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测试BFT.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14236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6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测试BFT.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测试BFT.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测试BFT.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测试BFT.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测试BFT.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测试BFT.docx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测试BFT.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测试BFT.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测试BFT.docx

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测试BFT

2019年度初中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九年级上册化学科目期末测试

一、选择题

1.由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等几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其中他测定核电荷数为63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152。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铕元素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为63B.铕元素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63

C.铕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63D.铕元素的原子的质量为152

答案:

AC

2.下列典故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司马光砸缸B.铁杵磨成针C.火烧赤壁D.凿壁偷光

答案:

C

3.下列操作过程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剪纸B.捏橡皮泥C.编织中国节D.实验室中制取氢气,充氢气球

答案:

D

4.(08眉山)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洗涤剂常用来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有乳化功能

C.铁制栏杆表面常涂“银粉漆”(铝粉)防生锈,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

D.C.CO、H2常用来冶炼金属,是因为它们都具有还原性

答案:

C

5.在反应2A+B=3C+D中,已知20gA和10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gD,则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

()

A.1:

3B.3:

1C.2:

5D.5:

2

答案:

C

6.化学反应2A+B==C+2D中,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3,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1,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l60,则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58.5B.117C.114D.14

答案:

A

7.右图是老师放置在实验桌上的三瓶无色气体,它们可能是H2、O2、CO2。

下列关于这三种气体的鉴别方法中,不准确的是()

A.根据③瓶倒置,可判断③瓶存放的是H2

B.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入①中,若复燃,则存放的是O2

C.用点燃的木条伸入②中,若火焰熄灭,则存放的是CO2

D.比它们的轻重,最重的是CO2;最轻的是H2;另外的是O2

答案:

D

8.“达菲”是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一种药物,而合成达菲的主要原料莽草酸(化学式为C7H10O5)存在于我国盛产的八角茴香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莽草酸由22个原子构成B.莽草酸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7:

10

C.莽草酸属于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D.莽草酸完全燃烧后的产物为CO2和H2O

答案:

D

9.有甲、乙、丙三种纯净物,甲为黑色固体,乙、丙为无色气体。

点燃时,甲既能生成乙,也能生成丙;丙点燃也能生成乙。

在以下关于这三种物质推断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是一种化合物B.乙是一氧化碳

C.丙是一氧化碳D.丙是二氧化碳

答案:

C

10.由Na2CO3和CaCO3组成的混合物中,经测定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65%,则在以下这六个量中:

①Na元素的质量分数;②Ca元素的质量分数;③氧元素的质量分数;④CaCO3的质量分数;⑤Na2CO3的质量分数;⑥Na2CO3和CaCO3的质量比。

能确定的是()

A.都不能确定B.只有③能确定C.只有④⑤⑥能确定D.都能确定

答案:

D

11.计算由NaHS、MgSO4、NaHSO3三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的取值范围: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解析:

26.7%<ω<57.1%

12.下列微粒结构图示中,能表示水分子的是()

A.B.C.D.

答案:

B

13.“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核心是从源头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你认为“绿色化学”是指化学工业生产中()

A.对废气、废水、废渣进行严格处理

B.少用或不用有害物质以及少排或不排放有害物质

C.不使用任何化学物质

D.在化工厂种草、种树,使其成为花园式工厂

答案:

B

14.(2011•广东佛山)下列实验设计及气体流向(“→”表示气体流向)正确的是()

答案:

C

15.下面有关气体的制取、收集和检验方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可用甲装置来制取氧气B.乙装置可用来制取、检验二氧化碳

C.收集氢气可用丙装置D.丁装置可用来收集氧气

答案:

C

16.最近科学家发现了一种与天体中的中子星构成类似的,只由四个中子构成的粒子,这种粒子称为“四中子”,也称为“零号元素”。

有关这种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易失去电子B.相当于一个氢分子的质量

C.不显电性D.在周期表中可与氢元素占同一位

答案:

C

17.把铝箔放入CuCl2溶液中,铝箔表面覆盖了红色物质,一会儿又有大量气泡冒出。

同学们对“放出气体”这一异常现象进行猜想、实验。

其中没有价值的是()

A小宇同学推测气体是氢气并检验

B小琪同学猜想CuCl2溶液呈酸性并测定

C小寒同学认为气体是氨气并检验

D小梁同学认为试剂变质,更换后再实验

答案:

C

18.

