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行测必考题型及行测备考技巧.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33428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19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考行测必考题型及行测备考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国考行测必考题型及行测备考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国考行测必考题型及行测备考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国考行测必考题型及行测备考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国考行测必考题型及行测备考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考行测必考题型及行测备考技巧.docx

《国考行测必考题型及行测备考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考行测必考题型及行测备考技巧.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考行测必考题型及行测备考技巧.docx

国考行测必考题型及行测备考技巧

2011国考行测必考题型及行测备考技巧

国考行测必考题型一:

最值问题/2011国考考生必备

  国家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题型纷繁复杂,考生不容易把握重点,据此名师通过对近三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研究,归纳总结出“几何问题”、“排列组合问题”“最值问题”为每年必考题型,甚至同一题型出现两次以上,所以2011国考考生备考时应予以足够重视。

下面就最值问题进行讲解和解析。

  最值问题一般为题目中出现“至多”、“至少”、“最多”、“最少”、“最大”、“最小”、“最快”、“最慢”、“最高”、“最低”等字样,题目较抽象,难度较大。

解答此类题型的方法为“极端分析法”就是构造符合条件的数值。

  【例1】(国家2008-56)共有100个人参加某公司的招聘考试,考试内容共有5道题,1-5题分别有80人,92人,86人,78人,和74人答对,答对了3道和3道以上的人员能通过考试,请问至少有多少人能通过考试?

()

  A.30B.55C.70D.74

  【答案】C。

  【京佳解析】最值问题。

1-5题分别错了20、8、14、22、26道,加起来(注意利用凑整法速算)为90。

题目问“至少有多少人能通过这次考试”,所以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人不及格,因此这90错题分配的时候应该尽量每3道分给一个人,即可保证一个人不及格,那么90道错题一共可以分给最多30个人,让这30个人不及格,所以及格的人最少的情况下是70人。

  【例2】(国家2009-118)100个人参加7个活动,每人只能参加一个活动,并且每个活动的参加人数都不一样,那么参加人数第四多的活动最多有多少人?

()

  A.22B.21C.24D.23

  【答案】A。

  【京佳解析】最值问题。

要使第四名的活动最多,则前三名要尽量的少,又因每项活动参加的人数都不一样,那么,前三名人数分别为1,2,3。

设第四名的人数为x人,则有:

1+2+3+x+(x+1)+(x+2)+(x+3)=100,解得x=22,所以,参加人数第四名的活动最多有22人参加。

  【例3】(国家2010-55)某机关20人参加百分制的普法考试,及格线为60分,20人的平均成绩为88分,及格率为95%。

所有人得分均为整数,且彼此得分不同。

问成绩排名第十的人最低考了多少分?

()

  A.88B.89C.90D.91

  【答案】B。

  【京佳解析】最值问题。

20人总共失分(100-88)×20=240,由及格率为95%知只有1人不及格。

要使第十名失分尽量多(得分尽量低),可使前9名失分尽量少,设分别失分0,1,…,8分。

而从第11名至第19名亦是失分尽量少,设第10名、第11名…第19名分别失分x,x+1,x+2,…,x+9,则可得(0+1+…+8)+[x+(x+1)+(x+2)+…(x+9)]+41≤240,解得x最大为11,即第10名最少得分89分。

国考行测必考题型二:

排列组合问题/2011国考考生必备

  数学运算题型纷繁复杂,考生不容易把握重点,据此名师通过对近三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研究,归纳总结出“几何问题”、“排列组合问题”“最值问题”为每年必考题型,甚至同一题型出现两次以上,所以2011国考考生备考时应予以足够重视。

下面就排列组合问题进行讲解和解析。

  排列组合问题是数学运算中为数不多的高中数学知识点,也成为了必考内容,主要考查的是排列组合的两个公式()和两个原理(加法原理、乘法原理)。

考生只要熟练运用两个公式,并分清排列与组合、分类与分步的差别即可快速解答此类问题。

  【例1】(国家2010-46)某单位订阅了30份学习材料发放给3个部门,每个部门至少发放9份材料。

问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发放方法?

()

  A.7B.9C.10D.12

  【答案】C。

  【解析】排列组合问题。

对于三个部门发放到的材料份数,可分为三种情况:

①9、9、12,有3种方法;②9、10、11,有种方法;③10、10、10,有1种方法。

总计有3+6+1=10种方法。

  【例2】(国家2010-50)一公司销售部有4名区域销售经理,每人负责的区域数相同,每个区域都正好有两名销售经理负责,而任意两名销售经理负责的区域只有1个相同。

问这4名销售经理总共负责多少个区域的业务?

