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病媒生物监测方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37361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乌海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病媒生物监测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乌海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病媒生物监测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乌海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病媒生物监测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乌海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病媒生物监测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乌海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病媒生物监测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乌海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病媒生物监测方案.docx

《乌海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病媒生物监测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乌海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病媒生物监测方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乌海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病媒生物监测方案.docx

乌海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附件:

乌海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

为了掌握我市病媒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季节变化及危害现状,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积累基础数据,为制定科学的病媒生物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病媒生物预防控制管理规定》及国家《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的相关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监测目的

(一)掌握全市鼠、蚊、蝇和蟑螂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变化,为预测预报和处理应急事件积累基础数据。

(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策略提供依据。

二、监测依据

(一)《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

(二)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GB/T23795-2009、GB/T23796-2009、GB/T23797-2009、GB/T23798-2009)。

三、监测范围

全市三区辖区范围内,以区为单位开展4种病媒生物的密度监测。

四、监测内容和方法

(一)鼠密度监测

1.监测场所及数量

(1)外环境:

建筑工地(拆迁工地)100米延长线,公共绿地100米延长线,单位或居民区院内100米延长线,河湖两岸100米延长线,共计400米延长线。

如辖区内无建筑拆迁工地或河湖,则将监测数量加至其他场所类型中。

(2)室内:

餐馆2个,宾馆饭店(或招待所)1个,单位(机关、企业、学校等,下同)食堂1个,农贸市场1个,食品制售或商场1个。

(3)监测场所不固定,每次在辖区内选择不同场所类型按要求数量进行监测。

2.监测时间

每年2月、4月、9月和11月中旬监测一次,全年共监测4次。

3.监测方法

按照《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类》(国家标准GB/T23798-2009),采用目测鼠迹法和粘鼠板法进行监测

(1)外环境:

采用目测鼠迹法。

器具:

手电筒、镊子、计步器。

操作步骤:

沿选择的路线如公路或铁路两侧、河湖两岸或公共绿地行走,记录行走距离内发现鼠迹(如活鼠、鼠尸、鼠爪印、鼠粪、鼠咬痕、鼠洞、鼠道等)的处数。

以路径指数表示鼠密度。

密度计算。

鼠密度:

鼠迹数(处)/检查距离(km)。

(2)室内:

采用粘鼠板法。

器具:

粘鼠板,胶面规格为150mm×200mm。

操作步骤:

将粘鼠板展开,紧靠墙基放置于室内鼠类经常活动或栖息的场所。

每15平方米房间对角放置2张。

粘鼠板应避免放置于阳光直射、水淋、地面潮湿的场所,并防止尘土等污物对粘鼠板的污染。

记录经过一夜粘捕到的鼠的种类和数量。

布放数量及场所:

每次每个餐馆布放5张粘鼠板,每个宾馆饭店、单位食堂、农贸市场、食品制售或商场各布放10张粘鼠板,每次室内监测共在5类场所布放50张粘鼠板。

密度计算。

粘捕率:

捕到鼠的粘鼠板数(块)/有效粘鼠板数(块)。

粘捕指数:

捕鼠数(只)/有效粘鼠板数(块)。

(二)蟑螂密度监测

1.监测场所及数量

监测餐馆2个,宾馆饭店(或招待所)1个、医院1个、单位食堂1个、居民2户、食品制售或商场(店)1个。

监测场所不固定,每次在辖区内选择不同场所类型按要求数量进行监测。

2.监测时间

每年2月、4月~10月、12月进行监测,全年共监测9次。

3.监测方法

按照《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蜚蠊》(国家标准GB/T23795-2009),采用粘蟑纸法进行监测。

(1)粘蟑纸法。

器具:

胶面规格为170mm×100mm。

操作步骤:

监测时,在粘蟑纸中央放置2g新鲜面包屑作为诱饵,将其放置于蜚蠊经常栖息活动的地点(如冰箱下、柜厨下、管道间、门后、垃圾桶旁、下水道口等区域),每15平方米房间放1张,不足15平方米的单独房间按15平方米计算,大于15平方米房间按15平方米为1间折算,粘蟑纸放置12h,晚放晨收。

记录捕获蜚蠊种类及数量,计算蜚蠊粘捕率、侵害率、密度、密度指数。

监测时不得选择一周内药物处理过的场所作监测点,每次监测时,粘蟑纸必须更新。

密度计算。

a.粘捕率:

粘捕到蜚蠊的粘蟑纸数(张)/有效粘蟑纸数(张);

b.侵害率:

监测到蜚蠊的房间数(间)/监测总房间数(间);

c.密度:

粘捕到蜚蠊数(只)/有效粘蟑纸数(张);

d.密度指数:

粘捕到蜚蠊数(只)/粘捕到蜚蠊的粘蟑纸数(张)。

(2)每个餐馆和每户居民分别布放5张粘蟑纸,每个宾馆饭店(或招待所)、医院、单位食堂、食品制售或商场(店)各布放10张粘蟑纸,每次监测共在6类场所布放60张粘蟑纸。

监测点及布放粘蟑纸位置相对固定。

(三)蝇类密度监测

1.监测场所及数量(创卫要求)

(1)室外:

公厕1个、垃圾中转站1个、居民一楼楼道2个。

(2)室内:

餐馆2个、农贸市场1个、单位食堂1个。

(3)监测场所不固定,每次在辖区内选择不同场所类型按要求数量进行监测。

监测场所及数量(密度消长调查要求)

随机选择农贸集市1处、餐饮外环境2处、绿化带1块和居民区1个。

各个监测点相对固定。

2.监测时间

每年5~9月进行监测,全年共监测5次。

(创卫要求)

每年4~11月进行监测,每月中旬监测一次,全年共监测8次。

(密度消长调查要求)

3.监测方法

(1)室外:

采用目测法。

记录公厕和垃圾中转站内外环境以及居民一楼楼道中视野范围内存在的成蝇数。

密度单位为“成蝇数/视野”。

(密度消长调查要求)

室外:

采用笼诱法。

每处放1个诱蝇笼(诱蝇笼规格:

为锥形芯圆形诱蝇笼,笼高40cm,直径25cm,圆锥形芯高35cm,顶口直径2cm),每个捕蝇笼诱饵盘内放置50g红糖、50ml食醋及50ml水,或者按照监测目的采用其他诱饵。

诱饵盘与捕蝇笼下沿的间隙应不大于20mm。

监测时间为上午9点到下午3点。

将捕获蝇类麻醉后分类、计数,同时记录温度、湿度和风速等气候数据。

密度计算:

捕蝇总数(只)/投放捕蝇笼数(笼)×监测时间(h)

(2)室内:

按照《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蝇类》(GB/T23796-2009),采用粘捕法进行监测。

监测工具:

粘蝇带(条)。

操作步骤:

监测时将粘蝇带挂置在离地面2.5m处,粘蝇带之间需相距3m以上,每标准间放置1条。

监测时间为上午9点至下午3点,记录粘捕到的蝇数,同时记录温度、湿度和风速等气候数据。

每个餐馆和单位食堂分别挂2条,每条间隔3米以上,农贸市场挂4条。

每次监测共在3类场所悬挂10条粘蝇条。

密度计算:

粘捕蝇总数(只)/粘蝇带总数(条)×监测时间(h)。

(四)蚊虫密度监测

1.监测场所及数量(创卫要求)

(1)居民区2个,单位2个,检查外环境。

(2)池塘或河流等大中型水体2个。

(密度消长调查要求):

选择城区居民区(城区)、居民区(城郊结合部)公园(含街心公园)、医院、旅馆(招待所)院内各1处。

2.监测时间

(创卫要求)每年6~9月进行监测,每月1次,全年共监测4次。

(密度消长调查要求)每年4~11月进行监测,每月中旬监测一次,全年共监测8次。

3.监测方法

(创卫要求)按照《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GB/T23797-2009),采用幼虫勺捕法进行监测。

器具:

长吸管、小滴管、采样管、500ml标准水勺等。

方法:

沿着大中型水体岸边,每隔10m选择一个采样点,用500ml水勺迅速从水体中舀起一勺水,查看其中是否有幼虫或蛹,每个水体采样不少于20勺。

记录日期、场所、采样勺总数、蚊幼虫或蛹阳性采样勺数。

密度计算:

(1)阳性率。

阳性勺数/总勺数

(2)蚊幼虫(蛹)勺舀指数。

蚊幼虫(蛹)总数(条)/阳性勺数。

监测方法(密度消长调查要求)

选择远离干扰光源和避风的场所作为挂灯点,诱蚊灯光源离地1.5m。

日落前1h接通电源,开启诱蚊灯诱捕蚊虫,直至次日日出后1h(或根据监测目的决定诱集时间)。

密闭收集器后,再关闭电源,收集、分类和记录雌蚊数。

记录温度、湿度和风速。

(4)密度计算。

获蚊数(只)/灯的数量(台)×诱蚊小时数(h)或诱蚊夜数

五、职责分工

由市、区两级疾控机构组成监测系统。

(一)市级疾控中心负责制定全市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区级疾控中心病媒生物监测工作,同时完成全市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汇总分析和上报。

