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稳派名校学术联盟百所重点中学届新高三摸底考试化学试题扫描版文档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79955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稳派名校学术联盟百所重点中学届新高三摸底考试化学试题扫描版文档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西省稳派名校学术联盟百所重点中学届新高三摸底考试化学试题扫描版文档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西省稳派名校学术联盟百所重点中学届新高三摸底考试化学试题扫描版文档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西省稳派名校学术联盟百所重点中学届新高三摸底考试化学试题扫描版文档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西省稳派名校学术联盟百所重点中学届新高三摸底考试化学试题扫描版文档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稳派名校学术联盟百所重点中学届新高三摸底考试化学试题扫描版文档答案.docx

《江西省稳派名校学术联盟百所重点中学届新高三摸底考试化学试题扫描版文档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稳派名校学术联盟百所重点中学届新高三摸底考试化学试题扫描版文档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稳派名校学术联盟百所重点中学届新高三摸底考试化学试题扫描版文档答案.docx

江西省稳派名校学术联盟百所重点中学届新高三摸底考试化学试题扫描版文档答案

2015•稳派名校学术联盟•新高三摸底考试

化学参考答案

1.A运载火箭升空的动力主要来自联氨等可燃物燃烧产生的化学能,A正确;铝的活动性强,但在常温下与空气接触时发生反应产生一薄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内层金属继续与氧气发生反应,B错误;气象环境报告中的“PM2.5”是指空气中悬浮的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颗粒物,不是对一种新分子的描述,C错误;“玉兔”月球车太阳能电池帆板的材料是硅,不是二氧化硅,D错误。

2.C举反例:

2FeCl3+Cu===2FeCl2+CuCl2,A错误;油脂水解的羧酸是电解质,B错误;HCl气体溶于水后在水分子的作用下电离出H+与Cl-,但液态HCl不存在H+和Cl-,故它不属于离子化合物,D错误。

3.BNa与盐溶液反应,先与水反应,再与盐反应,A错误;铜和浓硝酸反应生成二氧化氮,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变成稀溶液,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一氧化氮,B正确;SO2不与BaCl2溶液反应,C错误;氯化铵加热时分解生成氯化氢和氨气,但温度降低时,氯化氢和氨气又立即反应生成氯化铵,D错误。

4.B检验Cl-存在,不能加稀盐酸,A错误;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中玻璃仪器还有锥形瓶,C错误;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用到容量瓶,还要定容等,D错误。

5.BBa2+和SO42-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溶液显酸性,各离子能大量共存,B正确;Al3+与CO32-水解相互促进生成Al(OH)3沉淀和CO2气体,C错误;Cu是不活泼金属,能与Cu反应产生气体的溶液应具有强氧化性,Fe2+不能大量存在,D错误。

6.DA项应为HSO

+OH-===SO

+H2O;B项没有配平,应该是2Na2O2+2H2O===4Na++4OH-+O2↑;用惰性电极电解MgCl2溶液有氢氧化镁生成,氢氧化镁是难溶性物质,应该用化学式表示,C不正确。

7.C根据ΔG﹦ΔH-T·ΔS,只要ΔG<0反应就是自发进行的,A不正确;向AgCl沉淀中加入NaCl固体,由于同离子效应,AgCl沉淀的溶解程度会减小,B不正确;不同类型难溶电解质的Ksp不能比较其溶解度的大小,D不正确。

8.BA项中44.8LH2和Cl2的混合气体不知道是否是在标准状况下;C项中不知道MgCl2混合溶液的体积,故不能确定Cl-的数目;D项中Cl2与H2O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故NA个Cl2分子通入足量的水中,转移的电子总数小于NA。

9.CX单质在暗处与H2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确定X为氟元素,进而确定出R为氮元素;T为硫元素,Z为砷元素,Q为溴元素。

A选项孤对电子没有表示出来,应该为

;B选项左边必须是原子,应表示为:

;工业上以海水为原料,加入氧化剂将溴离子氧化为溴单质,C选项正确;D选项硫的非金属性强于砷,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

硫酸大于砷酸。

10.A

萜品醇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为10,A错误;分子中含有羟基和碳碳双键,B正确;分子中的羟基可以和乙酸中的羧基发生酯化反应,C正确;分子中只有碳碳双键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故1mol该物质最多能和l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D正确。

11.DNaAlH4中Na为+1价,Al为+3价,氢元素为-1价,A不正确;0.5molH2反应转移1mol电子,B不正确;Na+质子数为11,C不正确;Al是还原剂,H2是氧化剂,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D正确。

12、DA选项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才能够比较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盐酸不是氯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A项错误;B选项要控制单一变量,催化剂的种类和过氧化氢的浓度均发生变化,无法比较,B项错误;C选项反应生成的氢氧化亚铁迅速被氧化为氢氧化铁,C项错误;D选项溴溶于四氯化碳显示橙红色,氯化铁溶液显示黄色,四氯化碳不溶于水,与水分层在下层,因此上层为黄色,下层为橙红色,D项正确。

13.C钢铁发生析氢腐蚀时,负极反应:

Fe-2e-===Fe2+,A项错误;铁棒发生电化学腐蚀,靠近底部的部分与氧气接触少,腐蚀程度较轻,B项错误;钢管与电源负极连接,作电解池的阴极,被还原而保护,C项正确;开关由M置于N,Cu—Zn合金作正极,腐蚀速率减小,D项错误。

14.D由分子式和性质可确定该有机物为苯的同系物甲苯,与H2完全加成生成

,环上的一氯代物有四种,甲基的一氯代物有一种,共五种。

15.C甲容器中A的反应速率为(2mol•L‾1-1mol•L‾1)÷6min=0.17mol·(L•min)‾1,A正确;给甲容器加压,加快反应速率,可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B正确;给乙容器升温,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C不正确;甲容器A转化了1mol,乙容器A转化了0.5mol,二者转化率都是50%,所以甲和乙的平衡转化率相等,D正确。

16.(7分)

(1)MnO2+2Cl‾+4H+

Mn2++Cl2↑+2H2O(2分)

(2)HCl气体不影响Cl2与Cu的反应产物(1分)

(3)防止D装置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B而导致CuCl2水解(1分)

Cl2+2OH‾===Cl‾+ClO‾+H2O(2分)

(4)盐酸溶液(1分)

【解析】

(1)A为Cl2发生装置,MnO2+2Cl‾+4H+

Mn2++Cl2↑+2H2O。

(2)因HCl气体不影响Cl2与Cu的反应产物,所以不必要在第一个装置C前增加吸收HCl的装置E。

(3)因CuCl2易水解,B与D之间装置C的作用是防止D装置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B而导致CuCl2水解。

(4)为防止CuCl2水解,应在盐酸溶液中溶解CuCl2晶体。

17.(8分)

(1)①③(1分)②③④(1分)(不全或有错,不得分)

(2)CH3COO‾+H2O

 CH3COOH+OH‾(1分)

c(Na+)>c(CH3COO‾)>c(OH‾)>c(H+)(1分)

(3)12(1分)  10-3mol·L ‾1(1分)    

(4) 大于(1分) 

(5)⑥>①>⑤>②>③>④(1分)

【解析】

(1)①NH3·H2O②NH4Cl③CH3COOH④HCl⑤CH3COONa⑥NaOH中,CH3COOH、NH3·H2O属于弱电解质;NH4Cl、CH3COOH、HCl溶液显酸性。

(2)CH3COONa为强碱弱酸盐,由于醋酸根的水解使得其溶液显碱性,其显碱性的离子方程式为CH3COO‾+H2O

 CH3COOH+OH‾,根据电荷守恒可以得到c(H+)+c(Na+)=c(OH‾)+c(CH3COO‾),因为溶液显碱性,所以c(OH‾)>c(H+),故溶液中离子浓度按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Na+)>c(CH3COO‾)>c(OH‾)>c(H+)。

(3)常温下0.01mol·L‾1NaOH溶液中c(OH‾)=0.01mol·L‾1,c(H+)=10-12mol·L‾1,pH=-lg10-12=12,pH=11的CH3COONa溶液中的c(H+)=10-11mol·L‾1,CH3COONa为强碱弱酸盐,所以由水电离产生的c(OH-)=Kw/c(H+)=10-3mol·L‾1。

(4)醋酸为弱酸,而HCl为强酸,所以将等pH等体积的CH3COOH和HCl分别稀释m倍和n倍,稀释后两溶液的pH仍相等,则m大于n。

(5)首先将溶液按酸性、中性、碱性分组,然后再排序。

18.(8分)

(1)2Fe3++Cu==2Fe2++Cu2+(1分)0.4(2分)

(2)加快(1分)负(1分)

(3)溶液变红(1分)O2+2H2O+4e‾==4OH‾(1分)2Cl‾-2e‾==Cl2↑(1分)

【解析】

(1)根据电池示意图可知该原电池总反应为2Fe3++Cu==2Fe2++Cu2+。

2Fe3++Cu==2Fe2++Cu2+两极质量之差

1mol64g

0.2mol12.8g

0.2molCu参加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2=0.4mol。

(2)电解时Cu溶解,发生氧化反应,故Cu电极为阳极,N为电源的正极,M为电源的负极。

(3)左侧装置是原电池,发生的是铁的吸氧腐蚀,铜丝作原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故在铜丝附近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

右侧装置构成电解池,与铜相连的石墨

(1)是电解池的阳极,电解FeCl3溶液,阳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Cl‾-2e‾==Cl2↑。

19.(8分)

(1)<(1分)

(2)<(1分)

(3)BD(2分)

(4)B(2分)

(5)2(2分)

【解析】

(1)a点处表示T0℃时,2molSO2和1.5molO2在2L密闭容器开始反应不久,此时反应未达到平衡,故逆反应速率<正反应速率。

(2)T0℃时刻的后半段曲线SO2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多,表示反应随着温度的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3)v(SO3)=2v(O2),未标明正逆反应,A错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等,所以可以用压强不再变化判断反应达到平衡,B正确;当v(SO2)逆=2v(O2)正时,才可以判断反应达平衡,C错误;该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所以当气体的总的物质的量不再发生变化时,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因此选BD。

