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道201线滨海大道莆田市城厢区太湖至东沙段工程报告书简本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02953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道201线滨海大道莆田市城厢区太湖至东沙段工程报告书简本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省道201线滨海大道莆田市城厢区太湖至东沙段工程报告书简本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省道201线滨海大道莆田市城厢区太湖至东沙段工程报告书简本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省道201线滨海大道莆田市城厢区太湖至东沙段工程报告书简本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省道201线滨海大道莆田市城厢区太湖至东沙段工程报告书简本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省道201线滨海大道莆田市城厢区太湖至东沙段工程报告书简本_精品文档.doc

《省道201线滨海大道莆田市城厢区太湖至东沙段工程报告书简本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道201线滨海大道莆田市城厢区太湖至东沙段工程报告书简本_精品文档.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省道201线滨海大道莆田市城厢区太湖至东沙段工程报告书简本_精品文档.doc

《省道201线(滨海大道)莆田市城厢区太湖至东沙段工程》报告书简本

一、项目的由来

省道201线是福建省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步伐的重大战略部署,它的建设对于推动福建地区经济发展,优化沿海产业布局和港口布局,带动港口建设、临海工业、海洋渔业、滨海旅游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莆田境内的201线是莆田市滨海对外联系的主要通道,加快201线莆田路段的建设,可以进一步完善莆田市公路网,加快湄洲湾、秀屿港的开发建设步伐,推进莆田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省道201线莆田市城厢区太湖至东沙段是省道201线莆田段的组成部分,本段道路实现了城厢区与全国公路运输网络的连接,溶入了全国路网,将对莆田市的开发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通过本段道路可连接城厢区、秀屿港区和枫亭港区,从而真正形成莆田市沿海港口群,使之相互独立、相互支持、优势互补、共同繁荣。

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将使莆田沿海的开发区之间实现很好的联接,同时在开发区内部也形成一条重要的纽带,完善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实现各区域功能的相互依托,相互促进。

为开发区新一轮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有力地促进莆田市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

二、工程建设概况

(1)项目名称:

省道201线(滨海大道)莆田市城厢区太湖至东沙段工程

(2)项目建设单位:

莆田市城厢区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3)建设单位性质:

事业

(4)法人:

郑建城

(5)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

(6)建设地点:

莆田市城厢区

(7)建设规模:

省道201线莆田市城厢区太湖至东沙段全长14.415km,近期30m路基宽,远期60m路基宽。

工程永久占用土地面积2786.2亩,土石方总数量532.7418×104m3,其中挖方10.6128×104m3,填方522.129×104m3。

本段道路建设用地(按路基远期规划60m计)2786.2亩,其中旧路10.2亩、海堤54.4亩、渠道53.8亩、鱼塘517.4亩、宅基地18.9亩、滩涂海域1218.9亩、水田275.7亩、旱地483亩、果园154.5亩。

迁移电力杆17根、迁移通讯杆6根。

(8)项目投资:

60490.1688万元。

(9)建设进度:

建设工期15个月。

(10)线路走向:

推荐方案路线设计起点位于城厢区与秀屿区交界处,测设桩号K2+100,穿过大片农田后至田厝村(K2+750),继续直行至省道306线(太湖村K3+430)后左偏至里尾村(K4+150),穿过鱼塘至K5+460处跨柯朱溪(下尾村)新建一座2-20m的空心板桥,继续前行穿过鱼塘至K6+300处至下尾渔港码头,沿着下尾村南侧大片海滩后至K9+800后进入海堤内,穿过农田、鱼塘至K9+720处跨径里溪(下张边村),新建一座6-20m空心板桥后向西延伸约100米后沿海堤外侧行进,穿滩涂,K11+600沿海堤内侧穿农田,同方案一比较,在K12+60以曾设一个弯道,减少占用农田,路基中心线与海堤的距离由150m调整为60m。

在K14+245附近跨纳潮沟拟建一座4×16预应力空心板梁桥(东港中桥),线路沿海堤内侧前进,调整JD8位置,使路基中心线与海堤的最远点距离由230m调整为100m,减少占用农田,K15+460出海堤,K15+800进入大埔村养殖场堤岸,沿大埔村养殖场堤岸内侧前进至K16+250出海堤,最后到达本段终点(城厢区与仙游县交界处),路线终点桩号K16+515,路线全长14.415km。