根据右图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推测甲为()

A.铜B.碳酸钠

C.氧化铜D.氢氧化钡

答案:

C

19.下列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化学反应能发生的是()

A.Cu+H2SO4CuSO4+H2↑B.Fe+Zn(NO3)2Fe(NO3)2+Zn↓

C.CuCl2+2NaOHCu(OH)2↓+2NaClD.Na2CO3+2KNO3K2CO3+2NaNO3

答案:

C

20.2008年8月17日《××晚报》刊登一则题为《市区垃圾焚烧发电“半饥不饱”》的新闻。

市垃圾焚烧发电厂自投产以来产生了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由于我市尚未建立垃圾分类处理的管理制度,垃圾成分复杂,需要辅以大量的人工分拣,出现了垃圾焚烧“饭难吃”的现象。

下列垃圾能和废旧铁锅归为一类的是()

A.废旧报纸B.易拉罐C.木工废料D.矿泉水瓶

答案:

B

21.下面是一些食物的近似pH,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食物

苹果

柑桔

牛奶

鸡蛋清

pH

2.9~3.3

5.0~5.7

6.3~6.6

7.6~8.0

A.苹果B.柑桔C.牛奶D.鸡蛋清

答案:

A

22.月季花适宜在酸性土壤中生长。

某同学在给自己家的月季花施肥前,对下列各氮肥的pH进行了测定,结果如下:

()

化肥名称

尿素

碳酸氢铵

硫酸铵

氨水

溶液的pH

7

8

5

11

该同学最好选用的化肥是

A.尿素B.碳酸氢铵C.硫酸铵D.氨水

答案:

C

23.化学科学中最有创造性的工作就是设计和制备新物质,为人类造福。

例如,尽管柠檬酸(C6H8O7)存在于一些水果中,但现在用作食品添加剂的柠檬酸大多数是人造的。

下列有关柠檬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柠檬酸属于有机物

B.柠檬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C.柠檬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6:

8:

7

D.柠檬酸的水溶液pH<7

答案:

C

24.下列变化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

A.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B.干冰干冰汽化

C.点燃蜡烛D.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

答案:

C

25.某技术员在分析醋酸溶液中溶质的含量时,测得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则该醋酸溶液中,醋酸的质量分数为()

A.5%B.14%C.20%D.25%

答案:

D

26.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燃烧,我国救援人员在灭火工作中作出了贡献。

下列措施中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A.设法阻止石油喷射B.设法降低油井井口的温度

C.设法降低石油着火点D.设法使用火焰隔绝空气

答案:

C

27.如右图实验,放置1~2周时间后,装置中能出现的现象是()

A.铁丝不变化B.试管中的液面不变化

C.铁丝逐渐消失D.试管中的液面上升

答案:

D

28.现有X、Y、Z三种金属,其中只有Y能与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而X能把2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则X、Y、Z的金属活动性从强到弱顺序正确的是()。

A.X、Y、ZB.Y、Z、XC.Y、X、ZD.Z、Y、X

答案:

C

29.实验室使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取的CO2是不纯净的,为证明该气体中含有多种物质,所用的试剂及使用顺序正确的是()

A.无水硫酸铜、硝酸银溶液、石灰水B.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石灰水

C.硝酸银溶液、石灰水、无水硫酸铜D.氯化钙、石蕊试液、水

答案:

A

30.有一无色气体,有人说是二氧化碳,有人说不是。

你认为应该用下列哪一种方法马上进行确认?

