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美课标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docx
《1人美课标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人美课标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人美课标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美术
小学美术教案第一册
第一课:
让大家认识我
教材分析:
本课为一年级新生入学后上的第一节美术课,同学之间彼此都有想相互认识一下的愿望。
所以,本课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水平及未来发展,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及激发兴趣为基点,通过形式多样的撕、剪、贴、画、说、看、玩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能力,使之通过学习活动能用自己喜爱的媒体工具制作自己喜欢的作品,并大胆地向同学介绍自己和作品。
因而,本次学习活动,既是一次艺术认识创造的活动,又是一次同学、师生之间的认识交流、增进情感的活动。
教材通过文字和图片提示的制作方法及学生活动方式,旨在突出如何帮助学生进行主动的学习,使教学方式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2.运用学习的方法欣赏作品。
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教学重点:
欣赏方法
教学难点:
思维发散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同学们!
从现在开始,你们就成为小学生了。
在小学里你们将学习很多的知识,其中就有我们今天学习的美术。
在美术课上老师将教你们如何观察事物,如何欣赏美的事物(作品),如何表现事物(创造作品),如何使用画笔、剪刀等美术工具,使你们运用学习到的美术知识,用你们的聪明才智和灵活的双手,来美化我们的生活。
今天,老师首先教你们如何欣赏美术作品好吗!
欣赏方法
初读作品:
观察作品画了些什么,了解作品表面所反映出的东西,如:
画的是人、风景还是动物等等。
再读作品:
通过观察作品,回想、联想生活中自己的体验、经验等,寻找共鸣与差异。
细读作品:
观察分析、琢磨作者运用了那些技巧、技法、材料(纸张、画布、颜料……)
精读作品:
分析作者为什么要表现这些事物,与生活、时代背景相联系,对作者所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的判断,你自己是赞同还是反对,弄清自己欣赏、赞赏什么?
反对、批评什么?
评价作品:
用自己的观点对作品的好与坏、成与败、是与非进行评说。
范例引导
欣赏作品:
教材第一页
同学们!
你们来看这幅画都画了些什么呀?
噢!
画中画了…
你们都说对了,你们观察的真仔细呀!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明确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增长主体意识)。
(鼓励孩子们讲述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受,注意让多数的孩子都有发言的机会,不要用肯定的评价,在他们没有说清楚的地方加以引导和启发)。
你还发现小作者所表现的和你观察到的用什么不同?
(注意引导学生的发散思维,适时给予心理上的激励)。
你们在上学前,有很多的同学在幼儿园或少年宫学过画画是不是呀,在你们中间有没有知道,小作者是用什么方法画的?
对了他用国画的方法,国画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艺术表现方法,谁能讲一讲国画是这么回事(鼓励学生自己讲,教师做补充)。
这种表现手法有那些特点呢?
生动…(尽量让孩子自己讲)
为什么小作者这样画呀?
谁能根据作者的画讲一个小故事。
(鼓励孩子们有创造性讲解,鼓励创新,鼓励求异,鼓励有个性。
)
实践操作
选取富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孩子们按照老师教的方法,自由欣赏,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尽量少干预,教师可做答疑,控制教学的速度、气氛。
第二课:
看谁涂得更好看
教材分析:
画笔和色彩对儿童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自幼儿时期,他们就喜欢在随意的涂抹中体味色彩对视觉的冲击;体味创造的成就感;体味快乐;这种体味是审美的摇篮。
在学习中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认识色彩,注意统一纠正某些颜色的不规范名称。
本课在认识色彩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选择画笔,自由组织、涂色,以点、面、线、劝、刮等不同方法涂色,感觉不同的画笔、不同的方法所带给画面的不同视觉感受,也使学生体会到色彩的搭配与组织的变化带来的不同效果。
并且学习敢于大胆组织画面,为今后的学习与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内容与目标:
(1)A.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
熟悉工具,认识颜色应会:
不同风格线色的表现B.隐性内容与目标:
创新精神,集体合作意识。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在美术游戏中学会使用画纸,尝试以不同笔触、不同画材组织画面。
难点:
引导学生会不同笔触、不同的画材赋予画面的不同效果。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常用色彩和基本形,了解它们的名称。
2.学习执笔方法并运用学习的方法练习勾线与平涂。
3.培养学生大胆作画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
认识常用色彩和基本形
教学难点:
学习执笔方法掌握勾线与平涂的技巧
教学过程:
游戏导入
同学们!
我们的生活是五彩缤纷的,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美丽的颜色。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开火车游戏好不好?
每个同学说一说自己衣服的颜色好吗?
