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量无声观后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30680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较量无声观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较量无声观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较量无声观后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较量无声观后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较量无声观后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较量无声观后感.docx

《较量无声观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较量无声观后感.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较量无声观后感.docx

较量无声观后感

较量无声观后感

  较量无声>一昨天看了国防大学拍摄的《较量无声》,感触尤为深。

  脑海中忽然想起了这样一个念头:

世界上最强的武器并不是有形的,无形的武器更加具有杀伤力。

  意识形态的攻击比多少个核弹的杀伤力都具有破坏性,一个强国的标志并不是在于人口的数量,而是在于这个国家的公民是否对这个国家存有一种肯定的态度,而这恰恰也是我们国家现在所需要做的事情,如何从意识形态方面让民众对国家产生认同感,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证明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之前我们也讨论过中国方面的信仰问题,随着现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媒体手段的不断,社会上形成了多种文化价值观,以致使现在的民众形成不了一种共同的信仰。

  而这也恰恰成为了其他国家深入我国内部,甚至是想扰乱我国社会秩序的主要方式。

  试想一下,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今天,其他国家要想采用有形的武器亦或者是发动战争之类的来获得对我国乃至于对世界的主动权已经是一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所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从民众的意识形态着手,引用在革命期间所说的'深入群众,各个击破',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取得对另一个国家的主动权。

  所以如何让民众产生对国家的信任感是一个国家当前乃至以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观看完《较量无声》之后,我才真正知道了解到所谓的'较量无声'的根本含义,从民众的意识形态下手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获取对一个国家的主动权。

  而恰恰就是这样的方式既不会从正面上割断两国的友好交谊,又可以同时获得对这个国家的主动权,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更何况在新媒体技术不断传播的高信息社会,利用网络的形式将一种民众接受的价值观深入贯彻,将这个国家为人民所鄙夷的价值观'添砖加瓦',从而使民众对本国产生一种唾弃感,从而不断向往外国的思想,这样就是所谓的'无形的战争'虽然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但在思想观念上却一直徘徊在中西方的边缘上,所以要想获得对世界上的主动权亦或者更为简单地说不能为其他国家所削弱或控制,让民众对本国产生一种认同感是我国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如何让民众对本国产生一种认同感,责任感就直接关系到这个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是否做到位。

  而如何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解决民众的价值观问题在当今社会来说简单地说就是——信仰问题。

  想到这我不禁想起了之前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和学者都数次提出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前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民众的信仰问题,所以解决民众的信仰问题也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现在就建立一个共同的信仰而言,首先就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而这个理论体系的来源应该是于马克思主义,因为我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而其又指导我们实践的行动指南,从马克思主义出发就可以找到它的社会支撑点;其次这个信仰还必须被民众所理解和接受,不能像所谓的'共产主义'那样太抽象化了,就可能地可以用大众化语言表达,使其深入民众;最后就是在对待新媒体手段的方式上,尽可能地我国也利用起这个资源将我们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以一些民众容易接触和感触的形式表现出来,让民众从新媒体的利用中也可以感受到我国的信仰价值观。

  对如何解决民众的信仰问题,我由于知识有限,所以提不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较量无声》二看了国防大学的电视片《较量无声》谈谈感想。

  此片的大意是毛泽东和尼克松握手,中美关系告别了公开的直接对抗,开始了国家关系正常化的新时代。

  而美国并没有放弃颠覆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政权的基本政策。

  影片记录了美国对中国的一系列包括意识形态,政治,乃至军事领域的颠覆渗透的事实。

  包括对台湾西藏新疆的干涉和策动暴乱。

  影片特别强调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国门打开,美国的颠覆渗透取得了许多进展,培养了一批崇尚美国价值观和制度的知识分子,官员甚至军队将领。

  人民群众中间也不乏喜欢西方宗教喜欢美国生活方式的风气。

  一句话美国在搞和平演变。

  影片的确有警示和教育的振聋发聩的作用。

  在肯定影片的基础上,似乎还应该提出片子的某些不足:

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确充满了了较量。

  但是称之为'无声'的较量并不准确。

  美国有声中国无声,这是《较量无声》的无奈的缺憾。

  因为基本无声的是中国,而美国是有声音的而且声音很大。

  较量从来都是双向的。

  单向的称不上是较量。

  从中国的角度看叫'无声的抗拒'似乎更加符合实际。

  美国并不隐讳自己的意图。

  向全世界推广美国价值观是公开进行的。

  对中国也直言不讳。

  专制独裁,集权主义的罪名加制裁。

  美国是大张旗鼓的,怎么是无声的较量呢?

