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有好老师第二集 师生之道 下.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2001611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孩子要有好老师第二集 师生之道 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孩子要有好老师第二集 师生之道 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孩子要有好老师第二集 师生之道 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孩子要有好老师第二集 师生之道 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孩子要有好老师第二集 师生之道 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孩子要有好老师第二集 师生之道 下.docx

《孩子要有好老师第二集 师生之道 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孩子要有好老师第二集 师生之道 下.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孩子要有好老师第二集 师生之道 下.docx

孩子要有好老师第二集师生之道下

【教孩子的学问】

孩子要有好老师第二集下

师生之道

传统文化老师:

老师好。

陈老师:

大家好。

我们这期节目上集讲到什么才是好老师,就是老师之道。

传道、授业、解惑,这大家都知道的。

所以要传这个道,这个道里一定有人伦。

如果老师不能够具备父母的德行,所谓父母的本分,这个都不具备,你所传的不是道。

所以现在为什么学校学生教不好?

它没有道。

道里面头一个就是人伦,五伦在里边。

那老师五伦算在哪里?

我们请教师父,师父告诉我们,「师徒如父子」。

古来如是,没错过。

换句话说,老师不安父母的心,这个学生教不好。

传统文化老师:

我做传统文化的老师,很多亲属都是反对的。

这些亲属他就会问我,说你做义工,你做老师,你能挣到钱吗?

你买到房子了吗?

你有车吗?

你这些都没有。

他说你看你哥哥,人家,我哥哥其实是不听话的,就是很不听话,但是我哥哥能赚钱,人家一年会赚几百万,会买到车,自己开个车就是八十万,就是父母一看,脸上真有面子。

还有我有的哥哥也是这样的,虽然不学习传统文化,但人家博士后毕业,人家在大学当老师,这不也很好吗?

家里生活也很好,自己还能享受到。

说你做传统文化老师,你当义工,你什么什么都没有,这要比人家你差多了。

陈老师:

家长讲这些话,我们不能说什么,家亲眷属不能说什么,我相信他们是爱家里人,才讲这个话。

但是你们想一想,家家户户都说这个话,家是社会的细胞,最小单位,家家户户都说这个话,都是这个观念,学校、社会上都是这个观念,那会出现什么结果?

没人想舍己为人。

换句话说,中国历史上所有这些自己受苦让别人能够得到幸福的人绝迹了。

为什么呢?

家里不允许,你怎么能这么傻呢?

家家户户都不允许,你说可怕不可怕?

我们把这个话听明白了就知道,国家领导人、省市县的领导人应该推行什么教育,伦常的教育。

现在整个社会、举世的价值观就是个钱,就是个名利,这种教育天天都在电视、网络、媒体里面头条。

GDP什么意思?

那不就是钱嘛,说白了不就是这个东西吗?

招商引资,你得拿钱来,得有项目,不就是这个东西嘛,我们知道举世都把利摆在头一位,结果怎么样?

人都耻于当义工,就像你们这舍己为人的,你想想社会上打出来一个标语“向雷锋学习”,可能吗?

找一个好人,可能吗?

你在这个家都无有容身之地,你有这感受吧。

传统文化老师:

对,确实是这样的。

有的时候我就没有办法回去,一回去家里面就是钱啊,或者是成家,都是比这些。

陈老师:

你在他们眼中一定是个怪物。

传统文化老师:

对,是这样的。

他们不理解,说你回来,就说我,你穿的怎么,说我十年之前就不穿这些衣服了,你现在还这样。

然后有的时候买东西,比如说会挑便宜,或不舍得花钱,就都不理解。

陈老师:

中华民族俭朴、舍己为人、不自私、自己有一些钱财给穷苦人用,这些美德都会绝迹。

不但人没有了,德行也没人说了。

那是可耻的,那是可笑的,那是有毛病的。

你想一想,咱们别的不说,民族复兴能实现吗?

我们大家把这个听明白了。

那有人就问了,你说那个离我们太远,我们反正有房子有车,我们是要多有钱多有钱。

好,你能不能在今天这个社会找一个例子,说咱们像这家学习,像这个人学习,他又有钱又有车,什么奢华享受都有,但是他很幸福,他很太平,你问家亲眷属,你说能不能找一个?

