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XX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大全修改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04951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4.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20XX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大全修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全国20XX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大全修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全国20XX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大全修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全国20XX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大全修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全国20XX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大全修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20XX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大全修改版.docx

《全国20XX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大全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20XX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大全修改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20XX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大全修改版.docx

全国20XX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一试题大全修改版

第一篇: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

(一)试题大全

专业备考制作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

(一)试题

课程代码:

00235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狭义犯罪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

A.识别犯罪人

C.揭示犯罪发生的原因B.惩罚犯罪人D.抓捕犯罪人

2.认识到犯罪原因不是单一的,并提出三原因说的犯罪学学者是

A.龙勃罗梭

C.贝卡利亚B.菲利D.边沁

3.从研究方法上来看,犯罪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或者说主要方法是

A.人类学研究方法

C.社会学研究方法

4.贝卡利亚的犯罪学思想和刑罚理论不包括...

A.“自由意志”说

C.罪刑法定B.行为中心论D.罪刑相适应B.生物学研究方法D.心理学研究方法

5.“炎热的月份或炎热的国家以暴力犯罪居多;寒冷的月份或寒冷的国家以财产犯罪居多”。

下列选项中谁提出的理论最能支持以上论述

A.边沁

C.李斯特B.达尔文D.龙勃罗梭

6.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统治者及其思想家们多认为犯罪产生的根源是

A.社会性的因素B.家庭因素

═══════════════════════════════════════════════════════════════════════════════

-本套试题共分5页,当前页是第1页-

C.人性中的“贪”和“利”D.自然地理因素

7.文献研究、实地调查、案例分析、分类法、事实归纳法属于典型的

A.定量研究方法

C.描述性研究方法

8.纵向研究法的一种主要研究形式是

A.同期群研究法

C.实验研究法

9.犯罪学研究中最主要的方法是

A.定量研究法

C.同期群研究法B.定性研究法D.二次分析法B.调查研究法D.逻辑推理法B.定性研究方法D.探索性研究方法

1O.一些行为,如无刑事责任能力或限制责任能力人实施的严重危害行为,具有实质的社会危害性,却被排斥在法定犯罪行为之外,这种行为被称为

A.待刑罚化犯罪行为

C.待犯罪化行为B.准犯罪行为D.除犯罪化行为

11.在犯罪学中,包括安乐死、卖淫、吸食毒品、赌博等行为属于犯罪行为类型中的

A.暴力犯罪

C.无被害人犯罪B.财产犯罪D.经济犯罪

12.基于未成年犯罪人身心尚未成熟,易受外界影响的特点,我国对未成年犯罪人一贯坚持的方针是

A.非犯罪化

C.挽救B.严惩D.教育

13.作为最基本的犯罪事实,反映了其所产生的特定历史阶段的社会治安状况的是

A.犯罪状况

C.犯罪规律B.犯罪特点D.犯罪形态

14.马克思曾经指出,“剥削阶级的法律本身不仅能惩罚犯罪,而且也能捏造罪行。

”这句话表明犯罪现象具有

A.社会性

C.阶级性B.历史性D.文化性

15.在犯罪数量当中,虽已发生但由于种种原因未予记载的是

A.明数

C.案发数

16.犯罪被害人学的奠基者是

A.门德尔松

C.龙勃罗梭B.李斯特D.菲利B.暗数D.报案数

17.将犯罪学的研究重点由犯罪行为的法律内容转移至犯罪人的学者是

A.菲利B.享悌

C.费尔巴哈D.龙勃罗梭

18.在司法实践中,被害人损失的主要衡量标准是

A.直接物质损失

C.身体损害B.间接物质损失D.精神损害

19.被害人被害后,在诉讼过程中所受的损害以及受到的其他社会组织、他人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被称为

A.共同被害

C.重复被害B.再次被害D.多次被害

20.据调查,儿童时期受虐待的女性在成人后被逮捕的可能性更大;在被虐待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成人后有虐待自己孩子的倾向。

这种被害人与犯罪人角色转换形式是

A.双重角色型

C.暴力循环型B.认同型D.报复型

21.早期古典犯罪学理论与近代新古典犯罪学理论相比较,其更加强调的犯罪原因为

A.体质因素

C.理性人的自由意志

22.现代古典犯罪学派的核心理论是

A.威慑理论

C.特殊威吓主义B.隔离主义D.刑罚个别化理论B.遗传因素D.相对的自由意志

23.以下不属于受迪尔凯姆失范理论影响而产生的理论是...

