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提升训练卷透镜及应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34885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14.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提升训练卷透镜及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提升训练卷透镜及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提升训练卷透镜及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提升训练卷透镜及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提升训练卷透镜及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提升训练卷透镜及应用.docx

《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提升训练卷透镜及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提升训练卷透镜及应用.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提升训练卷透镜及应用.docx

届中考物理一轮复习提升训练卷透镜及应用

透镜及其应用

一、选择题

1.(2019·湘潭)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当烛焰离透镜14cm时成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8cm时成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4cmB.7cmC.10cmD.16cm

2.(2019·天津)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做了如下实验:

①用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

②保持该透镜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图乙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

则()

A.实验中,烛焰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

B.实验中,像到透镜的距离一定大于15cm;

C.若增大蜡烛与透镜的距离,所成的像会变大;

D.若使该透镜成虚像,蜡烛与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cm

6.(2019·苏州)将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现将该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缩小的像;

B.仅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一合适的凹透镜,可模拟近视眼的矫正;

C.将蜡烛移到3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

D.将蜡烛移到4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7.(2019邵阳)小红同学利用爷爷不用了的老花眼镜的一片镜片做凸透镜成像实验,肯定不能得到()。

A.放大的实像B.倒立的虚像C.倒立的实像D.放大的虚像

8.(2017·泰安)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

C.投影仪中的投影片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D.望远镜的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9.(2017•贵港)大山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他把烛焰移到距透镜39cm的地方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缩小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的是()。

A.5cmB.10cmC.15cmD.20cm

10.(2017•北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大镜的镜片是凹透镜;B.照相机的镜头是凹透镜;

C.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D.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二、填空题

11.(2017·广东)如题图所示,小李用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凸透镜的焦距为12cm。

(1)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光屏承接到一个倒立、清晰的实像,具体的操作是:

首先将光屏向右移动,,直到找到最清晰的像,日常生活中(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当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会变短,烛焰的像会往偏离光屏中心。

(3)请你指出用烛焰作为发光物体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存在的两点不足之处:

①;②。

12.(2018•广安)某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下图,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

(1)该同学看到光屏上所成的像是一个烛焰(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此像的成像原理与相同(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

(2)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光屏也应向右移才能再次成清晰的像,此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要(选填“大”或“小”)一些。

(3)若在图中凸透镜的左侧附近放置一凹透镜,这时需要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3.(2018·遵义)某实验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经正确组装器材并调节,在光屏中央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像未画出),则此时光屏上接收到的是倒立、的实像。

(2)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变短,导致光屏上烛焰的像位置变高,为了能让所成清晰的像回到光屏中央,可将凸透镜向调节。

14.(2018·海南)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

如果不爱护眼睛容易患上近视眼,矫正近视眼应佩戴透镜(填“凸”或“凹”)。

视力正常的眼睛,远近景物都能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像(填“实”或“虚”)。

15.(2018·泰州)某兴趣小组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整元件,使LED灯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_________。

小明将各元件调整到如图位置时,小组成员在光屏上都能观察到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_______的(放大/等大/缩小),此时光屏上发生了____反射。

(2)当LED灯向左移动时,要在光屏上再次获得清晰的像,只需将光屏向_____(左/右)方向适当移到,或者在凸透镜前放置一个合适的_____眼镜。

(3)小华在用同样的器材进行实验时,发现光屏上出现的像只有中间清晰,两侧却较模糊,小明只对凸透镜进行了调整,就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他的调整是_____。

A.左右适当移动凸透镜B.上下适当移动凸透镜

C.适当扭转凸透镜D.更换焦距合适的凸透

16.(2018•达州)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m以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先变大再变小”)。

17.(2018·绵阳)将点燃的蜡烛和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再将焦距为30cm的凸透镜甲放置在蜡烛和屏之间适当位置,在屏上得到清晰的缩小实像;在透镜甲位置上换上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乙,不改变蜡烛位置,将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适当距离,就可以再光屏上得到清晰的(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实像。

