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07山东新高考选考地理一模冲刺模拟试题解析word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14118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2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卷07山东新高考选考地理一模冲刺模拟试题解析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卷07山东新高考选考地理一模冲刺模拟试题解析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卷07山东新高考选考地理一模冲刺模拟试题解析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卷07山东新高考选考地理一模冲刺模拟试题解析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卷07山东新高考选考地理一模冲刺模拟试题解析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卷07山东新高考选考地理一模冲刺模拟试题解析word版.docx

《卷07山东新高考选考地理一模冲刺模拟试题解析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卷07山东新高考选考地理一模冲刺模拟试题解析word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卷07山东新高考选考地理一模冲刺模拟试题解析word版.docx

卷07山东新高考选考地理一模冲刺模拟试题解析word版

2020年山东新高考·选考地理一模冲刺模拟试题

第七模拟试卷

(本卷共19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一、选择题:

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基瓦利纳是美国阿拉斯加州的一座小镇,它位于一条狭长的沙坝上,海拔约约1.8-3米。

历史上,在一年中的大多数日子,基瓦利纳几乎被厚厚海冰包围,每到秋冬季多暴风雪发生。

近50年来,由于全球变暖效应,海水侵蚀使基瓦利小镇岛屿面积急剧减少,预计到2025年,该小镇将会彻底沉入海底。

读图回答1-3题。

1.形成狭长沙坝的地质作用是

A.冰川侵蚀B.海浪堆积  

C.珊瑚堆积D.火山喷发

2.当基瓦利纳小镇处于一年中冰雪融化最多的时候,该区域

A.出现极夜现象B.暴风雪频发

C.河流从东面冲刷岛岸D.受温暖西风影响

3.近50年来,基瓦利纳小镇岛屿面积急剧减少最主要原因是

A.暴风频率增加,风浪侵蚀海岸加剧B.海平面上升,岛屿沿岸低地被淹没

C.植被遭破坏,抵抗侵蚀的能力下降D.海冰消融,失去海冰对岛岸的保护

【答案】1.B2.C3.D

【解析】1.结合材料,该地为沙坝,考虑是外力堆积作用的结果,排除A、D,又因其是沙坝,排除C珊瑚堆积。

所以其成因考虑是海浪堆积的结果,答案选B。

其实该区域为潟湖,其成因是河流和海浪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2.通过题干材料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一年中冰雪融化最多的时候在北半球夏季,就纬度而言可以出现极夜,但下半年应该出现极昼现象,排除A;材料提示暴风雪天气在冬季,排除B;西风带在夏季确实会北移,影响范围只能到65°左右,因此排除D;夏季东部河流进入汛期,流量增大,所以会冲刷东面岛岸,因此本题选C。

下图为基瓦利纳小镇航拍图。

3.首先材料及现实没有明显的证据表明该区域风暴频率增加,排除A;也没有材料表明该地原本植被丰富或者有植被破坏的提示,所以排除C;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纬高山地区冰雪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的确会淹没沿海低地,但近100年以来,因为气候变暖全球海平面才上升12cm,但材料提示该岛面积是急剧减少,且还有8年时间该岛屿完全沉没海底,说明最主要的原因不在于海平面上升,而是海冰融化后失去对砂质岛岸的保护,面积急剧减少,答案选D。

【考点】外力作用(特殊地貌的成因);特定时间和区域的地理现象(地球运动、三圈环流等);岛屿面积减少的原因(外力作用、温室效应等)。

“产业空洞化”问题是现在经济学界讨论较多的问题。

一些国家随着产业结构、生产活动不断向全球范围扩张,负担生产任务的工厂大量外迁,这必然引起国家原有的生产体系出现一定程度的空洞,出现产业空洞的国家把更多的力量投向高科技产业。