A.犯罪生态学理论

C.控制理论B.紧张理论D.挫折——攻击理论

24.青少年犯罪人由于家庭出身的原因,在一种可能使他们学习犯罪并将其作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的环境长大成人,因而犯罪是一种通过模仿他人的习得的行为。

最能与以上论断契合的理论是

A.遏制理论

C.模仿理论B.社会控制理论D.差别交往理论

25.刑事惩罚对策是以国家刑罚权为中心展开的,其核心是

A.设定合理的刑罚目的,发挥刑罚的功能

B.消除和削弱形成人的消极个性的引起犯罪的原因、条件和因素

C.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公正,从而预防犯罪

D.制止、预防犯罪,防卫社会

26.美国刑事政策以预防犯罪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在定罪上采取

A.结果本位主义

C.危险本位主义

27.保安处分的适用基础是

A.人身危险性B.犯罪可能性B.行为本位主义D.举动本位主义

C.结果严重性

28.我党政法工作的一贯方针是

A.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C.实事求是,有错必纠D.改造可能性B.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D.宽严相济

29.在我国监狱制度中出现了矫正的最初萌芽的朝代是

A.西周

C.南北朝B.汉朝D.明朝

30.19世纪晚期后,占主导地位的刑罚目的观是

A.威慑犯罪

C.教育犯人

B.打击犯罪D.矫正犯人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1.无被害人犯罪

32.犯罪的暗数

33.保安处分

34.罪犯矫正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5.简述贯彻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36.简述犯罪现象的历史性。

37.简述犯罪矫正人道化的主旨及主要体现。

38.简述日本犯罪预防的成功经验。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3分)

39.(本题10分)结合实际试论犯罪被害人与犯罪人的角色转换。

40.(本题13分)试论当代古典犯罪学理论及其对策主张。

五、材料分析题(15分)

41.2011年5月,刚刚离婚的广州某高校教师王某在某网站上结识了杨某。

杨某自称是一名现役军官,北京人,正想寻找一位情投意合的女子成家。

两人一拍即合,随后通过QQ进行裸聊。

在裸聊过程中,杨某截取了毫无防备的王某的裸体照片数张。

得手后,他原形毕露,将王某的裸照发到她手机上,声称如果不答应他的要求,就要将照片发给王某的亲戚、同事和学生。

王某得知后非常恐惧,为防止照片外泄,她先后数次转账给杨某人民币5万余元。

见王某软弱可欺,杨某更加变本加厉地要求与她发生性关系。

无奈之下,王某只好乘飞机来到杨某所在地西安,在杨某威逼下与他发生多次性关系。

事后,杨某非但没有按约定删除王某的裸照,反而继续向她勒索钱财。

王某这才

醒悟过来,于是报警。

根据上述案情,试用个人被害因素理论分析被害人王某的被害性。

第二篇:

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

(一)试题

全国2011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

(一)试题

课程代码:

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广义犯罪学与狭义犯罪学的区别实质上是两者的(A1)

A.研究范围不同

C.时代背景不同

A.社会因素

C.行为习惯因素

A.贝卡利亚

C.加罗法洛

A.文化冲突论

C.遏制论

A.萨瑟兰

C.塔尔德

A.侧重研究社会动态

C.侧重研究社会结构B.研究方法不同D.研究立场不同B.心理因素D.隔代遗传的生理因素B.托皮纳尔D.龙勃罗梭B.标签论D.挫折攻击理论B.菲利D.默顿B.侧重研究犯罪现象D.侧重研究越轨行为2.龙勃罗梭认为,影响天生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最重要因素是(D38)3.世界上第一部以犯罪学命名的研究专著的作者是(C1)4.西方犯罪学家坦嫩鲍姆提出了著名的(B174)5.一般认为,犯罪社会学派的创立者是(B50)6.犯罪学区别于社会学的标志之一是,它(B14)

7.犯罪学将对特定犯罪人、被害人的特征或者某一特定案件发生的全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和定性分析,据此推论其所代表的同类犯罪行为或犯罪现象的调查方法称为(C20)

A.全面调查

C.个案调查B.抽样调查D.典型调查

8.在犯罪研究方法中,整群抽样一般更适用于(C65)

