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1 声现象备战中考物理真题模拟题分类汇编广东省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18032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1 声现象备战中考物理真题模拟题分类汇编广东省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专题01 声现象备战中考物理真题模拟题分类汇编广东省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专题01 声现象备战中考物理真题模拟题分类汇编广东省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专题01 声现象备战中考物理真题模拟题分类汇编广东省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专题01 声现象备战中考物理真题模拟题分类汇编广东省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01 声现象备战中考物理真题模拟题分类汇编广东省解析版.docx

《专题01 声现象备战中考物理真题模拟题分类汇编广东省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1 声现象备战中考物理真题模拟题分类汇编广东省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01 声现象备战中考物理真题模拟题分类汇编广东省解析版.docx

专题01声现象备战中考物理真题模拟题分类汇编广东省解析版

广东省2019年中考模拟题汇编

声现象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19•普宁市一模)如图1所示是同学们自制一件小乐器,在8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中装有不同高度的水,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击8个玻璃瓶,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  )不同。

A.振幅B.音调C.音色D.响度

【答案】B。

【解析】用木棍敲击玻璃瓶时主要是玻璃瓶和水在振动,水越少,玻璃瓶越容易振动,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因此,这“不同的声音”主要是指声音的音调不同。

2.(2019•广州)如图所示,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声音的特性如下表。

甲乙相比

声音

声音强弱的等级/dB

频率/Hz

70

1100

110

700

(  )

A.乙音调较高B.甲响度较大

C.声源在发甲声音时动幅度较大D.声源在发乙声音时每秒内动次数较少

【答案】D。

【解析】AB、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甲声音的响度要小于乙的响度,甲的频率大于乙的频率,即甲的音调高于乙的音调,故AB错误;

C、响度越大,其振幅越大,故声源在发甲声音时动幅度较小,故C错误;

D、甲的频率高于乙的频率,说明乙声音时每秒内动次数较少,故D正确。

3.(2019•广东二模)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发声的音叉在振动B.“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C.桌子可以传声D.医生用听诊器诊病利用的是声可以传递能量

【答案】D。

【解析】A、音叉在发声,音叉一定在振动,因为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说法正确。

B、“禁止鸣笛”是指在有的区域不让鸣笛,防止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这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说法正确。

C、桌子属于固体,固体可以传声,说法正确。

D、医生用听诊器诊病,是医生通过听诊器获得内脏器官的振动情况,是声传递信息,说法错误。

4.(2019•广东)赛龙舟不仅是一项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传承。

如图所示为某比赛场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选手根据鼓声齐心协力划桨,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选手听到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此时鼓声的响度大

C.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听出鼓声,主要是通过鼓声的音色来辨别的

D.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

【答案】D。

【解析】A、发声体都在振动,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产生的。

故A正确;

B、鼓声大作,震耳欲聋,是鼓面振动幅度大,鼓声的响度大。

故B正确;

C、不同乐器的音色是不同的,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听出鼓声,主要是通过鼓声的音色来辨别的。

故C正确;

D、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音调越高,但传播速度不变。

故D错误。

5.(2019•潮州模拟)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B.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

C.学校路段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D.装有倒车雷达的车是利用电磁波探测车后障碍的

【答案】C。

【解析】A、在不同的温度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15℃时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A错误;

B、敲锣时用力越大,锣面振动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也就越大,而不是音调越高,故B错误;

C、学校路段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正确;

D、倒车雷达靠超声波探测车后的障碍物,利用了超声波来传递信息,故D错误。

6.(2019•中山市模拟)《中国达人秀》是东方卫视播出的一档真人秀节目。

在该节目中,参赛选手们展示出了高超的音乐技艺,他们用冬瓜、土豆等做成吹奏乐器,吹奏出悦耳的音乐。

这些音乐可能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A.音调响度B.音色响度

C.音色音调D.音色音调响度

【答案】A。

【解析】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

所以用冬瓜、土豆做成吹奏乐器,用它们吹奏出来的声音的音色一定是不同的,具有的相同特征可能是音调和响度。

7.(2019•佛山一模)如图,手机与音叉的位置保持不变,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60dB变为40dB,说明音叉振动的(  )

A.振幅变小B.振幅变大C.频率变低D.频率变高

【答案】A。

【解析】决定响度大小的因素是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利用手机软件测出音叉发出的声音从60dB变为50dB,表明响度变小了,即振幅变小。

8.(2019•怀集县二模)小提琴演奏者通过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主要是来改变琴弦发声的(  )

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

【答案】B。

【解析】小提琴演奏者不断调整手指在弦上的按压位置,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同,故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

9.(2019•白云区一模)国际龙舟赛是广州市每年举办的比赛项目之一。

龙舟赛中有关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鼓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鼓声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响度

C.鼓声震耳欲聋,是鼓声的音调高

D.观众是依据响度来辨别鼓声和呐喊声的

【答案】B。

【解析】A、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故A错误;

B、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所以鼓声传播过程中,声音越来越小,故其响度发生了变化。

