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真题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9 常见的酸和碱第01期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18542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4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真题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9 常见的酸和碱第01期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真题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9 常见的酸和碱第01期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真题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9 常见的酸和碱第01期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真题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9 常见的酸和碱第01期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真题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9 常见的酸和碱第01期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真题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9 常见的酸和碱第01期解析版.docx

《中考真题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9 常见的酸和碱第01期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真题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9 常见的酸和碱第01期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真题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9 常见的酸和碱第01期解析版.docx

中考真题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9常见的酸和碱第01期解析版

专题19常见的酸和碱

1.【2019年北京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NaOH有腐蚀性

B.H2O2能分解

C.H2O是常用的溶剂

D.Al在常温下不能与O2反应

【答案】D

【解析】A、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故选项说法正确;B、过氧化氢常温下能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C、水是常用的溶剂,故选项说法正确;D、Al在常温下能与O2反应生成氧化铝,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2.【2019年江苏省苏州市】运输下列物质时,应张贴“腐蚀品”标识的是

A.氢氧化钠B.汽油C.铁矿石D.大理石

【答案】A

【解析】A、氢氧化钠属于强碱,具有腐蚀性,故A正确;B、汽油具有挥发性,不具有腐蚀性,故B错误;C、铁矿石不具有腐蚀性,故C错误;D、大理石不具有强腐蚀性,故D错。

故选A。

3.【2019年重庆市B】假设与排除是探索未知物的一种方法。

《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

“强水性最烈,能蚀五金(金、银、铜、铅、铁)”,下列物质最可能是“强水”的是

A.硫酸亚铁溶液B.稀盐酸

C.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D.稀硫酸

【答案】C

【解析】A、硫酸亚铁是盐溶液,不能和金属反应,故错误;B、盐酸和大多数金属反应,但不能腐蚀较不活泼的金属,如不能和铜反应,故错误;C、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强腐蚀性,能和大多数金属反应,能腐蚀较不活泼的金属,故正确;D、硫酸和大多数金属反应,但不能腐蚀较不活泼的金属,如不能和铜反应,故错误。

故选C。

4.【2019年辽宁省辽阳市】下列事实与解释不相符的是

A.浓氨水挥发——分子不断运动

B.干冰升华——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溶液中都含有氢元素

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C

【解析】A、浓氨水挥发,是因为氨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空气中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B、干冰升华,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C、稀盐酸、稀硫酸均显酸性,是因为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故选项解释错误;D、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C。

5.【2019年天津市】“见著知微”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点,它是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观察、思考、推理,建立起对微观料子的认识。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品红在水中扩散,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盐酸、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说明它们的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

D.无色酚酞溶液滴入某稀溶液中显红色,说明该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

【答案】B

【解析】A、品红在水中扩散,是因为品红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故选项解释正确;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证明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解释错误;C、盐酸、稀硫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均是氢离子,故选项解释正确;D、无色酚酞溶液滴入某稀溶液中显红色,说明该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6.【2019年吉林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

B.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C.蒸发食盐水时出现固体就停止加热

D.配制溶液时用量筒溶解固体物质

【答案】A

【解析】A、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为防止发生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必须检验气体的纯度,故选项说法正确;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说法错误;C、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选项说法错误;D、配制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在量筒内进行,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7.【2019年辽宁省葫芦岛市】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分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碱溶液一定显碱性,所以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粒子,所以带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D.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所以化合物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

【答案】D

【解析】A、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物质不一定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故A错误;B、碱溶液一定显碱性,所以显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但不一定是碱性溶液,故B错误;C、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粒子,带正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阳离子,如原子核带正电,故C错误;D、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所以化合物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如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故D正确。

故选D。

8.【2019年海南省】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

将①中溶液滴入②中,预测的现象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选项

①中物质

②中物质

预测②中的现象

A

稀盐酸

碳酸钙

产生气泡

B

浓硫酸

氧化铁

产生气泡

C

氯化钡溶液

硫酸钾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D

氢氧化钠溶液

硫酸铜溶液

产生蓝色沉淀

【答案】B

【解析】A、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有气泡产生,故正确;B、浓硫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没有产生气泡,故错误;C、氯化钡和硫酸钾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钾,有白色沉淀生成,故正确;D、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有蓝色沉淀生成,故正确。

