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31 小说阅读教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43692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81 大小:90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31 小说阅读教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31 小说阅读教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31 小说阅读教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31 小说阅读教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1页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31 小说阅读教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31 小说阅读教学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31 小说阅读教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31 小说阅读教学案.docx(18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31 小说阅读教学案.docx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31小说阅读教学案

专题3.1小说阅读

1.小说选材,古今中外均有,中国小说以现当代作家作品为主,外国小说以欧美名家作品为主。

体裁上,以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为主体。

2.从命题角度看,热点有“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探究等考点。

一、小说的文体特征及三要素

小说是文学的一大类别,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无论什么样的小说,都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就是人物、情节和环境。

小说都是重在写人物的,“文学即人学”,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而塑造人物形象一般离不开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一定的生活环境,所以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安排故事情节,描写典型环境也就成了传统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1.小说中的人物

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2.小说的故事情节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

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3.小说的环境

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中心思想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在环境描写中,社会环境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

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

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具有重要作用。

二、小说应考阅读的特点及步骤

1.应考阅读是一种快速高效的整体阅读

考场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与平时的浏览或慢品有区别。

它要求能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一篇千字文读两遍。

它是考生必须练就的本领,只有平时有意识地训练快速阅读,方能在考场上方寸不乱,成竹在胸。

快速阅读要善于抓标题、开头、结尾及意蕴深刻处,同时圈点勾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段落和语句。

快速阅读的目的是在做题前整体把握文章。

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只有整体把握了全文,将文章的骨骼、精髓看得透彻、明白,才能把命题人的命题指向、意图看得清楚、明晰,才能快速而准确地答题。

所谓整体阅读,就是能初步把握小说情节,初步认识人物形象,初步概括小说主题。

2.应考阅读应遵循五个步骤

步骤一:

寻找并理清线索

小说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作者的情感、小说的事件,还可以是故事中的空间、时间。

阅读小说,抓住线索是把握小说故事发展的关键。

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

要求分析的“小说线索”,一般都是双线结构,一明一暗,相互交织。

必须注意的是明暗交织的双线必须是由一个共同点来连接。

步骤二:

切分层次,概括情节

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情节是否合理,是小说能否成功的关键。

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的作品前边有序幕,后边有尾声。

在作品中,情节的安排取决于作者的艺术构思,有的有着完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有的把高潮安排在结尾,总之,这四个部分并不是缺一不可的,但不论故事情节如何安排,情节的发展总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

把握小说情节主要途径:

先切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按照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梳理。

步骤三:

观描写、重细节、思人物

描写是小说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最大特点。

不管是白描还是工笔,都是使小说中的人物显得栩栩如生的基础。

注重小说的描写类型,如人物的外貌、神情、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尤其是细节的描写,这些描写能揭示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例如《守财奴》中,葛朗台看到金子后的动作:

“老头儿身子一纵,扑上梳妆匣,好似一头老虎扑上一个睡着的婴儿。

”这个细节描写,形象地刻画了葛朗台饿虎扑食般攫取钱财的丑态和不择手段掠夺钱财的伎俩,塑造了一个为金钱而执着发狂的守财奴的形象。

小说是最能表现人的艺术,分析人物形象独特、鲜明的个性,还需要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素去考虑。

步骤四:

析环境、联主题

作品中的环境是作品中的人物赖以生存发展活动的地方,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环境描写不仅是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创造气氛,烘托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主题服务。

步骤五:

多思考、获主旨

小说的主题不是像贴标签一样明显地张榜在作品的前头,而是蕴藏于作品的所有艺术形象中,蕴藏于情节的发展变化中,蕴藏于典型的环境中。

它有待于读者去寻找,去挖掘,去发现,去获得。

还要格外注意标题和主旨的关系。

三、分析情节的作用

小说的情节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

一是内容上为塑造人物、表现主题服务,为情节发展服务;二是结构上呼应标题、设置悬念、照应文段、埋下伏笔、为后面情节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等。

1.小说开头段的作用

小说开头常用的两种方式:

①悬念式。

在作品开头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回答疑问。

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阅读下去;或者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

②写景式。

作用主要是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奠定感情基调。

2.小说中间段(情节)的作用

这一作用可以从以下三点进行考虑:

①考虑某个情节与全文中相关情节的关系。

主要是照应和伏笔。

照应就是文学作品前后文之间的呼应。

照应能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伏笔是指文学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做的提示或暗示。

