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23161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59.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docx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docx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每一个健康发育的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创造潜力。

所谓创造力,是指主体在创造性的活动中表现出来、发展起来的各种能力的总和,这种能力可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三个层次。

受知识、经验、能力的限制,幼儿表现出来的创造力只是初级层次的,即是与自身能力相吻合,对自己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而不一定具有很高社会价值的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教育者一定要站在幼儿的立场上看待幼儿的各种活动,相信孩子,鼓励孩子,让他们体验创造的快乐。

一、利用艺术教育,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生活中,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没有限制的,关键在于育人者如何看待幼儿的创造力。

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艺术创造的过程。

唱好一首歌,说好一句话或者画好一幅画对孩子来说就是艺术创造。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进入了高科技时代。

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具有创造意识,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正因为如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时时注意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特别是利用幼儿喜欢的艺术活动,如音乐、画画、故事等活动更好地启发孩子,使他们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富有创造力。

如:

歌曲《我会变》只有四句歌词,孩子们学起来琅琅上口,很容易接受,于是让幼儿在学会歌曲优美旋律的基础上进行歌词创编。

首先让孩子说出你想变成什么,为什么要变成它,孩子们立刻活跃起来,有的说想变成孙悟空、有的说想变成卡布达、还有一个稍大的男孩子想变成仙女……教师并没有制止他,而是让他说出变仙女的理由,虽然孩子们的想法有些离奇,但却是他经过独立想象自主地创造出来的,是他创造性的表现,在说出自己想法的同时,鼓励孩子们用身体动作去表现自己想要变的形象:

他们有的舞姿优美、有的憨态可掬、还有的显得有些胆怯,教师不失时机地对他们的表现给与肯定,最后让全体幼儿把每个人的创编都唱到歌里去,孩子们的积极性更高了,仿佛自己成了真正的作家,小脸上洋溢着笑容。

让孩子在兴趣中学、在快乐中学、在心情舒畅中学,让幼儿能够表达内心最真挚的感受有助于创造力的培养。

又如:

在美术活动让孩子画自己喜欢的家用电器时,先让孩子说出自己喜欢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用语言描述出它的外形特征,然后伴随着轻音乐让孩子动手创作。

在观察幼儿绘画的过程中,发现一幼儿用了一张很大的纸,上半部分画了一台冰箱和洗衣机,下半部又画了同样的物品,中间用一条线分开,教师便问“画这条线做什么?

孩子急切回答“老师,这线下面的冰箱和洗衣机是放在地下室里面的,什么时候用就什么时候搬上来”。

在孩子的眼中一条线就能代表地下室,虽然不很恰当,但毕竟是他自己想出来的,是他思维积极活动的结果。

“有缺陷的创造也是创造”,这比从成人那里直接学到的正确做法不更富有创造性吗?

如果仅用“像不像”、“对不对”等简单的话语来评判幼儿的作品,势必禁锢幼儿的思维,阻碍他们创造力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

教育技巧的奥秘之一正在于儿童从一个好老师那里很少听到禁止,而经常听到的是表扬和鼓励的话。

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在于发现每个受教育者身上最美好的东西,鼓励独立创造。

我们要多对幼儿说“让我们试一试”、“当然可以”一类的话,要多鼓励、多表扬、多支持、多肯定、多承认、多接纳、多欣赏,要多给幼儿创造的气氛。

培养和谐、融洽、健康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能使幼儿乐于和善于表达或交流思想和情感,保持自己的个性,使幼儿的巨大创造潜能发挥出来。

二、运用各种游戏,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一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我们要重视研究游戏中幼儿创造性的学习,潜移默化地给幼儿适当指导,强化游戏活动的创造教育价值。

游戏本身的特点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告诉我们:

游戏是幼儿自主探索的活动,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体验,是在假想的情境中发展的,无强制的外在目的,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

因此,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础活动,在游戏中为幼儿带来创造性的快乐和美好的体验。

为幼儿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操作的机会,让游戏成为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

幼儿园中的游戏有教师组织的游戏活动,如区域活动、集体游戏活动,有幼儿自发的游戏,如幼儿在自由活动时自己组织、创造出的游戏,还有就是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游戏形式,即“寓教于乐”。

其中任何一种游戏,都有内在的价值,对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思维、语言等的提高都有帮助。

结构游戏具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和可创造因素,它对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在结构游戏中,从游戏主题、内容、材料等不同角度对幼儿进行启发诱导,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幼儿抓住事物的特征,举一反三重视培养幼儿思维的独特性,在结构游戏中,幼儿普遍喜欢交通工具,但形象较为单一,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利用小朋友搭好的小火车启发幼儿:

“除了这种车,你还会搭建哪些车?