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国家中可能出现“产业空洞化”的是

A.新加坡B.巴西C.日本D.尼日利亚

5.“产业空洞化”可能使本国或本地区

①失业率上升②生态环境将进一步恶化

③城市化水平提高④产业结构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4.C5.D

【解析】4.“产业空洞化”主要是发达国家把生产成本高的产业转移国外,国内注重发展高科技产业;日本把大量的成本高制造业转移到海外进行生产,国内出现“产业空洞化”。

选C正确。

5.“产业空洞化”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大量的传统产业外迁,导致国内劳动力失业率增高;有利于国内生态环境的改善;国内注重发展高科技产业,不会导致经济发展水平的下降;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不会因产业变化而出现更高程度的城市化进程。

选D正确。

【考点】产业转移及其影响

下表是我国东部地区四地的气候资料。

据表回答6~7题。

地区

年平均气温(℃)

11.6

23.5

2.6

18.3

≥10℃积温(℃)

4140

8200

2800

6500

年降水量(mm)

683

1980

538

1350

6.表中四地最有可能位于

A.①地——华北平原B.②地——云贵高原

C.③地——塔里木盆地D.④地——海南省

7.表中①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不利条件和主要农作物是

A.热量不足;春小麦B.水资源短缺;棉花

C.光照不足;水稻D.降水少;甜菜

【答案】7.A8.B

【解析】7.根据表中数据判断,①地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可能是华北平原;②地区应该位于热带季风气候,而云贵高于位于亚热带地区;③地区应该位于寒带气候,而塔里木盆地位于暖温带;④地区应该是亚热带季风气候,而海南岛位于热带地区。

8.根据上题①地区可能是华北平原,其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是缺水,主要农作物棉花、小麦等。

选B。

【考点】我国地理概况

长期以来,在鄱阳湖和长江的交汇处,江水浑浊而湖水清澈。

然而,近年来江水清澈而湖水浑浊的“清叠倒置”现象引进广泛关注,许多专家认为这种现象和水库建设、流域降水、水面风浪、采砂活动等多种因素有关。

下图为2000—2006年鄱阳湖北部和长江水体平均透明度变化图。

读图完成9~10题。

9.“清浊倒置”现象发生的首要原因是

A.流域内坡地开垦B.三峡水库蓄水C.鄱阳湖船只采砂D.长江船只采砂

10.最有可能欣赏到“清浊倒置”奇特景观的时间是

A.3月B.5月C.7月D.9月

【答案】9.C10.A

【解析】9.通过图中曲线的变化可以看到,鄱阳湖透明度降低幅度较大,因此“清浊倒置”的首要原因应该从鄱阳湖变浑浊入手,在选项当中,C选项是鄱阳湖船只采砂,湖底采砂会引起湖水搅动泥沙上泛,湖泊水变浑浊。

A选项,流域内坡地开垦,水土流失加剧会导致水流含沙量增大,这会引起长江和鄱阳湖的含沙量都增加,水变浑浊。

B是长江水变清澈的原因,D是导致长江浑浊的原因,与题意不符合。

10.由材料可知“清浊倒置”现象与“水库建设、流域降水、水面风浪、采砂活动”相关,长江流域冬春季节降水少,水土流失量小,因而河流含沙量小;再加上三峡水库“蓄清排浊”,冬春季节(11月至次年4月)蓄水,流速减慢,泥沙沉积;这使得冬春季节长江河水相对清澈。

