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第七单元自测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1978321 上传时间:2023-04-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上第七单元自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九上第七单元自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九上第七单元自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九上第七单元自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九上第七单元自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上第七单元自测题.docx

《九上第七单元自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上第七单元自测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上第七单元自测题.docx

九上第七单元自测题

九上第七单元自测题

 一、选择题

 1.发明汽车的是德国人(  )

 A.爱迪生  B.卡尔·本茨  C.法拉第  D.西门子

 2.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能源是(  )

 A.煤炭  B.太阳能  C.核能  D.电力

 3.1831年,电磁感应现象被发现,它提供了制造发电机的基本原理。

这一现象是由谁发现的(  )

 A.爱迪生  B.法拉第  C.西门子  D.莱特兄弟

 4.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钢铁时代  D.棉花时代

 5.下列各项发明中由爱迪生完成的是(  )

 A.电灯  B.留声机  C.电话  D.电影

 6.“三国同盟”的核心国是(  )

 A.德国  B.奥匈帝国  C.意大利  D.英国

 7.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的根本原因是(  )

 A.俄法两国的邀请  B.英意矛盾的激化

 C.德美两国的崛起  D.“三国同盟”的成立

 8.第一次世界大战首先爆发于(  )

 A.亚洲  B.非洲  C.欧洲  D.美洲

 9.在“一战”中出现的新式武器是(  )

 A.隐形飞机  B.坦克  C.导弹  D.原子弹

 10.下列关于“一战”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萨拉热窝事件是导致大战爆发的主要原因 B.这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C.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标志着大战的开始 D.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了“一战”

 二、简答题

 你知道“奔驰”轿车的商标图案以及这一品牌的由来吗?

 

三、比较题 比较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不同之处。

 

四、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 请结合本单元介绍的某一发明家的事迹,谈一下你对马克思这句话的理解。

 

2.一位美国历史学家在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

“欧洲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请回答:

(1)“火药桶”指的是欧洲什么地区?

 

(2)哪一事件就像“一粒火星”点燃了“火药桶”?

 (3)生活在21世纪的你怎样评价这一事件?

它对今天有何警示?

 

五、改错题

 下面这篇短文是一位爱好军事的同学模拟“一战”中的一名法军指挥官写的作战日记,其中有一些违背基本史实的错误,请你试着把它们找出来,并简要说明理由。

 1915年激战正酣,同盟国集团的德国、意大利联军向我军阵地凡尔登要塞发动了猛烈进攻,妄图把它变成辗碎我军的磨盘。

他们的新式武器──坦克喷着火焰,争先恐后地向我军阵地开进,一排排重型炮弹呼啸着落在要塞内,他们的直升机甚至向我军后方阵地投放了一些穿着法军服装的间谍,实施破坏活动。

面对严峻形势,作为法军凡尔登守备司令官的我毫不畏惧,一方面调兵遣将,进行顽强的抵抗,组织多支小分队抓捕间谍;另一方面,立即用移动电话向友军──美军发出了求援信息。

在坚持了几个月之后,在美军的帮助下,终于扭转了被动局面,收复了大部分失地。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下列表格中)

 1.1909年,一位35岁的科学家荣获该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奖,被后人誉为“无线电之父”。

这位科学家是(  ) A.马可尼  B.贝尔  C.西门子  D.赫兹

 2.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的交通工具是(  )

 A.汽车、飞机  B.火车、汽船  C.火车、汽车  D.汽船、飞机

 3.被誉为“航空飞行器的先驱”的人是(  ) A.爱迪生  B.本茨  C.福特  D.莱特兄弟

 4.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首先制成发电机的是(  ) A.卡尔·本茨  B.贝尔  C.西门子  D.马可尼

 5.发现电磁感应原理的科学家是(  ) A.笛卡儿  B.牛顿  C.法拉第  D.爱因斯坦

 6.19世纪晚期,生活在美国的彼得可以用下列哪种方式与欧洲的朋友联系(  )

 A.可视电话  B.收发E-mail  C.无线电报  D.无线电话

 7“一战”爆发的根源是(  ) 