故选B。

9.【2019年江西省】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原子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

C.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碱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碱

【答案】B

【解析】A、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原子,也可能是分子、中子等,故选项推理错误;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故选项推理正确;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但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选项推理错误;D、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但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碱,如硫酸,故选项推理错误。

故选B。

10.【2019年广东省】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金刚石硬度大,可制造钻头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

C.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可制作导线

D.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D

【解析】A、金刚石的硬度大,可制造钻头,故选项说法正确;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常用作保护气,故选项说法正确;C、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可制作导线,故选项说法正确;D、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1.【2019年重庆A】烹饪鱼时,同时加料酒和食醋能使鱼肉味香可口,这是因为两者发生了反应(未注明条件):

C2H5OH+CH3COOH

H2O+CH3COOC2H5(乙酸乙酯)。

下列四种说法正确的有

①乙醇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②加水稀释食醋,溶液pH增大

③能闻到香味,是分子受热体积膨胀的缘故

④乙酸乙酯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A.1种B.2种C.3种D.4种

【答案】A

【解析】①乙醇不导电,不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故说法错误;②加水稀释食醋,酸性变弱,溶液pH增大,故说法正确;③能闻到香味,是由于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故说法错误;④乙酸乙酯是由乙酸乙酯分子构成的,1个乙酸乙酯分子是由4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的,故说法错误。

故四种说法正确的有1种。

故选A。

12.【2019年广东省广州市】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均正确并相对应的是

性质

用途

A

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氧化膜

铝合金用于制作卫生间的置物架

B

钨的导电性好

钨用于制作灯泡里的灯丝

C

CO2水溶液显酸性

CO2用作大棚蔬菜的气体肥料

D

氢氧化钠能够与酸反应

氢氧化钠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答案】A

【解析】A、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生成致密氧化膜,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故可以将铝合金用于制作卫生间的置物架,正确;B、钨的导电性好且熔点高,可以用于制造灯泡里的钨丝,错误;C、CO2水溶液显酸性,可以用于制取碳酸饮料,错误;D、氢氧化钠能够与酸反应,但是具有极强的腐蚀性,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错误。

故选A。

13.【2019年福建省】下列应用只涉及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煤用作燃料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D.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答案】B

【解析】A、煤用作燃料,利用了煤具有可燃性,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利用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生石灰用作干燥剂,利用了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的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14.【2019年山西省】合理选择清洁用品,可以营造整洁、卫生的厨房环境。

以下是三种去污用品的相关信息。

 

(1)它们的用途与______________紧密相关。

(2)洗手时,不慎误用了油烟机清洁剂,会导致的不良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pH

(2)可能会腐蚀皮肤

【解析】

(1)根据图示可知,去污用品的碱性越大,去油污的能力超强,因此它们的用途与pH(或大小或酸碱度)紧密相关。

(2)在油烟机清洁剂中含有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因此洗手时,不慎误用了油烟机清洁剂,会导致的不良后果是可能会腐蚀皮肤。

15.【2019年广东省广州市】氯化氢(HCl)是极易溶于水的无色气体,其水溶液叫盐酸。

(1)在充满HCl气体的试管中放入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条,无明显现象;再滴入水,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向盛有NaHCO3粉末的试管中通入HCl气体,无明显现象;停止通气,再加入少量水,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出HCl气体和盐酸的微观粒子组成示意图,并进行必要的标注(水分子不用画出)。

【答案】

(1)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条变红色

(2)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NaHCO3+HCl

NaCl+H2O+CO2↑

(3)

【解析】

(1)在充满HCl气体的试管中放入用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条,无明显现象,是因为试管中不含有酸性物质,再滴入水,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显酸性,能使石蕊变红色,因此现象是石蕊染成紫色的干燥纸条变红色。

(2)向盛有NaHCO3粉末的试管中通入HCl气体,无明显现象,停止通气,再加入少量水,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因此现象是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HCO3+HCl

NaCl+H2O+CO2↑。

(3)HCl气体中只含有氯化氢分子,盐酸中除去水分子外,还含有氢离子和氯离子,微观粒子组成示意图如下所示:

16.【2019年海南省】某工业品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

请回答:

(1)将该盐酸敞口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3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该盐酸因含有少量Fe3+而显黄色(其他杂质忽略不计)。

现取少量样品,与适量硝酸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经实验测得,反应后溶液中的H+和NO3−的个数比为91∶94,则该盐酸中Fe3+和Cl−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小于

(2)1∶94

【解析】

(1)将该盐酸敞口露置于空气中,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溶质质量减少,溶剂质量不变,则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37%。

(2)现取少量样品,与适量硝酸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含有氢离子、铁离子和硝酸根离子,H+和NO3﹣的个数比为91∶94,设氢离子的个数是91,NO3−的个数是94,设铁离子的个数为x,91+3x=94,x=1。

氯离子和银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沉淀,硝酸中氢离子和硝酸根离子的个数比为1∶1,则氯离子的个数与硝酸根离子的个数相同,则该盐酸中Fe3+和Cl﹣的个数比为1∶94。

17.【2019年吉林省】回答下列问题。

(1)2Na+2H2O

2NaOH+R↑,其中R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水与氧化钙的生成物属于______________(填“酸”或“碱”或“盐”)。

【答案】

(1)H2

(2)碱

【解析】

(1)由2Na+2H2O

2NaOH+R↑可知,反应前后钠原子都是2个,氧原子都是2个,反应前氢原子是4个,反应后应该是4个,其中2个包含在R中,其中R的化学式为H2。

(2)水与氧化钙的生成物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是碱。

18.【2019年四川省成都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

(1)它们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其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______________。

(2)可作某些气体干燥剂的是______________。

(3)用氢氧化钙溶液检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用7.4kg氢氧化钙能中和硫酸厂排放的污水中硫酸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

(1)氢氧根离子

(2)氢氧化钠固体

(3)Ca(OH)2+CO2

CaCO3↓+H2O

(4)9.8kg

【解析】

(1)碱之所以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其原因是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

(2)可作某些气体干燥剂的是氢氧化钠固体(干燥中性或者碱性气体)。

(3)用氢氧化钙溶液检验二氧化碳,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

CaCO3↓+H2O。

(4)设用7.1kg氢氧化钙能中和硫酸厂排放的污水中硫酸的质量为x。

Ca(OH)2+H2SO4

CaSO4+2H2O

7498

7.4kgx

x=9.8kg。

19.【2019年吉林省长春市】通过如下实验对稀硫酸部分化学性质进行验证,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

Mg和稀硫酸

实验二:

MgO和稀硫酸

实验三:

Ba(NO3)2溶液和稀硫酸

实验四:

KOH溶液和稀硫酸

(1)实验三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四无明显现象,再将打磨过的铁丝浸入该试验后的溶液中,仍无明显现象,据此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验证KOH溶液和H2SO4发生反应。

(3)将上述所有实验后的溶液混合,并进行如下实验:

①写出滤液a中所含溶质的所有可能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

A.用白色沉淀A一定能除去MgCl2溶液中的少量盐酸

B.用白色沉淀B能检验CaCl2溶液中是否含有盐酸

C.用滤液b与适量的K2SO4溶液混合,过滤,制备KNO3溶液

D.向溶液c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或过量的Na2CO3溶液都有明显的现象

【答案】

(1)Ba(NO3)2+H2SO4

BaSO4↓+2HNO3

(2)能

(3)①KNO3、Mg(NO3)2和KNO3、Mg(NO3)2、HNO3

②BD

【解析】

(1)硝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化学方程式为:

Ba(NO3)2+H2SO4

BaSO4↓+2HNO3。

(2)加入铁丝后无明显现象,证明溶液中已经没有H2SO4,所以可证明H2SO4是与KOH溶液发生了反应。

(3)①根据实验一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镁,可能含有硫酸;实验二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镁,可能含有硫酸;实验三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硝酸,可能含有硝酸钡、硫酸中的一种;实验四反应后的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钾,可能含有氢氧化钾、硫酸中的一种,首先确定滤液a中中一定有K+和NO3−,根据加稀硫酸无明显现象,可知滤液a中不含有Ba+,根据加过量的Ba(OH)2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B,且白色沉淀B完全溶于稀硝酸,可知滤液a中一定有Mg2+,一定没有SO42−和OH−。