交通工具除了地上跑的车,还有天上飞的,水上行的……”经过一番点拨,幼儿构建了一系列的交通工具,发展了他们的创造力。

一次晨间活动中,孩子们玩“打仗”的游戏,玩具角的两把小手枪已经被手快的孩子“抢”到了别在腰间,有的小朋友没拿到抢,顺手拿起羽毛球拍当枪使,教师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那是他的机关枪,能消灭好多敌人,边说还边做打枪的动作,教师适时地表扬了他,肯定了他的做法,如果简单粗暴的制止,以淘气、顽皮、不听话为由否定孩子们在各种游戏中的探索、创新,实际上是扼杀了幼儿创造性的萌芽。

幼儿对于教师的关注是极其敏感的,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眼神都会对幼儿产生暗示作用,要始终以宽容之心来看待幼儿的各种创新行为,使幼儿敢想、敢说、敢探索、敢创造。

教师对幼儿正在进行的活动不断进行提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对形成和维持积极的、有利于幼儿创造的环境气氛也是十分重要的。

三、巧用家长资源,挖掘幼儿的创造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因此,我们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潜能,让家庭也成为激发幼儿创造力的良好场所。

在探究“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时,我们让孩子回家和家长一起制“小电话”,他们有的用废旧的纸杯,有的用果冻盒,还有的用纸盒,作品真是五花八门,形形色色。

当他们拿着做好的“小电话”与老师通话时,高兴的心情溢于言表。

在平时,除了将教学活动延伸到家庭当中以外,还通过一些专题的创造性活动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如:

“乐百氏”制作大赛、“娃哈哈”创作比赛、“纸盒趣”作品展示等,要求孩子和家长共同完成。

通过这些活动不但可以增进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主要的是挖掘孩子的创造力。

在家庭中开展创造活动,不仅要注意激发幼儿创造的兴趣,拓宽幼儿的知识面,发展幼儿创造思维,更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冒险精神,使幼儿具有创造的个性。

要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要及时对幼儿的奇思妙想加以肯定,不仅要关心幼儿与人的交往活动,还要重视幼儿与物的操作活动,要注意不断变换孩子的活动内容和方式,为他们提供有利于发展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玩具。

要注意自身因素对幼儿创造力发展的影响,不论哪位家长都应热爱创造活动,积极参加创造活动,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育家卡伯曾指出:

正是童年时的幻想引发形成了以后所有的创造性活动。

由此可见,教育者一定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成为创造性的教师,正确对待幼儿的创造性表现,为幼儿提供广阔的空间,用期待和赏识的目光让孩子变得越来越聪明,体验创造的快乐,具备创造力,进而最终成为一名真正的创造者。

 

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就孩子而言,每个孩子都有创造力,孩子的创造力与成人的创造力不同,成人的创造力是指其为社会、文化等方面带来某种质的变革思想或产品的能力,而儿童的创造力是指创造出对其个人来说是全新的、前所未有的想法或产品的能力。

在学前美术教育中幼儿的创造力是指表现出一些打破传统美术教育的条条框框,出现一些在成人看来既可笑又非常可爱的现象,这种超常规的、独特的现象就是幼儿神奇的创造力。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每个孩子生来便具有巨大的创造力潜能,只要得到适时而科学的引导,都可以成为创造型的人。

那么如何通过美术教育活动来培养和挖掘幼儿的创造力呢?

