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西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13005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5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一西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大一西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大一西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大一西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大一西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一西经.docx

《大一西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一西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一西经.docx

大一西经

西经重点

第一章引论

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在有限资源的各种可供利用组合中进行选择的科学。

第二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需求

定义: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2.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是由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主要的因素有:

1.该商品的自身价格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3.相关商品的价格4.消费者的偏好5.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

3.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

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4.需求量的变动:

是指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5.需求的变动:

在某种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6.供给量的变动: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的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7.供给的变动:

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8.

9.需求的价格弹性和厂商的销售收入:

第一种情况:

对于ed>1的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相反,提高价格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即厂商的销售收入与产品的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第二种情况:

对于ed<1的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相反,提高价格厂商的销售收入增加,即厂商的销售收入与产品的价格成同方向变动。

第三种情况:

对于ed=1的单位弹性的商品,价低价格或提高价格对厂商的销售收入都没有影响。

10.供给的价格弹性

在西方经济学中,供给弹性包括供给的价格弹性、供给的交叉价格弹性和供给的预期价格弹性等。

在此考察的是供给的价格弹性,它通常被简称为供给弹性。

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1%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

它是商品的供给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

与需求的价格弹性一样,供给的价格弹性也分为弧弹性和点弹性。

供给的价格弧弹性表示某商品供给曲线上两点之间的弹性。

供给的价格点弹性表示某商品供给曲线上某一点的弹性。

假设供给函数为Q=f(p),以es表示供给的价格弹性系数,则供给的价格弧弹性的公式为:

供给的价格点弹性的公式为:

供给的价格弧弹性的中点公式:

11.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

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1%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它是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率的比值。

假定商品的X对需求量为Qx是它的相关商品Y的价格Py的函数,即Qx=f(Py),则商品X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弧弹性公式为

式中,△Qx为商品X的需求量的变化量;△Py为相关商品Y的价格的变化量;Exy为当Y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X商品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数。

当X的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化量△Qx和相关商品价格的变化量△Py均为无穷小时则商品X的需求的交叉价格点弹性公式为

12.恩格尔定律:

在一个家庭活在一个国家中,实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用弹性概念来表述恩格尔定理可以是:

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品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13.最高限价

最高限价也称为限制价格。

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

最高价格总是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

(市场出现供不应求)

14.最低限价

最低限价也称为支持价格。

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最低价格。

最低价格总是高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

(市场上出现产品过剩)

第三章效用论

1.效用的概念

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评价,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是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主观心理评价)

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对于同一种商品来说,消费者所消费或拥有的数量越多,他对于该商品的欲望的迫切程度就越低。

即每增加一单位同种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是递减的。

3.均衡条件:

4.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5.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6.序数效用论:

叙述效用论者认为,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大小应用顺序或等级来表示。

7.无差异曲线:

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8.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完全替代品完全互补品

消费者均衡

在均衡点E有MRS12=P1/P2这就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最大的效用,消费者应该选着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

这样理解:

在消费者的均衡点上,消费者愿意用一单位的某种商品去交换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即MRS12),应该等于该消费者能够将在市场上用以单位的这种商品去交换得到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即=P1/P2)

第四章生产论

1.短期:

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长期:

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

2.关于边际产量(MPL)和平均产量(APL)之间的关系

当MPL>APL时,APL曲线是上升的;当MPL

3.在第Ⅰ阶段产量曲线特征为:

劳动的平均产量始终是上升的,且达到最大值;劳动的边际产量上升达到最大值,然后开始下降,且劳动的边际产量始终大于劳动的平均产量;劳动的总产量始终是增加的。

第Ⅱ阶段是生产者进行短期生产的决策区间。

4.等产量曲线: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表示两种生产要素L、K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

特征:

第一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一条曲线表明:

1.实现同样的产量增加一种要素必须减少另一种要素2.凸向远点表明边际技术替代率有递减的倾向3.无数条.4.不能相交

5.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6.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MRTSLK=w/r=MPL/MPKMPL/w=MPK/r

第五章成本论

1.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

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它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2.显成本:

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3.隐成本:

厂商本身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4.从机会成本的角度上看,正常利润属于成本,并且属于隐成本。

当厂商利润为0时,厂商仍然得到了全部正常利润。

5.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的包络线。

6.长期平均成本曲线U型特征是由长期生产中的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规定的。

位置移动:

规模经济:

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应得到提高。

规模不经济:

当生产扩张到一定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

7.L、K同比例上升(规模报酬递增);L、K不同比例上升。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1.水平需求曲线意味着:

厂商只能被动的接受给定的市场价格且厂商既不会也没有必要去改变这价格水平。

2.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MR=MC

P>AC(存在经济利润的均衡)P=AC(经济利润为零时的均衡)

AVC<P<AC(亏损为最小的均衡)P=AVC(停止营业点时的均衡)

P

在(d)厂商的平均收益等于平均可变成本,厂商可以继续生产也可以不生产,也就是说,厂商生产或不生产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这是因为,如果厂商生产的话,则全部收益只能弥补全部的可变成本,不变成本的不到任何弥补。

如果厂商不生产的话,厂商虽然可以不必支付可变成本,但是全部不变成本任然存在。

由于在这均衡点上,厂商处于关闭企业的临界点,该均衡点被称作停止营业点或关闭点。

3.生产者剩余

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收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4.短期成本的分类

第七章不完全竞争市场

同一产量对应不同价格同一价格对应不同产量

1.结论:

凡是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带有垄断因素的不完全竞争市场中,或者说凡是在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具有一定的控制力量,相应的,但各厂商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市场中,是不存在具有规律性的厂商和行业的短期和长期供给曲线的。

2.价格歧视

以不同的价格销售同一种商品,被称为价格歧视。

1.一级价格歧视:

如果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

2.二级价格歧视:

只要求对不同的消费数量但规定不同的价格。

3.三级价格歧视:

垄断厂商对同一商品在不同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

4.只要求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

5.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

3.垄断竞争市场(同类但不同质的市场)

是这样一个市场组织,一个市场上由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

4.斯威齐模型

注:

其间断部分为垂直虚线FG;刚性价格。

斯威齐模型非勾结性垄断

基本假设条件:

如果一个寡头厂商提高价格,行业中的其他寡头厂商也都不会跟着改变自己的价格,因而提价的寡头厂商的销售量的减少是很多的;如果一个寡头厂商降低价格,行业中的其他寡头厂商会将价格下降到相同的水平,以避免销售份额的减少,因此该寡头厂商的销售量的增加是很有限的。

5.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与收益曲线

第九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1.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都供求商品时,市场就达到了一般均衡。

2.帕累托标准:

如果至少有一个人认为A优于B而没有人认为A劣于B,则认为从社会的观点看亦有A优于B

第十一章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

1市场失灵:

现实的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在许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

2.私人物体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1.排他性2.竞用性

到目前为止,讨论额对象主要是所谓的“私人物品”,即那些在普通的市场上常见的物品,例如,用于吃的水果,用于穿的衣服,以及火车上的座位等等。

私人物品具有2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是“排他性”;只有对商品支付价格的人才能够使用该商品;第二是”竞用性”;如果某人已经使用了某个商品(如某一火车站座位),则其他人就不能再同时使用该商品。

实际上,市场机制只有在具备上述2个特点的私人物品的场合才真正起作用,才有效率。

通常把国防这样一类既不具有排他性也不具有竞用性的物品叫做公共物品,而把海鱼这样一类只不具有排他性但却具有竞用性的物品叫做公共资源。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可以看成是外部影响造成市场机制失灵的2个特殊例子。

习题:

13.已知某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L2/3K1/3劳动的价格w=2,资本的价格r=1,求:

(1)当成本C=3000时,企业实现最大产量是的L、K和Q均衡值。

(2)当产量Q=800时企业实现最小成本时的L、K和C均衡值。

(1).由题意可知,C=2L+K,Q=L2/3

为了实现最大产量:

MPL/MPK=W/r=2.

当C=3000时,得L=K=1000Q=1000.