综上所述滤液成分为一定有KNO3、Mg(NO3)2,可能有HNO3,所以滤液a中所含溶质的所有可能情况是:

KNO3、Mg(NO3)2和KNO3、Mg(NO3)2、HNO3。

②A、白色沉淀A中可能只含有BaSO4,故A错误;B、白色沉淀B为氢氧化镁,所以可以用B检验CaCl2溶液中是否含有盐酸,故B正确;C、滤液b的成分为KNO3和Ba(OH)2,不能用来与适量的K2SO4溶液制备KNO3溶液,故C错误;D、溶液C的成分为Mg(NO3)2和HNO3,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会产生白色沉淀,与过量的Na2CO3反应会产生气泡,故D正确。

故选BD。

20.【2019年贵州省贵阳市】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碱和盐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忽略空气中CO2对本实验的影响)。

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内容。

(1)步骤一:

关闭K,向下缓慢推动注射器活塞并轻轻振荡锥形瓶,使二氧化碳全部进入锥形瓶,并与m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转化为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轻轻振荡锥形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二:

打开K,向上缓慢拉动注射器活塞,观察到乙中溶液进入甲。

(2)上述实验过程中,甲中溶质总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B点对应的溶质总质量为______________(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可以不化简)克,BC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C段溶质总质量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一和步骤二结束后,将甲和乙中的物质全部转移到烧杯中,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滤液。

结合图2中C点的值确定滤液中溶质的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2NaOH+CO2

Na2CO3+H2O增大接触面积使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充分反应

(2)

Na2CO3+Ba(OH)2

BaCO3↓+2NaOH加入的氢氧化钡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每106份质量的碳酸钠,生成80份质量的氢氧化钠,溶质质量减少26份质量,所以BC段溶质总质量下降

(3)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钠根据图2所提供的信息可知,在C点溶质的质量为0.1m克与A点相等,说明步骤一生成的碳酸钠和步骤二中进入的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中只有氢氧化钠,将甲和乙混合后氢氧化钡有剩余,因此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为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钠

【解析】

(1)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

Na2CO3+H2O;轻轻振荡锥形瓶的目的是增大接触面积使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充分反应。

(2)设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x。

2NaOH+CO2

Na2CO3+H2O

80106

mg×10%x

x=

g

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钡,所以BC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OH)2

BaCO3↓+2NaOH;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

加入的氢氧化钡溶液和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每106份质量的碳酸钠,生成80份质量的氢氧化钠,溶质质量减少26份质量,所以BC段溶质总质量下降。

(3)根据图2所提供的信息可知,在C点溶质的质量为0.1m克与A点相等,说明步骤一生成的碳酸钠和步骤二中进入的氢氧化钡恰好完全反应,此时步骤二反应后的溶液中只有氢氧化钠;将甲和乙混合后氢氧化钡有剩余,因此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为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钠。

21.【2019年辽宁省葫芦岛市】为了探究碱的化学性质,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操作】

夹紧弹簧夹,将注射器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注入锥形瓶中。

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一段时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锥形瓶底部有白色沉淀生成。

【废液处理】

(1)将反应后锥形瓶内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B中,然后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充分混合后,烧杯内的液体为______________色。

(2)再向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烧杯内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则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

请写出该烧杯内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个)。

(3)最后烧杯内的无色溶液能否直接排放,请阐述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交流】上述实验活动验证了碱可以与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答案】【实验操作】2NaOH+CO2

Na2CO3+H2O烧杯中的石灰水进入锥形瓶内

【废液处理】

(1)红

(2)氯化钙和氯化钠NaOH+HCl

NaCl+H2O【或Ca(OH)2+2HCl

CaCl2+H2O】

(3)不能,该溶液可能为酸性溶液会产生污染

【解析】【实验操作】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

Na2CO3+H2O;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使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减少,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中的石灰水进入锥形瓶内;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

【废液处理】

(1)因为烧杯内、锥形瓶内的液体均显碱性,所以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充分混合后液体显红色。

(2)再向烧杯中倒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烧杯内得到无色澄清溶液,其中的反应可能有:

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则该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氯化钙和氯化钠;该烧杯内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NaOH+HCl

NaCl+H2O【或Ca(OH)2+2HC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