18.(2018·遂宁)勤于动手的小聪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过程中,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如图所示放置时,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形成一个倒立、(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的像,利用凸透镜这一成像规律制成的是(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若保持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15cm“刻度线位置,他将自己佩戴的眼镜放在蜡烛和透镜间适当位置时,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则小明所患的眼疾是。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19.(2018·扬州)某手机拍照镜头可看作凸透镜,其拍照的原理是:

当被拍摄的物体离凸透镜距离(大于/等于/小于)2f时,成倒立的的实像。

当手机离被拍摄的物体很近时,物体所成实像的像距将变,从手机中看到的像变模糊,为了仍能拍摄出清晰的像,我们可以自制手机微距镜头,即在手机镜头前加一(凸/凹)透镜,使近距被拍摄的物体清晰成像。

20.(2018·赤峰)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先用焦距20cm的凸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实像如图所示。

(1)他改用10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发光体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向移动(选填“左”、“右”)。

(2)改用10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时,光屏所成清晰的像偏下,要是光屏所成的像移动到光屏中央处位置,应使凸透镜向移动(选填“上”、“下”)。

(3)光屏上得到发光体清晰的像时,小明不小心用手指尖触摸到凸透镜,此时光屏上(选填“会有指尖的像、“会出现指尖的影子”、“发光体的像暗了一些”)。

21.(2018·荆门))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在光具座上依次摆放了蜡烛、凸透镜、光屏,并调节它们中心在一高度上。

(1)如图甲,当他将蜡烛、光屏位置固定后,左右移动透镜,发透镜在①②两个位置时,屏上都能得到倒立的像,则镜在①位置相比在②位置时,所上得到的像(选填“较大”或“较小”)。

(2)当他将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固定后,发现无论怎么移动蜡烛,在屏上都不能得到像(光具座足够长),为了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他应将凸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光屏移动一些。

经过调整,在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他发现若将凸透镜用纸遮住,屏上将得到(选填“完整”或“一半”)的像;若将蜡烛稍微上移,屏上的像将(选填“上移”或“下移”)。

(3)如图乙,他把“上”形状的遮光板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则屏上观察到的形状是。

A.上B.

C.

D.下

三、作图题

22.(2019·遂宁)如图,OA是光源S发出的一条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反射光线OA经过了凸透镜焦点F.请作出OA的入射光线和经凸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

23.(2018•玉林)在图中画出与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

24.(2018•广安)将光路图补充完整。

四、实验探究题

25.(2018·滨州)小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现律”的实验,

(1)前面学过,物体离照相机的镜头比较远,成缩小的实像,物体离投影仪的镜头比较近,成放大的实像,物体离放大镜比较近,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据此小明据出的问题是,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有什么关系?

(2)如图甲,小明让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cm。

(3)小明所用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若将凸透镇放在光具座刻度50cm位置处不变,把蜡烛放在刻度10cm处,利用此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制成的光学仪器是(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

(4)如图丙所示是小明通过实验得到的凸透镜成像时的像距v和物距u关系的图象,由图象可知成实像时物距逐渐减小,像距逐渐。

当u>2f时,物体移动速度(选“大于”、“小于“或“等于”)像移动的速度,当f<u<2f时,物体移动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像移动的速度。

26.(2018·德州)小莉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21甲所示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_____的实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___________cm刻度线处,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2)如图21乙所示,保持蜡烛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16cm刻度线处,则人眼在___________(选填A、B、C”)处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像是图21丙中的___________(选填“1、2、3、4”)。

(3)实验完成之后,小莉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21丁所示,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在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情况下,应将光屏___________凸透镜。

(选填“靠近”或“远离”)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2019·湘潭)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当烛焰离透镜14cm时成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透镜8cm时成放大的虚像则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A.4cmB.7cmC.10cmD.16cm

【解析】C

【解析】当物距为14cm米时时,得放大的实像,则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2f>14cm>f,所以7cm<f<14cm;

当烛焰离透镜8厘米时成的是放大的虚像,则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即8cm<f。

综上所述8cm<f<14cm,C符合题意。

故选C。

2.(2019·天津)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做了如下实验:

①用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

②保持该透镜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图乙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

则()

A.实验中,烛焰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

B.实验中,像到透镜的距离一定大于15cm;

C.若增大蜡烛与透镜的距离,所成的像会变大;

