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期末语文复习题二三四六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55282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上期末语文复习题二三四六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一上期末语文复习题二三四六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一上期末语文复习题二三四六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一上期末语文复习题二三四六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一上期末语文复习题二三四六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上期末语文复习题二三四六参考答案.docx

《高一上期末语文复习题二三四六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上期末语文复习题二三四六参考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上期末语文复习题二三四六参考答案.docx

高一上期末语文复习题二三四六参考答案

高一上期末语文复习题(二三四六)

参考答案

高一上期末语文复习题

(二)

一、阅读下文,完成1—8题

1.美国莫泊桑契诃夫《麦琪的礼物》(《警察和赞美诗》)“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

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2.他虽然是个失败的画家,但他是个心地善良、充满温情爱心、热心助人的人;而且对两位年轻的孤身女子,自认为有特别保护的责任。

3.为贝尔曼的悲剧埋下伏笔,给全文笼罩了悲凉的气氛,也暗示了贝尔曼的崇高品质。

4.不能片面地从作者描写的文字多少去衡量,本文中从人物与各方面的关系看,琼珊病危,生命维系于“最后的一片常春藤叶”,是为了造成悬念,为贝尔门最后的杰作蓄势、铺垫。

从小说主题的表现看,作者要歌颂的是一种人性之美,具体表现为贝尔曼的善良、博爱和献身精神,贝尔曼是作家寄托主题的主要人物。

因此,贝尔曼才是小说的主要人物。

5.侧面(间接)倒叙这样写的好处是使情节出乎意外,又合乎情理,增添了作品的含蓄、凝练之美,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从而突出了主旨,增强了作品的震撼力伏笔:

①第30段结尾:

“……看家凶狗”②第35段:

“我……愿意替你效劳”③第36段:

“他们(苏艾和贝尔曼)在那儿担心地瞥着窗外的常春藤叶”

6.因为它是贝尔门一生的艺术结晶,它融进了贝尔门的爱、善和宝贵的生命。

(第一个层面的意义:

挽救了乔安西的生命。

第二个层面的意义:

“贝尔曼说了二十五年的惊人之作”的实现。

第三个层面的意义:

这是贝尔曼为此付出了生命的牺牲精神的象征。

第四个层面的意义:

平凡的牺牲,或者说既平凡又不平凡的象征。

7.D

8.本文语言的主要特色是用幽默、夸张,渲染了悲剧的喜剧色彩。

典型的例句如,“到了十一月,一个冷酷无情,肉眼看不见,医生管他叫“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潜蹑着,用他的冰冷的手指这儿碰碰那儿摸摸。

在广场的东面,这个坏家伙明目张胆地走动着,每闯一次祸,受害的人总有几十个”,“他耍了四十年的画笔,还是同艺术女神隔有相当距离,连她的长袍的边缘都没有摸到”,“叶子,常春藤上的叶子。

等最后一片掉落下来,我也得去了。

三天前我就知道了。

难道大夫没有告诉你吗”,等。

二、阅读下文,完成9—12题

9.

(1)知识技术不甚发达的时代;

(2)人类毁灭。

(在第二节的首句中,作者又提到了与题干相类似的意思,可以参照得出,“更纯洁单纯”是指“知识技术不甚发达”。

第二个空格不能把简单抄录第七节的尾句就作为谓问题的答案,而要整体理解该段的意思再答题)

10.

(1)是指人们既希望发展科技来使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又由于不理解而不信任科学的矛盾心理。

(2)比如引起争论的“克隆技术”,人们既希望这种先进的技术给人们在医疗卫生方面带来福音,又对像克隆人这样可能带来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的研究持怀疑和敬畏的态度。

11.D(此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A项强调的是科学的发展;B项强调的是霍金;C项强调的是笑话本身的问题,只有D项把重点放在了“公众的科学观”,表现出作者对公众的科学意识的信任和对科学积极发展的乐观态度)

12.

