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工作安排意见.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23063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农村工作安排意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农业农村工作安排意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农业农村工作安排意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农业农村工作安排意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农业农村工作安排意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农村工作安排意见.docx

《农业农村工作安排意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农村工作安排意见.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业农村工作安排意见.docx

农业农村工作安排意见

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安排意见

为进一步加快农村改革发展,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全面增强现代农业综合发展能力,促进农业持续增产增收,推进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结合实际,现提出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安排意见。

一、基本思路和任务目标

(一)基本思路: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及中央和区、州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工业化的思维谋划农业,抢抓中央支持新疆跨越式发展机遇,紧紧围绕“农牧民持续大幅度增收、农村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五大目标,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坚持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农业发展原则,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数量型向效益型、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开创农业农村工作发展新局面。

(二)重点工作及任务目标:

创新农业发展体制机制,认真做好规模化种植、现代畜牧业、高效节水农业和设施农业、特色林果、全民创业就业、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民新居建设、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等八项重点工作,实现农业增加值25.2亿元,同比增长9.5%;畜牧业产值占大农业产值比重达到5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350元以上,较上年增加700元以上;进一步加大牧区经济发展力度,逐步缩小农牧区差距。

二、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竞争能力

(一)着力优化作物结构,推进规模化种植。

规模化种植是提升农业综合效益、解放劳动力的重要途径,必须因势利导,规范管理,积极推进。

一是调整优化种植结构。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合理安排作物种植。

围绕龙头企业和畜牧业发展,积极增扩玉米种植面积,倾力打造百万亩高产优质小麦和甜菜、土豆、番茄、油料、制种、蔬菜“六个十万亩”原料生产基地。

按照区域特点,积极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逐步形成优势明显,特色鲜明,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发展格局,推动种植业规模化经营。

2010年,甜菜、番茄、土豆种植面积分别达到8万亩、2万亩和5万亩,玉米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严格落实小麦种植计划,超计划种植面积不享受补贴。

农作物订单生产面积达到92%以上。

二是建强专业合作组织。

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市场运作”的原则,规范整合现有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和支持其快速发展。

2010年,每个乡镇着力培育一批家“产业基础牢、经营规模大、品牌效益高、增收效果好”的示范合作社,带动现代农业规模化经营。

三是着力提升种植效益。

依托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积极开展高产高效创建活动,抓好一批示范村、示范点建设,重点在品质优化、单产提高、品牌打造、精深加工、产品包装上做文章,不断提高规模化种植效益。

把“千元田”种植作为农业增效的主攻方向,2010年,番茄、淀粉土豆、制种玉米等亩均纯收入千元作物种植比例达到总播面积30%以上。

(二)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

现代畜牧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农牧民大幅增收的主导产业。

一是提升养殖小区建设。

切实做好已建养殖小区的巩固提升和设施完善,充分发挥养殖小区在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养殖、科学化管理、产业化经营方面的引领示范作用。

2010年,重点发展家禽、生猪、奶牛养殖小区建设。

二是着力建设生猪、家禽、牛羊育肥和奶业四大基地。

以“良种、良料、良法”为抓手,做强做大种猪企业,建成新疆百万口优质生猪繁育、商品猪生产基地;围绕“百万只土鸡富民增收计划”,突出发展以土鸡养殖为主的家禽业上规模、上档次,土鸡养殖规模达到1000万羽;提高牛羊母畜比例和自繁自育能力,科学饲养,降低成本,着力发展牛羊育肥业,实现育肥效益最大化;积极扶持建设标准化奶站、挤奶厅和奶业合作社,新建挤奶厅6个,大力提升奶牛养殖效益。

三是全力抓好牲畜品种改良。

在巩固牲畜良种化成果的基础上,继续落实畜牧良种、后备奶牛、能繁母猪补贴项目,引进优良种畜,加强品种改良站点建设,积极推广性控冻精改良技术,加快细毛羊改良步伐,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着力抓好县、乡、村三级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提高良种化水平。

2010年,完成肉羊改良4.5万只,冷配改良牛3.8万头。

四是加强动物疫病防控。

进一步完善疫病防控体系,加强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落实补助政策,大力改善乡村动物防疫基础设施条件,切实提高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水平,保障畜牧业安全健康发展。

