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五讲免疫调节精选教案04292225.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53481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86.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五讲免疫调节精选教案0429222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五讲免疫调节精选教案0429222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五讲免疫调节精选教案0429222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五讲免疫调节精选教案0429222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五讲免疫调节精选教案0429222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五讲免疫调节精选教案04292225.docx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五讲免疫调节精选教案0429222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五讲免疫调节精选教案04292225.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五讲免疫调节精选教案04292225.docx

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五讲免疫调节精选教案04292225

第五讲免疫调节

知识体系——定内容

核心素养——定能力

生命

观念

通过比较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异同,形成辩证统一的观点

理性

思维

①通过分析总结免疫细胞的来源及功能,提高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

②通过分析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过程的模式图,培养模型分析能力与建模的思维习惯

科学

探究

通过“免疫功能的实验探究”的实验,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社会

责任

通过总结艾滋病的流行与预防等知识,形成健康生活、关爱他人的人生态度

 

[基础知识·系统化]

知识点一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免疫的类型

1.免疫系统的组成

2.免疫的类型

免疫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形成

生来就有

后天接触病原体之后获得

特点

无特异性

有特异性

组成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防线:

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

知识点二 特异性免疫

1.体液免疫(将“”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2.细胞免疫(将“”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知识点三 免疫系统的功能及失调症

[基本技能·问题化]

1.连线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2.据图回答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相关问题

(1)图中⑤和⑥分别表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2)浆细胞可由c、g细胞增殖、分化而来;二次免疫主要与e、g细胞有关。

(填图中字母)

(3)体液免疫由f细胞产生④物质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a细胞吞噬消化。

(填图中字母或序号)

(4)细胞免疫由d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释放抗原。

(填图中字母)

3.回答与免疫功能异常及免疫学应用的相关问题

(1)连线免疫失调病的类型、特点及实例

(2)下列情况分别属于哪类免疫失调病:

(选择正确的序号填空)

①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

②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感染亦可导致严重发病

③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

④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也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

以上属于过敏反应的是①;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③④;属于免疫缺陷病的是②。

(3)连线免疫学的应用:

考点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1.正确判断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2.明辨有关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的五个“并非”

(1)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

如唾液腺、泪腺细胞都可产生溶菌酶。

(2)溶菌酶并非只在第二道防线中发挥作用。

如唾液、泪液中的溶菌酶属于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溶菌酶则属于第二道防线,但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一定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3)吞噬细胞并非只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吞噬细胞既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又参与特异性免疫。

(4)T细胞并非只参与细胞免疫。

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

若T细胞缺失,细胞免疫功能全部丧失,体液免疫功能只有部分保留。

(5)浆细胞(效应T细胞)并非只来自B细胞(T细胞)。

在二次免疫中,浆细胞(效应T细胞)的来源有两个,一是由B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而来,二是由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对点落实]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

(2)唾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第二道防线(×)

(3)胃黏膜可抵御致病微生物对机体的侵害,在机体特异性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

(4)非特异性免疫因为是先天性的,所以要比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更重要和强大(×)

(5)体内衰老细胞和癌细胞的清除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2.人体感染白喉杆菌后,将启动系列免疫反应,其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

A.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

B.吞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

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

D.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

解析:

选D 鼻腔黏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殖,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吞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属于竞争,不属于免疫;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素反应,中和其毒性,有抗体的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

3.(2017·天津高考)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

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  )

选项

对长期吸入高浓度PM2.5的研究结果

推论

A

损害呼吸道黏膜

影响非特异性免疫

B

改变T细胞数目

影响特异性免疫

C

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

影响细胞免疫

D

导致抗体水平升高

影响体液免疫

解析:

选C 皮肤和黏膜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T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能发挥作用,所以改变T细胞的数目,会影响特异性免疫;B细胞在体液免疫中起作用;抗体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

借助图解归纳总结免疫细胞的来源与功能

名称

来源

功能

吞噬

细胞

造血干细胞

吞噬、处理和呈递抗原信息,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

T细胞

造血干细胞(胸腺中发育)

识别抗原,分化为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B细胞

造血干细胞(骨髓中发育)

识别抗原,分化为浆细胞、记忆细胞

浆细胞

B细胞或记忆B细胞

分泌抗体

效应T细胞

T细胞或记忆T细胞

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记忆细胞

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

识别抗原,增殖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

[对点落实]

4.(2014·全国卷)下列关于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可参与细胞免疫

B.效应T淋巴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

C.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发育成的

D.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不能使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

