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624心理治疗读书笔记精华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27280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4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5624心理治疗读书笔记精华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05624心理治疗读书笔记精华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05624心理治疗读书笔记精华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05624心理治疗读书笔记精华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05624心理治疗读书笔记精华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5624心理治疗读书笔记精华版.docx

《05624心理治疗读书笔记精华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5624心理治疗读书笔记精华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5624心理治疗读书笔记精华版.docx

05624心理治疗读书笔记精华版

第1章心理治疗概论

1.心理治疗:

是在良好的治疗关系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师运用心理治疗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来访者进行帮助的过程,以消除和缓解来访的症状或障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

2.心理咨询:

是运用心理学理论与方法,通过语言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其适应和发展的过程。

3.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相似之处:

1)二者所遵循的理论与方法是一致的。

2)二者所遵循的原则是一致的。

3)二者的工作对象和工作内容常常是相似的。

4)二者都注重建立帮助者与求助者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认为这是帮助求助者改变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5)二者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

4.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的区别:

1)工作对象各有所侧重。

心理咨询主要面对正常人、正在恢复或已复原的患者,称来咨询的人的来访者。

心理治疗针对的有心理障碍的人进行工作,被称为患者。

2)工作内容有所差别。

心理咨询着重处理的是正常人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而心理治疗的适应范围则主要为神经症等有各种障碍的精神病人。

3)专业人员的称谓和接受的训练不同。

心理咨询称为咨询师,心理治疗则称为治疗师或心理医师。

4)干预重点和干预策略有所差异。

心理咨询重视支持性、发展性,强调对来访者潜能开发。

心理治疗则重视行为的矫正、训练,重视人格的重健。

5)组织构建有所不同。

心理咨询多在学校、社区等非医疗机构中开展,心理治疗则多在医院里进行。

5.心理治疗的原则:

1)保密原则2)主体原则3)转介原则

4)时间限定原则5)态度中立原则6)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预防相结合的原则。

6.心理治疗主要适用于因情绪因素起主导作用而引起的心理问题。

7.心理治疗的形式。

根据所依据的理论和视觉不同,可分为:

1)支持性心理治疗、教育性心理治疗、重建性心理治疗。

2)团体心理治疗、个体心理治疗、家庭心理治疗。

8.心理治疗职业化进程面临的主要问题:

1)专业队伍正在扩大,但仍然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2)专业人员的水平有待提高;

3)专业化培训模式有待改进;

4)专业人员管理模式仍需探讨;

5)心理治疗与咨询的服务和收费标准有待建立和完善。

9.治疗师应遵守的伦理道德标准有哪些?

P10[09简答]

1)保证自己具备合格、过硬的治疗技能和专业素养;

2)治疗师要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特征和专业素养,并不断培养自己的伦理判断能力;

3)不在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领域工作;

4)尊重来访者的自主权;

5)公正的对待所有的来访者;

6)保证治疗过程中来访者免受伤害;

7)诚实地向来访者做出承诺;

8)避免与来访者建立双重或多重关系;

第2章精神分析治疗(弗洛伊德)

1.精神分析的特点:

通过分析来了解来访者潜意识的欲望和动机,识别来访者应对挫折、冲突或应激的方式,理解症状的心理含义,并经过解释和修通让来访者对问题产生顿悟。

2.精神分析的3个发展时期:

1)1895—1905年,在此时期弗洛伊德发展了新的模型来解释临床现象,故而放弃了催眠治疗,此新模型称之为拓扑模型,把心理分为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1900年弗洛伊德出版了《梦的解析》,标志着精神分析理论开始形成体系。

2)1905-1923年,1905年弗洛伊德发表了《性欲三论》,探讨了儿童性心理的发展与精神变态机制的联系。

他首次提出本能驱力的概念,将本能视为人类的基本心理动力。

3)1923-1939年,1923年弗洛伊德发表《自我与本我》一书,提出了“本我、自我、超我”的结构模型。

在这个阶段弗洛伊德对他的本能驱力理论进行了修正,在《超越快乐原则》中提出了“生本能”和“死本能”的概念。

3.弗洛伊德之后的发展:

1)阿德勒认为,所有人都有一种自卑感,人们为了克服缺陷以达到优越,需要努力奋斗来不断地超越自卑。

阿德勒还认为儿童在家庭中的出生次序及所处地位对人格形成有重要影响。

阿德勒的心理学被称为个体心理学。

2)荣格在分析个体的人格时把个体结构看作是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的统一体。

集体潜意识是荣格最具特点的理论,其主要内容是“原型”,即遗传的先天倾向。

荣格的精神分析被称为“分析心理学”。

4.意识层次理论

弗洛伊德把人的精神活动分为3个层次:

意识—前意识—潜意识,这个模型也被称为拓扑模型。

1)意识:

是个体心理活动的有限外显部分,是与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活动部分。

意识实际上只是心理能量活动浮于表面的部分。

2)前意识:

是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部分,它是可以回忆起来的经验,是可以招回到意识中的那部分经验和记忆

3)潜意识:

是被积压到意识下面的、无法从记忆中招回的部分,它们通常是被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法律所禁止的内容,包括个人原始的冲动和与本能有关的欲望。

潜意说学说本质是提出了心理活动的决定论或因果原则。

5.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于1923年提出了人格结构理论,用本我、自我、超我3个层次的结构来阐述人的精神世界。

1)本我:

是人格中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部分,它由先天的本能和欲望组成,是潜意识、无理性的。

本我奉行的是快乐原则,快乐原则是指人们都具有获得快乐和避免痛苦的心理倾向。

2)自我:

是人格结构的表层,部分位于意识之中,部分位于潜意识之中。

自我是在现实环境的反复教训下,从本我分化出来的一部分,它是现实化了的本我,是理性的、识时务的,它结构中代表着现实和审慎,它奉行的是现实原则

3)超我:

又称为理想自我,它是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获得和发展出来的一部分,是人格结构中道德和准则的代表,其作用是按照社会道德标准监督自我的行动,遵从道德原则。

4)三者关系:

弗洛伊德认为本我在人格结构中处于主导地位。

本我在发生上先于自我,人生之初,只有本我,没有自我,自我是后天逐渐从本我中派生出来的,它没有自己的能量,靠本我来提供能量,为本我的本能满足服务。

本我是自我的真正主人。

6.心理防御机制包括以下4类:

1)神经症性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压抑、理智化、情感隔离、反向形成等。

①压抑:

只主动地将痛苦的记忆、情感和冲动排斥到意识之外。

②理智化:

指在体验和谈论冲突的话题时,就事论事,不带有相应的感情色彩。

③情感隔离:

与理智化有关联,是对于特殊思想相联系的感情的压抑。

理智化和情感隔离都是强迫症病人的典型表现。

④反向形成:

所有病人都有某种程度的反向作用。

它以夸大一种情绪倾向的方式来压制与其相对应的另一种情绪倾向。

强迫症病人的反向作用尤为突出。

他们以守时、节俭、整洁来抗拒疲沓、奢侈、脏乱的愿望。

2)不成熟心理防御机制,包括退行等。

退行:

指退回到心理发展的早期阶段,以避免体验随后的发展而带来的冲突。

3)自恋性防御机制,包括否认、妄想性投射等。

①否认:

与压抑相似,否认阻挡了来访者对痛苦的观念或情感的注意,暂时使它们与意识分隔开来。

②投射:

指来访者把自己的冲动、感情,以及别的心理内容归咎到别人身上,在治疗中会归结到治疗师身上。

4)成熟心理防御机制,包括升华、幽默等。

升华:

一种成熟的防御机制,是儿童期原始冲突健康进化到了成熟的、没有冲突的水平。

7.性心理的发展理论:

1)口欲期0-1岁;2)肛欲期2-4岁;4)俄狄浦斯情结期4-6岁;5)潜伏期;6)生殖期。

8.精神分析的常用分析技术:

1)自由联想(疗程颇长,一般要进行几十次,持续约几个月或半年以上,每周1-2次)

2)释梦

梦的工作主要有4个作用:

浓缩、转换、象征作用和再度校正。

3)阻抗分析。

阻抗:

意味着对抗,阻抗是对分析进展、治疗师和分析性方法及过程起反作用的反向力量,即阻碍来访者的自由联想、妨碍来访者试图回忆和达到对顿悟的理解领会、针对来访者的合理化自我及想改变的愿望起反作用的力量。

