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共停车场的规划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54258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5.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公共停车场的规划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城市公共停车场的规划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城市公共停车场的规划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城市公共停车场的规划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城市公共停车场的规划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公共停车场的规划研究.docx

《城市公共停车场的规划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公共停车场的规划研究.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市公共停车场的规划研究.docx

城市公共停车场的规划研究

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研究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密度的上升、小汽车数量的逐渐增加,“乱停车”、“停车难”已经成为比较严重的交通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的停车现状,了解了在城市公共停车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停车需求和供给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此来确定停车的规模,最后提出解决我国停车问题的方法为制定相应的政策策略和引进先进的停车设施和管理技术。

关键词:

公共停车场停车需求布局规划停车政策

1绪论

1.1论文的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机动

车数量迅速增加,一些大城市的小汽车拥有量年均增长率达到20%以上,其

中私家车数量的增加占很大比重。

尽管我国私家车拥有量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我国的许多城市已经面临机动车带来的道路紧张、交通堵塞、停车困难、噪音污染、尾气污染等一系列严峻的问题,这对我国的城市道路交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同时,大城市停车场建设缓慢、停车场规划不合理,愈发加重了动态交通的压力。

实践证明,搞好城市停车场的规划和建设、妥善解决城市的车辆停放问题,是提高城市交通效率、改善城市总体风貌的有效途径之一。

1.2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依据城市交通流的状态,城市道路交通分为动态交通和静态交通两部分。

动态交通是指由于出行而产生的行驶在各等级道路上的不同车型、不同行驶路线的车辆而组成的交通流总体状况。

其运行状态随道路条件、交通环境和驾驶员特点而不同。

静态交通是指车辆为完成不同的出行目的或保管而产生的在不同区域、不同停放场所的停放状态。

可以看出,城市静态交通问题的研究就是对城市停车问题的探讨。

我国城市中存在停车场规划滞后、投资不足、停车用地控制不力等问题。

加之缺乏完整的停车法规和停车管理措施,造成乱停乱放、占道现象愈演愈烈,而停车场布局建设的不当也进一步造成了交通拥挤,降低了道路上车辆的行驶速度及通行能力,减少了道路网容量,形成了停放与动态交通流互相干扰的恶性循环,使得城市环境恶化,直接影响了城市居民的工作和日常生活。

因此,如何解决停车问题对促进城市交通长远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3国内外停车设施规划研究现状

1.3.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停车规划问题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美国,在工业发达的国家,对停车方面的研究尤其得到了相当的重视。

国外对停车需求的研究大多是建立在广泛的调查数据的基础上。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美国曾对不同城市进行了大规模的停车调查和研究,1956年针对停车特性与城市规模的关系对67个城市进行了停车调查,总结出《城市停车指南》。

SmithW(1965)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进行了中心商业区停车的研究,并于1965年出版了《城市中心区停车》。

日本在1958一1965年间汽车保有量高速增长,从10万辆左右增长到700万辆左右,城市交通拥挤矛盾开始显现。

为解决无规则的路面停车,改善交通不畅状况,维持和促进城市的功能,政府于1957年5月制订了《停车场法》①。

这项法律要求城市应划定作为城市规划停车场的建设地区,要促进非路面停车场的建设,并对停车场建设地区及其周围具有一定规模和用途的建筑物课以建设建筑物附设停车场的义务。

1962年制定的《机动车停车场所之确保法》和《机动车停车场所之确保法施行令》,使得购车者自备车位在日本深入人心。

此外,还制订了停车场的结构、设备和管理的标准。

发达国家在停车发展初期,主要研究停车宏观规划方法、建立停车法规,通过转移路上停车、增建路外停车场和交通附属设施来实现供需平衡,减少交通拥挤。

然而,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由政府投资为主大规模建设停车设施遭遇瓶颈,大力推进停车市场化成为解决停车问题的主要途径。

70年代后,发达国家停车建设已相对成熟,相应政策、法规研究较为完善,其注意力逐步转移到通过控制、管理停车活动,来改变人们的出行行为,认为停车场的作用由减少交通拥挤转移到调整出行行为上来,政府对停车需求进行管理,对城市停车场进行重新评价,使收费系统更加合理,增加停车换乘公交的出行量。

