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填空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27258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97.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填空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填空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填空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填空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填空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填空题.docx

《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填空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填空题.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填空题.docx

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填空题

2018中考物理知识点复习填空

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靠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靠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声;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注:

发声的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和气体;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一般情况下,声音在中传得最快,中最慢;

2、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的形式传播;

4、声速:

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跟和有关;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m/s;

三、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

高山的回声,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

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室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

2、回声的利用:

测量距离(车到山的距离,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离);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

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有关,越高,音调越高(频率:

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

声音的叫响度;与发声体的、距离声源的距离有关,物体越大,响度越大;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

3、音色:

声音的品质特征;与发声体的和有关,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

Hz,高于Hz叫超声波;低于Hz叫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

(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

(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4、噪声的等级:

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符号为。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分贝;0dB指刚刚引起听觉;

5、控制噪声:

(1)在处减弱(安消声器);

(2)在中减弱(植树。

隔音墙)(3)在处减弱(戴耳塞)

八、声音的利用

1传递(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制作声纳等等)

2声可以传递(飞机场旁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

第二章光的传播

一、光源:

叫做光源。

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二、光的传播:

1、光在沿直线传播;

2、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1)小孔成像:

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像是倒立的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

(2)取直线:

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

(3)限制视线:

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

(4)影的形成:

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

3、光线:

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

三、光速

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m/s;

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

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

c;

4、光年:

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光年是单位;1光年≈9.4608×1015m≈9.4608×1012km;

四、光的反射:

1、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有一部份光会,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反射定律: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两侧;反射角入射角。

4、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互看双眼)

5、两种反射:

反射和反射。

(1)镜面反射:

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上时,反射光仍然被的反射出去;

(2)漫反射:

平行光射到粗糙的反射面上,反射光将沿各个方向反射出去;

(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相同点:

都是反射现象,都遵守。

五、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像是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像和物的大小,像和物对应的点的连线和镜面,像到镜面的距离和物到镜面的距离;像和物上下相同,左右相反。

2、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

平静的水面就好像一个平面镜,它可以成像(水中月、镜中花)。

3、平面镜成虚像的原因:

物体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没有会聚而是的,这些光线的(画时用虚线)相交成的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只能通过人眼观察到,故称为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七、光的折射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

2、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也会发生变化。

3、折射角:

折射光线和间的夹角。

八、光的折射定律

1、在光的折射中,三线,居中。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光从水或其它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法线,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3、斜射时,总是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反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

4、当光射到两介质的分界面时,反射、折射同时发生。

5、光的折射中光路。

九、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1、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

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一些;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一些;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些;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实际位置些;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弯折了;(要求会作光路图)

2、人们利用光的折射看见水中物体的像是像(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十、光的色散:

1、太阳光通过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天边的彩虹是光的现象;

2、色光的三原色是:

红、、蓝;其它色光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白光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世界上没有黑光;

3、透明体的颜色由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的色光决定,色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十一、看不见的光:

1、太阳光谱:

红、橙、、绿、蓝、、紫这七种色光按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太阳光谱;

2、红外线:

红外线位于红光之外,人眼;

3、紫外线:

在光谱上位于紫光之外,人眼;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

一、透镜:

1、凸透镜:

中间、边缘的透镜,如:

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等;

2、凹透镜、中间、边缘的透镜,如:

近视镜片,门上的猫眼;

二、基本概念:

1、主光轴:

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2、光心:

通常位于透镜的几何中心;用“O”表示。

3、焦点:

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焦点。

4、焦距:

焦点到的距离(通常由于透镜较厚,焦点到透镜的距离约等于焦距)焦距用“f”表示。

注意:

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三、三条特殊光线(要求会画):

经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后传播方向,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经过;经凹透镜后向外发散,但其必过焦点(所以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于主光轴。

如下图:

 

六、照相机:

1、镜头是透镜;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七、投影仪:

1、投影仪的镜头是透镜;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二倍焦距,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注意:

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物体,胶卷、屏幕。

八、放大镜:

放大镜是透镜;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像;注:

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物体;

九、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器材:

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

口诀:

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虚像正物像同侧,实像倒物像异侧;物远实像小,焦点内放大。

注意事项:

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上;又叫“三心等高”

注意:

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十一、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

十二、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面,晶状体太,需戴透镜矫正;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面,晶状体太,需戴透镜矫正;

十四、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十五、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镜,成放大的像;

第四章物态变化

一、温度:

1、温度:

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物理量;

注:

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摄氏温度:

(1)我们采用的温度是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

把一个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构成:

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

3、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要:

观察温度计的、(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接触,不能紧靠和;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

三、体温计:

1、用途:

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2、测量范围:

℃;分度值为℃;

3、体温计读数时(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4、体温计的特殊构成:

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叫做缩口;

物态变化:

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

1、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从液态变为固态叫;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熔化要热,凝固要热;

2、固体可分为体和体;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

晶体有(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继续吸热);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3、晶体熔化的条件:

温度达到;继续热量;晶体凝固的条件:

温度达到;继续热;

4、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注意:

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2、热量只能从温度的物体传给温度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

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五、汽化和液化

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热、液化要热;

3、汽化的方式为沸腾和蒸发;

(1)蒸发:

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发生的的汽化现象;

注:

蒸发的快慢与:

A液体有关:

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的大小有关,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表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

(2)沸腾:

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注:

沸点: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同种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压锅煮饭);液体沸腾的条件:

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热;

(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热量;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才能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沸腾在液体内部、外部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进行;沸腾比蒸发;

(4)蒸发可:

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

(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

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

4、液化的方法:

(1)温度;

(2)(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

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

六、升华和凝华

1、物质从固态叫升华;物质从气态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2、升华现象:

樟脑球变小;冰冻的衣服变干;人工降雨中干冰的物态变化;

3、凝华现象:

雪的形成;北方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在玻璃的表面)

七、云、霜、露、雾、雨、雪、雹、“白气”的形成

1、温度高于0℃时,水蒸汽液化成小水滴成为;附在尘埃上形成;温度低于0℃时,水蒸汽凝华成;水蒸汽上升到高空,与冷空气相遇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云,大水滴就是雨;云层中还有大量的小冰晶、雪(水蒸汽凝华而成),小冰晶下落可成雨,小水滴再与0℃冷空气流时,凝固成雹;“白气”是水蒸汽而成的

二十八、分子热运动

1、分子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

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2、扩散现象:

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气体、液体、固体均能发生扩散现象。

扩散的快慢与有关。

扩散现象表明: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并且间接证明了分子间存在。

(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既有又有,引力和斥力是存在的。

当两分子间的距离等于10-10米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零,叫做平衡位置;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10-10米时,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合力表现为斥力;当两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0-10米时,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合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大于分子直径的10倍以上)时,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近似认为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力。

二十九、内能

1、内能

(1)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内能,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它的内能增加,温度,内能减少。

(2)影响内能的主要因素:

物体的质量、温度、状态及体积等。

(3)热运动:

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与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物体的温度越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

(4)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

①物体的内能的多少与物体的温度、体积、质量和物体状态有关;而机械能与物体的、速度、高度、形变有关。

它们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②一切物体都具有能,但有些物体可以说没有机械能,比如静止在地面土的物体。

③内能和机械能可以通过相互转化。

④内能的单位与机械能的单位是一样的,国际单位制都是焦耳,简称焦。

用J表示。

2、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与。

(1)做功: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

②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与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

(2)热传递:

①热传递的条件:

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存在。

②物体吸收热量,物体内能;物体放出热量,物体的内能。

③用热传递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实质是内能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到另一部分。

3、做功与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的。

4、热量

(1)概念:

物体通过的方式所改变的内能叫热量。

(2)热量是一个过程量。

热量反映了热传递过程中,内能转移的多少,是一个过程量。

所以在热量前面只能用“放出”或“吸收”,绝对不能说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也不能说某物体的热量是多少。

(3)热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

(J)。

三十、比热容

1、比热容的概念: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者降低)吸收(或者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比热。

用符号c表示比热容。

2、比热容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容的单位是,符号是J/(kg·℃)。

3、比热容的物理意义

(1)比热容是通过比较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用来表示各种物质的不同性质。

(2)水的比热容是。

它的物理意义是:

1千克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J。

4、比热容表

(1)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各种物质都有自己的比热容。

(2)从比热表中还可以看出,各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这就意味着,在同样受热或冷却的情况下,水的温度变化要小些。

水的这个特征对气候的影响,很大。

在受太阳照射条件相同时,白天沿海地区比内陆地区温度升高的,夜晚沿海地区温度降低也。

所以一天之中,沿海地区温度变化,内陆地区温度变化。

在一年之中,夏季内陆比沿海炎,冬季内陆比沿海寒。

(3)水比热容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

如汽车发动机、发电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来冷却。

冬季也常用取暖。

5、说明

(1)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所以某种物质的比热不会因为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而改变,也不会因为质量的多少或温度变化的多少而改变。

(2)同种物质在同一状态下,比热是一个不变的定值。

(3)物质的状态改变了,比热容。

如水变成冰。

(4)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一般。

6、热量的计算:

Q=。

式中,Δt叫做温度的变化量。

它等于热传递过程中末温度与初温度之差。

注意:

①物体温度升高到(或降低到)与温度升高了(或降低了)的意义是不相同的。

比如:

水温度从lO℃升高到30℃,温度的变化量是Δt=,物体温度升高了℃,温度的变化量Δt=℃。

②热量Q不能理解为物体在末温度时的热量与初温度时的热量之差。

因为计算物体在某一温度下所具有的热量是没有意义的。

正确的理解是热量Q是末温度时的物体的内能与初温度时物体的内能之。

三十一、热机

1、内燃机及其工作原理:

将燃料的能通过燃烧转化为能,又通过做功,把能转化为能。

按燃烧燃料的不同,内燃机可分为、柴油机等。

(1)汽油机一个工作循环为四个冲程即冲程、冲程、冲程、冲程。

(2)一个工作循环中只对外做次功,曲轴转周,飞轮转圈,活塞往返次。

(3)压缩冲程是对气体压缩做功,气体内能,这时机械能转化为能。

(4)做功冲程是气体对外做功,内能,这时内能转化为能。

(5)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中,只有冲程是燃气对活塞做功,其它三个冲程要靠飞轮的惯性完成。

(6)判断汽油机和柴油机工作属哪个冲程应抓住两点:

一是气阀门的开与关;二是活塞的运动方向。

2、燃料的热值

(1)燃料燃烧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燃料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燃烧过程中,储存在燃料中的化学能被释放,物体的能转化为周围物体的能。

(2)燃料的热值

①定义:

,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用符号“q”表示。

②热值的单位,读作焦耳每千克。

还要注意,气体燃料有时使用J/m3,读作焦耳每立方米。

③热值是为了表示相同质量的不同燃料在燃烧时放出热量不同而引人的物理量。

它反映了燃料通过燃烧放出热量本领大小不同的燃烧特性。

不同燃料的热值一般是的,同种燃料的热值是一定的,它与燃料的质量、体积、放出热量多少无关。

(3)在学习热值的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完全燃烧”是指燃料全部燃烧变成另一种物质。

②强调所取燃料的质量为“lkg”,要比较不同燃料燃烧本领的不同,就必须在燃烧质量和燃烧程度完全的条件下进行比较。

③“某种燃料”强调了热值是针对燃料的特性与燃料的种类有关。

④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的计算:

一定质量m的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

Q=,式中,q表示燃料的热值,单位是J/kg;m表示燃料的质量,单位是kg;Q表示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是J。

若燃料是气体燃料,一定体积V的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为:

Q=qV。

式中,q表示燃料的热值,单位是J/m3;V表示燃料的体积,单位是m3;Q表示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单位是J。

3、热机效率

(1)热机的能量流图:

如右图所示是热机的能量流图:

由图可见,真正能转变为对外做的有用功的能量只是燃料燃烧时所释放能量的一部分。

(2)定义:

热机转变为的能量与燃料完全燃烧所释放的能量的比值,称为热机效率。

(3)公式:

η=E有/Q放。

式中,E有为做有用功的能量;Q总为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

(4)提高热机效率的主要途径

①改善燃烧环境,使燃料尽可能燃烧,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

②尽量减小各种热散失。

③减小各部件间的以减小因克服摩擦做功而消耗的能量。

④充分利用废气带走的能量,从而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三十二、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1、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1)能量及其存在的形式:

如果一个物体能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自然界有多种形式的能量,如能、内能、能、电能、化学能、能等。

(2)能量的转移与转化:

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如发生碰撞或热传递时;也可以从一种形式为另一种形式,如太阳能电池、发电机等。

(3)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的。

2、能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最重要、最普遍的基本定律。

大到天体,小到原子核,也无论是物理学问题还是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天文学的问题,所有能量转化的过程,都遵从。

3、“第一类永动机”永远不可能实现,因为它违背了。

三十三、能源家族核能

1、能源家族

(1)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①一次能源:

可以能源。

如化石能源、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核能、生物质能等。

②二次能源:

无法从自然界获取,必须通过才能得到的能源。

如电能等。

(2)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①可再生能源:

在自然界可以不断再生并有规律地得到补充的能源,叫做可再生能源。

如太阳能、能、能、海洋能、能等。

②不可再生能源:

经过千百万年形成的、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的能源。

如煤炭、石油、、核燃料等。

2、核能

(1)原子、原子核:

原子由和(带负电)组成,原子核由(不带电)和质子(带正电)组成。

(2)核能:

原子核分裂或聚合时释放出的能量。

(3)核变:

用中子轰击较重的原子核,使其裂变为较轻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

(4)核变:

使较轻原子核结合成为较重的原子核的一种核反应。

(5)核能的优点和可能带来的问题

①核能的优点:

核能将是继石油、煤和天然气之后的主要能源。

利用核能发电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煤、石油等能,而且用料省,运输方便。

核电站运行时不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粉尘等对大气和环境污染的物质,核电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

②利用核能可能带来的问题:

如果出现核泄漏会造成严重的放射性环境污染。

三十四、太阳能

1、太阳能是巨大的“核能火炉”,因为在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在超高温下发生,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

2、太阳能是人类能源的宝库,我们所使用的一次性能源主要来源于太阳能。

3、太阳能的利用

(1)直接利用:

①将光能转化为能加以利用,如太阳能热水器;②将光能转化为能加以利用,如太阳能电池等。

(2)间接利用:

储存在化石燃料中的太阳能。

4.利用太阳能的优缺点

(1)优点:

清洁、安全、无污染、环保、方便、经济、不受地域限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节省地球资源等。

(2)缺点:

受到天气的限制。

三十五、能源革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