()A.讨论B.调查C.实验D.上网

答案:

C

31.下列气体中,不能用碱石灰干燥的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氢气D.一氧化碳

答案:

B

32.(2011•广东佛山)不另选试剂,仅利用组内各溶液之间的相互反应,就能将它们区分开来的是

A.HCl、NaCl、NaNO3B.NaCl、CuSO4、NaOH

C.Na2SO4、Ba(NO3)2、HClD.NH4NO3、NaOH、H2SO4

答案:

B

33.分别向两杯蒸馏水中加入冰块和蔗糖,得到冰水和糖水,从化学组成上分析,它们分

别属于()

A.单质和化合物B.化合物和化合物

C.化合物和混合物D.混合物和混合物

答案:

C

二、填空题

34.(1分)列举家庭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各一种(写化学式):

酸,盐。

解析:

CH3COOH;NaCl(其它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35..(5分)化学小组为探究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如下三个实验(其中金属均已打磨,其形状、大小及同种稀盐酸的用量均相同):

(1)实验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实验②的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附着,

这说明铜比银的活泼性______(填“强”或“弱”)。

(2)甲同学认为通过实验①和③可比较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丙两位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方案不足以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利用金属不同的化学性质分别补充了一个实验(右图所示),

都实现了探究目的。

乙同学的实验:

X是金属______,Y是__________溶液;

丙同学的实验:

X是金属______,Y是__________溶液。

解析:

(3)(2分)FeCuSO4(或铁硫酸铜)CuHCl(或铜稀盐酸)

(2)(1分)锌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速度比铁的快

(1)(2分)Fe+2HCl=FeCl2+H2↑强

36.2006年一辆载有近30吨苯酚的槽罐车途经某市时发生侧翻,约有10吨的苯酚泄漏,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酸臭气味,对该市居民生活造成很大诚胁。

苯酚是一种有毒的物质,对皮肤、黏膜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1)苯酚化学式为(C6H6O)属于________。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现场救护人员应佩戴呼吸器,穿好防化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下列对事故的处理方法合理的是_________。

①用水进行冲洗或用泥土填埋

②挖隔离沟、铺薄膜防止扩散并回收泄漏的苯酚

③随时监测附近水源、土壤中的苯酚

(4)用木屑吸附残余的苯酚,然后燃烧处理。

写出苯酚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4)

(1)有机物

(2)苯酚有毒性和腐蚀性(3)②③

37.在下图所示的密闭暗箱里,放一盆生机盎然的绿色植物,烧杯中盛有蒸馏水,并悬浮着一个塑料小球,数天后,发现塑料小球漂浮在液面上,根据上述现象回答:

(1)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塑料小球漂浮的原因是。

解析:

(1)CO2+H2O==H2CO3

(2)绿色植物在黑暗处只有呼吸作用,呼出CO2,CO2与H2O作用生成H2CO3,使溶液密度增大

38.(8分)化学电池是一类重要的能源,按工作性质可分为:

一次电池(例如干电池)和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例如铅酸蓄电池)。

请简要回答下列各空

(1)铅酸蓄电池放电时能量转变是能转变成能。

(2)宿迁经济开发区某铅酸电池厂生产电池用的是28%的稀硫酸,将浓硫酸稀释配制成该稀硫酸时,一定将沿器壁缓慢注入中,并不断搅拌以防液体飞溅。

(3)使用铅酸蓄电池的电动车与使用汽油燃料的轻便摩托车相比,电动车不会产生

等有害气体,但电池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是不容忽视的。

(4)废旧干电池中许多物质是可以回收利用的。

某种型号干电池的剖面如下图所示。

现对干电池内的填充物(MnO2、C、可溶性糊状物和水)进行探究,请填空:

①取填充物溶于水,过滤、洗涤、干燥,得到黑色不溶物。

经过__________处理,即可得到纯净的MnO2;

②取①中过滤得到的滤液,分为两份,一份加入烧碱溶液,加热

产生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的水溶液pH>7,且常用作化

肥,则该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另一份加入AgNO3溶液,产生

白色沉淀,滴加稀HNO3沉淀不溶解,则可推知糊状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解析:

(3)CO(答案中含有CO即可)(4)①灼烧(或加热),②NH3;NH4C(每空1分,共8分)

(1)化学能电能

(2)浓硫酸水

39.(3分)

(1)硬玉是翡翠的主要成分,硬玉的化学式为NaAl(SiO3)2,其中Si的化合价是            。

(2)已知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请你写出氮化镁的化学式            。