在小说中使用伏笔,能使小说情节曲折,结构紧凑,构思精巧,前后呼应。

②考虑情节与主题的关系。

3.小说结尾段的作用

小说结尾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

①出人意料式。

这种结尾,从结构安排上看,能使平淡的故事陡生波澜,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在情理之中。

②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这样的结尾能够让读者充分地驰骋想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

③补叙式。

这种结尾常有对上文情节的呼应和解释悬念的作用,使人物形象更加完整,深化主旨。

④卒章显志式。

这种结尾往往有解释悬念、揭示主题的作用。

⑤令人感伤式。

这种结尾,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从表现人物性格上看,能很好地塑造人物性格,增强悲剧色彩;从表现效果上看,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⑥大团圆式。

这种结尾,从表现效果上看,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从读者的感情体验上看,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从主题上看,能凸显出美好的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四、分析形象的作用

1.主要人物的作用

小说的人物形象众多,其中置于中心地位,被作者着力塑造的就是小说的主要人物。

刻画人物是小说的核心,但不是根本目的,刻画人物的美丑善恶无非是为反映现实服务的,小说的最终落脚点是借助形象透露出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的感受和体会。

人物形象的典型性,即人物形象折射出的社会现象以及带给人们某种启示,是主要人物形象承担的重要任务。

简言之,主要人物承担着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2.次要人物的作用

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一般有:

①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②贯串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的真实性;③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主旨;④推动情节发展。

3.物象的作用

小说引入特别主要的物象,基本作用有:

①突出人物性格,揭示深化主题;②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③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

高频考点一 梳理概括情节

把握住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步步惊心

田洪波

其实是他把事情弄复杂了,如果他没冲动,后面的故事就不会发生。

那是他最自卑的一天,母亲躺在病床上,药费无以为继。

身高1.82米的他,眼里没有半滴泪,却被“无用”两个字臊得低下了头。

父亲多年前出轨重婚,他刚走出校门不久,家庭的日常开销全依赖于母亲。

他感觉悬崖就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纠结的结果是,铤而走险,把手伸向别人的口袋!

读大学时,因为生活拮据,他偷过同学几次钱,想着挨过困难就金盆洗手,事实上他做到了。

现在,这是最快捷的办法。

他悲壮地开始付诸行动了,目标选择在人群聚集的公交车上。

很快他就锁定了目标。

一位看上去有眼疾的老年女人,神情恍惚地站在过道上。

她手里拎着个黑色布袋,一只手紧紧抓着座椅靠背。

靠背上的女孩正在用手机听音乐,对老人的艰难视而不见。

他把眼睛准确瞄向老人的裤兜。

毕竟不是老手,毕竟面对的是陌生人。

他犹豫了很长时间。

在那段时间里,车过了一站又一站,眼看就要到终点站了,他把牙咬了咬,靠近了老人。

车身颠簸的一瞬间,塑料包裹的一叠钱,已经捏在他的手上。

他毫不迟疑,转身下车,怕自己稍有迟疑,事情就朝相反方向走了。

在僻静处,他小心清点,4000元整,另有一本病历。

病历上记着一个女孩的名字,他好奇地看了下,看到“白细胞异常”的字眼。

他知道那是什么病。

眼泪溢出眼眶,他认定这是上天的旨意。

他没有犹豫,转身到公交站点找老人。

他样子焦虑、犹疑、懊悔,总之,脸上有着挥之不去的复杂。

他不知道,他已经被两个便衣警察盯上了。

寻摸半天,无果。

他想到了附近的医院,抬头望去,军区附属医院果然就在左前方。

他加快脚步朝医院跑。

警察悄没声跟在他身后。

医院里很嘈杂,几乎每个角落都有人,他一层层楼寻找,一张张脸辨认。

在十四楼的一个拐角处,他看到了那个老人,她脸上全是泪水,几名亲属正在数落她。

他看到她的眼里写满绝望,这让他想到自己的母亲。

他没敢让自己莽撞,装作好奇的样子靠近老人,同时寻找还钱给老人的机会。

机会似乎不是很佳,而且他敏感地注意到有两个人紧盯着他。

他不敢造次了。

这边儿,急火攻心的亲属失去理智,说出几句难听的话,老人不堪忍受,号啕大哭,并且趁人不备意欲跳楼。

他脑门上全是汗,脸涨得通红,突然把钱狠命往老人怀里一塞,撒开腿就往楼下跑。

走廊里响起尖叫声,伴着更多躁动,警察迅疾跟了下去。

警察已揣摩明白八九分,只需得到他的证实,可他不知道真相,他只知道有人要抓他。

如果抓到就一切全完了。

母亲还躺在医院里,他非但帮不上忙,恐怕还要添乱,后果不堪想象。

他身体素质还可以,迈着长腿,一路狂奔。

躲过一辆辆车,闪过一拨拨人。

他牵动了太多视线。

大庭广众下,岂能容他轻易逃脱?

