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整理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11998938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12 大小:14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整理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整理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整理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整理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2页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整理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整理教学设计.docx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整理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整理教学设计.docx(1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整理教学设计.docx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整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全册)

(最新教材)

特别说明:

本教案为最新北师大版

语文配套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全册

 

学校:

XX小学

班级:

XX年级

任课教师:

XXX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课导学计划

科目

语文

授课班级

五年级

教科书名称及册数

义教实验课本五(上)

上课日期

9月27日

每周节数

6节

总授课节数

71节

考试次数

2次

周次

时间

计划进度

页数

出入原因

节数

起止

1

——

2

3

4

5

6

红树林

10

15

5

7

语文天地(三)

机动

国庆假

-——

8

语文天地(四)

33

42

6

9

语文天地(五)

43

53

6

10

中期考试

——

——

11

语文天地(六)

54

58

6

12

我们的错误

59

69

6

13

生死攸关的烛光

70

80

6

14

微笑

81

90

6

15

语文天地(十)

91

110

6

16

总复习

111

114

6

17

习作

114

115

6

18

机动课

——

6

19

复习

——

92

6

20

期末测试

——

——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主要是由生字生词、阅读、习作和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内容构成:

1.生字新词的学习

五年级的学生仍有识字的任务,本学期要求学生认字139个,写字240个。

2.阅读

秉承以前广大阅读量、重视积累的宗旨,本册除了主体课文,在“语文天地”中还设置了“拓展阅读”的栏目。

课后思考题第一题都是关于课文的,第二题是关于形式的,是教学的底线。

本学期学生还要学习三方面的阅读方法:

写阅读提纲

学习浏览

学习古文

3.习作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东西,教材从课文、活动、生活实际中提取素材,同时重视学生写想象作文。

二、学情分析:

本班总共有5人,其中女生2人,学生上课发言积极,能主动学习。

三、学习目标:

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合作探究,使学生更多得积累知识,增强学生的口语交际和写作能力。

四、导学措施:

1、组织好学习小组,培养各组的主持人,充分利用好小组学习。

2、课堂上教师做到“三讲三不讲”,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

3、自己尽量的多准备资料和练习题,练习题的设计做到分层,不同等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

4、多在学法上给学生作出知道,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才可以自学。

5、自己努力学习杜郎口的教学模式,尽量应运于课堂,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天马

教材简析:

全文以简短的篇幅,精炼的文字描写了1969年出土的这一东汉时期的艺术品的造型,表现了设计者的构思和独立的匠心,赞扬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

全文五个自然段按其叙述顺利,可分为四部分:

⑴介绍"天马是1969年出土的东汉时期的艺术珍品;[2]介绍铜奔马的艺术成就;⑶介绍铜奔马制作的科学原理;⑷总结赞扬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的创造才能。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新学到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卓越;"构思奇妙""匠心独运"等词语的意思。

(2)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工艺品,仔细观察一下,再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3)学会观察方法,培养学生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观察的能力。

(4)理解课文内容,向学生渗透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天马"所体现的奇特艺术想象力。

2.了解铜奔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所包含的科学原理。

3.从构思设计上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教具准备:

挂图、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为之而骄傲。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认识我们五千年文化中最骄艳的一朵小花,我们五千年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它,就是名闻中外的艺术珍品--“天马”。

(板书:

天马)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词: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要认真听,注意读音是否正确。

你对那些词不理解?

谁能来解答?

你是怎样解答的?

(学习方法的指导)

[2]你认为那个字容易写错?

怎样写漂亮?

2.指名朗读课文

你从这篇课文中读懂了什么?

哪些地方你不明白?

(从课题或从不懂得句子中提出问题)质疑方法的指导。

三、学习课文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去领会一下这匹天马无穷魅力。

1、自读第一节

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2、过渡:

旅游局为什么要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呢?

3、默读全文,思考:

旅游局为什么要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呢?

[1]朗读第二段:

从这段中你体会到什么?