而冬春季节鄱阳湖因水位下降,多采砂活动,湖水浑浊。

四个选项中只有3月符合时间特点。

【考点】水利工程和人类活动对大河的影响

图2示意我国某山地垂直带谱的历史变迁,图3示意该山地附近某湖泊剖面复原的温暖指数和湿润指数。

据此完成11~13题。

11.图示山脉可能是

A.太行山B.贺兰山C.天山D.秦岭

12.0.2万年至今时期内,气候的变化特点是

A.暖湿转为冷干B.冷干转为暖湿C.暖干转为冷湿D.冷湿转为暖干

13.气候趋于冷湿时,该山地垂直带谱的变化是

A.带谱更加复杂B.荒漠面积扩大C.林带界限下移D.草原面积缩小

【答案】11.C12.D13.C

【解析】11.该山地海拔在4000米以上,应该在青藏高原附近,C符合。

12.由乙图可以看出,0.2万年至今时期内,温暖指数越高,说明气候温度越高,气候的温暖指数呈现波动性上升趋势,因此可以看出气候整体由冷变映,蒸发旺盛,而湿润指数数值越高,气候越湿润,降水越多,湿润指数是呈现波动性下降趋势,说明降水减少,气候变干,因此气候的整体变化特点,为原先的冷湿转为暖干,选D。

13.气候趋于冷湿时,从乙图找到时应甲图时间段,从甲图可以看出,大致是距今1.15万-0.75万年和0.65万-0.48万年的两个时期内,自然带的垂直带谱缺乏荒漠带,复杂性明显降低,因此,荒漠的面积明显缩小甚至没有,A错误.而针叶林生长的下限,通过与之前时间段和之后时间段的对比,海拔明显降低,C正确,高山、亚高山草句带和禾草草原带、荒漠化草原带的面积明显扩大,因此草原面积是扩大的,D错误。

【考点】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变化

下图为某岛屿局部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图中黑点表示的地理事象最可能为城镇

A.火山、地震B.候鸟栖息地

C.交通站点D.小城镇

15.有关该岛屿的判断,正确的有

①终年受东南信风控制②11月-4月盛行西北风

③河流流量大,水流平稳④高温多雨,植物种类丰富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答案】14.A15.D

【解析】14.根据图例,图示区域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图中黑点表示的地理事象最可能为火山、地震,A对。

河流注入海洋,候鸟栖息地、交通站点、小城镇不会分布在海洋中,B、C、D错。

15.根据纬度,该岛屿受东南信风与赤道低气压带交替控制,错误。

11月-4月气压带南移,盛行西北风,正确。

河流短小,流量大,水流急,错误。

信风来自海洋,携带水汽多,该地高温多雨,植物种类丰富,正确。

D对,A、B、C错。

【考点】板块构造学说、气候类型分布规律

二、非选择题:

共55分

16.(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4年7月,超强台风“威马逊”和“海鸥”接踵而至,使海南文昌市罗豆农场和铺前镇1.6万亩良田变成盐碱地,5至10年内无法种植常规作物。

海南大学教授江行玉团队经过试种水晶冰菜,仅用半年时间,既达到了治理盐碱地目的,又让灾民获得巨大收益。

水晶冰菜是原产于非洲的泌盐性多肉植物,叶片上长有类似冰珠泡状细胞,里面是分泌出来的盐分,其耐低温、贫瘠、盐碱、干早,环境适应性强,侧枝多,是茎粗叶厚的多收性(多次采收)高营养蔬莱,因本身含有盐分,不仅病虫害少,而且烹制时不用放盐,售价高达每公斤30元。

中国是盐碱地大国,水晶冰菜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1)简述海南文昌良田变盐碱地的过程。

(4分)

(2)说明种植水晶冰菜是如何实现盐碱地治理目的的。

(4分)

(3)分析水晶冰菜种植在我国具有极大推广价值的原因。

(6分)

【答案】

(1)台风引起风暴潮,致使海水倒灌入良田;海水退去后水分蒸发,大量盐分在土壤中集聚。

(4分)

(2)从土壤中吸收盐分储存在植物体内;增加植被覆盖度,减少水分蒸发,防止土壤返盐。

(4分)

(3)我国盐碱地面积大,治理任务重;种植水晶冰菜可以改良盐碱地;易种植,成本低,增加盐碱地农民收入,经济效益高(利于盐碱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在盐碱地生长的水晶冰菜绿色无公害,满足人们对高品质蔬菜的需求。

(6分)

【解析】关于盐碱地及其成因和治理

A.盐碱地形成原因分析

盐碱地的成因“其实就是三个字:

高、大、有。

“高”是指地下水位高,较高的地下水位使地下水中的盐分随水位的上升,在土壤中聚集;

“大”是指土壤中的水分蒸发量大,促进地下水中的盐分向上运动和累积;

“有”是指有盐分积聚,致使土壤含盐量增加,最终达到一定浓度,形成盐碱地。

“盐碱地的形成,是自然与人为双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盐碱地形成的主要因素

1.自然因素

①气候条件(气温与降水)——降水少、蒸发强,易导致盐碱化

在我国东北、西北、华北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小、蒸发量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聚;

在东北、华北的半湿润地区,在降水量小、蒸发量大的季节,盐分在土壤表层积聚。

②地下水——地下水位的高低、含盐量大小

地下水位高,含盐量大,易形成土壤盐碱化;反之,不易土壤盐碱化

③地形条件——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地下水位高,易导致盐碱化

地形高低直接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运动,进而影响盐分的移动和积聚。

地势高的地区,水往低处流,水中的盐分随地下水及地表水从高处流向低处,在低洼地带积聚。

盐碱地主要分布在内陆盆地、山间洼地和平坦排水不畅的平原区。

④河流和海水的影响

河流及渠道两旁的土地,因河水侧渗而使地下水位升高,易形成盐碱地;

沿海地区,因受海水影响,地下水位高且含盐量大,易形成滨海盐碱地;

沿海地区,台风引发的风暴潮致使海水入侵淹没陆地,水分蒸发后,导致盐分在地表集聚,形成盐碱地。

(本题就是这种情况)

2.人为因素

①灌溉不当

大水漫灌,或低洼地区只灌不排,致使地下水位上升而积盐,这个过程叫次生盐渍化。

(为防止次生盐渍化,水利设施要排灌配套,严禁大水漫灌,灌水后要及时耕锄)

②沿海地区过渡抽取地下水,引起海水入侵地下水,使地下水盐度升高

B.盐碱对植物的危害

①土壤板结,肥力下降

②不利于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土壤板结致使作物根部缺氧,导致根系活力下降;坚硬的土壤也阻碍根系生长

③引起植物的生理干旱——土壤中盐分提高土壤溶液的渗透压,导致水分从根细胞外渗,使植物萎蔫甚至死亡,伤害植物组织。

C.盐碱地治理和改良

盐碱地形成的根本原因(主要矛盾)是水盐运动,所以治理盐碱地的核心是治水,关键是使表层土壤脱盐(排水排盐、抑制蒸发返盐、防止地下水位上升、淋盐或洗盐)

可以采用工程、生物、和农业等综合配套技术,科学调节和控制土壤中的水盐运动。

一般分几步进行,首先排盐、洗盐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再种植耐盐碱的植物,培肥土壤;最后种植作物。

具体措施如下:

1.引淡淋盐——引淡水灌溉,使土壤盐分溶解,通过下渗把表土层中的盐碱排到深层土壤中或侧渗入排水沟加

以排除,使表层土壤脱盐。

2.井排井灌(排水排盐)——通过竖井抽取咸水,补充淡水。

实现咸水淡化、土壤脱盐。

从机井抽取地下水用于灌溉,既可满足作物需水,又能淋洗土壤盐分和降低地下水位,起了竖井排水的作用。

机井抽水时,井的周围地下水位下降,形成一个以井为中心的降落漏斗,特别是在群井抽水情况下,降低地下水的效果更为显著。

随着地下水位降低,地面蒸发减少,可防止或减缓地表积盐的强度。

3.农田覆盖,抑制蒸发返盐——选择适当覆盖物(光解地膜、作物秸秆等)覆盖地表,抑制蒸发返盐。

4.适时耙地,抑制蒸发返盐——耙地可疏松土壤,截断土壤毛细管水向地表输送盐分,抑制蒸发返盐。

5.科学灌溉(禁止大水漫灌),有灌有排;采用喷灌、滴灌——合理灌溉,防止地下水位上升。

6.深耕深翻(深耕翻土)——盐分在土壤中的分布是表层多,下层少,经过耕翻,可把表层土壤中盐分翻扣到下层,把下层含盐较少的土壤翻到表面,使表层土壤脱盐;而且,翻耕能疏松土壤,截断土壤毛细管水向地表输送盐分,抑制蒸发返盐。

(思考:

盐碱地翻耕的时间最好是春季和秋季?

