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教案与练习第二章.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33142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48 大小:230.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复习教案与练习第二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高三复习教案与练习第二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高三复习教案与练习第二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高三复习教案与练习第二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高三复习教案与练习第二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复习教案与练习第二章.docx

《高三复习教案与练习第二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复习教案与练习第二章.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复习教案与练习第二章.docx

高三复习教案与练习第二章

第二单元大气环境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逆温现象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高度

温度

大气运动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层大气

2000-3000千米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

50-55千

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平流运动

臭氧吸收紫外线,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

低纬:

17-18千

米,中纬:

10-12千米,高纬:

8-9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人类关系最密切

(二)逆温现象

1.什么是逆温:

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C。

这主要是由于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离地面愈高,受热愈少,气温就愈低。

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中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或者地面上随高度的增加,降温变化率小于0.6°C,称为逆温现象。

高空的实际温度大于或者等于理论温度。

2.逆温的形成原因。

(1)辐射逆温:

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间,地面很快辐射冷却,使贴近地面的气层也随之降温,离地面愈近,降温愈快,从而产生逆温现象。

这种逆温,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尤以冬季最强。

(2)平流逆温:

暖空气平流到冷的地面或冷的水面上,会发生接触冷却的作用,愈接近地表,降温愈快,于是产生逆温现象。

(3)锋面逆温:

在锋面附近,由于冷暖空气的温度差比较大,暖空气爬到冷空气的上面,也会产生明显的逆温现象。

实际上,大气中出现的逆温现象常常是由几种原因共同形成的。

(4)地形逆温:

在山谷盆地中,晚上较重的冷空气,沿山坡流动,聚集在山谷底部,由此形成下部是冷气层,上部是暖气层。

3.逆温现象与大气污染

无论那种条件造成的逆温,都对大气有一定的影响。

由于逆温层的存在,造成对流层大气局部上热下冷,大气层结稳定,阻碍了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水汽凝结物等聚集在它的下面,易产生大雾天气,使能见度变坏,尤其是城市及工业区上空,由于凝结核多,易产生浓雾天气,有的甚至造成严重大气污染事件,如光化学烟雾等。

(2000年广东34题,20XX年全国卷四7—9题)

思考题1

读某城某日清晨低层大气剖面图,回答:

(1)图中气温分布异常部分是①、②、③中的_____,

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

(2)该城市工业高度集中,当天发生了重大的烟雾事件,造成这一事件的人为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

气象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形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1)对流层气温的变化规律是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该城市上空在②区域内出现随高度的增加气温上升的现象,这是大气的逆温现象。

(2)逆温现象是造成该城市烟雾事件的气象原因。

大气中有逆温的一层,叫“逆温层”,常能阻止层内或层下空气上升,遏制对流云的发展,因此加重了低层大气的污染程度。

人为原因和地形原因较明显。

答案:

(1)②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2)人为原因是:

工厂烟囱排放大量煤烟、粉尘和硫氧化合物,使凝结核增多,空气污浊,烟雾弥漫气象原因是:

②内气温下部低于上部,抑制了气流的上升,不利于扩散,加重了低层大气的污染程度

地形原因是:

城市位于凹地,气流不易扩散、稀释,加剧了居民受害程度。

思考题2

右图表示不同地物辐射温度在一天内的

变化状况。

据此回答6—9题。

6.曲线①—④代表的地物分别可能是

A沙地、湖泊、林地、草地

B沙地、草地、林地、湖泊

C草地、沙地、湖泊、林地

D草地、林地、沙地、湖泊

7.图3显示

A日出前各地物间的温差最大

B日落后地物①的降温速度最快

C地物③的辐射温度白天夜晚都最低

D地物④到达最高温度的时间早于其它地物

8.“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反映的该层大气的特点,与下列哪个选项吻合?

