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简支梁钢筋制作与安装工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2012620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4简支梁钢筋制作与安装工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04简支梁钢筋制作与安装工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04简支梁钢筋制作与安装工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04简支梁钢筋制作与安装工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04简支梁钢筋制作与安装工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4简支梁钢筋制作与安装工艺.docx

《04简支梁钢筋制作与安装工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4简支梁钢筋制作与安装工艺.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4简支梁钢筋制作与安装工艺.docx

04简支梁钢筋制作与安装工艺

目录

一、工艺概述……………………………………………………………………….…..2

二、作业内容……………………………………………………………………….…..2

三、质量标准与检验方法………………………................……………….…...2

四、施工准备…………………………………………………………………….……..4

五、施工机械及工艺装备…………………………………………….…….…..4

六、工艺控制流程…………………………………………………………………..4

七、工艺步骤说明…………………………………………………………………..4

八、作业组织…………………………………………………………………………...11

九、施工安全与环境保护…………………………………………………..…..11

简支梁钢筋制作与安装工艺

一、工艺概述

本工艺适用于简支T梁和箱型梁钢筋的制作与安装。

二、作业内容

预应力简支梁钢筋制作与安装内容主要包括:

钢筋检验、钢筋加工制作、钢筋接头处理、钢筋安装等。

三、质量标准与检验方法

钢筋工程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见表1.1.

表1.1钢筋工程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质量标准及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一般规定

操作人员

从事钢筋加工和焊接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观察,查验质量记录

2

现场试焊

钢筋正式焊接前,应进行现场条件下的焊接性能检验,合格后方能正式生产

3

钢筋检查内容

灌注混凝土前,应对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和间距;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数量和接头面积百分率;预埋件的规格和数量;保护层厚度等,进行检查

4

防止锈蚀、污染和变形

钢筋在运输、加工和贮存过程中应防止锈蚀、污染和变形

5

标识

安品种、规格和检验状态分别标识存放

6

电绝缘性能

对电绝缘性能有特殊要求的钢筋应满足施工图要求

7

原材料

钢筋进场检验

钢筋进场时,必须对其质量指标进行全面检查并按批抽取试件做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冷弯试验,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和《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T701)等的规定和施工图要求

以同牌号、同炉罐号、同规格、同交货状态的钢筋,每60t为1批。

每批抽验1次。

检查质量证明文件并按批进行抽样做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冷弯试验

8

钢筋保护层垫块

材质应符合施工图要求。

当施工图无具体要求时,垫块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结构本体混凝土的温度等级

按规定数量制作试件进行试验

9

钢筋外观

平直、无损伤,表面无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锈

全检。

观察

序号

项目

质量标准及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0

钢筋加工

钢筋末端弯钩

受拉热轧光圆钢筋的末端应做180°弯钩,其弯曲直径dm不得小于2.5d,钩端应留有不小于3d的直线段

按钢筋编号各抽检10%,且各不少于3件。

尺量

11

受拉热轧光圆和带肋钢筋的末端,当施工图要求采用直角形弯钩时,直钩的弯曲直径dm不得小于5d,钩端应留有不小于3d的直线段

12

弯起钢筋应弯成平滑的曲线,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10d(光圆钢筋)或12d(带肋钢筋)

13

用低碳钢热轧圆盘条制成的箍筋,其末端应做不小于90°的弯钩,有抗震等特殊要求的结构应做135°或180°的弯钩;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端直线段的长度,一般结构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等特殊要求的结构,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14

允许偏差

受力钢筋全长

±10mm

按钢筋编号各抽检10%,且各不少于3件。

尺量

15

弯起钢筋的弯折位置

20mm

16

箍筋内净尺寸

±3mm

17

钢筋连接

连接方式

纵向受力钢筋必须符合施工图要求

全检。

观察

18

接头和外观

钢筋接头的技术要求和外观质量应符合的规定。

钢筋焊接接头应按批抽取试件做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必须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和施工图要求

接头外观全检,观察和尺量。

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检验以同级别、同规格、同接头形式和同一焊工完成的每200个接头为一批,不足200个的也按1批计。

施工单位每批抽检1次。

做拉伸试验,冷弯试验

19

接头位置

钢筋接头应设置在承受应力较小处,并应分散布置。

配置在“同一截面”内受力钢筋接头的界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界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施工图要求。