三、环境质量现状调查监测与评价

(1)海区水质现状

监测结果表明项目附近海域海水中的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等一般水化学因子均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的含量除个别调查水域超过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外,其余大部分调查水域均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受枫慈溪和沧溪径流输入影响(如下雨),偶而出现海水盐度和pH值降低、海水中悬浮物含量升高,表层海水无机氮的含量和活性磷酸盐含量处于较高水平。

海水中总汞、石油类、砷、铜、铅、镉、锌含量均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

径里溪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三个水质指标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第III类水质标准。

(2)海域沉积物现状

表层沉积物中硫化物、有机碳、总汞、砷、铜、铅、镉、锌和石油类含量,除MF2站石油类含量超过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外,其它各项指标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第一类标准。

(3)浮游植物

本次调查浮游植物共鉴定3门67种,其中硅藻门种类数最多,有64种,占95.5%,甲藻门2种,裸藻门1种。

各站种类数范围在26~49种之间,其中1#和10#站同为26种,7#站种类数最多。

浮游植物的优势种是中肋骨条藻。

浮游植物细胞数量平均值为1.36×104cell/L,范围在8.44×103cell/L~2.97×104cell/L,其中1#站浮游植物细胞数量最高,6#站细胞数量最低。

(4)浮游动物

从生态特征指数来看,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总体属中等水平,3次调查浮游动物平均多样性指数分别为2.627(区间为1.157~3.237)、2.051(区间为1.459~2.733)和2.664(区间为2.291~3.103)。

浮游动物的均匀度属中等水平,3次调查平均浮游动物均匀度分别为0.776、0.586和0.708。

(5)浅海底栖生物

工程项目区潮下带底栖动物平均总生物量为3.532g/m2。

生物量组成以棘皮动物占优势,占总生物量的43.46%;其次是软体动物,占总生物量的23.87%;甲壳类动物的生物量居第三,占总生物量的16.05%;多毛类动物生物量很低,仅占总生物量的10.25%。

其它生物仅占总生物量的6.34%。

多毛类的生物量低,是由于其个体普遍较小且密度不高。

调查海区底栖生物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度指数均属于偏低范围,优势度属于中等偏高的范围。

(6)潮间带底栖生物

各测站出现的底栖生物种类在4~17种,平均仅11种。

各测站底栖生物生物量波动在20.464g/m2~650.928g/m2,平均生物量为184.005g/m2。

各站的密度范围为32个/m2~432个/m2之间,平均值为215.3个/m2。

从生态特征指数来看,绝大多数测站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丰度指数属于中等范围,优势度指数属于偏高范围。

底栖生物平均多样性指数値和均匀度分别为1.305和0.482,区间分别在1.117~1.496和0.273~0.688之间。

(7)鱼卵和仔鱼

湄洲湾水平拖网采获的鱼卵平均数量仅为655.9粒/网,特别是6号站以南的水域数量更低,平均为399.2粒/网。

与邻近海域的泉州湾和同安湾的调查结果比较,本调查区鱼卵和仔稚鱼的数量均明显低于这两个海区。

尤其是仔稚鱼,其数量低于泉州湾水域达105倍。

可见本海区的鱼卵和仔稚鱼的数量是明显低于这些海域。

(8)海域表层水动力条件

工程项目附近海域大部分为水深小于0m等深线的浅滩。

涨潮时,进入湾内的海水主要通过东西两个小水道向浅滩漫进,落潮时则由浅滩汇人水道,向湾外流走;涨、落潮时水道区的流速均明显高于浅滩区。

(9)大气

监测结果表明:

CO、NO2、SO2和PM10都符合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环境质量尚好。

(10)噪声

监测结果表明,东沙村、张边村、上图村、田厝村、下尾村和里尾村昼夜间噪声监测值符合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太湖村昼间等效声级满足GB3096-2008中的4类(4a)区标准要求,夜间超过4类(4a)标准的要求。

(11)陆域生态

线路所经的地方处于沿海乡镇附近,人为活动频繁,项目区及其附近没有发现有重要研究、观赏价值或国家、地方法规明确保护的动物和植物。

四、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1、大气环境影响

(1)环境空气影响

①施工期

一般情况下施工扬尘的影响范围在200m以内。

在扬尘点下风向0~50m为较重污染带、50~100m为污染带、100~200m为轻污染带,200m以外对大气影响甚微。

因此,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对田厝、太湖、里尾、下尾村影响较大。

沥青熔化槽下风向80m以内苯并芘超过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总悬浮物在5m以内超过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其余两项指标均达标。