因为春、秋是返盐较重的季节,表层土壤盐分高,深层土壤盐分低;秋季耕翻也有利于杀死病虫卵,清除杂草,深埋根茬,加强有机质分解和迟效养分的释放)

7.种植吸收盐分的植物——植物将土壤中盐分吸收到植物体中,使土壤脱盐;削弱光照,抑制蒸发返盐。

(如本题中引种水晶冰菜)

8.鱼塘--台田模式,降低地下水位——低洼地区挖泥成塘、堆泥成田,通过提高台田高度降低地下水位,可抑制蒸发返盐;又利于雨季时台田雨水下渗淋盐,使土壤脱盐。

9.增施有机肥——盐碱地一般有低温、土瘦、结构差的特点。

有机肥经微生物分解、转化形成腐殖质,腐殖质可促进土壤形成团粒结构,使孔度增加,提高土壤疏松度,增强透水性,利于盐分淋洗和抑制返盐;腐殖质可和碳酸钠作用形成腐殖酸钠,降低土壤碱性;腐殖酸钠还能刺激作物生长,增强作物抗盐能力。

10.合理施用化肥(中性和酸性肥料)——化肥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的耐盐力;化肥可改变土壤组成,抑制盐类对植物的不良影响

17.(14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材料一新几内亚岛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岛,最高峰查亚峰,海拔5030米,为大洋洲最高点。

全岛不少山峰都是死火山锥,部分山区近期还发生火山喷发,并有频繁的地震。

材料二新几内亚岛简图

材料三甲城市气温资料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查亚峰植被形成垂直变化的成因。

(4分)

(2)根据材料二、三,运用所学知识,说出甲城市的气温特征,并分析原因。

(6分)

(3)深水稻的单产比一般水稻低,分析说明图中乙处沿海平原发展深水稻种植的原因。

(4分)

【答案】

(1)山地海拔高,从山麓到山顶,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形成垂直气候带,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4分)

(2)特征:

全年高温(1分),气温年较差小。

(1分)

原因:

位于10°S和赤道之间,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1分),且年变化小(1分),所以终年高温;纬度低,昼长变化小,年太阳辐射变化小(1分);近海,气温受海洋调节明显,所以气温年较差小。

(1分)(任意四点共4分)

(3)沿海平原地势平坦低洼,易积水;(1分)热带雨林气候降水量充沛,易发洪涝(1分);所在国家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1分)种植深水稻可以使粮食受洪涝影响小(1分);深水稻田水深养鱼,为良性农业生态系统,保证多样的食品供应(1分)。

(答对四点得4分)

【解析】

(1)从材料一和材料二可知山地海拔高,纬度低,从山麓到山顶,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变化,形成垂直气候带,从而形成植被的垂直变化现象。

(2)从表格中数值可以得出该地气候特征:

全年高温,气温年较差小。

可以从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对形成原因进行分析。

位于100S和赤道之间,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角大,且年变化小,所以终年高温,纬度低,昼长变化小,年太阳辐射变化小,近海,气温受海洋调节明显,所以气温年较差小。

(3)主要从当地的地形、气候、和当地的市场需求分析。

沿海平原地势平坦低洼,易积水,热带雨林气候降水充沛,易发洪涝,所在国家人多地少,粮食需求量大;种植深水稻可以使粮食受洪涝影响小,深水稻田水深养鱼,为良性农业生态系统,保证多样的食品供应。