他最终摔倒在一片绿地上,很重地摔倒。

人们齐上阵,仿佛自己就是愤怒的失主,似要把他绳之以法,甚至就地正法,方能解恨一样,各显其能将他摁住。

警察适时出现,将他往附近的一辆车上扭送。

真正的失主,那位老人的亲属也赶到了,巴掌和拳头一起抡向他,连带着脚踹和声嘶力竭般的质问,被两个警察强行拉开了。

他很沮丧,那一瞬间的泪水是不可扼制的。

谜底很快在审讯中揭晓。

在和医院通过核实电话后,警察感到十分尴尬,一直沉默地望着他,半天才想起给他倒了杯水。

然后其中的一个默默把几张钱塞给他,他没反应过来时,另一人也将一些钱塞给他。

“回医院去!

”他们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要求他。

他坚持不要这样的安慰,想返还那些钱,其中的一个红了眼圈,大声呵斥他:

“让你拿着就拿着!

别关键时刻想旁门左道,要活出个男人样儿来!

蔓延的温情中,他哽咽难语,正待转身离开,几个警察纷纷走上来,把一些钱塞给他。

他深深鞠躬,逃也似的跑向医院。

安顿好母亲,他心绪难平,到走廊里透气。

发现几个人莫名其妙地注视着他,他下意识用手捂住额角的伤口,眼里现出一丝惊悸。

那些人似乎更注意他了。

他惊讶地看到,有人在传阅手机微博,微博记录的正是他被抓的经历。

照片上的他,满眼惊恐。

他傻傻地站了半刻钟,逃离的念头再次冲上大脑。

(有删改)

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情节。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他”因母亲生病欠缺医药费,偷了一位老人4000元钱。

②“他”发现钱是用来给一个女孩看病的之后,将钱送回老人手里,并试图逃离。

③“他”被群众、警察捉住后,遭到老人家属的痛打。

④警察知道事情的真相后纷纷给“他”捐款。

⑤医院里“他”被“莫名其妙地注视”,人们纷纷议论这次偷盗事件。

⑥“他”想要再次逃离。

【设问方式】

1.请围绕主人公×××梳理文章的基本情节。

2.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

3.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知识储备】

1.情节构成

情节是小说所描写的生活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组成。

有的小说前面还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

前者多为对故事背景的交代,用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后者多为对故事或人物的后续交代。

2.情节结构安排

情节结构安排除了上面提到的基本模式外,还有以下几种较为常见的方式:

(1)摇摆式。

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

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很顺利地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而往往会在发展或高潮处横生枝节,使情节发生波折,经历一定的波折后,再回到正轨。

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如王任叔的《河豚子》,写一农民在二三十年代的社会背景中,因穷困而自杀的过程:

弄回毒鱼,却看到孩子们兴高采烈;怕见惨象而外出,回来后却见妻儿欢笑等待;吃后等死,却因鱼失去毒性,死不成仍要受苦。

(2)欧·亨利式。

结尾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这是欧·亨利式情节结构的主要特征和构思要求。

这种结构形式是将生活的矛盾拧结成集中、尖锐、强烈的冲突,然后又笔力凝结在剧变的关键上,以合乎逻辑的陡变实现矛盾转化的戏剧性效果,以典型场面的爆发创造出一个小小的一波三折的悲喜剧。

如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写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为参加一次晚会,向朋友借了一串钻石项链,来炫耀自己的美丽。

不料项链在回家途中不慎丢失,她只得借钱买了新项链还给朋友。

为了偿还债务,她节衣缩食,凡事亲力亲为,整整劳苦了十年。

十年后与朋友再次相遇,却得知当年丢失的是假钻石项链。

结局让人哭笑不得,极大地讽刺了玛蒂尔德的虚荣,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3)蒙太奇式。

或叫“镜头组合式”。

即运用电影蒙太奇组接法,把几个有内在联系的镜头或场面连接起来,构成一个有机完整的结构。

几个镜头的衔接,能造成一种意境,表达出作者的思想。

(4)对话式。

以人物在特定场景中的富有个性的对话,构成作品的主体。

言为心声,这种形式便于突出人物性格特征,结构简洁明快。

采用对话的手法,直接切入生活的横断面,透视人物的精神世界,将他们各自所持生活态度的差异显示出来;在有限的篇幅里,折射出较丰富的思想能量。

(5)独白式。

以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叙述故事,推动情节的发展。

这种形式便于抒发人物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对事物、人物的思考。

(6)抑扬式。

假如“扬”是主体,却先在“抑”上着笔,突然一转归于“扬”。

或者相反。

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造成鲜明对比,使读者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可以给读者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解题技巧】