(天马的历史价值)指名朗读

[2]天马是什么样子?

特别在哪里?

小组讨论、交流:

(1)第三、五段:

默读:

课文描写了天马身体的哪些部位,是如何描写的?

从这些描写我们知道了什么?

朗读指导:

怎样表现出这是一匹难得的好马是朗读的要点。

(2)过渡:

其艺术成就最淋漓尽致的体现,还在第六节。

这节写了什么?

(板书:

奔跑)

讨论结合理解词语。

你从这段中体会到什么?

小结:

同学们都知道,“马踏飞燕”的飞燕,而是一只龙雀,龙雀是传说中天上的神鸟,是传说中的风神,飞行速度很快,这匹骏马从飞燕身上飞快地踏过,而龙雀安然无恙,可见马的动作是何等的轻快。

我们不由得为它惊人的速度而惊叹,都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艺术创造力而拍案叫绝。

出示句子:

我们不敢肯定汉明帝迎取的就是这件工艺品,但至少可以说,这种题材的工艺品在当时就是非常珍贵的。

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3)过渡:

我们平时也见过许多雕塑作品,它们一般来说都有一个很大很重的底座,但这匹铜马却不是这样的,它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足下的这只小小的飞燕上,这就有一个怎样保持平衡的问题。

自读体会,让学生充分讨论,了解天马精确的平衡,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已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朗读指导:

怎样表现出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惊叹!

4、小结:

学习第七节,总结全文。

               

(1)、齐读

(2)、体会中心

本节写了什么?

在全文有什么作用?

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引申[演示:

歌曲]

由于近代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我们暂时的落后了。

五千年的文化是我们的骄傲,但同时更是我们的神圣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要把我们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扬光大,要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就像刚才歌中唱的那样,为了早日看到黄河母亲的欢笑,看到黄河母亲的歌唱,让我们一起去努力吧!

我坚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像这匹扬蹄飞奔的骏马一样,大步地跨向新的世纪,大步地跨向新的辉煌!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直奔中心,学习第3——6自然段。

1.简要回顾,指名看图说说天马的外形。

2.出示

这个飞行时的瞬间形象无比神奇,其高超的设计构思,就是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也令人叹服叫绝。

⑴理解“神奇”“高超”“叹服叫绝”。

⑵提问: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神奇、高超,令人叹服叫绝?

3.理解“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自由朗读思考:

[1]结合课文理解“体态轻盈”“神形兼备”的意思。

[2]作者抓住天马的哪些方面写的?

怎样进行描写的?

二、读写结合,强化训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强化段与段的联系的训练,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幻灯出示:

“马踏飞燕”

(1)外形逼真,

(2)构思奇妙,(3)被称为"艺术珍品"。

3.进行小练笔:

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工艺品,仔细观察一下,再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课后反思:

 

古诗二首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中所选区的两首古诗分别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房兵曹胡马》和唐代著名诗人李贺的《马诗》,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马,与本单元的课文主题“马”联系紧密,但是虽然两首诗都描写了马,却有所不同,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这方面入手,理解诗意。

教学目的要求:

1、认识识字表生字,读准发音,记清字形。

2、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3、用多种方法熟读古诗,体会两首诗的象同于不同之处。

4、鼓励学生细心阅读,交流感悟,作者用哪些具体的内容来说明中心句的,体会这种写法。

教学重难点:

古诗的诗句以学生诵读为主,朗读要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自悟词句的大致意思,在自读体会的基础上合作学习,交流对语句的体会。

教具准备:

录音机、磁带、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喜欢马吗?

你最喜欢马的那些方面?

给大家说一说。

2、今天我们学习两首古诗,描写了马。

板书课题:

古诗二首

二、讲授新课:

(一)《房兵曹胡马》

 1、这首诗是哪位诗人所写?