以下是我在教育实践中的几点体会,愿与同仁们共勉:

一、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温馨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宽松、温馨的心理环境是人们发挥创造性的前提”而幼儿作为独特的社会个体对良好的环境需求尤为重要。

1、要信任孩子。

即教师应以和蔼的态度营造一种温馨的气氛,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允许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观念,实践其观念。

教师要尊重幼儿不同寻常的提问和想法,应敏感的捕捉其中创造思维的闪光点,激发其创作兴趣,并加以科学的引导。

2、打破整齐划一的传统规定。

过多、过细、过于整齐划一的传统规定势必会阻碍幼儿创造力的发挥,例如:

在幼儿绘画活动进行时,教师往往会以“不许说话”这个行为要求幼儿安静作画,其实,这是不可取的,还是无科学道理的。

正确的做法是:

教师应分析幼儿讲话的原因,是边专心作画边自言自语呢?

是遇到困难向同伴求助呢?

还是幼儿对当前活动根本不感兴趣,无聊的在骚扰别人?

如果是前者,教师则当没听到,因为孩子虽然在说话,但是能专心于当前的活动,又没影响到其他孩子,你何必去打扰影响孩子的创作。

如果是后者,教师应及时充当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与孩子一起商量解决问题,分享幼儿创作的快乐。

如果是第三种情况,教师应自我反思,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对当前的活动不感兴趣,该采用良策引导而不是简单的禁止。

只有你了解孩子需要什么,才能对症下药,适时引导,才能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

3、给幼儿的活动提供一段不受评价的时期,使其充分想象自主创造。

“不轻易评价幼儿创新成果”这是奥斯本的“头脑风暴法”的一条重要原则。

因为这样会给幼儿的创造心理带来安全感,消除其怕受评价的紧张情绪,以使他们无所顾忌的自主创造。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教师在巡回指导师,将自我感觉好的作品推介给其他幼儿看,表扬他颜色搭配好或化的形象逼真等,其实这是一种不适宜的教育行为,他没有给幼儿一个想象的空间,他即打断了创作者的思路,又为其他幼儿提供了模仿的队象阻碍了幼儿创造力的发挥。

当然,教师应明白宽松、温馨的心理环境并不是放弃教师的引导,让其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而是让幼儿既能自主的表达并实践自己的观念,又能得到容许和赞赏的环境。

这样的心理环境,才能消除幼儿胆怯和依赖的心理,幼儿才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进行积极地探索和思考,才能发挥出创造的潜能。

二、运用多种途径和方法组织美术活动,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1、充分利用园内的自然资源

我园有个“小海鸥植物园”,里面种植的植物种类多,如一到春天,黄的迎春花开了,红的桃花也开了,还有白白的梨花,更有那碧绿的柳条;夏天,太阳花、栀子花、喇叭花相继开放;秋天更是硕果累累,黄橙橙的梨,红彤彤的枣;冬天,白雪皑皑,腊梅花儿在枝头俏放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因此,我常常带孩子们去那里散步、观赏,在游玩中,引导幼儿用小树枝、小石头、小手指在地上自由画画,或带着画板进行景物写生画。

主题画“我眼里的春天”,那天我带着孩子们走出教室,来到植物园旁,当孩子们拍手欢叫着,我便适时的引导孩子找一个空间,边观察边写生画画,孩子们都自信的说“我画的柳树最好看…”“我画的桃花最美…”“我画的蝴蝶花像真的一样…”这种随机而教,随时而画的方法成为我教学的常用手段。

2、充分利用园外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里格尔曾说过:

艺术家创作所依靠的是生活的富裕,而不是抽象的普泛性观念的富裕。

因此幼儿必须得到过很多的经历,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能有能力用具体形象的美术作品把生活中真正深刻的东西表现出来。

为此,我常带孩子外出参观自然原野、山水、公园、动物园、社区商店、小区建筑群体、市民广场、社区节日活动等。

在幼儿经验获得过程中,我常根据幼儿情感发展的特点,引导幼儿进行“移情”和“以人”。

例如:

一只大白兔和小兔之间的关系就像妈妈和孩子间的亲密关系,小花和大花之间好似花宝宝和花妈妈,这样,眼前的物体就不再是毫无生机的物体,而是充满了生机活力的美丽形象。

在这样的美术作品中,幼儿融入了更多的创造元素。

3、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激发幼儿创造的欲望。

众所周知,幼儿的艺术经验来自于对材料的操作,因此提供丰富的艺术材料,可以激发儿童创造的欲望。

例如:

提供棉签、印章、各种果蔬、树叶、毛笔、色纸、油画棒、纸团、水果网等,组织幼儿进行棉签画、印章画、果蔬拓印花、水墨画、斯贴拼贴画、油画棒渐变色画、纸团印画、水果网拓印等等,还可鼓励幼儿直接用手指、手掌、小脚等进行印画和添画活动,这些新颖的作画手法使幼儿更有兴趣参与活动,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创造性作画能力。

4、采用“游戏式教学法”激发幼儿美术活动中的创造力。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采用游戏式教学方法将美术教学活动融入游戏中,幼儿充满了兴趣,为其在美术活动中尽情的创造提供了前提条件。

游戏中有趣的情节,能够有效帮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满足随意遐想的可能。

如:

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设计一些活动,小班有“小猫绕毛线”“鱼儿吐泡泡”“有趣的曲线”“为老虎造笼子”“彩色糖球”“春天的花树”等。

中大班侧重于幻想、夸张、发展情节的培养,设计的活动有“未来的幼儿园”“我的梦”“圆的畅想”“鞋子的联想”“小小服装设计师”等等。

三巧用范例,激发幼儿的创造动机。

现在有很多老师都在避讳“示范”这个让人敏感的用词,更有甚者谈其色变,其实适当的示范是必要的。

示范的价值在于“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只要把握尺度和方法,巧妙运用各种示范,示范就是一个阶梯,孩子们可以顺着这个阶梯越爬越高。

例如:

在画人物动态的美术活动中采用了动作示范,我请班上几个跳舞好的孩子上来表演各种舞蹈动作,其余孩子在直观形象的观察及教师适时的语言提示下,对跳舞时的动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范例法更能激发幼儿求异创新,孩子们画出的作品是千姿百态,妙趣横生。

另外,随着主题的不断深入,幼儿总有相应的重点和难点,我便将难度的部分或想象的一个局部示范出来,这样的局部示范可以使幼儿集中精力关注新的技能与知识点,其余的画面元素如构图形式、色彩选择、背景处理等让幼儿展开想象、自主发挥。

如:

“我爱刷牙”的活动中,正面人物、五官幼儿已掌握,但怎样让幼儿掌握刷牙时手背、牙刷、牙齿三者的相互关联,以及怎样突出刷牙时的嘴部的变化,我便将刷牙时夸张的嘴部及适度向上弯曲的手臂动态进行示范,使幼儿在第一时间内把握好重点难点、从而引导幼儿在此基础上大胆地、积极地创作,直至完成作品。

此外,在培养幼儿创造的过程中,不应只看重幼儿的创造结果,更不能从成人的角度和标准来盲目评价孩子的作品,而应更多的去关注幼儿在创造过程中所具备的一些品质:

如兴趣、信心、大胆的想象、独立的思考等,并加以积极的引导和鼓励,通过美术活动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创造力会得到很好的效果。

 

浅论幼儿绘画创造力的培养

培养创造型、开拓型的人才,是现代社会发展向我们提出的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

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从教育入手,从幼儿教育抓起。

怎样的教育和训练对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来说是合适的呢?

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途径和方法是多方面的,这里仅就绘画能力的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问题,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1、涂鸦期;2、基本图形期;3、起始涂绘期。

下面就各个时期的不同特点分别予以讨论。

一、涂鸦期(1—3岁)

一般地说,儿童的涂鸦活动是从1—2岁这个年龄开始的。

儿童这时候总是在手上或身体附近的任何东西上面乱涂乱写,开始都是毫无目的的乱涂乱画。

儿童的第一次涂鸦与绘画之间的关系,正如婴儿初次的咿哑学语和说话的关系一样。

这个时期的儿童很喜欢涂鸦活动,他们能从中得到真正的享受。

然而,他们并不是想用自己的符号去画出些什么,他们只不过是喜欢那种在涂鸦活动中的身体运动,是喜欢涂鸦活动本身。

涂鸦期又可以分为涂鸦早期和涂鸦晚期。

涂鸦早期,可以说是一种无规则的涂写。

这时,儿童不能控制自己手的运动,也不能控制在纸上涂写出来的符号。

他们在纸上“画”出来的符号总是乱七八糟的线条。

这些线条的走向,完全决定于他们“作画”的姿势与握笔的方法。

在涂鸦晚期,即在儿童开始涂鸦以后的六个月左右,幼儿会偶然地发现他涂写动作和纸上符号之间似乎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这种发现对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步。