概括小说情节“寻”“理”“抓”

1.“寻”,就是寻找小说的线索来梳理情节

线索是贯穿整个作品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某人、某物、某种情感、某个事件,还可以是时间、空间。

有时,故事情节比较复杂的文章还会有两条线索。

如鲁迅的《祝福》,祥林嫂与鲁四老爷的矛盾冲突,就是构成情节的主要线索。

2.“理”,就是理清小说的结构

可以先给文章各段落标上序号,然后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来划分文章层次,进而梳理情节,把握小说的矛盾冲突。

如果是全篇,看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在文中是怎样表现的;如果是局部,要留心构成故事发展的一连串细节,留心人物性格、心理、情感的变化过程。

3.“抓”,就是抓住场面

一般一个场面可以概括为一个情节。

小说中的场面就是不同时间下人物活动的场所。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可按照林冲活动的地点概括情节:

酒店遇故交、市场买刀寻敌、看管草料场、风雪山神庙复仇。

注意:

①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

②要注意题干要求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答题模板】

梳理概括情节的答题模式

模板一:

主人公在……时候……地点,做了……事情。

模板二:

小说先写了……,接着写了……,又写了……,最后写了……。

模板三:

小说的主要情节有:

①……;②……;③……;④……。

【变式探究】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敌与友

老 舍

不要说张村与李村的狗不能见面而无伤亡,就是张村与李村的猫,据说,都绝对不能同在一条房脊上走来走去。

张村与李村的人们,用不着说,当然比他们的猫狗会有更多的成见与仇怨。

大概自有史以来,张村与李村之间就没有过和平。

为表示抵抗,两村人是不惜牺牲了真理的。

张村的太阳若是东边出来,那就一定可以断定李村的朝阳是在西边。

两村的村长是最激烈的,不然也就没法作村长。

张村村长的二儿子张荣已在军队生活过了三年,还没回来过一次。

这很使张村长伤心,怨他的儿子只顾吃饷,而忘了攻击李村的神圣责任。

慢慢的村长想出了主意,时常对村众声明:

“我的二小子,是大排长。

李村里出去那么多坏蛋,可有一个当排长的?

我真愿意李村的坏蛋们都在我的二小子手下当差,每天不打不打也得打他们每人二十军棍!

”不久这套话便被全村的人记熟,“打他二十”渐渐成为挑战时的口号。

李村的确没有一个作排长的。

最难过的自然是村长。

为这个,李村村长打发自己的小儿子李全去投军:

“小子,你去当兵!

限你半年,就得升了排长!

不,升到营长!

”李全入了伍。

可是半年过去了,又等了半年,排长的资格始终没有往他身上落。

真正的战争来到了,两村的人一点也不感到关切。

说真的,要不是几个学生来讲演过两次,他们就连中日战争这回事也不晓得。

由学生口中,他们知道了这个战事和日本军人如何残暴。

他们很恨日本鬼子,也不怕去为打日本鬼子而丧了命。

可是,这得有个先决的问题:

张村的民意以为在打日本鬼子以前,须先灭了李村;李村的民意以为须先杀尽了张村的仇敌,而后再去抗日。

战事越来越近了,两村还没感到什么不安。

他们只盼望日本打到,而把对岸的村子打平。

世界上确是有奇事的。

侦探回来报告张村长:

张荣回来了。

可是,他搀着李全,走得很慢!

李村长也得到同样的报告。

两村长最初想到的是把两个认敌为友的坏蛋,一齐打死。

可是这太不上算。

第二次报告来到:

他们俩坐在了张村外的大杨树下面。

两村长的心中像刀剜着一样。

那株杨树是神圣的,在树的五十步以内谁也不准打架用武。

第三次报告:

李全躺在树下,似乎是昏迷不醒了;张荣还坐着,脸上身上都是血。

两村长撑不住了,对大家声明要去看看那俩坏蛋是怎么回事,绝对不是去认儿子,他们情愿没有这样的儿子。

他们不愿走到杨树底下去,也不召集村人来保护他们,虽然明知只身前去是危险的。

两个老头子不约而同来到杨树附近,谁也没有看谁,以免污了眼睛,对不起祖先。

张荣看见父亲,不晓得怎好的叫了一声“爹”,而后迟疑了一会儿用同样的声音叫了声“李大叔”!

