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降观测方案1#楼修改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27715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沉降观测方案1#楼修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沉降观测方案1#楼修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沉降观测方案1#楼修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沉降观测方案1#楼修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沉降观测方案1#楼修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沉降观测方案1#楼修改版.docx

《沉降观测方案1#楼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沉降观测方案1#楼修改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沉降观测方案1#楼修改版.docx

沉降观测方案1#楼修改版

目录

1.编制依据2

1.1首创•嘉陵项目(暂定名)一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2

1.2首创•嘉陵项目(暂定名)一期工程施工图纸2

1.3主要规程、规范、标准2

2.工程概况3

2.1设计概况3

2.2总体简介3

2.3设计简介3

2.4测量基准4

3.沉降观测点的布置5

3.1水准点的布设5

3.2水准点的形式与埋设5

3.3沉降观测水准点的高程测设5

3.4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6

3.5观测点的形式与埋设6

4.沉降观测方法与要求8

4.1观测时间和次数8

4.2沉降观测工作的要求8

4.3对使用仪器的要求9

4.4确定沉降观测路线并绘制观测路线图9

4.5沉降观测点的首次高程测定9

4.6作业中应遵循的规定9

5.沉降观测的精度及成果整理10

6.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11

7.沉降观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处理11

 

1.编制依据

1.1首创•嘉陵项目(暂定名)一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1.2首创•嘉陵项目(暂定名)一期工程施工图纸

1.3主要规程、规范、标准

序号

名称

编号

1

《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3-2007

2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

JGJ/T8-2007

3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12897-2006

4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11

5

《建筑施工手册》

2.工程概况

2.1设计概况

该工程用地位于重庆沙坪坝区双碑,原嘉陵厂厂区,嘉陵江畔,与佰富高尔夫隔江相望,地理位置相当优越。

项目地块西面临嘉陵江,南地块为原厂主要用地,相对较为平整,北面有部分坡地,属于浅山缓坡的岛状地貌形态,大地块内地势最高点在北侧水塔位置,标高241.2向南、西三面逐步降低延至用地最南侧,市政规划标高195.45。

东西向最大高差为35米,南北高差约45米,其中一期规划区内地势最高点在西北侧市政道路交点位置,标高211.108向南、西三面逐步降低延至用地最南侧,市政规划标高195.450。

东西向最大高差为14.5米,南北高差约16.6米。

2.2总体简介

序号

项目

内容

1

工程名称

首创•嘉陵项目(暂定名)一期工程一、二标段

2

工程地址

重庆沙坪坝区双碑嘉陵厂

3

建设单位

重庆首汇置业有限公司

4

设计单位

重庆卓创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5

勘察单位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6

监理单位

重庆亚太工程监理有限公司

7

施工单位

北京城建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3设计简介

序号

项目

内容

1

建筑功能

住宅

2

建筑面积

19659㎡

3

建筑设计使用年限

50年

4

建筑设计耐火等级

1级

5

建筑层数

及高度

1号楼:

地上/下层数:

28/-2层,建筑高度:

84.30m;

6

标准层层高

3m

7

0.000绝对标高

211.800m

8

结构形式

主体结构形式

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基础结构形式

桩基、承台、地梁、筏形基础

2.4测量基准

本工程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施工难度大,测量控制精度要求高。

水平定位系统:

采用甲方提供地形图所示的重庆市市独立坐标系;高程定位系统:

采用甲方提供地形图所示的1956黄海高程系。

本方案为1-1#楼的沉降观测专项方案,其余楼栋的沉降观测实施方法见本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3.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3.1水准点的布设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是根据建筑物附近的水准点进行的,所以要求水准点必须坚固稳定。

为了对水准点进行互相校核,防止其本身产生变化,水准点的数目设为5个,以组成水准网。

便于对水准点定期进行高程检测,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

在布设水准点时应考虑下列因素:

1、作为后视的水准点必须稳定牢固,不允许发生变动,否则就失去对观测点的控制作用;