()

  A.12B.8C.6D.4

  【答案】C。

  【解析】排列组合问题。

可以看为从四人中任意选择两人分配,即。

  【例3】(国家2009-115)厨师从12种主料中挑出2种,从13种配料中挑选出3种来烹饪某道菜肴,烹饪的方式共有7种,那么该厨师最多可以做出多少道不一样的菜肴?

()

  A.131204B.132132C.130468D.133456

  【答案】B。

  【解析】排列组合问题。

,其中含有“3”这个因子,排除A、C、D,选B。

  【例4】(国家2008-57)一张节目表上原有3个节目,如果保持这3个节目的相对顺序不变,再添进去2个新节目,有多少种安排方法?

()

  A.20B.12C.6D.4

  【答案】A。

  【解析】排列组合问题。

将2个新节目安排进来一共分两步:

先插进第一个节目,有4个空,所以有4种安排方法;再插进第二个节目,有5个空,所以有5种安排方法。

分步用乘法原理得到总共有4×5=20种安排方法。

国考行测必考题型三:

几何问题/2011国考考生必备

  数学运算题型纷繁复杂,考生不容易把握重点,据此名师通过对近三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研究,归纳总结出“几何问题”、“排列组合问题”“最值问题”为每年必考题型,甚至同一题型出现两次以上,所以备考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考生备考时应予以足够重视。

下面就“几何问题”题型分别进行讲解和解析。

  几何问题一般涉及几何图形的周长、面积、角度、表面积与体积,以及几何定理和几何特性的考查。

此类问题考生只要熟悉几何公式、理解几何定义、定理便可迅速解答。

  【例1】(国家2009-116)如图所示,X、Y、Z分别是面积为64、180、160的三个不同形状的纸片,覆盖住桌面的总面积是290,其中X与Y、Y与Z、Z与X重叠部分的面积依次是24、70、36,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A.15B.16

  C.14D.18

  【答案】B。

  【京佳解析】几何问题。

具体解法可用容斥原理公式。

设所求为x,则:

64+180+160-24-70-36+x=290,解得x=16。

  【例2】(国家2010-53)科考队员在冰面上钻孔获取样本,测量不同空心之间的距离,获得的部分数据分别为1米、3米、6米、12米、24米、48米。

问科考队员至少钻了多少个孔?

()

  A.4B.5C.6D.7

  【答案】D。

  【京佳解析】几何问题。

因为任意两段距离的和都不大于或等于第三边,所以没有组成三角形,即要形成N段距离,至少要有N+1个孔,即为7个。

  【例3】(国家2008-49)相同表面积的四面体,六面体,正十二面体以及正二十面体,其中体积最大的是:

()

  A.四面体B.六面体C.正十二面体D.正二十面体

  【答案】D。

  【京佳解析】几何问题。

根据四条定理:

(1)等面积的所有平面图形当中,越接近圆的图形,其周长越小。

(2)等周长的所有平面图形当中,越接近圆的图形,其面积越大。

(3)等体积的所有空间图形当中,越接近球体的几何体,其表面积越小。

(4)等表面积的所有空间图形当中,越接近球体的几何体,其体积越大。

由(4)可以选出正确答案为D。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大纲深度解读

2011年国考申论大纲和2010年国考申论大纲相比较,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沿袭”。

表现一:

申论试卷的设置

2011年国考申论采用了“按照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的不同要求,设置两类试卷”的方式,进行分开考察、分卷考察,体现了招录的科学性。

表现二:

申论能力的考察

申论考试区别于一般写作的最大特点就是,申论是能力考试,不仅考察文字表达能力,更加注重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考察。

2011年国考申论仍然采用了“省级以上(含副省级)综合管理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这种分类考察的方式,根据不同职位的要求,设置不同的能力考察点,体现出“为用而考”的公务员招考指导思想。

表现三:

申论大纲的行文

申论大纲作为申论考试的红头文件,类似于申论考试规则制定的“宪法”,因此,也要求申论大纲在一定程度上的稳定性,不能朝令夕改。

2011年国考申论大纲的字数和2010年保持一致,都是658字,而且一个字都没有发生变动,这说明2010年申论大纲的成熟性非常高,可以作为我们今后一定时期内申论考试的“红线”。