李村长没答声。

张村长的胡子嘴动了动,眼里冒出火来,他觉得这声“李大叔”极刺耳。

张荣看着父亲,毫不羞愧的说:

“李全救了我的命,我又救了他的命。

我把李全拖了回来,他的性命也许……反正我愿把他交到家里来。

在他昏过去以前,他嘱咐我:

咱们两村子得把仇恨解开,现在我们两村子的,全省的,全国的仇人是日本。

在前线,他和我成了顶好的朋友。

我们还有许多朋友,从广东来的,四川来的……都是朋友。

凡是打日本人的就是朋友。

爹!

李大叔!

你们说句话吧!

咱们彼此那点仇,一句话就可以了结。

为私仇而不去打日本,咱们的祖坟就都保不住了!

二位村长低下了头去。

李全睁开了眼,看明是父亲,他的嘴唇张了几张:

“我完了!

你们,去打吧!

打……!

张村长豆大的泪珠落在李全的脸上。

而后拍了拍李村长的肩:

“咱们是朋友了!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交代了张村与李村的狗猫水火不容,形象地点明了两村的敌对关系,语言幽默,统领全篇,画龙点睛。

B.张村村长的二儿子当了排长,而李村没有一个参军的。

后来李村村长的小儿子参军了,但一直没有一官半职,这使得李村在与张村的争斗中一直处于下风。

C.张村和李村冲突不断,主要原因是两个村长迂腐守旧、顽固狭隘,化解他们两人的矛盾才是改变张村和李村敌对关系的关键。

D.小说结尾借张荣和李全的话点明了作品的主旨,意在表明两村的矛盾和民族矛盾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应该捐弃前嫌,一致对外。

【答案】D

【解析】A项,“统领全篇,画龙点睛”错,应为“引出下文”。

B项,“李村没有一个参军的”错,原文第

2.张村和李村的敌对关系是如何一步步化解的?

请简要概括。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几个学生的演讲使两村人都恨日本鬼子。

②张荣搀着李全归来打破了两村世代的仇恨壁垒。

③张荣的讲述让两位村长受到感召,认识到了民族的仇恨。

④李全的话让双方彻底放弃了仇恨,最后张村长主动与李村长和好。

【解析】作答本题需要从文中找出相关的情节,如几个学生的演讲虽然没有使两个村子之间的矛盾得以缓解,却使两村人都恨日本鬼子;张荣搀着李全回来,打破了两村仇恨的壁垒;张荣的话使两位村长受到了感召,认识到了民族仇恨;张村长拍了拍李村长的肩,主动与他和好等。

简要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3.小说标题“敌与友”有什么寓意?

以此为题又有哪些好处?

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张、李两村化敌为友。

“敌与友”蕴含作品主题。

在国难当头之际,中国人应舍弃私仇而共赴国难,表达了全体中国人应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的主旨。

好处:

①构成矛盾冲突,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题目暗示小说情节,小说是围绕张、李两村敌友关系的转化展开的。

【答案】寓意:

“敌”既指张、李两村世代为敌,又指日本侵略者;“友”既指两村村长的儿子成为朋友,又

【解析】关于“敌与友”的寓意,需要结合小说内容指出“敌”与“友”分别指什么。

“敌”在文中具有双重含

高频考点二 分析情节的作用

情节是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段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发展的过程。

情节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揭示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天气晴朗,蓝天白云的,一眼望去很惬意。

你眼中的世界实际是你心理的投射,吴秋明如果在旁边肯定会这样说的。

马骁驭不禁微微一笑。

到达小区,门口的保安照例拦住了马骁驭的车,他报了门牌号码和户主姓名,栏杆抬了起来。

①他忽然感觉自己心里的那根栏杆,也是这样抬起来的,只是从栏杆下通过的,应该是吴秋明。

马骁驭从后视镜里看了眼自己,感觉自己依然算得上英俊,就算减去百分之三十的夸大,也还不错。

吴秋明快速走来,难得地穿了件蓝色小碎花的薄棉衣,看上去是旧的。

马骁驭心里打了一个闪,想起了母亲。

也许是注意到了马骁驭的眼光,吴秋明上车后主动解释说,这件衣服会让孩子们感到亲切。

马骁驭说,你真有心。

吴秋明说,你知道那个著名的“绒布妈妈”实验吧?

马骁驭说,不知道。

吴秋明说,是上个世纪一个叫哈利·哈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文学研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