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石屏县一中届高三四月份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31203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7.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石屏县一中届高三四月份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云南省石屏县一中届高三四月份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云南省石屏县一中届高三四月份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云南省石屏县一中届高三四月份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云南省石屏县一中届高三四月份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石屏县一中届高三四月份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docx

《云南省石屏县一中届高三四月份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石屏县一中届高三四月份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石屏县一中届高三四月份考试生物试题 含答案.docx

云南省石屏县一中届高三四月份考试生物试题含答案

云南省石屏县一中2018年高三四月份考试

高三理综生物部分

分卷I

1、单选题(共6小题,每小题6.0分,共36分)

1.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在一定的条件下均可水解。

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1分子淀粉或纤维素可水解形成多个葡萄糖

B.1条多肽链可水解形成多个多种氨基酸

C.1个RNA分子可水解形成4种核糖核苷酸

D.1个双链DNA可水解形成2条脱氧核苷酸链

2.下列叙述中,不属于RNA功能的是(  )

A.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B.作为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

C.催化某些代谢过程D.参与核糖体的组成

3.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②中含激素、呼吸酶、乳酸、CO2等物质

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③,再进入④

D.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

4.生物体细胞的主要呼吸方式是有氧呼吸,在缺氧的情况下,可进行无氧呼吸。

下面关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答案AB.答案BC.答案CD.答案D

5.如果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是(  )

A.可在外壳中找到3H、15N和35SB.可在DNA中找到3H、15N和32P

C.可在外壳中找到15N、32P和35SD.可在DNA中找到15N、32P和35S

6.下列有关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合子中全部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B.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会合在一起

C.合子中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D.合子中的染色体数与本物种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相同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39分)

7(9分).图1为细胞部分结构和相关生理过程示意图,A-E为细胞内结构,①-⑨为物质运输途径;图2表示图1囊泡运输调控机制,其中物质GTP具有与ATP相似的生理功能。

请据图回答:

(1)在人体内胆固醇既是组成________的重要成分,又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据图1可知,细胞需要的胆固醇,可用血浆中的LDL(低密度脂蛋白)与其受体结合成复合物以________方式进入细胞后水解得到。

(2)据图1,溶酶体是由________形成囊泡而产生的。

溶酶体中的多种水解酶从合成到进入溶酶体的途径是________→溶酶体(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⑥→⑨说明溶酶体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此功能体现膜具有________的结构特点。

(3)正常情况下,溶酶体中pH比溶酶体外低2.2,能维系此差值的原因是ATP中的化学能不断趋动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0分).1960年1月,科学家首次乘坐的“里亚斯特”号深海潜水器成功下潜至马里亚纳海沟进行科考,在近万米的海底,科学家们惊奇地看到比目鱼和小红虾在游动。

(1)马里亚纳海沟中所有的比目鱼组成了一个______。

(2)几百万年的前海沟下与海沟上的比目鱼还是属于同一物种,但由于马里亚纳海沟中的比目鱼群体长期与较浅域的比目鱼缺乏基因交流,最终会产生__________隔离。

造成这种现象的两个外部因素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从变异的来源看,比目鱼的种类具有多样性的根本是由于__________造成的。

(4)由于地质巨变,最终人类只抢救一对马里亚纳海沟中的比目鱼,通过人工繁殖,最终产生一个新的比目鱼种群,则此种群的基因库中的基因数量与原种群相比要__________。

(5)下图表示某群岛物种演化的模型,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过程。

A物种演变为B、C两个物种的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环节。

由A物种演变为B、C两个物种,其内在因素是生物体的________发生了改变。

如果乙岛上C物种个体数量不断增加,引起D物种个体数的锐减,这种现象称为______。

9.(10分)图1中A、B分别代表处于清水和溶液X中的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图2表示B中2的结构模型,其中a~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中的________(填标号)构成的结构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此结构在A→B的过程中逐渐缩小,这体现图2结构具有一定的________。

科学家用含有Mg2+、Ca2+和SiO

的培养液培养番茄,一段时间后,番茄吸收了大量的Mg2+、Ca2+,却几乎不吸收SiO

这说明图2的功能特点是____________。

(2)图2所示为细胞膜的________________模型,其基本支架是________(填字母)。

为了提取纯净的细胞膜,较理想的材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洋葱长时间被水淹没,则A细胞呼吸的产物可通过图2中________的方式排出。

(4)若溶液X为1mol/L的KNO3溶液,观察到细胞状态变化为A→B→A,此变化过程中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依次为图2中的__________。

某同学同样用KNO3溶液处理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观察细胞状态变化却始终为A→B,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把引起50%左右的细胞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外界溶液浓度称为细胞液的等渗浓度。

下表是某同学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在不同作用时间下,记录一个视野中的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数量(已知视野中共有细胞40个):

该表皮细胞液的浓度相当于蔗糖溶液哪一浓度?