但是,我们知道,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世界上最大的不变就是变,因此,我们还应该透过这些表象,找出申论大纲的变化,找准我们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做到精准备考。

任何新事物都是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不完善到完善,申论考试也是如此,从2001年沿用到2009年的申论大纲,越来越不适应当前公务员招录的实际情况,难以胜任选拔优秀实用人才的重任,于2010年走完了它光辉的9年历程。

2010年国考申论以一种全新的面孔出现在申论试卷上——分类考察,但是我们通过对试卷的分析可以看出,其实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申论的试卷的区分度并不是很大。

表现一:

作答要求

2010年国考申论综合管理类第三大题:

假设你是沿海某省省政府工作人员,请结合给定资料,草拟一份《关于将半岛蓝色经济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报告》的内容要点。

(20分)

要求:

(1)内容全面,有针对性;

(2)条理清楚,表达简明,不超过400字。

2010年国考申论行政执法类第三大题:

A市市政府准备大力宣传推进对近海水域的污染整治工作,请你结合给定资料,以市政府工作人员的身份,草拟一份宣传纲要。

(20分)

要求:

(1)对有关宣传内容的要点进行提纲挈领地陈述;

(2)体现政府精神,使全市各界关心、支持污染整治工作;

(3)通俗易懂。

不超过400字。

首先在字数上都要求不超过400字,其次综合管理类的“内容全面,有针对性”和行政执法类的“对有关宣传内容的要点进行提纲挈领地陈述”都是对概括能力的要求,“表达简明和条理清楚”与“通俗易懂”相比,通俗易懂的要求反而更高。

表现二、申论材料

2010年国考申论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的申论材料都是六则,综合管理类字数稍多是6022字,行政执法类字数为5600字,但是行政执法类的申论材料性质多是政府文件或者研究报告,阅读的难度稍大,因此,总体来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申论试卷材料的阅读理解难度相当。

表现三:

申论主题

综合管理类的申论主题是“海洋的开发和保护”并举,行政执法类的申论主题是“海洋的保护”,不难看出,行政执法类申论主题其实是综合管理类申论主题的一个方面,做的是同一个工作,只是最后表达出来的文字稍有不同而已,本质上还是一致的。

因此,2011年国考申论将会在区分度上凸显。

变化一:

能力测查区分力度加大

综合管理类试卷突出对综合分析能力以及提出和发现问题能力的考察,行政执法类侧重于贯彻执行能力的考察。

变化二:

申论材料阅读难度不同

综合管理类的申论材料更加注重事实性材料,以考察考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行政执法类的申论材料更加注重理论性材料,以考察考生的贯彻理解国家方针政策的能力。

变化三:

作答要求设置更加科学

题目设置上,综合管理类更注重对材料部分或者全部内容的深入分析,比如名词解析、观点分析或者启示等;行政执法类更注重对申论材料的概括,比如概括主要问题或者主要内容、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作答字数上和具体写作要求上,综合管理类作答字数要比行政执法类少100到200字,写作要求比行政执法类更加严格,不仅要求要点全面,而且还要有针对性、可行性和实用性。

总体上行政执法类的申论考试的难度要比综合管理类的要低一些。

对于考生来说,应该根据自己的报考职位有针对性的进行备考。

备考一:

关注社会热点话题

申论考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小题大做”,以一个小的社会热点问题作为切入点,层层展开,最后引出一个大的申论主题,比如2009年国考申论以胡主席到河南视察和广东省企业的搬迁为切入点,升华到粮食安全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高度,2010年国考申论以海洋污染为切入点,升华到海洋的开发与保护,最后上升到科学发展观的高度。

因此,考生一定要关心时事,要成一个读书看报浏览新闻的良好习惯,做一个有心人。

报考综合管理职位的考生应该明确出现这个热点话题的原因是什么,解决的对策是什么;报考行政执法职位的考生应该注意解决问题的对策是什么。

备考二:

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

尤其是报考行政执法类职位的考生,更是要注意国家出台的方针和政策,因为,贯彻执行能力的一个很重要要求就是“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体现政府的精神,站在政府的立场上来处理问题。

备考三:

研究申论真题,熟悉解题技巧

要想在申论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虽然主要靠的是基本功,但是,如果不在考前了解清楚申论命题的特点及其答题的基本方法,不做适量的专项模拟训练,即使基本功再扎实,也是无法考出好成绩的。