认识色彩
认识常用的色彩如:
红、黄、蓝、绿等(第一组卡片:
制作色彩卡片,卡片最好作成树叶、花朵、小动物等有趣的形状,以便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每介绍一种颜色就在黑板上粘贴一种颜色的卡片)。
了解相邻、近似的颜色(不要求掌握)。
认识形状
认识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基本形,了解这些基本形的特点。
区分正方形与长方形。
将方形切割分解成两个三角形。
再将三角形与方形组合构成梯形及平行四边形。
最后出示圆形,分析圆形与其它形状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让学生自己观察、分析,教师加以引导的提示)
训练方法
介绍两种执笔方法,方法其一,写字式的执笔方法,用右手的拇指与食指捏住笔杆中指在后面顶住,笔尖与手指保持一定距离,因笔的长度而定。
方法其二,左手先拿住画笔笔尖朝左,然后将笔放到右手,右手的拇指和食指将笔杆握住。
前一种方法适合勾线、画细致的东西,后一种方法适合画大的物体和平涂大面积的地方。
要求学生在画纸上自由勾线、平涂,勾画基本形并更换使用自己喜爱的色彩。
第三课:
滚动乐园
本课从课前准备开始到教学全部过程,全由学生主体的活动贯穿着:
探索——感受——体验——联想——表现——评价各个环节。
探索:
课前与学生交流,寻找能滚动的东西带入课堂。
体现出自然和生活是第一课堂。
创作表现来源于生活。
感受:
在滚动玩耍时,看、摸、闻等触觉行为,影响着学生对物体的认识。
体验:
玩耍的经历说明了物体的形态、特征、共性。
联想:
滚动中物体位置不断变动,其快慢、翻转、碰撞、弹蹦、滑行、停止,引出学生对生活中有关现象的记忆和联想,触发了创意思维。
表现:
学生作品中丰富的形、色、线充分体现了儿童的感受和思维。
真实的物体充实着他们的形象思维。
评价:
学生讲述和交流所画景象情节,词语和绘画两种语言的互动促进和扩展了儿童的表现力。
教学内容与目标:
应知:
在感知活动中,触发学生去发现和思考物体特征、形状。
其中感知行为是显性的,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是隐性的。
应会:
1.会有序而友好地合作游戏。
2.会观察和提出问题,包含着内在的隐性活动。
3.随意大胆地使用绘画工具表现出感受到或想到的滚动现象,创作出有故事情节的画面。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通过师生共同创设的有趣味的感知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体验和表现的能力。
难点:
引导学生边线自己所见、所想。
在感知基础上启发学生发散思维,展开创作。
第四课:
泥巴真听话
泥巴是孩子喜欢用来玩耍的自然材料,可塑性强,并且充满着大自然的气息。
因此,以它作为学习的内容,不但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满足孩子天生好动好玩的需要,还可以通过游戏活动激发孩子自主学习的愿望,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并藉游戏活动认识大自然中的资源及用途。
本课教材通过展示学生进行玩泥巴游戏时的欢快场面和玩法、探究的问题、卫生习惯的要求等图文资料,向师生呈现出一种以趣味性、探究性、学习过程、学习方式为考虑的教学思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探索感知泥性,归纳几种基本的玩泥方法,口头发表体验感受。
难点:
感受、探索泥性及口头发表。
第五课:
剪剪撕撕画画贴贴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尝试工具媒体,用剪刀、纸、笔等通过撕撕、剪剪、画画的方法,大胆、自由地把学习过程中所欣赏的大师的画、学生的画以及所听到的、感受的事物表现出来,从而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本课教材是以纸材、彩色笔运用体验为基础的绘画工艺课。
因此在教材上安排了一些以撕贴添画、剪纸及学生活动的图片,目的是为了使欣赏、绘画工艺制作之间形成一内容相关,体现教学过程及学生学习方式的整体教学构思。
其中,马蒂斯等作品的安排旨在引导学生赏析现代艺术,开阔眼界及思路,提高审美感知能力。
学生合作创作的作品体现了学生合作、共同学习提高的这一思路。
作业要求及欣赏作品的多元组合,为学生提供了可供思考、探究的空间,学生可以自主学习、探究以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表达自己想法的方法。
第六课:
花点心
教材分析:
课本以真实的花点心与同龄儿童制作的“花点心”做对比,导入本课,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的联想,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大胆进行创造的动机。
“制作示范图”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地运用揉、搓、压、捏等方法进行创造。
课堂活动的照片表示本课不只是学生个人的创作,还可以同学之间互相欣赏、评价。
教学内容与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以自己的创造性制作活动加深体验。
初步尝试立体造型所带来的乐趣,感受立体造型和色彩搭配的基本方法。
锻炼学生细心观察和大胆创造的精神。
如将本课作为一次集体创作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相互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由于儿童更注重物质的感受,所以在教学中应着重引发孩子对“花点心”的漂亮外表的认识,而不应过于注重是否好吃。
