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开发.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80140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开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浅析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开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浅析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开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浅析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开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浅析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开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开发.docx

《浅析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开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开发.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开发.docx

浅析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开发

综合实习专题报告

浅析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开发

学院地理科学学院

专业地理科学(师范)

年级2010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2014年5月2日

 

浅析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开发

王玉颖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重庆400715

摘要:

云南省作为一个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在现代旅游开发中,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本文结合云南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特征,初步探析了目前云南省对民族传统节日的开发现状,并提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旅游开发;云南省

0引言

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经济、文化是相互协调的,经济的发展从来都是与文化相关联的。

少数民族地区要发展经济,必须重视民族文化对其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云南省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和重要载体,也是民族地区用以带动社会经济发展、扩大对外交流、提升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探讨云南少数民族节日风俗,并以此丰富云南省的旅游开发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1研究区域概况

1.1云南省地理位置

云南省(21°09′N—29°15′N,97°31′E—106°21′E),位于我国西南部边陲的云贵高原之上,全省面积约39.4×104km2。

简称为“云”、“滇”,其省会城市是“春城”昆明。

云南省下辖有昆明、曲靖、玉溪等八个市,以及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等八个少数民族自治州。

在我国,有四川、贵州、广西和西藏与云南省相邻。

同时,作为我国的一个边境城市,国境线长达4060km,与缅甸、老挝、越南这三个国家相邻。

1.2云南省自然环境特征

由于云南省位于世界上面积最大且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东南部,其总体地势为北高南低,大致由西北向东南呈现出阶梯状倾斜。

省内最高点是海拔为6740m的梅里雪山主峰—卡格博峰,最低点为红河与南溪河的交汇处,仅76m,海拔高差达到6664m。

云南全省可分为两大地貌类型区。

东侧为滇东高原,其东部与贵州高原相连、北部与四川盆地相接、中部高原为起伏平缓的丘状高原,古夷平痕迹面明显并发育着各类岩溶地貌;西侧为典型的南北走向、岭谷相间的横断山脉组成,自西向东分别是高黎贡山、怒江、怒山、澜沧江、云岭、金沙江[]。

云南省被北回归线所穿过,位于北回归线以北的区域气候类型为亚热带高原性季风气候,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部分为热带高原性季风气候。

冬夏两季温差不大且干湿两季分明,全年降水量约为1000mm—1500mm,12月到次年4月是干季,干季降水量不到全年的20%,降水主要集中于5月到10月。

云南省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的特征,其气候的区域差异和垂直地带性变化也十分明显。

总的来说,云南气候温暖日照充足,省内大部分地区年均温13℃—20℃,无霜期长达11个月[]。

山原地貌和热带季风是影响云南土壤形成的两个基本因素。

云南省南部的热带雨林区为砖红壤地带,典型分布地区是西双版纳。

热带高原性季风气候地区常为季风常绿阔叶林,在此林下发育的是砖红壤性红壤。

北部的亚热带性季风气候区的植被主要为常绿半湿性阔叶林,滇东高原主要是山原红壤,是古红壤上发育的红壤类型;滇西横断山区因地势强烈隆起,大多数土壤从母岩上发育生成,以山地红壤为主;另一种是山地鸿黄壤位于迎风坡面上以及海拔较高的地段[]。

云南植被类型多样、分布镶嵌、种类复杂、混交明显。

以北回归线为界,南部属于热带雨林、季雨林,代表性植被类型为季节雨林和半常绿季雨林;北部地区为季风常绿阔叶林。

由于云南省境内海拔相差很大,因此高达山地的植被也有显著的垂直地带性分布。

1.3云南省社会经济发展特征

2011年云南全省生产总值(GDP)8893.12亿元,比2010年增长13.7%,高于全国平均4.5个百分点。

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11.01亿元,增长6.0%;第二产业增加值3780.73亿元,增长17.8%;第三产业增加值3701.79亿元,增长12.0%。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5.4:

44.6:

40.0调整为15.9:

42.5:

41.6。

全省人均生产总值(GDP)达到19265元,比上年增长3.0%。

非公经济创造增加值3679.78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1.4%,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

2011年,全省接待海外入境旅客(包括口岸入境一日游)763.7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2%,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4.01亿美元,增长22.8%。

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63亿人次,增长18.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195.73亿元,增长30.4%;全省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300.29亿元,增长29.1%[]。