2、水准点应尽量与观测点接近,其距离不应超过100m做到安置一次仪器即可直接进行观测,以减少观测中的误差,保证观测的精度;

3、水准点共设5点,各点间应保证通视,能够进行高程联测,组成水准控制网,以备某点发生变化时互相校核。

水准点高程采用绝对高程,高程依据甲方提供的永久水准点引测。

4、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震动影响,水准点应布设在受振区域以外的安全地点,离开公路、地下管道和滑坡至少5M,避免埋设在底洼易积水处及松软土地带;

综合考虑现场布置在现场周边嘉陵厂近期不进行拆迁的旧厂房(不布置在二期拆迁范围)。

3.2水准点的形式与埋设

根据建筑物的功能与性质,本沉降观测水准点的形式与埋设要求同三、四等水准点。

埋设时挖700×700mm深900mm见方的基坑,上部适当放坡,坑底夯实后浇垫层混凝土200mm厚,上部支模做混凝土墩400mm高,浇筑时顶部放置预埋铁件,预埋件采用ø20圆钢制作,下部锚入混凝土内500mm,顶部打磨成光滑的球面。

3.3沉降观测水准点的高程测设

根据甲方提供的永久水准点引测。

采用Ⅱ等水准测量的方法测定,往返测误差不超过±L√nmm(n为测站数),或±4√Lmm(L为公里数)。

3.4观测点的布置和要求

高层建筑物应沿其周围每隔15~30M设一点,房角、每边中间不少于2点均应设置观测点。

对观测点的要求:

1、观测点本身应牢固稳定,确保点位安全,能长期保存。

2、观测点的上部必须为突出的半球形状或或有明显的突出之处,与柱身或墙体保持一定的距离。

3、要保证在点上能垂直置尺和良好的通视条件。

4、当施工荷载达到建点高度时,要及时建点及时测出初始数据。

5、点位距墙、柱阳角不少于20cm,距混凝土边缘8cm,并且要加强保护,防止碰撞。

6、按一定比例画出点位平面布置图,并对每个观测点进行编号以便观测和填写记录。

3.5观测点的形式与埋设

沉降观测点的形式和埋设方法应根据工程性质和施工条件来确定或设计。

针对本工程,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均应布在外墙拐脚处。

观测点埋在墙内部分应大于露出墙外部分2倍以上(考虑本工程主要为短肢剪力墙结构,埋入混凝土深度不小于150mm),以便保持观测点的稳定性。

本工程观测点采用预埋和植筋相结合的方式,现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要求优先采用预埋方式),预埋和植筋方式均要求锚固稳固,观测点安装高度为室外地坪以上约500mm处,外露部分长度80mm,锚固部分长度不小于150mm。

施工过程中在墙柱混凝土浇灌之前将事先制作好的铁件安装好,考虑使用过程的便利以及便于保护,待柱混凝土浇筑完成,拆除模板后,再将预先加工好的Ф20的圆钢端头在预埋铁件上点焊牢固,点焊时注意保持端部垂直向上。

施工过程中如有遗漏的,应采用植筋的方案补上观测点。

观测点设置如图所示形式:

沉降观测点制作示意图

在埋设观测点时应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观测点预埋件采用厚度为6mm的钢板,尺寸为100mm×100mm,锚筋采用4根螺纹ф12长各150mm,端部设弯钩,并与柱身钢筋点焊牢固;

2、沉降观测用预埋件埋设高度不宜过高或过低,高了易被碰斜撞歪,低了不易寻找,而且水准尺置在点上会与混凝土面接触,影响观测质量;

3、柱身外侧观测点端部焊接时应保证与柱面应有70~80mm的空隙以便外墙装修后也能放置水准尺;

4、在混凝土柱上埋标时,埋入柱内的长度应大于露出部分,以保证点位稳定。

 

4.沉降观测方法与要求

4.1观测时间和次数

在施工期间沉降观测次数:

1、第一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设稳固后及时进行;

2、较大荷重增加后,即结构每升高一层观测一次,直至结构封顶;

