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重庆一中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及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34638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重庆一中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重庆一中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重庆一中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重庆一中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重庆一中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重庆一中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及答案.docx

《届重庆一中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重庆一中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及答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重庆一中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及答案.docx

届重庆一中高三上学期一诊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重庆一中2018届高三一诊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卷分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三个部分。

思想政治部分1~4页,历史部分5~8页,地理部分9~12页。

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3.答综合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题卷自行保存。

历史(共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3.《论语•子路》中说,“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

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告诫治国者应当

A.以民为本B.以身作则C.克己复礼D.礼法并用

14.有学者把《史记》、《汉书》中列出的著名都会按照今天的行政区划,整理分列如下:

河南省七,陕西、河北、山东、山西、安徽各二,江苏、湖北、广东、四川各一,其他各省尚无所闻。

这一状况表明汉代

A.经济发展区域极不平衡B.政治重心与经济背离

C.南方地区尚未得到开发D.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

15.《唐会要》载:

“元和二年十二月敕:

自今已后,州府所送进士,如迹涉疏狂,兼亏礼教……虽薄有辞艺,并不得申送。

如后举事发,长吏奏停现任。

……并量事轻重贬降,仍委御史台常加察访。

”由此可见,唐朝科举

A.地方可直接举荐进士B.注重对士人品德的考查

C.不看重士人诗文水平D.由御史台主持考试事务

16.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理即是气之理,理不先而气不后。

”“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

”王夫之对“理”的阐述

①承袭了朱熹的天理观②体现了朴素唯物精神

③宣扬了经世致用观念④具有个性解放的色彩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17.“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

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陈旭麓这一论述的侧重点在于

A.说明“中体”和“西用”的一致性B.强调“西用”必须服从于“中体”

C.肯定“中体西用”思想的积极意义D.批判“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性

18.探讨地方史与国家大历史之间的联系是历史研究的视角之一。

下列对近现代重庆地方历史史事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重庆史事

史事解读

A

1897年,重庆第一家近代化报刊《渝报》诞生,宣传兴民权、改科举,鼓吹救亡图强。

《渝报》宣传维新变法主张,促进了社会思想解放。

B

1911年11月22日,重庆革命党人与起义新军夺取清廷在渝政权,宣布成立蜀军政府。

重庆革命党人积极响应武昌起义,脱离清政府。

C

1937年12月1日,国民政府正式移驻重庆,所属中央各部于大溪沟、上清寺等地办公。

淞沪会战失利,南京受到侵华日军威胁,是迁都重庆主要因素。

D

1952年7月1日,新中国自行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全线通车。

“一五”计划取得的重大成就之一,有利于西部地区的发展。

19.“这标志着100多年来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运动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标志着爱国统一战线和全国人民大团结在组织上完全形成。

”材料中的“这”是指

A.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

B.1949年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

C.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0.1月1日,《人民日报》题为《为明天共筑长青基业》的元旦社论指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筑就长青基业的必由之路。

回溯历史,题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的元旦社论应刊发于

A.1949年B.1956年C.1979年D.1992年

21.“虽然说这种民主对于古代雅典是一种必然,但对于整个世界历史却是偶发性的个案,也就没有多么重大的实际推广价值。

”这一评价旨在

A.肯定雅典民主的开创性B.强调雅典民主的具体性

C.揭示雅典民主的普适性D.剖析雅典民主的阶级性

22.以下是一组反映20世纪初期中、俄两国社会变革的图片。

它们所代表的历史事件

 

新军攻占武昌工人赤卫队攻打冬宫

A.都推翻了专制王朝B.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都改变了社会性质D.都掀起了国内革命浪潮

23.1920-1929年,美国工厂生产率增长了55%,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到1929年,美国国家财富的3/5由占总人口2%的人拥有。

上述材料反映出当时的美国

A.国民经济结构严重失调  B.供需矛盾逐步加深

C.自由放任导致生产萧条  D.金融市场投机严重

24.“三个世界”是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力量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看法。

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曾出现了以下两种观点:

第一世界

第二世界

第三世界

第一种

资本主义阵营

社会主义阵营

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

第二种

美国和苏联

日本、欧洲、加拿大等

亚非拉发展中国家

对上述两种观点的分析,正确的是

①都认识到两极对峙中产生的新兴政治力量

②都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作为划分依据

③都以经济军事力量强弱作为划分标准

④都是对当时国际关系多极化的思考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52分)

39.(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科技,几千年来一直在延续地发展着,总的进程未曾中断。

与农业关系密切的领域,如农学、天文学、数学和医学成为中国古代科技的四门主要学科,都得到较大发展。

……儒家的“知天命”思想推动了天文观察和历法研究;天文历法的研究、水利工程的修建离不开数学,因而儒家把数学列为“六艺”之一;儒家以“仁”为核心,治病救人成为医学的“仁道”,主张“不为良相,但为良医”。

——摘编自杜石然等《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材料二日本学者汤浅光朝对近现代科学成果作了统计分析,用定量化的指标确定了16~20世纪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及其科学兴隆期,并描述了近现代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情况。