五是加大草原建设和管护力度。

结合草原围栏项目和退牧还草项目建设,实施草原以草定畜和划区轮牧,保障青山绿水长存,优质生态可持续发展。

2010年,全县牲畜最高饲养量达到310万头(只),畜牧业产值占大农业产值比重达到56%。

(三)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和设施农业。

高效节水农业是缓解水土矛盾、促进规模经营、提高产出效益的支柱产业。

一是加快规划高效节水区域。

在做好区域性水资源利用总体规划的同时,结合井灌区和井河混灌区水资源利用现状,加快规划高效节水区域,河灌区重点实施河水加压滴灌和防渗渠道建设,井灌区重点实施井水加压滴灌和管道灌。

二是加大增水性工程建设力度。

完成中葛根水库大坝主体工程建设;积极争取开垦河和碧流河水库早日开工建设。

依托水利项目资金,加快以大中型灌区改造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三是探索建立高效节水体制和投入机制,大力推广节水技术。

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民用水者合作组织,继续把实施高效节水工程与机电井更新结合起来,对机电井更新实行限额控制,合理规划机电井布局,提高单井灌溉面积,全面推行终端水价运行机制。

大力倡导节水型社会建设,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协会运作”的投入机制和运行模式,提高节水灌溉补助标准,加大以加压滴灌为主的高效节水技术推广力度。

明确高效节水工程建设乡、村或合作社的法人主体地位,完善水利部门在节水工程合同签订、招标、工程设计、质量、进度等方面的的监督、检查和服务机制,确保高效节水工程的顺利推进。

2010年,全县完成高效节水面积20万亩以上。

设施农业是促进农牧民增收的新兴特色产业。

一是完善机制抓建设。

立足建设乌昌地区反季节蔬菜供应基地,按照“行政推动、典型带动、效益驱动、市场拉动”的原则,重点抓好“投入机制、技术支撑、经营方式”三个关键环节,积极探索建立“市场引导、农民主体、金融支持、政府贴息、合作社运作”的投入保障机制和管理体制,着力规划建设百座示范、千座连片、万座规模的温室蔬菜基地和高标准蔬菜科技示范园。

2010年,着力建设以塘坊门村万亩蔬菜基地和涨坝村育苗中心辐射南部丘陵区万亩逆温带设施农业生产、销售基地。

二是技术指导抓服务。

深入实施“科技助农”工程,制定技术人员考核、奖励机制,鼓励开展有偿服务、科技承包、建示范棚,发挥现有农业技术人员主力军作用。

吸引一批具有一定技术的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从事设施农业生产,着力提高本土人员技术水平,进一步加大外聘设施农业专家和种植能手力度,发挥设施农业发展示范带动作用。

积极与新农大、新职院、农科院等大中专院校建立技术协作平台,进一步加大设施农业技术培训力度。

继续引进、推广适宜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的设施农产品品种,逐步完善网络信息服务体系,全面提升设施农业发展水平。

2010年,确保每50个蔬菜大棚有一名专业技术人员服务。

三是创新经营方式抓销售。

用足用活土地流转政策,打破零星分散经营的种植方式,积极探索建立“合作社+农户”、“公司+合作社”、“公司+农户”等经营模式,促进设施农业规模发展。

依托乌昌大市场和面向中亚地区蔬菜出口,建立乌昌蔬菜供应基地和蔬菜出口基地,鼓励和引导开展出口基地备案认证。

积极开展蔬菜品牌创建、商标注册、产品精细加工包装、宣传推介等服务工作,统一打造“雪润”蔬菜品牌,提升和扩大知名度。

以蔬菜合作社和蔬菜销售公司为核心,培育一支专门的蔬菜营销经纪人队伍和营销合作组织、公司,积极开展与北园春市场、乌昌各大超市等疆内各大蔬菜市场、超市的对接,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超市直销等营销方式,并通过力达蔬菜出口合作社,进一步扩大薯类、洋葱等蔬菜出口规模,确保全县蔬菜销售渠道畅通。

2010年新建日光温室3500座,其中“万元棚”达到500座。

(四)积极发展特色林果业。

特色林果业是促进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产业。

一是着力建强三大基地。

围绕自治州“西葡东果”发展战略,加快林权制度改革,多途径争取项目资金,着力建设南部山区逆温带以晚熟杏、海棠、沙棘、文冠果为主的特色经济林,中部平原防护兼用材林和林木、种苗、花卉基地,北部沙漠以肉苁蓉、沙棘、枸杞、沙葱为主的沙产业三大基地。