(1)忧患缘由:

①现今公众对待科学态度的矛盾,不理解不信任科学。

这就很难保证科学始终“引起在正确方向上的变化”。

②因该给人们提供科学基本矿家的中学科学教育,还比较枯燥乏味,死记硬背中的孩子们还根本不知道它们的现实意义。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核战争危险、温室效应等一系列负面效应。

乐观自信缘由:

①科学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并且绝大多数人,相信科学使人类远离了肮脏、野蛮的生活,并且对科学的发展充满着期待。

②公众对科学,尤其是天文学兴趣盎然。

③科学的通俗著作和杂志文章可以帮助人们知悉科学的新发展,传播广泛的电视中也有一些非常好的科学节目,承担着教育公众的科学责任。

(2)内在联系:

正是由于对人类社会的深切责任感和忧患意识,才使霍金走上演讲台,来着重强调公众科学观的重要性,只要利用公众的兴趣,作好科学教育的普及工作,作者坚信,科学在公众科学观的下就不会偏离正常的轨道,此前的种种忧虑就可以逐渐根本消除。

(此题需要对全文的相关信息进行筛选,并组织概括)

三、按原文写出下列语句中的空缺。

13.⑴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⑵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⑶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秦风·蒹葭》)

⑷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王风·黍离》)

⑸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左思《咏史》)

⑹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⑺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⑻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⑼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过故人庄》)

⑽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4、15题。

14.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答出“六朝如梦鸟空啼”,而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种物是人非的对比关系,表述流畅连贯即可,错别字、病句酌情扣分。

15.同意。

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答出诗人怀古伤今的晚唐情结,表述流畅连贯即可,错别字、病句酌情扣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16—19题

16.①以……为奇、觉得(感到)……奇怪②倒下③之于④陈述⑤使、让

17.①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②(上)益奇之。

18.①巡抚不忘记好处是从哪来的,不久县官也以才能卓越而闻名了。

②他说:

“他变成一只蟋蟀,轻快而善于搏斗,现在才苏醒过来。

19.因为“宫中尚促织之戏”,各级官吏都把进献蟋蟀当做一件大事。

官吏的赏赐和升迁,也都是由于进献了一只蟋蟀。

这些描写反映了当时封建统治者的昏庸和封建官僚制度的腐败。

六、阅读下文,完成19—21题

16、①平定②停止③忍受④早⑤只⑥怎么能

17、黩

18、唐太宗以隋炀帝灭亡为鉴,不兴徭役,使天下无事,百姓安乐。

七、略

高一上期末语文复习题(三)

一、阅读下文,完成1—12题

1.作者想不到在来剑桥大学的第二周就见到了霍金

2.充满了深深的敬意产生了强烈的震惊为之庆幸

3.因为按照事理逻辑的发展顺序,作者先是被霍金严重的残疾形象“震惊”,“凝视”是“震惊”后的表现,“沉思”则是在前二者的基础上的延伸。

4.写出了剑桥人对霍金生存权利的尊重,霍金虽然极为特殊,却拥有一个正常人生存处境。

5.①取得非凡杰出的科学成就;②直接挑战传统权威理论;③以坚强毅力战胜罕见疾病;④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

(写出三点即可)

6.①霍金独特的形象震撼了我(对这样一位的超常的人,任何干扰都是一种罪恶)②周围的感染了我(大家都尊重他作为一个正常人的生存权利)(意对即可)

7.①霍金生活在一个人的价值得到充分尊重的时代;②霍金生活在一个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③霍金生活在剑桥大学,他完全可以像常人一样生活。

(意对即可)

8.希望人们能够让霍金远离各种干扰,像常人一样平静地生活,这才是对他最大的尊重。

(意对即可)

9.祝愿所有像霍金这样的人都能在平静中完成他们不平凡的事业。

作者意在呼吁社会尊重每一个人,尤其像像霍金这样有作为者的生活空间、个人时间和个人价值。

提倡以人为本,让每一个人都能够过宁静的生活,才能真正做到人文关怀。

10.A、D

11.第一问:

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坚韧乐观地面对不幸。

(意对即可)第二问(略)

12.从以下几方面评述均可。

①社会心态的浮躁②对人才的不尊重③对科学的亵读④对科学家的不尊重。

(其他看法,能自圆其说即可)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3—18题

13.C

14.渲染老人对儿子的至爱无价与下文拍卖会众人对肖像画的冷落形成对比

15.B

16.要点:

渲染气氛,制造悬念,揭示心态,突出主题

17.欧·亨利

18.参考角度:

作者,读者,拍卖师,竞拍者,父亲等

三、按原文写出下列语句中的空缺

19.⑴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⑵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⑶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秦风·蒹葭》)

⑷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左思《咏史》)

⑸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左思《咏史》)

⑹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陶渊明《饮酒》)

⑺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居秋暝》)

⑻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王维《观猎》)

⑼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⑽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

四、阅读下面诗歌,完成20-23题

20.草木本有心,何求美人折

21.D(后句应改为“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理想”)

22.比兴孤芳自赏、不求人知(大意)

23.诗人以兰花和桂花的芳洁品质,来比喻自己坚持政治理想,情操不变;以兰花和桂花的春茂秋洁、芳香四溢的本性,来比喻诗人的高尚品德和志趣。

五、阅读下文,完成24—29题

24.①不一定②酬报、报答③尽④不曾⑤管理、统治⑥夸耀

25.D(①因为/凭借,②涉及/等到)

26.B(名作状,其余名作动)

27.①加上官吏贪婪暴虐,老百姓一年到头赔上妻子卖掉孩子,还是没完没了。

②听说“一人得道成仙,连鸡狗都成仙了“,这话真是一点不假啊!

③项羽难道是舜有后代吗?

(不然)怎么兴起得这么迅猛啊?

④(项羽)竟然引用“是上天要使我灭亡,不是我用动用武力的罪过”的话(来推托),难道不荒谬吗?

28.作者在这段话中,将矛头直指最高的封建统治者,“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而奉行者即为定例。

加之官贪吏虐,民日贴妇卖儿,更无休止。

”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腐败、黑暗的社会现实。

“故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

”劝告最高统治阶级关心民命。

“以蠹贫,以促织富”,“一人飞升,仙及鸡犬”具有强烈的讽刺效果。

这段文字显然触犯了统治者的大忌,刻印者为了避免文字狱之祸,所以特意删去“异史氏曰”中指斥天子的那几句话。

29.这段文字是对项羽一生功过的简要评价。

司马迁既赞叹项羽崛起灭秦是“近古以来未尝有”之功,又对其“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欲以力征经营天下”的错误至死不悟的惋惜。

通过项羽这一悲剧英雄形象的塑造,太史公流露出的是同情、惋惜,也渗透了作者的身世之叹。

六、阅读下文,完成30—36题

30.晋陈寿《史记》《汉书》《后汉书》

31.①认为②邀请③夸奖、赞美④说坏话诬陷别人

32.C

33.①周输委屈自己宽容下属,始终不和他计较。

②和周公谨交往,就像是喝了美酒,不知不觉地就会被他倾倒。

34.B

35.D

36.B

七、写作立意提示

材料中“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是一个比喻,富有含义。

①“面包”是用来吃的,维持身体的需要。

拥有面包,就是有一定的物质生活;“水仙”是用来看的,让人精神愉悦。

拥有水仙,就是有一定的精神生活。

②为什么“用一块而不是两块去换”?

这说明物质生活是精神生活的基础。

③吃一块面包,用另一块去换水仙,这说明人在拥有了一定的物质生活后,还要有高质量的精神生活,即在满足了一定的物质生活之后,一定要有精神生活。

高一上期末语文复习题(四)

一、阅读下文,完成1—11题

1.贾宝玉和林黛玉贾、王、史、薛霑雪芹(芹圃、芹溪)清《石头记》《金陵十二钗》(《金玉缘》等)高颚

2.谢灵运阮籍庚信鲍照陆游王维李白杜甫

3.参考:

这也是合乎小说情理的。

宝钗博学多才,诗也写得不错,但她并不看重写诗,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

而且,宝钗生性沉稳,不喜欢太麻烦的琐事,所以香菱是不便向她学诗的。

黛玉虽然生性孤僻,喜散不喜聚,却也有热情大度的一面。

她指导香菱不厌其烦,循循善诱,而且言简意赅,所以香菱才能很快悟入门径,获得成功。

黛玉的这种表现,反映了她性格的另一侧面。

从某种角度说,黛玉比宝钗其实更容易相处,也更同情弱者。

4.D

5.动作对话

6.参考:

《红楼梦》中的黛玉羸弱多病、多愁善感、孤傲尖刻。

在本文中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位学识渊博、热情大方的姑娘,她热情、自信,显现出光风霁月般的情怀。

富有才情的林姑娘其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就是读诗、作诗,文学这片广袤的土地可供她寄人篱下、冰清玉洁的孤弱女子自由翱翔。

她与香菱同命相怜,对香菱表现出极大的同情、热情是自然的。

7.①重立意,不以词害意②重内容,格调、规矩是末事

8.作者通过塑造香菱这一艺术形象,热情讴歌了香陵这个钟灵毓秀的薄命女子,对香菱的境遇寄以深切的同情。

同时也表现了曹雪斤反对虐待女性、反对束缚人才的思想。

9.从香菱写诗的全过程来看,香菱诗的第三稿系梦中所为这一情节合乎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辩证法,因此真实可信。

看似梦中所得,实为多次锤炼、苦心追求的结果。

10.第三首香菱的第三首咏月诗“新奇而有意趣”,句句写月,又句句写离别。

仿佛对月低吟,顾影自怜,把自己沉痛的遭遇融入寒月之中,结句的感喟本是自己的心声,却推给处境同样寂寞的嫦娥,曲折含蓄。

对离愁这种深沉感情的抒写,第一首显得肤浅,第二首是游离的,第三首则充盈,真切,余韵悠长。

11.参考要点:

①有志者事竟成。

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③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④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⑤名师出高徒。

⑥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

二、阅读下文,完成12—18题

12.担心“我”(乘客)溜了为乘客不信任自己而生气

13.不满生气害臊(反省)亲热(温和)警惕(心有所忌)

14.对话、情态和心理对话(语言、神态心理、语言)

15.C

16.人际关系的异化与诚信危机

17.A(应为“语言幽默辛辢”)

18.这种隔膜与怀疑是人际间信任感、安全感缺乏的一种表现,也是人的自我保护的本能,本无可厚非,但这种自我保护意识若超过一定限度,使人际交往互信的基础破坏殆尽,它必然会产生另一种恶性循环,使个体的人日益走向封闭和孤独。

三、按原文写出下列语句中的空缺

19.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⑵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⑶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秦风·蒹葭》)

⑷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左思《咏史》)

⑸金张借旧业,七叶珥汉貂。

(左思《咏史》)

⑹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陶渊明《饮酒》)

⑺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⑻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⑼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岑参《逢入京使》)

⑽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李华《春行即兴》)

四、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20-23题

20.南冠薄宦

21.器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22.高洁举家清

23.D(李诗不是采用这种结构方式)

五、阅读下文,完成24—30题

24.①到、前往②坚决、一定③但、只是④夸耀⑤随即⑥更加

25.A

26.C

27.D(被动句,其余均为倒装句)

28.①(他)想留着它当作稀奇的货物来牟取暴利,便抬高价格。

②成名吓得惊慌失措,不知怎么救它,急得直跺脚,脸色都变了。

29.庄子神貌呆笨(神情疾呆)

30.“轻捷善斗”(勇敢善斗)先抑后扬(欲扬先抑)

六、阅读下文,完成31—35题

31.①准备②陈设、摆上③拉着④奇闻、奇异的故事(事情)⑤加工、修饰、改造⑥才

32.D(①担任,动词//被,介词,②所以,副词//旧的[知识],名词)

33.①大概是从先秦诸子的文章中模仿学习得来的,不仅是和《左传》、《史记》相提并论。

②渴了就拿茶给他喝,有时还给他奉上烟,一定要让他畅谈才完。

34.参考:

本文叙述了蒲松龄先生写《聊斋志异》时搜集素材的故事。

35.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长期大量地从民间搜集整理素材

七、写作立意提示

人生路上,人们要出入的地方,并不是都有壮观的大门,或者有大门也不是随便可以出入的,尤其是通向成功的路上,几乎所有的门都要弯腰侧身才可以进去。

人固然需要刀剑般的锋利,但也需要柳条一样的坚韧,柔中带刚,刚里带柔,方里显圆,园中显方,面对人生的障碍,成功的入口,要学会变通,学会改变自己。

人生路上的“小门”可以理解为在人生路上遇到的限制、束缚、困难、坎坷、挫折、屈辱等,在面对它时,人们应该学会“侧身弯腰”即要有策略、学会变通、学会适应、忍一时之屈。

在人生之路上,常需要我们弯腰侧身。

(作文立意)

但不能把话题理解得过于狭隘、肤浅,比如,以门写“门”,就没有做到化虚为实。

如果仅是强调“要有推开门的勇气”,而没有写怎样过“小门”;或者把“小门”理解为走向成功的终南捷径,或者片面地认为我们应该昂首挺胸走小门,哪怕是头破血流;乃者将“小门”错误地理解为“后门”——后门走不得;以及区写过小门的大智大勇与低三下四,奴颜婢膝等等。

与偏离了话题材料的本意。

高一上期末语文复习题(六)

一、阅读下文,完成1—5题

1.“指对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平衡关系的破坏”或“破坏人类和自然之间平衡关系的行为”

2.①把树叶拟人化,使树叶获得了主体的位置。

②照应了“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的观点(也可答“表达了人与树叶具有平等的地位的思想”)。

3.从今年仲夏开始—去年初冬—今年春天—初夏—暑天—秋季—明年春天。

4.①应对个体生命的自然消亡持安宁的态度。

②生命是一个生生不息(转变、转化、轮回)的过程。

③生命的消亡也是在意义的。

④要珍惜生命。

5.BD

二、阅读下文,完成6—11题

6.神态(神情)对话(语言)虽不切实际,却洋溢着孩子的纯真童趣,表现出对美好希望的渴求,应当得到尊重

7.大意:

恨不得将它拔了,但还是没有动手。

8.A

9.失望(失落)

10.这样写在形式上使小说前后构成照应,首尾圆合,同时透过着意渲染的美好的夕阳反光,显示出那孩子纯真的童心,有着美好的色彩,也暗示了纯真美好的童心很容易受到伤害。

(或“开头的景物描写,衬托了孩子的美好憧憬;结尾的景物描写,反衬了孩子内心的失落”)

11.一是妈妈只看到了紫罗兰,却忽略了小小的瓜苗;二是妈妈忽略了孩子美好的梦想与憧憬。

三、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

12.

(1)因被误解以至人格污辱而紧张

(2)因在气势上占上风而得意

13.老实憨厚无礼贪小

14.首尾呼应衬托人物性格

15.

(1)事不关已,幸灾乐祸

(2)忧虑世风日下(3)对帅小伙不道德行为表示感慨

16.AD

四、阅读下文,完成17-22题

17.

(1)马柯斯突然出现在寓所中;

(2)马柯斯信以为真的阳台并不存在;(3)敲门人并不是警察而是侍者。

18.与后来侍者来送饮料的情节相呼应。

这恰恰说明奥萨贝尔对旅馆服务的要求很高,成为侍者来送饮料的伏笔。

19.与马柯斯跳下“阳台”的情节相呼应。

从福勒这个第三者眼睛,看到外面漆黑一片,加强了马柯斯跳楼的真实性。

20.为了突出主人公超人的智慧,小说首先以其体质之弱来烘托其智慧。

从外表来看,从动作神态及举止来看,奥萨贝尔可谓与其职业、身份格格不入。

正因为如此,其临危不惧的镇定与超人的智慧更能得到凸现。

小说的另一人物——作家福勒,则对主人公起烘云托月的作用。

其“失望”,其“扫兴”,其“毛骨悚然”的惊恐,其惊慌失措的语态,无一不对主人公起着很好的烘托作用。

21.“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是小说情节美学的基本规律之一。

这篇小说,在情节设置上有着多处扣人心弦的意外和悬念。

神秘的“夜半来客”,奥萨贝尔耿耿于怀的“阳台”,突然而至的敲门声,一次次激起了读者心中的“审美期待”,产生了无穷的艺术魅力。

22.BE

五、阅读下面诗歌,完成23-25题

23.词牌

24.用一“闹”字,夸张地描绘出红杏花盛开怒放,绚丽鲜艳,热烈如火,唤起人们的无限联想,将生机蓬勃的烂漫春光描绘得淋漓尽致。

(意思对即可)