A.萨拉热窝事件  B.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C.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  D.后起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8.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新能源的开发和广泛应用,人类进入了(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原子能时代  D.信息时代

 9.旅游是愉快的,假如你1900年去旅游,那么你不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  )

 A.飞机  B.马车  C.汽船  D.汽车

 10.19世纪末20世纪初,工业生产跃居世界第二位的是(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11.被称为“发明大王”的人是(  ) A.爱迪生  B.本茨  C.福特  D.莱特兄弟

 12.美国被称为“装在轮子上的国家”,这与哪个人的发明有关(  )

 A.爱迪生  B.本茨  C.福特  D.莱特兄弟

 13.19世纪80年代以后人类在交通运输领域进入(  ) A.火车时代  B.电气时代  C.汽车时代  D.蒸汽时代

 14.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带来交通工具革命的重大发明是(  )

 A.飞机的发明和使用  B.内燃机的发明和运用

 C.发电机的发明和使用  D.电力的广泛应用

 15.德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扩大陆军人数,积极扩军备战,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德国经济实力增强,要重新瓜分世界 B.为了预防萨拉热窝刺杀事件的发生

 C.为了吞并法国及西欧其他地区 D.为了保证在凡尔登战役中获胜

 16.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  ) A.殖民主义战争 B.初期是帝国主义战争,后来演变成为反帝国主义的正义战争 C.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D.民族解放战争

 17.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  ) A.三国同盟建立  B.萨拉热窝事件  C.三国协约建立  D.凡尔登战役

 18.1912年豪华游轮“泰坦尼克号”在大西洋触冰山沉没,所幸有600多人获救,这是因为当时运用了(  )A.雷达技术  B.声呐技术  C.无线电技术  D.通讯卫星技

 19.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两个军事侵略集团之一的三国协约的组成是(  )

 A.英、法、俄  B.英、美、德  C.德、意、奥  D.中、日、俄

 20.在“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形成过程中,假如1892年,德国去进攻俄国,那么下列哪个国家有义务去全力帮助俄国(  ) A.法国  B.意大利  C.奥匈帝国  D.德国

 2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参战的下列国家中进行的战争具有正义性质的是(  ) A.俄国  B.塞尔维亚  C.土耳其  D.英国

 22.先是同盟国成员国,在一战开始后加入协约国的国家是(  ) A.奥地利  B.匈牙利  C.德国  D.意大利

 23.“凡尔登绞肉机”是说明这场战役(  ) A.时间很长  B.军队人数众多  C.双方伤亡惨重  D.规模大

 24.一国主导的“三国同盟”中“一国”指的是(  ) A.德国  B.英国  C.法国  D.俄国

 25.19世纪末20世纪初,使人类社会面临战争危机的是(  )

 A.两个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  B.英国的外交政策 C.美国和德国的崛起  D.英法的衰落

 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有关交通运输工具方面的问题:

(13分) 

  

(1)上面所列的交通工具,诞生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是哪一种?

诞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什么?

 

(2)图一、图三交通工具利用的动力机分别是什么?

 

(3)各抒己见:

以上的发明,是交通运输领域革命性的变革,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哪些影响?

 

27.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5分)

 英、美、德、法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及在殖民地面积上所占位次如下表所示:

 国家

1870年

1913年

在殖民地面积上所占位次(1913年)

英国

31.8%

14%

1

美国

23.3%

35.8%

5

德国      

13.2%

15.7%

4

法国

10%

6%

2

 

(1)1870年,世界头号工业国家是哪一个?

该国成为最强工业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870~1913年该国工业发展的趋势如何?

 

(2)1870~1913年,哪两个国家工业发展最快?

分析其原因?

 

(3)这则材料反映了怎样的实质性问题?

 

(4)它给世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8.问答题(22分) 世界近代史上的两次工业革命,引起社会生活的哪些深刻变化?

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又给人类带来了哪些负面影响?

请你谈谈如何从自身做起尽量减少这些负面影响?