有一个就行。

找不出来,如果要是有,我们的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了,一定要争名夺利,一定要把利排在头一位,道义算什么,人伦算什么,一定要看重钱,老祖宗把这话早跟我们说了。

你就知道圣贤教育教什么?

你看,三个字提出来了教什么。

教什么,换句话说,我能得到什么?

那家长会问,我的孩子能得到什么?

你就告诉他,能得到一个字「平」。

哪里说的?

你看,圣贤的经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下是平的。

孟子讲「人人亲其亲长其长」,亲人互相亲爱,长辈像个长辈,我们尊敬他,「而天下平」,都讲一个平字。

这个平是什么?

太平。

你家里要不要太平?

你人生要不要平安?

都是这个字。

你要不要?

你富可敌国,你有再高的学历,你有再高的享受,你平没有。

平里边、太平里边、平安里边有快乐、有幸福、有吉祥,这三样你没有,所以教什么很重要。

能达到什么效果?

你看,圣人告诉我们,圣贤教育,千言万语,无非就是一个太平、平安而已。

太平指天下,平安指人身,和睦指全家,所以和平是这个意思。

【周易】,群经之首,【周易】里怎么讲?

「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就是父母像个父母,儿女像儿女,兄长像兄长,弟妹像弟妹。

「夫夫妇妇」,丈夫像丈夫,妻子像妻子。

「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天下太平了。

你看看,它把家的幸福、天下的太平都说出来了,就是五伦,你看,父子、长幼、夫妇、君臣、朋友都说出来了,根基是在「父子有亲」。

传统文化老师:

所以我们还要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叫【小学集解】。

这本书是朱熹,朱夫子他编辑汇要的,里面就是讲我们给孩子到底教什么。

陈老师:

那么【小学集解】这部书,我们还要特别提醒大家,这里边也有一个问题。

有的部分,他对佛教有很多微词,有攻击毁谤的,这个我们千万不要受影响,这是作者非常错误的,所谓人无完人。

我们曾经专门请教过师父,这怎么办呢?

师父说只看他对的就可以了,千万不要被他误导了。

传统文化老师:

这个注解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个非常有名的官员叫张伯行,这位老先生他作的注解。

陈老师:

大清官,这是。

传统文化老师:

对。

这本书里的第一章「立教」里面它就讲,「立教」就是我们要教什么。

陈老师:

对。

传统文化老师:

他就讲,说当年舜王他在推行五伦教育的时候,他曾经说,我为什么要推行五伦的教育?

因为现在「百姓不亲」,人和人之间不亲爱,「五品不逊」,五种伦常关系之间他没有尽到本分,所以我们要推行五伦的教育。

也就是说,我们知道五伦的目的,就是让人和人之间互相亲爱,那么要互相亲爱,就必须在五伦的关系里面大家都要尽到自己的本分。

陈老师:

换句话说,教什么是手段方法,而得到什么那是目的。

得到什么?

就是刚才我们讲的家家和乐、天下太平,和平,这个你要不要?

所以你要跟你的家亲眷属讲,有钱有车有房子,没有太平。

那有人讲了,我这不挺太平?

你慢慢看,走着瞧嘛。

那历史就是走着瞧,一边走一边记录下来的,五千年的历史。

你去看,凡是争名夺利、追名逐利的,有没有好结果,家败人亡。

人为什么不亲了?

跟钱亲去了,见到钱比见到父母高兴太多了。

在这种情况下,你说家里边能幸福?

你慢慢看。

传统文化老师:

老师,现在不是说单单我家属会这样认为,我今天看到一条新闻,小学六年级学生写作文,作文的题目是“我的理想”。

结果这个作文收上来之后,大家的理想是什么呢?

当大官、住豪房、坐豪车、当土豪,当吃货。

陈老师:

当什么?

传统文化老师:

吃货,就是能吃到好多东西,满脑子都是吃的,能吃到山珍海味,什么都能吃到。

陈老师:

这是小学生作文?