D.若使该透镜成虚像,蜡烛与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cm

【答案】ABD。

【解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汇聚于点F,点F即为此透镜的焦点,从焦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焦距,则透镜的焦距为40cm-30cm=10cm;

(1)根据凸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作用知: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然后可知其焦距;根据图中表示的焦距与物距,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以确定成像的性质;

(2)当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或投影仪;(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4)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A、图乙中,物距u=50cm-35cm=15cm,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图乙中烛焰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正确;

B、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2f>u>f时,v>2f=2×10cm=20cm>15cm。

故B正确;

C、因为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故C错误。

D、凸透镜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u<f=10cm,故D正确。

故选ABD。

6.(2019·苏州)将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现将该凸透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清晰缩小的像;

B.仅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一合适的凹透镜,可模拟近视眼的矫正;

C.将蜡烛移到3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

D.将蜡烛移到4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可在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

【答案】B。

【解析】此实验考查学生对于凸透镜成像实验的理解和掌握,熟记成像规律是解题关键。

(1)焦点指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的点,而焦距即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2)根据图中提供的数值得出物距,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3)2f>u>f,v>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4)u>2f,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根据焦点和焦距的定义,当拿着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距透镜中心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该点到透镜的距离,即焦距为15cm。

A、从图上看出,物距u=50.0cm-10.0cm=40.0cm。

v=85cm-50cm=35cm,凸透镜u>2f,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不会得到清晰的像,故A错误;

B、由A分析可知,像距较大要延迟光线会聚,应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一合适的凹透镜,可模拟近视眼的矫正,故B正确;

C、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可知,将蜡烛移到30cm刻度处,u=50cm-30cm=20cm≠2f,故移动光屏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

故C错误;

D、将蜡烛移到40cm刻度处,u=50cm-40cm=10cm,物距满足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故D错误。

故选B。

7.(2019邵阳)小红同学利用爷爷不用了的老花眼镜的一片镜片做凸透镜成像实验,肯定不能得到()。

A.放大的实像B.倒立的虚像C.倒立的实像D.放大的虚像

【答案】B。

【解析】老花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实像。

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在二倍焦距处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虚像,

综上所述,不能成倒立的虚像,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8.(2017·泰安)关于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B.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

C.投影仪中的投影片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D.望远镜的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A。

【解析】A.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此说法正确。

远视眼是因为成像在视网膜后面,晶状体对光的会聚作用变差产生的。

所以应该佩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B.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此说法错误。

照相机照相时,景物都在镜头的2倍焦距以外。

C.投影仪中的投影片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此说法错误。

投影仪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片应该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D.望远镜的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说法错误。

望远镜的物镜是凸透镜,看远处物体时,所成的像一定时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选A。

9.(2017•贵港)大山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他把烛焰移到距透镜39cm的地方时,在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缩小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不可能的是()。

A.5cmB.10cmC.15cmD.20cm

【答案】D。

【解析】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39cm的某一位置时,在透镜另一侧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的、缩小的像,则u>2f,即39cm>2f,解得f<19.5cm,则选项ABC都符合,只有D选项是不可能的。

故选D。

10.(2017•北京)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放大镜的镜片是凹透镜;B.照相机的镜头是凹透镜;

C.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D.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答案】D。

【解析】A、放大镜的镜片是凸透镜,故A错误;

B、照相机的镜头是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作的,故B错误;

C、近视眼镜是凹透镜,故C错误;

D、远视眼的镜片是凸透镜,故D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

11.(2017·广东)如题图所示,小李用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凸透镜的焦距为12cm。

(1)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光屏承接到一个倒立、清晰的实像,具体的操作是:

首先将光屏向右移动,,直到找到最清晰的像,日常生活中(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当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会变短,烛焰的像会往偏离光屏中心。

(3)请你指出用烛焰作为发光物体完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存在的两点不足之处:

①;②。

【答案】

(1)放大、以65刻度线为界;

(2)上;(3)①烛焰位置会发生变化,②烛焰晃动对观察成像有影响。

【解析】

(1)凸透镜焦距是12cm,由图可知物距是15cm,此时凸透镜成像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如果蜡烛和透镜位置不变,光屏需要在大于65cm刻度线右侧,此时的成像和生活中的投影仪的工作原理相同。