例如,考生如不了解申论答题的四个基本环节,不多花时间来阅读和分析给定材料,像平时写作文那样去应付申论考试,必然会顾此失彼,考不出理想的成绩。

因此,在参加考试之前,考生必须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详细了解申论命题的特点、各环节的解题技巧,这样才能保证在实战中游刃有余。

因此,建议考生在考前认真地做适量的模拟训练。

京佳网站上就有专门的训练题,大家可以安排时间适当的做一点,一方面是为了使自己对申论答题有进一步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评估自己应付此类考试的能力,如答题时间的长短、自己的特长与不足等,以便在考前采取相应的措施,弥补自已的不足之处。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备考指导

京佳公考研究院

《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11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已经发布,与2010年相比,今年的大纲中常识判断模块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考察要求更清晰,重点更明确,具体如下:

(一)主要考查对应知应会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分析判断运用能力——即主要对所涉及范围中各科基本知识的考查;

(二)更加强调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的测查——即对整个国家、社会的大政方针、时事的考查。

(三)涵盖范围更为广泛——2011年的大纲表述为“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相比去年,考查范围又明确涉及到了文化、地理、环境三个学科的知识,法律的位置则被放到了第三位,地位可能进一步被削弱。

根据此次大纲内容,常识判断部分的位置并没有发生变化。

结合近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的命题情况,2011年国考常识判断的考试要求和考查能力也更加明确,所以考题的综合性将会加强。

一、大纲对比链接

2010年: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对法律、政治、经济、管理、历史、自然、科技等方面知识的运用能力。

2011年: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

二、结构分析

表一、常识判断•题型、题量分析

 

法律

时政

历史

地理

文化

经济

科技

医学

生活常识

物理

生物

武器装备

能源

共计

2008年

25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25题

2009年

7

5

6

3

1

1

1

1

0

0

0

0

0

25题

2010年

5

5

1

2

2

2

2

1

1

1

1

1

1

25题

由表一可以得出三个结论:

(一)时政所占比重仍然很大,法律部分有所下降。

公务员是国家权力的具体行使者,政治和法律则是与公务员工作联系最为紧密的部分。

由图一可知,法律部分在国考常识判断中的题量明显逐渐减少,意味着可能在尽量淡化对考生的专业性要求。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时政和法律知识的考查可能会结合言语理解、定义判断,甚至申论等一起考查。

(二)考查学科的涵盖更为广泛。

 

一个合格的公务员应是知识全面的人才,就是说不一定是专才,但是一定是全才。

根据图一中对最近三年命题规律的分析,2008年的常识判断完全可以称为法律常识。

2009年和2010年两年,则改变了原来单纯考查法律知识的模式,趋向于多元化命题,更加注重对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考查。

例如,2009年国考的常识判断,除法律、时政外,还涉及到文化、经济、历史、地理、医学、科技等方面的内容,而2010年的国考常识判断,更是在2009年考查范围的基础上,另外覆盖到了物理、生物、武器装备、能源知识等方面。

(三)根据大纲可知,2011年国考常识判断将延续前两年的出题思路,命题更加趋向多元化,试题测查的综合性、全面性、针对性将会提高,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表二、法律部分•题型、题量分析

 

2008年

2009年

2010题量

宪法、行政法

15题

4题

3题

民法、刑法

9题

2题

1题

民诉、刑诉、法理、经济法国际经济法、商法

0题

1题

1题

共计

25题

7题

5题

国考常识判断中,法律知识的试题所占比重往往相对较大。

虽然2011年国考常识判断对法律知识的考查比重可能有所下降,但还是有必要对此进行适当关注。

通过表二不难发现,随着命题趋势的变化,2009和2010年常识判断中的法律部分不同于2008年,题目和题量可以分为三个梯队。

宪法和行政法是第一梯队,题量最大;民法和刑法是第二梯队,题量次之、其他部门法是第三梯队,题量又次之。

这是与公务员工作需要的紧密程度相关联的。

在对2011年常识判断中法律部分进行备考时,要注意复习重点,以点带面。

三、应考策略

2011年国考常识判断的命题在延续去年趋势的同时,有比较明显的变化。

备考时,考生需要注意以下这些方面:

战术上:

第一,了解国情,多看时事。

以时事为线,带动相关国情的了解。

在2010年国考常识判断中,共有5道题与时事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涉及到了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我国重点工程与建设项目、改革开放等多个时事热点。

【2010国考真题】

例题:

关于新中国成立60周年取得的成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截止2008年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