18.(13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图1为坦桑尼亚略图。

图2为图1中乙地降水量统计图。

图1图2

材料二坦桑尼亚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大部分地区为高原,东部沿海地区有狭窄平原。

自然保护区众多,约占国土面积的1/3。

该国经济欠发达,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近年来,坦桑尼亚实施经济改革,东部沿海地区吸引了大量外资,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

(1)甲地处于内流区,简述该内流区形成的自然条件。

(3分)

(2)该国东部地区河流不宜发展航运,说明其自然原因。

(3分)

(3)与开发水电相比,有人认为该国更宜利用天然气发电,请说明理由。

(4分)

(4)简述该国规划建设图中经济走廊的主要目的。

(3分)

【答案】

(1)盆地地形;降水量较小;蒸发量大。

(3分)

(2)降水季节变化大,水位变化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河流长度较短。

(3分)

(3)天然气资源丰富;生产受季节影响较小;接近电力消费市场;有利于保护自然保护区;有利于保护河流生态环境。

(答对四点得4分)

(4)开发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带动走廊沿线地区发展;加快西部落后地区发展;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

(答三点得3分)

【解析】

(1)因为是内流区,可以从陆地内循环的环节角度分析。

图中甲为盆地地形,向心型水系;降水量较小;蒸发量大,不参与海陆循环,所以应为内流区。

(2)河流航运的自然条件分析主要从流量、水量季节变化、流速等方面分析。

图中东部地区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河流长度较短,降水季节变化大,水位变化大,不适宜发展航运。

(3)电能开发比较可以从市场、资源及生态保护等方面分析。

天然气资源丰富;生产受季节影响较小;接近电力消费市场;有利于保护自然保护区。

(4)该国规划建设经济走廊的主要目的从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等方面分析。

该项目有利于开发西部地区矿产;带动沿线地区发展;加快落后地区发展和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

19.(1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滑坡-碎屑流是指滑坡发生后在其运动过程中岩土结构逐渐被破坏,最后特化为碎屑流的特殊现象。

2017年7月1日,四川省雷波县(图10)白沙村发生滑坡-碎屑流灾害,造成约500米在建公路和约1.5公顷被掩埋。

成都某地质灾害研究所赴现场调查,并运用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碎屑流分布状况(图11),经统计分析发现,碎屑流颗粒粒径的变化能反映出滑坡-碎屑流速度的变化,在堆积体中巨石含量较少且巨石数量在各海拔也不一样(表1)。

(1)推测白沙村本次滑坡的形成原因。

(4分)

(2)据表1信息,补充完成白沙村滑坡不同海拔巨石数量变化折线图。

推测巨石堆积最集中的高度,并说明理由。

(6分)

(3)研究人员在钻孔中发现碎屑颗粒粒径自上而下呈现由大变小的排列现象。

试分析小颗粒碎屑在碎屑流下层分布较多的原因。

(4分)

【答案】

(1)山地地形.坡度大;基岩裂隙多.岩石破碎;修建公路,破坏地表的稳定性;坡地开垦,破坏地表植被。

(4分)

(2)

(纵坐标轴名称及单位正确、纵坐标刻度值正确,并能准确描点连线)(3分)

1000~1100米滑坡-碎屑流运动至1000~1100米处,地形坡度变小,加上挡土墙的阻挡,运动速度减慢,巨石在此堆积。

(3分)

(3)碎屑流运动速度较快,一方向侵蚀底部岩土体产生大量小颗粒碎屑分布在下层,另一方面引起表层碎屑流强烈的震动筛选,细小颗粒碎屑沿大颗粒间隙沉到下层分布。

(4分)

【解析】制作____________折线图的基本步骤

(1)根据统计资料整理数据。

(2)先画横轴,后画纵轴,纵、横轴都要有单位,按纸面的大小来确定用一定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

(3)根据数量的多少,在纵、横轴的恰当位置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成图见【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