目前,发达国家大城市汽车保有量增长减缓,停车建设己经基本定型,研究重点已转向微观的停车行为与智能停车技术。

根据上述资料搜集与分析,虽然并没有明确提出停车产业的概念,但发达国家停车规划、建设、经营管理的完善过程,对我国城市停车产业化合理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然而,由于发达国家与我国城市,无论在社会发展、城市用地、人口密度、经济发展水平、汽车产业水平、交通特性等方面均存在巨大差异,仍需结合我国城市发展实际,从规划、建设、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产业化研究。

1.3.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内地城市对停车研究起步较晚,对停车的研究集中在规划、管理、新技术开发等基础研究上,直至近年来才将目光转向停车产业化。

国内对停车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起初的研究是以停车调查为主,还对城市停车场的分类、规划布局理论进行了初步研究。

1988年,我国公安部和建设部联合发布了《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暂行规定》和《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这两部规定一直沿用至今,对我国停车设施规划具有指导作用。

90年代,伴随着全国许多大中城市停车矛盾的加剧,国内专家学者对停车问题研究的力度有所加大,对停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停车问题及对策、停车需求预测及公共停车场选址、城市中心区停车政策、城市停车管理模式、停车诱导信息系统等方面。

国内城市对于停车产业化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政府管理部门为解决眼前出现的问题所采取的政策也都是针对具体问题的临时性政策或者是局部政策,尚没有系统、全面地研究停车产业化发展的问题。

对于停车产业化的内涵、产业定位、发展环境、发展策略以及实施保障等缺乏深入研究,本论文研究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停车场的概念

供各种车辆(包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放的场所,均称为停车场,它除了具有停放车辆的功能外,还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基本特征:

⑴具备能存放车辆的设备和设施,包括车辆进出口通道、防火、给排水通风和照明等设施。

⑵具备管理停放车辆的机构和设施,如管理室、控制室、休息室和监测室等。

⑶必须具备安全性,充分考虑车辆交通流线与行人交通流线的合理设计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⑷形式多样化,大小规模不一,大的可以超过几千辆,而小的可能仅停放几辆车。

2.1停车场的属性

停车是完成交通出行的必要环节,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单纯的停车,而是为了完成交通出行,即为了实现人和物的移动。

作为实现城市交通出行中停车需要的物质基础—停车场就成为了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而,停车场同样具有城市基础设施的共同特性,即服务的公共性和效益的间接性:

前者是指停车场为全社会和全体公众的出行提供服务,后者是指停车场所带来的间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远远超过其直接经济效益。

和其它城市基础设施一样,停车场也是城市建设的物质载体,是城市维持经济与社会互动的前提条件,是城市存在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保证,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体现。

2.2停车场的类型

不同类型的停车场,其服务对象、场地位置、建筑类型和管理方式都不尽

相同。

只有充分了解各类停车场的使用功能,明确其在城市交通中所发挥的作

用,才能够对城市区域的停车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因此,对停车场进行分

类是十分必要的。

(一)按服务对象分类

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可将停车场分为社会公共停车场、建筑物配建停车场和专用停车场三种。

(1)社会停车场:

也称为公共停车场,是为从事各种活动的出行者提供泊车服务的停车场所,通常设置于城市商业区、城市出入口干道过境车辆停车需求集中的区段以及公共交通换乘枢纽附近。

(2)配建停车场:

是指大型公用设施或建筑配套建设的停车场所,主要为与该设施业务活动相关的出行者提供泊车服务。

(3)专用停车场:

是指专业运输部门或企事业单位所属的停车场所,仅供有关单位内部自有车辆停放。

(二)按场地位置分类

停车场按照其与城市道路系统所处的相对位置,可分为路上停车场、路边停车场和路外停车场。

(1)路上停车场:

是指在一段城市道路的两侧或一侧,划出若干段带状路面供车辆停泊的场所。

路上停车对动态交通的干扰大,因此必须保留足够的道路宽度供车辆通行。

(2)路边停车场:

是指在一些城市道路的两边或一边的路缘外侧所布置的一些带状停车场。

路边停车场虽然对道路车辆行驶的干扰较小,但对行人交通的通畅和安全有较大影响。

(3)路外停车场:

是指位于城市道路系统以外,由专用通道与城市道路系统相联系的各种停车场所,对动态交通影响较小。

9

(三)按建筑类型分类

根据不同的建筑类型,可将停车场分为地面停车场、地下停车库、地上停车库、多用停车库和机械式停车库五类。

(1)地面停车场:

即广场式停车场,具有布局灵活、泊车方便、管理简单成本低廉等特点,是最常见的停车场型式。

(2)地下停车库:

是指建在地下的具有一层或多层的停车场所。

它能缓解城市用地紧张的矛盾,提高土地使用价值,大幅削减成本中的用地费用,但由于需要附加的照明、空调、排水等系统维护费用,成本较高。

(3)地上停车库:

是指专门用来停车的固定建筑。

由于其成本高昂且车位利用率较低,这种单一用途的停车库已越来越多地被多用停车库代替。

(4)多用停车库:

是指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建筑,它除了主要用于停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建筑面积用于商业、金融、邮电、娱乐及办公等。

正是由于其多用性,多用停车库的吸引力大大提高,车位利用率较高。

(5)机械式停车库:

是指在城市中心地区或不规则用地上,建造半固定的钢结构多层停车库,采用电梯或升降机自动地将需要停泊的车辆作上下或水平运行,从而运送到相应的泊位上。

该类停车库节省用地,建筑费用较低,是解决城市中心地区停车问题的有效办法。

(四)按管理方式分类

按照各种管理方式,可将停车场分为免费停车场、限时停车场、限时免费停车场、收费停车场以及指定停车场。

(1)免费停车场:

多见于平面停车场,如住宅区或商业区的路上或路边停车场,大型公用设施如商场、饭店等的配建停车场。

通常免费停车场的停车时间较短,泊位周转率较高。

(2)限时停车场:

限制车辆的停泊时间,并辅以适当的处罚措施,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停车场的车位周转率。

限时停车场通常设有限时装置,由泊车者自行启用,交通警察或执勤人员负责来往监视。

(3)限时免费停车场:

是在限时泊车的基础上辅以收费的管理措施。

不超过限定时间的泊车者,享有免费的优惠;超过限定时间者如需继续停车,则将支付一定的停车费用。

这种方法不仅能保持停车场较高的利用率,也能保持较高的车位周转率。

(4)收费停车场:

无论泊车时间长短,均收取停车费用。

通常采用两种收费方式,即计时收费和不计时收费。

前者每车位的收费标准随泊车时间的长短而变化;后者无泊车时间限制,每车位的收费标准相同。

(5)指定停车场:

是指通过标志牌或地面标识指明专供某类人员或是某种

性质车辆停放的停车场所。

这种方式在国外较为常见,一般分为两种:

①指明临时性停车,如接送客人的出租车临时停车位,装卸货物停车或是传递邮件的临时停车泊位;②为照顾残疾人、老年人以及医护人员等停车而设置的指定车位。

3城市停车场的地位与作用

3.1城市停车场的问题已成为城市交通战略的一部分

在50至60年代,欧洲一些国家的城市管理当局和规划人士所关心的是使车辆(主要是小轿车)使用方便,并作为编制规划的最后一步程序,努力寻找若干存车空地,设立停车场。

他们经常考虑的是:

增设停车场,增加其循环周期,并改进道路容量等,甚至形成一种学派的观点,即解决交通拥挤问题,靠的是扩展道路容量和增设停车场。

但进入70至80年代,人们逐渐认识到这种政策非但不能彻底解决交通拥挤问题,而且会产生严重的环境问题,如空气污染和噪音等。

城市中宝贵的空地也越来越少。

于是,许多城市管理当局纷纷自觉地改变政策,他们一方面限制新公路政策地建设,一方面实施停车管理的新政策。

70年代能源危机发生后,节能的观念逐渐增强,节约使用城市土地的意识也有所增强,于是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公共交通对城市的重要性,在城市规划上郑重列入了公共交通项目。