虽然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制作技法,但此时应更关注创作的结果。
第七课:
五彩路
教材分析:
与第六课的指导思想相同,课本以立交桥和中间种植花草的道路图片与同龄儿童制作的“五彩路”作品做对比,导入课本。
在学生作品中,包括了天上、地下、水中的“五彩路”,其目的在于引发学生的联想,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大胆进行创造的动机。
教学内容与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体会和发现生活中的美,并以自己的创造性制作活动加以提炼。
初步尝试应用拼贴画的基本方法进行创作。
学习应用适当的工具、运用造型创作和色彩搭配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和大胆创造的精神。
如将本课作为一次集体创作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相互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还可以将学生的集体创作悬挂展示,作为美化装饰环境的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
在儿童心目中,现实生活中的道路的色彩是单调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将细致观察和大胆想象与丰富的色彩相结合来完成创作。
第八课:
美丽的天空
在自然界中,天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随着季节和早晚变化,天空会出现许多美丽的色彩,千变万化的云朵、风、沙、雪、雨及雷鸣电闪,在天空还会出现许多飞鸟、昆虫、飞机、风筝和气球……
本课设计强调了学生可以用写实或幻想的手法完成一件美丽的天空剪贴画或绘画作品。
在教育理念上,强调让学生逐步体验美术学习的特征,了解在创作中的多种手法:
可以写实,可以幻想,了解作品的多种形式。
教学内容与目标:
A.教学内容:
用写实或想象的方法完成一幅美丽的天空的绘画或剪贴画作品。
B.显性目标:
学习剪贴画和绘画技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C.隐性目标:
尝试用纸、剪子、胶水、吹塑板、水粉色等多种工具和材料,通过想想、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自由、大胆地把所感所想表现出来,体验各种绘画工具和不同材料的使用效果,认识常用色。
第九课:
看谁画的鱼最大
本课设计目的是训练学生敢于充满画面大胆作画的习惯,认识鱼的形状和特点,了解自然界的鱼与美术作品所表现的鱼的异同,初步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
本课欣赏部分选择农民画和自然界中鱼的图片,选择农民画《戏鱼》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
农民画色彩鲜艳,装饰性强,表现手法夸张。
书中第10页自然界中于的图片作为欣赏内容,目的是让学生了解鱼的形状和特征,用自然界的鱼与农民画中的鱼进行对比,发现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初步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内容与目标:
A.显性目标:
应知:
初步感受自然界中的形象与艺术作品中的形象两者之间的关系,知道大小是在对比中产生的。
应会:
能大胆作画、充满画面,画一条大鱼。
B.隐性目标:
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爱自然的情感。
画鱼-圆形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圆形的方法。
2.运用学习的方法并添加特征练习画圆形的鱼。
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添加装饰鱼身上的花纹。
教学重点:
圆形画法
教学难点:
添加花纹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同学们!
前面我们都学习了那些知识,你们还记得吗?
啊!
我们学习过认识颜色,自由勾线和涂色,和认识了基本形对吧!
谁还记得这个形叫什么形(出示圆形卡片)。
那么都说对了,那谁还记得圆形与其他形的区别(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没有角,对了,你们说的真好,老师都佩服你们记得真牢!
(注意鼓励学生调动学习积极性)
演示画法
两笔由上而下顺向运笔两笔由下而上逆向运笔一笔顺向运笔(逆向)
①画圆形可采用两种方法,按运笔次数来分:
一种是分两笔画成,这又可分成两种(一种顺向运笔,另一种逆向运笔)。
一种是一笔画成(也可分顺向和逆向)。
②生活中都有那些东西是圆形的呢?
灯泡、车轮、鱼……(让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发散,激发他们的创造欲和求异精神。
)由此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画鱼-圆形练习)
③怎样在我们的画纸上画一只可爱的鱼呢?
首先,我们要考虑这只鱼安排在画纸的什么位置上,放在什么位置上合适呢?
(将一只画好的鱼的卡片放在画纸的各个位置上比较,让学生说放在哪,然后让他们讲出为什么这样做。
)
④教师轻松地在画纸上勾画出圆形,接着问:
还需画些什么?
学生边说教师边在画纸上勾画,在勾线结束时让学生在自己的画纸上勾画。
(巡视、指导,注意因材施教)
⑤大多数的学生勾画完之后,提问:
我们还需怎样做,才能把勾画的这条鱼画的更完美?
