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四五六册内容梳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83511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四五六册内容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高中语文第四五六册内容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高中语文第四五六册内容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高中语文第四五六册内容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高中语文第四五六册内容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四五六册内容梳理.docx

《高中语文第四五六册内容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四五六册内容梳理.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第四五六册内容梳理.docx

高中语文第四五六册内容梳理

高中语文第四、五、六册内容梳理

 

高中语文第四册内容梳理2

   

俨骖马非于上路俨,通“严”。

云销雨霁销,通“消”。

所 赖 君子见机机,通“几”。

7.《柳毅传(节选)》

昂其直,居为奇货直,通“值”,价格

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裁.通“才”,刚。

樊日进宰翼,通“翌”。

8.《促织》

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再加上。

景从云合景,通“影”,影子。

刚望女与羊,俱亡所见矣亡,通“无”,没有。

飨德怀恩飨,通“享”,受。

   

二、古今异义

1.当不复记忆

古义:

再,义。

今义:

重复,往复。

2.吾去汴州

古义:

离开。

今义:

往……

3.汝不果来

古义:

成为事实,实现。

今义:

植物的果实。

4.毛血日益衰

古义:

渐渐,逐渐。

今义:

利益。

下文“日益微”中“益”同此。

5.而齿牙动摇

古义:

这里指牙齿松动。

今义:

指不稳固,不坚定。

6.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

古义:

这里是成长立业。

今义:

指开始存在或有根据。

7.灌水之阳有溪焉

古义:

河流的北边,山的南边。

今义:

太阳,日光

8.盖其流甚下,不可以灌溉

古义:

可,可以;以,用来。

合译为“可以用来”。

今义:

表示

可能或表示许可。

9.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古义:

向上报告,诉说。

今义:

让别人知道。

10.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古义:

汉代选择人才的一种科目,是优秀人才的意思。

今义:

一般指古代科举考试的最低一级考中者。

11.九岁不行

古义:

不能走路。

今义:

不可以。

12.至于成立

古义:

至•动词:

于,介词。

今义:

连词,提及,另外。

13.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古义:

振奋,大鹏展翅起飞的气势。

今义:

发怒。

14.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古义:

春天林泽间的雾气。

今义:

野生动物的一种。

15.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古义:

饱的样子。

今义:

指与事实相符。

16.蟪蛄不知春秋

古义:

指四季。

今义:

春天和秋天。

17.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

虽然这样。

今义:

连词。

18.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古义:

忘记立功。

今义:

没有功劳。

19.分曹部署,竞以新艳相角

古义:

分部安排。

今义:

安排。

布置。

20.千顷云得天池诸山作案

古义:

作几案。

今义:

进行犯罪活动。

21.既而将诉于舅姑

古义:

公公婆婆。

今义:

舅舅和姑姑。

22.言讫,欺欷流涕

古义:

流眼泪。

今:

流鼻涕。

23.唯恐道途显晦.不相通达

古义:

到达。

今义:

通行无阻。

24.负载珍重,不复言矣

古义:

保重。

今义:

爱惜。

25.毅不告其实

古义:

其中实情。

今义:

承上文转折.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26.近与天将失意,塞其五山

古义:

意见不合。

今义:

不得志。

27.因命酌互举,以款人事

古义:

客人的诚意。

今义:

指人世间的事。

28.千里逢迎

古义:

迎接。

今义:

说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含贬义)。

29.俨骖马非于上路

古义:

高高的道路。

今义:

走上路程。

30.穷且益坚

古义:

困厄,处境艰难。

今义:

没有钱,穷困。

   

三、常见实词归类

1.《陈情表》

除除臣洗马(任命,授职。

登自东除(台阶。

攘除奸凶(清除。

卒保卒余年(终。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士兵。

卒成帝业(终于。

卒然边境有急(通“猝”.突然。

   

2.《祭十二郎文》

致乃能衔哀致诚(动词.表达。

将成家而致汝(动词,使……来。

诚乃能衔哀致诫(名词.真心实意。

诚知其如此(副词.如果.果真。

所谓天者诫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副词.确实.实在。

就既又与汝就食江南(动词。

趋.赴。

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动词.就职上任。

知而寿者不可知矣(动词.预知。

死而有知(名词,指灵魂。

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动词.知道。

   

3.《愚溪诗序》

居或日:

冉氏尝居也(动词.居住。

得泉焉.又买居之(动词,存,积蓄。

凡愚泉凡六穴.皆出lII下平地.盖上出也(共。

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凡是。

类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动词.好像。

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名词.万物。

   