阻抗可以是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的,可以用情绪、态度、观念、冲动、想法、幻想或行动的方式来表达。

阻抗可分为自我协调性阻抗和自我不协调性阻抗

4)移情分析

移情是安娜·弗洛伊德提出,指那些来访者由于他与治疗师的关系所引起的冲动性体验,这些体验并不是由于客观的分析治疗场景所造成的,而是起源于来访者早期的客体关系,是这些客体关系在强迫性冲动作用下的重现。

移情有3个显著特点:

①在当前情景中显现过去;②显现熟悉而亲近的人;③拒绝接纳新的信息。

表现形式:

A不合时宜性B强烈情感C矛盾情绪D反复无常E顽固不化

临床分类:

移情可分为正性移情和负性移情。

分析移情的技巧:

展示移情、澄清移情、解释移情、修通移情。

9.心理治疗的设置:

心理治疗的设置就是心理治疗师对心理治疗实际操作过程的具体安排,治疗设置的目的在于保证心理治疗健康进行。

具体内容包括:

治疗室、治疗时间、治疗收费、对治疗师的要求等。

第3章行为治疗

1.行为治疗起源于20世纪50-60年代初,又称矫正法,是建立在行为主义学派理论基础上的心理疗法,它是依据条件反射学说和社会学习理论,以减轻或改善来访者的症状或不良行为为目标的一类心理治疗的总称。

2.行为治疗理论主要的共同特征是以治疗为导向、强调行为、重视学习作用,以及强调严格的诊断与评估。

拉扎若斯是临床行为治疗的先驱之一。

3.行为治疗的理论渊源主要来自4个方面:

1)巴浦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又称为应答性条件反射论

2)斯金纳和桑代克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阐明“奖励性”或“惩罚性”操作条件对行为的塑造。

3)华生及班杜拉的学习理论。

前者认为任何行为都是可以习得或弃掉得,后者强调社会性学习对行为得影响;詹尼特的再教育论,认为病态行为可通过教育改变或改造。

4.行为治疗的理论基础:

应答性条件反射论、操作性条件反射论、认知行为矫正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

行为治疗从一开始就植根于实验的发现之中,以实验心理学及行为学派的理论和观点为基础,它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行为注意的学习原理,即经典性条件反射原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和模仿学习原理。

1)巴浦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强调条件刺激和反应的联系及其后继反应规律,解释行为的建立、改变和消退。

《这种条件性的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渐渐消失的现象叫做消退》《某种特定刺激的条件反射形成后,另外一些类似的刺激,也会诱发出同样的条件反射,新刺激越近似于原刺激,条件反射被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一现象称为泛化》

2)操作条件反射,斯金纳提出了有名的“强化原理”。

强化是指行为被紧随其出现的直接结果加强的过程。

斯金纳区别了两种强化类型:

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性强化:

指增加正面的奖励、报酬、赞扬或感谢等作为行为矫正的一种手段,又称为正强化。

负性强化:

指以减少(负性)反面的惩罚、剥夺、批评等作为行为矫正的一种手段,又称为负强化。

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模仿学习(又叫观察学习)是指个体通过他人的行为而习得复杂行为的过程。

替代反应:

是指个体受到示范者行为的暗示而表现出一种与示范者相似的反应。

5.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包括6个方面:

1)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论。

2)观察学习。

3)注意。

4)保持。

5)动作再现。

6)动机。

6.行为治疗提出的基本理论假设:

1)异常行为是后天习得的。

2)个体可以通过学习消除那些后天所习得的异常行为,或通过学习获得所缺少的正常行为以代替异常行为。

3)一般来说无论是正常行为,还是异常行为,作为一种习惯性行为的存在和延续,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它们所带来的结果所维持的。

4)各个异常行为是分别习得的。

5)认知的改变也可以导致行为的改变。

7.行为治疗的主要特征:

1)行为治疗强调来访者当前的问题与导致这些问题的因素,不强调历史性的决定因素。

2)行为治疗的技术通常者是从实验中发展而来,即以实验为基础,所以它通常有明确而系统的操作步骤各测量方法,强调对行为改变的科学而系统的测量,这也是行为治疗区别与其他心理治疗体系的关键特征。

