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区教师招聘考试试题_精品文档.doc
《越秀区教师招聘考试试题_精品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越秀区教师招聘考试试题_精品文档.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13年广州市越秀区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共100分,作答时间120分钟)
2013年4月21日上午9:
00——11:
00在广州大学城华南理工大学考点考试
一.选择题。
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
请把正确答案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每题1分,共35分。
)
1.根据《教育法》,侵占破坏学校的校舍、场地、设备及其他财产的行为,依法承担()
A.民事责任B.刑事责任C.行政处分D.罚款处罚
2.规定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标准和要求的是()
A.教育目的B.教学目标C.教育目标D.教学目的
3.一个人先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分类整理,然后用简要的语词写出重点,这是什么策略?
()
A.元认知策略B.复述策略C.精细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
4.一个7-11岁的儿童能根据具体经验思维解决问题,并具有可逆性,这属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哪个阶段?
()
A.感知运算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5.老师在课堂上提问时,总是用鼓励的眼光盯着学生,并对正确的答案不断点头,这属于()
A.口头语言B.书面语言C.内部语言D.肢体语言
6.老师发现某班学生对稍微有点难度的作业就完成不了,并且参加有点强度的活动时就喊累,这个班的学生应该加强____培养?
()
A.意志品质B.道德品质C.纪律观念D.文化知识
7.在一个学期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的评价是()
A.形成性评价B.诊断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相对性评价
8.“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体现了()
A.听觉适应B.肤觉适应C.视觉适应D.嗅觉适应
9.学生把学习的解决一次函数的经验,应用到解决二次函数的过程中,这是()
A.正迁移B.负迁移C.一般迁移D.具体迁移
10.在教学中,解决问题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A.发散思维B.知识迁移C.原型启发D.创造性
11.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有()
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方法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途径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学环境
12.教师为了讲解知识,向学生展示图片、模型和工具,这是()
A.实物直观B.言语直观C.模象直观D.肢体语言
13.小张的性格胆小,由于怕讲错话,不敢在公开场合演讲,同时在与同学交谈时也不敢正视对方的眼睛,这是()
A.广场恐惧症B.社交恐惧症C.单纯恐惧症D.焦虑症
14.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关注()
A.任务B.生存C.成绩D.学生
15.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诱导学生对本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加深对该学科重要性的认识,从而去渴求知识,这体现了教师的什么作用?
()
A.引导B.指导C.管理D.主导
16.教师通过讲述雷锋的故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是哪种德育途径?
()
A.说服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自我教育法D.实践锻炼法
17.当一个问题可能有多种解决方法时,某个学生急迫地对答案进行验证,但往往是错误的,这种认知风格是()
A.沉思型B.冲动型C.辐合型D.发散型
18.在安排课程表时,_____往往安排大量的时间。
()
A.课外活动B.上课C.实践锻炼D.文艺表演
19.教师在教学中要写多种计划,其中最重要的是()
A.学期计划B.课题计划C.课时计划D.学年计划
20.教师在上初中历史《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时,先通过两个词语“保护庄稼”“妙手回春”让学生猜两个历史人物,然后进入教学,这是()
A.直接导入B.游戏导入C.故事导入D.问题导入
21.学生根据诗词《沁园春·雪》的描绘想象北国的风光,这是()
A.创造想象B.再造想象C.有意想象D.无意想象
22.学生对自己未来能否考上重点大学充满信心,这是()
A.自我期待感B.自我信任感C.自我价值感D.自我效能感
23.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A.遗传B.环境C.学校教育D.家庭教育
24.1879年_____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
A.马斯洛B.冯特C.华生D.马卡连柯
25.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美国杜威主张()
A.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B.教师中心经验中心课堂中心
C.学生中心书本中心活动中心D.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
26.学习_______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
()
A.直接经验B.间接经验C.科学知识D.思想品德
27.一位哲者说过: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
。
这说明教学中应重视()
A.传授给学生知识B.传授给学生间接经验
C.养成学生的品德D.发展学生的能力
28.孔子认为: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巩固性原则D.发展性原则
29.成语“少年得志”与“大器晚成”反映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
A.不平衡性B.个别差异性C.阶段性D.顺序性
30.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
A.特定的社会背景B.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C.教育理想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31.某家长怀疑学生早恋,趁学生不在时偷看其日记,这侵犯了学生的()
A.选举权B.言论自由C.隐私权D.人格尊严
二.判断题。
判断正确的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涂A,判断错误的涂B。
(每题1分,共15分)
36.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及发展学生的智力。
()
37.课堂上,老师的肢体语言应该简单,一个肢体动作表示一个单独的意思。
()
38.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所有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
39.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思考回答;根据学生的答案,接着提出问题。
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引导学生获得新知识、巩固旧知识的教学方法是谈话法。
()
40.初中阶段是青少年道德发展的关键阶段。
()
41.主张通过组织健全、合理的教育集体来教育学生的教育家是桑代克。
()
42.德育过程是中学生知、情、意、行等因素统一发展的过程,道德行为是道德发展的关键。
()
三.论述题。
(20分)
51.小李是一个年轻老师,他在担任某个班级的班主任时,如何与学生一起建好班集体?
(10分)
52.教案在教学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那么教案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10分)
四.材料题。
(30分)
53.案例一:
教师A在走进一个公认的差班时,一个学生站起来问:
“老师,我们班的学生都是差生,你会不会讨厌我们?
”教师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微笑着说:
“你们会把自己心爱的旧玩具扔掉吗?
”学生们思考后说:
“不会,我会把它收藏起来,作为一种怀念。
”教师说:
“我也不会讨厌你们,你们就像我的弟弟妹妹。
真正的差生是各方面都差,而你们只不过是某些方面差,我相信只要你们努力,一定会成为优秀学生的。
”学生们听完后,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案例二:
学生甲是一个老师和同学心目中的“坏孩子”:
不遵守纪律,扰乱课堂秩序,顶撞老师。
教师B在担任班主任时,很多教师都告诉他,甲是个坏孩子。
教师B开始全面了解甲的情况,并在观察一段时间后说:
“他不是一个坏孩子,相反他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孩子,只不过你们都没有发现他的聪明才智。
”在教师B的帮助下,甲积极改正错误,认真学习,最后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
1.结合材料分析,教师在案例一中采取了什么德育原则?
2.你是如何看待“坏孩子”和“差孩子”的?
3.作为一个教师,如果你碰到过案例二中的“坏孩子”,你是如何处理的?
如果你没有碰到,你打算如何处理?
4.阅读完上述两段材料,对你有何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