(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和解决方案)添加花纹涂色(使用幻灯片复合变化花纹和颜色)。
⑥在学生们完成上述步骤之后,如果还有时间让他们添加些水草、气泡等。
第十课:
让我的飞机上蓝天
本课教学强调了让学生进行折纸飞机的探索和实践。
对于一年纪小学生,折一架纸飞机并不难,但是让他们创造一种新的折纸飞机的方法,或者把一架折好的纸飞机拆开后再复原,用另外一张纸再折一架,就不那么容易了。
再有,学生要学会识图,按照图纸折叠一件作品,这种能力也是学生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所必须掌握的。
在本课教学中,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互教互学,培养学生的探索和研究精神。
教学内容与目标:
A.显性目标:
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研究折纸飞机的方法,鼓励学生在折纸飞机上创新。
B.隐性目标:
提高学生涂色及色彩搭配的技巧;在画面、折折、剪剪中了解彩笔、剪子和纸张的性能。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使学生灵活勾画基本形。
2.运用学习的方法并添加特征练习画飞机。
3.通过图形组合培养学生创造性发散思维。
教学重点:
图形组合
教学难点:
添加特征刻画飞机
教学过程:
拼图游戏
教师课前准备各种图形卡片若干,让学生利用这些卡片在黑板上拼图,然后让他们讲出他们拼的是什么。
让学生分析这个飞船可以概括成几个什么基本形,你能不能利用卡片拼摆出来。
演示画法
1安排位置(构图)。
2勾画主体的基本形。
3添加其它基本形。
4添加局部特征。
5涂色。
6添加背景。
实践操作
在学生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图片资料,巡回指导,因材施教,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多鼓励多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小结
谈收获、谈体会,总结经验。
第十一课:
画汽车
教材分析:
汽车是学生非常熟悉的一种交通工具,儿童从涂鸦期开始,就对外形各异,功能多样,色彩丰富的汽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节课就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对汽车的回忆、观察、大胆地把自己所见所闻,所想所思的事物表现出来,从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教学内容与目标:
A.显性目标:
1.通过对汽车的观察分析,学习概括、表现不同种类汽车的外形特征。
2.在对汽车的观察、分析、表现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感知和形象思维能力以及造型能力,发挥综合学习能力。
B.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主体意识。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挥个性。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使学生灵活勾画基本形。
2.运用学习的方法并添加特征练习画大汽车。
3.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添加乘客与街道。
教学重点:
方形画法
教学难点:
添加精彩的电视节目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方形、圆形、三角形的画法,以及利用这几个基本形勾画事物。
这节课我们要利用这几个基本形组合来勾画大汽车(板书课题:
画大汽车-组合练习)
观察研究
(出示图片)请学生们仔细观察,从汽车整体来观察侧面可以概括成什么基本形,在汽车车体上还有那些基本形。
车窗是方形、车轮是圆形等等(尽量让学生细致观察并说出来)
方法演示
1安排位置(构图)。
2勾画长方形(车身)。
3添加两个圆形(车轮)
4添加车窗、车灯等。
5涂色(幻灯片复合)。
实践操作
在学生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图片资料,巡回指导,因材施教,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多鼓励多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小结
谈收获、谈体会,总结经验。
第十二课:
卡通明星总动员
教材分析:
本课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使学生认识到“原来熟悉的卡通形象也是美术作品”。
以此来提升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在浓厚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中形与色的感受,以及对真、善、美的认识。
从而发展一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与目标:
A.显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欣赏中外卡通形象,使学生初步对卡通作一理性上的了解。
通过大家交流,使小朋友认识更多的卡通形象,认识到卡通形象的造型与色彩具有夸张性,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喜爱的卡通形象。
初步尝试用自己喜爱的色彩装扮卡通或以拼贴、重组等简单方式设计自己的卡通明星。
B.隐性内容与目标:
因各个卡通形象有其不同的故事背景,故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感受,初步树立真、善、美的价值观念,抓住时机进行适度的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热爱集体,善于合作的品质。
教学目标:
1.通过训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运用学习的方法耐心细致地撕贴小猫和丑娃。
3.促进学生的左右脑协调发展。
教学重点:
撕贴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对细小部分的撕贴
教学过程:
欣赏导入
同学们!