解析:

选D 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参与细胞免疫;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与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起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能够促进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5.如图表示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a、b、c、d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a、b、c三类细胞能识别抗原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b直接分化形成

C.①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c、d的功能各不相同,根本原因是DNA不同

解析:

选C 图中a为T细胞,b为B细胞,c和d分别为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其中能识别抗原的有记忆细胞、B细胞、T细胞、吞噬细胞和效应T细胞;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可由B细胞(b)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c、d细胞都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其核DNA是相同的,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了功能的不同。

[归纳拓展] 关注免疫细胞的三个“唯一”

考点二特异性免疫及免疫失调症

1.熟记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2.正确判断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3.正确区分三类免疫失调病

4.明辨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的关系

类型

项目  

过敏反应

体液免疫

区别

发生时间

再次接触抗原

机体第一次接触抗原

抗体分布

在某些细胞表面

主要在血清中

联系

过敏反应是异常的体液免疫

[对点落实]

1.判断下列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相关叙述的正误

(1)在抗原的刺激下T细胞产生抗体发挥免疫作用(×)

(2)在特异性免疫中,只有B细胞产生记忆细胞(×)

(3)当同一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产生的浆细胞均来自记忆细胞(×)

(4)吞噬细胞加工处理后的抗原可直接呈递给B淋巴细胞(×)

2.判断下列与免疫功能异常及免疫学应用相关叙述的正误

(1)人体第一次接触过敏原时就会发生过敏反应(×)

(2)过敏反应是由非特异性免疫异常引起的(×)

(3)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需要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

3.(2017·全国卷Ⅰ)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

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

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解析:

选C 若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乙酰胆碱或呼吸抑制剂,则第一次注射时小鼠就会出现相应症状。

若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第一次注射不会引起小鼠发生过敏反应,而在第二次注射时,小鼠再次接触相同的过敏原,机体会发生过敏反应,释放组织胺,出现皮肤红肿、呼吸困难等症状。

4.(2013·海南高考)某种链球菌的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

被该链球菌感染后,机体通过免疫系统抵御该菌时可能引发某种心脏病。

与这种心脏病致病机理最为相似的是(  )

A.肝移植引起排斥反应

B.接触某些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

C.HIV破坏淋巴细胞引起艾滋病

D.免疫系统“敌我不分”引起系统性红斑狼疮

解析:

选D 某链球菌表面抗原与心脏瓣膜上某物质结构相似而引起的心脏病符合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自身免疫病的特点。

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自身免疫病,所以D正确。

A是由于细胞免疫而引起,B属于过敏反应,C属于免疫缺陷病。

5.如图是人体内的免疫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细胞A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均起作用,细胞B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均起作用

B.机体对移植的器官发生的排斥反应主要与①②⑥⑦有关,预防接种主要与①②③④⑤⑧有关

C.⑤⑥过程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内DNA分子的数量减少

D.当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体内会发生⑦或⑧的过程,进而产生G或E,发挥特定的免疫效应

解析:

选C 图中的细胞A、B分别是吞噬细胞和T细胞;机体对移植的器官发生排斥反应与细胞免疫有关,免疫预防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关;⑤⑥过程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内遗传物质保持不变;抗原再次进入机体,会刺激记忆细胞,发生更强、更快的二次免疫反应。

[归纳拓展] 有关免疫调节的四个重要结论

(1)每个浆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抗体是分泌蛋白,与其合成、加工、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2)浆细胞和效应T细胞不具有增殖、分化能力;而B细胞、T细胞和记忆细胞都能进行增殖、分化,三者受到抗原刺激后,细胞周期会缩短。

(3)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是由B细胞分裂、分化而来的,其核内DNA相同,但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

(4)抗原识别过程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靶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典型图示] 二次免疫反应的特点

[问题设计]

(1)图中抗体浓度变化曲线为a,患病程度变化曲线为b。

(2)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消灭抗原。

(3)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反应有哪些特点?