3、工程恒载后(结构封顶后)每半个月要定期观测一次,稳定后每一个月观测一次。

如施工期间中途停工时间较长,应在停工时和复工前进行观测;

4、沉降观测周期至工程竣工。

5、沉降观测时,如果观测点最后两个观测周期平均沉降速率小于0.02mm/d时,则可认为整体趋于稳定;如果每个观测点最后两个观测周期的沉降速率均小于0.02mm/d时,则可终止沉降观测。

6、当基础附近地面荷重突然增加,周围大量积水及暴雨后或周围大量挖方等均应及时进行加密观测;

4.2沉降观测工作的要求

沉降观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观测工作,为了保证观测成果的正确性应尽可能做到以下几点:

1、各观测点的首次高程必须测量精确。

各点首次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进行比较的依据,建筑物每次观测的下沉量很小,如果初次精度不高或有错误,不仅得不到初始数据,还可能给以后观测造成困难;

2、每次观测都应按固定的后视点,规定的观测路线进行。

前、后视距应尽可能相等,视距不大于50m,以减少仪器误差的影响;

3、应选在成像清晰、无外界干扰的天气进行观测;

4、观测前仪器要经过检验校正。

各点观测完要回到原始后视点闭合,对于重要工程测量误差不应超过1mm,一般工程测量误差不应超过2mm;

5、沉降观测视一项长器时间的系统工作,为获得正确数据,要采用固定人员,固定测量工具(苏光DSZ2、铟钢尺一把),使用固定的水准点,按时间、按规定的路线进行观测;

6、观测点、水准点要妥善保护,防止碰撞毁坏,造成观测工作半途而废。

4.3对使用仪器的要求

本沉降观测为一般精度要求的沉降观测,要求仪器的望远镜放大倍率不得小于24倍,气泡灵敏度不得大于15〞/2mm(有符合水准仪的可放宽一倍)。

可以采用适合二等水准测量的水准仪。

4.4确定沉降观测路线并绘制观测路线图

在进行沉降观测时,因施工或生产的影响,造成通视困难,往往为寻找设置仪器的适当位置而花费时间。

因此对观测点较多的建筑物、构筑物进行沉降观测前,应到现场进行规划,定安置仪器的位置,选定若干较稳定的沉降观测点或其它固定点作为临时水准点(转点),并于永久水准点组成环路。

最后根据选定的临时水准点、设置仪器的位置以及观测路线,绘制沉降观测路线图,以后每次都按固定的路线观测。

观测时应注意必须在测定临时水准点高程的同一天内同时观测其它沉降观测点。

4.5沉降观测点的首次高程测定

沉降观测点首次观测的高程值是以后各次观测用以进行比较的根据,如初测精度不够或存在错误,不仅无法补测,而且会造成沉降工作中的矛盾现象,因此必须提高初测精度。

每个沉降观测点首次高程,应在同期进行两次观测后决定。

4.6作业中应遵循的规定

1、观测应在成像清晰、稳定时进行;

2、仪器离前、后视水准尺的距离要用皮尺丈量,或用视距法测量,视距一般不应超过50m前后视距应尽可能相等;

3、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根水准尺;

4、前视各点观测完毕后,应回视后视点,最后应闭合于水准点上。

 

5.沉降观测的精度及成果整理

沉降观测的精度一般应符合下列规定:

1、连续生产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高层钢筋混泥土框架结构及地基土质不均匀的重要建筑物,沉降观测点标高中误差为±0.5mm,相邻点高差为±0.3mm,观测方法采用一等水准测量,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和差为0.30√n。

2、每次观测结束后,要检查记录计算是否正确,精度是否合格,并进行误差分配,然后将观测高程列入沉降观测成果表中,计算相邻两次观测质检的沉降量,并注明观测日期和荷重情况。

为了更清楚地表示沉降、时间、荷重之间的相互关系,还要画出每一观测点的时间与沉降量的关系曲线及时间与荷重的关系曲线。

如下图所示:

 

沉降曲线时间与沉降量的关系曲线,系以沉降量S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根据每次观测日期和每次下沉量按比例画出各点,然后将各点连接起来,并在轴线的一端注明观测点编号。

时间与荷重的关系曲线,系以荷载的重量P为纵轴,时间T为横轴,根据每次观测日期和每次的荷载重量画出各点,然后将各点连接起来。

两种关系曲线合画在同一图上,以便能更清楚的表明每个观测点在一定时间内,所受到的荷重及沉降量。

6.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

表6.1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

变形特征

允许值

体型简单的高层建筑基础的平均沉降量(mm)

200

注:

1、本表数值为建筑物地基实际最终变形允许值;

在观测过程中,如有基础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减,基础四周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雨等情况,均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当建筑物突然发生大量沉降、不均匀沉降或严重裂缝时,应立即进行逐日或几天一次的连续观测。

每次沉降观测后,随时通过沉降观测数据对楼房的沉降情况进行分析,如发现数据异常,应立即向总承包项目总工程师汇报。

当观测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报告项目总工程师,并及时组织各方人员分析处理,同时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或调整观测方案:

a、变形量或变形速率出现异常变化;

b、变形量达到或超出预警值;

c、建筑本身、周边建筑及地表出现异常;

d、由于地震、暴雨、冻融等自然灾害引起的其他变形异常情况。

7.沉降观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其处理

在沉降观测工作中常遇到一些矛盾现象,并从沉降与时间关系曲线上表现出来。

对于这些问题,必须分析产生的原因,予以合理处理。

兹将常见的几种现象分述如下:

1、曲线在首次观测后即发生回升现象

在第二次观测时即发生曲线上升,至第三次后,曲线又逐渐下降。

发生此种现象,一般都是由于初测精度不高而是观测成果存在较大误差所引起的。

在处理这种情况时,如曲线回升超过5mm,应将第一次观测成果作废,而采用第二次观测成果作为初测成果;如曲线回升在5mm之内,则可调整初测标高与第二次观测标高一致。

2、曲线在中间某点突然回升

发生此种现象的原因,多半是因为水准点或观测点被碰动所致;而且只有当水准点碰动后低与被碰前的标高及观测点被碰后高于被碰前的标高时,才有出现回升现象的可能。

由于水准点或观测点被碰撞,其外形必有损伤,比较容易发现。

如水准点被碰动时,可改用其它水准点来继续观测。

如观测点被碰后已活动,则须另行埋设新点;若碰后点位尚牢固,则可继续使用。

但因标高改变,对这个问题必须进行合理的处理,其办法是:

选择结构、荷重及地质条件都相同的邻近另一沉降观测点,取该点在同一期间内的沉降量,作为被碰观测点之沉降量。

3、曲线自某点起渐渐回升

产生此种现象一般是由于水准点下沉所致,如采用设置于建筑物上的水准点,由于建筑物尚未稳定而下沉;或者新埋设的水准点,由于埋设地点不当,时间不长,以致发生下沉现象。

水准点是逐渐下沉的,而且沉降量较小,但建筑物初期沉降量较大,即当建筑物沉降量大于水准点沉降量时,曲线不发生回升。

到了后期,建筑物下沉逐渐稳定,如水准点继续下沉,则曲线就会发生逐渐回升现象。

因此在选择或埋设水准点时,特别是在建筑物上设置水准点时,应保证其点位的稳定性。

如已查明确系水准点下沉而使曲线渐渐回升,则应测出水准点的下沉量,以便修正观测点的标高。

4、曲线的波浪起伏现象,此种现象在沉降观测中最常遇到。

其原因并非建筑物下沉所至,而是测量误差所造成的。

曲线在前期波浪起伏所以不突出,是因下沉量大于测量误差之故;但到后期,由于建筑物下沉极微或已接近稳定,因此在曲线上就出现测量误差比较突出的现象。

处理这种现象时,应根据整个情况进行分析,决定自某点起,将波浪曲线改成为水平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