4.《赤壁赋》

歌扣舷而歌之(动词.唱。

歌日(名词,歌词。

倚歌而和之(名词,歌声。

下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克,打下。

苏予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方位名词.与“上”相对。

   

5.《逍遥游(节选)》

志《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标记。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高尚的志向节操。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憎哉(志向。

图而后乃今将图南(图谋。

不图子自归(预料,料想到.多用于否定。

普法交战图(地图。

图财害命(贪图。

   

6.《滕王阁序》

尽宾主尽东南之美(全部。

潦水尽而寒潭清(干涸.没有。

则智者尽其谋(竭尽。

聊乘化以归尽(尽头。

即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依附。

胡天八月即飞雪(就。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就。

凌气凌彭泽之樽(超过。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上。

终刚强兮不可凌(侵犯.欺侮。

机所 赖 君子见机(通“几”.预兆。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R寸机.机会。

相国,丞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事务。

国家存亡之本.治乱之机.存于明选而已矣(关键.要点。

   

7.《柳毅传》

幸 幸 君子书叙之外.悉以心诚之话倚托(希望。

幸被出发.何敢负德(表敬副词.蒙受。

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幸亏。

吾君方幸玄珠阁(皇帝驾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庆幸。

脱脱获回耗,虽死必谢(倘若,如果。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脱落,掉落。

揽裙脱丝履,举身赴清池(脱下,取下。

脱颖而出(冒出。

薄为婢仆所惑,Ft以厌溥(轻视。

上帝以寡人有薄悠于古今(微薄,不厚。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接近,迫近。

薄田十五顷(土地贫瘠。

   

8.《促织》

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索取。

留待期限,以塞官责(责任,差使。

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责令。

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责罚。

靡靡汁不施,讫无济(无,没有。

试与他虫斗,虫尽靡(败退。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倒下。

顺①成顾蟋蟀笼虚②每移案,顾祝无可置者(回头看。

徘徊回顾,见虫伏壁上(看,环视。

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转折连词,相当于"但是"。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顾虑,考虑。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望,拜访。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反而。

   

四、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东亦客也(方位名词"东"用作动词:

在东边居住。

名词"客"用作动词:

客居。

合流屈曲而南(方位名词"南"用作动词:

向南流去。

得其尤绝皆家焉(名词"家"用作动词:

安家。

今予家是溪(名词"家"用作动词:

安家。

或曰:

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命名,名词作动词用。

字笨百态,而无所避之(包罗,名词作动词用。

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攻占,方位名词作动词用。

东,向东进军,名词作动词用。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向南飞。

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仍而下(上,向上飞;下,落下。

一人缓板而歌(击板。

峦壑竞秀,最可觞客(劝饮。

游人往来,纷错如织(交错。

雷辊电霍,无得而状(描写其状。

壮士听而下泪矣(流下。

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做官。

宰严限追比,甸余,杖至百(挨棍棒。

上大嘉悦,沼赐抚臣名马衣缎(下诏。

裘马扬扬(裘,穿着皮衣;马,骑着马。

儿涕而去(流泪。

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旅居他乡。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风鬟雨鬓(风,风吹;雨,雨打。

44

莫如巧归(方位名词"两"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归"的方向:

向西。

巷流人于潇水(方位名词"东"用作状语,表示动作“流”的方向:

向东。

自愚丘茅誓行六十步(方位名词"东北"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行"的方向:

朝东北。

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向上,名词作状语。

覃望夏口,枣望武昌(方位名词"西"'东"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望"的方向:

"向……"。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名词作状语。

咎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外…'内"均为词作状语,在门外,在家里。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词活用作状语,像雾一样。

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每年。

市中游侠儿得住者笼养之(用笼子。

日将暮,取儿稿葬(用草席。

虫集冠上,力叮不释(用力。

民日贴妇卖儿(一天天。

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日以厌薄(一天天地。

东望而泣,若不自胜(向东。

   

2.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用作名词

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郊野。

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正道'。

成述其异,宰不信(特殊的本领。

幸为少尽缱绻(缠绵的情意。

   

(2)形容词用作动词

强者天而病者全乎(形谷词"全"用作动词:

保全。

然而虽辱而愚之(形容词"愚"用作动词:

把……叫做愚。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形容浏作动词:

远离。

而心目耳力俱穷(用尽。

悲泗淋漓,减怛人心(使……悲痛。

公乃陌上人d三,而能急之(以……为急。

遂宽其同气之罪(宽恕。

昂其值,居为奇货(使……高昂。

成然之(认为……对。

成以其小,劣之(认为……不好。

益奇之(认为……奇特。

   