(唐朝诗人杜甫)

2、自由朗读这首诗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大面积指名朗读,齐读。

 4、要求读准每个生字,读不准的画出来。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指朗读好的学生朗读课文。

其他学生注意听:

自己读的不熟练的生字的发音。

2、学生自己再朗读课文。

3、指学生分层次读课文,进一步巩固生字的发音。

(三)再读一读书,深入感受

1、小组讨论:

本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汇报,其他同学进行补充,纠正。

                

 3、评一评哪个小组讲得最好。

(四)教师指重点词,学生回答。

你理解了哪句诗的意思?

(指名让学生复述诗的大体意思,教师进行整理。

第二课时

(一)教学《马诗》

 1、这首诗是哪位诗人所写?

(唐代李贺)

 2、自由朗读这首诗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大面积指名朗读,齐读。

 4、要求读准每个生字,读不准的画出来。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指朗读好的学生朗读课文。

其他学生注意听:

自己读的不熟练的生字的发音。

 2、学生自己再朗读课文。

 3、指学生分层次读课文,进一步巩固生字的发音。

(三)再读一读书,深入感受

 1、小组讨论:

本诗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汇报,其他同学进行补充,纠正。

 3、评一评哪个小组讲得最好。

(四)教师指重点词,学生回答。

 1、小组中理解诗句的含义。

 2、指名让学生复述诗的大体意思,教师进行整理。

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意思?

学生充分发言,体会诗人由一开始扫兴到兴奋的感情变化。

(五)这首诗与《房兵曹胡马》都是写了马,比较一下他们有什么不同?

学生根据诗的意境,诗所表达的情感等方面进行探讨。

附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巩乃斯的马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将作者对马的描写和自己对生命的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对马的赞美和对自己追求自由的情感从而得到自然的流露,借助于特定的物来表现特定的情感,让读者在对物的感知过程中,自觉地理解文章主题,获得水到渠成的效果。

教学目的要求:

  1、认识识字表生字,读准发音,记清字形。

  2、学会写字表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用正确的书写姿势进行规范的书写,把字写美观、工整、大方。

  3、学习抓住典型场面进行描写以突出主题的写作手法。

  4、感受“巩乃斯的马”的可爱,体会作者追求自由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对“马”的两个场面描写。

  2.体会“马”的精神和“人”的情感的合拍。

教具准备:

录音机、录音带、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天马》和两篇有关写马的古诗。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当代散文家周涛写作的《巩乃斯的马》。

二、初读课文:

 1、出示生字词: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要认真听,注意读音是否正确。

  你对那些词不理解?

谁能来解答?

你是怎样解答的?

(学习方法的指导)

  [2]你认为那个字容易写错?

怎样写漂亮?

 2、指名朗读课文

  课文写了什么?

(抓内容)学生速读课文,明确:

夏天雨中群马奔腾。

夏日雨中群马奔腾对激情的肯定、对生命的赞赏

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

你从这段中读懂了什么?

从那些词句中读懂的?

  本段的最后一举起到什么作用?

(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指导朗读:

读出暴雨来诗的猛烈急促。

 2、默读2、3段

  思考:

[1]画出这两段中的比喻句,从这些比喻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边读边栽树的旁边做批注,可以使自己的感想,可以使自己的疑惑等.

  [2]这两段描写的什么?

(马群奔跑的壮阔场面)

 3、学生朗读比喻句,交流自己的批注,随时注意学生间的回答,补充自己批注,参与到他人的讨论中来。

 4、出示句子:

  “仿佛分散在所有山谷里的马都被赶到这儿来了,好家伙,被暴雨的长鞭抽打着,被低沉的怒雷恐吓着,被刺进大地倏忽消逝的闪电激奋着,马,这不安分的精灵从无数谷口、山坡涌出来,山洪奔泻式地在这原野上汇聚了,小群汇成大群,大群在运动中扩展,成为一片喧叫、纷乱、快速移动的集团冲锋场面!

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漓尽致!