同时,对城市停车场地位与作用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停车场逐渐被看作是使小轿车交通合理化的一种手段。

这种观念的大转变,带来了城市交通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

停车场不再被看作是单纯满足小轿车交通出行的工具,而成为一种影响与组织动态交通的手段。

实际上,停车场也是用以实现城市交通整体管理计划的一种工具。

它既要反映小轿车合理出行的需要,又要反映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它要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和高乘坐率交通模式的政策相结合。

于是,城市停车场成为一种政策手段,成为交通战略的一部分,也可以说是城市发展战略的一部分。

3.2城市停车场的作用

综上所述,城市停车场在城市中的地位与作用逐渐发生了变化。

近代的城市停车场,概括起来说,至少将发挥四大作用。

1.使小轿车在城市中顺畅运转。

机动化程度较高的城市,有相当一部分出行是靠小轿车交通完成的。

小轿车的行驶(动态)与停放(静态),总是交替进行的。

停放是行驶的延续,没有停放,行驶就难以达到应达到的目的。

小轿车在城市中正常顺畅地运转,停车场是不可缺少的。

2.使小轿车交通量合理化。

小轿车的交通量如超过一个城市道路交通的容量,

就会造成城市交通的拥挤、堵塞。

因此,近代化城市需要根据其条件,适当抑制小轿车的交通量。

城市停车场可以通过其位置、规模、车位数量、价格,以及提倡高乘用率等政策手段,适当抑制小轿车交通量的过量发展,使之合理化。

3.促进公共交通的发展。

近代化的新型停车场,有先进的导向信息系统,使

驾车者容易寻找车位。

同时,欧洲与北美等国的部分城市从80年代以来,已发展了新型停车场,即驻车换乘系统,这种停车场既可以停放大量小轿车,又有通向市中心的方便舒适的公共交通,使小轿车驾驶者停车方便,换乘方便。

出行者在此停放小轿车,换乘公共交通前往市中心,在时间上、经济上都是节约的,从而使城市中心的小轿车交通量减少下来。

公共交通是一种节省地面资源的交通,这种转换可节约城市中心的交通用地,又可减少修建停车场的用地。

4.组织动态交通。

上述几种功能协同发挥作用,城市停车场就自然而然地形

成了组织动态交通的作用。

客观上,不仅使城市交通形成合理的结构,而且在运转上井然有序,忙而不乱。

在欧洲和日本,公共交通出行量可占城市全部出行量的50%左右。

有的城市(如东京),大量人流在城市中活动,但地面上却看不见拥挤的车流和人流。

这不能不说城市动态交通的组织能力是高超的,其中驻车换乘的作用,就是体现这种能力的一种手段。

我国对城市停车场的研究,还处在一种初级阶段,对它的地位与作用,认识上可能还不充分。

由于我国许多大城市日益国际化和现代化,城市停车场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制订停车场战略的必要性,将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4城市停车场规划研究

停车问题是城市道路交通的一个重要问题,是静态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城市交通的主要因素,如果城市内没有足够的机动车停放位置,势必造成车辆的随意停放。

占用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停车,既影响交通运输,又妨碍市容市貌,而且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因此,正确处理机动车辆的停放问题,特别是合理地进行停车场规划,对解决道路交通拥挤,减少交通事故,提高道路通行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章主要对停车场的规划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索适合解决我国大城市区域停车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4.1停车场规划概述

4.1.1停车场规划的基本概念

停车场规划就是确定停车场的建设目标,并制定达到该目标的步骤、方针

及方法的过程。

早期的停车场规划大多指停车场相关硬件设施的规划设计,然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发现停车问题关系到城市交通乃至城