 第七单元综合测评 (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下列表格中)

 1.下列关于汽车发明对人类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汽车逐渐成为一种大众化的交通工具 B.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D.成为众多交通事故的根源

 2.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  ) A.1914年  B.1916年  C.1917年  D.1918年

 3.美国的莱特兄弟在飞机研究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近代中国也有一位优秀的飞机设计师,1910年6月,他制成了一架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飞机,你知道他是谁吗?

(  )

 A.冯如  B.詹天佑  C.魏源  D.侯德榜

 4.19世纪晚期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哪两个国家走在了前面(  )

 A.美国、英国  B.法国、德国  C.美国、德国  D.英国、法国

 5.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科学技术成就由德国人发明的有:

①发电机;②汽车;③有线电话;④无线电报(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深度、广度等方面大大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的前提条件(  )

 A.多个门类同时发生  B.各国都有广阔的殖民地 C.多个国家同时发生  D.科学技术理论的积累和突破

 7.按因果关系排列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②垄断组织产生;③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④帝国主义形成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④②  D.①③②④

 8.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的出现是一种社会进步,这主要是指(  )

 A.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B.它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C.它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D.它提高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能力

 9.在1895年,从英国伦敦到曼彻斯特可以选择的交通工具有(  ) ①火车②汽车③轮船④飞机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0.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条件,不包括(  )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科学技术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突破 C.欧美亚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成功 D.垄断组织的产生

 11.一战中,中国发生的事件有(  ) ①五四运动②辛亥革命③新文化运动④护国运动⑤轻工业发展很快⑥袁世凯复辟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⑤  D.③④⑤⑥

 12.1910年,一位富有的英国冒险家想从英国到法国,你认为最快的交通方式是(  )

 A.坐船  B.坐汽车  C.乘飞机  D.过海底遂道

 13.电灯、留声机、蜡纸、油印机的发明者是(  ) A.爱迪生  B.卡尔·本茨  C.莱特兄弟  D.瓦特

 14.20世纪初,“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形成但又过时”。

导致这种“过时”的主要原因是(  )

 A.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B.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C.列强力量对比的变化  D.局部战争的不断变化

 15.1931年,人类在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主要动力是(  ) A.人力  B.畜力  C.电力  D.蒸汽

 16.下列各项按因果联系排列起来,正确的是:

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②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③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霸权和殖民地;④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变化;⑤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④→①→③→⑤→⑥ C.④→①→②→⑤→③→⑥  D.①→④→③→②→⑤→⑥

 17.一战前,欧洲两大对抗军事集团形成的后果是(  )

 A.疯狂扩军备战,战争危机日益严重  B.互相制衡,有利于避免战争的发生

 C.缓解了欧洲各国矛盾  D.有利于欧洲的稳定

 18.“如果意大利未有直接挑衅行为而遭受法国进攻,不论其理由为何,其他两缔约国必须以它们的全部军队给予被攻击的一方以援助。

”(摘自《同盟条约》)这里所说的“其他两个缔约国”是指(  )

 A.德国和奥匈帝国  B.德国和俄国  C.英国和奥匈帝国  D.英国和法国

 19.一战前,英国与法国、俄国矛盾重重,但英法俄三国仍建立协约关系;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却加入协约国对德作战,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协约国势力十分强大B.同盟国内部存在矛盾 C.列强之间的关系是以自身的利益为转移的

 D.列强之间时而斗争,时而结盟

 20.对两次工业革命相同之处归纳错误的是(  ) A.机器的发明、改进和利用  B.能源的更新或发现 C.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  D.都是在英国率先展开

 21.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产生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

 A.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加剧  B.美、德超过英、法 C.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D.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最主要矛盾

 22.19世纪末20世纪初,改变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的根本原因在于(  )

 A.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 B.德、奥匈为了加强同俄、法对立,缔结军事同盟

 C.英德竞争促使英国协调同法、俄的矛盾 D.意、法矛盾激化促使意大利加入德奥同盟

 23.对帝国主义的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 A.自由资本主义  B.垄断资本主义  C.殖民主义  D.新殖民主义