(二)各区疾控中心根据全市监测方案,完成辖区内病媒生物密度监测工作和监测资料的收集、汇总分析和上报。

六、数据收集、分析和反馈

(一)数据收集内容

1.附表1-1:

鼠密度目测鼠迹法监测记录表

2.附表1-2:

鼠密度粘鼠板法监测记录表

3.附表1-3:

鼠密度监测汇总表—目测鼠迹法

4.附表1-4:

鼠密度监测汇总表—粘鼠板法

5.附表2-1:

蚊幼容器指数法/勺舀法监测记录表

6.附表2-2:

成蚊诱蚊灯法监测记录表

7.附表2-3:

蚊幼密度监测汇总表—容器指数法/勺舀法

8.附表2-4:

成蚊密度监测汇总表—诱蚊灯法

9.附表3-1:

蝇密度目测法监测记录表

10.附表3-2:

蝇密度粘蝇条法监测记录表

11.附表3-3:

蝇密度监测诱蝇笼法监测记录表

12.附表3-4:

蝇密度监测汇总表—目测法

13.附表3-5:

蝇密度监测汇总表—粘蝇条法

14.附表3-6:

蝇密度监测汇总表—诱蝇笼法

15.附表4-1:

蟑螂密度监测记录表

16.附表4-2:

蟑螂密度监测汇总表

(二)统计分析

1.初步分析病媒生物的种类、构成比和各项密度指标。

2.分析年度的消长曲线。

(三)报告与反馈

1.各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每月1日前将前一月病媒生物监测结果录入表格,形成总结,并以电子和书面的形式上报各区爱卫办和市级疾控中心。

2.市级疾控中心收到上报监测结果后,及时汇总分析,上报市卫生局及爱卫办,同时将问题和建议反馈给各区疾控中心。

3.数据上报要求

电子版数据上报至E-mail:

***************

联系人:

黄喜平联系电话:

6993127

七、保障措施

市、区卫生局、爱卫办要把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纳入综合目标管理,切实加强领导,大力支持此项工作。

市、区疾控中心应加强管理,建立病媒生物监测队伍,落实工作人员,采取具体措施以保证专业队伍的稳定,提供必要的监测设备和工作、防护条件,促进病媒生物监测与疾病监测工作的有机结合,确保病媒生物监测工作的顺利实施。

 

表1-1鼠密度目测鼠迹法监测记录表

监测地区:

市区(县)街道(乡)监测时间:

年月日

监测环境类型

监测地点

监测延长线距离(m)

发现鼠洞、鼠道、鼠粪等鼠迹数(处)

备注

监测人:

监测单位(盖章):

表1-2鼠密度粘鼠板法监测记录表

监测地区:

市区(县)街道(乡)监测时间:

年月日

场所类型

监测地点

布放粘鼠板数(张)

回收粘鼠板数(张)

粘捕鼠数(只)

粘鼠板阳性数(张)

备注

注:

捕获鼠种:

褐家鼠:

只;小家鼠:

只;其它:

监测人:

监测单位(盖章):

表1-3鼠密度监测汇总表——目测鼠迹法

监测单位(盖章):

监测时间:

年月

监测地区:

市区(县)

监测环境类型

监测延长线距离(m)

发现鼠洞、鼠道、鼠粪等鼠迹数(处)

鼠密度(处/100m)

备注

合计

监测人:

审核人:

表1-4鼠密度监测汇总表——粘鼠板法

监测单位(盖章):

监测时间:

年月

监测地区:

市区(县)

场所类型

布放粘鼠板数(张)

回收粘鼠板数(张)

粘捕鼠数(只)

鼠密度

(只/张)

粘鼠板阳性数(张)

鼠密度阳性率(%)

备注

合计

注:

捕获鼠种:

褐家鼠:

只;小家鼠:

只;其它:

监测人:

审核人:

表2-1蚊幼容器指数法/勺舀法监测记录表

监测地区:

市区(县)街道(乡)监测时间:

年月日

气温:

℃,风力:

级晴□多云□阴□(在相应的框内打勾)

监测场所类型

监测地点

检查积水容器数(处)

有蚊幼或蛹的积水容器数(处)

备注

监测地点

检查勺数(勺)

有蚊幼或蛹的勺数(勺)

蚊幼或蛹数(条)

监测人:

监测单位(盖章):

表2-2成蚊诱蚊灯法监测记录表

监测地区:

市区(县)街道(乡)监测时间:

年月日

气温:

℃,风力:

级晴□多云□阴□(在相应的框内打勾)

监测地点

淡色库蚊

凶小库蚊

二带喙库蚊

背点伊蚊

黄背伊蚊

中华按蚊

嗜人按蚊

微小按蚊

其它

合计

监测人:

监测单位(盖章):

