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书记党代会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09756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书记党代会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张书记党代会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张书记党代会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张书记党代会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张书记党代会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张书记党代会报告.docx

《张书记党代会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书记党代会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张书记党代会报告.docx

张书记党代会报告

统筹“三化”建设 落实“三动”战略,为加快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市而奋斗

  现在,我代表中共吉林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吉林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市振兴发展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大会。

主要任务是总结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部署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动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牢抓住“发展”和“民生”两个关键,统筹“三化”建设,落实“三动”战略,为加快实现科学发展、富民强市而奋斗。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五年是吉林市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发展变化最快的五年,更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

我们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克服金融危机冲击,战胜特大洪涝灾害,圆满完成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

  坚持科学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着力推进总量翻番和“五项攻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预计2011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278亿元,是2006年的3.1倍;全口径财政收入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达到245.1亿元和101.9亿元,为2006年的3.6倍和3.7倍。

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20亿元。

滚动实施重大产业工程和重点项目,建成亿元以上项目650项,吉化千万吨炼油改造、吉林汽车扩能、建龙300万吨精品钢等项目顺利投产。

传统支柱优势产业升级改造步伐加快,化工、汽车、冶金向千亿级产业基地进发。

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逐年上升。

粮食产量实现100亿斤历史新高,牧业、林业和园艺特产业快速发展。

商贸物流、金融保险、文化旅游、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较快发展。

三次产业结构由15.1:

45.6:

39.3调整为9.6:

50.4:

40;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36.4%提高到44.3%;全口径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由9.1%提高到10.8%;超额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坚持改革开放,发展活力充分激发。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办事效率逐步提高,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

企业兼并重组稳步实施。

农村综合改革扎实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土地流转改革试点顺利进行。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组织赴国内外发达地区招商引资,积极利用东博会、世博会等载体招商,成功引进万科、赢创、亨斯迈等多个国内外大公司来我市投资。

高新区、经济开发区、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发展成效显著,北大壶开发区、中新吉林食品区及各级各类园区建设步伐加快。

内陆港建成使用,开放渠道进一步畅通。

  坚持完善功能,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积极推进长吉一体化,科学规划和加快建设十大功能区,中心城市建成区扩大到167平方公里,东北和东北亚重要新型产业基地、旅游度假名城和生态宜居城市空间结构形态正在形成。

五年累计投入城市建设资金710亿元,人民广场、人民医院一期、解放西路及吉林站改扩建等工程竣工,城市功能日益完善。

松花江流域水污染治理成效显著,城市绿化、美化和亮化水平持续提升,城市管理不断加强。

累计实施各类水利工程建设6154项,完成投资37.7亿元。

统筹城乡发展,县域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全口径财政收入、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年均增长27.6%、29.2%、25.8%和31.7%。

“三化”统筹试点乡镇加快建设,“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扎实推进。

  坚持改善民生,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大力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暖房子”工程,五年累计拆迁改造建筑面积669万平方米,建设廉租、公租住房60.1万平方米,完成农村泥草房改造5.82万户;新增集中供热能力1810万平方米,改造供热管网579公里,实施墙体保温777万平方米。

城市污水处理厂投入运行,城市污水处理率由31.9%提高到91%。

加强小区整治,小区环境全面改善。

奋力组织抗洪抢险和灾后重建,保障灾民生产生活,我市被国家授予地级市中惟一的防汛抗旱先进集体。

每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8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0万人(次)以上;实行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创办14个创业大市场,落实扶持政策,帮助2300多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零成本”创业,带动1.1万人实现就业;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为零。

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覆盖人群逐年扩大。

城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月人均300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年人均1650元;提高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报销比例和支付限额,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总体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率达到99.4%。

投资10亿元对市属医院进行改造建设和设备更新;三甲医院实行基本药物“零加价”。

投资2.2亿元实施校舍抗震加固改造,投入各类助学资金1.2亿元。

建立起帮扶困难党员、困难劳模、困难群众的长效机制。

实施“菜篮子”工程,建成蔬菜温室大棚1.5万栋。

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353处,解决了79.3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9300元和7649元,年均增长14%和14.4%。

