而且聚焦,所以我每天最最重要的工作是适应我们的产品,了解我们产品的进度,做好产品定义,做好跟用户的互动。

其他的事情,我一概不管,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把事情做好。

F:

我理解。

雷:

对我来说最最重要的根本就是小米要把产品做好,别的东西都可以放弃。

因为我很幸运参与创办了金山软件,而且牵头创办了卓越网,所以我在10年前就财务自由了。

对我来说工作的目的不是为了挣更多的钱,不是为了更多的名和利,工作的兴趣是可以享受这个过程中的成就感。

第二个,对这个社会有价值。

你看我所有的投资都是围绕这个思路的,就是要么帮助年轻人创业,要么帮助他们做出一些有趣的产品,要么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

F:

小米在这么短时间内成为中国受欢迎的品牌,怎么进行品牌管理?

雷:

我觉得品牌管理是下一步小米要认真思考和提升的东西。

我觉得在过去的四五年里面,我们完全是凭直觉在做。

凭直觉、凭兴趣、凭爱好,我觉得热爱是把一件事情做好的最重要的动力,因为我自己是个发烧友,所以我选择了为发烧友服务,就是怎么能做出一个好的产品,让其他发烧友称赞你。

所以我做小米品牌是想要为发烧友做的,怎么让他们参与进来提意见、帮助我们研发。

怎么做一款好产品,做完了他们自己用了也觉得很开心,主要是这个目的。

所以我们的品牌定位要跟几个词相关:

年轻,因为年轻人喜欢折腾;然后热情,就是这个东西得有趣,好玩,所以我们遵守了一些基本原则,我们的品牌是好玩、年轻、热情,这是我们在意的所有问题。

F:

媒体报道说,你也借鉴了海底捞和一些其他公司的经营?

雷:

我在创办小米之前借鉴了三个公司的想法。

第一个同仁堂,就是在中国怎么做一个百年企业。

同仁堂340年前创办的,始终如一的强调品质。

所以我认为,中国的产品将来要想走向世界,一定要做好品质。

过去的三十年,中国的产品给世界的感觉就是便宜、很差。

我觉得小米的崛起,是高品质但很便宜,就跟日本和韩国的崛起是一样的。

我们一定得坚守做高品质的产品。

第二点,参考了海底捞,海底捞对我们最大的启发,就是海底捞的口碑非常好。

在中国的餐馆里,他们从来不做任何广告,他们最最重要的模式就是让每一个客人都超出预期地高兴,就觉得这个东西好,超预期。

第三条,我们参考了Wal-mart,就是高效率的运作。

因为低价是容易的,我觉得高品质低价不容易。

他的难点在什么地方,你的成本比别人高很多,你还要做得很便宜,在于你的整个运作效率。

这个我在创办之前参考了Wal-mart,后来我发现Costco比Wal-mart更狠,做得更好,所以Wal-mart跟Costco都是高效率运作的经典案例。

不过我觉得小米的运作效率也非常高,所以只有高效率才有机会把产品卖便宜,否则你就是巨额亏损,亏损股东就不happy,员工也不happy。

F:

您刚刚是说小米的这个效率高,怎么数量化?

雷:

我觉得第一个,我们就是少做事情。

事情一多,成本就高。

只做最核心的事情。

第二个手机不要做那么多款,只做几款。

电视能不能只做一两款。

第二个,你雇最优秀的,一个人可能顶50个人,所以成本就低了。

可能看起来那个人的package很高,但是他一个人真的能干10个人30个人50个人的活,他就不高了,所以我们这里对人的要求很高,强度很高。

我还有一条,就是创新。

不通过渠道,没有零售店,少了很多事情,而且基本不做广告。

一心一意做产品、做服务。

最短路径:

用户喜欢我的产品,直接上我的网,直接直销,中间环节全部减掉了,所以我们的效率高跟我们模式的优越性也相关。

F:

还有一个,我觉得是规模。

雷:

规模效应也有。

所以,其实是四点把成本做低。

第一个是少做事情,很多大公司他很贪婪,他们做很多很多事情,做那个事情又不挣钱,所以他们成本越来越高。

我们今天大概有7500人,5000人的服务部门,把服务部门拿开,就是callcenter,仓储啊,维修啊,小米只有2500人,这2500人要干750亿到800亿,全球的人均产出很高很高,人均交税的额度也很高。

少做事情,这是王道。

第二件事情是雇最好的人,第三个模式很领先,把中间环节都干掉。

第四个就是您说的,他的规模很大,他就很便宜,所以我们只需要严格的四到五个点,cover了我们公司所有成本。

这个模式是不是无敌?

所以我的产品可以卖的非常的便宜,是因为我的效率高。

我以前看过Wal-mart的那个传记,说老Sam为了卖便宜,他就在想这东西怎么能卖便宜?

在1962年的美国整个零售业是赚45%的毛利率,他说我只要一半的毛利率,那我怎么干,他说我在偏僻的地方租旧的仓库,简单装修几乎不装修,所以我就只赚别人一半的钱,他说就是因为我这里便宜,所以大家愿意开车走10miles,20miles来我的店,这老Sam赚这些,这对我启发很大,就是说一个东西要便宜,首先我们不能偷工减料还要便宜,你就一定得满足我刚刚说的4点。

F:

那这样子的话手机的价格将来还有没有可能压低?

雷:

当然,我们最近把所有新的4G手机,红米4G搞了599了,扣掉税只有80美金。

这个手机好得一塌糊涂,4.7寸屏跟iPhone6的屏是一样大。

80快美金就很好的手机,在印度抢疯了,我看今天在印尼是不是也搞疯了,非常好。

F:

还能够往下走?

雷:

有可能。

首先把东西做好,接着把东西做得超级便宜,因为我们自己的运作费用很低,所以我们还有利润。

F:

似乎小米这边的还有一个特色是雷总能组建相当优秀的团队。

雷:

我们对人要求很高就是我刚刚和你讲的,所以我们找最聪明的一些人.

F:

聪明的人不一定是能够和谐相处的。

雷:

优秀的,换个词吧,他们有teamwork的能力,他们有很强的情商,懂得怎么沟通。

我们的观点可能有一点点不一样,我们最聪明的人都是最好合作的,因为他懂的怎么跟人合作。

往往不够聪明的人才觉得自己很聪明,不愿意跟人合作。

真正聪明的人他很好合作,他知道边界点在什么地方。

F:

关于怎么组建一个好的团队有什么建议,比如小米团队?

雷:

小米8个创始人里面,只有一个是我以前的同事,有一个是我以前的朋友,其他5个人都是我们一点点找来的。

找团队的模式,就是首先找你需要的,在这个行业里最好的,然后再一步步跟他交流,说服他。

所以我们会找最优秀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