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沧区政府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28388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沧区政府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李沧区政府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李沧区政府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李沧区政府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李沧区政府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李沧区政府报告.docx

《李沧区政府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沧区政府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李沧区政府报告.docx

李沧区政府报告

李沧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1月11日在青岛市李沧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上

区长 张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李沧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0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我区抢抓机遇、难中求进、加快发展的重要一年。

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拥湾枢纽、生态商都”发展定位和“一极两轴三区四带”战略布局,发扬“诚信实干、奋勇争先”的李沧精神和“三上”、“三要”的工作作风,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全面完成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经济发展平稳较快。

着力抓好“转方式、调结构”,区域经济扩量提质。

全年预计完成生产总值208亿元,同比增长17%。

固定资产投资130亿元,增长26.1%;其中三产投资122亿元,占9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0亿元,增长19%。

区级财政收入实现较大幅度增长,达到10.3亿元,增长29%,高于全市平均增幅9个百分点,增长幅度列十二区市第一位。

大企业回升较快,青钢、青汽、青石化三大集团实现区级税收2.7亿元,占32.2%;第三产业成为税收主导力量,实现区级税收占到54%。

(二)项目攻坚成效良好。

深入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一批项目取得明显进展。

一是战略项目全面展开。

铁路青岛北客站开工建设,交通商务区建设前期工作进展顺利,面向国内外高起点征集和完善核心区规划方案,居民和企业拆迁摸底以及安置区规划方案正在抓紧推进。

金水路打通工程拆迁基本完成,其中住宅拆迁11.4万平方米,非住宅拆迁6.2万平方米。

做好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筹办相关工作,成功引进国内知名的深圳华侨城股份有限公司,结合世园会建设,在百果山及周边打造国内一流的旅游综合体项目。

世园会主展区拆迁加快推进,住宅拆迁量已完成95%。

二是重点项目扎实推进。

17个市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72亿元。

苏宁电器胶东半岛总部、银座中心、伟东·乐客城、百通大厦等中心商圈改造项目当年累计完成投资18亿元。

万达商业综合体一期完成土地出让。

宝龙洲际酒店、华外国际酒店、绿城五星级酒店等高档酒店项目启动建设。

书院路商业街人防工程完成地下一层施工。

润泰石化、苏宁、鲁抗、九州通等物流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85亿元。

青钢扩产、30万吨青啤扩建、青汽技改、百发海水淡化等工业项目进展顺利。

李沧区服务业重点项目招商推介会成功举办,定向招商取得新进展。

全年共注册签约项目15个,其中过亿元项目10个。

三是“两改”工程取得突破。

旧城和城中村改造任务重、压力大,我们以拆迁为突破口,加快改造进度,河南、南庄、东李商圈改造、东兴、杨家上流、毛公地、桃园、东王埠等城中村拆迁工作均在较短时间完成任务。

去年全区拆迁工作推进快、力度大、效果好,共实现拆迁176万平方米,超过前5年的总和。

湾头、大枣园、李家上流、尤家下河等城中村改造加快推进,全年房地产开工300万平方米,竣工180万平方米。

突出抓好安置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实现整村回迁3个,回迁居民3097户,全区完成改造的城中村达到21个。

配售经济适用房4096套,配租廉租房289套,4300余户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大幅改善。

四是基础配套加快完善。

投资3.8亿元新建、改扩建中崂路、瑞金路等道路16条,路网密度提升到每平方公里3公里。

新增可供热面积160万平方米,全区供热率提升到65%;新增供气1.2万户,全区供气率提升到70%。

(三)城区形象持续改观。

以精细管理和生态提升为载体,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取得新的成效。

一是城市管理稳步提升。

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完善网格化管理,推行数字化城管,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积极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开展城市管理百日提升等活动,对占路经营、乱贴乱画、建筑垃圾撒漏等进行专项整治。

清理违法户外广告2150处,取缔非法废品收购点和采石洗沙点26处,拆除违法建筑11.9万平方米。

实施城区亮化工程,累计完成亮化单体130余处。

加大环卫投入,新建、改造垃圾转运站6座,维修公厕5座,购置垃圾桶8400余个。

二是污染治理扎实有效。

加强河道治理,李村河上游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全面竣工,打造出新的亮点,二期工程前期工作有序展开。