这时,他逐渐地能控制画出的“符号”了。

对儿童来说,能够控制他的涂鸦活动是一种质的飞跃性发展。

因为这使他能够根据他所希望的任何方向去涂鸦了。

当然,这种控制能力的获得,主要是由于在涂鸦晚期的儿童手眼协调了。

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表明,手眼协调使得大多数儿童对涂鸦活动充满了热情,并激励着他们去进行新的尝试。

由此可见,涂鸦期是培养儿童创造兴趣的关键时期,也是以后绘画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基础。

所以,教育工作者(包括父母)都应该注意培养孩子的兴趣,为孩子的涂鸦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和锻炼的机会,千万不可“拔苗助长”,必须按照婴幼儿的发展顺序去科学地启发、引导。

二、基本图形期(3—4、5岁)

肌肉运动的控制、手眼动作的协调为儿童进入基本图形期做好了必要的准备。

这时,儿童能够画出一些像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等的基本图形。

就这一点来说,他们的涂画看起来就更有规则了。

3—4岁的幼儿基本上都属于这一阶段。

这里,有一点是值得我们多加注意的。

譬如说,一个3岁的儿童可能在画些基本图形的同时,还不时地胡涂乱画(涂鸦),或者有些3岁儿童仍然经常性地涂鸦,只是偶尔能画些基本图形,这是很正常的。

教育工作者和父母对此不必惊慌,一旦发现幼儿的能力有某种程度的“倒退”或“停滞不前”,就要积极地加以引导和鼓励,切不可用惩罚、训斥去对待和教训儿童。

在基本图形期,儿童的涂绘能力是逐渐发展、提高的。

在基本图形期早期,他们总是只能画一些椭圆形等环状类的图形(或弧形、或弯曲的线条),不过已渐渐地控制方向了。

到基本图形期晚期,儿童的涂画中就出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一类的基本图形。

这时儿童能随意地画出各种各样长度的线条,并能用这些线条合画成长方形或正方形,梯形、菱形等(尽管实际上他们并不懂得这些图形的含义)。

在基本图形阶段,控制能力的加强是幼儿能力发展的重大成就,它为幼儿绘画的想象能力准备了必要的生理基础,又推动了儿童创作能力的获得和发展。

三、起始涂绘期(4—5、6岁)

涂绘与以前的偶然性的胡涂乱写是大为不同的,到4岁以后,儿童基本上能有意识地去作画了。

最初的涂绘即所谓的“儿童绘画”。

这一阶段,儿童绘画的一大特点就是开始画“形象画”了。

人形画通常是孩子最早的象征画。

这种新的绘画方式表明儿童的创作想象有了极大发展。

在这一阶段,幼儿能够从他所能画的许多图形中选出他所喜欢的或需要的图形来画,他再也不是涂鸦了。

在他的画中,已没有以前那样的杂乱无章的线条和形状了,而是一些“象征性的符号”。

这种符号可以被儿童用来代替他们自己所喜欢的或他们认为重要的某些东西,如人、树林和动物等等。

画象征性图画的能力是在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的最后阶段才获得的。

这时,基本的图形被组建成象征性的图画(即形象画),这种图画就代表着孩子头脑中现实的东西。

在涂鸦期婴儿只是喜欢那种身体的运动,现在则能理解自己所画的真正含义了。

幼13家13儿童

在起始涂绘期,幼儿绘画能力发展的一大特点是“图式”的形成。

5、6岁的儿童基本上能在图画中表现一个事件或表述一个故事,图画更趋复杂了。

他基本上能用图画表现他的经验中或想象中的任何东西。

而且更重要的是,如情境需要,他可以创造一种新的绘画方式去表现这些东西。

这种新的、特殊的方式就是上面提到的“图式”。

一旦儿童有了图式,他的象征性形象画就成了他自己特殊的标记。

就像成人的签名一样,各个儿童的图式也是殊异不一的。

儿童画画的图式不在于画的大小,而在于客体对他来说重要性和趣味性的大小,譬如说如果要画一棵苹果树,那么苹果就会画得很大很大。

所以,儿童的图式不仅是绘画能力发展的一种表现,而且是儿童个性的一种表达。

对儿童来说,它不仅表明,在创造过程中什么是重要的,而且表明他是怎样思考、感知和观察的。

因此,从最早的图画到这些复杂的图画,使我们看到了儿童绘画能力发展的进程。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在培养幼儿创造力时,注意以下几点是十分必要的:

1、要注意儿童绘画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的年龄特征。

幼儿教育工作者(包括儿童的父母)都应对这三个阶段有所了解。

虽然这种发展阶段仅仅只表示儿童能力发展的一种基本进程,但是,我们既不可强迫儿童在涂鸦期像我们成人那样去握笔,更不可强迫儿童去画成人所欣赏的复杂的素描、油画等等,要充分培养和发挥儿童的创作兴趣,让儿童自己去主动积极地创造,而不应将儿童的艺术思维拉入呆板机械的条条框框之中。

对每个儿童来说,任何一个年龄阶段都没有一个确定的创作模式。

即使是以上的三种发展水平,也只是一个粗略的说明。

从涂鸦期到基本图形期,再到起始涂绘期,是一渐进性的发展过程。

成人应该根据这个进程因势利导去鼓励儿童进行自我创作。

值得注意的是,绘画能力是随着儿童生理的成长和心理的成熟而发展的。

一个儿童掌握涂绘摹写和构思,就如学会走路一样,是以他自己的方式一步步地发展的。

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尊重每个儿童各自的发展速度,强迫幼儿去进行绘画的练习是不必要的,也是无益的。

2、为儿童的创造活动提供条件。

我们既要为儿童提供活动的工具和场所,更要为他们提供创作的机会。

在日常生活和幼儿园的集体活动中,要注意激发儿童对活动的兴趣,从而产生创作兴趣,提问、问题游戏等都是激发儿童创作兴趣的有效方法。

培养儿童的创作情感也很重要。

鼓励是培养幼儿创作情感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成人不应期待儿童能创造出什么有经济价值或符合成人眼光的作品,而应看图画本身是否表现了或确切地表达了儿童在一定情境中的思想体验和思维状况。

所以无论儿童画的是什么,成人都应该对他进行鼓励,以培养他的创作信心和创作兴趣、创作意愿。

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

3、在系统活动中,综合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

创造力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艺术创造只是一个方面,我们要在儿童的各种活动(如游戏、观察甚至休息)中,系统地全面地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譬如,把绘画活动和其它活动结合进行(如游戏、表演等),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各种活动兴趣,不至于因为单调的长时间的绘画活动而使幼儿对此产生厌倦感,而且也有利于发展儿童各方面的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感知能力、观察能力等)因为创造力并不仅仅是一种思维能力,它是儿童各种能力的综合表现。

4、要注意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该关心儿童的健康成长。

在当今新技术革命的形势下,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更是当务之急。

教师、父母和其他社会教育工作者应该携起手来,发挥各自的优势,统一步调,共同做好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工作,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创造机会和更理想的创造环境,使儿童的创造激情能得到更顺利的发展。

在游戏中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摘要】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游戏中,孩子的各种潜藏的能力会一一被激发出来,是最能表现儿童的创造性和自主性的。

在幼儿园教育中,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而区域活动是幼儿游戏的主要载体,作为幼儿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要积极地为幼儿创设动态的活动区域,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积极地观察与发现、支持与帮助,创造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并在游戏的态度和效果上给予正确的评价与指导,让幼儿在游戏中实现创造力的发展。

【关键词】游戏幼儿创造力

幼儿创新思维的形成是建立在丰富的感性实践基础上的,教师要尝试从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性游戏等方面让幼儿体验快乐,让“快乐之花”在小朋友心中开放,让孩子在愉快、自主的气氛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开启智慧的大门,亲身感受自己的力量、同伴的帮助、朋友的支持,体验到成功离不开朋友、有趣的游戏离不开新奇,创新游戏能给大家带来快乐和甜蜜,孩子们在无数次的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