(2).同理可得。

800=L2/3K1/3.2K/L=2

L=K=800C=2400

4.已知某完全竞争行业中的单个厂商的短期成本函数为STC=0.1Q3-2Q2+15Q+10。

试求:

(1)当市场上产品的价格为P=55时,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和利润;

(2)当市场价格下降为多少时,厂商必须停产?

(3)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

解答:

(1)因为STC=0.1Q3-2Q2+15Q+10

所以SMC=

=0.3Q3-4Q+15

根据完全竞争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原则P=SMC,且已知P=55,于是有:

0.3Q2-4Q+15=55

整理得:

0.3Q2-4Q-40=0

解得利润最大化的产量Q*=20(负值舍去了)

以Q*=20代入利润等式有:

=TR-STC=PQ-STC=(55×20)-(0.1×203-2×202+15×20+10)=1100-310=790

即厂商短期均衡的产量Q*=20,利润л=790

(2)当市场价格下降为P小于平均可变成本AVC即P

AVC时,厂商必须停产。

而此时的价格P必定小于最小的可变平均成本AVC。

根据题意,有:

AVC=

=0.1Q2-2Q+15

,即有:

解得Q=10

故Q=10时,AVC(Q)达最小值。

以Q=10代入AVC(Q)有:

最小的可变平均成本AVC=0.1×102-2×10+15=5

于是,当市场价格P5时,厂商必须停产。

(3)根据完全厂商短期实现利润最大化原则P=SMC,有:

0.3Q2-4Q+15=p

整理得0.3Q2-4Q+(15-P)=0

解得

根据利润最大化的二阶条件

的要求,取解为:

考虑到该厂商在短期只有在P>=5才生产,而P<5时必定会停产,所以,该厂商的短期供给函数Q=f(P)为:

,P>=5

Q=0P<5

4、已知某垄断厂商的成本函数为

,反需求函数为P=8-0.4Q。

求:

(1)该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价格、收益和利润。

(2)该厂商实现收益最大化的产量、价格、收益和利润。

(3)比较

(1)和

(2)的结果。

解答:

(1)由题意可得:

且MR=8-0.8Q

于是,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MR=MC有:

8-0.8Q=1.2Q+3

解得Q=2.5

以Q=2.5代入反需求函数P=8-0.4Q,得:

P=8-0.4×2.5=7

以Q=2。

5和P=7代入利润等式,有:

л=TR-TC=PQ-TC

=(7×0.25)-(0.6×2.52+2)

=17.5-13.25=4.25

所以,当该垄断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其产量Q=2.5,价格P=7,收益TR=17.5,利润л=4.25

(2)由已知条件可得总收益函数为:

TR=P(Q)Q=(8-0.4Q)Q=8Q-0.4Q2

,即有:

解得Q=10

所以,当Q=10时,TR值达最大值。

以Q=10代入反需求函数P=8-0.4Q,得:

P=8-0.4×10=4

以Q=10,P=4代入利润等式,有》

л=TR-TC=PQ-TC

=(4×10)-(0。

6×102+3×10+2)

=40-92=-52

所以,当该垄断厂商实现收益最大化时,其产量Q=10,价格P=4,收益TR=40,利润л=-52,即该厂商的亏损量为52。

(3)通过比较

(1)和

(2)可知:

将该垄断厂商实现最大化的结果与实现收益最大化的结果相比较,该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时的产量较低(因为2.25<10),价格较高(因为7>4),收益较少(因为17.5<40),利润较大(因为4.25>-52)。

显然,理性的垄断厂商总是以利润最大化作为生产目标,而不是将收益最大化作为生产目标。

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垄断厂商总是以较高的垄断价格和较低的产量,来获得最大的利润。

1.西方经济学的概念:

研究稀缺资源的配置与利用,在有限资源的各种可供利用组合中进行选的科学。

2.需求:

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

3.影响商品需求数量的因素:

该商品的自身价格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3.相关商品的价格4.消费者的偏好5.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

4.一种商品均衡价格:

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5.需求量的变动:

是指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6.需求的变动:

在某种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7.供给量的变动: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的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8.供给的变动:

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

9.供给的价格弹性:

在西方经济学中,供给弹性包括供给的价格弹性、供给的交叉价格弹性和供给的预期价格弹性等。

在此考察的是供给的价格弹性,它通常被简称为供给弹性。

10.供给的价格弹性表示为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供给量的变动对于该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1%时所引起的该商品的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

它是商品的供给量变动率与价格变动率之比。

与需求的价格弹性一样,供给的价格弹性也分为弧弹性和点弹性。

11.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表示:

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对于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的反应程度。

或者说,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当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1%时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

它是该商品的需求量的变动率和它的相关商品的价格的变动率的比值。

12.恩格尔定律:

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用弹性概念来表述恩格尔定理可以是:

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品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13.最高限价:

最高限价也称为限制价格。

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的最高价格。

最高价格总是低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

(市场出现供不应求)

14.最低限价:

最低限价也称为支持价格。

它是政府所规定的某种产品最低价格。

最低价格总是高于市场的均衡价格的。

(市场上出现产品过剩)

15.效用的概念:

效用是指商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评价,或者说,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是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主观心理评价)

16.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对于同一种商品来说,消费者所消费或拥有的数量越多,他对于该商品的欲望的迫切程度就越低。

即每增加一单位同种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是递减的。

17.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18.序数效用论:

叙述效用论者认为,商品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大小应用顺序或等级来表示。

19.无差异曲线:

用来表示消费者偏好相同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的。

或者说,它是表示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所有组合。

20.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的连续增加,消费者为得到每一单位的这种商品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是递减的。

21.消费者均衡:

在均衡点E有MRS12=P1/P2这就是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为了实现最大的效用,消费者应该选着最优的商品组合,使得两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等于两商品的价格之比。

这样理解:

在消费者的均衡点上,消费者愿意用一单位的某种商品去交换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即MRS12),应该等于该消费者能够将在市场上用以单位的这种商品去交换得到的另一种商品的数量(即=P1/P2)

22..短期生产:

指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23.长期生产:

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

24.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生产中普遍存在这么一种现象: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这就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25.等产量曲线: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表示两种生产要素L、K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可以带来相等产量的一条曲线)

特征:

第一等产量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一条曲线表明:

1.实现同样的产量增加一种要素必须减少另一种要素2.凸向原点表明边际技术替代率有递减的倾向3.无数条.4.不能相交。

26.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在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27.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

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它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28.显成本:

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29.隐成本:

厂商本身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30.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是无数条短期平均成本的包络线。

31.规模经济:

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应得到提高。

32.规模不经济:

当生产扩张到一定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

33.生产者剩余:

:

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收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总支付之间的差额。

34.价格歧视:

以不同的价格销售同一种商品,被称为价格歧视。

1.一级价格歧视:

如果厂商对每一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

2.二级价格歧视:

只要求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

3.三级价格歧视:

垄断厂商对同一商品在不同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

35.垄断竞争市场(同类但不同质的市场):

是这样一个市场组织,一个市场上由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

36.一般均衡:

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都供求商品时,市场就达到了一般均衡。

37.帕累托标准:

如果至少有一个人认为A优于B而没有人认为A劣于B,则认为从社会的观点看亦有A优于B。

38.市场失灵:

现实的资本主义市场机制在许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

39.市场失灵的几种情况:

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不完全信息以及相应的微观经济政策。

40.私人物体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1.排他性2.竞用性

一、试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说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必要性。

答 :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给定和生产的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连续增加某种可变投入使其边际产量增加到某一点,超过该点后,增加可变投入会使其边际产量减少。

技术给定和生产的其他要素投入不变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成立的前提条件,在既定的土地上不断增加劳动投入所引起的边际收益递减的例子,经常作为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例证.

1.我国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农村,从事农业,这意味着我国整体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依靠农村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但我国农业人口太多,守着极其有限的耕地,根据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大量农村剩余劳力不能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滞留在有限的土地上,农民就不可能富裕起来.所以农村剩余劳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质量,提高农业劳动力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 农村剩余劳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 农村剩余劳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农村剩余劳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率,会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加快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提高全民素质,有利于农业乃至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谷贱伤农和薄利多销的经济学原因分析。

商品的需求价格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