2010年,新建特色林果示范乡镇1个,示范村5个,重点做好半截沟镇麻沟梁林果基地项目建设。

二是着力扶持发展林产业。

积极支持本地仁用杏和海棠果干等个体林果加工企业快速发展,鼓励技术人员领办、创办、承包林业产业基地,扶持种植大户和林果经纪人发展农村林果业专业合作组织,引进外地有实力的林果加工企业和科研单位参与林果加工销售,逐步形成产、供、销、加工一条龙的产业链。

三是着力推进绿化造林及生态建设。

继续加快实施农田、村庄、集镇、道路、荒山、园区绿化工程,推广节水灌溉措施,重点将农田防护林建设与机电井更新、高效节水项目相结合,凡是机电井更新和实施节水灌溉项目,必须将农田四周防护林灌溉和建设统筹考虑。

要做好规划,进一步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提高绿化工程质量,进一步提升造林绿化水平。

完成南山伴行公路绿化规划设计,争取动工建设。

继续巩固提升北部荒漠生态治理成果,争取启动天山北坡河谷地森林植被恢复和准噶尔南缘防沙治沙工程,促进农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2010年,完成人工造林4万亩,其中经济林6000亩、农村防护林4000亩,人工治沙造林2万亩,力争建成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县。

(五)加快实施全民创业就业工程。

全民创业就业是促进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一是通过加强富余劳动力转移引导指导,落实各项优惠政策,选树一批转移就业创业先进典型,营造创业就业宽松环境,进一步激发就业创业热情,扎实推进全民创业。

二是加强以奇台培训中心为主的实训基地建设,完善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的政策措施,促进城镇居民就业,带动农民创业。

围绕准东煤电煤化工产业发展需求,通过向企业定向输送、培训中心订单培训的模式,有针对性地加强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培训,切实解决就业难、企业用工难的矛盾和问题。

三是按照“三个三分之一”(全县农村三分之一的劳动力专业从事种植业、三分之一的劳动力专业从事养殖业、三分之一的劳动力外出务工创业)的要求,突出抓好“一年一户一人一技”的城乡富余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

四是把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积极规划建设辐射东三县的人力资源市场,鼓励乡镇建设规范的人力资源大厅、劳务派遣公司、劳务协会,村组建立劳务服务队,不断提高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以“离土离乡或离土不离乡”等多种形式,有组织地向二、三产业转移,实现多途径增收。

2010年,培训农牧民1.5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5000人,促农增收2000万元。

(六)着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加强党的基层执政基础、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号召力的重要抓手。

一是多途径开辟增收渠道。

积极引导各村建立旅游开发、劳务输出、交通运输、房屋租赁、畜牧养殖、蔬菜种植等多种经济实体,增强集体经济实力。

全面落实县财政对空壳村的补助政策,不断提高“有钱办事”的能力。

二是加强农村机动地管理。

各乡镇、村继续加大农村机动地的清理整顿,把规范机动地管理作为壮大集体经济的重要抓手,严格规范发包程序,全部公开发包,接受广大群众监督。

三是加强农村资产管理。

进一步完善乡镇财务工作站管理制度,全面落实“村财乡管县监督”管理体制,不断加大乡村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推行土地、财务电算化管理。

积极开展现有农村资产清理,强化管理,规范运营,确保资产保值增值。

(七)加快基础设施和农民新居建设。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民新村建设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促进农村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是以自治州“村庄建设暨村容村貌整治年活动”为契机,继续加大财政补助力度,建立财政、集体、村民等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加快建设各具特色的中心乡镇。

各乡镇结合各村实际,认真研究规划,着力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中心村,集中建设农民新居,加快实施村庄道路“四化”工程,引导村民逐步到中心乡镇、中心村居住,改善农牧民生活条件。

2010年,突出抓好3个中心乡镇、10个中心村建设。

二是围绕中心乡镇、中心村建设,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加快农村道路、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理、高标准示范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坚持建管并举的原则,全力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工程。

积极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四位一体”模式,加大“一池三改”力度,确保“建得成、用得好、有效益”。

2010年,完成500户农牧民新居建设,新建户用沼气池1000座,完成“一池三改”320座,完成土地整理1.96万亩。

(八)抓好以农村养老保险试点为重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一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将古城乡、西北湾乡纳入城乡养老保险一体化试点,集中解决“城中村”的问题。

在抓好古城乡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重点启动村干部、“三老”人员农村养老保险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制度。