这部片子的制作方还包括解放军总参三部。

  三部是情报部。

  所谓无声总使人有无形战线的联想。

  但是从片子的爆料看根本不是潜伏级别的,是新闻记者级别的。

  一点也不具备爆炸性。

  关心时事政治的网友知道的不比这部片子少。

  说中国在这场意识形态的较量中无声也冤枉,不是没有声音,是声音小,和美国的声音比基本听不到。

  中国为自己辩解很努力。

  而中国很少批评美国。

  美国天天批判中国,中国很少批判美国,这是较量吗?

坦率的说这部片子是放给自己人看的。

  让大家提高警惕。

  不是和美国人较量,是和自己人较劲。

  片子批评了一些中国人崇拜美国。

  这些人可不一定服气。

  那你说说美国那些地方不好呢?

摆弄航母隐形飞机那不是意识形态。

  是国防大学的专业课。

  我问你美国的价值观那里不好?

批评中国人崇拜美国,首先要批判美国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不好的东西为什么要崇拜?

同时弘扬中国的价值观。

  而且要力度基本相当。

  天天和美国拍肩膀,却让大家警惕美国,那究竟警惕什么呢?

不是主张和美国把关系搞坏。

  意识形态斗争和搞好国家关系并不完全冲突。

  美国并不在乎中国高兴不高兴,经常拿普世价值敲打中国,中美关系也没有因此而恶化。

  中国就不可以批评美国吗?

中国批评了美国关系就恶化了?

不动枪不动炮担心什么呢?

既然提出了反对和平演变的问题。

  而且那么生死攸关。

  那就必须要批评美国。

  不批评美国,对外不树立反对和平演变的形象,对内怎么会有说服力和号召力呢?

也许《较量无声》是第一集,先汇总情况,接下来拍续集就有对策了,开始和美国较量了。

  由于美国掌握话语权,美国的价值观成'普世价值',给大家的印象是批判美国很难。

  其实美国是真老虎也是纸老虎。

  这次美国财政悬崖有债务违约的危机。

  中国官方新闻机构发表文章,提出'去美国化'的问题。

  因为美国是金融危机的始作俑者,中国的声音在世界上反响强烈。

  不敢说支持者众多,但同情者很多,反对者很少。

  奥巴马总统出面澄清,美国会按时付账。

  因为一个具体的事件提出'去美国化'是中国一次罕见的舆论发力。

  反响是正面的,美国也无法翻脸,可见非不能为也,乃不为也。

  一,反对和平演变,中国要有制度的自信和民族的自信。

  美国对中国的和平演变的目的有两条:

颠覆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分裂中国多民族组成的国家。

  这是美国冷战思维的不切实际的延续。

  因为中国不是苏联。

  ,中国的社会主义不是苏联的社会主义的翻版。

  苏联在经济体制僵化不变的条件下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导致失败。

  而中国以建立市场经济为开端的改革开放是成功的,而且中国有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这样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年的历程使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的走向成熟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这既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也是对改革开放国策的自信。

  ,,苏联是加盟共和国,是政治力量的强力糅合。

  这种糅合发生在苏联势力最强大的时代。

  在国力下降的时候,是苏联的主体民族俄罗斯公开主张联盟解体的。

  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是数千年历史的积淀,中国现有的疆土是在帝国主义侵略和压迫最严重,中国的国力最衰败时代,通过中国人民的奋斗保留下来的。

  没有理由在国力不断上升的现在反而分裂成几块。

  而中国主体民族汉族还包括少数民族主张国家分裂的人数是很少的。

  大陆汉族人中敢于公开鼓吹国家分裂的几乎没有。

  这是民族自信。

  二,发对和平演变,对美国必须进行制度性的批判。

  美国批评中国,直言不讳的直接指向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而中国这些年来对美国的批判仅仅指向美国的政策。

  缺少对美国的制度和体制的批判使中国在意识形态的斗争中处于劣势。

  需要强调的是,对美国制度的批判不是笼统的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

  笼统的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没有现实意义。

  一是因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是资本主义制度,笼统的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得不到广泛地支持。

