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自己拿高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15775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76.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训练自己拿高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训练自己拿高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训练自己拿高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训练自己拿高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训练自己拿高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训练自己拿高分.docx

《训练自己拿高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训练自己拿高分.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训练自己拿高分.docx

训练自己拿高分

写在前面

1、关于我

首先,我要现申明一下,514是我高三分班模拟考的分数,625是我高考的分数。

我是用一年的时间提100多分的,不是用100多天提了这么多。

但是我也可以公布一下我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的分数,563。

因此,我不敢说能在100多天提100分,但是60分,一定可以。

那先简单说一下我自己,我是广东理科生,上一年广东还是用3+X+文理大综合的考试方法,我是化学生,所以帖子里会主要强调语数英和化学的方法,也会涉及物理和生物,文宗先暂时不讲。

我个人的性格是非常懒散+精力不集中的,效率极端低下,绝对没有夸张,我目前没有见到在学习上比我效率低的人。

一般别人1节晚修可以做的事,我要3节还不一定做完。

我这么说当然不是要大家跟我学习,而是告诉你们,我这种懒人,也可以达到这种效果,你们要是很努力的话,一定会比我做得更好!

有人问我,632分你觉得你很成功么?

你凭什么来这里介绍经验?

我不止一次的说过我是一个高考的失败者,失败在我的懒惰和效率低下,所以直接导致了我的方法没有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所以我说过,好成绩是90分的努力和60分的方法结合的,努力我帮不了你们,我只能把我的方法教给你们。

并且我也不止一次的说过,我的方法绝对不完美,也不一定适合每个人,我一再强调你们要在自己平时的努力过程中寻找自己的方法,我给你们的,不过是个大概的方向而已。

路都是要你们自己走的。

至于有同学说我把学习简单化了,我只能说,这是肯定的,怎么可能高考的方法我用一个帖子就讲完?

如果是这样我不该去清华北大了?

我所教你们的是最普遍的,寻找方法的方法,而具体的解题思维,这些我怎么可能教给你们呢?

我的方法不是救命稻草,它的对错是要你们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去检验或者完善的。

你们一定要有一个辩证的心态来看待这个帖子。

另外,有人说,读书没用,上大学没用。

我没有时间跟你争论,但在此,我把我高三时,写给自己的一段话,送给所有进来的,对大学怀有憧憬的高中生:

大学不能决定你的生命,但它至少决定了,你在人生最美好的四年甚至更久的时间里,所处的人文环境以及所接触的人。

大学不能决定你的工作,但它至少可以让你有机会让自己的兴趣成为自己学习的内容,以及以后维生的基础。

大学是很多人最后一个可以专心学习的时期,也是最后一个相对纯净的时期。

在一所好的大学,你会发现,其实我们除了为了赚钱而学习之外,也可以为了兴趣而学习,为了学习而学习。

高考不是我们完全可以决定的,但我们至少可以把自己能决定的那一部分做到最好。

不要焦急,不要紧张,因为我们和高考已经对视了十二年。

我们现在做的,就是穿上我们缝制了十二年的华裳,去和她见面。

用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她,当六月来临时,就像与久别的老友重逢一般,去拥抱她。

那么,她也会微笑着,拥抱你。

2、关于本贴(对象以及内容以及使用方法)

首先,我要先为本贴清扫一下门面。

我自信口才不差,所以,如果有非高三生想就高考地域问题争论的话,欢迎来信息,我一定奉陪到底。

但是麻烦你们不要在这个帖子里制造不和谐,在这里的很多都是高三生,麻烦你们不要影响他们的心情以及浪费他们的时间。

还有,如果有同学觉得我废话太多,那么我也认为这个帖子不适合你。

我敢说我说的每一句话都跟这个帖子的主题有关,也许有一些关于科目性质分析的东西你觉得没必要,那么你可以不看。

我只是认为,当你要攻克一样东西的时候,最起码你必须首先了解它。

这个帖子仅针对中层生同学,教的是如何从中层提到高层,500到600分的同学应该比较适合。

这部分同学基础应该没有太大问题,但是难题不会做,主观科目拿不到高分是主要问题。

我教的是如何将基础应用到考试中去的方法。

如果还徘徊在450一下的同学,就应该好好恶补基础了。

2010-3-2120:

29回复

~茉茗~

730位粉丝

4楼

 

我几乎没有讲到究竟如何解题。

高考的难度就在于题目的千变万化,如果所有的题目都有统一的解题套路,我可以在这个帖子里说得一清二楚的话,那高考还有存在的必要么?