A.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

B.该层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C.人们乘坐的大型飞机多在该层飞行

D.该层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9.为了防止晚秋作物遭受霜冻,可采用熏烟法,其原因是()

A浓烟可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B浓烟可阻挡冷锋前进,防止大面积作物冻害

C浓烟可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

D浓烟可散射地面辐射,增加地面温度

 

答案6.B7.B8.A9C

 

二、大气热状况及其应用(与大气温度有关的问题)

太阳照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通过上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大气的热力作用是由一系列的热传递和热交换过程组成的。

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这两种作用是建立在三种辐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基础之上的。

运用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可以分析解决许多实际问题,这是考查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重要的试题切入点。

 

思考题3

(1)阴天的白天气温比较低的原因?

(2)朝霞和晚霞多为橘红色,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蔚蓝色的?

(3)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为什么是明亮的?

(4)霜冻为什么出现在晴朗的早晨(晴朗的夜晚气温低)?

(5)沙漠地区(晴天)为什么气温日较差大?

(6)青藏高原为什么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

但气温却很低,这两者之间有矛盾吗?

为什么?

答案

(1)这主要是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引起的,厚厚的云层阻挡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所以气温低。

(2)这是由于大气的散射作用引起的,红色光波长较长,不易被散射;蓝色光最容易被微小的空气分子和尘埃散射。

(3)这是由于散射作用造成的,散射作用将太阳辐射的一部分能量射向四面八方,所以在黎明和黄昏虽然看不见太阳,但天空仍很明亮。

(4)这是由于晴朗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地面热量迅速散失,气温随之降低。

(5)沙漠地区晴天多,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

(6)青藏高原的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所以太阳辐射强。

由于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水汽和二氧化碳含量少,吸收作用微弱,大气逆辐射更弱,所以气温很低。

通过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分析一地白天气温的高低,主要考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强弱;分析一地夜晚气温的高低,则要考虑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强弱。

思考题4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中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的物质主要有:

_______和_______。

(2)全球“温室效应”的形成和下列哪些过程有关:

()

①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②大气逆辐射③地面反射④大气吸收地面辐射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③

(3)近年来“温室效应”加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

①海平面上升②将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③城市形成光化学烟雾④全球河流径流量减少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答案

(1)臭氧、氧原子

(2)C(3)A

思考题5

从北京到乌鲁木齐的直达民航班机,飞行时间约3个半小时。

该机从乌鲁木齐返回北京大约只需要3个小时。

这是因为

A.地球自转的影响B.两地时差的影响

C.中纬度上空西风的影响D.水平气压梯度力

【解析】:

本题难度较大,采用排除法解答更方便。

首先,两地的距离和飞机的性能不变,关键看什么因素影响了飞行速度。

虽然,两地时差对速度没有影响,而地转偏向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只能影响飞行方向,也不能影响飞行速度。

真正的原因是中纬度上空为盛行西风带,飞向乌鲁木齐时上逆风,而飞向北京时是顺风。

思考题6

读某地近地面多年平均热量收入状况图分析回答:

(1)阴影①反映近地面空气热量,所以此段时间气温

呈趋势。

(2)曲线A表明

了年内的变化,这种变化与的年变化基本一致。

(3)曲线B表明

了年内的变化,这种变化与的年变化基本一致。

(4)该地位于半球。

最高气温可能出现在。

【解析】:

本题也很有难度,只有联想课本中上海七月份的大气热量收入与气温日变化平均状况图,经过推理分析才有可能正确解答。

竖坐标表示热量变化。

横坐标表示月份,A曲线6月份达最高值,这可能是地面辐射带来的大气热量收入。

而B曲线最高值的出现时间相对后推,应该是代表大气热量支出的大气逆辐射,而图中D可能因为收入大于支出而热量盈余。

气温才有可能上升。

这样分析后反过来才分析一遍就可。

【参考答案】:

(1)盈余,上升;

(2)太阳辐射,太阳高度角;(3)热量支出,地面辐射;(4)北,7月低或8月初。

三、大气热力环流原理的运用

(一)热力环流的成因:

冷热不均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之间冷热不均,引起空气的垂直运动,导致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是产生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理解热力环流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气压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质量,因此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②通常所说的高气压、低气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上气压高低状况。

比较气压的高低要在同一水平高度上进行比较,垂直方向气压下部高于上部。

③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曲面,等压面突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当地面受热均匀时,等压面一般呈水平状态,地面受热不均匀,等压面往往会上凸或下凹。

④判断气压高低,既要考虑高度因素又要结合等压面的凹凸状况。

(二)热力环流的类型

(1)海陆风

(2)山谷风(3)城市风

(4)不同性质下垫面之间的环流

 

城市热岛环流

 

思考题7

在下图中,甲图表示的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乙图表示的是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的变化图,回答

(1)—

(2)题。

 

(1)有关甲图描述正确的是()

A.曲线①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

B.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

C.曲线①所示日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昼夜长短所致

D.曲线②所示日温差小的主要原因是纬度所致

(2)由图甲推断,图乙中海风出现时间约为()

A.18时—次日7时B.8时—当时16时C.16时—次日8时D.6时—次日18时

 

(1)B 

(2)B

(三)热力环流在城市布局规划中的应用

1.城市风与城市布局规划

思考题8

现代城市的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工业生产、交通大量排放污染气体和热量给整个城市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1)上图描述的是城市的热力环流,由此而造成了城市的“五岛效应”:

(至少举出两个)

(2)针对以上问题,根据城市的环流原理,城市的造林重点应该布局在哪个位置?

(3)造林可以对城市起到何种作用?

 

答案

(1)热岛效应;干岛;湿岛;酸雨岛;浑浊岛。

(2)郊区。

(3)净化空气。

结论:

为了减轻城市的大气污染,在城市规划时,一方面必须研究城市上空的风到郊区下沉的距离,将污染严重的工业布局在城市风所能到达的范围之外,避免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从近地面流入城区,并且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风环流之外,以避免相互污染。

另一方面,在城市规划时,绿地是必不可少的,城市绿地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城市环境资源,具有净化空气、降低噪声、美化环境,调节城市小气候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山谷风与城市布局规划

思考题9

下图是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①至⑤点,气压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________。

(2)A、B两地受热的是____________地,空气______________;

冷却的是______________地,空气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图中的热力环流。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有关热力环流形成的知识。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高空等压面的凹凸入手,逐步推理。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3000米高空附近A地等压面下凹,B地等压面上凸,B地上空的气压高于A地上空的气压(或④点气压大于③点气压,①、②、③点的气压值相等,①点气压又大于⑤点气压,故④点气压大于⑤点气压),这说明A地空气下沉,B地空气上升,从而可以判定A地冷却,B地受热,高空气流从B地流向A地,近地面气流从A地流向B地。

答案:

(1)④⑤

(2)B膨胀上升A收缩下沉

(3)图略(其热力环流的画法应是近地面由A→B,高空由B→A,垂直方向是A地下沉,B地上升)

思考题10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所示等压面为近地面等压面)

(1)判断风向:

风从__________吹向______________。

(2)从季节上看,这种风一般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季出现。

(3)此时,北太平洋上的气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盛的季节,亚欧大陆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强盛的季节。

思考题8

读“浙江省某山地等高线图”,此时为夏季,回答下列问题。

(1)A、B、C三地中,降水最少的是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处于_____________,气流下沉,气温升高,空气的水汽难以达到过饱和状态。

(2)若此时C地气温是20℃时,A地气温为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7.

(1)海洋陆地

(2)夏(3)夏威夷高压印度低压

8.