传统文化老师:

小学六年级,对。

陈老师:

吃货。

我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样,在我们那个年代,那骂人到了极处。

这人是饭桶、吃货。

现在这是自己的理想,小学六年级。

其他同学是什么反映?

传统文化老师:

这篇作文得到全班同学的共鸣,也就是说全班同学理想都是这样的。

陈老师:

我们看到这个作文,我们就想到前一段电视台在街上采访,你幸福吗?

幸福吗?

到处去在问,幸福没有了。

这幅图像,世态炎凉我们就看,是当今人心最鲜明的一个写照。

大家为什么没幸福了?

就是你这篇作文的答案。

为什么呢?

人都被物化了。

人要有人性,家亲眷属天天讲的都是钱。

在过去,我们常常讲,别老把那个钱挂在嘴上,太难听了。

这不是傻,他保持他的人性,保持他的人味。

过去我们那个年代,不要太古老,说这人坐在这,张嘴闭嘴总说钱钱的,人家说这个人没什么人味。

不是骂他,是提醒自己家里孩子,可别跟他靠近。

难道我们那个年代错了吗?

我们那个年代出了很多好人,在我们那个年代之前的好人更多,现在好人越来越少了。

你去问问家亲眷属,你钱很多,房子很大,你很出名,好,你所生活的这个社会、这个人世没什么好人,你幸福何来?

所以电视台上街到处你幸福幸福吗?

为什么去问?

好人没了。

人为什么都不好了呢?

就是刚才讲的,被物欲、被贪嗔痴慢疑、被财色名利占满了,他不像人了。

你能说这是一条好路吗?

所以现在那你说为什么现在家家户户都这么说?

都迷了。

为什么迷了?

没人说正经话了。

如果说各大媒体、省市县,从官员到媒体,统统都说正经话,都说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恢复人性的教育,人本来的那种亲切的教育,父子有亲是本来的,人性本有的,恢复这种人性本有的这种教育,人怎么能不亲切?

人怎么能活得没意思呢?

所以现在我们常常听说自杀率很高,人觉得活得很没意思,什么原因?

传统文化老师:

我曾经有一个朋友,他今年四十多岁,他自己经营着一家公司,也开着茶叶庄,生活非常的优裕。

他就跟我讲,他说现在活在这个社会上很没有意思。

我就很惊讶,我说怎么说这样的话呢?

他说因为人和人之间除了钱没有别的事。

他说像我们这些亲属之间,家亲眷属之间也是这样,大家没有心情去想亲情这回事情,如果没有钱,那大家就不互相来往,有钱才会有来往。

陈老师:

有话说。

传统文化老师:

对,才会有话说。

陈老师:

有共同语言。

传统文化老师:

他说即便是你对他有情,他也无心再回应你,如果跟钱没有关系的话。

陈老师:

我告诉你,就是跟钱有关系,好像大家都有共同语言,感觉更差。

为什么?

你争我斗,勾心斗角,互相利用,你死我活,大家为利在一块,共同语言就是这个。

好像是挺和睦,利益没有了,他才懒得搭理你。

利益有的时候,我得让他少得点,我多点,互相利用。

这能给人带来幸福吗?

人跟人之间都是什么关系?

都是争的关系。

他怎么能幸福?

所以利字当头,不讲人伦道义。

所以自古以来,古人告诉给我们,「正其义不谋其利」,难道这话错了吗?

如果这个话错了,那我们现在人为什么活得越来越没意思,自杀率那么高?

一家人打成一锅粥,为什么?

就是因为那个利。

所以你看,你的这个家亲眷属讲,咱们全家人都有钱,下一步就是你死我活,争。

传统文化老师:

确实是这样的,老师。

我家里面真的有这样悲惨的例子。

家里面儿女为了争夺房子,就老人有房子,几套房子,结果三个儿子,其中二儿子没有争到这个房子,这个二儿子就跟爸爸妈妈就不说话了,也不去了。

结果这个老人心里面就是难过,每天都难受。

最后这个老人怎么样呢?