提示:

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反应“更快、更高、更强”。

即反应速率更快、抗体浓度更高、免疫程度更强。

[对点落实]

6.(2015·天津高考)鸡霍乱病原菌易致鸡死亡。

1880年,巴斯德用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对鸡群进行注射,意外发现全部鸡存活。

再次培养新鲜病原菌,并扩大鸡的注射范围,结果仅有部分鸡存活。

进一步调查发现,存活鸡均接受过第一次注射。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鸡霍乱病原菌相当于抗体

B.第一次注射后,鸡霍乱病原菌诱导存活鸡产生了抗性变异

C.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相应记忆细胞参与了免疫反应

D.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没有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

解析:

选C 第一次注射时,所用的久置的鸡霍乱病原菌起到了疫苗的作用,属于抗原。

第一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发生特异性免疫,产生记忆细胞,并不是病原菌诱导鸡产生抗性变异。

第二次注射后,存活鸡体内的记忆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快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及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效应。

第二次注射后,死亡鸡体内同样发生特异性免疫,但由于未注射过“疫苗”,其体内没有抗体和记忆细胞,抗体产生得较慢、较少,导致其死亡。

7.如图所示为在疫苗注射前后、不同时间采血所测得的抗体水平(向下的箭头为疫苗注射时间)。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与d时间所注射的为不同种疫苗,甲、乙两种抗体由不同浆细胞产生

B.甲曲线表明每个抗体分子可以多次与同种抗原结合发挥作用

C.甲、乙两曲线表明,不同种类的抗体在体内存留的时间长短可能有较大的差异

D.c时间段抗体水平突然上升,可能是受到了与a时间注射的疫苗相类似的抗原的刺激

解析:

选B 一种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抗体,由图示可以看出,甲、乙两种抗体产生的时间、含量达到最大值所需要的时间、存留时间各不相同,应该是由不同疫苗刺激后形成的不同浆细胞产生的,A、C正确。

抗体与抗原结合后,被吞噬细胞吞噬分解,不能再与抗原结合,B错误。

图中c时间段甲抗体的产生比b时间段更快、更多,这是二次免疫反应的特征,即可能受到与a时间注射疫苗相类似抗原的刺激,D正确。

[类题通法] “三看法”判断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

一看

产生抗体的浓度

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产生的抗体量多

二看

产生抗体的时间

初次免疫时机体产生抗体的速度缓慢,二次免疫时机体反应迅速,产生抗体的速度快

三看

患病程度

初次免疫比二次免疫时的机体患病程度重

免疫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及免疫学的应用与人的健康、生活密切相关,如艾滋病的流行及预防、疫苗的研制与使用、过敏反应及自身免疫病等,这些既是社会热点问题,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备考时应给予重点关注。

[对点落实]

8.(2016·江苏高考)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

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

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

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解析:

选D HIV感染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使人体的免疫力下降,故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HIV的高度变异性,使原疫苗对变异后的HIV不能起到免疫预防的作用;HIV蛋白是抗原,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HIV主要攻击T细胞,机体仍保留部分体液免疫应答,故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

9.(2015·浙江高考)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

B.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的

C.HIV的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

解析:

选A HIV为RNA病毒,进入人体细胞后以自身RNA为模板逆转录形成DNA,所以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

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接触传播,一般不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

HIV是RNA病毒,其遗传物质(RNA)不可能直接整合到人体细胞的染色体中。

HIV主要攻击人体的T细胞,由于大部分的体液免疫需要T细胞的参与,在细胞免疫中T细胞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所以患者全部的细胞免疫和大部分的体液免疫丧失。

10.图中的曲线表示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

B.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C.采用方法①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疫力

D.一个人被狗咬伤时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此时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比较好

解析:

选A 方法①注射抗体,可使机体立即获得抗体,与体内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作用,当人被狗咬伤,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注射抗体能尽快清除可能存在的病毒。

方法②注射灭活抗原,人体在抗原的刺激下产生体液免疫反应,包括产生记忆细胞和抗体,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记忆细胞可存活更长时间,当遇到相同抗原再次侵入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比直接注射抗体获得的免疫力更持久,医学上一般用这种方法进行免疫预防。

[归纳拓展]

1.从六角度整合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2.归纳总结免疫预防与免疫治疗的区别

比较

时间

注射的物质

目的

免疫预防

病原体感染前的预防

疫苗(经处理的抗原)

激发机体自身免疫反应,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

免疫治疗

病原体感染后的治疗

抗体、淋巴因子、血清等

直接清除病原体或产生的毒素,使患者恢复健康

微专题10

1.免疫功能的实验研究方法

(1)证明抗体具有专一性:

①对实验动物(大小、年龄、生长状况相同)同时注射某流感疫苗;

②一段时间后,再分别注射不同种的流感病毒,观察其患病情况。

(2)证明血清抗体有治疗作用(以抗破伤风疾病为例):

①从破伤风患者体内获取血清;