79处污染点源整治全面完成。

大村河上游整治、楼山河流域截污治污同步推进。

争取市排水工程资金2.5亿元,铺设雨污水管线93公里,污水处理率达到60%。

加强重点企业排污监管,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顺利完成减排目标。

集中整治扬尘、噪声等污染,工地管理进一步规范。

三是绿化水平不断提高。

以迎接世园会为契机,组织开展“我为世园会添片绿”植树活动,植树5.8万棵,绿化山头650余亩。

建成下王埠三角林、宝达绿地等多处绿化精品,新增绿化面积57万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达到18.8平方米。

同时,注重抓好园林养护修剪、绿地保洁等工作。

(四)社会和谐基础巩固。

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发展成果更多惠及于民,赢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去年我区连续第三年在全市电话民意调查中位居市区第一。

一是政府实事顺利完成。

投入3300万元完成升平路小学改造,实现12所学校、幼儿园集中供暖。

投入530余万元为部分社区建设健身路径,改造升级11个社区文化中心,解决了45所社区居委会办公及服务用房冬季取暖问题,为75个城市社区居委会配备办公设施,建成10处老年室外活动场所。

投入3000万元完成邢台路社区、枣园社区等6个社区环境整治,惠及居民11400余户。

二是群众难题逐步解决。

维修危破陋房8万平方米,惠及居民2200余户。

完成“一户一表”改造6000余户。

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积极开展区长接听公开电话活动,共办理市、区长公开电话、人民来信、网络舆情等群众反映问题7000余件。

认真做好“民生在线”和“行风在线”上线工作,经验做法被国务院纠风办推广。

三是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学校内涵式发展,加大名师名校长培养力度,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

加强社区体育工作,区全民健身中心开工建设。

加强群众文化建设,李沧之春、青岛民俗文化节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广泛开展。

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红星印刷科技与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有序推进。

坚持科技引领,提升精细化工和制造业两个科技创新平台。

稳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重点传染病防控有效,“15分钟健康服务圈”已经形成,投资5.4亿元的市三医迁建项目全面开工。

夯实社区基础,探索实施社区事务网格化管理,建成2处综合服务场所。

注重社会保障,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835万元、廉租住房补贴1250万元。

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扶持劳动者自主创业3600人、大学生创业248人,新增就业30932人,零就业家庭安置率100%。

全面做好社会化养老工作,荣获全国养老服务示范单位称号。

认真做好经济普查工作,被评为全国第二次经济普查先进集体。

人口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五五”普法顺利完成。

合法生育率达到97%。

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工商联、红十字、残联、双拥共建、兵役、民族宗教、侨务、对台、档案、对口支援、人防建设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四是平安建设得到加强。

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组织开展治安集中清查30余次,全区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10.2%。

深入开展区级领导公开接访活动,接待群众来访起数下降23.8%。

完善安全生产网格化监管体系,夯实基层基础。

强化应急管理,健全三级应急管理网络体系,新建减灾广场2处,防汛、防火等工作扎实开展。

(五)自身建设有效推进。

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区政协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坚持重大事项及时向区人大报告、向区政协通报制度。

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共办理建议和提案248件,办结率和面复率均达100%,落实率达到52%。

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办理行政复议案件40件。

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

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政务大厅运转规范有序。

在“精细管理年”活动中,敢于曝光问题,认真整改解决。

加强作风建设,积极落实“靠上、拼上、豁上”和“要急、要争、要抢”的作风要求,“一线工作法”深入推行,整体工作提速、提质、提效。

学习贯彻《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严格执行廉政各项规定。

完善问责办法,加大问责力度,工作作风进一步好转。

各位代表!

201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经过大家的奋发努力,完成了“十一五”时期的目标任务,并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回顾“十一五”,李沧的发展很不平凡,我们抢抓机遇,应对挑战,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整体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

“十一五”时期,是李沧经济实力大幅跃升的五年。

全区累计完成生产总值922亿元,是“十五”的1.8倍;二、三产业比例由“十五”末的75.8∶24.2调整为55.5∶44.5;区级财政收入累计完成41.7亿元,是“十五”的2.3倍。

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制造业拉动转向二三产业协调推进,服务业发展比重明显加大,推进速度明显加快,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十一五”时期,是李沧城区建设快速推进的五年。

全区完成城中村改造14个,惠及居民1万余户。

交通商务区建设蓄势待发,铁路青岛北客站如期开工,企业搬迁有序推进,核心区和板桥新城城市设计高标准完成。

现代商贸区建设全面展开,一批国内著名的商业地产企业以及有实力的商贸企业和企业总部聚集中心商圈。

生态商住区建设初见形象,2014青岛世园会项目正式启动,一批国内外知名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纷纷入驻。

“十一五”时期,是李沧民生质量稳步提高的五年。

共完成50件政府实事,累计投入资金27.3亿元。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发放低保、失业及各类救助资金2.9亿元,是“十五”的2.6倍。

初中管理职能顺利交接,素质教育得到新提升。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传染病防控扎实有效。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

“十一五”时期,是李沧生态环境逐步好转的五年。

企业污染治理有效,完成胶州湾白泥污染治理,关停南岭电镀有限公司,青钢、青汽、青石化等大企业实施技术改造21项,全面完成节能减排各项指标。

河道整治亮点纷呈,累计投资3.9亿元基本完成三大河系整治,李村河上游综合整治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城市绿化效果明显,新建公共绿地233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38%。

各位代表!