3)行为治疗以行为原理为理论基础,以行为为导向。

4)行为治疗强调来访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8.行为治疗的治疗过程:

1)问题行为的分析和评估。

在分析过程中首先要把握问题行为的诱因;其次要解来访者问题行为的反应,并将来访者问题行为的反应细化分析;最后要深入分析问题行为可能会给来访者及他人带来的实际后果和意义。

2)治疗目标的确定。

3)治疗关系。

4)治疗计划的选择和实施。

5)治疗效果的保持和巩固。

9.行为治疗的常用技术和方法:

1)放松训练,又称松驰训练,是一种通过来访者的主动放松来增加其对体内的自我控制能力的有效方法。

《渐近性的肌肉松驰法和自发训练法》

2)系统脱敏,又称对抗条件疗法、交互抑制法或缓慢暴露法等。

是沃尔普所创。

是在放松条件下从弱到强呈现刺激或情景,让来访者由轻至重逐渐暴露于容易引发其不良情绪的场景,同时给予奖励,使之产生逐步适应,达到脱敏目的。

此法主要分3步,第一步进行肌肉放松训练,直至来访者完全放松。

第2步由治疗师与来访者共同设计出一个引起焦虑的由轻到重的等级表。

第3步让来访者在完全松驰时依次想象或经历梯级表中的不良刺激情景,治疗师通过口述让来访者想象,当进入到所指定的情境想象时来访者示意,让来访者保持这一想象中的情境30秒左右。

3)厌恶疗法,又称对抗性条件反射疗法。

将厌恶刺激与不良强化物多次重复配对,以减少不良行为。

4)行为塑造法,是一项通过强化而产生某种期望的良好行为出现的行为治疗技术。

5)满灌疗法,又称冲击疗法,是让来访者暴露在使其感到强烈恐惧或焦虑情绪的各种不同刺激情境中的一种疗法。

6)生物反馈疗法。

通过电子仪器让来访者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

7)示范疗法。

以某人或某团体的行为作为一种刺激示范,使观察者发展近似的想法、态度与行为。

10.行为治疗的利弊:

利:

1)它使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去发展特定的治疗程序和应用治疗技术,强调治疗效果的评估。

2)另外,行为治疗有很好的普及型。

3)行为治疗对道德实践的贡献也得到了不少学者的认同。

弊:

1)仅重视处理来访者的行为问题,忽略了对来访者的内心感受。

2)行为治疗中治疗师的“控制”与“操纵”一直是学者们抨击的对象。

第4章认知治疗

1.认知治疗是20世纪60.70年代在美国崛起的心理治疗方法。

认知治疗是对以改变认知或认知过程的方式,来达到减轻或消除情绪障碍和非适应性行为目的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

50年代的现代认知治疗的兴起以艾利斯创立的理性情绪行为治疗为标志。

代表作《理性生活指导》。

70年代中叶,出现了贝克的认知治疗,梅钦鲍姆的认知行为治疗。

2.理性情绪行为治疗的人格理论:

1)理性情绪行为治疗。

由艾利斯在美国创立,它的基本理论主要为ABC理论。

A是指诱发性事件,B指个体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C指在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ABC理论认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B—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的信念、看法、解释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2)艾利斯对不合理信念的分类,一是人们对自己不合理的要求,二是人们对他人的不合理要求,三是人们对周围环境及事物的不合理要求。

3)韦斯勒等人认为不合理信念的特征主要是:

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

3.理性情绪行为治疗的治疗理论:

1)理性情绪行为治疗的目的是帮助来访者能够更理性地进行思考,情绪反应适度,以更有效地行动,获取幸福的生活。

2)ABCDE的治疗方法:

理性情绪行为治疗的核心是将ABC理论应用在来访者问题上并将其贯穿于治疗过程的始终。

治疗师不仅会帮助来访者找到ABC并进行解释,还会教来访者与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D),从而使来访者认清其信念之不合理,进而放弃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帮助来访者产生某种认知层面的改变。

即达到了治疗的效果(E)。

4.合理情绪治疗的常用技术:

1)认知技术:

自我对话;对比;心理教育的方法;教授其他人。

2)情感技术:

想象;角色扮演;攻击羞愧感练习。

3)行为技术;家庭作业;强化和惩罚;技能训练。

5.洞察

艾利斯认为改变不适当的情感和行为就要求有3种洞察:

1)第一种水平的洞察是承认情绪的失衡是源于对诱发事件不合理的信念,每个人都会因为自己不合理的信念而出现情绪失衡。

2)第二种水平的洞察是一个人必须处理反复出现的同样的不合理信念。

3)第三种水平的洞察是来访者意识到洞察不能使人自动发生改变。

仅仅意识到不合理信念是够的,主动调整不合理信念和发展合理信念才是关键。

6.对理性情绪行为治疗的评估:

1)贡献:

一是它注重人的认知层面,强调了人应该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负责。

二是强调把新的领悟付诸行动。

三是教授来访者一些方法,让他们可以继续进行自我治疗,而不需要治疗师的直接处理。

2)限制:

一是理性情绪行为治疗否定和忽视来访者的生活层面。

二是理性情绪行为治疗是一种面质性的治疗方法,这样的方法有优点也有缺点。

二是理性情绪行为治疗比其他任何一种指导性较低的治疗方法更容易伤害来访者。

7.认知治疗是由贝克发展出来的。

他发展出评量抑郁、自杀危机、焦虑、自我概念以及人格特质的量表。

8.认知治疗的人格理论:

1)认知模式的发展。

认知治疗师认为个人信念开始于童年早期并伴随整个生命过程。

2)自动式思维是贝克认知治疗的关键概念。

这种思维自然产生,不需要经过任何的努力和选择。

在心理障碍中,自动思维经常是歪曲的、极端的或错误的。

3)认知图式。

一个人如何思考世界以及关于他人、事件、环境的重要信念和假设构成了他的认知图式。

有积极的和消极的两种。

4)认知歪曲。

一个人重要的信念或图式受认知歪曲的支配。

因为图式经常开始于童年,支持图式的思维过程反映了早年的推理错误。

当信息加工过程是错误或无效时出现认知歪曲。

具体表现为:

任意的推断、选择性提取、过分概括化、夸大或缩小、个人化、极端化思考、标签化和错误标签化。

9.认知治疗的治疗理论:

1)认知治疗和其他的治疗方法一样,是希望减轻来访者心理上的痛苦,它所用的方法是修正错误的概念和错误的自我暗示。

2)认知改变的不同层次。

认知的改变可在自发式思维、自动式思维和假设几种水平上发生。

最易改变和最不稳定的认知类型是自发式思维,这种思维可由意愿激发出来,持续时间很短暂。

自动式思维作为刺激事件和对此事件的情绪、行为反应的中介因素自动出现的,比自发式思维稳定,不晚改变。

认知的歪曲以自动式思维的形式出现。

被称之为图式的核心信念是最稳固的认知结构。

3)治疗过程:

①指导发现<意在帮助来访者改变病态的信念和假设>;②三问题技术<你信念的证据是什么?

你怎样解释你的状况?

如果它是真的,意味着什么?

>;③家庭作业;④治疗形式;⑤结束。

10.认知治疗的常用技术:

贝克归纳:

1)识别自动式思维;

2)识别认知错误;可以采用想象技术及角色扮演等方法,找出其在事件与反应之间的想法。

3)真实性检验;对来访者的信念进行真实性检验,是认知治疗的核心工作,是改变病人歪曲的认知的主要手段。

4)去注意;

5)监查苦闷或焦虑水平;

其他认知治疗师归纳:

1)理解物质的意思;2)挑战绝对化;3)再归因;4)歪曲的标记;5)利与弊列表;6)认知预演。

第5章以人为中心治疗

1.以人为中心的发展:

1)开创阶段:

1942年史称非指导式咨询,或非指示治疗。

它以该年罗杰斯出版的《咨询与心理治疗》一书为标志。

2)修订阶段:

1951年改为来访者中心治疗。

它以该年罗杰斯出版的《来访者中心治疗》一书为标志。

3)体验阶段或称检验阶段。

1957年,罗杰斯从芝加哥大学专任威斯康辛大学心理学和精神病学教授。

他的主要研究对象(来访者)已从正常人改变为精神病人。

4)发展阶段:

1974年罗杰斯又把来访者中心治疗改称为以人为中心治疗。

实际上,他以新的双向的互动作用,即用治疗师与来访者地位平等的关系模式,取代了传统的单向被动作用的帮助者—被帮助者的模式。

2.以人为中心治疗基本假设:

如果给来访者提供一种最佳的心理环境或心理氛围,他们就会动员起自身的大量资源去进行自我理解,改变他们对自我和对他人的看法,产生自我指导行为,并最终达到心理健康的水平。

3.个体自我概念的发展,主要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

1)自我认定2)自我评价3)自我理想

4.自我发展的机制:

1)条件性积极关注,是一种具有外在价值条件的关注体验。

条件性积极关注常常出现两种情况:

①自我概念与机体经验相一致:

指自我价值观与实际行为的统一。

②自我概念与机体经验不一致:

指自我概念与机体经验之间的矛盾所出现的不协调状态。

2)无条件积极关注,是一种没有价值条件的积极关注体验,即使自我行为不够理想时,他觉得自己仍受到父母或他人真正的尊重、理解和关怀。

5.以人为中心治疗的过程:

1)来访者主动求助

2)治疗师说明情况

3)鼓励来访者自由表达情感

4)治疗师要能够接受、认识和澄清对方的负面情感

5)促进来访者的成长

6)接受来访者的正面情感

7)来访者开始接受真实自我

8)帮助来访者澄清可能的决定及应采取的行动

9)疗效的产生

10)进一步扩大疗效

11)来访者全面成长

12)当来访者感到无需再寻求帮助时,治疗即告结束。

6.以人为中心治疗的特点:

人性假设:

人具有完善机能和自我实现的倾向

哲学基础:

重视来访者的主观现象世界

角色扮演:

来访者主导治疗过程

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的关系:

朋友和伙伴

实施方法:

尊重、宽容、理解、鼓励

7.以人为中心治疗的三大要件:

1)通情或称作同感、同情心,是指治疗师深入了解并能设身处地体会来访者的内心世界。

2)真诚一致指治疗师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不造作、不虚假。

<注意:

从角色中解放出来;自发性交流;非防御的态度;一致性;自我暴露。

>

3)无条件积极关注:

指治疗师对来访者表示真诚和深切的关心、尊重和接纳。

8.正确的通情需要依赖的条件:

1)治疗师要放弃自己主观的参考标准,设身处地去从来访者的参考标准来观察和感受事物;

2)治疗师必须踏上一条与来访者的体验同步的情感旅程,但又不能对此进行判断或受到他们的感染。

3)治疗师不仅要体会到来访者难以觉察到的意义,而且也不能把这种处于来访者潜意识中的意义很快提出来与来访者对峙;

4)治疗师要善于运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表现自己的通情。

9.会心团体治疗:

是利用团体力量来解决心理问题和改变不良行为的一种途径。

它试图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使团体成员最大限度地利用个人潜能和团体互动作用,消除心理障碍,达到自我实现。

10.会心团体治疗活动原则:

1)自愿参与性原则;

2)自由交流性原则;

3)坦诚性原则;

4)自我决定性原则。

11.会心团体治疗的过程:

1)相互接受阶段;

2)探求理解阶段;

3)成长变化阶段。

12.会心团体治疗的方法:

1)自我描述;2)定睛对看;3)盲人散步;4)信任练习;5)正负反馈。

第6章格式塔治疗

1.格式塔心理学认为,在观察现象的经验时要保持现象的本来面目,不能将它分析为感觉元素,他们认为现象的经验是整体的或完形的(格式塔),所以将它称为格式塔心理学。

代表人物是韦特海默、苛勒和考夫卡。

2.皮尔斯是格式塔治疗的创始人。

皮尔斯认为这种治疗的本质是“我必须对于自己的存在承担一切责任”。

这种治疗主张通过增加对自己此时此地躯体状况的知觉,认识被压抑的情绪和需求,整合人格的分裂部分,从而改善不良适应。

3.格式塔治疗的人性观是以现象学和存在主义为基础的,即看重的焦点在于来访者对现实环境的觉察和对此时此地的真实体验。

4.格式塔治疗基本上假设个人能够有效地处理生活上所发生的问题,特别是能够完全觉察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只是由于人们在过去某一段时间里所发生的事情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