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操作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52294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6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科操作技术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产科操作技术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产科操作技术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产科操作技术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产科操作技术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产科操作技术规范.docx

《产科操作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科操作技术规范.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产科操作技术规范.docx

产科操作技术规范

1、高危妊娠的筛查与管理…………………………………………1

2、接生………………………………………………………………5

3、四步触诊…………………………………………………………7

4、骨盆测量…………………………………………………………8

5、人工破膜术………………………………………………………10

6、会阴切开缝合术…………………………………………………12

7、臀位助产术………………………………………………………15

8、臀位牵引术………………………………………………………17

9、产钳术……………………………………………………………18

10、剖宫产术………………………………………………………22

11、腹膜外剖宫产…………………………………………………26

12、会阴、阴道裂伤修补术………………………………………28

13、宫颈裂伤缝合术………………………………………………30

14、子宫腔纱布条填塞术…………………………………………31

15、经剖宫产切口填塞纱布………………………………………33

16、催产素催产常规………………………………………………35

17、催产素引产常规………………………………………………37

18、人工剥离胎盘术………………………………………………40

19、胎吸术…………………………………………………………41

20、羊膜腔穿刺术…………………………………………………45

21、穿颅术…………………………………………………………47

22、妊娠图…………………………………………………………54

23、胎盘残留刮宫术………………………………………………56

24、产科出血处理…………………………………………………57

25、病理性黄疸的防治……………………………………………58

26、无菌操作技术…………………………………………………62

27、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处理…………………………………65

28、头位难产的处理………………………………………………67

29、孕产妇联系卡登记制度………………………………………72

30、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常见处理方式……………………………73

31、寒冷损伤防治及复温技术……………………………………76

32、新生儿肺炎处理常规…………………………………………79

33、横位内倒转术…………………………………………………80

34、静脉切开术……………………………………………………83

35、局麻术、腰麻术、静脉复合麻醉术…………………………85

一、高危妊娠的筛查与管理

对孕产妇及胎婴儿有较高危险性,可能导致难产及或危及母婴者,称高危妊娠。

具有高危妊娠因素的孕妇,称为高危孕妇。

孕妇患有各种急慢性疾病和妊娠并发症,以及不良的环境、社会因素等,均可导致胎儿死亡、胎儿宫内生长迟缓、先天畸形、早产、新生儿疾病等,构成较高的危险性,从而增加了围产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凡列入高危妊娠范围内的孕妇,就应接受重点监护,尽量降低围产期发病率及死亡率。

高危妊娠的情况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1、孕妇年龄小于16岁或大于35岁;

2、过去有习惯性流产、早产、死胎、死产与畸形等异常生育史;

3、孕期有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羊水过多或过少、胎位不正、过期妊娠、胎儿发育异常、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骨盆狭小或畸形等异常情况;

4、孕妇合并心脏病、慢性肾炎、糖尿病、急性传染性肝炎、肺结核、重度贫血等妊娠合并症;

5、孕期曾服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接触过有害物质或放射线及病毒感染等不利因素。

高危妊娠筛查

1、在确诊怀孕12周内到医院进行高危妊娠筛查,同时建立《孕妇保健手册》,接受健康教育,定时检查,了解胎儿胎盘发育情况。

2、询问既往生育史,家族史,排除异常生育史。

3、全身检查,包括血压、呼吸、心律等全身健康问题筛查。

4、妇科查子宫位置、大小,确定与孕周是否相当。

化验及其它功能检查。

(1)胎儿B超:

排除多胎妊娠,胎位异常,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羊水多少等高危妊娠。

了解胎儿发育、胎盘功能,关爱宝宝健康发育。

(2)血细胞分析:

排除妊娠贫血、血小板减少、炎症等高危因素。

(3)尿液检查:

排除孕期肾炎、尿路感染、妊高症肾功能状况。

(4)血型检查:

了解孕妇血型以备急诊治疗。

(5)心电图:

排除妊娠合并心脏病。

(6)血糖测定:

排除妊娠合并糖尿病。

(7)微量元素:

了解孕妇钙、铁、锌、镁等微量元素,指导孕妇合理饮食。

高危妊娠评分标准

于高危妊娠有一套系统的评分标准,孕妈可以凭这套评分标准,自己确定是否属于高温妊娠范围。

在评分表中,分为基本情况”、异常产史”、严重内科合并症”等部分构成。

其中5分属于高危情况。

其中:

体重<40公斤或>80公常产史、自然流产≥2次斤、人工流产≥2次内科合并症、贫血(血红蛋白<100g/L)等情况都属于5分。

哪些情况属于高危妊娠?

1、年龄:

小于18岁、大于35岁的第一产产妇(初产妇),40岁以上的经产妇(已经分娩过一个孩子)。

或身材过矮(身高在1.4米以下),体重过轻(小于45公斤)或过重(大于85公斤)的孕妇。

2、怀孕期间异常。

像母子血型不合。

胎儿发育不良、过期妊娠、骨盆太小、多胎妊娠、胎盘位置不对、羊水太多或太少等异常情况。

3、妊娠合并内科疾病。

在怀孕期间同时有高血压、心脏病、肾炎、肝炎、肺结核、糖尿病、血液病、严重贫血、哮喘、甲状腺功能亢进、子宫良性肿瘤等内科病。

高危妊娠管理制度

1、高危孕妇筛查制度

(1)所有孕妇应在辖区卫生所或乡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建册(卡),首次建册(卡)时特别强调要询问既往难产史、生育史、内、外、妇产科病史。

医疗机构产前检查时必须做心、肝、肾、血液等病史的采集和检查,按规范认真预约产前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围产期保健手册》相应之处,做到早点发现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

(2)产检检查要按照《高危孕产妇评分标准》进行高危因素筛查。

评分在10~30分以上的孕妇应到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诊治或分娩,并在《围产期保健手册》左上角作特殊标记(△或▲)

2、高危产妇首诊负责制度

产科门诊医生对高危产妇要实行首诊负责制,发现高危孕妇要建档管理(专案管理),专人负责,做到早期干预,及时转诊,避免诊治延误。

3、高危孕妇逐级报告制度

村级(街道)发现高危孕妇及时报告辖区医院妇保医生,妇保医生负责全乡(镇)街高危孕妇动态管理,并将高危孕妇每月10日前报告市级保健院保科进行动态管理,实行零报告制度。

4、高危孕产妇追踪随访制度

县级妇幼保健机构负责将收到的高危孕产妇信息卡及时反馈到孕产妇所在地医院防保科,妇保医生定期下村(委)跟踪随访高危孕产妇,并做好追踪笔录。

5、高危孕产妇护送转诊制度

负责转送的医护人员应该在转送途中有初步急救能力,转出单位要使用《高危孕产妇转诊及反馈通知单》。

乡镇卫生院一旦识别出高危孕产妇后应立即与上级产科急救中心联系,及时转诊。

上级产科急救中心要及时向下级单位反馈转诊病人的诊断、治疗、处理、结局等信息,评价转诊是否及时和延误,并指导和纠正不正确的处理方法,不断提高转诊的效率。

 