  坚持管理创新,社会保持安全稳定。

着力化解社会矛盾,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推进公正廉洁执法,从源头上解决了一大批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应急管理诉前调解和仲裁调解等经验在全国推广。

社区建设和社会组织管理得到加强。

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化平安吉林建设,完善治安防控体系,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安全感测评满意率不断提高,连续五年进入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市行列。

加大安全投入,强化生产、消防、道路交通、食品等重点领域和行业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维护公共安全的长效监管体制和处置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体系进一步健全。

  坚持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全面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碳纤维为代表的一批重大技术难题得以突破,完成市级以上重点科技项目526项。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走在全省前列,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市歌舞团享誉全国,文化产业工作和档案工作荣获全国先进集体。

成功承办第六届亚冬会和第十二届全国冬运会雪上项目等国内外重大赛事。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保持全省先进水平。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受到国家表彰。

创建文明城市,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获得特色休闲城市、十大美丽城市等多项殊荣,连续第七次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

  坚持加强党的建设,反腐倡廉取得实效。

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新干部培训模式,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成效显著。

积极开展创先争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全面推进,街道社区和“两新”组织党的建设得到加强,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学校等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深入。

认真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稳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顺利完成县乡换届,选人用人公信度明显提高;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扎实开展“三帮双促”,有效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形成廉政风险防控、“制度+科技”等长效机制。

查处大要案、纠风专项治理取得积极进展。

软环境建设得到加强。

  成绩来之不易,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全市上下的团结拼搏,得益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的广泛参与,得益于驻吉企事业单位、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的鼎力支持。

在此,我代表中共吉林市委向为全市发展作出贡献的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

经济总量不足仍是我市与发达地区的主要差距,结构不优仍是制约我市经济质量提高的主要矛盾,一些企业实力不强、项目质量不高仍是我市发展的主要症结,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社会保障能力不足仍是我市改善民生的主要问题,干部作风建设按照“快、实、细、新”要求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我们要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突出“发展”和“民生”两大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统筹“三化”建设,落实“三动”战略,实施富民工程,推动十大功能区和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实现经济总量、产业结构、民生改善、城市形象、文化发展新跨越,努力开创科学发展、富民强市新局面。

  省委从吉林实际出发,提出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实施投资拉动、项目带动、创新驱动战略,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准确把握,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正确选择。

我们要坚持以“三化”为路径,以“三动”为支撑,在结合上做文章,在落实上下功夫,五年实现五大新跨越。

  

(一)加快构筑发展支撑,实现经济总量新跨越。

总量是规模、是实力,代表发展基础。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

我们必须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加快实现经济总量跃升,确保提前一年、力争提前两年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

  全力推进十大功能区建设。

高新南区(汽车工业园区)、高新北区、经济开发区、化工循环经济示范园区、金珠工业区、哈达湾服务业集中区、南部新城区、松花湖旅游风景区、北大壶体育旅游开发区、中新吉林食品区,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加快发展的战略重点和希望所在,要叫响、抓实、建好。

坚持高标准定位、大手笔规划、新机制运作、快速度推进,提高产业集聚度,抢占发展制高点,将其打造成为优化我市生产力布局、促进长吉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依托,成为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主要支撑。

经过五年建设,十大功能区经济总量占全市35%以上。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步伐。

按照“三化”统筹的方向,全面实现争先进位。

立足资源禀赋,强化规划引导,推动各县(市)区工业集中区、开发区加快建设与发展。

注重发挥5座县城的区域次级中心功能,优先发展具备条件的中心镇,带动小城镇快速发展。

今后五年,县域生产总值和地方级财政收入分别实现年均增长20%和25%以上。

  扶持壮大企业整体实力。

实施骨干企业培育工程,着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在同行业占有重要位置的骨干企业。

今后五年,年销售收入100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户,100—1000亿元企业达到8户,50—100亿元企业达到10户,10—50亿元企业达到40户。

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壮大工程,今后五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00户、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400户。

  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

坚持内资与外资并重,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公司和中央所属大型企业合资合作,争取更多技术水平高、带动作用强、发展后劲足的大项目落户我市。