____________(填编号);蔗糖溶液作用的最佳时间约为____________秒。

10.(10分)某科研小组对野生纯合小鼠进行X射线处理,得到一只雄性突变型小鼠.对该鼠研究发现,突变性状是由位于一条染色体上的某基因突变产生的.该小组想知道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在染色体中的位置,设计了如下杂交实验方案,如果你是其中一员,将下列方案补充完整.(注:

除要求外,不考虑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相应基因用D、d表示。

(1)杂交方法:

______。

(2)观察统计:

观察并将子代雌雄小鼠中野生型和突变型的数量填表。

(3)结果分析与结论:

①如果A=1,B=0,说明突变基因位于______;

②如果A=0,B=1,说明突变基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且位于____________;

③如果A=0,B=______,说明突变基因为隐性,且位于X染色体上;

④如果A=B=

,说明突变基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且位于______________。

(4)拓展分析:

如果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突变性状为______,该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11.常见的酿酒酵母只能利用葡萄糖而不能利用木糖来进行酒精发酵,而自然界中某些酵母菌能分解木糖产生酒精,但是对酒精的耐受能力差。

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培育了能利用这两种糖进行发酵且对酒精耐受能力强的酿酒酵母。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酵母菌培养基要进行倒平板操作,待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从自然界中采集的葡萄,用无菌水将葡萄皮上的微生物冲洗到无菌的三角瓶中,然后按图甲所示过程进行酵母菌的纯化培养。

图乙是经过图甲过程A纯化培养的结果,在培养基上接种时划线的顺序依次是________(用编号表示)。

研究者在图甲过程C的操作培养过程中,得到了一个经培养后菌落分布如图丙所示的平板,推测接种时可能的操作失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培养基上的酵母菌菌株转接到仅以________为碳源的培养基中,无氧条件下培养一周后,有些酵母菌死亡,说明这些酵母菌不能利用木糖发酵。

(4)从以上筛选得到的活酵母菌中提取DNA,利用PCR技术大量扩增获得目的基因。

若将1个目的基因分子复制10次,则需要在缓冲液中至少加入____________个引物。

将目的基因连接到具有尿嘧啶合成酶基因作为标记基因的质粒上,然后将所得的重组质粒导入酵母菌时,应选择缺乏________能力的酿酒酵母作为受体菌。

(5)将经上述流程培育获得的转基因酿酒酵母接种在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培养基中进行酒精发酵能力测试。

随着发酵的持续进行,若该酿酒酵母能够存活,说明它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即说明所需菌株培育成功。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12.珙桐(2n=40)被称为植物活化石,为进一步保护珙桐,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2012年中科院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小组来到贵州梵净山珙桐保护基地采集了珙桐材料进行相关的研究。

回答下列问题:

(1)为对珙桐进行扩大化培养,可取珙桐植株的分生组织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研究染色体数目与珙桐性状之间的关系,可以采用下列两种方式:

①取珙桐幼苗的叶肉细胞,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酶去掉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让原生质体融合,形成四倍体的融合细胞。

融合细胞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

再经过再分化获得四倍体的珙桐幼苗。

②将萌发的珙桐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即可得到四倍体的珙桐幼苗,其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增强珙桐抗虫特性,科学家需要将苏云金芽孢杆菌中的抗虫基因导入珙桐中,使珙桐的抗虫特性增强。

①用__________酶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获得目的基因;

②用农杆菌感染植物细胞,农杆菌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将目的基因转移并整合到珙桐细胞内的染色体DNA上;

③将受体细胞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获得抗虫幼苗,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目的基因的检测有分子水平的检测和个体水平的检测,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

(4)目的基因一般只导入受体细胞同源染色体的一条上,可将含有目的基因的植株看成杂合子(Aa)。

研究发现,珙桐植株的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显性基因B会抑制抗虫基因A的表达、使得珙桐不具有抗虫性状。