(3)当空气被SO2严重污染时,可通过飞机喷洒物质X的粉末,使空气中的SO2含量明显降低,该过程发生的反应是2X+2SO2+O2==2CaSO4+2CO2,X的化学式是。

解析:

(每空1分,共3分)

(1)+4

(2)Mg3N2(3)CaCO

40.市售脑黄金化学式为C25H51COOH,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___________其中氧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___________。

解析:

(3分)396(1分)8:

13(2分)

41.乐乐在用肥皂洗衣服时发现泡沫很少,且有浮渣产生,衣服洗不干净。

这一现象说明当地的水为__________(填“硬水”或“软水”)。

在生活中,我们可用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洗完后,为使衣服干得更快,可采取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分子的观点回答)。

解析:

硬水煮沸放在阳光下晾晒温度越高,水分子的运动速度越快(合理即可)

42.(3分)食物调料中八角的主要成分是莽草酸(C7H10O5),莽草酸是白色粉末,气味辛酸,易溶于水,难溶于氯仿、苯和石油醚,熔点185℃~l87℃;具有抗炎、镇痛等作用。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问题:

(1)莽草酸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是;每个莽草酸分子中含有个原子。

(2)写出莽草酸的一点物理性质:

解析:

熔点185℃~l87℃

(2)莽草酸是白色粉末,气味辛酸,易溶于水,难溶于氯仿、苯和石油醚,

(1)84︰10;22

43.(3分)实验室中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它们是氯化钠溶液和稀硫酸。

应用你所学化学知识,试写出三种能分别将两溶液鉴别开的化学试剂(要求三种方法实验现象不同):

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

解析:

①石蕊试液②锌粒③BaCl2溶液

三、简答题

44.

向CuSO4和H2SO4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

滴加NaOH溶液的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下图,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

 

(2)通过图像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只答两点)。

 

解析:

(1)CuSO4+2NaOH=Cu(OH)2↓+Na2SO4

(2)加入60g氢氧化钠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

(3)共生成沉淀的质量是9.8g

阅卷说明: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Na2SO4。

原混合溶液中CuSO4的质量为16g等合理答案均可。

45.(8分)钢铁的生产和使用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每年世界上钢铁的产量很高,但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

等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

试举两种减缓钢铁锈蚀的方法:

①、②;工人师傅在焊接钢铁制品时,通常先用稀盐酸清洗制品,原因是(用化学方程表示):

而放置在空气中的铝制品却不易被腐蚀。

请你分析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解析:

(共8分)

空气中的氧气和水(2分)刷油漆、涂油……(凡合理答案均可得分)(各1分)

Fe2O3+6HCl=2FeCl3+3H2O(2分)4Al+3O2=2Al2O3(2分)

四、推断题

46.以下是一些常见物质间互相转化的关系图(有些反应条件已省略):

已知高温下CO能与多种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和CO2。

下列关系图中,A、B、X、Y均为无色气体,E、F为常见金属。

 

问:

⑴根据上图判断B的化学式为;Y的化学式为。

⑵写出蓝色溶液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⑶X除了与黑色固体甲、乙反应外,请再举一例说明X还能发生化合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解析:

⑴O2CO2⑵CuSO4+Fe=FeSO4+Cu

点燃

⑶2CO+O2=2CO2

五、实验探究题

47.(13分)复习时,常用专题探究的方法学习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制取,课堂上老师引导我们回顾了几个探究实验。

探究1:

研究常见物质组成

A.B、C都是研究物质组成的实验。

从研究方法得知,A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使瓶内压强减小来推测空气里氧气含量的。

B实验是通过证明生成物的

来推断水的组成的。

而C实验与(填实验代号)实验的方法相同。

探究2:

研究常见物质性质——氢氧化钠与硫酸是否刚好完全中和

(1)探索:

用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发现该溶液的pH<7,说明硫酸过量。

(2)验证: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解释与结论

取反应后少量溶液于试管中,

证明研究结论正确

写出

(2)出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探究3:

研究常见物质制取——制取氢氧化钠溶液

小京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过滤后得到无色溶液,他说:

“我制得了氢氧化钠溶液!