……“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奏出的鼓点,悲怆苍劲的嘶鸣、叫喊在拥挤的空间碰撞、飞溅,划出一条条不规则的曲线,扭住、缠住漫天雨网,和雷声雨声交织成惊心动魄的大舞台。

……”你体会到什么?

小结:

作者展示了这种生命力的冲动达到极致时酒神式的狂乱奋发的境界,生命的潮流在自然的鞭策下纵横驰骋,所有的外界的羁绊都不放在它的眼里。

这是作者在夏日暴雨下的巩乃斯草原上所见到的最壮阔的马群奔跑场面:

  5、出示最后一段:

  我久久地站在那里,发愣、发痴、发呆。

我见到了,见过了,这世间罕见的奇景,这无可替代的伟大的马群,这古战场的再现,这交响乐伴奏下的复活的雕塑群和油画长卷!

我把这几分钟间见到的记在脑子里,相信,它所给予我的将使我终身受用不尽……

你有什么感受?

(——草原上的马群突遇暴风雨狂奔的场景,深深地震撼了作者。

这淋漓尽致的力的奔流既是一种酣畅痛快的生命境界,也是一种恢宏壮阔的崇高的场面,使得他“发愣、发痴、发呆”,在几分钟内见到的将“终身受用不尽”,因为在人生的瞬间他难得地面对了生命的真正的崇高壮烈。

第二课时

(一)总体把握:

   1、熟读课文,有表情地朗读描写马奔的场面。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马的见解。

(二)内容探讨:

  你从课文中体会到巩乃斯的马的性格是什么?

(马的生命活力与人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三)说说作者是怎样进行描写的,充分表现马的生命活力?

(描写抒情)

写草原上的马群突遇暴风雨狂奔的场景。

(四)小练笔:

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抓住动物的一个特点,运用描写抒情的方法,写出自己对这种动物的喜爱。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语文天地一

教材简析:

  本次语文天地共安排了四项内容,包括:

拓展阅读《马背小学》、畅所欲言、初显身手和笔下生花。

这些练习内容比较灵活,不仅让学生巩固了学过的字,而且锻炼了学生组词、用词造句的能力。

教学目的:

  1.针对景物思路严整地提问方法。

  2.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3.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积累词语和名言警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

课件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马背上的小学》

  1、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采用学到的各种方法。

围绕“马背上的小学”写了哪些内容?

  2、读课文之后,有什么疑问提出来。

  3、小组交流。

  能在小组解决的就在小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进行全班交流。

注意在学生提问的时候教师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对于那些提问比较有意义的同学进行及时表扬。

  4、全班讨论。

  5、全班进行朗读,分小组朗读,自己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二、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短文的意思。

  1、运用掌握的学习方法再次阅读短文《马背上的小学》。

  2、划出你感兴趣的词语。

  3、短文有几个自然段?

  4、逐段指名读课文,思考每段主要说的是什么?

对较难归纳的自然段,教师加以指导。

分小组朗读。

第二课时

一、畅所欲言。

  1.课前搜集民间传说,生动、流利地讲述有关马的成语故事。

  2.引导学生介绍、交流自己的搜集方法,掌握一些效率高、简洁明了的学习方式。

  3.小组交流。

  4.全班围绕“马”这一主题进行成语故事会。

二、初显身手。

  1.通过课前预习,你都搜集到那些有关马的作品?

谁愿意展示给同学们看一看?

  2.你对其中的那些作品最感兴趣?

为什么?

  3.评选最佳小骑手。

第三课时

  笔下生花

  马曾经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请你选一个题目写一写马。

  ★你收集了那么多有关马的作品,又选出了最喜欢的介绍给大家。

现在把“它”写下来吧。

  ★以《枣红马的故事》《马和汽车》《令人叫绝的马术比赛》等为题,也可以自拟题目。

  ★想象作文:

马的未来。

  1.要写好有关马的作文,你认为需要注意些什么?

  2.你打算如何来写这篇作文?