二、接生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术前宣教向产妇解释操作目的,取得合作。

2、指导产妇正确用腹压

(1)指导产妇在宫缩时屏气,用腹压做向下用力的动作,以推动胎儿下降,加速产程进展。

(2)产妇用力时可取舒适的体位。

(3)医务人员应及时给予产妇鼓励以增强信心。

3、接生准备

(1)当初产妇宫口开全、经产妇宫口开大3-4cm时,应做好接生准备工作,如调整产床角度、冲洗消毒外阴。

(2)接生者按无菌操作常规刷手消毒,助手协助打开产包,接生者铺产台准备接生。

4、接生

(1)协助胎头俯屈,胎头拨露接近着冠时,右手持一接生巾内垫纱布保护会阴,左手在宫缩时帮助胎头俯屈,使胎头以最小径线在宫缩间歇时缓慢通过阴道口,避免会阴严重裂伤。

(2)胎头娩出后,右手仍保护会阴,先用左手自胎儿鼻根部向下挤压,挤出口鼻内黏液和羊水后协助胎头外旋转,使胎儿双肩径与骨盆出口前后径相一致,左手将胎儿颈部向下压使前肩自耻骨弓下先娩出,继之再托胎儿颈部向上使后肩从会阴体前缘缓慢娩出。

(3)双肩娩出后,保护会阴的右手方可松开,将接生巾压向产妇臀部下,防止接生巾污染其它用物,最后双手协助胎体及下肢以侧位娩出。

(4)将新生儿轻柔放在产台上,在距脐带根部15-20cm处,用两把止血钳夹住脐带,在两钳之间剪断脐带。

(5)将计血器垫于产妇臀下计量出血量。

【注意事项】

1、胎头俯屈时用力要适度。

2、胎头娩出后右手仍应保护会阴,不要急于娩出胎肩。

3、挤压口鼻黏液和羊水时,挤压要适度。

4、双肩娩出后接生保护巾压向产妇臀下,防止污染其他用物。

5、胎儿娩出后注意保暖。

6、有副胎盘、胎盘、胎膜残留时立即报告医生酌情处理。

 

三、四步触诊

【操作方法及程序】

1、孕妇排尿后仰卧于检查台上,暴露出腹部,双腿略屈曲分开以使腹肌放松。

2、检查者站于孕妇右侧,进行前3步手法时,检查者面向孕妇,做第4步时,检查者面向孕妇足端。

3、触诊方法

第1步手法:

检查者两手置于子宫底部,了解子宫外形、宫底高度(与剑突距离),然后以两手指腹相对轻推,判断宫底部的胎儿部分,是胎头(圆而硬,有浮球感)抑或是胎臀(宽且软,形状不规则),若子宫较宽,宫底未触及大的部分,应注意是否为横产式。

第2步手法:

检查者将左右手分别置于腹部两侧,以一手固定另一手轻轻按压,两手交替,分辨胎背及胎儿肢体的位置。

胎背平坦且宽,而肢体侧则高低不平且可活动或变形。

   

第3步手法:

检查者将右手拇指与其余4指分开,于耻骨联合上方握住胎先露部,左右推动,进一步检查是头还是臀,确定是否衔接。

若先露部浮动表示尚未入盆,若已衔接,则先露部较为固定。

第4步手法:

检查者面向孕妇足端,左右手分别置于胎先露部的两侧,向骨盆入口方向深入下按,再次确定胎先露部。

 

四、骨盆测量

【操作方法及程序】

1、骨盆内测量:

测量时孕妇取膀胱截石位。

(1)骶耻内径(对角径)为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岬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12.5--13cm(>11.5cm〉。

检查者将一手的示、中指伸入阴道,用中指尖触到骶岬上缘中点,示指上缘紧贴耻骨联合下缘,用另手示指正确标记此接触点,中指尖至此点的距离即为对角径。

若测量时阴道内的中指尖触不到骶岬,表示对角径值>12.5cm。

(2)坐骨棘间径(中骨盆平面横径)测量两侧坐骨棘间径的距离,正常值为IOcm(6横指)。

方法是以一手的示、中指放入阴道内,分别触及两侧坐骨棘,估计其间距离。

(3)坐骨切迹宽度代表中骨盆后矢状径,其宽度是坐骨棘与傲骨下部间的距离,即骶岬韧带的宽度,如能容纳3横指为正常。

否则属中骨盆狭窄。

2、骨盆外测量:

可对骨盆大小、形态做间接判断。

(1)髂前上棘间径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髂前上棘外缘的距离,正常值为23—26cm。