我所能交给你们的,是如何去应考,如何能够训练自己的解题能力,但我没有能力教给你们如何解题。

解题是没有捷径的,但训练自身解题能力的过程确是有捷径的。

我所做的就是告诉大家,我是如何用比别人更少的精力训练出的解题能力。

不知这样说,大家明白否?

去过隔壁几个介绍经验的精品楼逛,发现其他楼主和我讲的有很大区别。

怎么说呢,不知道会不会有同学觉得我讲的是很虚的东西,别的楼都把解题方法和思路概括出来了,我好像没有讲这方面的东西。

不得不说,直接参考别人总结出来的解题方法的确是效果很立竿见影,如果我要讲的话,化学我可以讲出很多的解题思维套路。

但是我不可能做到,毕竟半年过去了,我怕有出现的错误会害到大家。

所以我还不如告诉大家,我是如何在训练中找出这些方法的。

我对它们记忆深刻,而且使用更加广泛。

还是那句老话,自己找出来的解题思维,才能真正在考场中灵活应用。

这也是我一直强调我的帖子只针对中层生的理由。

在我看来,现在500到600分的同学都是中层生,你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题能力,并且基础知识比较牢固,只是没能把知识运用到解题上。

而我教给你们的,就是如何训练自己把知识运用到解题上的能力。

这就是应试能力。

中层生要提到尖子生,就不仅仅是要能解答出那些死板的定式题目了,毕竟考场中决定中层与高层的就是在于你们平时训练中永远看不到的创新题。

所以中层生们,学会了别人的解题模式,是不够用的,就算你们把那些套路掌握得炉火纯青,一遇到考试中的创新题,方法其实一样,但换身衣服,你还是不会。

你还是中层生。

所以,你们一定一定,要训练出属于自己的解题思维模式。

这才可以看穿考题千变万化的外表,一看就知道,所谓的创新题高端题,也不过是老东西。

有同学说说做题要看“感觉”,有感觉的就会,没有就不会。

其实这是最典型的知识掌握不全面或者是偏题型。

要解决问题,第一步就是要找出问题。

你首先要做的就是找出自己“没感觉”的题目,看看它们是属于哪一块的知识,或者是哪一种题型。

如果是前者比较好办,专项训练就可以了。

如果是后者,你就应该先看看这种题型是不是高考会考的题型,如果是的话,再从套题里面选取这种题型专门练。

其实各位同学们,贯通我高三学习的最主要的就只有四个方法。

就是在数学中讲过的第一种总结法,在化学中讲过的第二种总结法,还有就是最最重要的将目标分数细化的方法。

另外一种主要用于文科的总结方法。

其实学习方法在精不在多,我上面说的这三个方法,适用度非常广。

并不只适用于一科,我只不过是拿某一科来举的例子而已。

比如第一种总结方法,我当时是以数学大题为例,但它同样适用于化学和语文,并且就我对物理大题的理解,它也适用于物理题。

我教了大家方法,但绝对不是你看过就会用了。

你们把我说的步骤记在心里,以后看到可以用的地方,就用上。

方法的效果绝对是因人而异的,就看你们能不能把它灵活运用了。

我所能做的无非就是介绍了方法,最多举个例子告诉大家这种方法怎么用。

但具体应用,还是要看大家自己的。

而有些同学说我写的比较乱。

恩,也许有一点。

但是大家可以看到么?

我介绍的主要都是训练自己解题的方法,侧重点在平时训练。

讲解的脉络并不是科目,因为在我看来,所有科目的训练方法都是有共同点的。

我介绍的脉络就是主要方法,然后告诉大家这些可以用在哪些科目上。

当然以后讲一些应试技巧,这些就是不同科目有不同的方法了。

到时候我会清清楚楚分清各个科目来讲,因为那些应试技巧,每个科目并不具有共通点。

3、关于努力

我真的不想在这个帖子看到再有人说:

我总是不努力啊,我好懒啊,但成绩也还不错,就是没办法专心,我该怎么办啊。

我下面的话是对所有不努力不专心还死不悔改的人说的,努力活着有决心努力的孩子绕道

我高三的时候也总是这样说。

当时好引以为自豪啊,自己是多么聪明啊,不努力也可以有不错的成绩。

可是我告诉现在有相似想法的人(包括自己),有这种想法是最白痴最幼稚的人。

明明自己有资本可以做得更好?