25.拟人手法。

作者把斜阳当做朋友,举酒相劝,希望斜阳在杏花丛中多加逗留,表达了惜春(惜时)的感情。

(意思对即可)

六、阅读下文,完成26—33题

26.①(有)才能、勇敢善战②抬高、使……昂贵③借、凭借、依靠④使……倾尽(荡尽)⑤希望⑥以……为然、认为……对、觉得……正确⑦到、到……去、前往⑧问二、两、两次⑨祈祷、祷告⑩于之、于此、在那里⑾差错⑿极、十分、非常⒀样子、情景⒁慢慢地⒂才

27.C

28.D

29.B(省略句)

30.B(被动句)

31.①(成妻)就把纸片折叠好装起来,回家后把(它)交给成名看。

(补上两处省略、“以”、“示”)②成名反复思索:

“莫非是教给我捉蟋蟀的地方吧?

”③(成名)全家庆贺,即使是价值连城的宝玉也比不上它珍贵。

32.要点:

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为后文故事的发生和发展作铺垫。

33.D(借古讽今,非托物言志)

七、阅读下文,完成34—37题

34.①熟练,引申为喜好②皇帝所发的命令,这里作作动词,下令③交换④特别的地方

35.D(被动句)

36.丈夫回家后,为他的妻子而悲伤,也在树枝上上吊自杀了。

37.第二则史料虽然具备了故事的完整轮廓,但仅仅按照这个轮廓来展开情节,就不可能像《促织》这样既引入胜,又具有强烈揭露、谴责的力量。

《促织》采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使情节曲折离奇,波澜起伏,运笔跌宕多姿,使内容更加丰富,使主题更加深刻,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八、阅读下文,完成38—42题

38.①引进、迎接、邀请②很,非常③恳求、乞求④同“餍”,满足

39.A

40.①(秀才)听见有人敲门,开门一看,原来是个须发雪白的老头。

(补出省略的主语,“启示”,句义基本通顺)②只是我穷到这样的地步,您只要一举手,变点小法术,金钱应当可以马上弄到。

(“顾”,“立致”,句义基本通顺)

41.要点:

闭门苦读,知书达礼(如“延之入”、“请问”、“留之甚久”)、旷达不俗(如不排斥异类,与狐仙评古论今,发觉对方才学非凡,警服之余,也愿意与之“共晨夕”)(答到一点得2分,答到两点得3分)。

42.起初翁对秀才失望、不满,因此沉默以对;进而,翁心生作弄之意,就表面上欣然同意了秀才的请求。

《雨钱》参考译文

滨州有一个秀才,坐在书房里读书。

忽听有人敲门,开门一看,原来是个须发雪白的老头。

形体相貌很有古人的风度。

秀才请他进屋,请教他的姓名。

老头自称:

“我姓胡,名叫养真,实际是个狐仙。

因为爱慕你品行高雅,愿意与你交为朋友,共度晨夕。

”秀才一向是个开通达观的人,也不感到奇怪,就与他评古论今谈起学问来。

老头的学识很渊博,想象力很丰富,谈论起来滔滔不绝,很有文采,而且充满幽默感;有时引经据典,道理说得精辟而深刻,更是秀才所意想不到的。

秀才又惊讶又佩服,留他住了很长时间。

一天,秀才暗自向老头请求说:

“你爱我的感情很深厚,只是我这样穷,你只要一举手,变点小法术,金钱理当可以马上弄到手。

为什么不稍稍周济我一下呢?

”老头沉默了半晌,好象不想答应秀才的话。

过了一会儿,才笑着说:

“这是很容易的事情。

但是必须有十几个铜钱作母钱。

”秀才遵照他的要求,拿出十几个铜钱。

老头就同他一起走进密室,迈着歪歪颠颠的步子,念着咒语。

霎时间,有几千万铜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