  二是因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吸收了大量的资本主义的管理方式和资金。

  笼统的批判资本主义是乱了自己。

  比如上海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是可以拿来当资本主义批的。

  第三点最重要,美国不代表资本主义,美国不是资本主义的优等生。

  美国制度的最大特色是金融资本主义垄断。

  美国的中央银行美联署都不是国家的。

  美元由金融资本家发行。

  这在资本主义国家都是绝无仅有的。

  美国实际上是金融资本家的专政,美国政府是金融资本家的工具。

  美国历史上至少有三位总统因为反对金融资本家的垄断而被刺杀。

  美国人把政治家关在笼子里,而开关笼子的权力在金融资本家手里。

  美国人民看的很清楚所以才会有占领华尔街的群众示威运动。

  在美元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以后。

  美国的金融资本家放肆地大玩'虚拟经济'终于因为次贷危机引发金融危机。

  加上美国的国债飙升。

  总有一天会玩不下去的。

  这次美国共和民主两党的财政过山车让全世界都心惊肉跳。

  美国金融危机反映的是美国体制的制度性危机,而不是财政政策的政策性危机。

  政策不对可以调整政策。

  而制度性的危机是长期的性的反复发作的。

  不是通过政策的调整可以克服的。

  美国的巨额国家债务数次突破上线,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没有解决的可能。

  必须进行制度和体制的改革甚至革命。

  而美国并没有改革的动力和愿望。

  美国寄希望于转嫁危机。

  希望有人'救美国就是救自己'愿意救美国的在资本主义国家一个也没有。

  欧洲很多国家自顾不暇。

  实体经济搞的好的德国没有救美国。

  日本也不救。

  日本在金融危机发生后强行让日元贬值。

  美国没有当初广场协议的底气强迫日元升值。

  日本的经济强劲反弹。

  安倍很得意。

  这次美国财政悬崖,日本竟然敢警告性的抛售美元。

  警告美国不要债务违约。

  二战的两个战败国德国和日本这次成了资本主义的优等生。

  很值得玩味。

  说明美国的控制力的下降。

  中国寄希望于美国管制日本应该反思靠不靠谱。

  有评论说美国只剩下军事实力了。

  监听门事件,美国监视>对手,也监视盟友。

  监视普金也监视默克尔。

  仅仅靠军事实力控制世界难免带有法西斯主义的色彩。

  三,反对和平演变,应该有外在的现实追求。

  反对和平演变,无疑有国家内部的现实追求。

  而美国对中国的除了意识形态的颠覆和渗透的和平演变外还有外部的遏制。

  如美国的'重返亚太'排除中国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议'和平演变和外部遏制是密不可分的。

  那么中国的反对和平演变和对外部的现实追求也应该是密不可分的。

  内部的现实追求即保证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

  这很容易理解。

  而外部的的现实追求怎么和反对和平演变相得益彰呢?

现实追求目标不是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遥远的目标等于没有目标。

  目标也不应该是战胜美国取而代之。

  中国取代美国条件还远不成熟。

  '去美国化'应该是最现实的目标。

  在美国出现债务违约的可能性引发有关全球新一轮衰退的警告声的背景下,中国呼吁世界应'去美国化'新华社的文章抨击了美国在世界上的霸主地位,并说'由一个虚伪的国家主宰其他国家命运的日子该结束了,应该建立一种新的世界秩序'既然美国的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控制的国家是一个'虚伪的国家',那他的意识形态价值观连同他的国家政治体制不都是应该摒弃吗?

而且这个'虚伪的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

  别人想学也学不来,那里来的'普世价值''去美国化'不是打到美国排除美国。

  而是建立没有美国霸权的新的世界秩序。

  从反对和平演变角度看,'去美国化'首先去的是美国的意识形态。

  对美国的制度的批判导致对美国意识形态的批判。

  国家制度的较量才是真正的较量。

  ,去美国化的历史必然性。

  美国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带来的金融危机波及全世界。

  其根源是制度性的。

  问题的根本解决应该是美国进行经济和政治体制的改革。

  而美国拒绝改革。

  对美国进行反渗透颠覆美国的政治制度,成本太高可能性也低。

  但是世界必须走出反复发作的金融危机的怪圈。

  世界不能永远被美国的金融法西斯绑架。

  美国不变世界在变。

  去美国化的核心是取消美元的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

  这个过程相对很长但是大势所趋。

  ,去美国化是化解美国对中国和平演变的最终必由之路。

  美国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的支柱,是超强的国际霸权地位。

  崇拜美国就是崇拜美国的超级世界地位带来的意识形态光环。

  那么削弱乃至终结美国的金融法西斯霸权是化解对中国和平演变的治本之道。

  ,放弃文革式的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老套路。

  反对和平演变当然会有国家内部的诉求。

  也就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而资产阶级自由化总带有外部势力干预的背景。

  《较量无声》把美国的以《福特基金会》为代表五个官办民间组织,公开定义为颠覆中国共产党政权的组织机构。

  那么揭露以这些组织为靠山的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头面人物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尽管反对和平演变的过程是相对很长的。