表2-3蚊幼密度监测汇总表——容器指数法/勺舀法

监测单位(盖章):

监测时间:

年月

监测地区:

市区(县)

监测场所类型

检查积水容器数(处)

有蚊幼或蛹的积水容器数(处)

阳性率(%)

备注

合计

大中型水体

检查勺数(勺)

有蚊幼或蛹的勺数(勺)

阳性率(%)

蚊幼或蛹数(条)

勺舀指数

合计

监测人:

审核人:

表2-4成蚊密度监测汇总表——诱蚊灯法

监测单位(盖章):

监测时间:

年月

监测地区:

市区(县)

监测环境类型

捕蚊总数(只)

捕蚊时间(h)

成蚊密度(只/人工小时)

蚊种代码*及数量

居民区

城区

城郊结合部

公园(含街心公园)

医院

旅馆(招待所)院内

合计

*注:

1.淡色库蚊;2.凶小库蚊;3.二带喙库蚊;4.背点伊蚊;5.黄背伊蚊;6.中华按蚊;7.嗜人按蚊;8.微小按蚊;9.其它。

 

监测人:

审核人:

 

表3-1蝇密度目测法监测记录表

监测地区:

市区(县)街道(乡)监测时间:

年月日

气温:

℃,风力:

级晴□多云□阴□(在相应的框内打勾)

监测环境类型

监测地点

视野范围内的成蝇数(只)

备注

 

监测人:

监测单位(盖章):

表3-2蝇密度粘蝇条法监测记录表

监测地区:

市区(县)街道(乡)监测时间:

年月日

气温:

℃,风力:

级晴□多云□阴□(在相应的框内打勾)

监测场所类型

监测地点

悬挂粘蝇条数(条)

粘捕成蝇数(只)

备注*

*捕获的常见住区蝇种的种类及数量填在备注栏内。

监测人:

监测单位(盖章):

表3-3蝇密度监测诱蝇笼法监测记录表

监测地区:

市区(县)街道(乡)监测时间:

年月日

气温:

℃,风力:

级晴□多云□阴□(在相应的框内打勾)

监测地点

舍蝇

市蝇

厩腐蝇

夏厕蝇

丝光绿蝇

巨尾阿丽蝇

棕尾别麻蝇

黑尾黑麻蝇

其它

合计

监测人:

监测单位(盖章):

表3-4蝇密度监测汇总表——目测法

监测单位(盖章):

监测时间:

年月

监测地区:

市区(县)

监测环境类型

成蝇数(只)

视野数

蝇密度(只/视野)

备注

合计

监测人:

审核人:

表3-5蝇密度监测汇总表——粘蝇条法

监测单位(盖章):

监测时间:

年月

监测地区:

市区(县)

监测场所类型

悬挂粘蝇条数(条)

粘捕成蝇数(只)

蝇密度(只/条)

备注*

合计

*捕获的常见住区蝇种的种类及数量填在备注栏内。

监测人:

审核人:

表3-6蝇密度监测汇总表——诱蝇笼法

监测单位(盖章):

监测时间:

年月

监测地区:

市区(县)

监测环境类型

捕蝇总数(只)

捕蝇时间(h)

蝇密度(只/笼.小时)

蝇种代码*及数量

集贸市场

绿化带

居民区

大型餐饮

小型餐饮

合计

*注:

1.舍蝇;2.市蝇;3.厩腐蝇;4.夏厕蝇;5.丝光绿蝇;6.巨尾阿丽蝇;7.棕尾别麻蝇;8.黑尾黑麻蝇;9.其它。

2.诱蝇笼法监测蝇密度选择外环境调查。

 

监测人:

审核人:

 

表4-1蟑螂密度监测记录表

监测地区:

市区(县)街道(乡)监测时间:

年月日

监测场所类型

监测地点

布放粘蟑纸数(张)

回收粘蟑纸数(张)

粘蟑纸阳性数(张)

粘捕蟑螂数(只)

注:

捕获蟑螂种类:

德国小蠊:

(只)、美洲大蠊:

(只)、黑胸大蠊:

(只)日本大蠊:

(只)、其它:

监测人:

监测单位(盖章):

表4-2蟑螂密度监测汇总表

监测单位(盖章):

监测时间:

年月

监测地区:

市区(县)

监测场所类型

布放粘蟑纸数(张)

回收粘蟑纸数(张)

粘捕蟑螂数(只)

密度

(只/张)

粘蟑纸阳性数(张)

阳性率

(%)

侵害率

(%)

注:

捕获蟑螂种类:

德国小蠊:

(只)、美洲大蠊:

(只)、黑胸大蠊:

(只)日本大蠊:

(只)、其它:

监测人:

审核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