若用没有抗虫性状的植株(AaBb)自交,后代中性状分离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淀粉、糖原、纤维素都有由葡萄糖聚合形成的多聚体,A正确;多肽链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B正确;RNA初步水解产物为4种核糖核苷酸,C正确;1个双链DNA水解形成4种脱氧核苷酸,D错误。

2.【答案】A

【解析】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是DNA,无论是细胞核中还是细胞质中都是DNA,只有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A错误;B正确;有少量酶的化学本质是RNA,C正确;核糖体的成分是rRNA和蛋白质,D正确。

3.【答案】D

【解析】图中①为淋巴,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④为细胞内液,其中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呼吸作用在细胞内进行,因此呼吸酶分布于细胞内;抗体对侵入内环境中的抗原起杀伤作用,不进入细胞内,而是先进入③组织液,再进入②血浆或者①淋巴;血浆中的氧经毛细血管壁扩散至组织液中,然后扩散至组织细胞内。

4.【答案】C

【解析】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A错误;甜菜块根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CO2,B错误;苹果的果肉细胞产生酒精和CO2,C正确;酵母菌的无氧呼吸产物为酒精和CO2,D错误。

5.【答案】B

【解析】噬菌体是DNA病毒,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

蛋白质和DNA都有C、H、O、N四种元素,蛋白质中含有S元素,DNA上有P元素.当用3H、15N、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蛋白质外壳和DNA中都能找到3H、15N;因为侵染时只有DNA进入细菌体内,所以还可以找到的放射性元素是32P。

6.【答案】A

【解析】由于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基质主要来自于卵细胞,所以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于卵细胞,A错误;受精时,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B正确;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细胞,C正确;受精时,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D正确。

7.【答案】

(1)细胞膜 胞吞 

(2)[D]高尔基体 B→A→D 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流动性 (3)(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溶酶体

【解析】

(1)在人体内胆固醇既是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又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据图1可知,细胞需要的胆固醇,可用血浆中的LDL(低密度脂蛋白)与其受体结合成复合物以胞吞方式进入细胞后水解得到。

(2)据图1,溶酶体是由[D]高尔基体形成囊泡而产生的。

溶酶体中的多种水解酶从合成到进入溶酶体的途径是B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A内质网→D高尔基体→溶酶体。

⑥→⑨说明溶酶体具有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的功能,此功能体现膜具有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3)正常情况下,溶酶体中pH比溶酶体外低2.2,能维系此差值的原因是ATP中的化学能不断趋动H+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溶酶体。

8.【答案】

(1)种群 

(2)生殖自然选择地理隔离 (3)基因突变 (4)少 (5)突变、自然选择、(生殖)隔离 (写全给分)基因(或基因型) 种间斗争(写种间斗争关系都给分)

【解析】

(1)马里亚纳海沟中所有的比目鱼为一个种群。

(2)由题意可知马里亚纳海沟中的比目鱼群体长期与较浅域的比目鱼缺乏基因交流,所以最终会产生生殖隔离,造成产生生殖隔离的外部因素是自然选择和地理隔离。

(3)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是基因突变。

(4)由于人类只抢救一对马里亚纳海沟中的比目鱼,通过人工繁殖,最终产生一个新的比目鱼种群所以种群的基因库中的基因数量与原种群相比要少。

(5)突变、自然选择、隔离是导致新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

由A物种演变为B、C两个物种,其内在因素是生物体的基因发生了改变。

如果乙岛上C物种个体数量不断增加,引起D物种个体数的锐减,这种现象称为种间斗争。

9.【答案】

(1)2、3、6 流动 选择透过性 

(2)流动镶嵌 B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3)c (4)c、a、b KNO3溶液浓度太高,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 (5)浓度B 30

【解析】

(1)半透膜由细胞膜、细胞质和液泡膜构成,是图中的2、3、6组成。

A→B的过程中逐渐缩小,这体现图2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可以选择性吸收离子,说明细胞膜的功能特点为选择透过性。

(2)图2所示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其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为图中的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有细胞膜,没有其他膜,是提取纯净细胞膜的理想的材料。

(3)若洋葱长时间被水淹没,细胞缺氧,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物二氧化碳和酒精通过自由扩散从细胞中出去,而D是糖蛋白,属于细胞外侧,因此通过c出去。

(4)若溶液X为1mol/L的KNO3溶液,观察到细胞状态变化为A→B→A,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分离是由于失水引起,复原是因为离子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图2中a表示主动运输,bc表示自由扩散。

同学同样用KNO3溶液处理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观察细胞状态变化却始终为A→B,最可能的原因是溶液浓度太高,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