为什么不努力去做?

别人都可以那样努力,那样专注,为什么我这个所谓“聪明”的人不可以?

不要把无知当个性。

你问我怎么办,我是真的想解决吗?

你明明知道这种问题问别人,本身就是很白痴的行为!

我把我的方法写在这里,目的之一就是想看看努力的人加上好的方法,到底可以创造多大的奇迹。

我说我懒,效率低,不是炫耀,不是让你们有一个可以自我安慰的借口,而是把自己血的教训告诉你们,让你们引以为戒!

我真的不想再看到和我一样的人!

也许你们很聪明,但我告诉你们:

金子不经过艰辛的千淘万漉,就永远只会埋藏在沙子之中!

这个帖子不欢迎不努力的人,如果你想用我的方法代替努力的效果的话。

出门左转,不送。

2010-3-2120:

29回复

~茉茗~

730位粉丝

5楼

给高一高二的孩子们

还有,我以外的在这个帖子里发现了很多高一高二的同学,很抱歉我会把高三生的提问优先回答,那只能单独先给你们讲一下你们现在应该做的事。

这些都蛮重要的,希望高一高二的孩子认真看。

都是我很后悔当初没有做的事情,现在告诉你们,希望你们能够做好这些事情。

到了高三,一定会很厉害!

(高三同学可以适当无视):

高一高二的同学,你们现在最要重视的是数学,高一高二数学思维不养成,到了高三会很痛苦(像我一样),那种次次考试挣扎在及格线边缘但是有无能为力的痛苦。

而且,我可以很负责的告诉你们,没有不好的数学老师,只有不听课的学生。

上面有同学说,老师一节课只讲一题,其实这种课才是最有价值的!

老师的课时有限,他所讲的题目,很多情况下都是高考题型的题目,他会讲很多方法,而这些方法,我们平时在书上是看不到的!

学数学,最重要的就是听课,这是我血的教训。

另外,如果你们不是数学天才,希望你们养成做数学课堂笔记的习惯。

用一个大的活页本,把老师上课讲的题目,分门别类抄在活页本上。

注意,我说的分类是分知识块,比如分成函数、导数、三角函数、立体结合、解析几何等等。

不论老师讲的是选择题还是填空题,都当解答题来记。

尤其注意的是,老师讲的每一种方法,都要把每一个步骤都写清楚。

这样三年或者两年下来,你们会发现,这本笔记是你到了高三最大的财富。

高三学数学,很多都是大题不会做,但那些大题地方法都是老师讲过但是书上没有的。

我就是错过了老师讲的东西,到了高三不得不通过大量的练习,再根据答案,自己一步一步摸索方法。

但如果你记了笔记,等于这些方法不用你自己总结,老师都告诉你们了!

当然,平时练习中,不会做的题目,也可以抄进去。

最主要把方法写清楚,只写答案是没用的。

很重要的是,高一的孩子们,你们已经下学期了,一定要开始明确自己要选文科或者理科。

高一的理科是很简单的,如果你连高一物理化学都搞不定,我建议你去学文科。

尤其是女生。

而且提前告诉你们把,立刻到了高考,一来难拿高分,二来专业相当杯具。

我报志愿的时候,就后悔的要死,为什么都能给出不报文科。

一旦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就要立刻主攻所选的科目了,把它们当做语数英一样重视起来,除了老师的作业,自己要适当增加其他练习。

其他不考的科目,合格就可以了。

说到英语的话,高一高二的孩子们,你们一定要背单词。

记住,英语最重要的永远是单词!

到了高三,我英语最杯具的地方就是词汇量太小。

而到高三补单词,说实话,已经来不及了。

而你们时间很充足,除了课本的单词之外,你们每天背10到20个个单词及其短语词组,一两年下来,你们的词汇会很不了。

而这些单词从哪里来呢?