喝农药自杀了。

真的是这样的,喝农药自杀了。

到死的时候这个老人还不瞑目,还在心里面还难过,还不瞑目。

然后这老人去世之后,几个兄弟姐妹互相不来往。

都是以利为目标,没有利什么都没有了。

陈老师:

所以说如果没有五伦的教育,没有人道的教育,钱越多,灾祸来得越快,人死得越早。

因为争得太激烈了,白日化了。

传统文化老师:

人的物欲一旦被勾引起来之后,人和人之间的伦常、亲情它就受到破坏了。

我举一个我妈妈的例子。

我在这里举这个例子也是想帮我妈妈消业障。

当然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我妈妈并没有太多的过错,但是确实是她做的,她也是奉命行事。

那么在八十年代末的时候,我妈妈在大学图书馆里面当管理员,藏书非常的丰富,她们每天工作很忙碌。

但是那个时候就兴起了经商的风潮。

陈老师:

向钱看。

传统文化老师:

向钱看。

各个部门要搞创收,所以她们图书馆的负责人也就号召大家要搞创收。

陈老师:

图书馆搞创收?

传统文化老师:

对。

陈老师:

那怎么搞?

传统文化老师:

她们卖啤酒。

卖啤酒,给学生和老师出售啤酒。

陈老师:

图书馆改成小卖部了。

传统文化老师:

对。

所以我妈妈她们这个办公室的窗口正对着学生教学大楼的出口,所以她们就开辟了一个窗口,在这个地方来卖啤酒。

然后,到了月底的时候,就根据这个月的收入,根据每个人的工作量,卖出去多少,然后大家就有分红。

那个时候,我妈妈她们一个月的工资才几十块钱,三十四块钱,每个月分到的分红可能有时候多的会达到十几块钱、二十块钱,那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笔不少的数字了。

但是因为有了分红以后,同事之间的这种关系就变得很微妙,大家就开始互相攀比,他分得多,我分得少。

或者是,是不是谁拿了大头,谁又拿了小头,谁吃亏了。

陈老师:

对领导有猜忌。

传统文化老师:

对,大家之间的关系就不像之前那么纯洁了。

所以烦恼也就随之而生,经常会有发生矛盾的、不高兴的这种情况就出现了。

陈老师:

你讲这个事情,我们就很想问,大学的图书馆,那书肯定很多,管理员忙。

忙什么呢?

忙他的本分,来教授来学生,来借书也好什么也好,他有做不完的工作。

现在是卖不完的啤酒。

你想想,这个时候买啤酒的人排着队,借书的人排队,管理员该干什么?

我相信他一定会讨厌那些借书的人,等会,这些人让他们等着去,赚钱重要。

为什么?

领导要求。

领导让你赚钱,你着急干那些事情干吗?

本分就不要了。

这一个例子我们不要小看,它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刚八十年代末,现在多少年过去了,你就知道人为什么不能安守本分。

再说一句话,社会为什么会乱?

为什么?

钱。

人人都不安守本分了,而且是上级对下级的命令,警察创收,各行各业,律师、法官、医院的医生。

你想他看到病人,看看他,一问,不高兴,为什么?

你得的病太轻。

心想你怎么不得重点的病,我这有贵的药往外卖,我好提成。

我说的话你们好懂吧?

那医生还叫医生?

换句话说还叫人吗?

肯定是这种心态。

所以我们看这些新闻,医患纠纷为什么高?

人人都不安守本分,只记得钱了。

你说救死扶伤的人现在都盼着你怎么不生重点的病,多来几回,你说这社会能好吗?

根本的原因就是什么呢?

我们讲,伦常道德没人讲了,把钱摆在第一位了。

传统文化老师:

家里的这个事情让我受到了一个启发,就是人的本分一旦失去了,那么人和人之间的这种亲情它就会受到破坏。

陈老师:

那么大家就要问了,学生之道是什么?

学生该安什么样的心,才能够学有所成、成圣成贤?

我想答案很简单了。

老师做父母,那学生肯定不是做朋友,肯定是做子女。

子女之道,有现成的【弟子规】,【弟子规】说得已经很详细了,【入则孝】那就是对老师。

师父常常给我们讲,古大德,尤其是印祖告诉我们,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师父老人家说,万分诚敬得万分利益。

换句话说,学生、孩子对老师要是没有相当的诚敬心、恭敬心,他是绝对学不好。

那现在问题就提出来了。

你们这三个班主任怎么回答?