过去的五年,成就来之不易。

李沧每一项成绩的取得,都凝聚着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归功于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归功于历届领导班子的持续努力。

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关注、支持、参与李沧发展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老领导老同志、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和各界人士,向驻区单位、部队和企业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还要清醒看到,目前一些困扰李沧发展的问题尚未有效解决,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和矛盾。

主要表现在:

产业结构需要加快调整。

“转方式、调结构”任务艰巨,需要加快形成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支撑李沧未来可持续发展。

城区品质需要加快提升。

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等公共设施仍很薄弱,城区承载能力不强,城市管理精细化不够,特色和形象不鲜明,整体面貌有待改观。

“两改”工程需要加快推进。

34个城中村、7片旧城等居民居住条件依然较差,改造任务占市内四区的81%,推进工作的困难和压力很大。

热点难点需要加快破解。

对于一些群众关注的实际问题,在及时掌握、快速反应、妥善解决方面做得不够,离群众的期盼和要求尚有不少差距。

自身作风建设需要加快改进。

有的干部不注意学习,视野不宽,标准不高,缺少锐气,还有的“三上”、“三要”作风不过硬,严谨细致、扎实做事的意识亟待提高。

对上述问题我们将深入分析,认真研究,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的形势和目标

“十二五”时期,是李沧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既面临着宝贵机遇,又面临着严峻挑战。

从宏观形势看,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态势,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随着我市“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以及缩小南北差距进程的深入推进,李沧在大青岛发展格局中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日益得到全市多方面的关注与支持。

从我区发展看,铁路青岛北客站、2014青岛世园会,以及一批重大项目落地,成为李沧发展的强力引擎。

近几年李沧发展的实践,还锤炼出作风过硬、勇于攻坚的队伍,激发了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发展信心更加坚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我们还要看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国家宏观政策趋紧,资源环境约束强化。

同时,各区市竞争激烈,大家都在抢机遇、抢项目、抢速度,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

面对形势,能不能抓住历史机遇,诚信实干,奋勇争先,决定着李沧能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各位代表!

未来的李沧前景美好,完全可以大有作为。

“十二五”时期总的工作要求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发挥本区优势,发扬“诚信实干、奋勇争先”的李沧精神,紧紧围绕“拥湾枢纽、生态商都”发展定位和“一极两轴三区四带”战略布局,着力加快“两改”步伐,着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着力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推动“三年大发展、五年新跨越”,加快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新李沧。

“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十二五”末,生产总值达到383亿元,年均增长13%;固定资产投资323亿元,年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7亿元,年均增长18%;区级财政收入23.5亿元,年均增长18%。

产业结构显著优化。

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1.5%。

二、三产业比例调整到42∶58,形成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基本建成山东半岛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商务商贸强区。

城区功能显著提升。

构筑“五纵四横”骨架路网体系,路网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4公里。

城中村改造全面完成。

集中供热、供气开通率达到100%。

交通商务区、现代商贸区、生态商住区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基本建成东中西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现代化高品质新城区。

社会建设显著加强。

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学校、医院、文体等公共设施较为充足,布局合理。

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居民文明素质大幅提升。

社会保障更加有力,群众享受到更多更好的发展成果,幸福感明显增强,基本建成文明和谐新城区。

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加强企业节能改造,万元GDP能耗下降18%以上。

加强河流治理,河道整治全部完成,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

加强城区绿化,全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实现“300米见绿”,基本建成生态宜居新城区。

做好今后五年的工作,需要做到四个更加注重:

更加注重转型创新。

要解放思想,拓宽视野,以创新促转型,以转型促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打造具有李沧特质的服务业品牌。

更加注重持续发展。

坚持立足长远,研究和落实经济发展规划,留足产业发展用地,培育现代产业体系,优化投资结构、产业结构、税收结构等,确保可持续发展。

更加注重改善民生。

顺应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畅通诉求渠道,解决实际问题,让群众享受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