当截面图未提出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焊(连)接接头在受弯否见的受拉区不得大于50%,轴心受拉构件不得大于25%

2.钢筋接头应避开钢筋弯曲处,距弯曲点的距离不得小于10d

3.在同一根钢筋上应少设接头。

“同一截面”内,同一根钢筋上不得超过一个接头

注:

两焊(连)接接头在35d范围且不小于500mm以内视为“同一截面”

全检。

观察和尺量

20

钢筋安装

品种、级别、规格和数量

必须符合施工图要求

全检。

观察和尺量

21

保护层垫块位置和数量

应符合施工图要求。

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构件侧面和底面的垫块数量不应少于4个/㎡

全检。

观察和尺量

22

受力钢筋排距

±5mm

全检。

尺量两端、中间各1处

23

同一排中受力钢筋间距

±20mm

24

分布钢筋间距

±20mm

全检。

尺量连续3处

25

绑扎骨架箍筋间距

±20mm

26

焊接钢筋箍筋间距

±10mm

27

弯起点位置

30

全检。

尺量

28

保护层厚度c

c≥35mm时,+10-5;25<c<35mm时,+5-2;c≤25mm时,+3-1

全检。

尺量两端、中间各2处

注:

d为钢筋直径

四、施工准备

(一).技术准备

1.熟悉桥梁施工图,计算钢筋数量,绘制钢筋加工和安装大样图。

2.编制钢筋安装方案,进行施工工艺设计,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向有关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二).材料准备

1.钢筋:

钢筋进场时,必须对其质量指标进行全面检查,并按批抽取试件做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和冷弯试验。

2.电焊条:

应有产品出厂合格证,品种、规格和技术性能等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规定和施工图要求,选用的焊条型号应与主题金属强度箱适应,并烘干后使用。

3.其他材料:

绑扎丝、切割片。

(三).作业条件

1.从事钢筋加工和焊(连)接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考试合格,持证上岗,钢筋正式焊(连)接前,应进行现场条件下的焊(连)接性能检验,合格后方能正式生产。

2.所需材料机具及时进场,机械设备状况良好。

3.钢筋加工场地平整、道路畅通,供电等满足施工要求。

4.作业面已具备安装条件。

5.安全质量措施健全。

五、施工机械及工艺设备

钢筋调直机、钢筋切割机、钢筋弯折机、钢筋对焊机、钢筋半成品移动起重机械(门式起重机)等。

六、工艺控制流程

预应力简支梁钢筋制作与安装工艺及质量控制流程见图8-4.1.

七、工艺步骤说明

(一).钢筋制作

1.计算钢筋数量

按照施工图计算各种规格型号钢筋数量,提出数量清单。

2.钢筋加工

2.1配料单编制:

钢筋加工前,应依据施工图编制钢筋配料单。

配料单应结合钢筋来料长度和所需长度进行编制,以使钢筋接头和余料最少;钢筋的下料长度应考虑钢筋弯曲时的伸长量,在允许误差范围内尺寸宜小不宜大,以保证保护层厚度及施工方便。

2.2钢筋宜在加工棚中内集中加工,运至现场绑扎成型。

2.3钢筋调直:

钢筋应平直、无局部折曲,对弯曲的钢筋应调直后使用。

可采用冷拉法或调直机调直。

冷拉法多用于较细钢筋的调直,调直机多用于较粗钢筋的调直。

采用冷拉法调直时应匀速慢拉,钢筋的矫直伸长率为:

I级钢筋不得超过20%;Ⅱ级、Ⅲ级钢筋不得超过1%。

加工后的钢筋表面不应有削弱截面的伤痕。

2.4钢筋除锈去污:

钢筋加工前应清除钢筋表面的油渍、漆污、水泥浆和用锤敲击能剥落的浮皮、铁锈等。

损伤和锈蚀严重的钢筋不得使用。

可以再调直过程中除锈,还可采用钢丝刷、盘砂除锈。

2.5钢筋下料

2.5.1下料前认真核对钢筋规格、级别及加工数量,无误后按配料单下料。

2.5.2钢筋下料长度

钢筋因弯曲或弯钩,影响长度,不能直接根据施工图下料,必须按照混凝土保护层、钢筋弯曲、弯钩型式等,计算确定下料长度。

可按下式计算:

①直钢筋下料长度=构件长度—保护层厚度+弯钩增加长度lz;

②弯起钢筋下料长度=直段长度+斜段长度-弯曲调整值(表1.2)+弯钩增加长度lz;

③箍筋下料长度=箍筋周长+箍筋调整值(表1.3)

表1.2钢筋弯曲调整值

钢筋弯曲角度

30°

45°

60°

90°

135°

钢筋弯曲调整值

0.35d

0.5d

0.85d

2.0d

2.5d

注:

d为钢筋直径。

表1.3箍筋调整值

箍筋直径mm

4~5

6

8

10~12

量外包尺寸时

40

50

60

70

量内包尺寸时

80

100

120

150~170

④三种弯钩增加的长度lz可按下式计算:

半圆弯钩lz=1.071dm+0.517d+lp

直弯钩lz=0.285dm-0.215d+lp

斜弯钩lz=0.678dm+0.178d+lp

式中dm——弯钩圆弧直径。

d——钢筋直径。

lp——弯钩的平直部分长度。

钢筋需要搭接时,还应计入搭接长度。

2.5.3钢筋的切割宜采用钢筋切断机。

在切断前,先在钢筋上按配料单标注下料长度,将切断位置明显标记。

切断时,切断标记对准刀刃将钢筋放入切割槽固定,然后将其切断。

钢筋的零星加工也可以用砂轮锯切割。

2.5.4钢筋断料

下料之前,由项目专业技术人员根据配筋图和划分的施工程序,给出结构各部位的各种形状和刚劲大样图并注意考虑钢筋调整值,分别计算出其下料长度及根数,填写料牌,申请加工。

由加工人员根据施工图及规范要求,将同规格钢筋根据不同长度长短搭配,统筹排料,遵循先断长料、后断短料、减少断头、减少损耗的原则。

断料时不用短尺量长料,防止在量料中产生累计误差,因此在工作台上标出尺寸刻度,并设置控制切断尺寸用的挡板。

安装刀片时,螺丝要紧固,刀口要密合(间隙不大于0.5mm),固定刀片与冲切片的距离:

对直径大于20mm钢筋重叠1~2mm,对直径小于20mm的钢筋留5mm左右。

在切断过程中,如发现钢筋有劈裂、错头或严重的弯头时必须切除。

钢筋工长、技术员、质检员都必须定期检查后台钢筋断料情况,是否完全按照料单及技术交底操作,并作出相应的检查记录,以书面形式将检查中的质量问题反馈到施工队,及时督促施工队限期整改。

2.5.4.1钢筋弯制

(1)钢筋的弯制应采用钢筋弯曲机或弯箍机在工作台上进行。

(2)钢筋的弯制和末端的弯钩应符合施工图要求。

当施工图未提出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受拉热轧光圆钢筋的末端应作成180°的半圆形弯钩,其弯曲直径dm≥2.5d,弯钩应留有不小于3d的直线段(如图8-4.2所示)

2受拉热轧光圆和带肋钢筋的末端,当施工图要求采用直角弯钩时,其弯曲直径dm≥5d,钩端应留有不小于3d的直线段(如图8-4.3所示)。

3弯起钢筋应弯成平滑的曲线,其曲率半径≥10d(光圆钢筋)或12d(带肋钢筋)。

如图8-4.4所示。

4用低碳钢热轧圆盘条制成的箍筋,其末端应做成不小于90°的弯钩,有抗震等特殊要求的结构应做成135°或180°弯钩(如图8-4.5所示),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的直径,且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端直线段的长度;一般结构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等特殊要求的结构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2.5.4.2钢筋宜在常温状态下加工,不宜加热。

弯制钢筋宜从中部开始,逐步弯向两端,弯制钢筋应一次弯成。

3.钢筋接头

3.1.钢筋接头应根据使用部位、加工条件,选择合适的型式。

常用接头型式有闪光对焊、套筒连接、螺纹连接等,优先采用闪光对焊。

钢筋焊接接头的焊接工艺、焊机型号、焊接参数、焊接质量以及焊工的培训考试等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有关规定。