建立多层次、宽领域的经贸交流机制,积极推进区域合作。

强化重大产业工程、重点工业项目、重要基础设施以及民生工程建设,确保尽快发挥效益。

加强项目谋划、包装和储备,为持续发展打牢基础。

今后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

  

(二)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新跨越。

结构是体系、是构架,提供发展载体。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坚持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推动发展、在加快发展中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竞争力。

经过五年努力,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5:

51:

44。

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25%以上。

  坚持工业强市方向不动摇。

作为老工业基地城市,受发展基础、阶段特征、区位特点和城市属性决定,今后一个时期,必须牢牢抓住工业这个立市之本,坚持工业强市方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做大做强化工、汽车、冶金等支柱优势产业,逐步拉长产业链条,向延伸化、精细化、终端化发展。

加快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传统产业技术升级。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发展以碳纤维及制品为核心的新材料产业,以核电风电装备、大型专用设备为核心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以电子元器件、工控电子、汽车电子为核心的基础电子和电力电子产业,以生物制药、生物化工为核心的生物技术产业,向集约化、集群化、链式化发展。

  大力推进服务业快速发展。

突出文化旅游业,走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道路,经过五年发展,文化旅游业占经济总量的8%以上。

做大商贸服务业,加快业态升级,走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道路。

支持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重点发展数据存储与处理技术,逐步建立区域性“云计算”中心,走信息技术与其他行业融合发展道路。

扶持家政服务业发展,做大一体化连锁经营,走家政服务与创业就业融合发展道路。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增强服务和辐射能力,走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融合发展道路。

创新发展金融保险业,增强对地方经济的服务能力。

服务业增速年均达到20%以上。

  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换。

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带动种植业和养殖业产业化发展,走绿色、生态、有机、终端发展道路。

大力推广农业科学技术,走土地集约化、生产机械化、经营产业化、农民组织化、居住社区化发展道路,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提升现代农业整体竞争力。

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五年内市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到260户以上,农业机械综合作业率达到70%以上,粮食年产量达到120亿斤,畜牧业、园艺特产业年产值分别达到240亿元和170亿元以上。

  (三)大力优化人居环境,实现城市形象新跨越。

城市形象体现执政能力和居民素质,关系经济发展和民生福祉。

要按照建设综合性特大城市的定位,加快形成“北工、中商、南居”的空间结构形态。

高标准规划建设,全方位加强管理,打造生态、畅通、宜居、平安吉林。

今后五年,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00平方公里以上,具备250万人口的承载能力。

  打造生态吉林。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6.7%,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配套实施主干道路、游园广场、沿江两岸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

加强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城区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天数达到292天以上。

  打造畅通吉林。

实施城市快速道路系统工程,人均道路面积达到8平方米;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优化城市交通体系,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保持道路畅通。

加强城市管网改造,提高供水、供热、供电、供气能力。

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初步建成“数字吉林”基本框架,消灭通讯盲区。

  打造宜居吉林。

坚持建管并重,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构筑数字化、精细化、动态化城市管理网络系统,完善以市级为主导、区级为主体、街道为基础、社区为前沿的大城管格局,推进市容管理常态化、标准化,建设清洁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

  打造平安吉林。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加强社区建设,增强基层组织的服务和管理功能。

积极推进社会组织规范化管理。

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

深入开展平安吉林创建活动,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

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强化安全监督管理,全面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全社会危机管理水平和抗御风险能力,人民群众安全感测评满意度逐年提升。

  (四)切实加大投入力度,实现民生改善新跨越。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不仅是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也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实施富民工程,努力实现包容性增长,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

今后五年要把新增财力的70%用于改善民生;每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9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保持在60万人(次)以上规模,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

实现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制度全覆盖。

城市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30平方米和29平方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

  积极促进就业,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加强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全民创业促就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努力扩大就业规模;完善对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和再就业长效帮扶机制;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城乡平等就业。

完善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政策措施,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

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将社会各类群体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提高社会保险的统筹层次,增强基金的抗风险能力,提高各项社会保险的待遇水平。

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到城市上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20%和农村上年度人均纯收入25%,困难群众医疗救助自负费用比例降低到20%以内。