(2)髂棘间径孕妇取伸腿仰卧位,测量两髂嵴外缘最宽的距离,正常值为25--28cm。

以上两径线可间接推测骨盆入口横径长度。

(3)骶耻外径孕妇取左侧卧位,右腿伸直,左腿屈曲,测量第5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18--20cm。

此径线间接推测骨盆人口前后径的长度。

(4)坐骨结节间径(出口横径)孕妇取仰卧位,两腿弯曲,双手紧抱双膝,测量两侧坐骨结节内侧缘的距离,正常值为8cm,此乃直接测出骨盆出口横径的长度。

若此径≤7cm,应测量出口后矢状径。

(5)出口后矢状径检查者将戴有指套的右手示指伸入孕妇肛门后向骶骨方向,拇指置于孕妇体外骶尾部,两指共同找到骶尾尖端,将尺放于坐骨结节径线上,用汤姆斯出口测量器一端放于坐骨结节间径的中点,另一端放于骶骨尖端处,测量器刻度标出的数字即为出口后矢状径长度,正常值为8--9cm。

出口后矢状径与坐骨结节间径的和>15cm时,表明骨盆出口无明显狭窄。

(6)耻骨弓角度将双手的拇指指尖斜着对拢,置于趾骨联合下缘,左右拇指平放在耻骨降支上,测量两拇指间的角度即为耻骨弓角度。

正常值为90°,<80°为不正常。

此角度可反映骨盆出口横径宽度。

 

五、人工破膜术

【适应证】

1、急性羊水过多,有严重压迫症状者。

2、低位胎盘、部分性前置胎盘反复阴道出血及胎盘早期剥离,一般情况良好。

3、过期妊娠宫颈已成熟,胎头已入盆。

4、头位分娩,宫口开4~5cm,宫缩乏力,产程停滞,但无明显头盆不称。

5、确诊胎死宫内或胎儿畸形,如脑积水、无脑儿等。

【禁忌证】

1、有明显头盆不称,产道阻塞者。

2、胎位异常如横位、臀位。

3、胎盘功能严重减退者。

【术前准备】

与人工剥膜术同。

【手术步骤】

1、阴道检查了解宫口情况,有无脐带前置、先露部位高低等。

2、先用手指扩张宫颈管、剥离胎膜,然后以右手持常有齿钳,钳端在左手指、中指护盖下,送入阴道,置于羊膜囊表面,再子宫不收缩时钳破或戳破胎膜,以免宫缩时宫腔压力过大羊水流出过速。