云南以独特的高原风光,热带、亚热带的边疆风物和多彩多姿的民族风情,闻名于海内外。

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已经建成一批以高山峡谷、现代冰川、高原湖泊、石林、喀斯特洞穴、火山地热、原始森林、花卉、文物古迹、传统园林及少数民族风情等为特色的旅游景区。

全省有景区、景点200多个,国家级A级以上景区有134个,其中,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有石林、大理、西双版纳、三江并流、昆明滇池、丽江玉龙雪山、腾冲地热火山、瑞丽江—大盈江、宜良九乡、建水等12处,列为省级风景名胜区的有陆良彩色沙林、禄劝轿子雪山等53处。

有昆明、大理、丽江、建水、巍山等5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腾冲、威信、保山、会泽、石屏、广南、漾濞、孟连、香格里拉、剑川、通海等11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禄丰县黑井镇、会泽县娜姑镇白雾街村、剑川县沙溪镇、腾冲县和顺镇、云龙县诺邓镇诺邓村、石屏县郑营村、巍山县永建镇东莲花村、孟连县娜允镇等8座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还有14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14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和1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

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三江并流、石林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2云南省少数民族概况

2.1云南省少数民族简介

云南是我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除汉族以外,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有彝族、哈尼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景颇族、藏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共计25个。

其中,白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阿昌族、普米族、德昂族、怒族、基诺族、独龙族15个民族是云南特有的。

全省少数民族人口数达1545.18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33.37%,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数超过千万的3个省区(广西、云南、贵州)之一。

民族自治地方的土地面积为27.67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70.2%。

全省少数民族人口数超过100万人的有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壮族、苗族6个民族;超过10万人不到100万人的有傈僳族、回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景颇族、藏族、布朗族9个民族;超过1万人(含1万)不到10万人的有布依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蒙古族、德昂族、满族、水族9个民族;超过1000人不到1万人的有独龙族、仡佬族、土家族、侗族等。

云南少数民族交错分布,表现为大杂居与小聚居,彝族、回族在全省大多数县均有分布[]。

2.2云南省少数民族的分布

图1云南省民族分布示意图

如图1所示,云南省的民族分布从水平方向上可以大致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别是:

滇西北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地带,属青藏高原向南延伸而形成的横断山纵谷区。

从气候炎热的河谷到寒冷的高山草甸和针叶林带之间,分布着纳西族、藏族、傈僳族、独龙族、普米族等民族。

从滇西大理、哀牢山至滇东的昆明、曲靖之间,为海拔2000m左右、起伏平缓的红色丘状高原面,与之绵延相连的则是滇东南石灰岩岩溶丘原地区。

在这一区域生息着汉、彝、回、白、壮、苗、瑶、布依、水、满、蒙古等族。

从滇西北的高大山系在往南伸展,逐渐降低为中山宽谷的帚状山原,至西南边境一线,更变成海拔1000m以下的盆地。

在此地区居住的民族主要有傣族、景颇族、佤族、拉祜族、布朗族、阿昌族、德昂族、哈尼族、基诺族等民族。

2.3云南省少数民族的节日

表1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一览表

民族

节日名称

主要活动内容

时间(农历)

 

火把节

耍火把、摔跤、斗牛、歌舞表演

六月二十四日

插花节

插花、对歌

二月初八

彝族赛衣节

歌舞、鲜艳服饰

三月二十八日

彝族虎节

跳虎笙、虎舞

农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日

彝族密枝节

祭神仪式

 农历十二月初十前后  

牟定“三月会”

物资交流、民间歌舞表演

三月二十七日至二月十九日

 

大理三月街

物资交流、赛马、歌舞表演

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

白族青姑娘节

歌舞

正月十五日

白族绕三灵

祭祀、栽秧

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

白族栽秧会

祭祀、栽秧、对歌

芒种节令

白族火把节

树火把、赛龙舟、唱大本曲

六月二十五日

白族石宝山歌会

庙会、对歌

七月底

白族梨花会

梨园里野餐

每年梨花盛开时节

白族本主会

祭祀、歌舞、洞经音乐

各村寨不同

 

傣族泼水节

赛龙舟、泼水、歌舞

阳历四月中旬

傣族送龙节

祭祀、歌舞

公历一月

傣族关门节

琰佛塔、歌舞

阳历七月中旬

傣族开门节

串寨、放高升、歌舞

阳历10月中旬

 