3.2.钢筋的焊接,应在工厂(场)内施行。

仅在极个别情况下,方可在脚手架上施焊。

钢筋焊接接头应按批抽取试件做力学性能试验,其性质必须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的规定和施工图要求。

3.3.热轧钢筋的街头,应符合施工图要求。

施工图无要求时,应采用闪光对焊接头。

拉杆中的钢筋,不论其直径大小,均采用焊接接头。

仅在确实无条件施行焊接时,对直径25mm及以下钢筋,方可采用搭接方式,且应绑扎牢固。

3.4.冬期闪光对焊宜在室内进行,焊接时的环境气温不宜低于0℃。

冬期电弧焊接时,应有防雪、防风及保温措施,并应选用韧性较好的焊条。

焊接后的接头严禁立即接触冰雪。

3.5.采用闪光对焊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3.5.1每批钢筋焊接前,应先选定焊接工艺和参数,按实际条件进行试焊,并检验接头外观质量及规定的力学性能。

仅在试焊质量合格和焊接工艺(参数)确定后,方可成批焊接。

3.5.2每个焊工均应在每班工作开始时,先按实际条件试焊两个对焊接头试件,并做冷弯试验,待其结果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

3.5.3闪光对焊接头的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接头周缘应有适当的镦粗部分,并呈均匀的毛刺外形;②钢筋表面不应有明显的烧伤或裂纹;③接头弯折的角度不得大于4°;④接头轴线的偏移不得大于0.1d(d为钢筋直径),并不得大于2mm。

3.5.4在同条件下(指钢筋生产厂、批号、级别、直径、焊工、焊接工艺和焊机等均相同)完成并经外观检查合格的焊接接头,以200个作为一批(不足200个,也按1批计),从中切取6个试件,3个做拉力试验,3个做冷弯试验,进行质量检验。

3.5.5对焊接头的抗拉强度不应低于该级别钢筋的规定值,并至少应有2个试件断于焊缝以外,且呈塑性断裂。

3个拉力试件中,当有1个抗拉强度低于该级别的钢筋的规定值,或有2个试件在焊缝处或热影响区(按接头每边0.75d计算)脆性断裂时,应另取两倍数量(6个)的接头试件重行试验。

复试中当有1个试件的抗拉强度低于该级别钢筋的规定值,并有3个试件在焊缝处或热影响区脆性断裂时,则该批对焊接头应判为不合格。

3.5.6对焊接头的冷弯试验,可用万能试验机、钢筋弯曲机或人工弯曲进行,芯棒直径应符合表1.4规定。

表1.1对焊接头冷弯试验的芯棒直径(mm)

钢筋级别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芯棒直径

2d

4d

5d

7d

注:

(1)d为钢筋直径;

(2)直径大于25mm的钢筋,芯棒直径应增加1d。

冷弯试验时应将接头内侧的毛刺、卷边削平,焊接点应位于弯曲中心,绕芯棒弯曲至90°。

当试件经冷弯后,在弯曲背面不出现裂缝,可判为冷弯试验合格。

当3个冷弯试件中有1个不合格,应另取6个试件重做试验,当复试中仍有1个不合格时,则该批焊接头应判为不合格。

3.6.每次改变钢筋级别、直径、焊条型号或调换焊工时,应预先用相同材料、焊接条件和参数,制作2个拉力试件。

当实验结果均大于该级别钢筋的抗拉强度时,方可正式施焊。

3.7.不同钢厂生产的不同批号、不同外型的钢筋相互之间或与预埋件(钢板、型钢、预留钢筋)焊接时,应预先进行焊接试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

3.8.钢筋绑扎接头应符合下列规定:

3.8.1钢筋的交叉点应用铁丝绑扎结实,必要时,也可用电焊焊牢。

3.8.2搭接接头的长度、帮条的长度和焊缝的总长度应符合表8-4.1的要求。

3.8.3除施工图有特殊规定者外,梁中的箍筋应于主筋垂直。

3.8.4箍筋的末端应向内弯曲;箍筋转角与钢筋的交接点均应绑扎牢。

3.8.5箍筋的接头(弯钩接合处),在梁中应沿纵向线方向交叉布置。

3.8.6绑扎用的铁丝要向里弯,不得伸向保护层内。

3.8.7钢筋的绑扎允许偏差见表1.5.