蜡烛变短,会使烛焰的像往上移动。

用蜡烛做发光物体主要的不足有:

烛焰位置会发生变化;烛焰遇风会晃动,对观察成像有影响。

答案:

(1)放大、以65刻度线为界;

(2)上;(3)①烛焰位置会发生变化,②烛焰晃动对观察成像有影响。

12.(2018•广安)某同学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下图,当烛焰、凸透镜、光屏位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

(1)该同学看到光屏上所成的像是一个烛焰(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像,此像的成像原理与相同(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

(2)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光屏也应向右移才能再次成清晰的像,此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要(选填“大”或“小”)一些。

(3)若在图中凸透镜的左侧附近放置一凹透镜,这时需要将光屏向(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答案】

(1)缩小;照相机;

(2)大;(3)右。

【解析】

(1)由图知,当蜡烛、凸透镜位于图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物距大于像距,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2)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光屏也应向右移才能再次成清晰的像,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此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要大一些;

(3)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靠近凸透镜时,使光线发散,像会聚在光屏的后方,像距增大,在光屏上要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远离凸透镜即向右移动。

故答案为:

(1)缩小;照相机;

(2)大;(3)右。

13.(2018·遵义)某实验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经正确组装器材并调节,在光屏中央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像未画出),则此时光屏上接收到的是倒立、的实像。

(2)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变短,导致光屏上烛焰的像位置变高,为了能让所成清晰的像回到光屏中央,可将凸透镜向调节。

【答案】

(1)缩小;

(2)下。

【解析】

(1)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满足u>2f,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变短,导致光屏上烛焰的像位置变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凸透镜向下调节。

故答案为:

(1)缩小;

(2)下。

14.(2018·海南)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

如果不爱护眼睛容易患上近视眼,矫正近视眼应佩戴透镜(填“凸”或“凹”)。

视力正常的眼睛,远近景物都能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像(填“实”或“虚”)。

【答案】

(1)凹;

(2)实。

【解析】根据凸透镜的成像原理知,视力正常的眼睛,远近景物,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此时在视网膜上都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近视眼,是远处的过来的光线,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要使像后移到视网膜上,应使光线进入眼睛前发散一些,所以佩戴由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故答案:

(1)凹;

(2)实。

15.(2018·泰州)某兴趣小组利用图示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整元件,使LED灯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_________。

小明将各元件调整到如图位置时,小组成员在光屏上都能观察到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_______的(放大/等大/缩小),此时光屏上发生了____反射。

(2)当LED灯向左移动时,要在光屏上再次获得清晰的像,只需将光屏向_____(左/右)方向适当移到,或者在凸透镜前放置一个合适的_____眼镜。

(3)小华在用同样的器材进行实验时,发现光屏上出现的像只有中间清晰,两侧却较模糊,小明只对凸透镜进行了调整,就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他的调整是_____。

A.左右适当移动凸透镜B.上下适当移动凸透镜

C.适当扭转凸透镜D.更换焦距合适的凸透

【答案】

(1)同一高度;缩小;漫;

(2)右;近视;(3)C。

【解析】

(1)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它们的中心位于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位置;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小组成员在光屏上都能观察到清晰的像,此时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

(2)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说明凸透镜成实像,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物距增大,像距减小,需将光屏向左靠近凸透镜;

因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在凸透镜前放置一个合适的凹透镜(近视眼镜)将光线发散,再经过凸透镜折射,成清晰的像;

(3)发现光屏上出现的像只有中间清晰,两侧较模糊,说明中间部分的物距此时正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两侧部分的物距大于或小于中间部分的物距,故适当扭转凸透镜,使凸透镜与光屏平行,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故选C。

故答案为:

(1)同一高度;缩小;漫;

(2)右;近视;(3)C。

16.(2018•达州)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v表示像到凸透镜的距离,u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m以内;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将(选填“变大”、“变小”、“先变小再变大”、“先变大再变小”)。

【答案】0.05;变小。

【解析】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u=v=2f,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象可知,u=v=2f=10cm时,所以f=5cm=0.05m,

用该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即被观察的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在0.05m以内;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cm处移动到距凸透镜20cm处的过程中,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