二是努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加强乡(镇)、村文化设施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快建立覆盖全县农民的公共卫生、医疗、保障和药品供应体系,为农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体系,深入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

通过以上措施加快建设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三、夯实农业发展基础,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增强农业综合发展动力。

争取国家2400万元的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资金,加大适用先进农机具的推广普及力度,不断提高农机装备水平。

一是继续更新优化主机动力结构,稳步发展大马力轮式拖拉机。

大力推广联合整地机、动力驱动靶、保护性耕作等先进的耕整地机具。

围绕“净土工程”,积极引进推广农田残膜回收机械,逐步缓解白色污染。

二是围绕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大力推广玉米、土豆、甜菜、番茄机械收获技术,大力引进玉米、土豆、甜菜、番茄等大型播种、收获机械。

继续推广设施农业、畜牧业、林果业、节水农业机械和沼气抽渣设备。

三是规范发展农机经营服务合作组织,提升农机服务水平。

加大对农机上路、持证驾驶的检查力度,抓好农机安全生产。

2010年,实现玉米机收面积30万亩、甜菜机收3万亩以上,实现农业机械化人均节本增效30元以上。

(二)全面实施科技强县战略,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一是按照分级培训、分批办班的原则,进一步实施“阳光工程”,把广大农牧民培养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牧民,年内培训农牧民1万人次,其中村干部的培训面要达到100%。

同时,县劳动人事、就业等部门要以乡镇、村为单位,把实施“村村都有大学生工程”作为农村实用人才建设的重要抓手。

二是认真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落实农业科技人才相关政策,稳定农业科技人才队伍,重点抓好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产品开发等工作,推进农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应用。

三是以“科技之冬”为载体,加强农业科技推广,重点抓好日光温室蔬菜无公害生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畜禽科学饲养、沼气池建设等技术的推广普及。

认真实施“科普兴村”工程,发挥科技特派员作用,建强科普基地、树立科普带头人、组建农村科技专业协会。

2010年,农牧民技术员、科技示范户、重点生产大户的培训率达到100%。

(三)强化服务,建立健全新型农业服务保障体系。

新型农业服务保障体系是增强农业发展活力,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

一是建立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

引导农民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推进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支持农业、畜牧、工商、卫生、质监等部门加强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切实抓好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安全监测。

加快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树立品牌意识,加强特色农产品精细包装,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品牌和产品标识。

二是完善农村市场流通体系。

健全完善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和中心乡镇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建设,规范产地市场秩序,积极发展农村各类经济合作组织,培养一批专业的经纪人、运销专业户队伍,保障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畅通,逐步构建市场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搞活农村市场,繁荣农村经济。

三是健全农业服务体系。

建立职能明确、布局合理、运转协调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强化生产技术集成创新。

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测预警体系建设,增加人工降雨,提高气象服务农业生产的能力。

进一步加强动物疫病防治体系、防汛抗旱体系和抗灾保畜保棚体系建设,抓好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和落实,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农村信息综合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县、乡、村和重点龙头企业、重点户”为主体的现代化农业信息平台,积极推进农业信息技术进村入户。

进一步健全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加强农作物、牲畜保险体系建设,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四、统筹牧区各项工作,加快发展牧区经济

(一)强化牧区基层政权建设。

一是加强牧区基层组织建设。

继续实施乡村干部“素质工程”,强化培训乡村两级干部,增强牧区乡镇及少数民族聚居村干部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带领农牧民发家致富的能力。

二是进一步加强牧区乡镇及少数民族聚居村两级干部队伍建设。

加大下派机关优秀干部到乡镇工作以及选派乡镇优秀干部到民族聚居村任职力度,不断提高乡村干部干事创业能力。

三是推进牧区撤村并组工作,减少村组干部职数,提高在职村干部待遇,提高牧区干部工作积极性。

(二)加快牧民定居步伐。

牧民定居是实现牧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是始终坚持以牧民自筹投入为主和因地制宜、多种形式建设的原则,制定《牧民定居发展规划》,坚持“先生产、后生活”的方针,强化基础、配套老区、开发新区,一步一个脚印地落实牧民定居政策,改善牧民生产条件,巩固牧民定居成果。