A.总体较小而又对总体情况不了解的情形

B.总体较小而又对总体情况较了解的情形

C.总体较大而又对总体情况不了解的情形

D.总体较大而又对总体情况较了解的情形

9.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和,被称为(B4)

A.犯罪率

B.犯罪现象

C.犯罪行为D.犯罪明数

10.犯罪发展中危害最大、起作用最快的犯罪规律是(A116)

A.犯罪的辐射律B.犯罪的消长律

C.犯罪的起伏律D.犯罪的得逞律

11.边沁学说的核心是(A32)

A.“幸福计算”理论B.性善论

C.社会解组论D.刑罚个别化理论

12.二十世纪中叶以后,居于主导地位的犯罪学理论流派是(C53)

A.犯罪人类学流派B.犯罪生物学流派

C.犯罪社会学流派D.犯罪心理学流派

13.1956~1965年我国犯罪状况的显著特点是(D100)

A.犯罪数量剧增B.发案率高

C.中老年人犯罪逐渐增多D.反革命犯罪减少

14.一个国家内的犯罪区域分布取决于(D86)

A.社会因素B.自然因素

C.犯罪人的因素D.社会因素与自然因素的相互作用

15.在犯罪原因系统中,决定犯罪现象产生和存在的深层次原因是(A154)

A.犯罪的社会历史根源B.犯罪的具体原因

C.犯罪条件D.犯罪的相关因素

16.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社会心理学理论观点的是(D175)

A.脑组织损伤说B.社会分化论

C.精神分析理论D.模仿论

17.犯罪学研究表明,失业与犯罪之间(B336)

A.无关系B.呈正相关关系

C.有一定关系D.呈负相关关系

18.被犯罪分子运用而作用于犯罪对象的一切物品和媒介被称为(C343)

A.犯罪条件B.犯罪空间

C.犯罪工具D.犯罪情境

19.犯罪学多用亚文化理论解释(A173)

A.青少年和中下层人员犯罪的成因B.女性犯罪的成因

C.男性犯罪的成因D.有色人种犯罪的成因

20.激起和促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内在动力是(D208)

A.犯罪机会B.犯罪原因

C.犯罪条件D.犯罪动机

21.依据被害人自身是否具有某种被害性的因素,将被害人分为机会性被害人和(

A.既然性被害人B.间接性被害人

)D22

5C.复合性被害人

A.巧妙应对状态的特性

C.顺应状态的特性

A.指数修匀法

C.特尔菲法

A.零容忍

C.强容忍

A.相关推断

C.对比类推

是(A292)

A.堵塞性预防

C.保护性预防

A.刑罚个别化理论

C.刑罚替代性措施说

A.首要环节

C.战略性措施D.状态性被害人B.挑衅状态的特性D.反抗状态的特性B.时序预测法D.对比类推法B.适度容忍D.饱和容忍B.犯罪意向推断D.比例推断22.被害人的受容性是指被害人在遭到犯罪侵害时表现出一种(C228)23.以匿名方式轮番征询专家意见,最终得出预测结果的经验推断法是(C270)24.纽约警察局认为,修复“破窗”的最好策略是(A317)25.集体经验判断法采取的主要形式有意见交换、意见测验、意见汇总和(B266)26.通过针对形成犯罪的心理和实施犯罪的途径,将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遏制在萌芽阶段的犯罪预防B.控制性预防D.惩戒性预防B.社会防卫论D.社会政策论B.积极措施D.重要措施27.实证犯罪学派犯罪预防的核心理论是(B308)28.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中,教育是维护社会治安的(C327)

29.指导人们正确认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具体内容之间辩证关系的原则是(A320)

A.打防并举,标本兼治,重在治本B.谁主管谁负责

C.属地管理

A.第一个层面

C.第三个层面D.系统实施B.第二个层面D.第四个层面30.预防重新犯罪属于犯罪防控系统的(C351)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犯罪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BCE171)

A.黑格尔

C.塔尔德

E.李斯特B.菲利D.胡顿

32.犯罪学采用的社会调查的具体方式主要有(CDE20)

A.统计法

C.访谈法

E.文献法

33.犯罪被害人与犯罪人角色转换的类型有(ABCDE241)

A.防卫过当型

C.认同型

E.暴力循环型

34.犯罪行为运作机制的动作方式具有(BDE138)

A.间断性

C.不规则性

E.向度性

35.犯罪预测的原理主要有(ACD260)

A.系统性原理

C.因果性原理

E.非控性原理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36.广义犯罪学(P2)