  3.小组交流,共同完成协作提纲。

  4.全班交流协作提纲。

课后反思:

 

小学五年级语文导学案

审批

备课人

席钰

课题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

1、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的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美丽伟大,感受祖国山河的壮丽。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重、难点

预测

以提纲的形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知识链接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简介

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索、讨论、展示

教学用具

挂图、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1、课件出示西藏图片,教师配乐解说,激发学生兴趣。

  2、西藏除了雪域高原的牦牛、金壁辉煌的寺庙和藏族同胞之外,还有更加奇特的景观,那就是——雅鲁藏布大峡谷。

(板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词圈、划出来读正确,把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检查读词及课文的情况。

  3、师:

哪位同学说一说,你对雅鲁藏布大峡谷有哪些了解?

(提纲式)

  4、小结。

  三、学习课文,理解重点部分。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

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重点练习朗读和复述:

你喜欢雅鲁藏布大峡谷吗?

请认真读一读课文,然后同位互相讲一讲,说说你的理由。

  3.练读:

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你的感受。

(适时板书)

  4.指导朗读:

美读4、5自然段。

  四、总结全文

  1、学完课文你想说点什么吗?

  2、说一说你这节课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六、布置作业

  作业超市:

  1、写一处自己喜欢的景观。

  2、课外阅读

  3、搜集一些关于祖国壮丽河山的文章,将优美句段记到自己的“小小笔杆子”本上。

               第二课时

  

(一)总体把握:

   1、熟读课文,有感情的朗读描写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景色的句子。

   2、结合课文,说说你对奇观的理解。

  

(二)内容探讨:

     你能说说雅鲁藏布大峡谷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你是从哪些方面体会到的?

  (三)听写生字生词,纠错

  (四)小练笔:

描写自己见过的奇观

  板书设计:

      雅鲁藏布大峡谷

               神奇

          世界之最    世界最后一块密境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奇观课题:

浙江潮教学设计

审批

备课人

邢天林

课题

浙江潮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3

1、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美观书写本课生字6个。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好古文的读法。

  3、运用电教手段,把学生带入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展开想象,※通过古今文字的对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通过感受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

古今文字的对比,感悟祖国语言的魅力,增强语感和对祖国语言的由衷热爱。

重、难点

预测

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理清作者的思路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雄伟壮丽的自然景观。

结合课文理解“横贯”、“天下奇观”、“人声鼎沸”、“风号浪吼”、“涨”等词语及比喻句。

知识链接

关于钱塘江观潮盛况

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探索谈论展示

教学用具

图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今天我们将首次接触到文言文,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2.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能说说第一次读古文的感觉吗?

  3.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些困难吗?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疑

  1.各小组分两步来解决问题:

第一,认真读课文,先把课文的大概意思读明白;第二,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把课文读通顺。

时间暂定五分钟。

(生合作学习。

教师很认真地逐组巡视辅导。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评价,纠错)

  3.指读课文:

课文读通顺了吗?

谁来试一下?

(评价)

  4.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把握古文的韵律读法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围绕着“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来感受浙江潮的伟大。

  从哪里能看出浙江潮是伟观呢?

请你默读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形:

仅如银线等色:

玉城雪岭等

  声:

如雷霆势:

震撼激射

  2.指名回答:

远——近——气势—诗歌评价

  3.指导美读: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你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4.教师配乐范读,学生练读,指读。

(古筝曲)

  5.再读古文,说说为什么称浙江潮为“天下之伟观也”?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以及自己的理解进行交流。

  6.指导朗读:

将你感受到的浙江潮读出来,注意读出气势读出古文特有的韵律。

  四、拓展运用

  1.其实描写浙江潮的文章有很多,老师又给你带来一篇。

出示《钱塘江大潮》,请你读读,感受一下这两篇课文有什么不同?

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指名读,说感受。

  五、课堂小结:

  虽然本课只有短短四句话,却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壮观的浙江潮,感受到了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把你的感受朗读出来吧!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