 

哈尼族阿玛突

祭祀、歌舞、摆街宴

农历二月属龙日

“苦扎扎”(六月年节)

打秋千、摔交、歌舞

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里玛主”节

歌舞、摔交

阳春三月

哈尼族捉蚂蚱节

捉蚂蚱来食用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姑娘节

秋千、歌舞

农历二月初四

哈尼族祭龙日/新米节

鋩锣、牛皮鼓,巴乌、四弦琴

农历二月二日

哈尼族米索扎节

秋千、歌舞

  

哈尼族苗爱拿节

篝火、歌舞

五月上旬

苗族花山节

爬花杆、芦笙、歌舞

正月

傈僳族澡堂会

温泉沐浴、赛歌

正月初二

傈僳族“盍什”节

吃团圆饭、射弩比赛

正月初一至十五

傈僳族刀杆节

爬刀杆、下火海、丢包、歌舞

二月初八

 

西

 

纳西族米拉会/棒棒会

野炊、赛马、歌舞、农具交易

二月初八

纳西族三多节

祭祀、对歌、斗牛

六月二十五日

纳西族骡马大会

物质交流、文体表演

农历三月中旬/七月中下旬

纳西族祭天

祭祀

春祭在正月/秋祭在七月

纳西族七月会

物质交流、文体表演

夏历七月中旬

纳西族祭龙节

物资交流、文体表演

正月十五

拉祜族库扎节(年节)

象脚鼓舞、对歌

傣历三月底或四月初

拉祜族葫芦节

篝火、歌舞

农历的十月初十

拉祜族祭太阳神

祭祀、歌舞

立夏日

佤族拉木鼓节

祭祀、歌舞

佤历“格瑞月”/公历12月

布朗族冈永节

祭祀、歌舞

四月和九月

独龙族卡雀哇(年节)

祭祀、剽牛、歌舞

冬月或正月

景颇族目脑纵歌

祭祀、歌舞

农历正月

怒族年节

敬祖、祭土、歌舞

十二月至次年正月十日

怒族鲜花节

采集鲜花、歌舞

农历三月十五日

阿昌族会街

耍白象、跳象脚鼓舞

农历九月中旬

普米族“大年”节

荡秋千、赛马、歌舞

腊月初六

普米族转山会

游山、歌舞

五月五日

 

藏族草地藏民节/藏历年

赛马、野餐、跳锅庄

农历正月

藏族“花儿”会

对歌

农历六月十四

藏族跳神法会

祭祀、歌舞

藏历除夕

藏族赛马会

赛马

农历五月初五

 

回族古尔帮节

团拜、宰牲

回历十月

回族开斋节

礼拜、颂经、歌舞

六月

回族肉孜节

减食

五月二十三日

回族宰牲节

宰杀一些牛羊、祭祀

回历的十月十二月

回族圣纪节

 诵经、赞圣、礼拜

伊斯兰教历的3月12日

基诺族特懋克节

歌舞、串寨、打陀螺

基诺历法一月

 

瑶族盘王节

祭祀、歌舞

五月二十九日

瑶族“干巴”节

跳铜鼓舞

十二月下旬

瑶族“夕九节”

歌舞

每年农历的五月二十九日

瑶族“达努”节

歌舞、武术、球赛

农历五月二十九日

瑶族“歌堂”节

男女谈情说爱、唱歌求偶

农历十月十六

瑶族倒稿节

斗牛赛

农历十月十六日

瑶族掌肉待客节

纪念始母密洛院

农历五月二十九日

瑶族“赶鸟”节

对歌

二月初一

瑶族姑娘街

物资交流、民间歌舞表演

每年春节后的第一个街

 

壮族陇端节

戏剧、杂耍、歌舞

六月

壮族六郎节

表达的意思和春节差不多

农历六月初一或七月初一

(根据地域不同)

 

 

布依族跳月

物资交流、民间歌舞表演

二月十三日至十五日

布依族三月三

物资交流、民间歌舞表演

每年三月初三

布依族“六月六”

物资交流、民间歌舞表演

六月初六

布依族跳花会

吹嘞友、弹月琴、吹木叶

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二十一

水族节日

表达的意思和春节差不多

农历6月初一

德昂族泼水节

泼水、歌舞

清明节后7天

满族颁金节

祭祖、歌舞

十月十三日

蒙古族鲁班节

祭祀、歌舞

四月初二

(资料来源:

云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

3云南省少数民族节日开发

3.1云南省少数民族节日开发现状及问题

许多民族节日发展到现在,其内涵和形式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少数民族节日原有的功能不断的拓展,其内容也不断泛化。

总的说来,民族的传统节日因其文化的自成体系,持久延续,与文化母体的联系仍十分紧密,文化母体仍继续产生着对各种节日的心理需求及实用需求。

同时,又接纳、吸收了大量的现代纪念庆祝节日,形成了既过传统节日又过现代节日的双轨并行的文化现象[]。

云南民族节日旅游开发仍流于表面,项目策划有待创新。

目前,云南民族节日旅游开发形式大致可归结为以下四种:

第一,舞台化、商品化的民族节日。

传统的节日庆典是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场合下按规定方式举行的,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这些活动逐渐被商品化,变成了为接待旅游者可随时搬上舞台的商品。

并且,为迎合旅游者的兴趣,活动内容往往被改变,表演节奏越来越快。

此类产品主要出现在景区点的文艺表演、高档旅游餐厅的歌舞伴餐等场合。

第二,“民族(俗)村”异地模拟型人造主题公园的民族节日。

民族主题异地模拟型人造公园(如云南民族村、深圳锦绣中华、深圳民俗文化村等)皆按节期举办民族节庆活动,既展现了少数民族的文化和风采,又丰富了游客活动。

因其为异地模拟型人造主题公园,虽“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荟萃精华、有所取舍”,但还是缺乏真实性,按节期举行的节庆活动亦无法避免商品化。

第三,就地展示型民族文化村的民族节日。

就地展示型民族文化村直接利用原生的民族村落,有村民的介入,是一座活生生的民族露天博物馆,游客可感受到比较原味的民族文化,是目前相对可行的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方式。

但因以单个村落为开发对象,未考虑整个社区环境,范围小,居民少,文化单一,可为了满足常年不断的旅游者而不得不随时举办活动,使传统节日最终也沦落为取悦客人的商品化民俗。

同时,旅游者的频繁涌入,易加速村落淳朴民风的丧失和传统观念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冲击和破坏。

第四,民族(俗)博物馆的展览性民族节日。

以图片、书籍、模型、录像、VCD等为表现载体,对民族节日的理论诠释较深刻,便于携带,可作为旅游纪念品。

但属静态开发形式,缺乏鲜活感和参与性,对普通旅游者吸引力较小[]。

3.2关于云南省少数民族节日开发的建议

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具有多样性、独特性的特点,艺术形式丰富多彩。

节日文化活动承载的内容繁多,主要包括了服装、饮食、风俗习惯等方面,少数民族节日在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归根结底就是一种文化产品,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变化和发展,许多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正在逐渐消亡。

因此针对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作为一种旅游资源的开发,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应该从原有的节日基础上,注入新的元素,使其表达的内容更加丰富,达到与当前文化的氛围与市场的紧密结合,把节日开发成一种文化产品,寻求文化节日、市场与经济发展的一个平衡点,在民族节日繁荣发展的前提下,也可以作为一种产品,在市场的运作下,提高它的影响力。

第二,对于已经濒临消失的民族传统节日,我们要人为的扶持它的发展,或者转型,或者加入现代元素,符合本民族的文化,又要满足节日主体的文化需求,为节日开发提供动力和支持。

第三,节日开发与旅游相结合,旅游业是民族节日最主要的支持点,旅游业可以促进节日的开发,民族节日又是旅游的一个动因,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深度开发民族节日,可以使节日活动期间的旅游内容比平常多,使游客的旅游经历更加丰富,游客会认为其旅游价值得到极大提高。

另一方面,利用节庆活动中的宣传,使民族歌舞、表演、饮食等得到发展。

还可以利用民族节庆活动招商引资、刺激各行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带动交通运输、通讯、饮食、建筑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发展[]。

笔者始终认为,云南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开发是迫切的,有必要的,但是它必须是建立在保护原生态的节日文化基础之上,开发只能是适度的、保护性的,如有过度开发势必导致原有传统节日的精神丧失,也就失去了少数民族传统节日作为旅游资源的魅力。

参考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