37.犯罪动机(P208)

38.等距抽样(P65)

39.犯罪被害现象(P228)

40.特殊预防(P289)

41.自由意志论(P30)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2.简述犯罪现象的社会性。

(P76—77)

43.简述犯罪起伏率表明的问题。

(P113—114)

44.简述龙勃罗梭犯罪对策学说的主要内容。

(P39—40)

45.简述“三抓三促”防控工作的要点。

(P298—300)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6小题10分,第47小题12分,共22分)

46.试论述犯罪学的三大研究对象在犯罪学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

(P4—5)

47.试论述重性精神病人的一般特点及重性精神病与犯罪的关系。

(P219)B.非连续性原理D.类推性原理B.连续性D.律动性B.报复型D.双重角色型B.心理分析法D.问卷法

第三篇:

全国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

(一)试题

全国2012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

(一)试题

课程代码:

00235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首次提出“犯罪学”这一概念的学者是

A.杰立米·边沁

C.亨利·麦凯B.切萨雷·贝卡利亚D.保罗·托皮纳尔

2.在研究犯罪现象的基础上,探求犯罪发生原因及防控犯罪对策的科学是

A.狭义犯罪学

C.犯罪原因学B.广义犯罪学D.犯罪预防学

3.犯罪学是运用多种学科的理论与研究方法,揭示犯罪现象及原因,探索防控犯罪对

策的一门综合性的

A.自然科学

C.社会科学

4.重点调查又称

A.全面调查

C.个案调查B.抽样调查D.典型调查B.哲学D.环境科学

5.18世纪以前的西方犯罪研究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即古希腊罗马时期、封建神学时期、

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和

A.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C.资本主义垄断时期

6.下列人物中属于刑事古典学派的是

A.孔子B.胡顿

B.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D.帝国主义时期

C.费尔巴哈D.萨瑟兰

7.在龙勃罗梭的犯罪人分类中,身上仅有轻微退化特征的犯罪人被称为

A.有犯罪倾向的犯罪人

C.机会犯罪人B.激情犯罪人D.精神病犯罪人

8.在研究总体中,每隔相等单位抽取一个样本的抽样方法是

A.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B.分层抽样D.分段抽样

9.1982年,张某因自广东贩卖牛仔裤至北京被定投机倒把罪;今天,此类行为则被视

为正当的市场行为。

这一变化反映了犯罪的

A.社会性

C.地域性B.文化性D.历史性

10.新中国成立初期,犯罪现象的主要特点是暴力性犯罪多、经济领域犯罪突出以及

A.反革命破坏案件多

C.职务犯罪多B.女性犯罪多D.性犯罪突出

11.改革开放至今,在我国大中城市的犯罪类型结构中,占比例较大的犯罪类型是

A.老年人犯罪

C.在校生犯罪B.女性犯罪D.流动人口犯罪

12.犯罪数量的大幅度升降与社会大变革、大动荡相依存是

A.犯罪起伏律的表现

C.犯罪消长律的表现

13.犯罪生物学的两大分支是

A.体质生物学和遗传生物学

C.遗传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

14.以下诸项中,属于犯罪社会原因的是

A.私有制

C.遗传基因

15.以下诸项中,属于微观社会环境的是

A.社会制度

C.社区B.社会意识D.阶层B.人生观D.行为动机B.细胞生物学和体质生物学D.细胞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B.犯罪辐射律的表现D.犯罪恒比律的表现

16.父母认为自己有权干预子女的婚姻,甚至不惜动用暴力手段而致罪,此类现象

反映了

A.社会管理对犯罪的影响

C.经济制度对犯罪的影响

17.下列诸项中,属于犯罪个体原因的是

A.消极的人生观

C.单亲家庭B.家庭成员间有严重的情感冲突D.消费品匮乏B.贫富分化对犯罪的影响D.文化冲突对犯罪的影响

18.在实施犯罪行为时,下述犯罪人中,动机冲突最激烈的是

A.初犯

C.累犯B.职业犯罪人D.惯犯

19.向被试调查其在特定时间内是否实施过违法犯罪行为的调查是

A.被害人调查

C.自述调查B.知情调查D.被害调查

20.犯罪人的心理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综合表现是犯罪人的

A.意识

C.动机B.心理状态D.意念

21.下列关于二战后西方国家女性犯罪的正确表述是

A.女性犯罪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B.女性犯罪率明显高于男性

C.女性暴力犯罪数量超过了男性

D.女性犯罪以暴力犯罪为主

22.根据生活方式暴露理论,下列人群中易遭受犯罪侵害的是

A.家庭妇女

C.出租汽车司机B.小学生D.离退休人员

23.“近朱者赤。

”这句话对犯罪预防的意义是

A.社会环境对人是否犯罪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B.社会环境对犯罪人的形成没什么影响