3、如羊水流出不多,可用手指扩大破口或将先露部位稍向上推,使羊水流出。

4、羊水过多者,应以羊膜穿刺针或者针头深入宫颈内刺破胎膜,穿刺点应略高于子宫口水平,使羊水沿针头流出。

羊水大量涌出时,应将手堵住宫口,使羊水缓慢流出,防止急骤流出而引起腹压骤降性休克、胎盘早期剥离、脐带脱垂或胎儿小部分娩出。

【术中注意要点】

1、破膜前后应听取胎心音,测血压。

2、破膜前应检查有无脐带前置。

破膜后羊水未流出前,手不要从阴道取出,一边阻止羊水流出过速及了解有无脐带脱垂或胎儿小部分脱出。

3、急性羊水过多者,羊水应缓慢流出。

4、部分前置胎盘破膜时,应触及有囊样感部分,证实为胎膜再行破膜,避免伤及胎盘而引起出血。

【术后处理】

1、保持外阴清洁。

2、严密观察产妇的一般情况、宫缩及胎心音等,先露未完全入盆者,禁止下地活动。

3、羊水过多行人工破膜者,应收留流出的羊水,测量羊水量及观察羊水颜色,如有血性羊水检查有无胎盘早期剥离征象。

4、一般破膜后1~2h内即可有宫缩,如6h尚无宫缩,应加用催产素静脉滴注。

5、破膜后12h尚未结束分娩者,必须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主要并发症】

1、脐带脱垂或胎儿小部分脱出

2、腹压骤降性休克、胎盘早期剥离。

3、破膜12h以上易发生感染。

`

六、会阴切开缝合术

【分类】

1、侧斜切开由阴道口后联合中点开始向左侧斜30°--45°做会阴切开。

2、正中切开在会阴后联合向下做会阴切开。

【适应证】

1、初产妇阴道助产手术的前驱措施,如实行出口或低位产钳牵引术、胎头吸引术。

2、初产臀位分娩术。

3、因产妇或胎儿需要缩短第2产程,如并发胎儿窘迫等。

4、阴道口相对过小,胎头未娩出,会阴已出现裂伤,为避免复杂会阴、阴道裂伤

【操作方法及程序】

1、麻醉一般采用0.5%--1%利多卡因3Oml左右做阴道神经阻断,部分皮下注射。

阴部神经在坐骨棘部从盆底穿出,所以改用lOml麻醉药注射在坐骨棘部,生殖道感觉神经来自阴部神经。

2、术式

(1)侧斜切开:

最常用的一种术式,由在局麻下由阴道后联合中点开始向左侧斜下约45°,沿另一手中、示指撑起的阴道壁,切开阴道粘膜、粘膜下组织、球海绵体肌、耻尾肌束等。

由于切开组织较多,且为供血较丰富区域,所以出血较多,相对而言,开放空间较小,切开长度一般为4cm左右。

切开时间在胎头拨露3--4cm时为好,在宫缩时切开。

如为实行助产手术,则在准备上产钳时实行。

当切开会阴后开始出血时应一方面用纱布压迫伤口,一方面迅速查清胎位,放置产钳,可以稍减少出血。

胎盘娩出后仔细检查切开伤口有无延伸。

缝合时主要解剖组织要对合好。

先从阴道切口最内部开始,一般用“0”号或“1”号铬制肠线或华力康“00”吸收线将阴道黏膜、部分黏膜下组织间断缝合达处女膜环。

用同样线间断缝合肛提肌,先用示指触摸伤口深度,由最内、最深处开始,缝针要适当深,过深穿透肠粘膜形成瘘,则危害很大。

此外,切缘下部组织稍向下垂,缝合时下缘入针较上缘稍低些,更好使解剖正确恢复。

会阴切开出血应在肛提肌组织缝合完毕后停止。

用1号丝线间断缝合脂肪层。

以4号丝线间断缝合皮层。

结不可打得过紧,因为手术伤口会略肿胀。

清点纱布,并做肛诊,检查有无缝线穿透直肠粘膜。

(2)正中切开:

实际这是会阴组织损伤最小、出血最少、阴道切口相对小、放大阴道口相对大的切口。

组织愈合好,术后伤口疼痛小,水肿最小。

最大的缺点是损伤肛门括约肌和肠管的机会较多。

局麻后,在会阴后联合中部向下剪开,所剪之处为肛提肌的左右耻骨肌束筋膜.会合之处,系为筋膜组织,切口累及不到肌束,所切组织较侧斜切者薄,且无丰富血管,所以出血少。

缝合部位浅,解剖能对合满意,术后疼痛也小。

在分娩后,用"0"或"1"号肠线间断缝合阴道粘膜。

同样肠线间断缝合筋膜层。

“1”号丝线间断缝合脂肪层。

最后,4号丝线间断缝合会阴皮肤。

一旦正中会阴切口延长,形成会阴三度裂伤,分娩后应立即缝合。

首先用"0"号肠线间断缝合直肠黏膜下层,第2层仍为间断褥式缝合筋膜层以加固直肠伤口。

在直肠侧壁游离出断裂的肛门括约肌两端。

以"0"号肠线缝合肛门括约肌的断端,一般2针即可恢复括约肌的完整。

阴道黏膜层和会阴的缝合同会阴切开修补,术后可进无渣流质2d继以半流质3d。

术后5d开始服缓泻剂1次,使自行排便,便后用盐水棉球轻轻擦洗会阴。

实行正中切开者必须有丰富的助产经验,具有优良的助产技术,还应对胎儿大小做充分的估计,估计在350Og以上者不做。

手术助产者也不宜实行。

 