  但是不应该成为没有尽头的马拉松比赛。

  客观上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最终总是要分出胜负的。

  美国胜利的标志是中国政权的更替和国家的分裂。

  中国胜利的标志应该是世界'去美国化'有明确的可操作的有成功把握的外部追求,并且把这种追求作为反对和平演变胜利目标,是新形势下反对和平演变和文革式的传统的反对和平演变的根本性的不同。

  主要的敌人是美国金融资本主义政权,国内的打击面不能扩大。

  眼睛只盯住国内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场面相信不会重演。

  四,反对和平演变,必须占据人类道德的制高点。

  美国话语权的核心是'民主,自由,人权'这些美好的词汇成了美国的意识形态的有力武器,成了美国手里的大棒。

  成了所谓的普世价值。

  抵制普世价值效果并不好。

  中国的民主自由人权也在进步。

  问题是美国占有先机。

  '中国的人权好,美国的人权也不见得好'这样的争辩味同嚼蜡。

  以攻为守,抓住美国金融危机,联系美国的政治制度,上纲上线猛批狠揭。

  大力推行去美国化。

  关起门来搞还不够,在各种国际会议上,联合国论坛里,没有声势反什么和平演变?

中国和美国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

  我们反对的是美国的独一无二金融资本家垄断的政治制度。

  反对的是美国金融霸权。

  但是作为一个有雄心的世界大国仅仅反对是不够的。

  必须建立中国的世界政治经济的道德伦理体系来对应美国的普世价值体系。

  这就是和谐世界的理念。

  和谐世界的道德伦理体系带有明显的中华文明的特色,还在充实完善的过程之中。

  不是本文的讨论范围。

  而美国的金融资本主义霸权和和谐世界的理念是格格不入的。

  是对人类社会的不和谐因素,是以必须'去美国化'《较量无声》观后感三吴美媛昨天看了国防大学拍摄的《较量无声》,感触尤为深。

  脑海中忽然想起了这样一个念头:

世界上最强的武器并不是有形的,无形的武器更加具有杀伤力。

  意识形态的攻击比多少个核弹的杀伤力都具有破坏性,一个强国的标志并不是在于人口的数量,而是在于这个国家的公民是否对这个国家存有一种肯定的态度,而这恰恰也是我们国家现在所需要做的事情,如何从意识形态方面让民众对国家产生认同感,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证明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

  之前我们也讨论过中国方面的信仰问题,随着现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新媒体手段的不断,社会上形成了多种文化价值观,以致使现在的民众形成不了一种共同的信仰。

  而这也恰恰成为了其他国家深入我国内部,甚至是想扰乱我国社会秩序的主要方式。

  试想一下,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今天,其他国家要想采用有形的武器亦或者是发动战争之类的来获得对我国乃至于对世界的主动权已经是一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所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从民众的意识形态着手,引用在革命期间所说的'深入群众,各个击破',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取得对另一个国家的主动权。

  所以如何让民众产生对国家的信任感是一个国家当前乃至以后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观看完《较量无声》之后,我才真正知道了解到所谓的'较量无声'的根本含义,从民众的意识形态下手来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获取对一个国家的主动权。

  而恰恰就是这样的方式既不会从正面上割断两国的友好交谊,又可以同时获得对这个国家的主动权,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更何况在新媒体技术不断传播的高信息社会,利用网络的形式将一种民众接受的价值观深入贯彻,将这个国家为人民所鄙夷的价值观'添砖加瓦',从而使民众对本国产生一种唾弃感,从而不断向往外国的思想,这样就是所谓的'无形的战争'虽然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但在思想观念上却一直徘徊在中西方的边缘上,所以要想获得对世界上的主动权亦或者更为简单地说不能为其他国家所削弱或控制,让民众对本国产生一种认同感是我国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如何让民众对本国产生一种认同感,责任感就直接关系到这个国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是否做到位。

  而如何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解决民众的价值观问题在当今社会来说简单地说就是——信仰问题。

  想到这我不禁想起了之前年全国思想政治教育学术研讨会上,各位专家和学者都数次提出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前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民众的信仰问题,所以解决民众的信仰问题也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所以现在就建立一个共同的信仰而言,首先就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而这个理论体系的来源应该是于马克思主义,因为我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而其又指导我们实践的行动指南,从马克思主义出发就可以找到它的社会支撑点;其次这个信仰还必须被民众所理解和接受,不能像所谓的'共产主义'那样太抽象化了,就可能地可以用大众化语言表达,使其深入民众;最后就是在对待新媒体手段的方式上,尽可能地我国也利用起这个资源将我们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以一些民众容易接触和感触的形式表现出来,让民众从新媒体的利用中也可以感受到我国的信仰价值观。

