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概论916章复习要点.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47411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03.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管理概论916章复习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企业管理概论916章复习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企业管理概论916章复习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企业管理概论916章复习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企业管理概论916章复习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企业管理概论916章复习要点.docx

《企业管理概论916章复习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管理概论916章复习要点.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企业管理概论916章复习要点.docx

企业管理概论916章复习要点

第九章企业技术开发与价值工程

第一节企业技术开发及其管理

  

(一)企业技术开发的对象P213:

  对象:

1、产品的开发;2、设备与工具;3、生产工艺;4、能源和原材料;5、改善生产环境的技术开发。

  

(二)企业技术开发的途径P215:

  1、独创型的技术开发途径。

  2、引进(转移)型的技术开发途径;引进方式有:

移植;嫁接;插条;交配。

  3、综合与延伸型的技术开发途径;综合型(单项移植;多种学科综合);延伸型(深、强、规模)

  4、总结提高型的技术开发途径。

  (三)企业技术开发的条件P217:

  1、科学技术工作队伍;①具有一定数量的技术开发科技人员;②科技队伍有合理的结构(学科、职能、能级、年龄等结构)

  2、技术开发的经费;经费来源有:

①国、地财政项目基金;②内部筹措;③合同收入;④贷款;⑤联合开发投资。

  3、技术开发的装备;

  4、科技开发场所;

  5、科学技术情报。

第二节技术评价与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

  

(一)技术的评价P221

 技术评价的原则:

  1、技术先进性、经济合理性与生产可行性相结合; 2、当前与长远需要想结合;  3、局部与整体利益相结合。

  技术评价的内容:

1、技术价值评价(先进性、适用性);2、经济价值评价;3、社会价值评价。

  技术评价方法:

1、经济评价法:

基本原理是对技术开发的预期收益同开发该课题的预计费用进行对比,计算收益率。

E=

*P E、收益率 M、预计收益额 C、开发费用 P、成功率

  2、综合评价法:

对每一个因素给予权重,再求加权求和。

(注意计算题)

  

(二)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P222

  技术开发成果的特点:

1、技术先进性;2、生产可行;3、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技术成果推广条件:

1、成果技术成熟性;2、成果技术适应性。

技术开发成果推广应认真作好:

1、认真细致地做好推广应用中的思想工作;

 2、技术成果投产后,要做好相应工作,从制度上、组织上巩固成果的推广应用。

第三节价值工程原理与方法

  

(一)价值工程的基本概念P224

1、价值的定义:

对象所具有的功能与获得该功能的全部费用之比。

V=

     V、价值 F、功能 C、费用或成本

2、价值工程:

通过各相关领域的协作,对研究对象的功能和费用进行系统分析,不断创新,旨在提高所研究对象价值的思想方法和管理技术。

①性质是一种思想方法和管理技术;②中心内容是对功能和费用进行系统分析和创新; ③有明确的方向是提高价值。

  3、价值工程的对象:

产品、工艺、工程、服务或他们的组成部分

4、功能的定义和内涵

功能是对象能够满足某种需求的一种属性。

功能作为满足需求的属性带有客观物质性和主观精神性两个方面,即功能的二重性。

商品的功能特性包括:

①品质;②能力;③款式。

5、功能的种类:

①使用功能和品位功能;②必要功能和不必要功能;③不足功能和过剩功能;④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

  

(二)价值工程的思想的方法P229

  价值工程的目的:

以对象的最低寿命周期成本实现所需功能,即获取最佳的综合效益。

 提高价值获取效益的思路:

提高功能与成本的比值

提高价值的途径:

1、提高功能并降低成本;(最理想的途径)

2、在保持功能的前提下降低成本;(这是较多人选择的途径)

3、在成本不变的前提下提高功能;

4、以功能少许下降换取成本大幅下降;

5、以成本适当提高换取功能大幅提高。

  (三)价值工程的特点与方法P231

价值工程的特点:

1、以使用者的功能需求出发;2、对功能进行分析;3、系统研究功能与成本之间的关系;

4、努力方向是提高价值; 5、需要有多方协作,有组织、有计划、按程序进行。

价值工程的一般工作程序:

1、准备阶段:

①对象选择;②组成价值工程小组;③制定工作计划

2、分析:

①收集整理信息资料;②功能系统分析;③功能评价

3、创新:

①方案创新;②方案评价;③提案编写

4、实施:

①审批;②实施与检查;③成果鉴定。

功能系统分析:

1、功能定义;2、功能整理;3、功能成本分析; 4、功能评价

产品的功能分析是价值工程的核心,是开展价值工程活动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阶段。

功能评价:

就是确定功能的价值,进而利用功能价值与实际成本作比较的方法,以判断零件、部件或产品的设计方案的价值。

在V=

   中,

V>1时,可允许适当提高功能;

V=1时,认为比较理想的状态;

V<1时,应大力降低成本。

第十章生产管理

第一节生产组织工作

  

(一)生产过程组织P237

  生产过程的组成:

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核心)、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服务过程

  生产过程组织要求:

各工序运动连续性、各工序时间上平行性、方向单向性、工序间能力的比例性、生产环节均衡性、生产过程灵活应变能力的适应性

  

(二)基本生产单位的组织P238

基本组织形式有:

工艺专业化、对象专业化混合原则。

工艺专业化:

又称工艺原则,指按生产工艺的特点设置生产单位。

  对象专业化的特点:

产品过程等待时间少,运输短;但费用大,设备利用率低,适应品种变化能力差

(三)流水线生产239

流水线生产,又称流水生产、流水作业,指劳动对象按一定的工艺路线和统一的生产速度,连续不断地通过各个工作地,按顺序地进行加工并生产出产品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

  特点:

品种少、过程连续、工作按顺序、专业化高、节拍生产。

  条件:

产品品种稳定;产品结构先进,设计定型,是标准化的;原材料协作件是标准化的;机器设备能经常处于完好状态;各生产环节的工作状态能稳定地达到工作质量标准。

优点:

使生产过程较好地符合连续性、平行性、比例性及均衡性的要求。

生产效率高,能及时地提供市场大量需求的产品。

缺点:

不够灵活,不能及时适应市场对产品产量和品种变化的需求,以及技术革新和技术进步的要求。

混流生产线:

将现代柔性生产技术和信息管理手段应用于生产线生产,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流水线生产的缺点,做到一条流水线上同时生产多个品种的产品。

第二节劳动组织与劳动定额管理

  

(一)劳动组织P240

  劳动组织的内容:

企业定员、作业组的组织、工作轮班的组织工作、工作地的组织工作

  

(二)劳动定额P242

  劳动定额形式:

时间定额、产量定额。

时间定额与产量定额成倒数关系。

  制定劳动定额的要求:

快、准、全。

  劳动定额制定方法:

1、经验估工法;2、统计分析;3、类推比较法;4、工时测定法;5、定额标准资料法。

第三节生产计划与生产作业控制

  

(一)生产计划P244

  生产计划构成:

1、综合生产计划(年度生产计划);2、主生产计划(生产进度安排计划);3、物料需求计划(采购计划)。

  

(二)生产作业计划P248

生产作业计划是生产计划的具体执行计划,是把企业的生产任务,具体分配到各车间及车间各个工段、班组以及每个工作地和个人,规定具体生产任务,从而保证保质保量完成生产任务。

主要内容:

  1、进行生产负荷、能力的核算与平衡,确保任务切实可行;

  2、进行作业排序,规定加工顺序,指导工人作业;

  3、制定和修改期量标准;

  4、进行日常生产派工;

  5、搞好生产作业现场管理,保良好工作环境。

  (三)生产作业控制P249

  生产作业控制,又称生产调度,指在生产作业计划执行过程中,有关产品生产数量和进度的控制。

生产作业控制的主要内容:

  1、检查各环节投入产出进度,发问题,采措施;

  2、检查、监督、协助各相关部门做好准备工作

  3、根据需要配备劳力,督促材料、工具、动力供应情况和厂内运输

4、做好作业核算、计划完成情况统计分析工作

生产作业控制的基本要求:

计划性;权威性;预防性。

生产作业控制的制度:

值班制度;调度报告制度;调度会议制度;现场调度制度;班前、班后小组会议制度。

第四节库存控制与供应链管理

  

(一)库存控制P252

库存控制的任务:

1、保证满足企业生产需要;2、保持生产系统稳定高效运行;3、合理储备,降低成本。

库存控制的四个参数:

1、订购点;2、订购批量;3、订购周期;4、进货周期。

库存控制基本方法:

1、定量库存控制法(连续检查控制法、永续盘点法);2、定期库存控制法(周期检查控制法、定期盘点法)。

库存重点控制方法——ABC分析法。

(二)供应链管理P256

供应链:

指由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直到最终用户所联结起来的网络结构,这一网络结构围绕核心企业,以能力互补与资源整合为基础,把上下游企业组织起来,结成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全面控制,实现高质量、低成本、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与变化,为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