 

表1.5钢筋绑扎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1

桥面主筋间距及位置偏差(拼装后检查)

≤15

2

底板钢筋间距及位置偏差

≤8

3

箍筋间距及位置偏差

≤15

4

腹板箍筋的不垂直度(偏离垂直距离)

≤15

5

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与施工图标示值偏差

+50

6

其他钢筋偏移量

≤20

3.8.8钢筋搭接接头的搭接部位应预弯,搭接钢筋的轴线应位于同一直线上。

3.8.9受拉区内的光圆钢筋末端应做成彼此相对的180°弯钩,带肋钢筋应作成彼此相对的90°弯钩。

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由两钩端部切线算起)应符合表1.6的要求。

在钢筋搭接部分的中心及两端共3处,应采用铁丝绑扎结实。

3.8.10受拉区光圆钢筋的末端不可不作弯钩,但钢筋搭接长度不得小于30d。

表1.6钢筋绑扎接头的最小搭接长度

序号

钢筋类别

受拉区

受压区

1

Ⅰ级钢筋

50d+半圆形弯钩

20d

2

Ⅱ级钢筋

35d+直角形弯钩

25d

注:

(1)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除应符合本表的规定外,且在受拉区不得小于300mm,在受压区不得小于200mm;

(2)d为钢筋直径(mm)

3.9.钢筋接头应设置在承受应力较小处,并应分散布置。

配置在“同一截面”内受力钢筋接头的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施工图要求。

当施工图为提出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绑扎钢筋在构件的受拉区不得大于25%,在受压区不得大于50%;

(2)钢筋接头应避开钢筋弯曲处,距弯曲点的距离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

(3)在同一根钢筋上应少设接头。

“同一截面”内,同一根钢筋上不得超过一个接头。

注:

两焊(连)接接头在35d且≥500mm范围内、两绑扎接头在1.3倍搭接长度且且≥500mm范围内,均视为“同一截面”。

(二).钢筋绑扎、安装

1.箱梁钢筋绑扎在钢筋绑扎胎具上完成。

对于T梁的钢筋绑扎可直接在底模上绑扎成型、梁端无预埋接地钢筋及螺母。

箱梁钢筋绑扎胎具分底、腹板钢筋绑扎胎具和梁面钢筋绑扎胎具两种。

在胎具上设置有纵向和横向梁体钢筋的限位设置。

其横断面结构如图1.6和1.7所示。

2.钢筋骨架在就位安装前,应先检查底模板,并涂刷隔离剂,安装好支座钢板,在确认底模板与支座板尺寸位置符合要求后,方可吊装钢筋骨架。

底腹板钢筋应在专门的胎卡具上绑扎,绑扎完毕后用龙门吊吊运安装在底模板上就位。

定位网片要事先在固定的样板胎具上焊好,然后在绑扎钢筋骨架的箍筋和蹬筋时,将定位网片按编号在施工图标示位置与箍筋、蹬筋同事绑扎好。

3.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必须符合施工图要求。

绑扎和焊接钢筋骨(网)架,根据安装需要可配备以必要数量的架立钢筋,在钢筋的交叉点处,应用Φ0.7~2.0mm的铁丝,按逐点改变绕丝方向(8字形)交错扎结,或按双对角线(十字形)方式扎结。

4.在结构配盘情况和现场运输起重条件允许时,可先预制成钢筋骨架或钢筋网片,人模就位后再进行焊接或绑扎。

钢筋骨架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以便运输和安装,为使骨架不变性、不发生松散,必要时可在钢筋的某些交叉点处加以焊接或添加辅助钢筋(斜杆、横撑等)。

5.安装钢筋骨(网)架时,应保证其在模型中的正确位置,不得倾斜、扭曲,亦不得变更保护层的规定厚度。

钢筋安装前的半成品运输可采用门式起重机,塔吊等符合施工进度要求的移动起重机械。

除大型箱梁的钢筋安装施工外,也可采用人工运输半成品钢筋。

6.焊接钢筋网宜采用电阻点焊。

所以焊点应符合施工图要求,当施工图无要求时,可按下列规定进行点焊;

6.1焊接骨架的所有钢筋交叉点必须焊接。

6.2当焊接网片只有一个方向受力时,受力主筋与两端边缘的两根锚固横向钢筋的全部相交点必须焊接;当焊接网为两个方向受力时,则四周边缘的两根钢筋的全部交点均应焊接,其余的相交点可间隔焊接。