(1)B地背风坡

(2)14℃

四、天气系统中气象要素的判断

1.风向的判断:

在这部分内容学习中,弄明白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以及摩擦力的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掌握这部分知识并分析解决问题的关键。

(1)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表受热不均,使同一水平面上产生了气压差异。

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气压梯度。

只要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梯度,就产出了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这个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

在这个力的作用下,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作水平运动,这就形成了风。

因此,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其方向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

大小与气压梯度成正比

(2)地转偏向力

由于地球自转,地球表面的物体在沿水平方向运动时,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我们把促使物体水平运动方向产生偏转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

其方向:

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

大小与物体水平运动的速度成正比,与地理纬度正弦值成正比。

地转偏向力的方向总是与风向垂直,地转偏向力只改变风向,不能改变风速。

(3)摩擦力

是指地面与空气之间,以及运动状况不同的空气层之间互相作用而产生阻力。

其方向总是与风向相反。

因而摩擦力不仅能改变风向,而且可减小风速。

(4)高空与近地面风的差异

高空大气中的风向,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二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一般摩擦力的影响可达离地面1500米左右的高度。

在这个范围内,越往高空,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越往高空夹角越小,风速越往高空风速越大

在相同的气压条件下,陆面上的风与海面上的风有所不同,陆面上的风与等压线间的夹角大,风速小;海面上的风与等压线间的夹角小,风速大。

(5)等压线与风向。

海陆等压线分布与风向

等压线是同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各点的连线。

由于海陆分布的差异,各地气压高低不同,并且时刻在变化,导致实际海平面等压线图上,等压线不仅是弯曲的,而且还形成了一个个等压线闭合的低压和高压中心。

低压中心其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低,向外逐渐增高。

气流在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由四周流向中心。

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低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向右偏转成逆时针方向旋转辐合。

高压中心其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高,向外逐渐降低。

气流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由中心流向四周,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高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向右偏转成顺时针方向旋转辐散。

在海平面等压线图上,北半球低压中心东部多吹偏南风,西部多吹偏北风;北半球高压中心其东部多吹偏北风,西部多吹偏南风。

同时等压线的疏密程度与风力的大小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等压线愈密集,气压差愈大,风力就愈强;等压线愈稀疏,气压差愈小,风力就愈弱。

(6)风向的画法:

在弯曲等压线图上,确定任一地点的风向,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a.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于该点相邻的等压线垂直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见图中箭头A)。

b.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这点的风向(见图中箭头B)。

2.气温的判断:

对于天气系统中温度高低的判断,主要是考虑该地云量的多少,联系天气系统中晴阴状况的知识作出判断,就可以得出结论。

例如高压为晴天,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气温日较差大。

这一内容在大气热力状况部分已作了分析,在此就不再详述了。

3.降水的判断:

关于降水的判断,首先要理解降水形成的原理,当空气由温度较高的地方流向温度较低的地方时,由于温度低的地方空气的饱和水汽含量低,原来暖的空气随着温度的降低,空气中的一部分水汽就要冷却凝结形成降水。

也就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当空气由气温高的地方运动到气温低的地方时,就可能产生降水。

当然还要看空气中含有水汽量的多少。

在对天气进行判断时,在天气系统中,凡是有上升气流的如气旋、锋面、受地形的影响上升等,一般都可能产生降水。

另外,当较低纬度暖的空气向较高纬度运动时,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也会产生降水,反之,当较高纬度的空气向较低纬度运动时,则不产生降水。

如受中纬西风影响的地区降水较多,而受信风影响的地区降水较少。

 

思考题11

读“我国东部某日8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影响A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_,在该系统控制下.A处的天气特点是_____,影响B处的天气系统是_______,在该系统控制下,B处的天气特点是_____。

(2)C、D、E、F四地中,即将发生明显天气变化的是______,原因是该地受到_______的影响,届时将出现_______天气,当此天气系统过境后,天气变化是______。

(3)图示天气系统产生的天气过程较之一般锋面产生的天气过程_______,原因是_______。

(4)图中G处的风向为_______,请在图上画出G的风向。

分析:

这是一道有关天气系统的综合试题。

从图上看,大陆上共有3个气压系统,A处为高压系统,其余是低压系统。

高压系统的气流状况表现为辐散。

中心气流下沉,水汽不易凝结,所以多晴朗天气;低压系统的气流状况表现为辐合,中心气流上升,水汽因降温而凝结,所以多阴雨天气。

此外,图中的锋面皆出现于低压系统向外凸出部分,即低压槽部,与气旋组合成锋面气旋系统。

与一般的锋面系统相比,锋面气旋因锋面和气旋两种上升气流叠加,导致气流上升强烈,产生的天气过程更加剧烈。

由图上看,存在着4个锋面气旋系统,C、E处于冷锋前缘,D、F处于暖锋之后,四处都在暖气团一侧,但E、F位置偏南,因此比C、D两处气团更加暖湿。

根据锋面移动方向判断,冷锋将经过C、E两处,将形成较强烈的下雨、刮风、降温等阴雨天气;锋面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降低,天气晴朗。

答案:

(1)高压系统天气晴朗低压系统出现阴雨

(2)C、E冷锋阴天、下雨、刮风、降温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降低、天气晴朗

(3)强烈锋面和气旋两种上升气流叠加,使气流上升强烈

(4)北图略

思考题12

下面是20XX年元月20日8时北半球(大致位于40°N-60°N,90°E-120°W)海洋与陆地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图分析回答:

 

(1)A地气压名称是________,B地气压名称是________。

(2)此时C地吹________风,D地吹________风。

(3)A地中心气流作________运动,常出现________天气。

(4)A地地面空气快速移到C地,地面缺乏森林草原,会出现________自然灾

害。

(5)ABCD四地冬春经常形成这种气压分布。

因此,对于C地防御自然灾害最现实的措施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由于海陆差异的存在,使冬季海陆形成闭合的气压中心。

在北半球低压区,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东部多吹偏南风,西部多吹偏北风;北半球高压区其东部多吹偏北风,西部多吹偏南风。

答案:

(1)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2)偏北风 西北风 (3)下沉 晴朗 (4)沙尘暴 (5)加强植树造林

五、季风环流与中国雨带移动

1.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其变化

热力环流

地区间冷热不均

球形地球

 

单圈环流

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地球自转

 

三圈环流

地转偏向力

地球公转

黄赤交角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气压带的块状分裂与季节差异

海陆热力的季节差异

 

季风环流(东亚、南亚)

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的夏季向北移,北半球的冬季向南移

 

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大陆上

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7月

副热带高压带被大陆的亚洲低压切断

太平洋高压(夏威夷高压)

大西洋高压(亚速尔高压)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海洋上

 

大陆上

亚洲高压(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副极地低压被大陆的亚洲高压切断

1月

太平洋低压(阿留申低压)

大西洋低压(冰岛低压)

海洋上

 

(3)季风环流(东亚温带季风和南亚热带季风)

亚洲大陆

太平洋

北美大陆

大西洋

一月

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高压

冰岛低压

七月

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低压

亚速尔高压

其中,东亚季风气候区是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因为它面临着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处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显著。

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也是形成气候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

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东亚季风:

受海陆因素的影响,夏季风从海洋吹向大陆,冬季风从大陆吹向海洋。

南亚季风:

受气压带和风带南北移动的影响,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季风,

冬季,东北信风南移,形成南亚的东北季风。

思考题13

<<真腊风土记>>(元)记载:

①白温州开船,西南行,历闽、广海外诸州港口,过七洲洋,经交趾洋到占城。

又自占城顶风可半月到真腊;②真腊四时常如五六月天,不识霜雪,半年有雨,半年绝无;③信教者削发穿黄,偏袒右肩,其下系黄布裙,跪足。

据此并结合图,回答5—6题。

5.当时从温州航海前往真腊的较佳时间是

A.11—12月B.3—4月

C.5—6月D.7—8月

6.真腊地区的气候属于

A.亚热带季风气候B.热带季风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

解析:

5.从图中的信息可得知真腊位于中南半岛,从温州前往真腊的航海方向是由东北向西南。

古代航海的动力主要是风力,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受季风影响显著,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冬季盛行偏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