供应链运行是用户导向,需求拉动模式。

供应链管理主要内容258:

1、供应链网络的设计与调整;2、供应商和用户选择与管理;3、供应链的产品需求预测计划;

4、依托供应链的产品设计与制造管理;5、企业内部和企业间的物流配送策略与管理;6、供应链的分销策略与渠道管理;

7、供应链的用户服务和顾客价值管理;8、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供应链信息管理和决策。

供应链管理基本管理思想:

1、系统观念;2、集成化的思想和方法;3、战略合作。

第五节设备综合管理

  

(一)设备综合管理的含义及其特点P260

  设备综合管理,是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益和实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为目标,采用技术、经济、管理等多方面措施,对设备全过程进行管理的一种新型管理模式。

设备综合管理的主要特点:

  1、追求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2、对设备的“一生”进行全过程的管理;3、实行全方位和全员参与管理

  

(二)设备的选购与评价P261

  设备选购应全面考虑的因素:

生产性;可靠性;安全性;节能性;耐用性;环保性;成套性;灵活性;经济性。

(三)设备的使用P262

设备使用的方针:

充分合理使用设备:

①防止闲置不用;②要做到爱护使用,坚决禁止滥用蛮干。

(四)设备维修制度P263:

1、计划预防维修制度; 2、保养维修制度; 3、全员生产维修制度。

第六节生产运作管理的新方式

(一)物料需求计划(MRP)P266 

MRP是一种以计算机为手段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管理系统,同时也是一种计划主导型的生产管理方式。

优点:

最大限度降低在制品库存,及时反映需求,合理安排加工时间,估计生产能力。

制造资源规划系统(MRPII),是对物流需求计划的一种扩展,以整个企业为对象,管理范围涵盖了销售、生产、库存、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对企业各种资源实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便达到连续均衡生产、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物料的库存,消除生产过程中的无效劳动,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水平。

(二)适时生产方式(JIT)P267

日本丰田公司提出的,目的是克服大量流水线生产的局限性,以便能够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满足顾客对产品种类、型号和颜色的多种多样的需求,并保证及时交货。

适时生产方式是以只在需要的时候,按照需要的数量,为顾客生产提高所需要的完美质量的产品为基本原则,依靠计算机管理手段,而建立起来的包括从企业经营理念、管理原则到生产组织、计划与控制以及作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在内的一整套较完整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体系。

JIT追求的目标:

1、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和浪费2、追求零库存3、追求零缺陷4、多品种、小批量5、准时供货。

JIT生产方式包括消除浪费、全面质量和人员素质三个基本要素。

JIT对生产系统及其运行的要求包括:

1、实现拉动式物流方式;2、生产批量小量化;3、作业人员多能化;

4、合理布置生产设备;5、改进与供应商之间关系,使物资供应在质量时间速度等各方面适应JIT的要求。

(三)企业资源计划(ERP)P270 

ERP是在MRPII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供应链管理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各种现代管理思想,借助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构建运行平台,对以核心企业为龙头的供应链的全部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的计算机管理系统,是涵盖整个企业及其供应链的新型管理体系和方法。

ERP的核心思想:

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

第十一章全面质量管理与质量管理体系

第一节产品质量与全面质量管理

  

(一)产品质量与工作质量P272

质量:

指产品、过程或服务满足规定和潜在要求的特征和特征的总和。

质量包括产品质量、过程质量和服务质量。

  产品质量五个特性:

1、性能;    2、寿命;    3、可靠性;     4、安全性;     5、经济性。

工作质量的含义和内容:

P273

工作质量包括过程质量和服务质量,是指企业与产品质量直接有关的工作,对于稳定地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产品质量的保证程度。

  产品质量和工作质量关系:

产品质量是企业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企业工作质量是一定产品质量的基础和保证。

(二)质量职能P274

质量职能:

为了保证产品具有一定适用性所进行的全部活动的总称。

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被称为质量螺旋形上升过程。

  (三)全面质量管理P274

  质量管理的三个发展阶段和各个阶段的特征:

  1、以检验为特征的传统质量管理:

死后验尸

  2、以数理统计方式用于质量控制为特征的统计的质量管理:

预防为主

  3、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的五个特点:

 1、满足用户需要为基本出发点;2、对象是全面的,即广义的质量;3、范围是全面的,即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的全过程;

  4、全面质量管理是全员参加的管理; 5、采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综合的。

第二节质量管理体系

  

(一)质量管理体系及其目的P278

  目的:

满足规定的用途和需要,满足用户的期望,符合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符合社会有关法令要求;同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质量管理体系的组成P279

  质量管理体系的四个重要组成部分:

1、过程;   2、组织机构;   3、工作程序;  4、资源和人员。

  (三)质量活动的开展P280

  质量活动的四大过程的有关工作:

1、设计;2、制造(包括检验);3、使用;4、辅助生产和服务。

  (四)质量体系的建立和运行P286

  质量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应抓的主要工作:

  1、明确企业质量方针和目标;2、分配和落实质量职能,完善质量文件;3、建立专职的质量管理机构;

4、建立一套高效灵敏的质量信息反馈系统;5、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管理循环组织质量体系的运转。

管理循环:

即PDCA循环,是组织质量体系运行的基本方式,包括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几个阶段。

第三节质量管理原则与质量标准

(一)质量管理原则P289

ISO9000中的质量管理八原则: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2、发挥领导作用;3、组织全员参与;4、运用过程方法;

5、采用管理的系统方法;6、努力持续改进;7、基于事实,进行决策;8、加强与供方的联系。

(二)质量标准P290

质量标准:

指通过某些技术参数或工作效率等工作成果来间接反映产品和工作的质量特征,把这些反映产品和工作质量特征的技术参数、工作效率等工作成果明确地规定下来,形成文件,成为衡量产品和工作质量的技术依据、考核依据。

质量标准有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ISO9000系列国际标准产生的背景:

相互合作、依赖建立体系取得合作伙伴的信任。

ISO9000系列标准的结构,包括五个标准:

1、ISO9000《质量标准和质量保证标准——选择和使用指南》;

2、ISO9004《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指南》;

3、ISO9001、ISO9002、ISO9003规定了三种质量保证模式,用于合同环境,适用第三方认证的模式

ISO9000系列标准的内容:

1、ISO9000《质量标准和质量保证标准——选择和使用指南》,阐明了系列标准的一些关键术语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等。

2、ISO9001《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质量保证模式》。

3、ISO9002《质量体系——生产和安装的质量保证模式》。

4、ISO9003《质量体系——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质量保证模式》。

5、ISO9004《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指南》。

第四节质量体系认证

  

(一)质量体系认证的含义P293

  

(二)质量体系认证的作用P294:

1、可增强供需方信任感; 2、增产量,降成本,提效益; 3、需方减少验收费用。

  (三)质量体系认证的程序P295:

  第一阶段:

1、申请;2、评定;3、发证。

  第二阶段:

4、认证后的日常监督管理

第十二章市场营销与市场开拓

第一节市场营销工作的性质和内容

  

(一)企业市场营销工作的性质和地位P296

企业市场营销:

是企业为满足市场需要,实现自身经营目标而开展的商务活动过程。

性质:

是企业再生产过程中属于流通领域的工作,是生产过程中的延续。

市场营销工作是以顾客的需求作为企业再生产过程的起点,又是以顾客需求的满足作为再生产过程的终点。

  

(二)企业市场营销工作的作用P297

  基本作用:

解决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满足顾客需要,实现生产与消费统一

  具体作用:

  1、实现生产目的的必要条件,对企业再生产过程正常进行起保证作用;

  2、联系生产和消费的纽带,开拓市场的先锋,起桥梁作用;

  3、各项经营决策提供客观依据,起指导作用;

  4、改进各方面工作,提高效益,起促进作用。

  (三)企业市场营销工作的内容P298:

  1、市场调研工作; 2、目标市场选择; 3、产品开发建议与商标、品牌、包装设计工作;  4、产品定价;

  5、销售渠道选择; 6、产品促销; 7、产品储存和运输;  8、承接定货和销售服务;  9、客户关系管理。

  客户关系管理:

即CRM,指企业对客户有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类,通过分析研究,区分重点客户和一般客户,并根据他们的不同需求,调整企业的业务流程,集中企业优势资源,为他们提供优质、多样化和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以保证客户较高的满意度和忠诚度所进行的协调销售、协同市场、协调服务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客户关系管理工作的内容:

1、建立完整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2、善于从众多客户中识别出核心顾客;

3、兼顾一般,为核心顾客提供特殊服务。

核心客户:

即那些客户数量占20-30%,却能给企业带来70-80%的效益的客户。

第二节市场营销观念

  

(一)市场营销观念的含义与作用P300

  市场营销观念:

指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和各专业职能部门,特别是市场营销人员在开展商务活动中的指导思想,是指导人们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处理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矛盾所持有的认识和态度的总和,表现为营销观念或叫商业观。