市规划,单靠完善停车硬件设施已经无法解决停车问题,因而与停车相关的政

策法规建设也成为停车场规划概念的外延之一。

由此可见,停车场规划是指在有关政策和法规的指导下,对与停车相关的硬件设施进行的规划。

在本文中,主要讨论的是城市区域公共性质的停车场规划。

4.1.2停车场规划的步骤

参照发达国家的规划办法,根据我国当前停车场规划的现状和发展需求,

停车场的规划应包括现状调查与分析、需求预测、分布规划、设计、评价等主

要内容。

4.1.3城市区域停车场规划的原则

本文所讨论的城市区域停车场的类型为公共停车场,该类停车场是目前在

城市区域中最为常见、使用频率最高的,它的规划设计与道路网规划、交通规

划、用地规划、交通组织、交通环境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其规划原则可

归纳如下:

(1)以城市总体规划和综合交通规划等为依据;

(2)布局合理、规模适当、易于实施,结合道路交通、用地功能分区、人防工程等合理布局,符合有关规范、规定等技术要求;

(3)节约用地、因地制宜。

应尽量少占繁华的商业用地,充分利用闲置边角地或原有场地改造,多布置多层或地下停车场(库),规模以中小型为主。

在城市出入口附近或城市边缘地区,则多布置大、中型地面停车场;

(4)外来车辆停车场应布置在城市外围、出入口道路附近,主要停放大型车辆。

市内公共停车场应靠近服务对象设置,其场址选择应符合城市环境及车辆出入要求而不妨碍城市交通;

(5)停车场规划要与交通综合治理、交通组织相结合,以利于城市交通环境的改善;

(6)社会公共停车场规划主要解决城市公共停车问题,机关团体和大型公共建筑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配建相应的停车场(库),不得将停车场移作它用;

(7)充分考虑停车场的建设步骤,做到近、远期相结合。

4.2停车需求与供给研究

停车场泊位的需求与供给是城市区域停车场规划的前提和基础,但随着我

国城市机动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和土地资源的日趋紧张,停车供给与需求之间

的矛盾严重影响了城市交通系统整体发展。

如何缓解停车供需矛盾,实现二者

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

本节主要对停车需求与供给进行研究,并对二者的平衡关系进行分析。

4.2.1停车需求研究

4.2.1.1停车需求的基本概念

停车需求是指出于各种目的驾车者在各种停放设施中停放车辆的要求,即

给定停车区域内特定时间间隔的停车吸引量,一般用代表日高峰期间停车泊位

数来表示。

4.2.1.2停车需求的分类

(一)根据对应规划区域的规模,可分为:

(1)城市总体需求:

一般在城市总体规划阶段需要进行必要的测算,通过分析确定出城市停车用地的总规模。

由于在这一阶段,许多用地的详细布设还未明确,故其依据的资料相对较少,其精度也有待于停车规划的分区展开而逐步细化调整。

这一层次规划需求分析的要点在于城市总体数据把握的准确程度和对应停车需求标准的尺度是否合宜。

(2)局部区域需求:

是在城市分区规划中需要的停车分析数据。

一般可将城市分为市中心区和郊区两部分来进行分析。

市中心区的停车需求除各种用地的单体需求外,会由于交通拥堵等动态交通问题而产生进入该区域的车辆限制,在许多城市和地区,每天进入市中心区的车辆数量是相对稳定的。

而在郊区,停车需求用地相对不紧张,即使没有预留专门的停车用地,车辆的停放也不会造成很大的不便。

此种情况下,停车需求分析的重点应是一些停车需求量相对较大的停车场的需求量分析,如无充分的预留,可能会在这些地方造成局部交通混乱。

(3)微观用地需求:

为了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公共停车吸引量较大的用地的停车问题,需要对城市中各类用地展开细致的用地需求分析。

一般视用地性质不同,提供的服务也不同,由此导致了吸引量的差异。

此外,用地规模、用地所处的区位、用地所处地区的交通条件、用地吸引对象的特性等,都是单个建筑泊位设置必须考虑的因素。

在城市停车用地需要细致分析的区域,如,某些地块可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相对集聚造成吸引力总体上的强化,与此同时,不同出行目的顾客分享停车场又造成停车用地需求的减少,这些都应加以探索和研究。