因此为减少沥青烟气对周围环境空气的污染,保护沿线居民的身体健康,本项目路面使用的沥青主要是通过周边沥青搅拌场购买,不在施工现场临时设置。

②运营期

本工程运营期间距路肩20~180m范围内CO、NO2两种污染物随着距路肩距离的增大,其昼间平均小时浓度和昼间高峰小时浓度预测值趋于变小;随着车流量增多,污染物的排放量增大,浓度预测值也相对增大。

2015年和2020年时CO和NO2的昼间平均小时浓度和昼间高峰小时浓度均符合标准。

因此在通常情况下,本工程的交通车辆尾气对道路沿线两侧的环境空气影响不明显。

(2)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①施工期

公路施工建设时,运送土石料、水泥等的卡车不得超载,应控制装载量,并选择封闭性好,不易洒漏的车辆运输,土石料装料高度不得高于车厢边缘高度,以防止土石料泄漏,增加道路路面土石粉尘,避免撒落物引起二次扬尘污染。

本工程建设期历时15个月,在铺设施工中将有沥青混凝土拌和站作业和沥青混凝土铺设作业。

为减少沥青烟气对周围环境空气的污染,保护沿线居民的身体健康,因此为减少沥青烟气对周围环境空气的污染,保护沿线居民的身体健康,下张边沥青搅拌站,必选配备专门的消烟除尘装置,排气筒高度不低于15米。

但有一部分SBS改性沥青需在现场加工,为防止沥青烟气挥发污染周围环境空气,应使用配置消烟除尘装置的封闭式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并加强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教育,严格按操作规程控制加热温度,避免过热和沥青燃烧现象的发生。

沥青铺浇路面时,应避开风向针对附近居民区等环境空气敏感点的时段。

②运营期

道路两侧特别是大气环境敏感区附近应种植对NO2等污染物有吸收或抗性较强的乔、灌木,净化吸收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削减大气总悬浮微粒、NO2等污染物,达到净化、美化环境和改善公路沿线景观。

根据有关规定,对燃油的质量进行控制,使用无铅汽油;并控制上路的车辆排污要求应符合有关汽车尾气排放标准。

2、海域水环境影响

(1)海域水环境影响预测

①施工期

从预测结果可以看出,填海过程造成的泥沙流失引起的海水SPM增量超过第二类水质标准(10mg/L)的范围平均为沿涨落潮流方向长约410m,沿岸线宽度45m区域内。

在进行路堤填海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在风浪较大时进行而且应尽量在退潮滩涂裸露时施工作业。

由于拟建路堤附近海域海底标高在-3.5m到-4.2m之间,为浅海滩涂,在低潮时,该海域海底完全露出,在一个潮周内海水无滞留,海水完全交换。

根据模型计算结果,路堤工程实施后,堤内及附近海域在低潮时刻也将完全干出,这表明堤内海水在一个潮周内将通过涵洞完全退出堤内海域,从而达到海水完全交换,堤内海水水交换不会受到影响。

工程的实施将给涵洞流速带来增大效应;同时对潮汐深槽流速也带来略微的增加;对堤内海域流速增大效应有增有减,涵洞口附近会明显增大,离涵洞较远的角落则会降低。

在工程的实施将对下张边-下尾路堤工程附近海域泥沙冲淤环境产生两种状态。

一种是由于涵洞口流速较工程前有较大增加,在涵洞口门以及涵洞口邻近区域有一泥沙冲刷区域呈带状分布,其中在西涵洞的冲刷区域影响程度较大,年最大冲刷厚度可达1.6m左右,而在东涵洞口附近的冲刷区冲刷厚度则较小为1m,冲刷区面积为0.9km2,总年冲刷量约为6.4万m3;另一种情况为,在离涵洞较远的路堤西端(下张边附近)两侧附近海域,由于流速降低,泥沙发生淤积,淤积面积和淤积厚度较大,年淤积厚度可达26cm,淤积区面积为1.6km2,年总淤积量为3.9万m3。

另外工程的实施对湾顶深槽及广大海域的冲淤状况无明显影响。

②运营期

项目运营期间排放的水体污染物主要是来自降雨初期路面径流所挟带的污染物,成分主要为悬浮物及少量石油类。

这些雨水经分区外排后,SS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