市场营销观作用:

 1、导向作用;  2、准则作用。

  

(二)两类不同的经营观P301

传统市场营销观具体表现形式:

1、生产观念;2、产品观念;3、推销观念。

特点:

生产者为导向的经营观念,以卖方的要求为中心

现代市场营销观具体表现形式:

1、市场营销观念;2、社会营销观念

特点:

市场、社会需要为导向,适销对路为核心,开展整体的市场营销活动,目的是实现企业和顾客的双赢,或实现企业、顾客和社会的多赢。

  (三)现代营销观念的新发展P303

  现代营销观念在企业中的新发展:

1、循环经济观念;2、明智消费观念; 3、服务营销观念。

第三节市场细分和市场选择

  

(一)市场细分P304

  市场细分必要性:

1、便于掌握需求特点,正确产品开发;2、便于掌握市场分布情况,发现市场缝隙;3、便于确定重点目标市场。

  市场细分的标志:

  1、消费品市场细分的标志:

  ①按人口因素细分  ②地理区划  ③购买心理 ④购买行为

  2、生产资料产品市场细分的标志:

  ①按企业规模   ②客户使用要求 ③产业、行业特点

  市场细分要求:

1、划分特性的可衡量性;2、市场开发的效益性;3、进入市场的可行性;4、划分标志的动态性。

(二)目标市场选择P309

市场研究:

1、研究顾客的购买规律。

①由需求引起购买动机,由购买动机产生购买行为的规律;

  ②由购买动机发生购买行为经历心理发展过程的规律;

 ③购买商品行动过程的规律。

2、研究生产经营者的营销规律。

 

  目标市场应具备的条件:

1、市场有一定的购买力;2、市场有尚未满足的需求;3、本企业有优势,能进入该市场。

  选择目标市场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市场面多与少、大与小的关系; 2、重点市场和一般市场;

  3、本地市场和外地市场; 4、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 5、当前市场和长远市场。

第四节市场开拓及其新谋略

  

(一)传统的市场开拓策略P311

  产品市场定位策略:

1、避强策略;2、雷同策略(比对手强或有空余市场);3、超强策略。

  进入市场的空间策略:

1、先近后远策略;  2、先远后近策略; 3、齐头并进策略。

  进入市场的时间策略:

1、提早进入市场;  2、适中进入市场; 3、较晚进入市场。

  进入市场的传统方法策略:

广告策略、服务、公关、商标、包装、人员推销、营业推广等。

  

(二)新形势下市场开拓新谋略P313

  进入市场的新谋略:

  1、直复营销; 2、品牌营销;  3、顾客满意营销;  4、关系营销; 5、文化营销;

  6、绿色营销; 7、整合营销;  8、网络营销。

第十三章市场营销战略

第一节市场营销组合战略

  

(一)市场营销的组合及其内容P318

市场营销组合:

是指企业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特点,综合运用各种可能的营销因素和营销手段,组合成为一个有特色的,系统化的整合体营销战略和策略,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一种决策思想和方法。

市场营销组合的内容:

1、产品要素子系统;2、渠道要素子系统;3、价格要素子系统;4、促销要素子系统。

  市场营销组合的要求:

1、优势组合;   2、优中选优;    3、形成特色。

  

(二)市场营销组合战略的类型P319

  市场营销组合的四种战略方案:

1、产品开道战略; 2、价格引路战略; 3、渠道开通战略; 4、促销开路战略。

  (三)市场营销组合战略的选择P322

  市场营销组合战略选择应考虑的因素:

  1、目标市场的特点; 2、企业营销战略任务;3、企业营销环境;4、企业资源状况;5、市场营销预算。

第二节品牌战略与名牌战略

  

(一)品牌与品牌战略P324

品牌:

即商品的牌子,商品的名字,是卖者的产品的某一名词、符号、设计或它们的组合。

名牌:

指经过市场检验,众多顾客所公认的,具有高市场覆盖面、高市场占有率、高知名度、高美誉度、高适应性、高效益的产品品牌或服务品牌。

品牌与名牌之间的关系:

品牌不等于名牌,但创出名牌必须建立在品牌经营的基础上。

缺乏品牌经营,就谈不上创出名牌,名牌是品牌经营的结果。

名牌效应具体体现:

1、名牌积累效应;   2、名牌乘数效应;    3、名牌扩散效应;   4、名牌辐射效应。

品牌战略:

指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所作出的长远性谋划与方略。

名牌战略:

是指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