什么问题呢,现在的孩子都不孝顺父母,是不是从两三岁你们看到的就有?

这些孩子怎么让他能够安守学生之道,先对老师有恭敬心,有孝敬心,像对父母一样,你们怎么能做到?

传统文化老师:

首先是需要让这个孩子以侍奉父母的礼节和内容来侍奉师长,通过这样的训练,让他能够达到诚敬的结果。

陈老师:

她说的这个非常关键,换句话说,当这个孩子还没有恭敬的心,他甚至都是一个小混账,小祖宗,在家里边他是飞扬跋扈的,不怕。

用什么方法呢?

用礼教。

是不是礼教?

传统文化老师:

对。

陈老师:

让他行为身体先做到,慢慢地,他能影响到心,这就是礼教。

传统文化老师:

对。

比方说早晨起来,见到了老师,那么这些小同学要给老师请安,是行跪拜礼。

要给老师磕头,问老师早上好。

陈老师:

那个手要放到老师的脚上,接足礼。

这一接触,他慢慢地谦卑、恭敬的心他就生起来了。

你不能远远地磕头,那是不可以的。

传统文化老师:

他们跪在老师的面前,把双手放在老师的脚面上,然后额头贴在老师的脚面上,然后他们就会祝愿老师健康长寿,祝愿老师道业早成,同时,要念十声佛号,这个礼节是早晚都要行的礼节。

陈老师:

这个礼节好不好,你们知道从哪里学来的?

从斯里兰卡。

我们陪师父老人家出访斯里兰卡。

当地的学生,上学之前要给父母跪下来磕头,回来要给父母磕头。

我们看上之后脸上无光,很惭愧。

我们礼仪之邦,中华民族,这是我们的礼节。

你看人家斯里兰卡,佛教国家,人家都在做。

所以师父在开示的时候跟我们讲,你看看人家做得多好。

师父这一说,我就往心里去了,别人我不知道。

回来我就告诉给学校的学生们,早晚必须要向父母、向老师问安,这是学生之道,恭敬心落实,跪在那个地方。

我们比斯里兰卡还要提高一步,十声佛号,恭恭敬敬趴在那里,阿弥陀佛。

尤其是那个学生那个头磕下去,木板地能磕出声音来,他不是很用力,但能听到声音,他自己内心都受到震撼,周围人看到之后,那么整齐庄严的仪式,天天如是,早晚不落,对自己是最好的孝敬心、恭敬心的教育。

插播传统文化学校学生给老师行礼问安视频

学生:

大家请注意,学生XX给老师请安。

阿弥陀佛(十称)。

感恩,感恩老师的教导,祝愿老师健康长寿,道业早成,一心念阿弥陀佛。

陈老师:

那些孩子每天见不到家长,你们怎么办?

传统文化老师:

孩子每天早上起床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对着父母的照片行跪拜礼问安。

陈老师:

对着照片行这个问安礼?

传统文化老师:

是。

他们心里想着父母的恩德,眼睛看着父母的样子,然后嘴里也是念着十声佛号,然后把自己最真诚那种祝福说出来,晚上也是这样。

陈老师:

那你说这个孩子,他在家里根本不懂得孝敬,没有恭敬心,用这种方法管用吗?

传统文化老师:

这种方法非常管用。

孩子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这种礼节的教育之后,他们侍奉师长,慢慢地他对长辈的这种感情就建立起来了。

什么感情呢?

就是他天然地和长辈很亲近,然后他天然地会关心长辈的健康不健康、长辈高兴不高兴、长辈他现在是什么状态。

所以这些孩子他的这种孝敬的心慢慢都会恢复起来。

有一个小男孩,因为他之前在家里面,爸爸妈妈对他非常地宠爱,他来到这个学校,看到老师管教这么严格,他心里面就怨恨老师。

怨恨老师,他因为是小孩子,所以他比较幼稚,他就会想,我要故意地做错事,我要故意地犯错误,让老师生气,好早一些把老师给气死了。

他有这种想法。

陈老师:

几岁?