(5)质壁分离是指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则⑤中的物质是蔗糖溶液。

等渗浓度是指引起50%左右的细胞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浓度,如表可知,有20个左右细胞出现质壁分离的蔗糖浓度为B,即等渗浓度为浓度B。

20个细胞出现质壁分离的时间是30秒左右。

10.【答案】

(1)让突变型雄鼠与多只野生型雌鼠交配

(3)①Y染色体上 ②显性X染色体上 ③0 ④显性常染色体上 (4)显性性状XDYd或XdYD

【解析】

(1)此根据题干可知,这只突变型小鼠是雄性的,所以应该让该突变型雄鼠与多只野生型雌鼠交配,然后根据表现型及比例情况来确定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在染色体中的位置。

(3)①如果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子代中雄性全为突变型小鼠,雌性全为野生型小鼠;②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子代中雄性全为野生型小鼠,雌性全为突变型小鼠;③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隐性,子代中雄性全为野生型小鼠,雌性也全为野生型小鼠;④如果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子代雌雄性都有突变型小鼠和野生型小鼠。

(4)如果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突变后性状发生改变,说明突变性状为显性性状,该个体的基因型为XDYd或XdYD。

11.【答案】

(1)防止皿盖上的冷凝水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2)①③② 涂布不均匀 (3)木糖 (4)211-2 尿嘧啶合成 (5)葡萄糖和木糖 利用葡萄糖和木糖产生酒精,且对酒精的耐受能力强(合理即可)

【解析】

(1)待平板冷凝后,要将平板倒置,其主要原因是防止培养皿盖的冷凝水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

(2)在培养基上接种划线的顺序依次是每一次的划线应从前一次划线的末端位置开始划线,所以划线顺序是①③②;培养后菌落分布不均匀可能是接种时涂布不均匀造成的。

(3)利用选择培养基选择培养时,培养基中若仅以木糖为碳源,无氧条件下培养一周后,有些酵母菌死亡,说明这些酵母菌不能利用木糖发酵。

(4)PCR技术大量扩增目的基因时,缓冲液中需要加入的引物个数计算公式为2n+1-2,所以若将1个目的基因分子复制10次,则需要在缓冲液中至少加入(211-2)个引物,质粒中的标记基因作用是用于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将目的基因连接到具有尿嘧啶合成酶基因作为标记基因的质粒上,然后将所得的重组质粒导入酵母菌时,应选择缺乏尿嘧啶合成能力的酿酒酵母作为受体菌。

若选择培养基中的酵母菌能合成尿嘧啶,则说明目的基因导入受体酵母菌中。

(5)基因工程是为了培养能利用这两种糖进行发酵且对酒精耐受能力强的酿酒酵母,所以检测时应将培育获得的转基因酿酒酵母接种在含葡萄糖和木糖的培养基中进行酒精发酵能力测试,随着发酵的持续进行,若该酿酒酵母能够存活,说明它能利用葡萄糖和木糖产生酒精,且对酒精的耐受能力强,即说明所需菌株培育成功。

12.【答案】

(1)植物分生组织细胞含有的毒素很少,甚至无毒 

(2)①纤维素酶和果胶 脱分化 愈伤组织 ②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使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3)①限制 ②Ti质粒上的T-DNA ③植物细胞具全能性 ④DNA分子杂交 (4)不抗虫∶抗虫=13∶3

【解析】

(1)为对珙桐进行扩大化培养,可取珙桐植株的分生组织进行植物组织培养,原因是植物分生组织细胞含有的毒素很少,甚至无毒。

(2)①取珙桐幼苗的叶肉细胞,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掉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

融合细胞经过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再经过再分化获得四倍体的珙桐幼苗。

②秋水仙素在诱导染色体加倍过程中的作用是抑制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

(3)①用限制酶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获取目的基因:

②用农杆菌感染植物细胞,农杆菌内的Ti质粒上的T-DNA可将目的基因转移并整合到珙桐细胞内的染色体DNA上;③将受体细胞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获得抗虫幼苗,其原理是植物细胞具全能性:

④目的基因的分子水平上的检测,通常采用DNA分子杂交法检测目的基因是否导入受体细胞。

(4)据题意分析,AaBb基因型的植株自交,后代中性状分离比为抗虫性状(3/16A_bb)∶不抗虫性状(1/16aabb、3/16aaB__、9/16A__B__)=3∶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