7.钢筋骨架的焊接应在兼顾的工作支架上进行。

8.现场安装钢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8.1钢筋的交叉点应采用铁丝扎牢。

8.2板和墙的钢筋网,除靠近外围的两行钢筋交叉点全部绑扎牢外,中间部分交叉点可间隔交错绑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产生偏移;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全部扎牢。

9.安装钢筋时,钢筋的位置和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应符合施工图要求。

当施工图中未注明保护层厚度时,受拉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从钢筋外侧到混凝土表面的净距)不应小于20mm。

箍筋或不计算应力的次要钢筋,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在钢筋与模板之间可用水泥砂浆垫块支撑(与模板成点式接触),其强度不应低于施工图的混凝土强度等级。

垫块应互相错开,分散布置,并不得横贯保护层的全部截面。

为保证钢筋保护层准确性,应采用不同规格的垫块,并应将垫块与钢筋绑扎牢固。

10.钢筋骨(网)架安装就位后,应进行检查,作出记录,并妥加保护,不得在其上行走和递送材料。

11.钢筋的品种、级别和规格需要做变更时,应按规定程序办理。

(三).钢筋工程质量保证措施(见表8-4.7)

表1.7钢筋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项目

措施

应注意的问题

钢筋检验

•钢筋进场时提供材质单,并必须与实际相符

•材质单符合后应取样做复试

取样复试时应考虑见证取样,同时注意不同规格的钢筋至少有一次见证

钢筋堆放

••••堆放场地应硬化或铺石子,并垫方木,防止泥土污染

•钢筋应分类堆放、挂设标志牌,并满足平台限重要求

•分层堆放时高度不得超过1.2m,层与层之间垫方木

钢筋场地应有排水设施,雨季时应考虑覆盖

后台加工

•指派专人进行后台工作的管理

•进行详细交底,对于构造要求,加工精度等提出严格要求,特别是箍筋的成型及弯曲半径

•制作样板,按照样板进行下料加工;经常检查加工机械,避免因机械原因影响进度及质量

•梯子筋、马凳钢筋加工尺寸准确,对应涂刷防锈漆的部位必须涂刷并涂刷美观

•严格审核下料单,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加强后台管理对于钢筋工程质量及较少浪费都至关重要,应尽量利用料头

•梯子筋、马凳钢筋的加工必须对钢筋切断面进行处理,不得出现马蹄或毛茬,并分别存放

钢筋间距、排距

•绑扎前利用盒尺画出钢筋分档线

•不论墙筋或板筋均拉通线绑扎

•绑扎钢筋前应在模板上弹出钢筋线

应适当增加立筋并加强成本保护,严禁不必要的攀爬、踩踏

腹板筋保护层的控制

•采用梯子筋及定位框

•模板上口设水平定位筋,实现钢筋位移双控

•梯子筋提高一个等级,代替该处受力筋

•保护层采用塑料卡子,梅花形均匀布置

梯子筋只需上、中、下三道短横棍顶模板,且比墙厚小2mm,端头刷防锈漆,该三根必须使用砂轮机切割,并清除毛刺

顶板、底板筋保护层控制

•下铁保护层采用垫块,间距0.6~1.0m一个,梅花形布置

•上鉄保护层采用钢筋马凳控制,与受力筋垂直

•制作专门的高马凳、铺垫手脚板,供灌注混凝土使用,以防因踩踏造成保护层偏差

•在距施工缝5cm左右的地方放置一道马凳,以保护该处上保护层准确

•钢筋马凳支腿必须支在下铁上,并且在支腿下设置垫块

•马凳高度要计算准确、加工要精确

•成品保护非常重要、应有专职的成品保护员

箍筋135°及平行控制

•后台加工时就应严格按照样板加工,控制箍筋的精度,保证加工准确,平直段不小于10d,并尺寸统一

•为保证成型准确,箍筋直径小于10mm的不得采用弯曲机成型

•绑扎时在受力筋上画出分档线,并保证受力筋紧贴箍筋四角

搭接的受力筋应在45°的方向上,这样就可以避免因搭接造成受力筋与箍筋之间的空隙

钢筋绑扎

•钢筋绑扎必须为“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