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换班风波.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81891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换班风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换班风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换班风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换班风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换班风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换班风波.docx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换班风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换班风波.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换班风波.docx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换班风波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换班风波

类型: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幼儿园中班幼师随笔,幼儿园幼师随笔

标题:

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换班风波

乐乐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每天都是开开心心地来园,其可爱的笑脸、甜甜的问好声、落落大方的表现.在刚入园时便引起了教师的关注,她也成为了小伙伴们的榜样。

乐乐妈妈也因为热心于班级事务,被推选为班级家委会成员,平时与教师联系比较紧密。

可是,这美好的一切却被“护旗手”事件打破了。

乐乐上中班后的某一天,班主任a老师告知家长,乐乐已被选为下周的护旗手。

全家人得知后非常高兴,特地为乐乐买了白衬衫、格子裙等,期待着周一升旗登台。

可因为下雨等客观原因,乐乐登台升旗之事一直被延迟,a老师忘记了把情况及时告诉乐乐及家长,使家长对a老师产生不满。

因此,家长向园方反映“a老师说话不守信用”并要求换班。

我们经过调查了解到这一事件是教师工作中的疏忽引起的,因此,我们未答应家长的调班要求,但要求教师向家长作出解释和道歉,并提醒教师今后工作要更加认真细致。

没想到,从此以后,家长与教师的关系变得微妙了。

双方见面时显得尴尬,家长似乎在尽量回避教师,不愿意与老师打照面。

教师则变得小心翼翼,生怕再出错,也极少主动与家长交流孩子在园情况。

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从紧密转为冷淡。

转眼孩子上了大班。

在第三周幼儿园的升旗仪式上由乐乐的班级展示才艺。

乐乐很喜欢跳舞,然而让乐乐家长失望的是,升旗仪式上乐乐仍没有机会登台表演。

在现场,乐乐家长看到其他孩子兴高采烈地换服装、上台表演,备受刺激,心里十分失落,一气之下便把孩子带回了家。

随后,家长便来向园长讨说法。

家长认为自从中班“升旗事件”以来,孩子在幼儿园遭受到了不公平待遇,教师偏心。

当时家长情绪十分激动,并再次要求给孩子换班。

因为不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我没法说什么,只是耐心地听家长“投诉”,等家长情绪稍微平复后,我答应她一定会好好调查这件事,给她一个满意的答复。

接着,我马上向乐乐班的三位教师了解情况,发现教师的说法与家长的描述不一样。

a老师满腹委屈.觉得中班“升旗事件”后,自己更小心谨慎地对待乐乐了,绝对没有冷落乐乐,虽然家长对自己态度冷淡,但乐乐很可爱,自己打心眼里喜欢乐乐,平时还尽量满足乐乐的一些小小的特殊要求,不过自己在与家长沟通方面确实做得不够好。

这一次自己也曾问过乐乐是否想登台表演,但乐乐因为不会跳那支舞而不愿意参加。

班级其他两位教师也认为家长的说法多半是猜疑所致,乐乐在园表现正常。

她们认为是乐乐家长要求过高,总是希望班里所有机会都能给自己的孩子。

为进一步了解真相,我们开展了更为细致、客观的调查工作,即随机对班级半数以上家长进行“教师履行工作职责情况、师德表现、是否存在偏心现象”等内容的电话访问,并如实记录访问内容。

调查的结果是,绝大多数家长认为该班教师师德良好,爱孩子,没有偏心现象;教师工作认真、细致,责任心强,能尽可能给每个孩子提供机会,少数只需部分孩子参加的活动会采用轮流、推选或自愿报名等方式;孩子喜欢上幼儿园,对幼儿园满意度高。