七、臀位助产术

【适应证】

1、死胎或估计胎儿于出生后,难于存活者。

2、具备下列条件者:

孕龄大于或等于34周、单臀或完全臀位、估计胎儿体重2000--350Og(尤适合于经产妇)、胎头无仰伸、骨产道及软产道无异常、无其他剖宫产指征。

3、无下列禁忌证而孕妇及其家属要求施行者。

【禁忌证】

1、骨盆狭窄或软产道异常。

2、足先露。

3、估计胎儿体重>400Og

4、B超见胎头仰伸呈所谓"望星式"者。

5、B超提示脐带先露或隐性脐带脱垂。

6、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如重度子痫前期、糖尿病等。

【注意事项】

1、胎儿大小估计迄今尚无可靠方法,即使按B超测量值推算仍有士15%误差率,故估计的胎儿体重仅供参考。

2、产程中应尽量保持胎膜完整,除非在胎儿即将娩出时,一般不做人工破膜。

出现胎膜破裂时应及时昕胎心并做阴道检查,了解有无脐带脱垂。

3、临产后羊水中混有胎粪并不提示胎儿有缺氧,因胎儿腹部受压可能会有粪便排出。

4、产程中出现以下情况应考虑改行剖宫产术:

①宫缩乏力,产程进展缓慢;②胎儿窘迫;③脐带脱垂胎儿尚存活,能适时进行剖宫产者;④宫口开全后先露位置仍高,估计经阴道分娩有困难者。

5、接近第2产程时,在阴道口见到胎臀或胎足,应消毒外阴做阴道检查,了解宫颈扩张情况,即使宫口已开全仍应用消毒治疗巾在宫缩时推堵,促使胎臀下蹲以及阴道得以充分扩张,直至冲力甚大,估计胎臀即将娩出时才准备接产。

6、初产妇或经产妇会阴较紧者做侧斜会阴切开。

7、按序进行臀位助产,包括:

①胎臀娩出后协助胎背转向上方,以利双肩径进入骨盆入口;②胎肩将娩出时,协助胎背转回侧方,以利双肩娩出;③胎肩娩出后,协助胎背再转向上方,助手在耻骨上适当加压使保持胎头俯屈,以利胎儿以枕下前囱径通过骨盆出口。

8、胎儿脐部娩出后一般应于5--1Omin内结束分娩,以免因脐带受压时间过长而致新生儿缺氧。

【术后注意事项】

1、产后检查软产道,如有宫颈、阴道裂伤应即刻缝合。

2、检查新生儿有无股骨、股骨骨折及颅内出血。

 

八、臀位牵引术

【适应证】

1、子宫颈口已开全或接近开全,出现脐带脱垂或胎儿窘迫,胎儿尚存活,为抢救胎儿无法即时进行剖宫产结束分娩者。

2、双胎妊娠,第1胎儿娩出后,第2胎儿出现脐带脱垂或胎儿窘迫须及时结束分娩者。

【具备条件】

1、子宫颈口已开全或接近开全。

2、无明显头盆不称。

【注意事项】

1、估计牵引有困难者可在麻醉下进行。

2、产后检查软产道,如有宫颈或阴道裂伤应立即缝合。

 

九、产钳术

【适应证】

1、第2产程延长,初产妇宫口开全已达2h,经产妇宫口开全已达1h,无明显头盆不称,胎头已较低,双顶径平面已达坐骨棘平面以下。

2、胎头位置不正,只能用于枕先露和臀位后出头困难,如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时手法回转有困难者,或臀位徒手分娩后出头困难者。