故B正确;

C、鼓声震耳欲聋,是鼓声的响度大。

故C错误;

D、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不同的发声体因材料和结构不同,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就不同,故观众是依据音色来辨别鼓声和呐喊声的。

故D错误。

10.(2019•广东一模)如图为2019年元宵晚会上的乐器节目《金蛇狂舞闹元宵》,其中有二胡、竹笛、古筝、琵琶演奏。

下列关于节目用乐器演奏时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听众能区别二胡、竹笛、古筝、琵琶的优美声音是因它们的音色不相同

D.坐在电视机前观看节目,也能听到这些优美的声音,这是通过电磁波传播的

【答案】B。

【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B错误;

C、由于二胡、竹笛、古筝、琵琶振动物体的材料、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故C正确;

D、在家观众在电视机前听到的歌声,声音信号是通过电磁波传播的,故D正确。

11.(2019•禅城区一模)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多次弹开。

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答案】B。

【解析】由题知音叉正在发声,乒乓球接触后会被弹开,说明了音叉是振动的,因此本实验用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12.(2019•东莞市二模)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B.一般是根据歌声的响度来判断歌手是谁

C.乐器发出的声音都是乐音,不可能是噪声D.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答案】D。

【解析】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相对固体和液体而言最慢,故A错误;

B、一般是根据歌声的音色来判断歌手是谁,故B错误;

C、当我们休息或学习时,乐声也影响我们,因此也是噪声,故C错误;

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

13.(2019•黄埔区一模)图为木制玩具青蛙刮鼓,用木棒在青蛙背上摩擦,就会发出类似青蛙的叫声,有时还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音调相近B.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一定是噪声

C.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木棒振动产生的D.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答案】D。

【解析】A、模拟青蛙的叫声是指模拟出相同的音色,故A错误;

B、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如果影响到了人的休息和工作,就属于噪声,没有影响,就不属于噪声,故B错误;

C、青蛙刮鼓发出的声音是由青蛙的背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

D、声音能传递信息,能引起周围青蛙的附和共鸣就是利用了传递信息,故D正确。

14.(2019•禅城区二模)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宇航员在太空中可以通话,证明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B.我们在电话里通过对方的音调分辨出是谁在说话

C.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吸声环节控制噪声

D.“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测算车体与物体之间的距离

【答案】D。

【解析】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宇航员在太空中可以通话是通过电磁波实现的。

故A选项错误。

B、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本身决定的,因此我们在电话里通过对方的音色分辨出是谁在说话,故B选项错误。

C、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禁止噪声的产生。

故C选项错误。

D、汽车的倒车雷达利用的是超声波的回声定位,然后可测算车体与物体之间的距离,故D正确。

15.(2019•宝安区二模)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托车的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小噪音

B.只要物体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C.鼓手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

D.航天员在太空与地面交流时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

【答案】A。

【解析】A、摩托车的消音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A正确;

B、如果产生的声音是次声波或者超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人耳就听不到声音。

故B错误;

C、鼓手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响度就越大。

故C错误;

D、太空中是真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宇航员与地面的交流时的声音是通过电磁波传回地球的。

故D错误。

16.(2019•宝安区二模)在央视“是真的吗”节目中,一位网友用如图所示的“铜丝琴”演奏出了优美的乐曲;他将一根张紧的铜丝两端与扬声器接通,铜丝旁边放置一块磁铁,用手指拨动铜丝,就能使扬声器发声。

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个声音是空气振动发出的

B.振动的铜丝切割磁线产生感应电流使扬声器发声

C.这个声音是通电铜丝在磁场中受力振动而发出的

D.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与“铜丝琴”相同

【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知,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由扬声器发出的,不是振动的铜丝直接发出的;铜丝与扬声器接通,构成了一个闭合电路,将铜丝放在磁场中(即铜丝旁边放置一块磁铁),当用手指拨动铜丝时,实际上就是让铜丝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铜丝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通过扬声器时,扬声器振动发出优美的乐曲,故ACD错误,B正确。

17.(2019•潮阳区一模)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会上,同学们的呐喊声越大,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

B.人们小声说话时,声音的音调一定低

C.超声“碎石”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

D.发声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响度和声速不受影响

【答案】D。

【解析】A、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与声音的响度无关,故A错误;

B、人们小声说话,声带的振幅小,响度小,音调不一定低,故B错误;

C、利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能量,故C错误;

D、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的,发声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响度和声速不受物体振动快慢的影响,故D正确。

18.(2019•光明区一模)春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很多地方的人们会通过放鞭炮来庆祝节日,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放鞭炮时人们捂住耳朵是在声源处减弱噪音

B.鞭炮爆炸时声音震耳欲聋是指音调很高

C.放鞭炮时闻到浓烈的火药味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如果在月球上放鞭炮听不到一点声响是由于鞭炮爆炸声音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答案】C。

【解析】A、放鞭炮时用手捂住耳朵,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故A错误;