说实话,我不太赞成买本词汇表,从abandon开始背。

你们最好买个厚点单词本。

高一的孩子每天可以看两篇英语课外文章,挑自己感兴趣的,难度适中的。

比如《21世纪报》、《星火英语》杂志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高二的孩子就要开始每天做2篇高考阅读,这个不用拘泥本省。

然后把里面不会的单词,查到它的意思和用法,以及相关的词组,写在单词本上。

然后写上日期,今天背完之后,隔天再复习。

其实这个过程不用花多长时间,用午休的时间就可以完成。

但效果非常非常好,最可惜的就是我没有时间做这个功课。

把这个方法教给你们,希望你们坚持下来,到了高三,英语绝对没问题了!

2010-3-2120:

29回复

~茉茗~

730位粉丝

7楼

 

解答题的前三题,数学想要上120的同学,这三题一定要几乎拿满分。

而后面三题,也许就不是我们所能控制得了。

但是,想上130的同学,在这三题里,也要保证能拿到25分。

这三题一般是解析几何,以及函数导数综合应用。

先讲解析几何,这个题型是我最头疼的。

计算量大,运算复杂,有的题目非常难想到方法。

在这里我就以此为例,教你们如何应对自己无法克服的弱项。

当时我为自己定下的目标,数学就是130,我数学基础不好,再往高我可能就很难做到了。

这个目标实际,但离当时的90几也有距离。

我把130拆分开来,综合自己的能力,得到下面的计划:

选择+填空满分不能错;前三道大题不能扣分;而压轴题我大概只能拿到6分,也就是扣8分;倒数第二题能做两问,扣4分。

而算到解析几何,一般是两问,就算我不做第二问,也不会影响130。

为什么要这么大方放弃解析几何第二问的7分呢?

我前面说过了,这是应对不可克服障碍的方法。

当时我没少练过解析几何,但是练得再多,我发现到了考试的时候,我还是没有办法在15分钟内做完整道题。

而解析几何第一问一般简单,3分钟就可以做完,但第二问浪费了我太多时间,还不一定做对。

所以我以后联系解析几何的时候,全部不练第二问。

考试时,若是第二问不是简单的吐血,我都不会去做它,免得浪费时间。

这就是我的另一个方法,确定不可克服的弱点,放弃它。

我说的放弃,是绝对要有针对性的放弃。

比如我的目标是130,我就可以在保证其他题目会的情况下,固定的放弃2小题,平时就不练习确定放弃的题型了。

这样做是为了提高时间和提分的比率。

毕竟时间有限,要把时间放在提升快的部分。

下面讲讲重头戏——函数、数列、导数的综合应用。

这一部分题目往往是难度比较大的,但我不主张大家放弃它。

它的特点就是难想,但是一旦想到,解题就比较快。

而“想”,却是我们平时可以训练的。

比如一题以数列为主的综合应用题,做多了题目的同学应该都知道,往往第一问就是求通项公式,这是数列题中最典型的一种题型,也是高考热点。

就算是压轴题,第一问一定都不难。

而这种通向公式的求法,高考中会考的方法只有几种。

至于哪几种方法,我告诉了你们,你们也不会用。

只有自己找出来的规律,才能在解题中运用自如。

那么如何去自己寻找解题方法呢?

我就可以在这两天,把手上所有套题中涉及求通向公式的题目全部找出来。

只做那一问,其他不做。

也许第一题你不会,好,看答案。

之后绝对不是把答案抄上去就可以,而是要一步步的看,去理解。

第一步做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第二步又做了什么,为什么这样做...直到整个过程都明白了,再把答案盖上,自己再做一次。

自己都能做出来了,那么你就已经理解这一题了。

但是不够,最后你要做的是总结,不依赖这道题,用文字把你整个解题的思维写下来,比如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

比如当时我总结的一条:

在题目出现一个双数列项关系等式的时候,求通向公式的方法就是1、求出一个较明显通向公式(一般是等差或者等比数列),2、把第一个求出来的数列项合并到一边,3、把1中的通向公式带入等式,求得第二条通向公式。