科学中心

起止时间

科学兴隆期

意大利

1540~1610

70年

英国

1660~1730

70年

法国

1770~1830

60年

德国

1810~1920

110年

美国

1920~现在

84年

平均

约80年

材料三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美国重点开发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产业。

1993年到1999年对信息产业的投入占总投资的45%。

1990年~2000年,美国的信息技术产业国内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10.4%,其在美国经济所占的比重上升到8.3%。

到2000年,美国信息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高达30%,信息产业已超过美国汽车业、钢铁业等传统支柱产业,一跃成为美国经济的头号支柱产业。

——摘编自《美国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等

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变化的特点。

(4分)从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上半期,英国发展成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

试结合所学知识从英国社会内部的发展变化分析其成因。

(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变化及其主要原因。

(6分)

 

40.(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以丞相总百官,而九卿分治天下之事。

(东汉)光武中兴,身亲庶务,事归台阁(汉尚书台在宫禁内,称台阁),尚书始重,而汉公卿稍已失职矣。

……(曹魏)文帝受禅,改尚书为中书。

有令有监,而亦不废尚书。

然中书亲近,而尚书疏外矣。

东晋以后,天子以侍中常在左右,多与之议政事,不独任中书,于是又有门下,而中书权始分矣。

降及南北朝,大抵皆循此制。

——司马光《上哲宗乞合两省为一》

材料二清末民初中央经济管理机构变革简表

清朝末年

清朝以六部中的户部、工部主管财经。

1903年,仿西方制度增设商部。

1906年,工部并入商部,改为农工商部。

另设邮传部,主管交通;户部改为度支部,仍管财政。

民国初年

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设财政、实业、交通三部。

由于存在时间短,除颁布一些政策法令外,具体业务还未开展。

1912年3月,北京政府将实业部细分为农林、工商两部。

1912年12月,又合并为农商部。

期间广采西法,初步建立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法规体系。

——摘编自虞和平《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

1982年开始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一次政府机构改革的组成部分。

经过改革,国务院工作部门由100个精简到61个,人员编制从5.1万人减为3万人,各部委组成人员平均年龄由64岁降到60岁。

这次改革是一次有益的探索,但没有触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没有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

2003年开始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是在加入世贸组织的大背景之下进行的,改革以调整机构设置、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为主要任务。

例如: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其任务是研究拟订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指导总体经济体制改革;新设立的“国资委”负责指导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新组建的商务部负责推进流通体制改革。

——综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次政府机构改革》等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述两汉魏晋南北朝时代宰相制度的演变历程,(4分)并进一步说明其演变趋势。

(2分)这一变化到隋唐时代产生了什么制度性成果?

(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以“走向近代化”为主题,评述清末民初中央政府经济管理机构的变革。

(8分)

 

(3)根据材料三,1982年和2003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的中心内容主要有什么不同?

(4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次改革的作用。

(6分)

 

(4)综合以上材料,联系现实,谈谈你对政府机构改革调整的认识。

(6分)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楚。

 

重庆一中2018届高三上期一诊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参考答案

历史部分

13-17:

BABDC18-22:

DCCBD23-24:

BC

39.(20分)

(1)特点:

发展呈现延续性;(1分)与农业关系密切的科技获得更大发展;(1分)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2分)

(2)特点:

近代以来欧美长期处于世界科学活动的中心地位;科学中心不断发生转移(从西欧向美国转移),科学兴隆期平均值约80年。

(4分)

原因:

英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殖民扩张、海外贸易推动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牛顿力学为代表的近代科学兴起。

(6分)

(3)变化:

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成为美国经济的头号支柱产业。

(2分)

原因: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政府加大对信息技术开发和信息产业的投入。

(4分)

40.(32分)

(1)历程:

西汉丞相为百官之首,大权在握;东汉时尚书逐渐侵夺公卿权力;曹魏时中书开始抬头,尚书的权力渐被侵蚀;东晋以后,门下省开始抬头,中书的权力又被分割。

(4分,每点1分)

趋势:

分散削弱相权,皇权逐步加强。

(2分)

成果:

形成三省六部制度。

(2分)

(2)答案要点:

内容:

改革、撤并传统经济管理机构;新设农商部、实业部等经济管理机构。

(4分)

评价:

是对西方制度的学习借鉴,是中央政权机构近代化的表现;(2分,促进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推动中国向近代工业文明转型)在激烈的政治变动等因素影响下,变革调整较为混乱,体现出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复杂曲折。

(2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不同:

前者主要以精简机构和人员、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提高工作人员素质)为中心;后者主要以调整机构设置、转变政府职能(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管理体制)为中心。

(4分)

作用:

1982年:

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2分)计划经济管理体制还未突破。

(1分)2003年:

推动改革开放走向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2分)有利于中国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

(1分)

(4)认识:

如坚持改革发展,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明确职权划分,提高政府效率;简政放权,依法行政,建设服务型政府等。

论证说明从略。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