 24.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和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在欧洲和世界各地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主要围绕(  ) A.争夺霸权和殖民地  B.建立两大军事集团 C.维持欧洲大陆均势  D.争夺巴尔干地区

 25.一战期间,英国一名战地记者向国内通讯社发回战况报道。

他可以选择的快捷的通讯工具有①有线电话②无线电话③电报④电子邮件(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阅读下列材料(两次工业革命)(17分)

 材料一:

“棉纺织工厂开始主要用水力推动工具机。

水力作为自然力受到地理和季节的限制。

发明一种打破这种限制、适应性更强的新的动力机就成为工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材料二:

1776—1780年间,棉纺织品出口每年为670万英镑,1797—1800年则增加到4143万英镑。

毛织品在1788年生产75万匹,1817年490万匹,煤产量1770年为260万吨,1790年增至760万吨,1836年又增至3000万吨,生铁产量1720年为2500吨,1840年增至139640吨。

 材料三:

“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

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

’电力也被广泛地应用于生活领域,众多的家用电器产品,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新的动力机”指什么?

发明者是谁?

这个发明的意义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数字说明了什么?

原因在哪里?

 

(3)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是在什么时候?

哪一位科学家提供了制造发电机的基本原理?

 

(4)在电器产品发明方面,哪位科学家最为有名?

在电力技术发展方面哪两个国家走在最前面?

 

(5)这两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方面有哪些成果?

发明人分别是谁?

 

(6)以上材料的文字可以给我们什么样的启迪?

 

27.阅读下列材料:

(8分)

材料一:

张伯伦曾几度向威廉二世做出结盟的姿态。

1898年,张伯伦曾向德国表示:

“我们应该向俄国说,你想要的东西都得到了,我们准备承认这一点,但是你不要走得太远了。

中国的其他地方应当由我们联合保护。

”威廉二世斩钉截铁地回答说:

“张伯伦不应当忘记,在东普鲁士,我有一个德国师团在抵御着三个俄国军团和九个师团,那儿可没有中国的万里长城,也不是英国的装甲舰能到的地方。

”张伯伦的建议没有被德国所响应。

 材料二:

1901年威廉二世对甘本(法国驻英大使)说:

“你应该知道我对你的国家的感情。

我认为对欧洲的和平来说,法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我希望法国强大,如果你们有什么困难,就请告诉我,我会给你们帮助的。

”甘本说:

“对陛下的关心我极为感动,我会向巴黎报告的。

但是法国希望生活在和平环境里。

我希望而且我也相信法国永远不会需要陛下的帮助。

 材料三:

1896年,威廉二世在给大臣的一份电报中说:

“我们现在背上了大量的殖民地,……因为这些殖民地使我们与英国继续不断地发生或大或小的纠纷。

……我们的贸易正在和英国作生死的斗争,我们的报纸在天天宣传这种斗争。

” ──以上材料选自《世界近代史资料选》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国为什么要主动与德国结盟?

威廉二世拒绝与英国联合的理由是什么?

据材料三指出根本原因何在?

 

(2)材料二中,甘本拒绝威廉二世“帮助”的理由是什么?

你认为真正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威廉二世对英法的态度有何不同?

 

28.请你策划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展,要求必须有活动的主题、活动目标、活动的具体安排。

(25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2.D3.B4.BC5.AB6.A7.CD8.C9.B10.A

 二、简答题

 奔驰的商标是月桂枝围绕着的三极星。

本茨是近代最著名的工程师之一,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本茨的后人继承了他的事业,创建了后来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公司之一的德国本茨汽车公司,即今天的奔驰汽车公司。

 三、比较题

 可以从发生范围的不同、研究领域的不同、动力来源的不同、产生影响的不同等几个角度进行分析。

 四、材料解析题

 1.提示:

在科学领域是无法投机取巧的,只有刻苦钻研,付出艰辛的努力,才可能取得丰硕的成果。

 2.