传统文化老师:

七岁。

陈老师:

你看,要把老师气死,你看他安的什么心。

传统文化老师:

我们也要求他每天早晨、晚上给老师问安,同时还有安排他去侍奉老师饮食起居,比如照顾老师吃饭,比如说照顾老师起床,给老师叠被子、整理房间,这些事情都安排他去做。

做了大概有两三个月以后,这个孩子他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给老师准备洗漱用具的时候,因为我们这里女老师多,他会把这个老师平常用的抹脸的油,她喜欢用什么,她平常都用哪几样,他都记在心里面,然后给老师都准备好,摆放在老师的牙杯的边上。

老师就问他,说你怎么知道给老师拿这几样?

他说,我每天我都记得老师拿的是哪个用的是哪一个。

还有,他有时候看到老师吃饭吃得少了,这顿饭吃了半碗,他就会去问老师,老师,您是哪不舒服了吗?

为什么今天吃这么一点饭?

因为他在旁边侍奉老师,他看到了。

所以这个孩子,他慢慢地,他也恢复了自己人性本善的那一面。

就是通过礼节的教化,通过侍奉长辈来达到的。

陈老师:

你们听到怨恨心这么重的一个孩子,两个月就转过来了。

通过什么?

礼教。

这师父教给我们的。

所以恭敬心它有落脚点,它不是一句空话。

学生、子弟之道就是恭敬心。

恭敬心在哪里呢?

你看【弟子规】里「朝起早夜眠迟」、「问起对视勿移」、「进必趋退必迟」,统统都是恭敬心。

包括头一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勿缓」、「勿懒」、「敬听」、「顺承」,合起来就是个敬字,就是恭敬心,头四句,没说别的。

孩子怎么成为孝子?

靠这个,敬,孝敬的敬。

学生怎么能成就?

也是这一个敬字。

传统文化老师:

确实是这样的。

我们有一个女同学,今年是十四岁。

这个孩子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她的妈妈给我们讲的,孩子没有来我们这边之前,这个孩子在当地是很有名的,有名在哪里呢?

每天长辈见到这个孩子就会问这个孩子。

你今天气你妈妈几出?

就是你今天惹你妈妈生气几次,就是每天这个孩子都会惹她妈妈生气,而且这个孩子她没有笑容,每天都是不高兴的,都是嘟嘟脸的,而且是跟她妈妈是顶着来的。

那通过传统文化的学习,刚开始也是要让孩子明理,你要把道理给她讲清楚。

第二就是她在跟老师的相处过程中,老师的身体力行对她的这种严父慈母的这种教育,她能够切身地体会到老师是爱我的。

第三就是我们会通过一些习礼仪,这些礼教去让她去做。

虽然说刚开始她可能不是心甘情愿的。

但是在做的这个过程中,慢慢慢慢地,她会就有很大地转变。

前几天,就是这个女孩子,有一天,我正在看书,她突然就从楼下跑来找我,她说老师你快上楼去看一看,我说怎么了,她说我们老师好像感冒了。

我说你怎么知道老师感冒了?

她说老师刚才在房间一直就是哼哼嗓子,一直就是嗓子好像痒,说好像是感冒了,说你快去上去看一看,这是其中有一次。

还有一次,这个孩子过来找我,她说,老师,今天老师中午午饭很多是没有动的,吃得很少,是不是老师身体不舒服?

或者问我说,老师,老师在上火的时候我们要给老师准备什么?

这个孩子从最开始,每天得气她妈妈几出,一直到现在这种状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陈老师:

换了一个人。

传统文化老师:

对。

陈老师:

你说靠什么?

所以过去,我们有相当年龄的人都有这个印象,封建礼教是吃人的。

现在我们发现,西方的价值观讲平等,吃人。

真的是这样,把这孩子都害死了。

你看,这几期节目你们所讲,这都是你们学校里的、幼儿园里的孩子,你看要气死老师的,要气死父母的,都刚几岁,家里都是小祖宗,这都是溺爱,西方人教的。

话又说回来,老祖宗所教的不是这个。

用礼教的方法,【弟子规】把它讲得很详细,一举一动都有规矩,统统都是把那个敬给它做到。

你说他再是一个小混蛋,冷漠、自私、眼里没别人,没关系,你们刚才讲的这都是科学试验,用礼教这一实验,人都教好了。

说明什么呢?