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和“暖房子”工程建设力度,基本完成棚户区和危旧房改造,建设廉租房34万平方米、公租房45万平方米;新增供热能力4000万平方米,改造供热管网432公里,实施墙体保温2000万平方米。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着力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科学调整学校布局,优化配置各类教育资源,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交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依法规范学校、培训机构办学行为,严厉整治教育乱办班、乱补课、乱收费,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和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提高办学水平。

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提升全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优化医疗资源,提高诊疗水平。

着力抓好以县级医院为重点的公立医院综合配套改革,大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

加快人民医院二期建设和中心医院扩建及设备更新。

在县级以下医疗机构全部执行国家基本药物“零加价”,积极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全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大力发展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五)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实现文化发展新跨越。

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振兴。

文化凝结历史、引领未来。

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让我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蕴和丰富资源,绽放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

今后五年,全市公益性文化设施达到37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以上。

  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实施文艺精品战略,着力打造更多体现时代精神、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精品力作。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不断发展壮大城乡文化队伍,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引导主流价值观。

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等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依托我市自然、历史、人文等特色文化资源,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充分培育山水文化内涵,全力打造以龙潭山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朱雀山为代表的自然生态文化,以北大壶为代表的体育旅游文化,以松花湖、松花江百里“清水绿带”为代表的休闲娱乐文化。

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影视制作、演艺娱乐、出版发行、艺术品制作等传统文化产业。

突出时尚元素,加快发展文化创意、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

推动市场化运作,努力培育在全省有分量、在全国有影响的骨干文化企业。

  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荣辱观宣传教育,切实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引导市民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

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发展。

深化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拓展和深化道德实践活动,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三、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实现跨越发展,关键取决于党的领导。

要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科学发展、富民强市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组织保证。

  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建设首要位置。

大力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强化理论学习,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不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党性修养,增强宗旨意识、组织意识和表率意识。

更加注重对党员干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提高广大党员干部道德修养。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问题进行理性思考和探索实践,把解放思想的成果体现到推动振兴发展的实践中,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各级领导班子是引领事业发展的主动力,必须努力把其建成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

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并严格执行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

坚持优化班子结构与提升班子功能相结合,切实增强班子合力,进一步形成团结共事的良好局面。

  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原则,五湖四海、任人唯贤的用人导向,求真务实、注重实效的评价标准,民主推荐、民主监督的群众路线,拓宽视野、广纳贤才的工作方法,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干部选任机制,选拔任用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

切实加强年轻干部、女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的培养,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积极打造“选、育、管、用”相结合的干部培养选拔体系。

以关键岗位干部为重点,加强干部管理监督。

健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重视考核结果运用,引导广大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

进一步关心关爱老干部,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

继续实施人才兴业战略,大力组织实施重点人才计划,加大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吸引、留住和用好人才,激励各类人才积极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将聪明才智转化为生产力,实现人才资源的最佳配置,产生最大效益。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要不断扩大党的基层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坚持把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使全市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不断丰富活动内容,突出实践特色,推动基层党组织履职尽责创先进,引导广大党员立足岗位争优秀。

继续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项工程”,着力创建政治素质好、责任意识强、工作能力强的乡村党组织班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加强街道社区党建工作,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大力组织实施社区基层组织建设“五有一创”工程,以社区党建创新带动社会管理创新。

注重发挥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积极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健康发展。

加强机关、学校、科研院所及其他事业单位党组织建设,开展有特色、有实效的活动。

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推进党的组织生活创新。

强化基层党建制度保障,落实基层党建责任制。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

  加强干部作风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时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务实重行之风、改革创新之风、艰苦奋斗之风、紧密联系实际之风,切实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学习意识、实干意识、创新意识、公仆意识。

推动工作着力在“快、实、细、新”上下功夫,加快工作节奏,落实工作措施,细化工作组织,创新工作方法。

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不断增强克难攻坚的勇气,大力倡导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善于破解难题、化解矛盾、开拓局面。

大力发扬勤奋敬业、吃苦耐劳精神,确保工作时效和质量。

建立干部下基层“三帮双促”长效机制,不断巩固和扩大成果,坚持不懈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聚民力,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健全机关工作责任制,着力解决党员干部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加大作风监督和治庸治懒力度。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坚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反腐倡廉长效机制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