更加注重争创一流。

以世界眼光和国际标准认真谋划、推进李沧未来的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博采众长,激情创业,进位争先,提速增效。

三、2011年工作思路和主要任务

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的开局之年,是“三年大发展、五年新跨越”的起步之年。

政府工作思路是:

围绕“十二五”时期主要任务“一个总体目标”,抓牢2014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和铁路青岛北客站“两大机遇”,深化项目攻坚、精细管理、生态提升“三个载体”,突出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自身建设“四个建设”,实施“五个重点推进”,在加快落实“拥湾枢纽、生态商都”发展定位和“一极两轴三区四带”战略布局上,取得更加扎实的成效,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区内生产总值235亿元,增长13%,其中三产增加值111亿元,增长20%;区级财政收入12.1亿元,增长18%;

固定资产投资156亿元,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亿元,增长18%;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25%,化学需氧量减排2.4%;

实现就业2万人次以上,困难群体安置率保持在85%以上;合法生育率达到96%以上。

主要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重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强化定向招商。

牢固树立“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的理念,创新思路,加大力度,务求实效,以招商引项目,以招商扩投资,以招商调结构。

优化定向招商、专业招商、产业链招商机制,围绕10个服务业聚集区和6条服务业聚集带,锁定全球500强、全国500强和商业地产、文化旅游、现代物流、专业市场等行业的龙头企业,实行定向对接、定向跟踪、定向引进,力争在现代服务业、房地产业、建筑业、中介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等领域实现新突破,促进总部经济加快发展,引进一批过亿元和过十亿元项目。

加快发展三产。

力促商务商贸业辐射发展。

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结合中心商圈升级和大型商贸企业的引进,加快提升产业层级,做大规模,扩展辐射半径,注重培育壮大汽车、家具、五金等特色专业市场。

结合地铁3号线建设,在站点周边超前配置相关业态,发展地铁经济。

大力发展现代商务服务业,结合大项目建设,引进培育商务办公、金融证券、企业总部等业态,开工建设绿城五星级酒店、华外国际酒店等高档酒店,提高服务业发展质量。

力促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

以世园会筹办为重要契机,加快青岛华侨城项目建设前期手续办理、拆迁等相关工作,为打造5A级旅游景区夯实基础。

加快十梅庵片区文化旅游项目招商引资工作。

同时,注重项目带动,放大世园效应,做足世园文章,加快发展登山健身、游乐体验、赏花休闲等特色旅游项目,加大宣传力度,打造李沧旅游品牌。

力促现代物流业集聚发展。

发挥区位交通优势,依托海湾大桥、环湾大道、娄山铁路货场等,着力打造西部交易、分发、仓储、配送“四位一体”的城市物流基地。

加快推进苏宁、蒙牛、鲁抗、九州通、利群等项目,争取早日投产,基本建成东部生活性物流配送基地。

巩固提升二产。

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工业。

重点推进青钢技改、青啤扩建、青汽技改等项目,加快发展精细化工,保持大企业平稳发展。

加快帅潮实业、泰德汽车轴承、瑞丰气体等企业上市步伐,加大对海通车桥等成长型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充分利用交通、商贸、信息、物流等方面的优势,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提高闲置土地、厂房等资源使用效益,发展都市型科技产业。

定向吸纳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项目,促进先进制造业聚集发展。

(二)重点推进项目建设

加快建设三大功能区。

交通商务区,结合铁路青岛北客站和地铁站出口建设,重点打造交通商务区核心区,完善规划方案,全面完成7200户居民和12家企业搬迁,做好基础配套。

高标准启动安置区建设,力争建成国内一流的旧城改造安置区项目。

加快推进板桥新城、烟墩山片区建设前期准备工作。

现代商贸区,结合万达、银座、伟东等项目,打造一批“商业航母”。

确保苏宁、宝龙等商业项目以及书院路人防工程地下商业街竣工,新增商业面积29万平方米。

启动杨哥庄二期、河北地块等城中村改造,引进建安总部、国际五金机电城、北方汽车交易市场改造、汽车城、达翁建材批发市场改造等项目。

加快实施中心商圈产业规划和立体交通规划,改造维客广场,搬迁夏庄路公交车站,拓宽向阳路和夏庄路桥,形成点(商业综合体)、线(商业街和市场带)、面(商圈)层次清晰的产业布局,打造休闲购物便捷的“一站式购物天堂”。