今天老师带来许多美丽的图画,请你们仔细观察,看这些图画,是怎样制作的。
(回答略)对了它们是用纸粘贴而成的。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种图画的制作(板书课题:
撕贴画-小猫.丑娃)
基本技巧
左手拿好手工纸,有颜色的面朝上,右手向上撕略向里用力,这时左手的手工纸被撕出白颜色的边来,右手向下撕则左手的手工纸没有白边。
撕细小的部分左右手尽量靠近。
撕贴步骤
1先确定所撕对象的大小和纸张的颜色。
2然后从大的部分撕起。
3之后再撕细小的部分。
4接着将撕好的部件组合在一起。
5确定之后先粘大的部件,再粘细小的部件。
实践操作
在学生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图片资料,巡回指导,因材施教,注意发挥学生的个性,多鼓励多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小结
谈收获、谈体会,总结经验。
第十三课:
大家一起画
教材分析:
1.拓宽学生对工具材料的认识:
随和社会的发展,绘画中媒材的使用越来越宽泛,人们在不断地创造性地开发新的媒材,本课力图使学生在玩玩画画的游戏中初步感受、体验美术的媒材及其特性,拓宽学生对媒材的认识,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使用媒材。
2.现代教育观念强调学生合作学习,本课通过“大家一起画”的作画形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与目标:
A.显性目标:
1.了解、体验、感受绘画的多种不同媒材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B.隐性目标:
1.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2.通过集体作画感受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
第十四课:
巧用纸餐具
在我们身边,可以找到很多类似纸餐具这种留之无用、弃之可惜的物品,稍加改变,就可以成为情趣盎然的艺术品。
本课的设立,目的在于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对于手边材料发现、认识、联想及灵活运用,并且适形造型,能够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再创造,使它具有新的生命力。
由于供我们选择的材质的形态具有不确定性,使它们的组合会有各种可能。
正如艺术大师罗丹所言:
“生活中到处都有美,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
教学内容与目标:
A.显性内容与目标:
尝试使用各种废旧材质进行造型。
B.隐性内容与目标:
创新精神、集体合作精神、德育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根据不同材质形态,使用多种手段进行新的造型表现;难点:
对于不同材质形态的联想迁移。
第十五课:
多彩的拉花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多种纸材及剪制手段,围绕如何运用多彩的拉花美化自身和环境这一目的进行设计及制作,并藉活动本身及作品传递、交流信息,从而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材中的图文以丰富的内容体现了教学要围绕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要在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这一思路。
如作业要求及思考题均提示了在明确学习目标这一前提下,如何自主探索拉花的多种剪法。
学生美化自身及环境的图片亦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拉花的用途及如何发挥集体的智慧力量,通过合作学习解决更多的问题。
第十六课:
神气的小厨师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美术课程改革的形势下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国家美术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设计的一节“综合探索”课。
本课选取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内容进行欣赏制作及饮食文化的探索,通过作品范例、教学辅助图、学生学习活动图片、文字内容、作业方式充分展现美术学习的有关过程与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以力求达到“课标”中“综合探索”领域的该年龄阶段目标。
本课以“神气的小厨师”为名,突出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探索性,对怎样的厨师才算“神气”,主要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各地方的美食特点、了解我国多元的美食文化,掌握欣赏、美食的方法和综合运用材料、技能设计制作各种美食,来达到突出“神气的小厨师”这一目的。
第十七课:
漂亮的建筑
教材分析:
低年级美术的造型与表现,主要是引导学生尝试不同工具,用纸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这是一节动手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通过对旧画报、海报、旧挂历、电光纸进行粘贴、剪刻等方法进行制作,也可用废弃的纸盒结合彩纸装饰多种多样的建筑。
学生剪贴画时,思维活动贯穿整个取材、撕、摆、组合、贴的全过程,如果积木游戏一样,是一种手、脑、眼的综合训练。
教学内容与目标:
A.显性内容与目标:
尝试使用不同纸材,体验造型快乐。
B.隐性内容与目标:
创新精神、集体合作精神,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在美术游戏中尝试以不同纸材组织画面。
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不同纸材赋予作品的不同感受。
第十八课:
妈妈和孩子
教材分析:
妈妈是每个一年级的小朋友最熟悉的人,小朋友在儿歌、童谣中常常唱到的:
最爱自己的妈妈。
因此本课主题《妈妈和孩子》是小朋友熟知的,易于接受的内容。
而妈妈究竟给了孩子什么样的爱?
妈妈是怎样爱孩子的?
妈妈的爱表现在哪些地方?
这些问题恐怕一年级小朋友从来没有注意观察、体会过。
本课就引用了不同表现形式以妈妈和孩子为主题的艺术作品,来展现妈妈与孩子的亲情。
从而让一年级的小朋友,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中的母子之情,认识多样的表现形式,学习观察艺术作品,体会妈妈对孩子的爱。
本课可采用自主学习方式,使学习者在学习中有情感的投入,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内容与目标:
A.显性内容与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