我们还查阅了该班中班时的全班家长调查问卷(幼儿园每年进行一次类似的家长问卷调查),该班级家长对教师的总体满意率达95%。

同时,我们通过对个别教师及其他家长的访谈.了解了乐乐的一些家庭情况。

经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导致乐乐“换班风波”的原因可能来自教师、家长两方面。

教师方面,主要是与家长沟通不及时,如果等到家长有情绪后再作解释,就会十分被动;而第一次与家长存在沟通障碍时,由于教师采取了消极回避的态度,导致误会越来越深。

此外,教师在组织开展一些活动时,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的意识不够强。

家长方面,乐乐全家对孩子的教育特别重视,他们舍近求远把孩子送到我们幼儿园,并专门在幼儿园附近租了房子,由外公外婆专职接送,在家中对孩子基本上是有求必应,孩子被高度关注,其个人需要被高度满足。

所以,上幼儿园后家长很在意教师对自己孩子的态度,特别希望孩子能得到教师的特殊关注。

家长在与教师有隔阂后更加敏感,导致误会越来越深。

在基本弄清事情的真相和原因后,我们首先与a老师进行沟通,表明我们充分信任教师的态度,并对a老师曾拒收家长送礼、工作认真负责等表现表示赞赏,但也指出了她与家长沟通不及时、不主动等问题,引导她换位思考,理解家长的感受,反思自己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鼓励她积极面对高要求的家长,掌握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接着,我们主动约请了乐乐的家长。

把我们了解的情况向家长作了反馈,并让a老师因没有将乐乐的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工作做得不够细致向家长道歉。

这次约谈让家长看到了园长对这件事的重视以及教师的真诚,家长不满的情绪有所缓解。

事情已经过去两天了,虽然前一天的约谈使家长的不满情绪有所缓解,但等到第三天家长还没送孩子上幼儿园,于是我马上和a老师一起去乐乐家家访。

在家访中,家长看到了孩子与a老师很亲热,这让家长非常感动,对之前自己的行为给幼儿园和教师带来不少麻烦表示歉意,希望乐乐继续留在a老师班,并当即让乐乐跟我们一起上幼儿园。

孩子入园后,我继续关注乐乐的在园情况,提醒a老师及时向家长反馈乐乐在园的表现。

看到孩子在幼儿园每天开开心心的,家长很放心,与教师的关系得到了较好的修复,对幼儿园和教师也更加信任了。

事后,借乐乐“换班风波”事件,我们进一步引导全园教师深刻领会办园的核心理念“爱”与“尊重”的内涵,同时,以该案例为切人点,帮助教师寻找与家长沟通的方法和策略。

我们召开了题为“注重细节,巧妙沟通”的家长工作专题研讨会,请骨干教师就“如何修复与家长的关系”“关注细节、把握契机、适时解决问题”“日常怎样建立良好的家园关系”等主题进行经验分享,还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策略研究、经验分享等形式,就“尊重孩子”“满足孩子的需要”“尊重、理解家长”“与家长沟通的艺术”等主题,组织全园教师作了深入探讨。

进一步理解“爱是尊重、爱是理解、爱是责任”的含义。

正是这种爱感化了家长。

使家长体验到教师是爱每一个幼儿的,让家长进一步理解了教师的工作,对幼儿园、对教师建立起信任感。

不仅如此,后来我们还把这样的研讨活动扩展到家长层面,让家长参与研讨,学习科学育儿的理念和方法。

最后,在不断沟通、互动、思考中,全园教师对孩子、家长、教师三方的角色定位、互动形式形成了新的认识。

乐乐“换班风波”事件的妥善解决,让我们认识到管理机制的重要性。

家长不仅是幼儿园的服务对象,更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是幼儿园的“外交”,外交无小事,我们应当重视家长的诉求。

同时,一定要做好事实核查工作,不能偏听偏信。

作为园长要充分信任教师,勇于担当,不要把问题全部归到教师身上,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真是教师的问题也不能袒护,要帮助教师认识错误,勇敢地向家长承认错误并道歉,取得家长的谅解和信任。

危机化解后,并不是万事大吉,而应该通过事件举一反三,吸取经验教训,进一步改进工作,提升园务管理水平。

摘自:

《幼儿教育》2015.03

乐乐是个活泼开朗的孩子,每天都是开开心心地来园,其可爱的笑脸、甜甜的问好声、落落大方的表现.在刚入园时便引起了教师的关注,她也成为了小伙伴们的榜样。

乐乐妈妈也因为热心于班级事务,被推选为班级家委会成员,平时与教师联系比较紧密。

可是,这美好的一切却被“护旗手”事件打破了。

乐乐上中班后的某一天,班主任a老师告知家长,乐乐已被选为下周的护旗手。

全家人得知后非常高兴,特地为乐乐买了白衬衫、格子裙等,期待着周一升旗登台。

可因为下雨等客观原因,乐乐登台升旗之事一直被延迟,a老师忘记了把情况及时告诉乐乐及家长,使家长对a老师产生不满。

因此,家长向园方反映“a老师说话不守信用”并要求换班。

我们经过调查了解到这一事件是教师工作中的疏忽引起的,因此,我们未答应家长的调班要求,但要求教师向家长作出解释和道歉,并提醒教师今后工作要更加认真细致。

没想到,从此以后,家长与教师的关系变得微妙了。

双方见面时显得尴尬,家长似乎在尽量回避教师,不愿意与老师打照面。

教师则变得小心翼翼,生怕再出错,也极少主动与家长交流孩子在园情况。

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从紧密转为冷淡。

转眼孩子上了大班。

在第三周幼儿园的升旗仪式上由乐乐的班级展示才艺。

乐乐很喜欢跳舞,然而让乐乐家长失望的是,升旗仪式上乐乐仍没有机会登台表演。

在现场,乐乐家长看到其他孩子兴高采烈地换服装、上台表演,备受刺激,心里十分失落,一气之下便把孩子带回了家。

随后,家长便来向园长讨说法。

家长认为自从中班“升旗事件”以来,孩子在幼儿园遭受到了不公平待遇,教师偏心。

当时家长情绪十分激动,并再次要求给孩子换班。

因为不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我没法说什么,只是耐心地听家长“投诉”,等家长情绪稍微平复后,我答应她一定会好好调查这件事,给她一个满意的答复。

接着,我马上向乐乐班的三位教师了解情况,发现教师的说法与家长的描述不一样。

a老师满腹委屈.觉得中班“升旗事件”后,自己更小心谨慎地对待乐乐了,绝对没有冷落乐乐,虽然家长对自己态度冷淡,但乐乐很可爱,自己打心眼里喜欢乐乐,平时还尽量满足乐乐的一些小小的特殊要求,不过自己在与家长沟通方面确实做得不够好。

这一次自己也曾问过乐乐是否想登台表演,但乐乐因为不会跳那支舞而不愿意参加。

班级其他两位教师也认为家长的说法多半是猜疑所致,乐乐在园表现正常。

她们认为是乐乐家长要求过高,总是希望班里所有机会都能给自己的孩子。

为进一步了解真相,我们开展了更为细致、客观的调查工作,即随机对班级半数以上家长进行“教师履行工作职责情况、师德表现、是否存在偏心现象”等内容的电话访问,并如实记录访问内容。

调查的结果是,绝大多数家长认为该班教师师德良好,爱孩子,没有偏心现象;教师工作认真、细致,责任心强,能尽可能给每个孩子提供机会,少数只需部分孩子参加的活动会采用轮流、推选或自愿报名等方式;孩子喜欢上幼儿园,对幼儿园满意度高。