二是开辟新途径,实施牧民插花定居。

积极研究跨区域牧民定居政策措施,对跨区域定居和插花定居牧民采取优惠扶持政策,即原有的草场、户口暂不变动,子女上学免交跨学区费,宅基地免交一切费用。

三是加大对牧区乡镇、少数民族聚居村的项目倾斜力度。

借助抗震安居工程、扶贫开发、少数民族发展、兴边富民等项目,捆绑使用资金,并把牧民定居与中心村建设结合起来,长远规划,合理布局,进一步加大牧民定居力度。

2010年,完成牧民定居130户,入住率达到90%以上。

(三)积极发展牧区及少数民族聚居村第三产业。

一是做好牧区及少数民族聚居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采取对内接洽,对外联络措施,鼓励劳动力向二、三产业等多领域转移,为牧区及少数民族聚居村劳动力转移创造条件,提供就业岗位,拓宽牧民增收渠道。

二是鼓励各牧区乡镇及少数民族聚居村积极挖掘民俗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农家乐和农业生态旅游,以民族特色饮食和刺绣等特色手工艺吸引游客,激发农牧民以发展旅游业创收的信心,进一步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

五、加快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创新

(一)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允许和鼓励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专业化、商品化和现代化水平。

加快农业经营方式的“两个转变”,即家庭经营要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规模化水平;统一经营要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方向转变。

(二)建立农业投入保障机制。

加大农业投资力度,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用足用活财政农业保障资金4000万元。

全面整合现有涉农资金,各乡镇、各部门要统筹协调安排好各项农业、畜牧、林业、农机、水利、农业综合开发等农业项目,落实好配套资金,严格使用管理。

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公共设施投资投劳。

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对“三农”投入的加大以及农作物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的机遇,积极争取各类农业补贴项目资金,按照“一户不能漏、一分不能少、一天不能耽误”的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

(三)创新金融支农机制。

县域内各类金融机构要积极支持农村改革发展,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吸收的存款,应主要用于发放各类贷款,为农村发展提供充足的金融支持。

农业银行、农村信用联社作为农村金融体系的骨干和支柱,要更好地为“三农”和县域经济服务。

农业发展银行等各类政策性金融机构要加大对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中长期信贷支持。

邮政银行在农村地区吸收的资金要更多地留在农村,进一步扩大邮政银行涉农业务范围。

积极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规范引导民间借贷健康发展,增加农村资金供给。

允许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

建立政府扶持、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

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

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内聚外引,多渠道筹集农业建设资金。

积极运用贴息、补助等多种经济杠杆,鼓励和引导各种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和农村。

建立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充分利用国家农业再保险体系,完善农业巨灾风险分摊机制,提高农民抗御风险能力。

六、加强领导,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取得成效

(一)深入实践重中之重的思想。

全县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真正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摆上重要位置,经常研究、经常部署、经常检查,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建立健全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

各乡镇党委和政府要把工作重心和主要精力放在农村工作上,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农村工作,分管副职要配合抓好农村工作。

要加强党委农村工作综合部门建设,全面建立职能明确、权责一致、运转协调的农业行政管理体制。

各涉农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基层工作的指导和支持,深入开展部门联系帮扶工作。

要继续实行县领导包乡镇、县领导抓重点工作责任制、部门包村工作制和乡镇领导完成重点工作奖惩制度,领导干部要亲自抓落实,要紧盯任务目标抓落实,确保每项工作都落到实处。

积极支持人大、政协履行职能,发挥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组织积极作用,共同推动农业农村工作发展。

(二)优化机制,明确措施。

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谋划2010年农村经济增长点,探求工作创新点,强化各项工作任务目标和措施的有效落实。

要建立健全部门协调机制,农口部门和发改、财政、交通、金融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强化工作衔接,统筹安排项目、资金,共同支持农业农村发展。

在工作方法上,要采取政策推动、效益驱动、典型带动、市场拉动等多种形式对农村工作综合安排。

全县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基层领导干部要勤于学习研究,善于思考总结,准确掌握农村改革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创新发展观念、发展思路和发展举措,不断提高指导“三农”工作的能力。

(三)强化督查,严格考核。

全县各级领导干部要亲自抓落实,要紧盯任务目标抓落实,紧盯重点工作抓落实,保证各项工作件件有落实,件件有成效。

继续实施组织、纪检、督查“三位一体”督查机制,不断加大对落实农业农村工作的督查力度。

强化农业农村重点工作责任状,加大奖罚力度,不断增强责任感,在全县形成真抓实干的气氛,真抓实干的局面,真抓实干的劲头。

要通过组织开展农业农村工作现场观摩会、推进会和座谈会,努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竞相发展的局面,确保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