当然我这个只是一个示例,不一定对,但是要你们能够把经典题型总结成这种文字的普遍规律。

下一次再遇到这种题型,把规律往里面套,就可以了。

这种总结方法不仅适用于数学,而且在化学大题更广泛的适用,在讲到化学的时候我也会再次提到它。

有不少同学问,什么时候该作总结。

这这里就做出回答了,当你发现一种新的题型的时候。

当然很多同学会觉得这样做题非常浪费时间。

没错,当时我试过一题做了一整个晚修。

而我之所以让你们做套题,就是要你们有对高考题型的敏感度,知道哪种题型有可能考,哪种不会考。

这种总结方法,一定要有针对性,就是要用在高考常考的题型上。

尤其是三角函数,概率问题,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中的求解析式,数列问题中求通向公式以及求和,这几种高考次次必考又搞不出新意的题型,屡试不爽。

2010-3-2120:

29回复

~茉茗~

730位粉丝

8楼

但是你要说那些综合性强,难度大,又没见过重样的压轴题最后一问。

我告诉你,我也没办法,这种题目我平时也不会练。

花一晚上时间搞懂一个难题,好有成就感啊,但是有什么用呢,你又撞不上原题。

4、细化目标分数(重点)

我刚在提到了一个细化目标分数的方法,现在我来详细说一下这个贯通了我高三的方法。

考试成绩出来,很多同学都是关注排名,来确认自己的进退。

由于持这种观点的人太多,我就不反驳了,但是我觉得,名次其实不是自己能直接控制的东西,决定名次的因素太多了。

所以太过关注名次就会导致会产生没有办法控制自己成绩的无力感。

(原谅我的破描述能力吧)

但是,分数却是我们可以直接控制的!

每一分的得失,都是完全取决于自己!

分数才是我们能够掌控的!

所以,我们应该关注自己的分数的进退。

高三的每一次考试,应该来说难度相差不会极大。

当然会有难度差距,但同样高考的难度我们也无法掌控。

能够让自己在简单和难的考题中都能收发自如,只能靠控制分数!

排名么,扫一眼参考下就好了。

之所以这么说,就是为了我上面提到的细化目标的方法。

以自己为例。

我当时给自己定的目标是650,细化5科下来,总和我自己的能力水平,定下了下面这个目标:

语文125,数学130,英语120,化学135,理综140。

每一科的目标都是我思考后,认为自己通过适当的努力就可以达到的。

下面,就要将每一科再细化,比如英语,我就定了听力选择26分,听选信息3分,完形填空10.5分,阅读理解22分,信息匹配10分,小作文11分,大作文21分。

这样,将每科,每一个板块的目标分数都算出来。

你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到,自己在某一方面离目标的差距。

然后合理安排时间和练习的程度。

只有这样的目标,才是有意义的,根据自己现实情况和目标,通过分数的差距,直接反映自己在复习过程中的轻重缓急。

随便在课桌上刻个复旦中大,是没有实际效果的。

这个目标细化法是很有用的。

我们不是尖子生,每一科的目标不是140,不需要每一题都会做,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找出哪些地方还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分。

而这个方法,就是告诉我们,自己哪里还有提升的空间,以及提升这部分所需要努力的程度。

同样,也会让我们练习有针对性很多。

再说一下我自己,我在高三刚开始的时候,相对强项是语文(110)、化学(115)、理综(130)。

弱项是英语(90),数学(8X)。

差不多就是这个档次。

高考时,变成:

强项数学、化学、理综,弱项:

英语(我英语一直都不太好),语文

我三次模拟考试的成绩分别是61X,64X和65X。

而且这次广东高考一本线585,我们三次模拟考所画出的一本线都是560左右。

不怕告诉大家,高考我发挥失常了。

要问为什么我也不知道,大概的确是平时太懒,太靠投机取巧了,天理难容。

我改变一下刚才的说法,每如果一项满分是10分的话,9分努力+6分方法,才能取得高考成功。

我们宿舍当时就有一个同学,很努力,效率很高,成绩一点一点往上升。

可能方法没有我好,所以提分速度不如我快,每次都比我低10来20分。

但她很踏实,到了高考,就看出来了,成绩就比我好。

所以,我用血的教训告诉大家。

天道酬勤,努力刻苦才是最重要的!