3、产妇全身情况不宜在分娩时施用腹压者。

如心脏疾病者,急性或慢性肺部疾病或其他疾病导致肺功能减退,重度子痫前期,重度的肝脏、肾脏疾病,癫痫、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神经系统疾病,产妇高热、器官衰竭等以及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硬化、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等在产程中血压升高,子痫或先兆子痫。

4、有剖宫产史或子宫有瘢痕者。

5、胎儿窘迫。

【禁忌证】

1、胎膜未破,宫口未开全。

2、胎头未衔接,明显的头盆不称。

胎头双顶径未达坐骨棘水平,胎先露在+2以上。

3、异常胎位。

不适用产钳的胎位有面先露、额先露、高直前位、高直后位以及明显的不均倾(包括前不均倾、后不均倾)。

4、胎儿畸形。

如脑积水、无脑儿、巨结肠、联体胎儿、胎儿巨大畸胎瘤等严重畸形。

5、死胎。

胎儿已死亡应以保护产妇为主,可行毁胎术。

【操作方法及程序】

低位产钳手术步骤

1、体位及术前准备:

膀胱截石位,外阴常规消毒、铺巾,导空膀胱。

2、阴道检查:

了解是否具备产钳的条件。

产道是否异常,宫口是否开全,胎膜是否破裂。

明确胎方位和胎先露。

3、麻醉:

一般情况下可采用阴部神经阻滞麻醉,特殊情况下可采用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或骶麻。

4、麻醉、切开会阴后再做一次详细的阴道检查,在颅骨受压重叠、头皮水肿的情况下容易误诊,因此上产钳前须摸胎儿耳廓,耳廓边缘所指方向即为枕骨所在部位。

5、放置左叶产钳:

左手持左钳柄使钳叶垂直向下,凹面朝前。

右手在阴道检查后不退出。

置于阴道后壁与胎头之间,将左叶产钳沿右手掌面于胎头与掌心之间,右手慢慢将产钳推送入阴道,右手大拇指托钳匙颈部协助,左手顺势向下,推送产钳,最后使左钳叶达胎头左侧耳前额部,并使钳叶与钳柄在同一水平位,在此过程中,右手逐渐退出阴道口,并由助手固定左叶产钳。

6、放置右叶产钳:

右手持右叶产钳如前,左手中、示指伸入胎头与阴道后壁之间,引导右叶产钳进入到左叶产钳相对应的位置,左手退出。

7、扣锁产钳,如两钳叶放置适当,则扣锁吻合,钳柄自然对合。

如果扣锁稍有错位时,可移动右叶产钳,以凑合左叶产钳。

8、检查钳叶位置:

伸手入阴道内检查钳叶与胎头之间有无产道软组织或脐带夹着、胎头矢状缝是否位于两钳叶的中间,胎儿的小囱门在产钳叶上缘一指处。

9、牵拉:

宫缩时合拢钳柄,向外、向下缓慢牵拉。

当先露部着冠时,右手保护会阴,见胎儿额部露出阴道口时,可将产钳柄渐渐向上提起,使胎头仰伸,当双顶径娩出时,可先放右叶产钳并取出之,以减少产钳对母体软组织的损伤,随后左叶产钳顺着胎头慢慢滑出。

10、牵出胎体:

按自然分娩机转用手牵拉胎头,使前肩、继而后肩及躯干娩出。

11、胎盘娩出后,仔细检查宫颈及阴道有无撕裂,然后缝合会阴。

【并发症】

1、产道损伤包括会阴裂伤、阴道裂伤、宫颈裂伤、骨盆或关节损伤等。

2、产后出血产钳手术者多为产程较长,易宫缩乏力;加之产道损伤导致出血增多,因此,产后出血的发病率较高。

3、感染施产钳术者,多为产程延长,失血较多,产妇抵抗力下降;加之手术操作、组织挫伤;恶露又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

因此,继发性感染的危险性很高。

4、胎儿损伤包括头面部压挫伤、头面部神经损伤、颅内出血、颅骨骨折、大脑镰或小脑幕撕裂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