3.动词活用

而视茫茫(动词"视"用作名词:

视力。

将成家而致汝(动词的使动用法:

让……来。

吾兄之盛德而天其嗣乎(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天亡

下文中"天其嗣矣"中"天"同此。

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哭泣。

辄倾数家之产(动词使动用法,使……倾。

   

五、特殊句式

1.判断旬

①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②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③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④南冥者,天池也。

⑤妾.洞庭 龙 君小女也。

⑥吾君,龙也。

⑦道士,乃人也。

⑧昔尧遭洪水九年者,乃此子一怒也。

   

2.被动旬

①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格式为“动词+于……”。

②今是溪独见辱于愚(被动句。

用“见……于……”格式表示被动。

③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日以厌薄。

④今日见辱于长者。

⑤为夫婿所薄。

⑥女佳不幸.为顽童所辱。

   

3.倒装句

(1)宾语前置

①而今安在哉(应为“在安”。

   

②惟兄嫂是依(“惟……是……”是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的一种句式。

“兄嫂”是动词“依”的宾语,前置。

范围副词“惟”(或“唯”)加在前置宾语的前面。

“是”加在前置宾语与动词之间.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③吾实为之,其又何尤(应为“尤何”。

④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否定句中,代词“我”作宾语,置于动词“若”之前)

⑤水击三千里。

(“击”的宾语“水”前置。

⑥之二虫又何知(“知”的宾语“何”前置。

⑦背负青天,而莫之天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天阀”的宾语“之”前置。

⑧洞庭君安在哉(“在”的宾语“安”前置。

⑨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介词“以”的宾语“奚”前置。

⑩是何可否之谓乎(“谓”的宾语“何可否”前置。

(2)定语后置

①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少年”的定语“好事”后置。

②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乡人”的定语“有客于泾阳”后置。

③时有宦人密视君者(“宦人”的定语“密视君”后置。

(3)介词结构后置

①急于星火(状语后置,即“于星火急”。

②吾佐董丞相于汴州(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汴州佐董丞相”。

③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状语后置,应为“于江渚之上渔樵”。

   

④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状语后置句。

应为“以其能名之”,意思是“用它的才能命名它(溪),所以叫它‘染溪…。

]

⑤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徙”的状语“于南冥”后置。

⑥问者燕香于鼎(“燕香”的状语“于鼎”后置。

).

⑦焚拜如前人(“焚拜”的状语“如前人”后置。

⑧掭以尖草(“掭”的状语“以尖草”后置。

⑨见有妇人,牧羊于道畔(“牧羊”的状语“于道畔”后置。

⑩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诉”的状语“于舅姑”后置。

⑩既而得其尸于井(“得”的状语“于井”后置。

)藉聋

⑩覆之以掌(应是“以掌覆之”。

   

4.省略句

①从嫂归葬河阳(省略句,应为“从嫂归葬于河阳”。

②未可以为信也(这句省略宾语“之”,指十二郎天亡之噩耗。

③可以染也(这句省略宾语“之”,指溪水。

④令以责之里正(“以”的宾语“之”省略。

⑤折藏之,归以示成(“以”的宾语“之”省略。

⑥留待限期,以塞官责(“以”的宾语“之”省略。

⑦将献公堂,惴惴恐不当意(“献”的宾语“之”省略.“公堂”前省略介词“于”。

   

5.固定句式

   

其然乎?

其不然乎?

/其信然邪?

其梦邪?

其传之非其真邪?

/汝其知也邪?

其不知也邪?

(“其……其……”:

“是……还是……”.是表示选择的复句常用格式。

   

1.鲁迅:

小说集有《呐喊》(1918~1922)、《彷徨》(1924~1926)。

   

中学课文:

《社戏》《故乡》《孑L乙己》《狂人日记》《药》《阿Q正传》(出自《呐喊》).《祝福》(选自《彷徨》)。

2.莫泊桑:

法国著名小说家。

是举世公认的短篇小说大师。

著名短篇小说有《羊脂球》《项链》《我的叔叔于勒》。

长篇小说有《一生》《漂亮朋友》。

3.高晓声:

当代作家。

代表作《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分别获1979、1980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4.巴尔扎克:

19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代表作《人问喜剧》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

它通过91部小说,2400多个人物,展示了1

9世纪前半叶整个法国社会的生活画卷。

世界名著中四大吝啬鬼形象:

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的《悭吝人》中的阿巴贡,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果戈理的《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

5.曹雪芹:

名藩.字梦阮.号雪芹。

清代小说家。

代表作《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

6.施耐庵:

元末明初小说家。

他的代表作《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

7.罗贯中:

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

代表作《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白话章回体小说。

8.冯梦龙:

字犹龙.号墨憨斋主人.明代文学家。

辑有话本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

“二拍”指明代小说家凌漾初编写的两个短篇小说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9.曹禺:

原名万家宝,现代著名剧作家。

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北京人》。

10.老舍: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小说家、戏剧家。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有《茶馆》《龙须沟》。

11.莎士比亚(1

564~1616):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

马克思赞誉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主要著作有历史剧《亨利四世》,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

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

12.关汉卿:

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

元代戏曲作家,元杂

剧的奠基人。

代表作《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

元曲四大家:

指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

元杂剧的四大悲剧:

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梧桐雨》、 纪 君祥的《赵氏孤儿》。

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

关汉卿的《拜月亭》、王实甫的《西记》、白朴的《墙头马上》、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13.王实甫;元代杂剧作家,代表作《西厢记》。

14.汤显祖:

字义仍,号海若,别号若士,自署清远道人。

明代戏曲家。

代表作《牡丹亭》(又称《还魂记》)。

15.孔尚任:

字聘之,又字季重,清代戏曲作家、诗人。

代表作《桃花扇》是一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历史剧。

16.王勃:

字子安,初唐文学家。

著有《王子安集》。

他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滕王阁序》是其骈文代表作。

17.庄子:

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现存《庄子》一书,又名《南华经》,共33篇。

代表作《逍遥游》。

18.蒲松龄:

至粝桑帕邮浚宕难Ъ摇V形难远唐∷导读恼疽臁贰?

br>19.柳宗元:

字子厚,河东人,世称柳河东。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选人中学课本的有《童区寄传》《捕蛇者说》《(愚溪诗)序》《黔之驴》(均出自《三戒》),《小石潭记》(出自《永州八记》)。

高中语文第六册内容梳理

现代文词语网络

一、常见常用宇音的分辨

   

   

二、常见常用字形的分辨

逾(逾期作废)优(优柔寡断)制(出奇制胜)议(不可思议)

渝(始终不渝)忧(忧郁寡欢)致(专心致志)义(义愤填膺)

修(学识修养)异(异口同声)阴(树阴)铤(铤而走险)

休(休养生息)一(一口咬定)茵(绿草如茵)挺(挺身而出)

   

尤(无耻之尤)渔(从中渔利)厉(变本加厉)寥(寥寥无几)

犹(记忆犹新)鱼(鱼肉人民)利(利欲熏心)了(不了了之)

呕(呕心沥血)蜡(味同嚼蜡)滥(陈词滥调)筹(一筹莫展)

瓯(金瓯无缺)腊(腊梅盛开)谰(无耻谰言)愁(愁眉苦脸)

尚(礼尚往来)

上(无上光荣)

   

三、词语解释

1.泽被:

恩泽广布。

被,遍及。

2.转瞬即逝:

过得很快。

3.呕心沥血:

耗尽心血。

4.深不可测:

比喻情况捉摸不透,超越一般理解能力的•

5.三昧:

佛教用语,梵文Samadhi的音律,意思是止息杂念;使心神平静,是佛教的重要修行方法。

借指事物的要领、

真谛。

6.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天的禁网虽然广大而宽疏,但为恶者却极少能漏脱。

7.告罄:

本指祭祀礼毕。

今指财物用完或货物售完.

8.无济于事:

对解决问题毫无济助。

9.万变不离其宗:

无论形式上怎么变化,它的本质还是没有改变。

10.荒谬绝伦:

荒唐,没有可相比的。

11.模棱两可:

可作两种解释;既不肯定也不否定.

12.臭名昭著:

由于邪恶、卑劣或罪恶的品格而声名狼藉。

13.微不足道:

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一提.

14.味同嚼蜡:

形容没有味道,多指文章或言语乏味,毫无生气和感染力。

15.息息相关:

彼此呼吸都连在一起。

比喻关系非常密切•

16.言简意赅:

语言虽精练简洁。

但已概括要义。

17.窥探:

暗中察看.

18.窥测:

窥探推测。

19.伶俐:

聪明灵活。

20.言不由衷:

所说的话不是发自内心。

形容口是心非。

21.煞有介事:

指装模作样,像真有那么回事一样。

也说像煞有介事。

22.杜撰:

臆造,虚构。

23.察言观色:

观察言语脸色来揣摩其心意。

24.泰斗:

泰山北斗.比喻德高望重或有卓越成就而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25.仕途经济:

仕途,指做官的道路;经济,在这里指经邦济世、治国理民。

经,治理。

26.铭心刻骨:

比喻感念不忘。

27.葳葳蕤蕤:

这里指萎靡不振.