B、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

C、构成物质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燃放烟花爆竹时,人们会闻到浓烈的火药味;故C正确;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由于月球表面附近空间没有空气,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播,所以在月球上放鞭炮听不到一点声响,故D错误。

19.(2019•番禺区一模)如图所示弹吉他时,右手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同一根弦,左手按压弦的不同位置,弦振动发声部分的长度就不同,短弦发声的音调比长弦高,则短弦比长弦发声时(  )

A.振幅一定更大B.振幅一定更小

C.每秒内振动次数一定更多D.振动频率一定更低

【答案】C。

【解析】AB、弹吉他时,右手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同一根弦,响度相同,故AB错误;

CD、对于弦乐器,其发声是通过弦的振动而产生的;弦越长、越粗、越松,振动越慢,音调越低;弦越短、越细、越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所以短弦发声的音调比长弦高,则短弦比长弦发声时每秒内振动次数一定更多,故C正确,D错误。

20.(2019•顺德区三模)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音调越高

B.敲击装水量不同的玻璃瓶时,发声的音调相同

C.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

D.北斗卫星依靠超声波与地面接收站通讯

【答案】C。

【解析】A、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而不是音调越高,故A错误;

B、瓶内水量越多,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频率越小,音调越低;所以敲击装水量不同的玻璃瓶时,发声的音调不同,故B错误;

C、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故C正确;

D、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北斗卫星不能依靠超声波与地面接收站通讯,而是依靠电磁波与地面联系的,故D错误。

二.填空题(共5小题)

21.(2019•佛山一模)正在睡午觉的小超被姥姥在家门口放的广场舞音乐声吵醒后很不开心,对他来说,广场舞的音乐声属于 噪声 (选填“噪声”或“乐音”)。

为避免干扰,他戴上了耳罩,这是利用了 隔声 (选填“消声”,“吸声”或“隔声”)的方法来减小干扰。

姥姥知道小超睡醒后要学习,于是把音量调小了,这是在 声源处 减弱噪声的。

【答案】噪声;隔声;声源处。

【解析】小超被广场舞的音乐声吵醒后很不开心,对他来说,广场舞的音乐声影响了他的休息,故属于噪声;

为避免干扰,他戴上了耳罩,这是利用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属于隔声减弱噪声的干扰;

姥姥知道小超睡醒后要学习,于是把音量调小了,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22.(2019•龙湖区一模)声音的传播速度因介质而不同,通常情况下,声音在 固体 (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中传播最快;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 m/s;蝙蝠靠超声波探索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信息 (选填“信息”或“能量”)。

【答案】固体;340;信息。

【解析】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

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为340米/秒。

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说明声波能够传递信息;

23.(2019•惠来县一模)生活中很多现象都蕴含了物理知识。

①学校保安利用遥控器打开学校大门利用了 红外线 ;②倒车雷达利用了 超声波 ;③医院用的消毒灯利用了 紫外线 。

(选填“超声波”、“电磁波”、“红外线”或“紫外线”)

【答案】红外线;超声波;紫外线。

【解析】①学校保安利用遥控器打开学校大门利用了红外线;②倒车雷达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③医院用的消毒灯利用了紫外线,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

24.(2019•海珠区一模)如图所示,一个正在发声的警报器置于密闭的玻璃罩内悬浮(与玻璃罩、底座没有接触),阿恩能听到警报器的声音。

步骤1:

开启抽气泵后,阿恩听到警报器的声音逐渐变弱。

步骤2:

关停抽气泵,玻璃罩内传出微弱的声音;再放进空气时,声音又逐渐变强。

多次重复上述实验,均有上述实验现象。

(1)上述实验说明了:

影响声音强弱的因素是 是否有介质的传播 。

(2)阿恩从气泵说明书上了解到:

抽气泵无法把玻璃罩内空气全部抽出根据上述实验和信息,能否直接得出结论:

“真空不能传声”?

答:

 不能 判断的依据是 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抽气泵无法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出,达不到真空 。

【答案】

(1)是否有介质的传播;

(2)不能;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抽气泵无法把玻璃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出,达不到真空。

【解析】

(1)在步骤1中,听到警报器的声音逐渐变弱,是因为玻璃罩内的空气减少;在步骤2中,声音又逐渐变强,是因为外面的空气进入了玻璃罩内;

通过上述实验可知,影响声音强弱的因素是是否有介质的传播。

(2)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抽气泵无法把玻璃罩内空气全部抽出,只能接近真空,但达不到真空,所以不能直接得出结论:

“真空不能传声”,只能通过推理得出该结论。

25.(2019•潮阳区模拟)演桊小提琴前,演员们常常要调节一下琴弦(拧紧或放松),这主要是为了调节琴声的 音调 ;我们听音乐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大目的是为了增大声音的 响度 ;口技演员能模仿一些动物和乐器的声音,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 音色 。

【答案】音调;响度;音色。

【解析】当拧紧或放松琴弦后,琴弦的振动快慢就会不同,故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不同;

听音乐时将音箱的音量调大目的是为了增大声音的响度;

口技演员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些动物和乐器的声音,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音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