你看举个例子,我在零六年,我是第一次去庐江参观,到现在八年了,我那是第一次在汤池知道鞠躬。

我说这是古礼,这古代听说过,现在没有过,鞠躬,平生第一次,师父老人家的试验点,我们到那去,真的学大家,我们都是游客,参观的,鞠躬。

我有个什么感受?

这个躬鞠下去之后,你那个心平气和的感觉就出来了,你对这个人多怨恨、多讨厌,你给他鞠个躬,你这一直起来,好像没原来那么恨了。

所以我在节目专访的时候,就跟师父老人家报告过我这个体会,礼教的力量,你可不知道。

所以说大家见面,双手这一合十,你不要小看它,那就是不一样。

这个样子就是恭恭敬敬、对人礼敬的意思,那西方人拥抱,拥抱那是情执,你能体会它其中的意味。

你看我们老祖宗留下来这些礼节,问讯,在佛法叫问讯,大众叫九十度鞠躬,这一个躬鞠下去之后,那个傲慢心就要少很多。

那要是磕头呢?

那傲慢心就没多少了。

所以早晚这个问安太好了。

我每次出差,离开父母,我都要给父母磕头,见到父母给父母磕头,应该的,为人子之本分。

所以说,全在一个恭敬,这个恭敬如果要是没有的话,你去慢慢去体会,你教给他什么他都不能够得到,他不能接受,为什么呢?

他心里边满满的,「满招损谦受益」,他觉得自己了不起。

在这种情况下,你再严,你再慈,不管用,真的不管用。

所以说一定要在家长的配合之下。

家长告诉老师,你好好地管他,一定要让他恭敬心培养起来,这是明白的家长。

传统文化老师:

确实是这样,有的时候确实是老师严跟慈不管用,因为老师这边用尽心血教这个孩子,妈妈在看到孩子的时候就说,老师怎么教你的,老师有没有批评你,我看看屁股,有没有打你,然后你跟妈妈说说心里话,就这样地一下子就把孩子跟老师的心给分离了,那么孩子在看老师的时候就感觉是我跟我妈一条心,然后把老师当作外人,这样的话孩子也很难受益。

陈老师:

好像是父母在保护这个孩子,实际上在害孩子。

所以我们上集讲的是师道,师道就是你们一方,学生之道、子弟之道,难。

为什么?

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他上边还有个父母,他是想有恭敬心,那父母一句话,行了,你这半年白教了,恭敬心白培养了,早晚问安,白磕头了。

其实老师不需要他磕那个头,他需要,教育需要,要想把他培养成圣成贤需要,没有恭敬心根本就不行,现在有几个人知道恭敬心?

我们再看看世间的教育,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甚至在家里,说平等那还算是客气的,那都是小祖宗,那谁说的,爷爷说的,我的小祖宗,你看他都嘴上都叫。

那爷爷像什么?

像孙子。

孙子像爷爷。

它都是颠倒的。

现在学校谁敢管学生,你试试。

传统文化老师:

而且有一个家长,他就跟我们反映,他的孩子在家里面是学习传统文化的,见到父母、见到长辈要鞠躬,这个孩子到学校的时候,见到老师鞠躬,这老师就说,你别弄这套,你鞠什么躬啊,从哪学的,这是韩国人、日本人,跟他们学这些做什么。

就老师不让做。

这孩子慢慢在学校就他自己,他自然而然地他也不去做了,也不去鞠躬了。

陈老师:

我曾经专门就恭敬心的问题向师父老人家请教,恭敬心为什么那么重要?

你看我们儒家十三经,【礼记】,头一篇,「曲礼曰毋不敬」,就是没有不恭敬的,统统都恭敬,就摆在头一章第一句话。

师父讲,凡是典籍,开篇第一句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