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_精品文档.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202261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_精品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_精品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_精品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_精品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_精品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_精品文档.doc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_精品文档.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_精品文档.doc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郑小玮指导老师:

陈联旺、陈励洁

地点:

文科多媒体教室授课班级:

高一(5)班

时间:

2011年11月23日上午第二节

【课  题】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一

第5章《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  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二战后世界形势的主要特点:

简述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

(2)理解“一边倒”的必要性;归纳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外交成就。

(3)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新中国外交的背景和目的,培养学生把历史内容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价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搜集资料、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掌握历史学习“三步曲(了解、理解、见解),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2)采用讲练结合法、讨论法、角色扮演、史料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式,开展师生双向交流活动,帮助学生学习运用知识解读新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从世界的角度和视野来认识新中国,用新中国的眼观去观察世界,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新中国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旧中国外交的屈辱局面,从而增强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感情。

(2)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也是聪明智慧的。

新中国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做出了重大贡献,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

【教学难点】

建国初期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模式】历史学习“三步曲”:

问题探究模式

【教学程序设计】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展示近代以来,清政府,国民政府与外国签订的丧权辱国的条约图片,让学生用一个词概括此前中国外交情况。

结合教师在多媒体上展示的图片及所学知识,用一个词概况近代中国外交的情况:

屈辱。

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温故而知新,增强学习贯通性。

讲授新课

讲授新课

历史学习第一步:

了解

快速阅读,提炼要点

教师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提炼要点,先从宏观上对课文有个大致的了解。

指导学生阅读时先浏览子目纲要,再勾划出提示的要点,快速记住几件历史大事。

在让学生进行归纳概括时,教师给予一定的引导和提示,逐步完善本节课大致内容的轮廓。

(播放毛泽东访苏视频)

历史学习第二步:

理解

问题探究,加深理解

在让学生精读细读的基础上,设置四个具有研讨意义的问题,布置学生思考。

在此过程中,展示相关图片、史料以及视频作为辅佐,老师给以适当的点拨,主要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

1、结合当时国际背景,分析新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必要性。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怎样提出来的?

有什么意义?

(和平共处五原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补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播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相关视频)

3、在日内瓦会议上,中国起到了什么作用?

4、亚非万隆会议上,中国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和影响?

“求同存异”的方针为什么能获得各国代表的赞扬和拥护?

“求同存异“

异:

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

同:

1、大多数与会国都曾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

2、许多国家面临着民族独立、发展本国经济的任务;

3、都有维护和平的共同愿望。

(理解何为万隆精神)

(播放万隆会议视频)

历史学习第三步:

“见解”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

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

2、利用多媒体展示世界名人对周恩来的评价,让学生学会感悟伟人。

课后自行查找有关周恩来总理的相关事迹,感受伟人为国为民的高尚情操。

3、研究性课题:

新中国外交成果展(课后完成)

在教师的指导下快速阅读课本P84—88页,将本节课的大致内容整理出来,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同时进行简要的归纳。

外交政策

外交成就

在精读细读课本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及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思考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参与谈论,各抒己见。

1、①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②亚非拉民族国家的独立③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敌视和封锁。

2、①首次提出:

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再次发展: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最终完善:

1955年亚非国际(万隆)会议上。

②意义:

成为解决国与国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当会议陷入僵局时,周恩来提出六点建设性意见,促成会议圆满成功。

4、①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

②从大局出发,强调合作,符合各国利益,因此得到赞扬和拥护。

(老师要补充材料,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中国本来参加会议就不是一帆风顺,在邀请中国与会的问题上,就有过激烈的争论;途中又发生“克什米尔公主号”恐怖活动。

会议进行中,一些代表又对中国进行攻击。

所以,中国是在会议上的作为直接决定会议的成败得失。

1、①区别:

旧中国反动政府实行屈辱外交政策;新中国人民政府实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②认识:

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

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必然导致外交失败;捍卫国家主权,提高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坚强后盾

3、图书馆、书店、网上等搜集、查找新中国外交成就的图片、资料、邮品等,举行小型展览会,撰写图文对照的历史小论文。

将历史学习细化成三个步骤,有利于学生思维的阶梯式成长。

同时合理运用阅读指导法: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培养阅读、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和概括能力

展示图片、史料以及相关视频给学生以直观的刺激,让学生展开自由讨论,激发学生思维的同时,加深情感体验,。

让学生结合史料以及所学知识进行思考,有利于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感,从而加深体会。

通过设计富有启发性,创造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自行得出结论。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创新性的历史思维能力,体现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作用的新课程理念。

在学习新课只是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学过的有关知识,提出拓展延伸问题,活跃学生思维。

同时结合本课内容布置研究性课题,丰富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

课堂小结

众所周知,后来中苏关系破裂,“一边倒”方针无为以继,中国处于美苏夹击的困境之中,中国的外交将何去何从?

共和国又将面临怎样严峻的考验?

这些内容,我们下一节将继续学习,继续感受。

设置悬疑,进行铺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作业布置

1、感悟伟人

2、完成研究性课题

3、预习新课

布置拓展性思考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板书设计:

外交政策:

外交成就: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外交总原则:

________________

建国初三大外交基本方针:

1、________

2、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另起炉灶”

“一边倒”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建国第一年与17国建交,毛泽东访苏

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4年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5年出席亚非国际会议(万隆会议)

(核心)

教学反思:

1、问题情境教学法,能较好的调动学生积极性,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但对于程度较差、沉默寡言的同学比较不利,今后应更加关注问题设计的层次性,尽量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进来,体验成功的快乐。

2、过程中我觉得比较困惑的还是关于“一边倒”方针的理解和评价,查阅网上,关于“一边倒”的评论简直是铺天盖地,争辩激烈。

如何让学生搞清弄透,不是易事。

怎样放开手脚,让学生自主去学、去思、去辩,也是我们老师观念上一时难以突破的事情。

3、此外,在高考指挥棒下,在传统的评价机制之下,新的教学模式何去何从,还是让我有些犹疑彷徨。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