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52381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教案.docx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教案

古诗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稚子弄冰-村晚

四时田园杂兴

 教学目标

   1、学会“昼”“耘”“绩”这3个生字,正确读写“昼夜”“耘田”“绩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

   3、体会诗词的内容,体会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

通过读体会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本课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查找跟诗有关的资料、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

“情动于中而言溢于表”的诗词是语言的精华。

因而学习诗歌,要反复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体会诗人的感情,达到与诗人心灵相通,感情交融的地步,才会更好地领悟诗歌。

  二教授新课

  

(一)材料交流

  1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 南宋诗人。

字致能,号石湖居士。

吴郡(今江苏苏州)人。

绍兴二十四年(1154),中进士。

淳熙十年因病辞归,时年58岁。

此后10年隐居石湖。

  诗歌成就 范成大是一个关心国事、勤于政务、同情人民疾苦的士大夫。

他的忧国恤民的一贯思想在其诗歌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范成大的诗,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图景的作品成就最高。

他的田园诗概括地描绘了封建社会农村的广阔生活,把《诗经·七月》以来的农事诗、陶潜以来的赞颂农村生活恬静闲适的诗和唐代诗人的一些反映阶级压迫的农家词、山农谣一类作品结合在一起,成为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范成大晚年作的组诗《四时田园杂兴》,是他田园诗的代表作品。

  2田园诗歌:

中国古代诗歌流派。

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

代表人物有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等。

范成大一直以农村和农民的生活作为自己的歌咏对象,在《四时田园杂兴》中,不仅有描写农村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的内容;而且教全面地描写了劳动的艰辛、劳动的欢乐,赞美了农村的劳动者;更有一些反映农民疾苦、揭露剥削的诗篇。

这些都使得范成大不同于前朝的田园诗人(仅描写田园生活的恬淡闲适和优美的田园景象)

  3解题:

〈〈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

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组。

我们学习的两首分别描写农村的春天和晚春。

  4诗歌体裁:

近体诗中的七言绝句。

  

(二)诗歌朗诵

   1诗歌朗诵指导(节拍、语调、重音)

   2朗诵诗歌,体会诗歌的意境。

  (三)整体感知诗歌的内容及蕴涵的思想感情?

     第一首诗歌描写了农民劳动的情景。

表现了人人爱劳动以及劳动充满乐趣的思想感情。

  (四)交流探究

   1诗歌一、二句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农民劳动的繁忙景象。

   2三、四句中写不懂如何耕织的“童孙”也在“学种瓜”,要表现什么呢?

    明确:

在农村,无论男女老幼,人人爱劳动,人人需要劳动。

另外说明劳动像游戏一样,虽然繁忙但充满乐趣。

   3诗歌的写法

(1)正面描写劳动景象

(2)语言清新自然,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三练习:

1小组朗读背诵诗歌

      2默写诗歌。

  四小结:

1文学常识

      2朗诵知识

      3诗歌的内容及思想感情

  五作业

   1理解、背诵并默写所学的诗歌。

   2借助工具书或者网络找出一首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歌并与所学的诗歌加以比较。

                    七、板书:

                 四时田园杂兴

                (宋) 范成大

                昼耘田  辛勤劳动

                     (赞美)

                夜绩麻

                学种瓜  天真可爱

                     (喜爱)

稚子弄冰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1个生字,会写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诗,背诵三首诗。

3.能联系注释理解词句意思,感受诗句中对于童年天真快乐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正确理解词句意思

难点:

感受诗句中对于童年天真快乐生活的向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童年是纯真、难忘的岁月,身处童年,你们正经历着人生的美好季节,一切都是新鲜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你们知道一千多年前的儿童,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吗?

有许多喜爱儿童和富有童心的诗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作品,在他们的诗词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千年以前的孩子的生活情景。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正确,读通顺

(2)再读古诗,了解诗意。

自学要求:

生自由组合,合作学习。

(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2)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

三、感悟童心,走近诗人

1.出示第一行:

稚子金盆脱晓冰

师:

同学们,我们先来读一读这一行,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呢?

冬天的早晨,盆里的水结成了厚厚的冰,一个“脱”字写出了孩子剜冰时的样子,充满了乐趣。

师:

这是一个怎样的小孩呢?

课件出示:

一个   的小孩

孩子是怎样从盆里剜出冰的?

剜冰时的表情和动作是什么样的呢?

(想象表情、动作、过程等)

课件出示:

冬天的早晨,天刚刚亮,一个   的小孩急急忙忙地来到院子里,他看到铜盆里结满了厚厚的冰,他   (剜冰的动作)

脱出来的冰也许是什么样子的呢?

课件出示:

冬天的早晨,天刚刚亮,一个  (外貌)的小孩急急忙忙地来到院子里,看到铜盆里结满了厚厚的冰,他  (剜冰的动作),脱出来的冰多么  多么  ,漂亮极了!

师:

这样的画面带给你怎样的感觉呢?

多么有趣的画面啊,你能读一读吗?