(4)A项充入N2不起作用;C项改变反应的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的速率,不能提高SO2的转化率;D项,由于反应放热,升高体系温度反而降低SO2的转化率。

(5)SO2、O2、SO3的起始浓度分别为:

1mol·L-1、0.75mol·L-1、0mol·L-1,平衡时,b处S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1,则O2剩余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1,生成的SO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5mol·L-1,故T1℃时,上述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20.(9分)

(1)①CH4(g)+CO2(g)===2CO(g)+2H2(g) ΔH1=-248kJ·mol-1(2分)

②60%(2分)

(2)①=(1分)②-76kJ·mol-1(2分)③AD(2分)

【解析】

(1)①1gCH4完全反应释放15.5kJ的热量,则1molCH4完全反应放出热量为248kJ。

②CH4的转化率=

×100%=60%。

(2)①给定反应的反应热只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多少和状态,与中间过程无关,故甲烷细菌使1mol甲烷生成CO2气体与液态水,放出的能量仍等于890kJ。

②ΔH2+ΔH3-ΔH1即得C(s)+2H2(g)===CH4(g)的反应热ΔH=-76kJ·mol-1。

③由于H2O(g)的能量大于H2O(l)的能量,所以CH4(g)+2O2(g)===CO2(g)+2H2O(g) ΔH4>-890kJ·mol-1,A正确;使CO2分解生成碳与O2为吸热反应,在常温常压下不能发生,B错误;将固态碳合成为C60,以C60作为燃料,是极不经济合算的,C错误;利用太阳能使大气中的CO2与海底开采的CH4合成合成气是合理的,D正确。

21.(15分)

(1)N2+3H2

2NH3(2分)

 NaCl+CO2+NH3+H2O===NaHCO3↓+NH4Cl(2分)

 NaHCO3的溶解度小,易结晶析出,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2分)

(2)一方面提供反应物,另一方面使溶液呈碱性有利于CO2的吸收(2分) 

(3)增大NH4+浓度,使NH4Cl更多析出(2分)

(4)循环I(1分)  CO2(1分) 过滤(1分)

(5)2NaHCO3

Na2CO3+CO2↑+H2O(2分)

【解析】根据反应NaCl+CO2+NH3+H2O===NaHCO3↓+NH4Cl和平衡原理可知,由于NaHCO3的溶解度小,易结晶析出,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

溶液呈碱性有利于CO2的吸收,所以要通入足量氨气。

由沉淀池中的反应可知,母液中的溶质主要是NH4Cl,通入氨气的作用是增大NH4+浓度,使NH4Cl更多析出。

母液中的NaCl通过循环I进入沉淀池,提高了氯化钠的利用率,燃烧炉发生的反应为:

2NaHCO3

Na2CO3+CO2↑+H2O,X为CO2。

从溶液中提取固体的方法是过滤。

22.(15分)

(1)1s22s22p63s23p63d10或[Ar]3d10(2分)

(2)sp3(2分)大(1分)

(3)①N=N=O(2分)

②7×6.02×1023(2分)

③HCOOH分子间形成氢键(2分)

④6(2分)

(4)1﹕3(2分)

【解析】

(1)Zn为30号元素,基态Zn2+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

(2)NH4+中心原子为N,杂化轨道数4,故N为sp3杂化。

N为半充满结构,第一电离能比O的大。

(3)①N2O与CO2互为等电子体,N与O之间为双键,N2O结构式为N=N=O;CH2=CH-CHO中所有单键均为σ键,双键中有一个为σ键;HCOOH分子间可以形成氢键,故沸点高;配体位于方括号中,由1个NO和5个H2O构成,则配位数为6。

(4)晶胞中Kr有8×1/8+6×1/2=4个;以顶点计算,与之相邻最近的Kr位于三个面心上,而顶点的原子为8个立方体共有,每个面心上的Kr为两个立方体共有,故最近的Kr为3×8/2=12,两者比值为4:

12=1:

3。

23.(15分)

(1)

(2分)羧基(1分)

(2)取代反应(2分)C10H20O(2分)

(3)

(2分)

(4)4(2分)

(2分)

(5)

(2分)

【解析】有机物D含有碳、氢、氧元素,D能被银氨溶液氧化,也能和氢气发生反应,说明D中含有醛基;D的分子式为C5H10O,其核磁共振氢谱上有四个吸收峰,说明D有四种类型的氢原子,峰面积的比例为6﹕1﹕2﹕1,由此得出A含有2个甲基、一个醛基、一个亚甲基,一个

,所以D是

D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C(

);C和氢溴酸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生成B(

);加热条件下,B和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发生消去反应生成A(

)。

A的同类别的同分异构体有

共四种,E的同分异构体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分子中含有-CHO,能与足量金属钠生成氢气,不能发生消去反应,说明分子中含有醇羟基,且羟基碳相邻的碳原子上无氢原子,即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