 

2010-3-2120:

29回复

~茉茗~

730位粉丝

11楼

语文

1、语文不好提分,学好它有两条路

语文算是我高考中最意外失常的一科,但平时我的语文非常好,除了作文离题的情况之外。

,高一到高三上学期,每次都是全班第一。

首先将将语文这一科考试的特点:

高分不容易,低分也低不到哪去。

其实到了二模之后,大家语文成绩已经差不多定型了,那时就看得出,全班最高分和平均分之间,差距不过15分左右。

语文高分有两种途径:

1、课外书看得多,2、课内知识,考试专题训练

而且语文提高非常慢,很需要根底。

想要通过课内途径提分,120上下是极限。

那些语文130以上的人,绝对是课外书看得很多,而且课内也很扎实的人。

所以,我建议大家不要把太多的时间放在语文身上。

90分以下的同学,提到105就够了,而现在90以上的,提到115也就够了。

再往上,提个5分10分,要花很多时间,不如把这个时间放在数理化生上,总分提高多得多。

语文平时不要用整块的时间。

利用早读20来分钟,中午半个小时,这种零碎的时间。

周末的时候练习一篇作文,足够。

 

首先讲一讲提分的两种路线:

1、课外书看得很多很多,很杂很杂,很快很快。

并且看完之后对其有一定思考。

不是在网上看几本小说就可以的啊,这个很多很多是什么概念呢,我举几本书,如果其中有两本以上没看过的同学,就不算看得很多很多(必须是没有缩写过的,整本完整看下来,略略翻过不算):

《红楼梦》(第五回的判词要能熟悉的背下来),《平凡的世界》,《昆虫记》,《哈姆莱特》,安意如的至少一本书,周国平的至少一本书

我是从小就很喜欢看书的,而且看书速度很快。

比如明朝那些事儿,那么多本,我三天全部看完了(在校时间)。

但是我自己并不知道我看书很快,而且喜欢的地方还会反复看几次。

只是每次问别人借书,然后还回去的时候,它们就对我的速度表示极大的惊讶。

我之所以要强调速度,是因为这是一个对你阅读量的一个很准确的反应。

如果你不经意之间,阅读速度超群,那么你基本也算是阅读量超群的人。

这种方法的确是可以提高语文成绩的,你要问我科学原因我也不知道。

我只知道我自己是这个原因,语文到高三下学期之前一直是第一名。

而当时坐在我后面的某男,高二上学期之前一直是纯理科男,数理化很好,天才那种。

语文奇差,次次80几分(150满分)。

后来在高二下学期到高三期间,狂看课外书。

上课看下课看晚修看。

我是亲眼看着他思想变得越来越深刻的,并且语文成绩到了高三也就一直稳定在115了。

但这种方法途径也是相当多的。

耗时长,实施困难,提高的成绩不稳定,并且收效不快,想短时间使用是不可能的。

而且就我的教训来看,它还有一个最大的弊端:

容易让人看不起高考语文,成绩自然就杯具了。

所以这种方法我只推荐给高一的学生。

高二高三的学生可以以此作辅助,对提高语感和阅读的还是很有帮助的的。

当然一定还是要把课内知识当做最主要的东西。

而对于一些已经靠着阅读量超群而语文成绩很好的高三同学,在此告诫你们,不要忽视课内知识,一定要辅以第二种路线的方法。

上课不一定要听,但老师发的练习也一定要选取一些必要的做。

另外,不要歧视高考语文,否则你会死的很惨。

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我前面一直强调,我的语文是在高三上学期之前一直很拔尖。

但是到了高三下学期,虽然我还是语文尖子,但和第二名的差距只是一两分了,而且还不时被超过。

因为绝大多数同学走的路线——课内练习路线,效果出来了。

这条路线很枯燥,但是见效相对第一种快(但语文提高成绩是所有科目里最慢的),而且提高的成绩很稳定,比较有针对性。

下面我就来详细讲第二种路线:

上课听课做笔记,下课自觉练习总结

我下面讲的所有东西,都是针对想通过课内途径来提语文成绩的同学。

为了避免有同学说很乱,我以广东卷的题型为例,一块一块的讲。

其他省的高考卷我没有看过,但题型应该都是这几种之内的。

2010-3-2121:

24回复

~茉茗~

730位粉丝

12楼

 

2、第一块:

基础知识。

包括字音、字形、成语、语病、语序、标点的选择题,以及诗词古文的背诵填空。

不要忽视这几题选择题,语文拉分不如理科多,10分的差距就算很大了。

选择题就是奠定你语文分数基础的一块。

4题里面错个两三题,总分绝对高不了。

这一块方法真的没什么好讲,纯粹的平时积累。

大家可以利用早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