C.不良的社会环境对犯罪人的形成没有什么影响

D.遗传在犯罪人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4.根据预测的因果性原理,从已知相关因素的发展变化轨迹推断预测目标未来发展趋

势的犯罪预测方法是

A.比例推断法

C.对比推断法

25.下列诸项中,被害人责任相对较大的是

A.乘公共汽车时被扒窃

C.在学校门口挎包被抢B.在街头购买假金佛D.婴幼儿被拐卖B.间接推断法D.相关推断法

26.贵州省在处理瓮安事件时,对涉案的未成年人进行了消除违法犯罪记录的处理。

这一措施的理论根据是

A.标签论

C.社会控制论

27.在犯罪预防体系中,重点预防的对象有

A.刑释解教人员

C.全体社会成员B.在监羁押人员D.要害部门B.犯罪亚文化论D.文化冲突论

28.一个比较富裕的村庄,盗贼经常“光顾”。

为了预防被盗,村民围绕村庄修了一圈围墙,本村村民可以通过大门

出入村庄。

围墙建成后,村里连续半年没有发生盗窃。

这一措施属于

A.技防

C.人防B.物防D.安防

29.被誉为“东方经验”的化解社会矛盾的制度是

A.人民调解制度

C.审判制度B.仲裁制度D.村民自治制度

30.根据芝加哥学派的研究,在一个城市中犯罪率最高的区域是

A.流动人口多的过渡性聚居区

C.工人集中的居住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

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

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犯罪研究中收集资料的方法有

A.访谈法

C.抽样法

E.观察法

32.下列关于经济发展与犯罪增长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经济增长与犯罪增长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

B.经济发展过程中,避免犯罪的大幅增长是可能的,新加坡就是范例

C.经济发展意味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会带来犯罪的减少

D.经济发展过程中,避免发展的盲目性、无计划性,就可能避免犯罪的增长

E.经济发展过程中,往往因犯罪机会的增加、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等因素

导致犯罪的增长

33.下列关于破窗理论和“零容忍”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

A.破窗理论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犯罪学理论

B.“零容忍”在美国纽约市的犯罪预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C.“零容忍”是根据破窗理论发展而来的犯罪控制和预防对策

D.北京警方对卖淫嫖娼现象实行“零容忍”,有利于提高公安机关的公信力

E.破窗理论中的“破窗”是比喻说法,实质上是指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违法犯

罪行为

34.以下反映犯罪人和被害人互动关系的是

A.杀人犯罪中,犯罪人和被害人相识的比例较高

B.李某与其家庭成员因拆迁款的分配问题不断发生冲突,一天,李某酒后杀死了

其他全部家庭成员

C.刘某(女)应网友赵某的邀请,到一酒店约会,约会期间赵某趁刘某不注意,B.问卷法D.文献法B.物质丰富的商业区D.财富集中的富人区

在其饮料中放入了安眠药,趁刘某熟睡之际,将其强奸后逃跑

D.赵某把李某打成重伤,在第三人的调解下双方“私了”。

后李某反悔,双方发生

争执,赵某又把李某打成轻伤

E.一天晚上,吴某(女)下班准备开车回家,突然被一男子持刀劫持,该男子要

求其开往郊区方向。

途中,吴某悄悄地用衣袋中的手机拨通了110报警电话,

并故意大声与犯罪嫌疑人对话。

民警根据双方的对话内容,及时出警,拦下了

吴某的车,并成功将犯罪嫌疑人制伏

35.下列选项中,属于李斯特的犯罪社会学观点的是

A.提出了模仿论

B.主张刑罚个别化

C.提出了“犯罪原因二元论”

D.把犯罪人分为瞬间犯罪人和状态犯罪人

E.批判龙勃罗梭的“天生犯罪人论”,否定“生物遗传说”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36.犯罪现象

37.边沁

38.比较分析法

39.漏斗效应

40.犯罪动机

41.改造性预防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42.简答犯罪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43.简答研究犯罪原因的意义。

44.简述微观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