  对如何解决民众的信仰问题,我由于知识有限,所以提不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较量无声》观后感四看了军方新近推出的影片《较量无声》,觉得片中的观点毫无道理,与常理不符。

  以下是一些个人的观后感,一起拿来讨论。

  一中国经济发展的原因:

片中认为:

中国改革三十年来取得经济奇迹的原因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大家都知道,正宗的'社会主义'是以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为基础的。

  中国共产党在建政后,也实行过这样的制度,但结果却是经济停滞饥荒遍地百姓连温饱都解决不了。

  正是因为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不下去了,中国才改革开放,适度放开了私营经济和开始建立市场经济,并加入了世贸组织,中国经济在这之后才实现了高速增长。

  所以,中国经济奇迹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造成的,而是中国放弃社主主义制度向西方国家学习并融入美国等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的结果。

  但是由于体制原因,现在中国的私有经济还没有完全放开,市场经济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使中国经济渐渐失去了先前的活力。

  日本德国南韩等许多国家都有过经济高速增长的阶段,现在的印度经济也在以高速增长,一段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并不能证明一种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满清时期的洋务运动期间,经济也实现了高速增长,但最后却烟飞烟灭。

  前苏联等许多国家经济也有过高速增长,但最后却崩溃了。

  二中国腐败的真正原因片中认为中国的腐败是由于美国思想渗透影响的结果。

  按这样的逻辑,美国的腐败应该比中国多,但事实恰恰相反,中国的腐败遍地,而美国却廖廖无几。

  有两个世界公认的政治学原理:

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权力只对来源方负责。

  根据这两个原理,就会明白中国为啥腐败那么多,因为中国官员的权力过份集中而且没有监督和制约,而且权力来源于上级而非民众,所以中国官员腐败现象很普遍,官员天天喊着'为人民服务',却只对上级亲近却与民众的距离越来越远。

  美国对政府权力有着深刻的认识,知道绝对的权力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灾难,美国>宪法的设计就是避免权力的集中并且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所以才通过三权分立司法独立新闻舆论自由多党竞争地方自治,官员直选等多种手段对政府权力进行分散和制约。

  美国官员都是民选的,所以官员不用受亲民教育就和民众有着很强的亲和力。

  世界清廉指数评比中,排在前面的全部是民主国家,没有一个集权国家。

  三美国是否要残害中国片中认为美国是一个对别国怀有恶意的国家,但是现实不是这样的,看看美国占领过的国家:

日本南韩德国现在无不是国家富强人民生活美好。

  其它跟着美国的国家也都过的很不错。

  再看看那些实行社会主义的国家,苏联东欧已经抛弃了社会主义,朝鲜和古巴也奄奄一息。

  美国之所以要对中国实行'和平演变'是因为:

历史上的非民主国家像苏联希特勒二战前的日本现在的北朝鲜等,无不是对外侵略成性,对内造成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

  以>社会学的角度看,中国现在还是一个光着屁股的原始人,而美国等西方民主国家已经是穿着裤子的文明人了。

  美国想让中国穿上裤子,但是中国某些人怎么也不肯,硬说美国人让中国人穿裤子是残害中国人。

  四关于选举的认识片中有一个镜头令人印象深刻,说的是一个去美国考察总统选举的中国官员回国后发表微博:

选举是一个政府获得权力的基础。

  但片中却是以警告的口气说这句话的,对选举有着明显的敌视。

  官员经普选产生已是世界和中国人的共识,我国宪法也规定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不知道片中为啥连中国的现行宪法也敌视?

五对苏联倒台的认识片中认为苏联倒台是一个历史悲剧,是美国搞的鬼。

  但事实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给苏联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最后苏联人民自己抛弃了这种制度,与美国无关。

  现在的俄罗斯人民实行免费医疗生活水平较苏联时期有了较大提高可以选举领导人,官员财产公开。

  比苏联时期不知强了多少倍,世界普遍认为苏联解体是人类的进步。

  六对中国前途的担忧中国现在经济高速增长近三十年,到现在,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因素像人口红利,出口贸易,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等已经逐渐消失,中国经济近几年一直靠政府>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消费,却长期停滞不前。

  中国经济现在增长乏力。

  想一想,前苏联印尼北朝鲜智利等拉美国家以前都有过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但是,几十年后,由于政治改革滞后,最后无不引发社会动荡,先前取得的经济成就也都没有了。

  中国现在的表现与这些国家很相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