小欢同学却说:

“这种无色溶液中不一定含有氢氧化钠。

”他提出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试管取无色溶液少许,滴入2滴无色酚酞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无色溶液中含有

氢氧化钠

小妮认为小欢的实验方案也不严密,不能证实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理由是

小妮设计了另一个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无色溶液中确实

含有氢氧化钠

我认为:

小欢和小妮的实验是为了证实小京结论的可靠性,小京的结论不可靠,原因

是。

显然小妮的实验可靠性比小欢的实验好,原因是。

 

解析:

答案氧气;元素种类(或组成或成分或氢气、氧气或H2、O2);B

加入锌粒(或加入氧化铜或加入氢氧化铜或加入碳酸钠等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有气泡产生(或出现蓝色溶液或固体溶解,溶液变蓝或有气泡产生等)

Zn+H2SO4==ZnSO4+H2↑(或CuO+H2SO4==CuSO4+H2O

或Cu(OH)2+H2SO4==CuSO4+2H2O或Na2CO3+H2SO4==Na2SO4+H2O+CO2↑)

碳酸钠溶液也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或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或CaCl2溶液或Ba(NO3)2溶液或Ca(NO3)2溶液……];过滤,在滤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或过滤,在滤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硫酸镁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酚酞溶液变红[或产生蓝色沉淀、白色沉淀……]

没有证明有氢氧化钠生成(或生成的不一定是氢氧化钠)

排除了干扰因素(或实验现象唯一或实验现象不同)(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48.(7分)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如图所示)。

同学们对竹子中的

气体成分展开了探究,测定其成分。

(1)收集竹子中的气体。

小华提出:

将一节竹子浸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孔,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小刚提出:

可用注射器从竹子中抽取气体。

大家认为两人的想法都可行,于是分为A、B两组,在相同的条件下,A组采用小华的取气方法,B组采用小刚的取气方法,分别完成下面的实验。

(2)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向所取气体中加入①

有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为③。

(3)测定氧气含量。

【查阅资料】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的着火点为40℃。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方案一和方案二来测定氧气含量。

 

【进行实验】按上述两个方案进行多次实验。

【反思与评价】

a.实验中磷的量应为足量,原因是①。

b.两个方案的实验测定结果不同,测定结果比较准确的是方案②,原因是③。

c.经过A、B两组同学的实验,A组测得的含氧量总是大于B组的,你认为原因

是④。

 

解析:

(7分)

(2)①澄清石灰水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2+CO2=CaCO3↓+H2O。

(3)①将瓶中氧气耗尽。

②二,

方案二的实验始终在密闭装置中进行,能保持瓶内气

体在反应前不发生改变(或方案一在实验过程中打开了瓶塞,瓶中的气体成分在反

应前发生了改变。

④A组采用排水取气法,部分二氧化碳溶解于水。

49.(8分)某兴趣小组发现一袋腌制松花蛋的泥料,配料表上的成分是氧化钙、纯碱和食盐。

他们要探究在腌制松花蛋过程中都有哪些物质对鸭蛋起作用。

于是取少量泥料在水中溶解,充分搅拌后过滤,取滤液探究其成分。

【猜想与假设】他们都认为滤液中一定有NaCl和NaOH。

生成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为。

对其他成分他们分别做出了如下猜想:

小亮猜想:

还可能有Na2CO3

小强猜想:

还可能有Ca(OH)2和Na2CO3

你认为谁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你还能做出的猜想是:

还可能有。

【活动与探究】小亮取一定量的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了几滴稀盐酸,振荡,没有气泡,于是他得出结论:

没有Na2CO3。

请你选择CO2以外的物质,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你的猜想。

实验步骤

现象及相应结论

 

【反思】小强认为小亮的结论不严密,理由是

 

解析:

(8分)【猜想与假设】Na2CO3+Ca(OH)2=CaCO3↓+2NaOH小强

Na2CO3和Ca(OH)2不能共存Ca(OH)2

【活动与探究】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滤液中有Ca(OH)2;若不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滤液中没有Ca(OH)2(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