B.截止2008年底,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已跃居世界第一

C.2008年我国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已提高到8.7年,相当于初中文化程度

D.我国人均期望寿命由新中国成立前的不足40岁上升到70多岁

【京佳解析】

答案选B。

本题与政治热点新中国成立60周年有关。

这一阶段,我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三,还没有超过德国和美国。

第二,深入理解掌握公共基础知识教材,注重知识积累,能灵活运用相关原理。

要对文化、历史、地理、自然、环境、科技、生物、医学、物理、经济、生活常识等方面的知识积累、巩固、运用。

根据前两年的命题特点,这些类型题的比重增加,且覆盖范围更为广泛,在备考时要做到知识点基本看到、理解到、准确把握、灵活运用。

【大纲原文】

例题:

尽管我们关于太阳能的研究和议论已经相当多,但今天对太阳能的利用还是非常有限的。

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难以将阳光有效地聚焦

B.尚未开发出有效的收集和储存太阳能的系统

C.核能仍然更为有效

D.太阳能系统尚不安全

(解答:

关于太阳能的利用可能很多人都没有系统的知识,但是仔细考察四个选项,你可以依据常识看出A、C、D三个理由都不恰当,只有B选项所说的原因更为准确,故正确答案为B。

【京佳解读】

此题考查能源知识。

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背景下,太阳能作为一种可供持续利用的清洁能源,近年来在我国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开发利用。

此题不仅考察了能源基础知识,而且涉及时事热点,综合考查考生的基础知识和对时政热点的关注。

备考时,需注意对此类型材料作重点理解和把握。

【2010国考真题】

例题:

下列有关能源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目前核电站对核能的利用方式分为核聚变和核裂变两种

B.氢气是一种可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能源

C.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光化学转换

D.可燃冰是一种稀缺的能源资源

【京佳解析】

答案选B。

A项核能的利用方式分为核聚变和核裂变两种,但是到目前为止,达到工业应用规模的核能只有核裂变能,而核聚变能只实现了军用,即制造氢弹,通过有控制地缓慢地释放核聚变能达到大规模地和平利用,叫做“受控核聚变”或“受控热核反应”,目前尚未实现工业化应用。

因此,目前我们接触到的“核能”概念是指已经工业化的“核裂变”;C项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有两种:

一种是光——热——电,另一种是光——电直接转换的方式;D项可燃冰是一种蕴藏量巨大的能源资源。

第三,集中适当的精力备考法律知识。

常识判断部分在2010年大纲两道例题的基础上删除了关于法律的题目,说明法律知识在国考中的考查比例可能会进一步下降,地位可能会进一步被削弱。

2011年国考常识判断中法律知识备考时,考生无需花费大量时间熟记大量法律条款,但要对一些基础性的法律知识,例如一些法律部门和一些简单的职能有所了解,重点复习宪法、行政法、民法,另外要了解一些国家最近出台或修改的相关法律。

考生可以结合时政进行针对性的复习,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

【2010国考真题】

例:

根据《食品安全法》,下列说法正确的:

(   )

A.对食品生产、食品流通实施监督的部门分别为质量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B.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在进行抽样检验,不需购买样品

C.名人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应当由食品生产经营者和销售者承担连带责任

   D.食品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对食品实施免检

【京佳解析】

答案选C。

《食品安全法》这部新法法受到了重点关注。

根据该法第五十五条社会团体或者其他组织、个人在虚假广告中向消费者推荐食品,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与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连带责任。

A项缺少一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B错误,需要购买样品进行抽检;D错误,免检需要各部门共同决定,并已于2008年底取消了免检制度。

战略上:

从内容来看,常识判断包含的学科较多,在复习的总体安排上,首先要对题量较多的部分先看,之后复习其他部分。

可按法律、政治、文学、经济、历史、自然、地理、人文、科技、能源、生物、生活常识等顺序来。

建议考生根据自己所学专业进行调整。

专业可放后看,给更多的时间放在专业以外其他的主要内容上,最后可进行交叉复习巩固,提高效率。

从时间分配看,第一阶段:

广泛积累知识。

常识需要的是平时的积累和试题训练。

要广泛涉猎一些科普书籍和辅导教材,以及一些科普网站。

第二阶段:

真题训练。

一方面把握做题的时间和感觉。

另一方面,掌握考察重点、难度。

鉴往可以知未来,通过做真题重新审视复习效果。

第三阶段:

重新翻阅复习资料、温故知新。

认真把握做真题过程中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和难点。

京佳公考专家建议,针对此次大纲要求,考生在平日复习之余,要对一些热点问题多加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