②选取各方面相同的小鼠等量分成a、b两组;

③a组注射血清后再注射破伤风毒素,b组只注射破伤风毒素;

④观察两组小鼠的生活状况。

(3)证明胸腺与特异性免疫的关系:

切除小鼠的胸腺,细胞免疫全丧失,同时由于失去了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的作用,从而使体液免疫能力也大大降低。

2.基于胸腺的免疫系统组成、功能的实验探究

[题点突破]

1.用小鼠做实验,研究一种疫苗对于预防感染的有效性。

如图为该实验的某些步骤,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a过程表示将病毒脱毒处理制成疫苗

B.b表示将疫苗注射给乙组小鼠

C.c表示乙组小鼠再次感染该病毒

D.c和d不属于对照实验

解析:

选D c表示接种过疫苗的乙组小鼠再次感染该病毒,d表示直接给甲组小鼠注射病毒,故c和d属于对照实验。

2.甲、乙、丙三组小鼠的不同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小鼠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小鼠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

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

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解析:

选B 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转移到胸腺中分化形成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和大部分的体液免疫,因此胸腺被破坏后,细胞免疫完全丧失,仅保留部分体液免疫。

骨髓是产生造血干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场所,因此骨髓被破坏或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机体的免疫功能丧失,但输入造血干细胞后,仅骨髓被破坏的,淋巴干细胞可以在胸腺中分化形成T淋巴细胞,恢复细胞免疫功能,而骨髓和胸腺同时被破坏的,因缺乏形成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的场所,免疫功能难以恢复。

[真题集训——验能力]

1.(2015·全国卷Ⅱ)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C.Rous肉瘤病毒不是致癌因子,与人的细胞癌变无关

D.人感染HIV后的症状与体内该病毒浓度和T细胞数量有关

解析:

选D 抗体主要分布在体液中,是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的主要物质,不能进入细胞。

抗体依靠与病毒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的形式消灭病毒,溶菌酶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它的作用主要是把病原体溶解掉。

Rous肉瘤病毒属于致癌因子,能诱发细胞癌变。

人感染HIV后不会立即表现出症状,因为HIV有一定的潜伏期,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HIV浓度增加,T细胞数量减少,使人体逐渐丧失免疫能力,即人感染HIV后的症状和HIV的浓度以及T细胞的数量密切相关。

2.(2015·福建高考)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

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

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

解析:

选A 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被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与胰岛B细胞接触,使胰岛B细胞裂解死亡,这是损伤了自身正常的组织细胞,因此此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患者体内的胰岛B细胞死亡,胰岛素分泌减少。

效应T细胞不能呈递抗原,而是把胰岛B细胞作为抗原(自身靶细胞),并与之结合,使其裂解死亡;呈递抗原的细胞为吞噬细胞。

用免疫增强剂促进T细胞增殖后,效应T细胞仍会与胰岛B细胞接触使其死亡,此方法不能治疗该病;治疗该病应抑制T细胞被过度激活。

3.(2014·重庆高考)驻渝某高校研发的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对该菌引发的胃炎等疾病具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实验证明,一定时间内间隔口服该疫苗3次较1次或2次效果好,其主要原因是(  )

A.能多次强化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

B.抗原的积累促进T细胞释放大量淋巴因子

C.记忆细胞数量增多导致应答效果显著增强

D.能增强体内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免疫记忆

解析:

选C 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的实质是抗原,抗原不能直接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记忆细胞在受到相同抗原的刺激时可以迅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一定时间内多次服用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效果较好,主要原因是记忆细胞数量增多导致应答效果显著增强;吞噬细胞能识别“自己”与“非己”,但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4.(2014·天津高考)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突触后膜兴奋,引起肌肉收缩。

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该过程出现异常,其发病机理示意图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物质a

A.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B.抗a抗体与物质a的结合物不能被吞噬细胞清除

C.物质a引发的上述免疫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D.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

解析:

选B 通过图解可以看出,物质a作为抗原,能激活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a抗体;抗a抗体能与物质a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清除;物质a引发的免疫过程通过体液中的抗体发挥作用,属于体液免疫;抗a抗体与乙酰胆碱竞争AChR,从而使患者体内乙酰胆碱与突触后膜的AChR特异性结合减少,导致突触后膜不能兴奋,出现重症肌无力症状。

5.(2013·全国卷Ⅰ)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

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

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

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实验药物b敏感

解析:

选D 从图甲中RNA→DNA的过程可知,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