28.惶悚:

惶恐。

悚,害怕,恐惧。

29.暴殄轻生:

暴殄,恣意糟蹋.殄,灭绝。

轻生,不珍惜生命。

30.栉沐:

梳洗。

31.趋奉:

趋附奉承。

32.刚愎(bì)自用:

刚愎,固执。

自用,自信。

自以为是.十分固执自信,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33.高屋建瓴(1íng):

建,倾倒。

瓴,水瓶。

形容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

34.各行其是:

是,对。

各自按照自己以为正确的一套做。

35.功败垂成:

垂,接近。

事情在将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含有惋惜的意味。

36.功亏一篑(kuì):

亏,缺少。

篑,土筐。

比喻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有完成.

37.寡廉鲜(xiǎn)耻:

鲜,少。

旧时指不廉洁。

不知耻,现指不知羞耻。

38.管窥蠡(1í)测:

窥,从孔隙里看。

蠡,贝壳做的瓢。

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

39.管中窥豹:

比喻所见只是事物的一部分。

40.光怪陆离:

光怪,光彩奇异。

陆离,色彩繁杂。

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

41.过眼云烟:

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42.海市蜃(shèn)楼:

比喻人世繁华的虚幻.

43.邯郸学步:

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却把自己原来会的东西忘了。

44.沆瀣(hàngxiè)一气:

比喻臭味相投.

45.怙(hù)恶不悛(quān):

怙,依靠,依仗。

悛.悔改。

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46.涣然冰释:

涣然,消散的样子。

冰释,像冰一样消融。

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全都消除.

47.讳莫如深:

隐瞒得再没有比它更深的了。

48.耳濡目染:

濡,沾湿。

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49.罚不当(dāng)罪;当,相当.处罚和罪行不相当。

50.见机而作:

看见适当的时机,就立即行动。

例:

首长要求大家胆大心细,见机而作,不可稍有疏忽.

51.见微知著:

看到事物的一点细微迹象.就能知道将来的发展趋势或问题的实质。

52.间不容发:

比喻情势非常危急.

53.胶柱鼓瑟:

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瑟。

比喻思想或做事固执拘泥而不知变通。

54.另眼相看:

用另一种眼光来看待某人,不同于一般.多指特别重视,也指不被重视的人们得到重视.

55.泥牛入海:

比喻一去不返,杳无消息.例:

信发出已半年,像泥牛入海,杳无音讯。

56.披沙拣金:

比喻从大量的事物中选择精华,也形容工作的

繁难。

例:

作者从浩如烟海的古代诗歌中,披沙拣金,精心编注了一部<<历代诗歌选>>.

57.犬牙交错:

原比喻分界线曲折,参差不齐。

后来也比喻错

综复杂,情况或双方力量对比互有短长。

例:

由于现实生

活斗争的复杂化,这种人物性格之间的斗争,也是错综复杂、犬牙交错的。

58.拾人牙慧:

比喻因袭重复别人的话或文字。

例:

我们写文章要有自己的东西,不要抄人家的东西,拾人牙慧。

59.天马行空:

神马腾空飞奔.比喻才思纵横、豪放不羁。

例:

老书法家的字如天马行空,豪迈奔放。

60.声色犬马:

形容荒淫无耻的糜烂生活。

例:

隋炀帝纵情于

声色犬马,加重对人民的剥削,终于激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农民起义.

高中语文第六册内容梳理2

   

四、词语辨析

1.从而;进而

从而:

用来引出目的或结果,表相因相成的关系。

例:

乡党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从而推动了生产的迅速

发展.

进而:

表示在前一个行动的基础上进一步的行动,表递进

关系。

例:

必须首先解决物质生活问题,然后才能进而解决文化生活问题。

2.虽然;即使

虽然(尽管):

只表示让步,不表示假设,引出的情况是事实,后与“可是、但是”等词呼应。

“虽然”让步的程度比“尽

管”轻。

倒:

虽然你亲自去了,也没能解决什么问题.尽管很晚了,可是他还不肯离开。

即使:

既表示让步,也表示假设。

例:

即使你亲自去,也仍然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即使再晚,他也不会离开。

3.以至;以致

以至:

①连接两个或几个有时间先后、数量多少、程度高低、

范围大小等关系的词或短语,其关系是递进的,一般用在最后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