生态商住区,结合加快世园会筹办相关工作,着力将世园会主题园区及周边区域打造成为绿色休闲城市的标志区。

发挥依山傍水资源优势,建设绿城、万科、嘉凯城等一批高品质房地产项目和综合商业配套服务项目。

开工李村河上游综合整治二期、金水河综合治理工程和佛耳崖水库公园、上王埠绿地公园等景观工程,加强高校周边区域景观工程建设,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

加快实施“两改”工程。

认真抓好拆迁。

要从根本上改变李沧区的面貌,必须下大决心、下大气力,继续抓好拆迁工作。

今年计划推进上王埠、石沟等16个城中村的拆迁,比去年的工作量还要大,我们要早谋划、早安排、早启动,确保完成任务。

认真抓好建设。

加快推进河南、南庄、东兴片区等项目,突出抓好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确保全年房地产开工300万平方米,竣工200万平方米。

认真抓好回迁。

加快安置房建设,认真细致地解决涉及安置区建设的相关问题,实施施工企业黄牌警告制度,研究制订安置区代建相关规定,试行回迁居民代表全程参与安置房质量监控制度,确保工期和质量,力争实现李家上流、坊子街等社区1200余户居民的回迁,确保水、电、暖、气等配套设施同步交付,让拆迁居民搬得进、住得好。

加快培育税源经济。

壮大主体税源。

强化服务意识,稳固传统大型工业企业、房地产业、建筑业等基础税源。

培植新增税源。

坚持引资与引税并举,健全招商引资项目税收评估体系,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引进现代物流、商务服务、文化旅游等效益好、贡献大、成长性强的项目,同步扶持骨干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形成新的税源增长点。

挖掘潜在税源。

进一步规范秩序,优化环境,提高纳税遵从度,扎实推进综合治税,确保税收应收尽收。

(三)重点推进城区品质提升

加强城区规划。

坚持紧凑集约、生态间隔的城区功能组团发展理念,优化城区空间布局。

组建城市规划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不断提高规划水平。

切实做好海岸线、河道沿线、天际线和色彩等规划,推动城区科学发展、特色发展、有序发展。

重点做好交通、基础设施、地下管网等专业规划的细化深化。

加强城市管理。

推进数字化城市管理建设,深化精细理念,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取得实效。

整治重点。

开展世园会、铁路青岛北客站周边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保障重点工程建设。

加快存量违法建筑拆除工作,坚决打击新增违法建筑。

实施“视觉污染”整治集中行动。

破解难点。

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下大气力解决好小区管理、道路养护方面的城市管理顽疾,严格查处占路经营、噪音扰民等行为。

推广“便民信息张贴栏”,疏导乱贴乱画行为。

加强宣传引导,进一步提升居民素质,在全区营造人人关心环境卫生、人人参与环境治理的良好氛围。

打造亮点。

实施无缝隙、全方位巡查监控,严查损绿毁绿、乱倒垃圾等行为,打造李村河上游管理亮点。

注重源头预防,大力整治运输撒漏等违章行为,打造建筑工地规范化管理亮点。

加强路网配套。

加快金水路打通工程,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多方筹措资金,开工建设世园大道、枣山路和九水路,新建、改扩建京口路、广水路等道路,着力构筑“五纵四横”的骨架路网体系,大幅提升城区交通通行能力。

推进世园会周边道路建设,打通铜川路、汉川路,启动东川路、毛杨路等道路工程,实现与周边区域的有效衔接。

完善十梅庵周边区域路网体系,基本完成湘潭路、遵义路、唐山路等道路拓宽改造,同步完善相关管网建设。

加强生态建设。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加快李村河、楼山河流域排水截污工程,完成板桥坊河中下游改造规划并启动改造,铺设雨污水管线62.5公里,全区河道截污主干管覆盖率达到80%,污水处理率达到70%。

推动节能减排,加强环保检查,淘汰落后产能,实现清洁发展。

加大绿化建设力度。

推进老区增绿、新区建绿、路河扩绿,见缝插绿,新建改造绿地10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39.5%,实现重点区域“300米见绿”。

围绕金、银、蓝、绿四条产业带和海湾大桥连接线、环湾大道等重点路段,加强景观建设,同步实施百果山、老虎山、烟墩山等山体保护工程,提升城区绿化水平。

(四)重点推进民生改善

要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为群众创造更加健康、更有品位、更有尊严的生活环境和条件。

认真办好政府实事。

把更多的财力向民生工作倾斜,办好11件实事:

1.新建、改建2所学校,开办1所公办幼儿园,对部分中小学进行安全加固。

2.建成2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3.开工建设区全民健身中心。

4.创建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