(二)根据停车需求产生机理,可分为:

(1)基本停车需求:

即自备车位需求,理论上认为是基于出行发生端的停放设施需求,与车辆的保有量相关。

自备车位主要是为居民或单位车辆平常或夜间停放服务的,其需求主要应由公共建筑、住宅自身的配建停车场来满足,公共停车场和路边停车起极为有限的补充作用。

(2)社会停车需求:

即出行停车需求,理论上认为是基于出行吸引端的停放设施需求,与车辆的社会经济活动的频率有关。

它是日间停车需求的主要组成部分,该需求主要应由公共停车场和对外开放的配建停车场来满足,路边停车起补充作用。

由于两类停车需求的产生机理不同,因而其分析方法也不同。

基本停车需求较容易从各区域的车辆注册数推算出来,一般不涉及复杂的技术方法;而社

会停车需求的形成是多种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其预测方法也较为复杂

4.2.1.3影响停车需求的主要因素

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分析,停车需求是土地利用、机动车保有量、交通管

理政策等诸多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其中土地利用的影响最为复杂。

(一)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土地利用是一个土地经济学的概念,是人们对城市土地的使用方式和使用状况的总称,包括城市土地的规划、开发、使用、收益和保护等。

(1)城市土地的总体利用对停车需求的影响

城市土地的总体利用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综合概念,通常难以直接用定量的指标来反映,因此在研究中只能用一些间接的指标从不同侧面对其加以描述。

其中相关性较为显著的有:

①人口及其变动情况

人口状况是城市规模大小的直接体现,城市总人口的变化意味着消费量的变化和使用交通工具的机会变化,停车需求量也会随之改变。

②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一个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直接决定人们对交通运输工具的使用程度、交通设施的需求程度以及交通出行的频繁程度,而这些都与停车需求之间有着

密切联系。

国内外不同城市的发展历程表明,经济发展程度越高,停车需求会

越大,对停车问题的解决越迫切。

③生活水平和社会交际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购买力相应增加,各种出行活动也愈发

频繁,从而引起城市总体停车需求的增加。

对于不同土地利用性质的区域,停

车需求增长会有不同的特点。

如:

在商业区的购物停车会增加,而在住宅区的

以走亲访友为目的的停车会增加。

④文化旅游活动。

文化旅游是城市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在进行土地使用规划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文化旅游与交通运输密不可分,一个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必须要有与之配合的发达便利的交通条件,必然也会对城市停车设施表现出更多更高的需求。

(2)区域土地利用对停车需求的影响

同一城市中,由于区域在性质、功能及区位上各有特点,使得各区域在停需求方面成为不同强度的吸引源,进而决定了停车需求量的大小。

具体来说,以下两个方面:

①区域性质是影响停车需求的重要因素。

不同性质的区域其停车需求表现

不同特点。

比如中心商业区与普通商业区、中心商业区与中心办公事务区,于它们在城市经济文化活动中的地位及所从事活动的性质不同,其所产生的车需求的目的、数量也都大不相同。

②区域规模对停车需求也有所影响。

区域规模不仅体现在地域大小、人口少,而且还包括经济文化的繁荣程度。

通常,区域规模越大越繁荣,土地的开发利用程度越高,停车需求量也会越大。

(二)机动车保有量

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停车需求也在不断增大。

在机动车保有量发展初期,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比较简单,社会停车场的供求矛盾不很突出,停车场的建设速度尚能与车辆保有量同步发展。

由于第一时期社会停车设施的大量供应,也同时促进了车辆保有量的快速发展。

该时期经济的增长,使土地利用迅速向水平和立体方向延伸,土地利用的集约度日益提高,类型日益复杂,而城市能够提供给停车的用地是有限的,停车场泊位的供应步骤必然放慢,但这一时期仍然是停车场的主要发展时期,此时的状态如图3-3中的第二时期,我国各大城市车辆发展正处于这一阶段。

正是由于第二时期停车场泊位供应量的适当控制,有效地抑制了车辆保有量的发展,于是进入了第三时期,此时的停车设施和机动车保有量都呈现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