指生读,全班读。

2.师:

我们刚才通过想象孩子的神态、动作、心理等,看到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剜冰的有趣画面,现在请同学们再读一读其他三行诗,在小组说一说你的眼前还呈现出怎样有趣的画面。

生小组交流。

(1)彩丝穿取当银钲

他不但剜出了冰,而且他还用彩线穿起来当作锣来敲,儿童的天真顽皮展现的淋漓尽致,看他自娱自乐,玩得多高兴、多有趣啊!

师:

多么聪明的小孩啊,你能读一读吗?

指生读,全班读。

(2)敲成玉磬穿林响

声音像玉磬般穿过树林,传到了很远的地方。

师:

多么动听的声音啊,指生读,全班读。

(4)忽作玻璃碎地声

孩子越敲越起劲,只顾高兴,没想到把冰敲碎了。

师:

此时此刻你觉得孩子的心里会是什么感觉呢?

此时此刻,“啪啦”一声,圆冰迸碎落地,发出像玻璃破碎一样的声响。

小家伙高兴地拍手雀跃,咯咯地笑起来。

于是,村落的上空,又荡起串串稚气的笑声……

师:

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一句话吧!

师:

多么天真的小孩,多么有趣的画面啊,现在谁愿意把稚子弄冰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呢,我们再来体会其中的乐趣。

指生复述故事。

3.师:

诗人把这么多富有童趣的画面浓缩成了这样一首诗,给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之感。

让我们再次感受这一幕吧(齐读全诗)

四、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1.孩子的天真无邪深深感染着诗人杨万里,通过诗歌我们可以感受他就像个顽皮的孩子一样,他以孩子的视角去观察世界,去寻找灵感,和他们共享喜乐,这就是杨万里,这就是杨万里的童趣诗。

现在谁来读读你找到的杨万里的童趣诗。

2.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

课下请同学们将杨万里的童趣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下来,留住我们这一份美好的回忆。

五、结合学生的积累,拓展阅读

1、交流已经背诵积累下来的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

2、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

舟过安仁闲居初夏午睡起

∙梅子留酸软齿牙,

∙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宋杨万里宋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六、作业

(一)有感情地背诵默写《稚子弄冰》。

(二)以“散落在诗词里的童年”为主题画张手抄报。

【板书设计】

稚子弄冰

“趣”:

脱、穿、敲——儿童的天真淘气

村  晚

饶有生趣的乡村晚景图

《村晚》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的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并写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4.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教学难点:

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学。

1.课前搜搜诗人雷震的资料。

雷震,南宋,生平不详。

或以为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宋宁宗嘉定年间进士。

又说是南昌(今属江西)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进士。

其诗见《宋诗纪事》卷七十四。

2.指名多个学生背诵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学生自愿举手发言,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3.指名多个学生背诵古诗《稚子弄冰》,学生自愿举手发言,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①稚子金盆脱晓冰,(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铜盆中的冰块脱下。

②彩丝穿取当银钲。

(把冰穿上彩线提在手中,当作钲。

③敲成玉磬穿林响,(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

④忽作玻璃碎地声。

(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却忽然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水玉破碎的声音。

4.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村晚》。

【自主展学】

二、检查朗读,读通古诗。

1.自由读这首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字词。

2.指名多个学生读,正音。

(读准:

漪)

3.采用多种形式读这首诗,要求:

读正确,读流利。

4.朗读节奏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三、借助注释和课外搜集的资料自读,疏通古诗大意。

1.学生运用积累的学习方法,自读古诗。

在文中标出不懂的问题。

2.同学交流,解决不懂的字词。

(1)陂(bēi):

池岸。

(2)衔:

口里含着。

本文指落日西沉,半挂在山腰,像被山含住了。

(3)浸:

淹没。

(4)寒漪(yī):

让人感到寒意的水中的波纹。

(5)横牛背:

横坐在牛背上。

(6)腔:

曲调。

(7)信口:

随口。

(8)归去:

回去。

3.老师质疑检测:

你从诗句中读懂了作者在什么地方?

看到了什么?

引导交流,感知古诗大意。

(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几乎溢出了池岸。

远远的青山,衔着通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让人感到寒意的粼粼波光。

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四、朗读品味古诗,体会诗情,感悟诗境。

1.教师有感情朗读,学生闭目聆听,想象古诗句反映的画面。

2.指名学生发言,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注意学生表情的变化,也可以让学生加上相应的动作。

3.教师评议,播放《村晚》的动漫朗读,学生欣赏。

4.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反复朗读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的思想感情。

5.小组交流,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

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喜欢、而且非常热爱、向往、羡慕。

让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词吧!

6.自由读诗,在朗读中表达出诗人的思想感情,练习背诵。

【自主练学】

读下面的诗句,说说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其中的乐趣。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情景:

放牛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慢慢的朝家而去,拿着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体会:

乡野黄昏晚景的可爱,村童牛背吹笛,悠然自得,纯朴无邪而快乐。

【自主拓学】

五、课堂总结

歌曲短小精悍,旋律易学,又加入后半部分反复歌词后的二声部习唱,容量安排的恰到好处。

歌曲的风格近似学堂乐歌,很适合学生的心理年龄,歌曲的意境也是质朴有加,体现了田园般的优美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