我们还查阅了该班中班时的全班家长调查问卷(幼儿园每年进行一次类似的家长问卷调查),该班级家长对教师的总体满意率达95%。

同时,我们通过对个别教师及其他家长的访谈.了解了乐乐的一些家庭情况。

经过调查、分析,我们认为导致乐乐“换班风波”的原因可能来自教师、家长两方面。

教师方面,主要是与家长沟通不及时,如果等到家长有情绪后再作解释,就会十分被动;而第一次与家长存在沟通障碍时,由于教师采取了消极回避的态度,导致误会越来越深。

此外,教师在组织开展一些活动时,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参与的意识不够强。

家长方面,乐乐全家对孩子的教育特别重视,他们舍近求远把孩子送到我们幼儿园,并专门在幼儿园附近租了房子,由外公外婆专职接送,在家中对孩子基本上是有求必应,孩子被高度关注,其个人需要被高度满足。

所以,上幼儿园后家长很在意教师对自己孩子的态度,特别希望孩子能得到教师的特殊关注。

家长在与教师有隔阂后更加敏感,导致误会越来越深。

在基本弄清事情的真相和原因后,我们首先与a老师进行沟通,表明我们充分信任教师的态度,并对a老师曾拒收家长送礼、工作认真负责等表现表示赞赏,但也指出了她与家长沟通不及时、不主动等问题,引导她换位思考,理解家长的感受,反思自己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鼓励她积极面对高要求的家长,掌握与家长沟通的艺术。

接着,我们主动约请了乐乐的家长。

把我们了解的情况向家长作了反馈,并让a老师因没有将乐乐的情况及时与家长沟通、工作做得不够细致向家长道歉。

这次约谈让家长看到了园长对这件事的重视以及教师的真诚,家长不满的情绪有所缓解。

事情已经过去两天了,虽然前一天的约谈使家长的不满情绪有所缓解,但等到第三天家长还没送孩子上幼儿园,于是我马上和a老师一起去乐乐家家访。

在家访中,家长看到了孩子与a老师很亲热,这让家长非常感动,对之前自己的行为给幼儿园和教师带来不少麻烦表示歉意,希望乐乐继续留在a老师班,并当即让乐乐跟我们一起上幼儿园。

孩子入园后,我继续关注乐乐的在园情况,提醒a老师及时向家长反馈乐乐在园的表现。

看到孩子在幼儿园每天开开心心的,家长很放心,与教师的关系得到了较好的修复,对幼儿园和教师也更加信任了。

事后,借乐乐“换班风波”事件,我们进一步引导全园教师深刻领会办园的核心理念“爱”与“尊重”的内涵,同时,以该案例为切人点,帮助教师寻找与家长沟通的方法和策略。

我们召开了题为“注重细节,巧妙沟通”的家长工作专题研讨会,请骨干教师就“如何修复与家长的关系”“关注细节、把握契机、适时解决问题”“日常怎样建立良好的家园关系”等主题进行经验分享,还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分析、策略研究、经验分享等形式,就“尊重孩子”“满足孩子的需要”“尊重、理解家长”“与家长沟通的艺术”等主题,组织全园教师作了深入探讨。

进一步理解“爱是尊重、爱是理解、爱是责任”的含义。

正是这种爱感化了家长。

使家长体验到教师是爱每一个幼儿的,让家长进一步理解了教师的工作,对幼儿园、对教师建立起信任感。

不仅如此,后来我们还把这样的研讨活动扩展到家长层面,让家长参与研讨,学习科学育儿的理念和方法。

最后,在不断沟通、互动、思考中,全园教师对孩子、家长、教师三方的角色定位、互动形式形成了新的认识。

乐乐“换班风波”事件的妥善解决,让我们认识到管理机制的重要性。

家长不仅是幼儿园的服务对象,更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是幼儿园的“外交”,外交无小事,我们应当重视家长的诉求。

同时,一定要做好事实核查工作,不能偏听偏信。

作为园长要充分信任教师,勇于担当,不要把问题全部归到教师身上,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真是教师的问题也不能袒护,要帮助教师认识错误,勇敢地向家长承认错误并道歉,取得家长的谅解和信任。

危机化解后,并不是万事大吉,而应该通过事件举一反三,吸取经验教训,进一步改进工作,提升园务管理水平。

摘自:

《幼儿教育》2015.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