(1)巴尔干半岛。

(2)萨拉热窝事件。

(3)评价:

刺杀目的是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刺杀行为性质上属于恐怖主义行为,不是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正确行为;其后果是点燃了世界范围内的战火,造成了人类社会的灾难。

警示:

暗杀、爆炸、投毒等恐怖主义行为不是反抗侵略的正确行为,在任何时候都应坚决反对一切恐怖主义活动。

 五、改错题(略)

   第七单元基础测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A

D

C

C

C

B

B

A

D

A

B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A

C

B

C

A

A

B

D

C

A

A

 

 二、非选择题(50分)

 26

(1)第一次:

火车机车;(2分)第二次:

卡尔·本茨的三轮汽车、飞机。

(2分)

 

(2)图一:

内燃机;(2分)图三:

蒸汽机。

(2分)

 (3)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急剧地改变了人类的社会面貌和生活方式;出现环境污染问题;出现交通安全等问题。

(5分。

能够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学生答案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27.

(1)英国(1分)第一次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2分)英国占世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在下降。

(2分) 

(2)美国和德国(1分)更多的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起点高、发展快。

(3分)

 (3)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力量对比,(2分)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1分)

 (4)帝国主义国家为了争夺霸权和殖民地,形成两大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2分)两大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的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分)这场帝国主义战争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痛的苦难。

(1分)

 28.

(1)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分)成果有火车、汽船、珍妮机等。

(3分;能够列举三点以上的成果得满分)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2分)成果有汽车、飞机、电话等。

(3分;能够列举三点以上的成果得满分)

 

(2)如空气污染、交通堵塞,资源过度开采等。

(5分;能够答对三点即可得满分,学生答案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3)如: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形成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使用环保产品,进行垃圾分类处理等。

(8分;能够答对四点即可得满分,学生答案只要符合题意即可。

 第七单元综合测评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C

A

C

A

B

D

B

C

D

D

C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C

D

A

A

C

D

A

A

B

A

C

 

 二、非选择题(50分)

 26.

(1)改良成功的蒸汽机(1分)瓦特解决了工业生产中的动力问题,人类进入蒸汽时代;(2分)

 

(2)说明了生产的迅速发展,是工业革命的展开;(2分 (3)19世纪70年代;(2分)法拉第;(1分) (4)爱迪生;(1分)美国和德国;(2分) (5)第一次是:

美国富尔顿的轮船;(1分)英国史蒂芬孙的火车;(1分)第二次是:

德国的卡尔·本茨的汽车;(1分)美国莱特兄弟的飞机;(1分)

 (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今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科技。

(2分)

 27.

(1)利用德国对付俄国;(1分)东普鲁士边境德俄军事力量对比悬殊,德国担心英德结盟会引起俄国不安和威胁。

英德之间争夺殖民地的矛盾尖锐,不可调和。

(2分)

 

(2)法国需要和平;(1分)普法战争法国失败,力图对德复仇,双方矛盾尖锐。

(2分)

 (3)拒绝英国的结盟建议,主动寻求与法国的联合。

意欲拉拢法国对付英国。

(2分)

 28.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取得所进行的一次活动安排。

 

(1)活动主题:

以展示图片、资料、模型的形式来展示第二次工业的成就。

(3分)

 

(2)活动目标:

通过这次展示来强化历史基础知识,加深同学们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的掌握与认识;(2分)通过这次活动锻炼同学们通过各种方式,如查阅图书、通过互联网等手段搜集资料的能力;(2分)锻炼同学们的表达能力和团结合作与竞争意识。

(2分)

 (3)活动具体安排:

根据全班同学人数的多少分组,每组为10人,共五组。

分别通过图书馆、书店、因特网等各种方式积累资料与图片。

并各组选出一名组长,负责整理资料并对本组的资料与图片进行总体的介绍;(4分)活动时间:

下周周三下午七八节课。

地点:

本班教室;(3分)邀请老师做评委,选出优胜组;(3分)活动开始各组组长上台介绍资料与图片,可借助多媒体,出示模型等;(3分)最后评选结果公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